上海的脚步——浦东改造感想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个人心得体会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个人心得体会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个人心得体会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的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深入了解了浦东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
通过反思和总结,我深刻认识到浦东开发开放30年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思考。
首先,浦东开发开放30年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和动力。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浦东作为试点区域,先后承担了许多重大改革试验的任务,建立了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大胆尝试尊重市场规律和发挥市场作用的理念,使其获得了可靠的支持,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浦东的开发开放史是一部改革开放史,更是一部创新创业史,这提醒我们在当今的改革开放中,要善于抓住机遇,敢于尝试,开拓进取,让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使经济社会发展在创新中实现跨越。
其次,浦东开发开放30年告诉我们,科技创新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在浦东的开发开放过程中,科技创新始终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浦东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浦东的创新体系逐渐形成,并通过建设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力培育科技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了社会繁荣和经济健康发展。
因此,这提醒我们在当今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尤其要重视基础研究,不断推动科技进步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科技强国的阶梯。
最后,浦东开发开放30年告诉我们,城市发展离不开人才引进。
浦东在发展过程中,以吸引人才为发展的核心,同步发展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等制度,逐步形成了“引才多管齐下”的人才引进模式,加快了人才的累计,营造了宽松而有竞争的人才发展环境。
这提醒我们,如今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全能型的创新型人才。
国家需要各领域的人才来支持经济的稳健发展,也期待各行各业思考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整体素质。
人才是改革开放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人才才能够促进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浦东开发开放30年所取得的经验和成就,对我们学习领会改革开放精神,立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浦东新区的变迁与未来》作文

《浦东新区的变迁与未来》作文说起浦东新区,那可真是一个充满奇迹和故事的地方。
我从小就生活在上海,亲眼目睹了浦东新区从一片农田和破旧厂房逐渐崛起成为现代化的繁华之地。
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跟着父母去浦东,那时候的浦东和现在简直是天壤之别。
印象中,道路狭窄且坑坑洼洼,公交车颠簸得让人难受。
周围大多是一些老旧的工厂,烟囱里冒出的黑烟让天空都显得灰蒙蒙的。
农田里种着各种蔬菜,农民们辛勤地劳作着。
当时,陆家嘴那一带还没有那些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也还只是存在于规划图上的一个梦想。
金茂大厦所在的地方,只是一片荒芜的空地。
而现在,陆家嘴已经成为了上海最具标志性的金融中心之一。
东方明珠塔傲然屹立在黄浦江畔,每到夜晚,灯光璀璨,美不胜收。
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大厦,这三座高楼如同巨人一般,俯瞰着整个上海。
再说说交通吧。
以前去浦东,过黄浦江只能通过摆渡船。
每次摆渡,都要排上长长的队伍,等上好久才能上船。
船上人挤人,空气浑浊,江风一吹,还带着一股难闻的味道。
如今,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卢浦大桥等众多大桥横跨黄浦江,将浦东和浦西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还有那一条条地铁线路,像地下的巨龙,快速而便捷地运送着人们。
以前的浦东,购物的地方少得可怜。
想要买件像样的衣服或者买点好东西,都得跑到浦西去。
而现在,浦东新区到处都是大型的购物中心。
像国金中心、正大广场、八佰伴等等,里面汇聚了各种国内外的知名品牌。
不仅如此,还有许多特色小店和商业街,满足了人们不同的消费需求。
我还记得有一次,和朋友去世纪公园游玩。
那时候的世纪公园周边还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大厦,显得格外宁静。
公园里绿树成荫,湖水清澈见底。
我们在草地上铺上毯子,一边野餐一边欣赏着周围的美景。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身上,温暖而惬意。
如今,世纪公园周边已经高楼林立,但公园依然保持着它的美丽和宁静,成为了人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在教育方面,浦东新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参观浦东发展的观后感200字

参观浦东发展的观后感200字
浦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标志性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各地
游客和外国友人的必去之地。
我有幸参观了浦东发展,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
首先,浦东令我惊叹的是其繁荣的经济景象。
大量的高楼大厦、
现代化的商业中心让我感受到了浦东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
与此同时,工业园区和科技研发基地也让我看到了浦东创新的力量。
这种繁荣的
景象告诉我,只有不断创新和进取,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浦东的城市规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齐划一的街道、宽敞明亮的公共空间让我感受到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和高效。
此外,绿
化环境的良好也让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些都告诉我,一个良好的城
市规划可以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创造一个宜居的城市。
最后,浦东的教育和文化建设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一所所现代
化的学校、豪华的图书馆,以及丰富多样的艺术和文化活动,让我深
刻感受到了教育和文化的力量。
这些都告诉我,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
要途径,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自信和发展的源泉。
通过参观浦东发展,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浦东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地方,它的成功在于不断进取和开放。
这给我一个启示,只有不断进取、勇于开放,才能在今天的激烈竞争
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我相信,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浦东会继续
发展壮大,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上海的脚步——浦东改造感想

浦东改造感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海浦东也迎来了开发开放22周年。
改革开放前浦东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远比浦西落后。
那里分布着破旧的工厂和阡陌纵横的田野,只有少量的商业区和居民区。
上海人一般都不愿意到浦东工作和居住,以至流行着“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的说法。
所以说浦东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生变化最大的地方,没有浦东的开发开放,上海就不可能有今天巨大的变化。
浦东开发给上海带来了机遇,其辐射面力透长江三角洲,在国人看来,上海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领头羊”,在洋人看来,上海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晴雨表"。
22年来的改革之路,铸就了这座城市的丰碑。
这块土地只用了22年的时间,就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写下了最为灿烂辉煌的篇章.而今,昔日老上海滩的繁华与落寞已经尘封在人们的记忆深处,22年浦东的神奇变迁织就大上海的光荣与梦想。
就在20多年前,浦东人去浦西还要靠摆渡,遇上恶劣天气交通就会阻断。
而在1990年代后随着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的建成通车,随着过江隧道的建成以及地铁二号线的开通,这一场景注定成为了历史.没开发前的浦东是上海的落后城区,几乎没一个能看上眼的建筑,当时的小陆家嘴地区有条路叫烂泥渡路,每逢暴风雨就“水漫金山",家里家外积水积到膝盖。
许多油罐,危险品仓库啊都放在浦东了。
浦东当时的最高建筑,一是5层的救火观察楼,还有就是民国初年的一处陈氏旧居。
浦东新区成立之时,东方明珠刚开始打地基,能看到唯一的一个较高的楼就是黄浦江边的港务局大楼.当初浦东那条水漫金山的烂泥渡路就是现在的银城路,现在路的北段一边是金茂大厦,一边是东方明珠电视塔,路的南段是美丽的滨江园,路东是巍然屹立的楼群和世纪大道,路西是滨江大道滨江花园,这儿已成了美不胜收的所在。
浦东开发交响曲的总谱是在1990年提出来的,那一年的初春,邓小平提出了开发浦东、打上海这张“王牌”的全局构想。
浦东30年改革发展的创新力动力心得体会

浦东30年改革发展的创新力动力心得体会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浦东地区在过去的30年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这篇文档将探讨浦东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力和动力,以及一些相关的心得体会。
创新力浦东地区在改革发展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创新力。
创新是取得发展成果的关键,浦东通过采取一系列创新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功。
首先,浦东积极引进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理念,从国内外吸纳了大量的创新资源。
其次,浦东大胆实施开放政策,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外部创新力量。
此外,浦东还鼓励本土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激发了广大企业家和创业者的创新潜能。
动力浦东的发展得益于多种动力的驱动。
首先,政府的正确领导是浦东成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政府在浦东的改革发展中采取了积极的引导和支持政策,为企业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其次,市场的推动作用也不可忽视。
浦东通过市场经济机制的运作,激发了广大人民的创造力和活力。
最后,人才是浦东发展的核心动力。
浦东在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方面投入巨大,为地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心得体会浦东30年来的改革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我们应该积极引进、吸收和培养创新人才。
其次,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支持是推动地区发展的关键,我们应该注重政府的作用和职责。
再次,市场的作用不可低估,我们应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激发人民的创造力和活力。
最后,投资人才培养和引进是关键,我们应该加大对人才的投入,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总结浦东30年的改革发展充分展示了创新力和动力在地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从浦东的成功经验中汲取启示,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动力,为地方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建功浦东引领区感言

建功浦东引领区感言我站在浦东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土地上,心中满是感慨。
浦东啊,你就像一艘巨型的航母,正破浪前行,而我有幸能成为这艘航母上的一名小水手,为它的远航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记得刚来浦东的时候,我遇到了老张。
老张是个地地道道的浦东人,他脸上总是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我问他:“老张啊,你说这浦东到底有啥魅力呢?”老张眼睛一亮,拍着我的肩膀说:“小伙子,你可瞧好了。
这浦东就像一个大舞台,啥戏都能在这儿唱得响亮。
”老张的话一点不假。
你看那高楼大厦,就像一个个巨人,昂首挺胸地站在那儿,展示着浦东的实力。
金茂大厦、上海中心大厦,它们可不是简单的建筑物,那是浦东的名片,是向世界发出的邀请函。
我在浦东找了份工作,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共事。
其中有个小李,是个点子特别多的年轻人。
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如何在浦东这个引领区里做出点成绩来。
有一次,我们望着窗外繁华的街道,小李突然说:“咱们就像一群探险家,浦东就是咱们的新大陆。
这里有无尽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呢。
”我一听,乐了,说:“那咱们可不能空手而归啊。
”我们开始研究浦东的政策,发现这里对于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就像一阵春风,吹得人心里暖洋洋的。
政府给我们提供场地、资金支持,还有各种优惠政策,这就好比是给我们这些探险家配备了最好的装备。
我也认识一些创业者,小王就是其中一个。
他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到浦东创业。
我问他为啥,他激动地说:“这里才是梦想起飞的地方啊。
在浦东,只要你有想法,就有人愿意帮你把它变成现实。
这就像你手里拿着一把种子,浦东的土地肥沃得很,随便撒下去就能长出参天大树。
”他的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他从未想过放弃。
他说:“在浦东,大家都在拼搏,我要是退缩了,那不是太丢人了?”我每天穿梭在浦东的大街小巷,感受着它的变化。
街边的小店越来越有特色,既有传统的上海风味小吃店,又有充满现代科技感的创意店铺。
这里就像一个大熔炉,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完美融合。
浦东30年巨变的感想

浦东30年巨变的感想
浦东作为上海的一个重要地区,在过去的30年里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
回顾这三十年,我深深感受到了浦东的蓬勃发展和繁荣。
刚刚过去的三十年中,浦东从一片农田荒地逐渐崛起为国际化的
现代都市,这是一场令人瞩目的奇迹。
新的摩天大楼、高端购物中心、现代化的交通网络,无一不向我们展示了浦东的巨大变化。
特别是浦
东的经济增长,使得许多国际企业选择在浦东设立办公室或总部,进
一步推动了区域的发展。
浦东30年的巨变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建设上,同时也在城市规划
上做出了巨大改变。
现在,浦东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充满
了高楼大厦和现代化的建筑。
建设长江国际金融岛和陆家嘴金融区,
让浦东成为了全球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浦东的生活品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现代化的医疗
设施、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等,让人们在这里
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值得一提的是,浦东还积极推动绿色发展,
建设了许多美丽的公园和绿地,为人们提供了宜居的生活环境。
在这三十年中,浦东的巨变彰显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
它展示
了中国人民拼搏奋斗的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
浦东的
成功也鼓舞着更多地区追求发展的梦想。
总的来说,浦东30年的巨变让我深受感动。
它向世界展示了中
国的崛起,也为很多人提供了机会和希望。
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
的发展成果,为浦东的未来发展继续努力奋斗。
浦东30年改革发展的增长力动力心得体会

浦东30年改革发展的增长力动力心得体
会
浦东是上海的一个重要区域,近30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就浦东30年改革发展的增长力动力进行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浦东的经济增长得益于市场经济改革。
市场经济改革以开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吸引外商投资等方式推动了浦东的快速发展。
加强市场竞争,提高市场效率,使浦东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
其次,浦东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推动的战略投资。
政府在浦东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通信、水电等方面的投资,为浦东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政府还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为浦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动力。
第三,浦东的改革开放政策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流入。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浦东通过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和优厚的待
遇,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这些人才给浦东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技术和新的活力,推动了浦东的创新和发展。
最后,浦东的成功发展还得益于国际合作和交流。
浦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吸引了众多国际企业和机构的投资和合作。
国际交流使得浦东能够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为浦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总之,浦东的30年改革发展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离不开市场经济改革、政府战略投资、人才流入和国际合作的共同推动。
浦东的经验也可以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浦东改造感想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海浦东也迎来了开发开放22周年。
改革开放前浦东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远比浦西落后。
那里分布着破旧的工厂和阡陌纵横的田野,只有少量的商业区和居民区。
上海人一般都不愿意到浦东工作和居住,以至流行着“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的说法。
所以说浦东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生变化最大的地方,没有浦东的开发开放,上海就不可能有今天巨大的变化。
浦东开发给上海带来了机遇,其辐射面力透长江三角洲,在国人看来,上海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领头羊”,在洋人看来,上海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晴雨表”。
22年来的改革之路,铸就了这座城市的丰碑。
这块土地只用了22年的时间,就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写下了最为灿烂辉煌的篇章。
而今,昔日老上海滩的繁华与落寞已经尘封在人们的记忆深处,22年浦东的神奇变迁织就大上海的光荣与梦想。
就在20多年前,浦东人去浦西还要靠摆渡,遇上恶劣天气交通就会阻断。
而在1990年代后随着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的建成通车,随着过江隧道的建成以及地铁二号线的开通,这一场景注定成为了历史。
没开发前的浦东是上海的落后城区,几乎没一个能看上眼的建筑,当时的小陆家嘴地区有条路叫烂泥渡路,每逢暴风雨就“水漫金山”,家里家外积水积到膝盖。
许多油罐,危险品仓库啊都放在浦东了。
浦东当时的最高建筑,一是5层的救火观察楼,还有就是民国初年的一处陈氏旧居。
浦东新区成立之时,东方明珠刚开始打地基,能看到唯一的一个较高的楼就是黄浦江边的港务局大楼。
当初浦东那条水漫金山的烂泥渡路就是现在的银城路,现在路的北段一边是
金茂大厦,一边是东方明珠电视塔,路的南段是美丽的滨江园,路东是巍然屹立的楼群和世纪大道,路西是滨江大道滨江花园,这儿已成了美不胜收的所在。
浦东开发交响曲的总谱是在1990年提出来的,那一年的初春,邓小平提出了开发浦东、打上海这张“王牌”的全局构想。
我们有个开发浦东的口号,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
虽然听起来只是句口号,但它是有道理的。
把上海建设成面向国际的经济城市,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四大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
上海很早就在全世界声名远扬,曾经是远东第一大都会,面对东北亚和东南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当代它处于“亚太经济走廊”的中点,是亚太海空航线的要冲,又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
我国没有设立浦东开发区前,在上海曾经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
自从1990年中央宣布开发浦东以后,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抓住机遇,利用伤害的资金、技术等优势,加快对浦东的建设,浦东迅速崛起.一时间,数条黄浦江地下隧道数座跨江大桥把浦东和浦西联系在一起。
道路、绿地和高楼大厦迅速取代了原有的农田和厂房。
“东方明珠”电视塔等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以及浦东机场相继展新姿.在很短的时间内,浦东就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并极大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随着改革,浦东开始发展,浦东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国内外人才来沪投资,置业和生活的首选之地。
浦东的开发表明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证明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弹指一挥间,当惊世界殊。
邓小平每一次来上海,每一次来浦东,都看到了这里巨大的变化。
1993年12月13日,一个细雨蒙蒙的天气,89岁的邓小平冒雨登上了杨浦大桥,细雨中老人望着浦东说道:喜看今日路,胜读十年书。
改革开放之前,由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落后,没有能力承办奥林匹克运动会。
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今天我国不仅取得29届奥运会的举办权,而且在2008年成功举办了规模空前的29届奥运会.这一切都说明了我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今天看来浦东的开发已经是历史,历史给了浦东一个机会,浦东也给了世界一个惊喜。
二十多年来,浦东的飞速发展让世界为之动容。
从农田沼泽到高楼大厦,从冷僻土地到繁荣都市,从默默无闻到世界瞩目。
浦东仅仅用了22年,依靠全市和全国的支持,实现了沧桑巨变式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一座规模初具、活力尽显的现代化国际城区。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我坚信,在我们不懈的努力下,祖国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