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学科基本信息介绍

合集下载

全国五大药学院之中国药科大学

全国五大药学院之中国药科大学

全国五大药学院系简介(五)——中国药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学风优良、在药学界享有盛誉的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之一。

中国药科大学的前身为国立药学专科学校(四年制),始建于193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高等药学学府。

建校初期,抗战爆发,学校初迁汉口,复迁重庆,精研学术,哺育英华。

新中国成立后,高等药学教育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与关怀。

1950年学校更名为华东药学专科学校。

1952年,齐鲁大学药学系和东吴大学药学专修科并入我校,成立华东药学院。

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956年更名为南京药学院。

1986年与筹建中的南京中药学院合并,成立中国药科大学。

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百所高校行列。

2000年2月整建制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揭开中国药科大学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办学之初,学校以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药学专门人才为己任,确立了“精业济群”的校训。

七十年来,中国药科大学秉承“精业济群”精神,存心以仁,任事以成,兴药为民,荣校报国,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熔铸成独特的治校品格,走出了一条“不唯药,需围药,应为药”的特色兴校之路。

学校现有南京玄武门、燕子矶、江宁和镇江4个校区。

占地175.92万平方米(2638.72亩)。

校舍建筑面积53.02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2.20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8.47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9.82万平方米,图书馆面积1.76万平方米,图书资料124.98万册(含电子图书)。

有11个实验教学中心,一批装备精良的本科生教学实验室,建立44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校园网为教学与教学管理提供了网络通道和基础保障。

学校固定资产总值4.85亿元(截止2006年底),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1.98亿元。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462人,其中专任教师743人。

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47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86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05人;博士生导师80人,硕士生导师17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培养人选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及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53人次,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11人,“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2人,“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

【2020考研】中国药科大学710 药学基础综合(一) 适用专业汇总

【2020考研】中国药科大学710 药学基础综合(一) 适用专业汇总

中国药科大学710药学基础综合(一)适用专业汇总考这个专业课的都是学硕。

满分300分,覆盖: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各占75分.一、考710药学基础综合(一)的专业001药学院2020药大考研总群:782115171100701药物化学(全日制)01新药分子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02活性天然产物的合成、结构优化及生物活性研究03活性药物小分子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04针对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研究05有机合成方法学及药物合成招生计划90(含药学院、理学院、药物科学研究院招生计划)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0药学基础综合(一)复试科目药物化学-有机合成综合(各占50%)100702药剂学(全日制)01缓控释制剂研究02生物大分子药物递送03新制剂与新技术研究04药用高分子材料与靶向释药系统研究05创新药用功能材料及靶向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06药用高分子材料与靶向释药系统研究、药物与基因递送07药用高分子材料与靶向制剂08药用功能材料与靶向递药系统招生计划74(含药学院、药物科学研究院招生计划)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710药学基础综合(一)复试科目物理化学和药剂学综合(分别占30%、70%)(带计算器)100704药物分析学01药物分析02禁毒关键技术研究03药物分析新材料与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04药物体内分析与代谢组学05药物现代仪器分析06药物质量研究与评价07药品与食品功能、质量安全与控制08多肽自组装探针用于药物分析09仪器分析与药物质量控制10生物药物分析55(含药学院、理学院、药物科学研究院招生计划)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0药学基础综合(一)复试科目药物光谱分析、药物色谱分析和药物分析综合(分别占30%、30%、40%)100706药理学01结构药理02抗炎免疫药理03神经药理、神经精神药理04生化药理05心血管药理06代谢药理07分子药理毒理、高通量高内涵药物筛选08肝脏药理、毒理09肿瘤药理10医学生物信息学11光功能探针用于疾病标记物检测研究12纳米载物材料用于疾病诊疗81(含药学院、药物科学研究院、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招生计划)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0药学基础综合(一)复试科目药理学-药物毒理学综合(分别占70%、30%)1007Z6药物代谢动力学01创新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02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03中药复方活性物质组及药效机制研究04内源性物质代谢调控与免疫05药物代谢转运系统的调控机理及药物相互作用研究06转化药动/药效新模型研究07代谢调控08基于代谢-蛋白组学技术的内源性小分子及药物的靶标发现研究09内源性活性物质代谢调控与免疫10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11药物代谢酶/转运体表达调控机制研究12中药生物大分子体内外过程研究13复杂组分代谢处置与药效物质基础研究14生物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15临床前药代动力学、临床药代动力学新理论和新模型研16中药PK-PD17生理药代动力学45(含药学院、药物科学研究院、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招生计划)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0药学基础综合(一)复试科目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学综合(各占50%)002中药学院2020药大考研总群:782115171100703生药学01生药鉴定、活性成分与质量评价、质量控制及标准研究02药用植物资源与质量评价研究03中药活性成分与生物技术研究04中药活性成分质量控制与体内分析研究05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质量控制研究06天然药物分子药理学07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创新中药研究08天然药物体内合成及作用机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09中药活性成分发现与质量评价45(含中药学院、药物科学研究院招生计划)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0药学基础综合(一)复试科目生药学1007Z9天然药物化学01天然产物结构修饰、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02天然药物与中药的活性成分研究21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710药学基础综合(一)复试科目药物化学-有机合成综合(各占50%)或天然药物化学及波谱解析(各占50%)或药理学1008Z1中药化学01中药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02中药化学成分研究及新药开发18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710药学基础综合(一)复试科目天然药物化学及波谱解析(各占50%)1008Z2中药生物技术学01中药资源利用与生物技术02中药活性成分体内过程与生物技术03中药新药研发与生物技术7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0药学基础综合(一)复试科目中药生物技术1008Z3中药药理学01中药及复方药理学02中药及天然药物分子药理学03中药抗代谢性疾病药理学04中药抗炎免疫药理学05中药抗肿瘤药理学06中药神经精神药理学及毒理学28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0药学基础综合(一)药理学1008Z4中药制剂学01药物制剂新剂型与新工艺的研究02中药新药创制研究03中药制剂新剂型与新技术1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0药学基础综合(一)中药药剂学1008Z5中药分析学01现代中药分析02中药活性成分质量控制与体内分析研究03中药谱效关系研究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0药学基础综合(一)中药分析学1008Z6中药资源学01中药资源与新药开发02中药资源与质量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0药学基础综合(一)中药资源学003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20药大考研总群:782115171100705微生物与生化药学01微生物药物和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的开发与应用02抗感染药物的药效及机理研究03生物新药的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研究04抗体药物研究与开发05微生物药物资源开发与利用06微基因药物与基因治疗07药物相关基因的表达与调控08功能片段和肽疫苗的设计研究09微生物和生化药物相关的基础研究64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0药学基础综合(一)微生物学与生物技术1007Z3药物生物信息学01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0药学基础综合(一)生物信息学1007Z4海洋药物学01海洋天然活性产物与海洋药物的研究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0药学基础综合(一)微生物学与生物技术008工学院2020药大考研总群:7821151711007Z1制药工程学01制药分离工程02制药污染控制工程03制药装备的设计、优化和在线监测04肿瘤靶向药物研究19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0药学基础综合(一)制药工程学-化工原理综合(各占50%)(带计算器)009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1007Z5临床药学01合理用药与临床药物评价02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7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0药学基础综合(一)临床医学概论和临床药理学综合(各占50%)。

药物化学专业简介

药物化学专业简介

确证和开发药物,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的一门学科。

作为专业,是2011年新增的本科专业,其研究任务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阐明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鉴定药物在体内吸收、转运、分布的情况及代谢产物;通过药物分子设计或对先导化合物的化学修饰获得新化学实体创制新药。

药物化学专业的研究方向有:天然药物化学研究方向,主要是对各类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

合成药物化学研究方向,是从中药及天然药物中筛选、追踪新的活性成分,阐明化学结构,为新药研究提供有希望的先导化合物。

药效学研究方向,主要运用现代药理理论和技术,研究中草药、民族药的药效学,寻找有效并具开发潜力的天然药物。

天然药物的生药学及成分研究方向,是对各类天然药物进行生药学及相关化学成分的研究,为开发药物资源提供第一手理论数据。

天然药物分析及质量标准研究方向,该研究方向的主要特点是将天然药物的现代化学成分分析研究技术及质量标准研究等技术相结合起来,对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天然药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及相关质量标准的研究。

天然药物制剂及成分研究方向,主要针对在防治重大疾病方面有明确疗效及开发前景的各类天然药物进行现代制剂及相关化学成分的研究。

专业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常用药物的合成原理,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体内代谢与药理作用之间关系的基础知识;熟悉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与药理作用之间关系;同时熟悉新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近代新药发展方向,为有效合理使用化学制药提供理化依据,为从事新药研究奠定基础。

药物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可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介绍新药研究与开发概论、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药物代谢的内容;为创新药物的研究提供基本知识。

各论以各类疾病治疗药的作用靶物质为主线,逐步展开对各类药物的介绍,主要包括药物发现、发展过程,作用靶点,设计原理,研究进展等。

课程重点介绍药物作用的化学基础、设计新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各类药物的发现和发展以及现有临床应用的药物;新药研究的动向、最新理论和技术。

药剂学知识总结——中国药科大学09级生命基地

药剂学知识总结——中国药科大学09级生命基地

名词解释药剂学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临床合理使用的综合学科。

制剂学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研究制剂的理论和制备工艺的科学和调剂学dispensing pharmaceutics。

制剂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以剂型体现的药物的具体品种,能直接用于患者,如阿司匹林片剂、氯霉素注射剂、氯霉素眼药水等。

剂型dosage forms把药物制备成适合某种给药形式的给药形式及类别,即一类药物制剂的总称,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软膏剂、糖浆剂、气雾剂、栓剂等。

药典pharmacopoeia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撰、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GMP药品质量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过程中,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管理的基本准则。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是研究室实验研究,从计划、实验、监督、记录到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管理而制定的法规性文件,涉及到实验室工作的所有方面。

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是规范药品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监察,稽查,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

处方药prescription drug必须凭执业药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nonprescription drug/ over the counter, OTC不需要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安全性要求较高。

药物传递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 DDS以适宜的剂型和给药方式,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考研科目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考研科目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考研科目是一门重要的考研科目,主要涵盖了药物化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考研科目包括药物化学基础、药物合成与分析、药理学、药剂学、药物代谢、药物分析与质量控制等。

药物化学基础是考研科目中最重要的内容,包括化学原理、基础化学、有机合成、有
机物理化学、高等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和药物合成等内容。

主要涉及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反应机理和药物合成等方面,是学习药物化学的基础。

药物合成与分析是考研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药物的分子结构、合成方法、活性
成分的分析和识别等内容。

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其中包括药物的作用机理、作用靶点、药物的药效学、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物的毒理学等内容。

药剂学研究了药物的制剂形式、药剂的稳定性和口服给药,以及药物的给药方式等内容。

药物代谢是研究药物如何在人体内代谢和消除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涉及药物在人体内
的代谢反应、代谢物的表征及消除机制等方面。

药物分析与质量控制是考研科目中最重要的内容,主要涉及药物的分析方法、质量控制、药品质量评价、药品安全性评价等内容。

总之,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考研科目包括药物化学基础、药物合成与分析、药理学、药剂学、药物代谢、药物分析与质量控制等内容,是一门重要的考研科目,值得考生深入研究和探讨。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中药学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中药学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中药学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9(40)2
【总页数】1页(P130-130)
【关键词】学科评估工作;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学科;教育发展;学科范围;研究生;教育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3;R9-4
【相关文献】
1.高等农业院校"中药学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学科为例 [J], 李伟;王梓;张晶;包海鹰
2.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学科通过国家博士学位授权点评估 [J],
3.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学科位列全国第一 [J],
4.中国药科大学排名软科世界一流学科(药学)亚洲第2位中国第1位 [J], 宣传部(供稿单位)
5.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学科位居全国一级学科评估前列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_中国药科大学专业介绍

大学_中国药科大学专业介绍

中国药科大学专业介绍中国药科大学招生的专业有:中国药科大学是一所医药类重点本科院校,拥有共3个最好专业(特色专业)。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等专业可以说是中国药科大学最好最有特色的专业了,这些专业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和本校的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中医学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按照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名词,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医学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药学药学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药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评价及指导合理用药的基本能力。

中国药科大学比较好的专业有:环境科学专业、医学专业、生物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生物技术专业、护理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医学检验专业、经济学专业、制药工程专业、口腔医学专业、海洋科学类专业、药物制剂专业、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临床专业、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专业、海洋药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药学基地班专业、法医学专业、中药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药学专业、临床药学专业、英语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药事管理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预防专业、药学类专业。

中国药科大学重点专业:国家品牌专业1个:生物制药。

中国药科大学特色专业:药学类、环境科学、医学、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医学工程、工商管理、生物技术。

中国药科大学海洋药学专业就业前景

中国药科大学海洋药学专业就业前景

中国药科大学海洋药学专业就业前景中国药科大学海洋药学专业就业前景中国药科大学海洋药学专业就业前景海洋药学专业培养掌握药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深厚药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药物研究、开发、生产、管理,监督,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药学专门人才。

系统掌握药学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原理和生物技术药物研制基本专业技能。

海洋药学专业就业方向海洋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后能从事海洋药物研制、生产、质量控制和工艺设计以及从事生物工程的研究,同时还可以从事海洋药物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

专业解读|海洋药学专业一、专业解析海洋药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海洋药物的一门专业,如怎样利用海洋中的生物资源来开发药物,如何开发海洋药物资源并研究生物药剂,都是该专业的研究内容。

海洋药学是依托海洋而生的一个新兴专业,是药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它利用海洋药用生物作药源,以药理学手段为主导,研制新型海洋药物。

海洋药学与天然药物学有些相似之处,都是以天然物质做药源,但又独具特色,有自己的研究内容、方法和理论体系。

它的出现标志着医药科学和海洋科学成功找到了结合点,会向更深、更广发展。

海洋药学是中国药科大学首批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专业,于20xx年开始招生,在我国至今仍独一无二。

本专业的学生通过药学、海洋生物学基本理论的学习,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接受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海洋生物工程研究的专业技术,以及从事海洋药物研究、开发、生产、管理、监督与工艺设计的能力。

二、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学习元素、单质与无机化合物的来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方法与应用等。

"有机化学"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在各类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规律等。

"分析化学"研究物质的成分、含量、结构等这些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药科大学学科基本信息介绍(截至2014年5月15日)一、学科概况(一)历史沿革中国药科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学风优良、在药学界享有盛誉的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之一,是教育部最早指定接收药学学科外国留学生、进修生、高级访问学者的基地,也是接受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的定点院校之一。

学校研究生教育与全国研究生教育保持同步发展。

早在1955年,经中央卫生部、高等教育部批准,学校即已按照苏联模式招收并培养副博士研究生。

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首先在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生药学等4个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首先在药物化学和生药学两个学科建立博士点,并于1984年开始招收博士生。

1988年学校开始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的硕士研究生,1992年开始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的博士研究生,198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开展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

1991年6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药学博士后流动站,1992年11月首位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工作,2007年设置中药学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药学学科发展历史悠久、覆盖面齐全、水平居全国前列。

1988年,药物化学成为全国最早一批药学类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药物化学、生药学和药剂学等3个二级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药学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下设6个二级学科全部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实现了学校学科发展的重大历史突破,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学校重点学科不断取得新的发展与突破。

2002年,现代中药与天然药物学成为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2005年,药理学成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7年,中西医结合被批准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并相继成为“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学科;2008年,中药学成为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010年,药学和中药学成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立项学科;2014年,药学、中药学、药物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3个学科同时成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立项学科。

学校重点学科水平不断提升、优势与特色日益凸显。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办学特色鲜明,水平突出,社会声誉卓著。

在全国历次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学校药学学科排名始终位居三甲,中药学学科排名不断上升、第三轮评估排名并列全国第二。

学校已明确提出,到2036年建校一百周年时,建成为以药学为特色、国际知名的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高水平大学,学科高水平发展为实现学校百年目标提供可靠有力保证。

(二)发展现状中国药科大学现有药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中西医结合基础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学、化学、生物医学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药学硕士、中药学硕士、工程硕士(制药工程领域)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共计2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设有药学、中药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药学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所覆盖的药物化学、生药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等6个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

药学、中药学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中西医结合学科为“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学科,中药化学学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药学、中药学、药物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学科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立项学科。

二、学位授权点、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情况1. 博士学位授权点信息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学科代码学科名称授权日期学科代码学科名称授权日期医学1006 中西医结合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2003.09.08 1007 药学2000.12.28100701 药物化学1981.11.03100702 药剂学1986.07.28100703 生药学1981.11.03100704 药物分析学1986.07.28100705微生物与生化药学1993.12.11100706 药理学1990.11.201007Z1 制药工程学2003.01.311007Z2社会与管理药学2003.01.311007Z3药物生物信息学2003.01.311007Z4 海洋药物学2003.01.311007Z5 临床药学2003.01.311007Z6药物代谢动力学2003.01.311007Z7 药学信息学2004.01.31 1007Z8 药物经济学2006.01.301007Z9 天然药物化学2003.01.311008 中药学1998.6.19 1008Z1 中药化学2003.01.31 1008Z2中药生物技术学2003.01.31 1008Z3 中药药理学2003.01.31 1008Z4 中药制剂学2003.01.31 1008Z5 中药分析学2003.01.31 1008Z6 中药资源学2004.01.31 1008Z7 中药鉴定学2003.01.31 1008Z8 中药炮制学2003.01.312. 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信息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学科代码学科名称授权日期学科代码学科名称授权日期法学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05思想政治教育2006.01.25理学0703 化学2011.3070301 无机化学2012.06070302 分析化学2006.01.25070303 有机化学2012.06070304 物理化学2012.06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2012.06 0710 生物学2011.3071005 微生物学2012.06071007 遗传学2012.06071009 细胞生物学2012.06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03.09.08工学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03 生物化工2003.09.080831 生物医学工程2011.3 不分设二级学科医学1006 中西医结合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1996.05.30 1007 药学2000.12.28100701 药物化学1981.11.03100702 药剂学1981.11.03100703 生药学1981.11.03100704 药物分析学1981.11.03100705微生物与生化药学1981.11.03100706 药理学1984.01.131007Z1 制药工程学2003.01.311007Z2社会与管理药学2003.01.311007Z3药物生物信息学2003.01.311007Z4 海洋药物学2003.01.311007Z5 临床药学2003.01.311007Z6药物代谢动力学2003.01.311007Z7 药学信息学2004.01.311007Z8 药物经济学2006.01.301007Z9 天然药物化学2003.01.31 1008 中药学1990.11.201008Z1 中药化学2003.01.311008Z2中药生物技术学2003.01.311008Z3 中药药理学2003.01.311008Z4 中药制剂学2003.01.311008Z5 中药分析学2003.01.311008Z6 中药资源学2004.01.311008Z7 中药鉴定学2003.01.311008Z8 中药炮制学2003.01.31管理学1202 工商管理120202 企业管理2003.09.083.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信息学位授权点(领域)代码学位授权点(领域)名称授权日期1055 药学硕士2010.091056 中药学硕士2010.09085235 工程硕士(制药工程领域)2010.090252 应用统计硕士待批中1252 公共管理硕士待批中0552 翻译硕士待批中4. 优势学科、重点学科信息学科名称重点学科类型批准日期药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007.08.20 药物化学国家重点学科2002.01.18药剂学国家重点学科2002.01.18生药学国家重点学科2002.01.18 药物分析学国家重点学科2007.08.20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国家重点学科2007.08.20 药理学国家重点学科2007.08.20 现代中药与天然药物学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2002.04.05 药理学江苏省重点学科2005.07.04中药学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009.10.27▲中西医结合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008.06.27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重点学科2011.11.19药学“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立项学科2011.01.25中药学“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立项学科2011.01.25▲中药化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2012.08▲药学“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立项学科2014.05.06▲中药学“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立项学科2014.05.06▲药物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立项学科2014.05.06注:标▲者为处于建设期内的学科名单5.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信息名称批准设立日期招收专业药学1991.06.29 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制药工程学、天然药物化学、社会与管理药学、药物生物信息学、海洋药物学、临床药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学信息学、药物经济学中药学2007.08.14 中药化学、中药生物技术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分析学、中药资源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