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9海洋地质作用
海洋的地质作用

潮汐的产生
杭州湾与钱塘江大潮
洋流(ocean current)
ocean current是海洋中沿一定方向有规律移 动的海水称。分表层洋流和深层洋流。
表层洋流主要受盛行风的磨擦力拖带作用产生, 以水平运动为主,深度为100-200米。
深层洋流由温度和盐度差引起,具水平和垂直两 个方向。以上两种洋流可相互转换,并长距离迁 移,对海洋沉积和生物分布有重大影响。
世界洋流图 表层洋流主要受盛行风的磨擦力拖
带深作层用洋产流生由,温以度水和平盐运度动差为引主起,,深具度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以上两种洋流可相互 为转1换0,0并-2长0距0米离。迁移,对海洋沉积和生物分布有重大影响。
浊流(turbidity current)
turbidity current是海洋或湖泊中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 高密度水下重力流,相当于水下 “ 泥石流 ” 。 密度大,携带大量粘土、泥沙及砾石。 分布于陆架外缘、大陆坡上部或河口三角洲前缘,诱 发因素主要为地震。
破浪因惯性冲上海岸形成进流,进流在重 力作用下沿斜坡回到大海形成退流(底 流)。
波浪运动过程
进流 退流
破浪带
深水波区域
浅水波区域
威力巨大的拍岸浪
在礁石海岸的较 深水区,波浪突然受 阻后,波长迅速减小, 波高急剧加大,形成 拍岸浪。
波浪折射现象
在岬角及海湾发育的海岸地带,波浪受某些 因素的影响,使波浪向海岸推进的速度产生 差异。在海湾处波浪运动速度较快,从而使 波脊线(波峰连线)弯曲,趋向与弯曲的海 岸平行,这种现象称波浪折射。
基岩海岸海蚀平衡剖面:当地壳长期稳定,平 均海平面不变时,随波浪侵蚀作用进行,波切 台逐渐展宽,当其宽度发展到波浪虽在波切台 上运动,但能量基本消耗在克服与波切台的磨 擦和搬运碎屑物时,波浪不再有侵蚀能力,此 时,基岩海岸的横剖面呈上凸曲线,曲线上各 点的侵蚀强度趋于零,此剖面称为基岩海岸海 蚀平衡剖面。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海洋地质作用是指在海洋中发生的各种地质过程和地质现象。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海底扩张、海底地震活动、海底火山喷发、海底地质构造运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等。
这些地质作用对海洋的形成、演化以及海底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等起着重要影响。
海底扩张是海洋地质作用中的重要类型之一。
地球上的海洋地壳主要分布在洋中脊上,洋中脊是地球上新的地壳形成的地方。
在洋中脊上,岩浆从地幔中涌出填充了裂隙,形成新的地壳。
这种地壳的形成导致海洋地壳的扩张,从而推动了板块的运动。
海底扩张是地球板块构造理论的基础,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核心之一。
海底地震活动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
海底地震是指发生在海底的地震活动。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地震活动不仅会引发海洋地壳的变形和破裂,还会产生海啸等灾害性效应。
海底地震活动对海洋地质构造的演化和海底地形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海底火山喷发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一种类型。
海底火山喷发是指火山岩浆从地幔中涌出到地壳表面,并在海底喷发的现象。
海底火山喷发不仅会形成海底火山,还会产生大量的岩浆和火山碎屑物质,丰富了海底的地质构造和地质景观。
海底火山喷发还与海洋生物的分布和演化密切相关。
而海底地质构造运动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类型之一。
海底地质构造运动是指海洋地壳在板块运动的作用下发生的构造变形和运动。
海底地质构造运动导致了海底地形的形成和海洋地壳的变形,同时也影响了海洋生物的分布和演化。
海底地质构造运动的研究对于认识海洋地质过程和理解地壳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作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另一个重要类型。
海洋中存在着大量的沉积物,包括碎屑物质、有机物质、化学沉积物等。
这些沉积物在海洋中沉积、堆积和固结,形成了海底沉积岩。
沉积作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结果和过程,它反映了海洋环境的变化和演化。
侵蚀作用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一种重要类型。
海洋中存在着强大的波浪、潮流和海浪等侵蚀作用,它们能够侵蚀岩石、破碎岩层,从而改变海底地形和地貌。
普通地质——海水的地质作用

第八章海水的地质作用第一节海洋概况海洋占整个地球面积的70.8%,地球上的水约有97%存在于海洋中,在地质历史中,沧海桑田、海陆变迁,占陆地表面75%的沉积岩中绝大部分是海洋沉积形成的,因此海洋的地质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一、海与洋(附世界地图)海和洋构成了海洋。
一般来说,近陆为海、远陆为洋,水体相同,均为海水。
但两者有着根本性区别:二、海水的化学成分1.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有机质,其中以可溶性盐为主。
世界各大洋的一般含盐度为33-38‰,盐分的多少随地区的气候不同而变化。
盐分主要是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在海水中都呈溶解状态。
2.海水中含有Au、Ag、Ni、Co、Mo、Cu等数十种微量元素,很多国家正在进行提取开发实验。
3.此外,海水中还溶解有多种气体。
其中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是O2与C02,它们来自于空气以及海中生物的生命活动。
三、海水的物理性质1、海水的密度海水的密度略大于蒸馏水,一般为1.02-1.03g/cm3随各地海水的盐分、温度变化而变化。
2、海水的压力海水的压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到海底深部压力极大,可达108Pa。
3、海水的温度①海水表层温度:赤道附近为25-28℃,两极地区为0℃左右。
②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强而降低,到300米以下变化极小,一般为-1~5℃。
4.海水的透明度和颜色(附图)大洋为蓝色,透明度较好,光照可达200米。
海的颜色变化较大,以蓝色为主,常受悬浮物质和藻类影响,透明度也受到影响。
四、海洋中的生物(附图)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按其生活方式大致分为三种:1.浮游生物2.游泳生物3.底栖生物第二节海水的运动及其侵蚀、搬运作用海水的运动是重要的地质作用动力,主要有波浪、潮汐、蚀流和洋流四种运动形式。
一、波浪及其侵蚀、搬运作用——主要由风摩擦海水而引起的,也可因潮汐、海底地震、大气压剧变而产生。
波浪是一种有规律的起伏运动,由一个凸起的部分(波峰)和一个凹陷的部分(波谷)组成。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洋的地质作用海洋的地质作用相关图片编辑词条专家发言消歧义参与讨论海水运动、海水中溶解物质的化学反应和海洋生物对海岸、海底岩石和地形的破坏和建造作用的总称。
海洋地质作用包括海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海水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波浪、潮汐、洋流和浊流。
这4种海水运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的机械动力。
由于海水深度和海底地形的影响,它们在海洋中构成了不同的水动力带。
海水较浅的滨海带和大陆架是波浪和潮汐为主的水动力带,在波浪影响不到的大陆坡和深海盆地,是洋流和浊流的水动力带。
这4种机械动力都能产生海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机械海蚀作用是海水运动时的水力冲击(也叫冲蚀)和海水挟带的碎屑产生的磨蚀对海岸和海底的破坏作用。
海水机械搬运的方式有3种:①推移,粗大的碎屑沿海底滚动和滑动;②跃移,较粗的碎屑间歇地跳跃式移动;③悬移,细小碎屑悬浮在水中移动。
这3种方式随水动力的强弱和碎屑粒径大小而变化。
有时3种方式同时存在,有时推移和跃移并存,或者仅有悬移。
当海水机械动力消失时,即发生沉积作用。
机械沉积作用遍布海洋各处,但以大陆架和大陆坡上的沉积量最多。
水的化学作用主要是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作用(也叫溶蚀),以及海水中溶解物质的化学反应在海底上形成沉积物的作用。
海洋中的生物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多,在不同深度的海水中都有生物繁殖,但以大陆架上的海水中最为繁盛。
海洋生物的地质作用主要指生物的遗体在海洋底上的沉积作用。
海洋的3种地质作用中,海蚀作用在滨海地区最显著而强烈,广阔的海洋盆则以沉积作用为主。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地球上最大的沉积场所,沉积物的数量大,种类多。
现代大陆上大部分地区都有不同地质时期的古海洋沉积物。
研究海洋的地质作用,特别是海底沉积物,对了解地球发展史、开发利用海底矿产资源都十分重要。
波浪的地质作用?波浪(也称海浪)是由于风的摩擦,海水有规律的波状起伏运动。
波浪的大小与风力强弱、风势久暂和海面开阔程度有关。
第九章海洋地质作用

高潮线 大
低潮线
陆
架
浅海带
半深海带
大 陆 坡 大陆基
---
深海带
第九章
海洋地质作用
海水的剥蚀和搬运作用
海水的剥蚀作用 海水的剥蚀作用:海水通过自身的动力和所携带的
碎屑对海岸和海底的破坏。海蚀作用主要发生在 滨岸带,按其性质可分为机械剥蚀、化学溶蚀和 生物剥蚀作用。它们共同对海岸地带进行改造, 但以机械剥蚀作用为主。海蚀作用的主要动力是 海浪和潮汐。
---
第九章
海洋地质作用
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 洋流
洋流:大洋中 沿相对固定的 方向运动水体。
---
第九章
海洋地质作用
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 海水的运动
海水总是永无休止地运动着。造成海水 运动的动力主要有风、海水的密度差、温度 差、月引力和地震等。海水的运动按其运动 形式分为:海浪、潮汐、洋流和浊流。
---
第九章
海洋地质作用
---
第九章
海洋地质作用
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 海水的剥蚀和搬运作用 海洋的沉积作用
---
第九章
海洋地质作用
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
海水的化学性质 最主要的元素:氯、钠、镁、钙、硫、钾等。 最主要的盐类:氯化钠、碳酸钙、硫酸镁等。
盐度:一千克海水中溶解的全部盐类物质。海
洋的平均盐度为35 0/00
---
第九章
海洋地质作用
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 浊流
浊流:在海水中流动的一种被泥沙搅和的高密度水团。主要发育在大陆坡。
---
第九章
海洋地质作用
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 浊流
浊流:在海水中流动的一种被泥沙搅和的高密度水团。主要发育在大陆坡。 浊流体
《海洋地质作用》课件

1.海洋概述
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海洋生物,海洋环境分 区和海水的运动等,这四方面的特征对海洋地质作 用的过程和产物有重要影响。
海水的物理 性质
温度(光照;水深):与9):最大—s—
1m3海水降低1ºc可使3千m3空气升高1ºc
渗透压:与海洋生物的生态习性密切相关
《海洋地质作用》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海水的化学组成
纯水 Cl Na SO4 Mg Ca K 痕量元素
海水的化学组成
NaCl 、 MgCl2 ; MgSO4 、 CaSO4 、 KSO4;CaCO3 ,痕量元素,气体与 氧等
盐度计算
s Knudsen公式:
现代海岸带
潮下带
海岸线
海滨线
潮上带
潮间带
古 海
岸
带
水下岸坡区
海滩区 海岸区
近滨
海滨
前滨
后滨
《海洋地质作用》
2.海水的运动
海水不能将自身的势能转化为动能而运动,从 这一意义上讲,一般认为海水不是流水,而是静水。 故海水只能在外界的影响下获得运动的能量并产生 相应的运动方式,具体可以划分为海浪(或波浪), 潮汐和洋流三种。
海洋地质作用与海洋分区的关系
水动力 地 形
物源
滨海区 波浪,潮汐,强 复杂多变
浅海区
海流,波浪, 较强
平缓开阔
半深海区 海流,弱
陡而狭窄
陆源为主,内源及其 它兼有 碎屑、化学及生物源
泥质
深海区 基本静止,浊流 开阔有起伏 生物与化学源
《海洋地质作用》
浅海 平均高潮线 平均低潮线
浪基面
外滨
9第十一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浪基面以上至低潮线以下的地带,称为滨外带或称 潮下带 滨海既受潮汐的影响,还受波浪作用的影响,海水 动荡,海水运动对海岸的破坏能量大。 滨海区还程度不同地受地面流水地质作用的影响。 滨海区的海水温度有昼夜变化,含盐度也随水流通 畅的程度及气候条件而变化;海洋生物主要是能抵 御风浪的底栖动物,它们多营钻孔穴居或生长有硬 壳。海生植物则有藻类和红树林
砂质海岸的改造
砂质海岸的改造是波浪或潮汐的动能引
起的。进浪和潮流可带动砂粒向海岸方 向运动,海水退回时底流又把部分砂粒 带回海中 同时由于海风等共同作用,使得沙质海 岸的沙的成分变的越来越均匀,分选很 磨圆都变的非常高,这一地带也是人们 经常观光游览的去处
三、海洋的搬运作用
三亚海滨
一、海洋的特征
海水的化学性质 海水的物理性质 海洋生物 海水的运动 海洋的环境分区
海水的化学性质
海水中约含有3.6%的溶解物。这些溶解
物以无机盐(NaCl)为主,并含少量有机 物和溶解气体。其余为固体悬浮物质(包 括泥沙,有机固体物质及胶体颗粒等) 主要化学特征指标:盐度;气体;酸度
海洋的环境分区(浅海)
大陆以外较平坦的浅水海域,其水深自低
潮线以下至水深130m或200m之间 浅海因海底地形平缓,海水不深,海水运 动以波浪对海底的影响为主;水温受季节 的影响;多数浅海海水盐度正常,且变化 不大;海水的含氧充足;因离岸不远,海 水中悬浮质多;浅海海洋生物丰富,多为 底栖生物
潮坪沉积
发育在以潮汐作用为主的平缓海岸地带。
潮流可把泥沙带至潮坪,退潮时沿潮沟把较粗的
碎屑带至海中,细粒碎屑则在潮坪上堆积下来 可形成双向斜层理、波痕、泥裂等 潮坪上具有海生生物与陆生生物混杂的现象 沉积物是以粘土、粉砂、细砂沉积为主,在潮沟 中则沉积较粗的物质。形成泥滩 若在潮湿气候下,泥滩可发展为海滨沼泽,并形 成泥炭沉积。若气候干旱。因滩上积聚的海水蒸 发,盐类结晶沉淀,形成盐沼地或称“萨布哈”
海洋地质作用

第十四章 海洋地质作用地球与其它星球特征的区别是有浩瀚的海洋,海洋緼育了地球上的生命,现代地球上70.8%(4/3)的面积为海洋.地史中由于海陆的变迁海水增多次侵入大陆内部,在地层中留下了广泛的遗迹。
例如,淮南地区保留的从云古代中晚期(Pt 2)到中奥陶(02)的地层都属海相沉积也就是说从10亿前——5亿年这个时期,淮南地区曾被海水淹没,成为了海洋的一部分,02——C2上升出海面,C2-P又处于海陆交互的滨岸地带(成煤时期)。
海洋是陆地上最大的沉积盆地,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洋中几乎含有所有的化学元素,其中铀是获得原子能的主要元素)含量达亿吨,是陆地含量的900倍。
因此对海洋地质作用的研究是极其重要的,无论对地壳形成的了解及现实资源的利用都有深刻的意义。
一、 海与洋海洋是海与洋的总称,粗略地说,近陆为海,远陆为洋 海及洋的水都是海水(含盐33—38%。
)海底 为 陆壳 洋底 为 洋壳二 、 海洋环境分区(根据海水深度及运动情况) 1.滨海带海陆界线附近狭长地带,一般指低潮线与最大高潮线之间的海域。
属海、陆交互的环境。
潮坪 ------ 波浪作用弱,潮汐影响大的滨海地带. 2.浅海带滨外带至水深200米的范围,一般包括大陆架地形部分3. 半深海——深海带半深海200 ~ 2000米水深(大陆坡地形) 深海 > 2000米水深(大陆盆地+洋中脊)三、 海洋中的生物大洋中生物,一方面生活活动改造环境, 一方面许多动物壳CaCo 3 Sio 2成为沉积物来源,如礁体,生物灰炭、硅藻土§2. 海水的运动及其地质作用海水的运动是海洋地质作用最重要的动力运动形式:波浪、潮汐、洋流、浊流一、 波浪海水作有规律的波状起伏。
是海洋中海水经常性普遍存在的运动形式。
1.风摩擦海水表层平随水飘移,有孔虫、放射虫、笔石、藻类固着:珊瑚、腕足动物、海草 爬行:三叶虫、虾、螃蟹 钻孔:蠕虫、双壳1. 波浪的形成 2.海底地震3.水面上大气压剧变化2. 波浪要素3. 波浪中水质点的运动波浪是一种振荡波,振荡波的特点就是质点不随波形前进,而只是在原地往复的园周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