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点火线圈测试条件及性能参数的物理意义分析
点火线圈耐久试验标准

点火线圈耐久试验标准
点火线圈的耐久性试验是评估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性能稳定性和耐久性能的测试。
通常,点火线圈的耐久试验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温度耐久性测试,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进行测试,以评估点火线圈在极端温度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这可以包括在高温(通常超过发动机运行温度)或低温(冷启动条件)下进行点火线圈的性能测试,以确保它在各种温度条件下都能正常工作。
2. 湿度耐久性测试,将点火线圈置于高湿度环境中,模拟潮湿的气候条件,以评估其抗湿性能。
这是为了确保点火线圈在潮湿环境中不会受到损坏或性能下降。
3. 振动耐久性测试,通过在不同频率和幅度下对点火线圈进行振动测试,以模拟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振动情况,评估点火线圈的抗振能力。
4. 耐久循环测试,通过模拟点火线圈长时间工作的情况,进行频繁的开关操作,以评估其在长时间使用后的性能稳定性和寿命。
5. 耐受性测试,将点火线圈置于恶劣环境条件下,如灰尘、化学物质等,以测试其在这些条件下的耐受性能。
这些是点火线圈常见的耐久性试验标准,通过这些测试可以全面评估点火线圈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性能表现,确保其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点火线圈的检测方法

点火线圈的检测方法
点火线圈是发动机点火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件之一,用于产生高压电流驱动火花塞点火,从而使燃油燃烧。
因此,定期检测点火线圈的工作状态非常重要,以确保发动机正常运转。
下面将介绍点火线圈的检测方法。
第一步是检查点火线圈的外观。
检查是否有裂缝或其他物理损坏,以及线圈上的电缆连接是否良好。
如果发现损坏,需要更换点火线圈。
第二步是使用万用表测试点火线圈的电阻。
首先要确定点火线圈的正负极,通常正极连接到火花塞,负极连接到电源或控制模块。
将万用表的电阻档位调至Ω,然后将测试笔分别连接到点火线圈的两个电极上。
如果点火线圈正常,那么在两个电极上应该显示相似的电阻值。
如果出现了明显的差异,说明点火线圈可能存在故障。
第三步是使用点火线圈检测器进行测试。
点火线圈检测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测试点火线圈的设备,可以检测电流输出、短路、断路等。
操作步骤为先将点火线圈从车辆拆下来,然后将其连接到检测器上。
根据检测器的说明书进行操作,如果检测结果显示不正常,说明点火线圈需要更换。
总之,这些是点火线圈的常见检测方法。
在进行检测前,需要先了解点火线圈的正常工作原理和参数范围,以便更准确地判断点火线圈是否存在故障。
汽车点火线圈测试条件及性能参数的物理意义分析

2 测试条件物理意义
在对点火线圈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时,必须对其 提供一定的测试条件 ,包括点火电源电压、点火信号 和测试负载。这些测试条件都是用来模拟汽车实际工
1 点火线圈工作过程
在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中,点火线圈是点燃发动
机气缸内空气和燃油混合物从而提供点火能量的执行 部件。本文以R V 点火线圈为例介绍其工作过程 , U4
图1 电子点 火 系统 结构
I 士 T 母 △ T M
分 别如下 。
2 1 年第3 o 0 期
n
检 涌 技 术 ‘
( 6V 1) 是一种极限情况 ,适用手发动机冷起
负载,1 0k /0p 并联 负载,5 F 0 Q 5 F Op 电容负载等 ) 和齐纳三极管放 电负载。
节器 ,使其输出电压保持稳定。电压调节器将交流发
电机输出电压固定在某一值 附近,对于1 电系I该 2V
电压值 为1 .~1 . 35 48V。
在 负载为模 拟负载 的情况下 ,如果点火能量一 定 ,对点火线圈来说,次级 电压最大值越高,火花持 续时间越短 ,因此将使用模拟负载时所测得的火花持
普 遍 采 用 1 2V电系 ,在 发动 机 起动 时 ,蓄
电池 向起动机和 点火系统供 电 ;在发动机
怠速运转时 ,发 电机向除起动机以外的所
有用 电设备供 电,并向蓄电池充 电。在点
火线圈性能参数 的测试中,所提供 的电源
电压 分 别为6V 4V 0V 、1 、2 ,其 物理 意义
( 2 是极限电压。蓄电池相当于一个容量很 3) 0V
大的电容器,在发电机转速和用电负载发生较大变化 时,可保持汽车电网电压的相对稳定 ,同时,还可以吸 收电网中随时出现的瞬时过电压,以保护用电设备尤其
汽车点火线圈的检测

汽车点火线圈的检测汽车点火线圏、高压导线和分火头的好坏,一般可通过测量其电阻值来推断。
检测前,先断开点火开关,拆掉点火线圈上的导线。
一次线圈的电阻值,即点火线圈“+〞与“一〞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值,应为0.52?0.76(1; 二次线圈的电阻值,即点火线圈“一〞与高压插孔之间的电阻值,应为2.4?3.5kil。
如电阻值符合规定,说明点火线圈优良。
每根髙压导线的电阻值应为lkfi左右,分火头电阻值应为lkn左右。
点火线圈主要由初级线圈、次级线固和铁心等组成。
在点火系统中,利用点火线圈将低压电变高压电,使火花塞产生电火花。
点火线圈的常见故障是线圈被击穿。
其故障现象是:不能产生高压电或电压不高,使火花塞无火或火弱,造成发动机工作不正常。
点火线圈的使用注意事项,点火线圈如果使用方法不当,会造成点火线圈损坏,因此应注意以下几点:防止点火线圈受热或受潮;火花塞不得长期“吊火〞;点火线圈上的水分只能用布擦干,绝不能用火烘烤,否则会损坏点火线圈。
2点火线圈检测方法我们可以用万用表测电阻法检测推断点火线圈?点火线阐故瘅多为线阇短路、开路或接触不良等。
用万用表测电阻法检査推断点火线圈故障的方法如下:用万用表BX10挡,测量点火线圏两接线柱间的电阻。
一次线圈在20"C时阻值一般为0.3?0.4Q,车型不同阻值也不同。
用万用表R×10k挡测M点火线W正极(+)和压端之间的电阻,其阻值一般为2?25k,车型不同阻值不同。
假设测得的阻值很小,说明线圈内部短路;如测得的电阻值很大或为∞,则说明线圈内部接触不良或开路。
另外我们可以用用交流试灯法检查点火线圈,将交流试灯的两触针分别接点火线圈的正、负两接线柱(见图),试灯应亮。
如灯不亮,则为一次线圈开路。
将交流试灯的一触针插人高压线插孔内,另一触针接低压接线柱。
如试灯暗(微)亮或不亮,表示二次线圈基本上没有短路;如发出明亮的光,说明巳短路。
3汽车的点火线圈汽车的点火线圈主要由初级线圈、次级线固和铁心等组成。
汽车发动机点火线圈技术条件(精)

Q/JL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JL J163026-2008 汽车发动机点火线圈技术条件2008-12-20发布2009-01-20实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Q/JL J163026-2008前言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动力分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文祥、薛尚珍、胡敏军。
本标准于2008年12月20日首次发布。
Q/JL J163026-2008 汽车发动机点火线圈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油机点火线圈技术要求、检验方法、验收规定、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汽油机点火线圈。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9797-2005金属覆盖层镍+铬和铜+镍+铬电渡层GB 9969.1-199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QC/T 16-1992 点火线圈通用技术条件QC/T 73-2005 汽车电气设备产品型号编制方法QC/T 413-2005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416-2005 点火系统测试方法3要求3.1基本要求3.1.1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过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3.1.2线圈的型号编制应符合QC/T 73-1993(2005的规定。
3.1.3额定工作电压为:13.5V。
3.1.4工作电压范围为:6V~16.5V。
3.1.5线圈的环境工作温度为:-40℃~+110℃;贮存环境温度为:-40℃~+120℃。
3.2外观线圈的表面应平滑、无裂纹、无起层、无气泡及斑点,并应保证不变形、无疏松缺口、无夹杂物等。
点火线圈质量关键点总结

点火线圈质量关键点总结
在发动机点火系统中,点火线圈是一个关键元件,它可以从发动机外部产生高压,并将其传送到点火枪上。
点火线圈的质量是决定发动机运行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
点火线圈质量检测的关键点有:首先,要检测线圈的外观质量,线圈的外观变形程度是否超出允许的范围;其次,要检查线圈的绝缘性能,是否能抵抗外部高压的冲击。
第三,要测量点火线圈内部电气参数,如内部电阻、电感等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第四,要检查发动机启动状况,是否正常启动,平稳运转,发动机声音是否正常。
此外,还要检查点火线圈的加工工艺是否达标,点火线圈表面的涂覆层是否完好,及其绝缘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同时,确保点火线圈中各部件互换性,风扇、配件和性能材料之间的组合绝对不能出现任何操作不当的情况。
通过上述点火线圈质量关键点检查可以保证点火线圈在安装完毕后开放仪器测量,能够满足要求,并确保点火系统功能可靠,不会出现各种故障现象。
点火线圈检测好坏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点火线圈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检测方法,提高学生对汽车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训内容1. 点火线圈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点火线圈是一种将低电压转换成高电压的装置,主要由初级线圈、次级线圈、铁芯、绝缘材料和外壳等组成。
点火线圈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低电压(一般为12V)转换成高电压(一般为20kV以上),以产生火花点燃混合气。
2. 点火线圈的检测方法(1)外观检查:观察点火线圈的外观,检查外壳是否完好、绝缘材料是否老化、接线柱是否松动等。
(2)万用表检测:1)初级线圈电阻检测:将万用表置于欧姆挡,测量点火线圈初级线圈的电阻值。
正常电阻值一般在0.5~1.2Ω之间。
若电阻值过大或过小,则表示点火线圈存在故障。
2)次级线圈电阻检测:将万用表置于欧姆挡,测量点火线圈次级线圈的电阻值。
正常电阻值一般在1kΩ~6kΩ之间。
若电阻值过大或过小,则表示点火线圈存在故障。
3)高压检测:将万用表置于高压挡,将点火线圈的次级线圈与高压线相连,观察万用表指针的变化。
若指针有明显跳动,则表示点火线圈工作正常;若指针无跳动,则表示点火线圈存在故障。
(3)火花试验:将点火线圈次级线圈与火花塞相连,开启点火开关,观察火花塞是否产生火花。
若火花塞产生明显火花,则表示点火线圈工作正常;若无火花或火花微弱,则表示点火线圈存在故障。
三、实训过程1. 准备实训设备:点火线圈、万用表、火花塞、高压线等。
2. 进行外观检查,观察点火线圈的外观。
3. 使用万用表检测点火线圈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电阻值。
4. 进行高压检测,观察万用表指针的变化。
5. 进行火花试验,观察火花塞是否产生火花。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通过外观检查,发现点火线圈外壳完好,绝缘材料无老化现象,接线柱连接牢固。
2. 使用万用表检测点火线圈初级线圈电阻值为0.8Ω,次级线圈电阻值为 4.5kΩ,均在正常范围内。
3. 进行高压检测,万用表指针有明显跳动,表示点火线圈工作正常。
点火线圈耐久试验标准

点火线圈耐久试验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点火线圈是汽车发动机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件,其功能是将车载电池的低电压转换为足够高的电压,从而产生火花点燃混合气体,推动汽缸工作。
在汽车运行过程中,点火线圈承受着高温、高压和频繁的工作负荷,因此其耐久性能成为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确保点火线圈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制定了严格的耐久试验标准。
一、试验环境要求1.温度要求:耐久试验中的环境温度应在-40℃至120℃之间,以模拟汽车在严寒冬季和炎热夏季的工作条件。
2.湿度要求:试验环境的湿度应在20%RH至95%RH之间,以测试点火线圈在高湿环境下的工作性能。
3.振动要求:试验中应加入不同频率和幅度的振动,以模拟汽车在道路行驶时的振动环境。
4.电压要求:试验中点火线圈应承受额定电压的1.5倍瞬态电压并持续10秒,以检测其耐压性能。
1.静态试验:通过将点火线圈长时间置于高温、低温和高湿度环境中,观察其外观是否发生变化,以检测其在恶劣环境下的抗老化能力。
2.循环试验:将点火线圈置于循环高低温交替试验中,以检测其在温度变化频繁的情况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5.工作性能试验:通过安装点火线圈在实际汽车发动机中进行长时间工作试验,以检测其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三、试验结果判定标准1.外观检查:外观不应有裂纹、变形、漏油等现象。
2.绝缘性能:在额定电压的1.5倍瞬态电压下,点火线圈应无击穿、放电等现象。
3.循环试验:连续循环10000次后,点火线圈应能正常工作。
通过严格的点火线圈耐久试验标准,可以有效地评估其耐久性能和稳定性,确保汽车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只有通过了耐久试验的点火线圈才能投入使用,以保障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希望未来在汽车行业中,厂家们能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试验,确保点火线圈的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汽车产品。
【文章总字数:464】第二篇示例:点火线圈是发动机点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件,它负责将电能转换为高压电流,从而启动火花塞点火汽油混合气,促使发动机正常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 安 权 王启松 赵永平 李木天
随着汽车电子点火系统的产生和普遍应用,对作 为重要部件的电感储能式点火线圈的性能及其测试方 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制定了 新的标准进行测试,同时基于新的标准也提出了各种 新的测试方法。但是,对于所需的测试条件及所测的 性能参数的实际物理意义却没有详细而完整的分析。 实际上,点火线圈需要测量的性能参数及其测试条件 都有着实际的物理意义,与发动机的实际工作状况有 着很密切的联系。
3 性能参数物理意义
点火系统在各种工况和使用条件下,能够在气缸 内适时、准确、可靠地产生电火花,以点燃可燃混合 气,使汽油发动机实现做功。为了实现此点火特性, 点火系统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能产生足以击穿火花 塞两电极间隙的电压、电火花应具有足够的点火能量 以及点火时刻应与发动机的工作状况相适应。
因此,需要测量的性能参数主要有初级断电电 流、初级线圈电流上升时间、次级线圈电压最大值、 次级线圈电压上升率、霍尔延迟时间、点火持续时
初级绕组持续通过大电流,如不适当加以控制, 特别是在低转速时长时间通过大电流,不但浪费电 能,更重要的是会使点火线圈以及点火电子组件过热 而烧坏,为此在点火电子组件内设置点火线圈限流控 制保护电路,其目的是将初级电流限制在某一值并保 持恒定不变。
初级绕组的限流值也称为峰值电流。在满足发动 机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保持峰值电流不变,即可保持 次级电压和点火能量恒定不变,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 工作状况。限流值大小的确定应以满足发动机的使用 要求为前提,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过小达不到高 能点火的目的,过大会增加点火线圈的功耗,浪费电 能。通常取6~8 A,桑塔纳轿车取7.5 A。
闭合角控制实质上是导通时间(初级电路接通时 间)的控制,控制其导通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基本保持 不变,以确保高转速时有足够的能量和次级电压,不 致发生断火,又能防止低转速时点火线圈和点火电子 组件达林顿管过热而损坏。 3.2 次级线圈电压
作用在火花塞间隙的电压(即次级线圈电压) 只有达到一定值时,才能击穿火花塞两电极间隙而点 火,从而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均能可靠地点火。一
般而言,次级电压的最大值与初级断电电 流成正比,且当蓄电池电压和点火线圈一 定时,又与达林顿管的导通时间有关。
次级电压的最大值将随发动机转速的 升高而降低。这是因为初级电流是按指数 规律增长的,当转速升高时,由于达林顿 管导通时间缩短,初级电流来不及上升到 较大数值,而使初级断电电流减小,次级 电压最大值降低。图3为次级线圈最大电压 随发动机转速而改变的曲线图。
其主要作用是在发电机转速增高时,自动 调节发电机的电压使之保持稳定。汽油机 普遍采用12 V电系,在发动机起动时,蓄 电池向起动机和点火系统供电;在发动机 怠速运转时,发电机向除起动机以外的所 有用电设备供电,并向蓄电池充电。在点 火线圈性能参数的测试中,所提供的电源 电压分别为6 V、14 V、20 V,其物理意义 分别如下。
2 测试条件物理意义
在对点火线圈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时,必须对其 提供一定的测试条件,包括点火电源电压、点火信号 和测试负载。这些测试条件都是用来模拟汽车实际工 作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具有实际的物理意义。 2.1 点火电源电压
点火电源电压用来模拟汽车用电源,包括蓄电 池、交流发电机及其调节器。两者并联工作,发电机 是主电源,蓄电池是辅助电源。发电机配有调节器,
TEST
检 测技术
TECHNOLOGIES
汽车点火线圈测试条件 及性能参数的物理意义分析
目前,在汽车点火线圈的测试标准及测试方法中,对测试条件及需要测量的性能参数的实际物理 意义尚没有完整而详细的论述。针对这种状况,本文基于点火线圈实际工作过程,通过分析点火线圈 的性能参数与测试条件的实际物理意义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合适的测试方法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电子点火系统中,闭合角是指点火电子组件末 级大功率开关管导通期间分电器轴转过的角度。图2 为装与未装闭合角控制电路时的初级电流波形图。由
图2 装与未装闭合角控制电路时的初级电流波形图
图2看出,如果闭合角保持不变,则低转速时初级电 路接通时间较长,高转速时初级电路接通时间较短, 导通时间tb与分电器转速成反比。而在电源电压一定 时,由于初级电流从0上升到限流值的时间t 1是个定 值,它不随转速变化,因而必然形成低转速时限流时 间t 2长,高转速时t 2短,甚至在高转速时达不到限流 值会出现断火现象。
1 点火线圈工作过程
在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中,点火线圈是点燃发动 机气缸内空气和燃油混合物从而提供点火能量的执行 部件。本文以RUV4点火线圈为例介绍其工作过程, 其结构如图1。
图1 电子点火系统结构
60 汽 车 工 艺 与 材 料 AT&M
点火线圈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工作,在单个点火周 期内其工作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达林顿管导通,初级 电流按照指数规律增长,磁路中产生一个很强的磁场; 达林顿管截止,磁场迅速衰减,次级绕组产生高压;次 级电压击穿火花塞,点燃燃烧室内油气混合物。
图3 次级线圈最大电压随发动机转速改变的曲线图 另外,火花塞积碳会在次级电路内产生泄漏电 流,消耗了一部分电磁能,从而使次级电压最大值降 低;次级电压的最大值会随着初级电容和次级电容的 增大而减小;使用中当点火线圈过热时,由于初级绕 组的电阻增大,使初级断电电流减小,也会使次级电 压降低。 3.3 次级线圈电压上升率 次级电压的上升时间对火花塞的能量泄漏有很 大的影响。次级电压上升时间越短,则火花塞积碳引 起能量的泄漏越少,损失越小,用于点火的能量就越 多,故对点火系点火性能的影响越小。次级电压上升 率受初级电流断开速度、初次级线圈匝数比以及次级 线圈的电感和电容值的影响。点火线圈耦合系数在简 化等效电路及据此得出的表达式中,被假定为1,即 在无损耗情况下得出。但事实上,耦合系数远小于 1,因此如能设法提高转换效率,无疑会使次级电压 上升速度提高。 3.4 霍尔延迟时间 霍尔延迟时间是点火模块的性能指标,对点火 时间精度有影响。如果要想使发动机获得最佳的动力 性和经济性等性能,点火时刻至关重要,需要点火正 时,达到最佳点火提前角。而霍尔延迟时间将会影响
到点火时刻。
电子点火模块传输延迟时间一般为十几微秒至几
十微秒之间。当发动机在低转速时,由于发动机频率
低,点火周期时间长,使得模块的传输延迟时间对点
火时间精度影响不大。但随着发动机转速增加,点火
周期缩短,又使得模块的传输延迟时间对点火时间精
度影响较大,表现为点火滞后。例如,六缸发动机分
火角为60°,当点火频率为20 Hz时,点火周期为50
2010年第3期
汽 车 工 艺 与 材 料 AT&M 61
TEST
检 测技术
TECHNOLOGIES
间、点火电流和点火能量。其物理意义分析如下。 3.1 初级线圈电流
初级断电电流与次级电压峰值成正比关系,它 表征了线圈的储能能力。而初级线圈电流的上升时 间,则表征了线圈充电速度的快慢。为了增大初级电 流值,保证发动机在任何工况下都能实现稳定的高能 点火,专用点火线圈初级绕组电阻值较小,一般多为 0.65 Ω。
次级电压随转速升高而降低的现象, 是发动机高速时容易断火的原因。如果在
62 汽 车 工 艺 与 材 料 AT&M
2010年第3期
TEST
检 测技术
TECHNOLOGIES
图3中做一条相当于发动机最不利情况下所需击穿电 压的水平虚线,则此水平虚线与特性曲线的交点即 为发动机的极限转速,超过此转速将不能保证可靠 点火。
点火信号由点火信号发生器在发动机工作时产 生,其频率和占空比可以确定达林顿管的导通和截止 时间。达林顿管的导通时间决定初级线圈的电流,从 而决定点火能量的大小。为保证火花塞在恰当的时刻 点火,点火信号与活塞在气缸中所处的位置、凸轮轴 位置等信息密切相关。 2.3 测试负载
测试负载主要包括标准负载(1 MΩ/50 pF并联
2010年第3期
TEST
检 测技术
TECHNOLOGIES
(1)6 V是一种极限情况,适用于发动机冷起 动状况。发动机起动时,蓄电池向点火系统供电。在 寒冷天,由于润滑油粘度增高,曲轴转动阻力增大, 加上蓄电池在低温时电解液粘度增加,引起内电阻增 大,造成蓄电池端电压下降,使起动机的输出功率减 小,火花塞跳火能量变弱,再加上进气管和气缸等温 度下降,所以燃油气化不良,发动机起动困难。
ms对应的角度为60°,每度对应的时间为830 μs,
若模块传输滞后假定为40 μs,则由于模块传输延迟
而引起的附加点火滞后仅为0.048°,可忽略不计。
但当点火频率为200 Hz时,点火周期为5 ms,每度
对应的时间为83 μs,由模块传输延迟而引起的附加
点火滞后为0.5°,其影响不可忽略。这就要求模块
测试负载总电容是模拟点火系在汽车发动机上工 作时(实际使用) 所用电缆和火花塞等电容(包括分布电 容) 总和。
在负载为模拟负载的情况下,如果点火能量一 定,对点火线圈来说,次级电压最大值越高,火花持 续时间越短,因此将使用模拟负载时所测得的火花持 续时间作为检验参数标准无实际意义。由于每个产品 的次级电压最大值不同,要建立产品在该参数上的检 验标准,使测得的火花持续时间具有可比性,就必须 将次级电压钳位在一定的值。因此在测量点火线圈火 花持续时间时,不能像次级电压常规测量那样使用同 样的标准模拟负载,而应该使用专用的钳位负载(齐 纳二极管放电负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