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与炮制

合集下载

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与原料选择

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与原料选择

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与原料选择中药饮片是指将各种中药炮制成片状,以便于人们服用。

炮制方法和原料选择是中药饮片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对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和原料选择进行详细探讨。

一、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是指将中草药进行特定的处理,使其具有更好的药效和服用效果。

常见的炮制方法有以下几种:1. 炙炒法:将中草药放在炉火上炙烤,使其表面微焦,能够增强药性,提高中药饮片的疗效。

2. 焙干法:将中草药放在炉火上烘干,以去除水分,增加保存期限,并能提高中药饮片的稳定性。

3. 炒制法:将中草药放在平底锅中炒制,调节火候和时间,使其炮制均匀,药性温和,有利于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

4. 蒸制法:将中草药放在蒸锅中进行蒸制,通过高温蒸煮,能够提高中药饮片的活性成分释放率。

5. 曝晒法:将中草药摊晒于阳光下进行炮制,主要是针对一些潮湿的中药材,可以杀菌、紫外线消毒、干燥等多种作用。

二、中药饮片的原料选择中药饮片的药材选择直接影响到其质量和疗效。

下面介绍一些中药饮片原料选择的关键要点:1. 正宗性:选择有正宗来源的药材,确保中药饮片的品质和疗效。

2. 品质:选择成熟、完整、无虫蛀、无霉变、无杂质的药材,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

3. 产地:根据不同中药材的特性,选择适宜的产地,例如人参的产地宜选为东北地区。

4. 季节:根据中草药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合的采收季节,确保药材的新鲜度和有效成分含量。

5. 处理:对于一些有毒性的药材,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如刮去毛刺、去除有害成分等。

三、中药饮片炮制方法与原料选择的重要性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和原料选择对于提高中药饮片的品质、疗效以及安全性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炮制方法能够改善中药的药效,增强其疗效,使其更易吸收和利用。

而错误的炮制方法则可能会破坏中药的活性成分,导致药物无效。

因此,炮制方法的选择和操作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进行。

对于中药饮片的原料选择,合理地选择正宗、优质、适宜的药材是确保中药饮片质量的重要保障。

中药饮片目录及炮制方法

中药饮片目录及炮制方法

中药饮片目录及炮制方法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加工制成的成品,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诊疗和药理研究。

饮片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炮制方法的不同也会影响药材的质量和功效。

下面是一些常见中药饮片的目录及其炮制方法。

1.麻黄麻黄是常用的祛寒发汗药物,有助于治疗感冒和肺热咳嗽。

炮制方法一般包括去除须根、大枝和污物,晒干或蒸汽炙烤。

炮制后的麻黄可以用于煎药、煎丸等制剂。

2.干姜干姜是一种温阳行气的中药,对于胃寒、食欲不振有一定的效果。

炮制干姜的主要方法是切片、蒸炒或晒干。

炮制后的干姜可以直接用于煎剂,也可以用于药酒等制剂。

3.附子附子是一种热性中药,常用于治疗冷痹、寒疝等症状。

炮制附子的方法包括炭炙、水煮和醋炙等。

其中,炭炙附子的质量最好,也是最常用的制剂方法。

炮制后的附子可以干燥研磨,制成附子粉,也可以用于酒剂等制剂。

4.人参人参是一种滋补药物,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疲劳能力。

炮制人参的方法一般包括蒸制和晒干。

炮制后的人参可以用于煎剂、膏方等制剂,也可以直接嚼食。

5.甘草甘草是一种温和的草药,有止咳化痰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炮制甘草一般采用蒸汤、炮制或用醋炒等方法。

炮制后的甘草可以用于煎剂、丸剂等制剂。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中药饮片,还有很多中药材也可以制成饮片,并且具有不同的炮制方法。

中药饮片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考虑到药材的性味、功效和药理活性。

同时,也需要遵循相关的制作工艺和质量标准,以确保饮片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之,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的一种加工形式,经过炮制后可以方便地使用和储存,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不同的草药有不同的炮制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改变药材的性味和功效,从而更好地适应药理需求。

中药饮片作为一种成型药剂,也为中医临床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中药饮片炮制应该遵守的药品标准

中药饮片炮制应该遵守的药品标准

中药饮片炮制应该遵守的药品标准一、引言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炮制加工后制成的成品药品,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重要剂型之一。

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对药效和药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炮制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药品标准,确保其药效和药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二、炮制工艺1. 选料炮制中药饮片的第一步是选料,选择优质的中药材作为原料。

原料的选择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相关药品标准,保证原料的质量和纯度。

2. 清洗在炮制过程中,清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保证原料清洁、无杂质。

清洗时应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清洗剂,按照药典标准进行清洗,确保原料表面的细菌和杂质被有效去除。

3. 切割对于一些较为坚硬的中药材,需要进行切割处理以便后续工艺加工。

在切割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器具,并严格按照药品标准的要求进行操作。

4. 炮制炮制是中药饮片加工的关键环节,炮制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时间等参数,确保中药材的药效成分不因过热而损失。

需要使用符合标准的炮制设备,确保炮制过程的卫生和安全。

三、炮制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药品标准1. 药品卫生标准在炮制过程中,操作人员应该遵守药品生产的卫生标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确保生产过程的卫生和整洁。

炮制设备应保持清洁、无菌,操作人员应该符合卫生标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药品质量标准炮制中药饮片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要求,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在炮制过程中,每一道工艺环节都需要遵循标准操作,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和药效。

3. 药品生产管理标准炮制过程中的生产管理应该符合相关的药品生产管理标准,包括生产场所、人员、设备、原辅料的管理等方面。

对于原料的采购、入库、出库等环节都需要符合管理规范,确保产品的安全和稳定性。

四、结语中药饮片是我国传统的药品剂型之一,对于中药材的炮制工艺要求非常严格。

在炮制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药品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药效。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中药饮片炮制的方法详解

中药饮片炮制的方法详解

中药饮片炮制的方法详解中药饮片是一种将中药原料加工炮制成方便服用的片剂。

炮制过程是中药饮片制备的重要环节,炮制得当可以提高中药饮片的疗效和安全性。

下面详细介绍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

一、处理原料1.验收:对原料进行检查,包括外观、质量等方面。

剔除有虫蛀、霉变、受潮、变质的原料。

2.清洗:将原料浸泡于清水中,用空心芦笙清洗。

清洗时,应用力适度,避免对原料造成损伤。

3.切割:根据不同的需要,对原料进行切割处理,可采用切块、切丝、切片等方式。

二、炮制1.炒制:将清洗后的原料放入干炒锅中,根据不同的原料特性,进行炒制。

如苦杏仁需要炒至微黄色,电焊枝需要炒至外皮变黑等。

炒制过程中要注意火候,避免过火。

2.炙烤:将原料放入纸包或铁盒中,放入炉中炙烤。

如炙黄芪、炙甘草等。

炙烤的时间和温度要掌握好,避免炙烤过度。

3.炖煮:将切好的原料放入炖盅或炖锅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炖煮。

炖煮的时间和温度要根据原料的需要进行调整,一般煮至原料软化即可。

4.晒干:将煮熟的原料晾晒至干燥,其中草药需要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晒干,以保持其有效成分的稳定性。

三、贮存将炮制好的中药饮片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

同时,要防潮、防霉、防虫。

四、注意事项1.控制火候:炮制中药饮片时,要注意控制火候,避免过火或不足。

过火会导致药性减弱或破坏药性,不足则会影响中药的疗效。

2.保证原料质量:炮制中药饮片之前,要对原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剔除劣质、变质的原料,以保证炮制后的中药品质。

3.遵循比例:炮制中药饮片时,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处理,不可过量或不足。

过量会导致中药饮片药性过强,不足则会影响中药的功效。

4.记载炮制过程:炮制时要详细记录每一步的操作,包括时间、温度、火候等,以便后期复查和参考。

总结: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是根据药性和功效的不同,对原料进行不同的处理,包括炒制、炙烤、炖煮等。

炮制过程需要注意火候、时间、质量等方面的控制,以提高中药饮片的疗效和质量。

中药饮片的炮制作用有哪些

中药饮片的炮制作用有哪些

中药饮片的炮制作用有哪些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炮制加工后的成品,炮制是指将中药材通过净制、切制、炮炙等处理方法,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

中药饮片的炮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作用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炮制能够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有些中药材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直接使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通过适当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药物的化学成分,降低其毒性。

比如,川乌、草乌等药材含有乌头碱,毒性较强,但经过长时间的水浸泡和蒸煮等炮制处理,乌头碱会水解,毒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安全地用于临床治疗。

又如,巴豆具有强烈的泻下作用和毒性,通过去油制霜的方法,可以减少巴豆油的含量,缓和其泻下作用和毒性,使其更适合药用。

其次,炮制可以增强药物的疗效。

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质地和性质,从而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和吸收利用率,增强药效。

例如,延胡索中的有效成分是生物碱,难溶于水,但经过醋制后,生物碱与醋酸结合形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煎出量增加,从而增强了止痛的效果。

再如,黄芪经过蜜炙后,补中益气的作用增强;地黄生用清热凉血,熟地黄则滋阴补血的功效更佳。

再者,炮制能够改变药物的性能。

中药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性能,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这些性能,以适应不同病情和患者体质的需要。

比如,黄连本为苦寒之品,善清上焦实火,酒炙后引药上行,能清头目之火;大黄生用泻下作用峻猛,酒制后则泻下作用缓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

又比如,砂仁生用行气力强,盐制后则下行温肾,治小便频数。

炮制还有利于药材的贮藏和保存。

一些药材在新鲜状态下容易变质、发霉或虫蛀,经过炮制处理,可以减少水分,杀灭虫卵和微生物,防止变质。

例如,桑螵蛸经过蒸制,可以杀死虫卵,便于保存;黄芩经过蒸制或煮制,可以破坏酶的活性,防止有效成分黄芩苷被酶解,利于保存。

此外,炮制能够便于调剂和制剂。

中药材经过炮制后,质地变得适中,有利于调配时的称量和制剂时的粉碎、煎煮等操作。

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药饮片是中药炮制的常用剂型之一,具有用药方便、剂量易于掌握、质量稳定等优点。

为了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对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原料药的选择、炮制设备的要求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规定。

以下是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1.材料处理:对于采用炮制前需炭炙的中药,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炭炙或轻微炙烤;对于采用炮制前需处理成蒸制品的中药,要进行蒸制处理。

2.水量选择:中药饮片的炮制过程中,要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品种,合理选择加水量,一般以保证中药饮片炮制过程中水分的蒸发完全为原则。

3.炮制时间:中药饮片炮制的时间要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品种,以及所要求的制品的质量要求进行合理确定。

一般情况下,要求炮制时间不得少于规定的最短时间,同时要保证炮制后的中药饮片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

4.炮后处理:中药饮片炮制后要将其取出,经过适当的晾凉处理,使其完全干燥,然后进行筛选和包装。

二、原料药的选择1.中药材的原产地:中药饮片的原料药应选用符合药典规定的中药材,且要求中药材的原产地符合药典的要求。

2.中药材的质量:中药饮片的原料药要求选用新鲜的药材,且质量应符合药典的规定。

3.中药材的配伍:中药饮片的配方要合理、科学,且配伍要符合药理要求。

三、炮制设备的要求1.炮制设备的选用:中药饮片炮制设备要具备一定的规模和适应生产要求的功能,要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选用适当的设备。

2.炮制设备的维护:中药饮片炮制设备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炮制产品的质量检验中药饮片的炮制产品要进行质量检验,主要包括外观检验、含水量测定、炮制时间测定、酸溶性挥发性物质检测、微生物限度检测等项目。

以上是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主要内容。

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严格执行,可以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和疗效,提高中药饮片的炮制水平,进一步推动中药饮片产业的发展。

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 引言中药饮片是一种常用的中医药剂形,通过对中药材的加工和炮制而成。

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是为了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和疗效,提出的一系列操作指导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内容和要求。

2. 中药饮片炮制过程中药饮片炮制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材料选择、清洗处理、切割炮制、炮制工艺、干燥保存。

下面将逐一介绍各环节的规范要求。

2.1 材料选择材料的选择是中药饮片炮制的第一步,对于中药材的种类、质量、储存期限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选择新鲜、无污染、符合药典质量标准的中药材作为原料进行炮制。

2.2 清洗处理清洗处理是为了去除中药材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保证中药材的纯净度。

清洗时应使用干净的水源,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水。

清洗过程中应细心操作,避免对中药材造成损伤或水分过多。

2.3 切割炮制切割炮制是将中药材切割成适当的大小,为后续的炮制工艺做准备。

切割时应注意刀具的锋利度和切割的均匀性,确保切割面的整齐和一致性。

2.4 炮制工艺炮制工艺是中药饮片炮制的核心环节,要根据中药材的不同特性和炮制目的制定相应的工艺流程。

炮制工艺包括炒制、蒸制、炮制时间和温度等方面的调控。

炮制工艺应遵守药典规定和经验总结,确保中药饮片的品质和功效。

2.5 干燥保存中药饮片炮制完成后,需要进行干燥处理和适当的包装保存。

干燥过程应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中药饮片受潮或变质。

包装应使用符合相关标准的包材,密封性好,以防止湿气和空气的侵入。

3. 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重要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中药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遵循规范能够保证中药材的纯净度和含量一致性,确保饮片的疗效和安全性。

规范还能规范中药制药企业的生产过程,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认可度。

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执行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中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民众的健康至关重要。

4. 总结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是保证中药饮片品质和疗效的重要保障。

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流程是什么

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流程是什么

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流程是什么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炮制处理后的制成品,炮制工艺是将中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的重要环节。

炮制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增强药物的疗效,改变药物的性能,便于制剂和储存等。

下面就为您详细介绍一下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流程。

首先是净制。

这是炮制的第一步,主要是去除药材中的杂质、非药用部分以及霉变、虫蛀等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部分。

比如,根茎类药材要去除残根和须根;果实种子类药材要去除果柄、果皮、果核等;全草类药材要去除残根、枯黄叶等。

净制的方法有人工挑选、风选、水选、筛选等。

接下来是切制。

切制是将净制后的药材切成一定的规格和形状,以便于后续的炮制和临床使用。

切制的规格有薄片、厚片、斜片、段、丝等。

切制的方法有手工切制和机械切制。

手工切制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而机械切制则效率较高,但对于一些质地特殊的药材,可能还是需要手工切制。

然后是炒制。

炒制是中药炮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根据火候和炒制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

清炒又分为炒黄、炒焦、炒炭。

炒黄是将药材炒至表面微黄或鼓起,透出香气,比如炒决明子、炒莱菔子等;炒焦是将药材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比如焦山楂、焦神曲等;炒炭是将药材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比如地榆炭、槐花炭等。

加辅料炒是在炒制过程中加入一定的辅料,如土、麸皮、砂等,以增强炮制效果。

比如土炒白术、麸炒枳壳等。

炙制也是常见的炮制方法之一。

炙制是将药材与液体辅料共同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

常用的液体辅料有蜜、酒、醋、盐水等。

蜜炙可以增强药材的润肺止咳作用,如蜜炙甘草、蜜炙麻黄等;酒炙可以增强药材的活血通络作用,如酒炙当归、酒炙川芎等;醋炙可以增强药材的疏肝止痛作用,如醋炙柴胡、醋炙延胡索等;盐水炙可以引药入肾,增强药材的补肾作用,如盐水炙杜仲、盐水炙黄柏等。

煅制也是炮制的重要方法。

煅制分为明煅和煅淬。

明煅是将药材直接置于炉火上或煅药锅内煅烧至一定程度,比如煅石膏、煅牡蛎等;煅淬是将药材煅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使其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比如煅炉甘石、煅自然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

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姜炙半夏、巴豆去油 2.改变或缓和药性——生地制成熟地、蜜炙麻黄 3.提高疗效——蜜炙冬花 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酒炙大黄 5.便于调剂和制剂——醋炙自然铜 6.保证药物净度,利于贮藏 7.有利于服用

炮制对药物的影响
一 中药及中药饮片
中药
定义: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中医药理论
为指导,为防治疾病开列处方所用的药物 及制成品“制剂”)
内容: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 三者之间的关系
中 药 材
中 药 饮 片
中 成 药
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的定义:将完整的中药材切制加工成片、 丝、块、段等形状以及经水、火、辅料或特殊加 工成的药物。(一是按规范加工;二是有一定的 工艺要求;三是用于配方;四是有特定包装)
系用柳条制成,按药物多寡,选用不同大小的簸箕。
5、嘟噜
系用耐火陶土所制成,大小不等,可按煅制药物的 多寡选定。
6、烘箱
箱为木制,长方形,箱内四周装有铁架数层,中间 放小火炉一具(炉口盖严),用时将药物放于铁架上, 再将箱盖封闭,加热烘之。
7、蒸罐
罐系铜制,上面有盖,大小根据药物多寡选用。
8、蒸笼
一般以木制者为宜,即炊事所用之蒸笼。
3、其他加工
是指碾或捣碎,少数揉搓,制绒及拌衣等药物的简单 加工。 碾捣—有些矿物类、甲壳类及植物类药物,因质地坚 硬或坚实,不便于调剂或不易煎出治疗成分,故须碾碎或 捣碎。如石膏、龙牡、石决明、郁李仁、枣仁等。 揉搓—有些质地松散呈丝条状或片状的药物,需揉成 团,便于调配或煎煮。如竹茹、桑叶等。 制绒—某些药物压碾成绒状,以缓和药性。如麻绒。 拌衣—将药物表面用清水湿润,加一定的辅料粘附于 药物上,可增强其治疗作用。如朱砂拌、青黛拌。
3号粗末
4号粗末 5号粗末
2、罗 本品系用马尾、铜丝或绢丝织成,作 筛取药粉用。 马尾罗:罗目内径为0.96毫米 60目罗:罗目内径为0.48毫米 80目罗:罗目内径为0.23毫米 100目罗:罗目内径为0.17毫米 120目罗:罗目内径为0.11毫米
3、簸箕 4、猪鬃刷
即普通所用之鬃刷,可视所刷药物之体积,选用大 小不同之刷。
中药饮片的生产标准:药典 全国中药饮片炮制 规范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二 中药饮片炮制的起源及发展

起源
随着中医药的发现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
发展
从汉《神农本草经》至清《本草问答》近两千年 的167本中医药著作中都有关于炮制内容的记载。 南北朝刘宋时代,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雷 公炮炙论》——现今仍是重要饮片炮制参考书。 明缪希雍《炮炙大法》——提出“炮炙十七 法”——至今仍用。 清之后未见中药炮制有新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开 办中医学院、设立中药系、开设炮制课程,各地炮 制规范开始编写,药典中开始收录炮制的内容,同 时开展了对炮制的研究,出版了炮制专著。
是不加辅料的一种炒制方法。按火候分为炒黄、炒焦、 炒 炭三种。 炒黄—用文火将药材炒至表面金黄,或较原色加深,或发 泡鼓起,或种皮爆裂,并透发出固有气味。主要目的是,缓和 药性,降低毒性,提高疗效,破坏某些药材中的酶,以利保存 甙类成分。常用于炒黄的品种如牛蒡子、牵牛子、白芥子、谷 芽、麦芽等。 炒焦—用中火或武火将药材炒至表面焦黄色或焦褐色,并 具焦香气。主要目的是,缓和药性或增强疗效。常用于炒焦的 品种如山楂、川楝子、槟榔、焦山楂等。 炒炭—用武火或中火将药材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内部焦黄 色或焦褐色。主要目的是增强或产生收敛止血作用。常用于炒
斜片(瓜子片、马蹄片、柳叶片)—某些长条形而纤维 性强的药物为了保持片形或便于切制,宜切斜片。片厚2~4 毫米。如甘草、桂枝、黄芪、鸡血藤等。 丝片—叶和皮类药物多切丝片,皮类药物切成2~3毫米 的丝;叶类多切成5~10毫米。如陈皮、荷叶等。 块—有些药物煎熬时易糊化,需切成块状。如粉、粉阿 胶等。 段节—质地细软的根茎和全草类药物不宜切片,多切成 10~15毫米的段或节。如麻黄、木贼、天冬、益母草等。
中药饮片炮制基本知识
内容提要
一、中药及中药饮片 二、中药饮片炮制的起源及发展 三、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 四、炮制的方法及辅料 五、传统炮制常用的工具 六、炮制方法之一——修制 七、炮制方法之二——切制 八、炮制方法之三——分类 九、饮片的商品名内涵 十、中药炮制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十一、常见中药饮片掺伪鉴别
八 炮制方法之三——分类
1、炒制法炮制类
药材净选或切制后,置于热锅中,翻炒至所 需程度的炮制方法,称为炒制。 炒制根据临床需要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两个 大类。清炒依火候分为炒黄、炒焦、炒炭三种。 加辅料炒又依所用辅料不同分为麸炒、米炒、 土 炒等方法。烘焙法炮制类不另单列,也分列入 此 法中。
清炒法
加辅料炒法
药材净选或切制后与固体辅料同炒的方法。称为加辅料 炒法。 麸炒—用麦麸拌炒的方法。主要目的是增强补脾胃的作 用,如麸炒白术、山药等;缓和药性,如枳实具强烈的破气作 用,苍术其性辛燥,麸炒后药性缓和;矫臭矫味,如僵蚕有腥 臭味,麸炒后能基本消除。 米炒—药材和米同炒的方法。主要目的是降低某些昆虫类 药材的毒性,如红娘子、青娘子、斑蝥等;增强补益脾胃的作 用,如党参、白术、山药等。 土炒—药材与灶心土(陈壁土、黄土或红土)同炒的方法。 主要目的是增强补脾止泻的作用,可中和胃酸。常用药材如白 术、山药等。
易虫蛀的药物如党参、玄参、白芷、泽泻、黄芪、 防风等应密闭保管; 易吸潮的药物如生地、熟地、黄精、龙眼肉、枸 杞子、制首乌等应置于通风干燥处保管; 易挥发的细辛、佩兰、藿香、薄荷、荆芥等和易 熔化粘连的如制乳香、制没药等极易生虫的蜜制品蜜 炙黄芪、蜜炙紫菀等均应放在阴凉干燥处,加以密闭 保管。
常采用的保管方法有通风法、吸湿法、密封法。 通风法—晴天室外湿度低的天气可开窗开门通 风,反之则门窗紧闭,以防饮片返潮霉变。 吸湿法—贮存量大时可用除湿机来吸收空气中 的水分,以降低湿度;贮存量小时可将饮片盛于容 器内(缸、坛子、铁桶等)放入吸湿剂(生石灰、 无水氯化钙、硅胶等)密闭,则可保持饮片的干燥。 密封法—将饮片严密封闭,使其与外界温度、 湿度、害虫及霉菌等隔离,减少对贮存品的影响。 可采用密闭库、密封塑料袋等。
3、饮片的干燥
分为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种。 自然干燥—在日光下晒干或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 人工干燥—采用蒸气、电热、红外线、微波等干燥设备对 饮片进行干燥。普通饮片常用翻板式干燥机或热风干燥机。
4、炮制品的贮存保管
影响炮制品变异的自然因素有气、湿、光、温四种。 气—指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在自然条件下能使某些药物中 的脂肪、糖类氧化分解。 湿—一般空气中的相对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应控制在65%以下。 光—光照射会引起有些药物变色而降低质量。 温—温度超过30℃易泛油、挥发、树脂和胶类粘连。
漂法—将药物在宽水或长流水中停留一定时间,并经常换水, 反复清洗,多用于含毒性、盐分的药物。如天南星、肉苁蓉等。 润(闷)法—将药物洗浸水处理后,闷润适当时间,使水分缓 缓渗入组织内部,至内外湿润较硬均匀,即达无损药效,又便于切 制。适用于质地坚硬、质地柔软或须根较多、含淀粉质较多、含油 性的药物。如白术、紫菀、山药、当归等。 水处理效果的检查方法: 弯曲法—适用于长条状药物,药物握于手中,大拇指向外推, 其余四指向内擘,使药物略为弯曲。如白芍、白芷等。 指掐法—适用于团块状药物,润至以手指甲能掐入体表为合格。 白术、泽泻等。 穿刺法—适用于粗大的块状药物,润至以铁竿能穿刺而无硬心。 手捏法—适用于根与根茎类、果实和菌类药物,粗细相差较大 者,润至手捏粗的一端感到较柔软为合格。如独活、延胡索、枳实 、雷丸等。
饮片的类型:
薄片—此类饮片属于长条形而质地较坚实的药物,部分块 根及果实类药物。要求片厚1~3毫米,多为横切片。如白芍、玄 参,当归等。 厚片—含有粉性和质地疏松的药物,一般不宜切薄片,因易 于破碎,故宜切厚片。要求片厚2~4毫米。如山药、天花粉、南 沙参、泽泻等。 直片(顺片)—药物体形肥大、组织致密,色泽鲜艳者,为 突出其鉴别特征,和利于加工,宜切2~4毫米直片,个另药物可 达10毫米。如大黄、何首乌、木香等。
2、净选药用部位
是指除去非药用部分及分离同一种药材中的不同用 药部位,使之符合药用要求。
净选药用部位的方法分为: 去根—用地上部位药物的品种,须除去根。如石斛、 茵陈等。 去芦—除去根头、残茎、叶基等非药用部位。如人 参。 去枝梗—有些果实、花叶类药物常带有非药用部分 的枝梗。如五味子、连翘等。
去皮壳—有些药物附着外表的粗皮(栓皮)、果壳 和种皮等,多属非药用部分。肉桂、益智仁。 去毛—有些药物表面或内部常着生很多绒毛,服用 时刺激咽喉。其方法有刷去毛、烫或燎去毛、刮去毛和 挖去毛等。马钱子、金樱子。 去心—是指除去根类药物的木质部或种子类的胚芽。 麦冬、远志。 去核—是除去非药用部位果核。乌梅。 去头鳞足翅—是指除去动物类药物的非药用部位。 斑蝥、蛇类。
大小可分为以下数种:
之一:
菊花筛,筛眼内径为4.5分 元胡筛,筛眼内径为3分 大中眼筛,筛眼内径为2分
之二:
筛号 筛孔内径 1号粗末 2号粗末 (1)3.52mm (2)2.09mm
小中眼筛,筛眼内径为1.5分
大紧眼筛,筛眼内径为6厘 小紧眼筛,筛眼内径为4厘
(3)1.22mm
(4)0.96mm (5)0.58mm
七 炮制方法之二——切制
1、切制前的水处理
药物切制前须进行适当的水处理,目的是使药物吸收一定量的
水分,使其由硬变软,便于切制。 常用的水处理有喷淋法、淘洗法、泡法、漂法、润法。 喷淋法—用清水一次或数次喷淋至药物湿润。适用于草类药物。 如薄荷、香薷等。 淘洗法—将药物投入清水中,快速淘洗,并及时取出,故又称 “抢水洗”。适用于质地疏松,吸水较快的一类药物。如秦艽、南 沙参等。 泡法—是将质地较硬的药物在清水中浸泡一定时间,使其吸收 一定量水分,以便润软切片。多采用“少泡多润”。如枳实、青皮、 猪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