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第一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

《经济地理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导言1.1 课程介绍经济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经济地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2 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空间变化1.3 经济发展与区域规划区域规划的概念和目标经济发展与区域规划的关系第二章:农业生产与农业地理2.1 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土地利用和土地资源气候和气象条件2.2 农业地理分布和农业区划主要农作物的地理分布农业区域的划分和特征2.3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发展战略农业现代化的含义和技术进步农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实施第三章:工业发展与工业地理3.1 工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工业部门的分类和发展趋势工业布局的选择和优化3.2 工业地理分布和工业区划工业地理分布的模式和特点工业区域的形成和发展3.3 工业结构调整与工业升级工业结构调整的动力和阻力工业升级的策略和路径第四章:服务业与服务业地理4.1 服务业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服务业的定义和分类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因素4.2 服务业地理分布和服务业区划服务业的地理分布特征服务业区域的形成和演化4.3 服务业现代化与服务业发展战略服务业现代化的含义和趋势服务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实施第五章: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5.1 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和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和特征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5.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和实践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和层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案例5.3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与政策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实施第六章:城市发展与城市地理6.1 城市发展的历史与理论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城市发展的主要理论6.2 城市地理分布与城市类型城市的空间分布模式不同类型的城市及其特征6.3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的原则与方法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第七章:交通地理与物流7.1 交通地理的重要性交通系统的基本构成交通地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7.2 交通网络的布局与规划交通网络的类型与布局交通网络的规划与优化7.3 物流产业与物流地理物流产业的定义与功能物流地理的重要性与实践第八章: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8.1 人口地理与人口经济学人口增长的规律与影响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8.2 资源地理与资源经济学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分布资源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8.3 环境地理与环境经济学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影响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发展第九章:国际贸易与地理9.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地理分布国际贸易的含义与重要性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与特征9.2 贸易模式与贸易影响贸易模式的类型与变化贸易对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影响9.3 国际贸易政策与贸易地理国际贸易政策的目的与工具贸易政策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影响第十章:全球化与经济地理10.1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与进程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与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地理的影响10.2 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全球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区域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策略10.3 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地理研究经济地理研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趋势经济地理学在全球化研究中的贡献与展望第十一章:经济地理信息系统(GIS)11.1 GIS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GIS技术的基本原理GIS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领域11.2 GIS数据的采集与管理空间数据的来源与类型GIS数据的处理与管理方法11.3 GIS空间分析与决策支持空间分析技术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GIS在区域规划与决策支持中的作用第十二章:经济地理学与现代物流12.1 物流系统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物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物流系统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12.2 物流中心与经济地理学物流中心的概念与类型物流中心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12.3 现代物流技术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与特点现代物流技术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案例第十三章:经济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13.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核心要素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目标13.2 经济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经济地理学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贡献经济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应用13.3 可持续发展策略与经济地理学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类型与实施经济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策略制定与评估中的作用第十四章: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创新体系14.1 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与特征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构成区域创新体系的特点与功能14.2 经济地理学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经济地理学对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的贡献经济地理学在区域创新体系研究中的应用14.3 区域创新策略与经济地理学区域创新策略的类型与实施经济地理学在区域创新策略制定与评估中的作用第十五章:经济地理学未来展望15.1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趋势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的理论方向经济地理学实践应用的新领域15.2 跨学科研究在经济地理学中的重要性跨学科研究的方法与意义跨学科研究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案例15.3 经济地理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经济地理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经济地理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经济地理学教案》PPT课件的十五个章节内容,涵盖了经济地理学的多个方面,包括农业生产与农业地理、工业发展与工业地理、服务业与服务业地理、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城市发展与城市地理、交通地理与物流、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际贸易与地理、全球化与经济地理、经济地理信息系统(GIS)、经济地理学与现代物流、经济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创新体系,以及经济地理学未来展望。

第一章 绪论 经济地理学 课件

第一章 绪论  经济地理学 课件



城镇化之路更是影响未来中国命运的战略选择 。跟城镇化关联的土地问题、户籍问题、分配 问题。 多年来,城镇化积累了一个巨大的欠账。外来 进城人口目前已有约2亿人,他们在城市工作 很多年,正常的情况下应该已经安居。但实际 情况是没有安居、没有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 这2亿人的身后,是他们的家属,其中包括 8000万留守儿童。因此,粗略来算,欠账应该 是4亿人的安居、社保和公共服务费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 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本身,它是 研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自然地域综合体的形成、 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各种活动与地理环境的 关系,而其中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及其与地理环 境相互关系的为经济地理学,它是研究产业结 构史志描述
1.时期:17世纪以前。 2.特点 (1) 对一些经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记述; (2) 多见于各种历史记述; (3) 对经济地理知识积累具有重要作用。 3.代表性著作 中国 :《山海经》、《禹贡》、《史记》、《汉 书》。 欧洲:古希腊斯特拉波的《地理学》。
(二)商业地理研究
2.学科形成的标志事件
1882年,德国地理学家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会志》 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认为“经济地理学把地球 空间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舞台,是一门国民经济提供考察 自然基础的专门学科”。
二、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
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
环境决定论(1900年—20世纪30年代早期)、区域差异研 究(30年代—50年代中期) 、区位分析、空间组织、空间 系统演化(50年代中期以来)、行为主义方法、生态方法 (70年代以来)。
公司地理理论及其案例分析
区域产业结构及其演变规律 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和发展

经济地理学ppt课件第1章经济地理学绪论

经济地理学ppt课件第1章经济地理学绪论

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
3.1 国际经济地理学流派
社会学派 自然学派 应用学派
3.2 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态势
国家发展战略 区域综合发展 企业经营
图4:区域各利益群体关系示意图
利益个体 (国民、企业)
利益团体 (行业协会、国
民团体)
利益国家 (政府、议会等)
图5 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
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可以研究贫 富差异的区域格局以及引起这些差 异的地理条件,并借助一定理论提 出缩小这些差异的措施。
思考题
1. 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2. 谈谈经济地理学当前研究重点的己
见!
(2) 人口问题
人地关系的协调问题,特殊地区的 人口生存问题,经济地理学家均可 开展相应的研究。
图7 世界人口增长
(3)环境问题
由于经济地理学研究中强调经济发展 与环境的关系,这便决定了它比其它 许多学科更能在提出如何促进经济发 展的同时,告诫人们注重与环境的关 系问题。
(4)贫富差异问题
(2)全球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同等尺度区域 之间的关系研究(我国的东中西部差异)
(3)区域经济竞争力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区域创新、 劳动就业)
(4)企业内部活动的空间过程与外部空间效应(企业的 权力结构,产业集群)
思考题
1. 何谓经济地理学? 2. 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思想发展过程! 3. 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图1:经济地理学发展思路示意图

规律
科 完 善 程
分析 (前提、边界记)
(过程、成因)

描述
(多视角、全面)
游记
(经历、日记)
发展阶段
日常生活需要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精品课件).ppt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精品课件).ppt
区论理论的两层基本内涵:人类活动的空间选
择;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2020年6月27日11时32分
经济地理学 9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经济活动区位的基础概念
二、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
区位条件是区位所具有的属性或资质
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区位因子与区位条件的区别:
❖ 区位条件是对于场所和区位主体而言,场所不 同生产条件不同,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不同;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产业结构与产业布
局演变规律的科学。
➢本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
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的学科。
➢研究对象: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
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2020年6月27日11时32分
经济地理学 4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二、学科体系
经济地理学 15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 就远距离递减定价(C),端点是最佳区位。
/
60 总运输费用
50
· · 运 40
· · · 费
30
从B开始 的运费
· · 美

20
· · 10
从A开始 的运费
A
B
0 16 32 48 64 80 96 (96)(80)(64)(48)(32)(16)(0)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经 济
商业


住宅

工业
/
距离
城市经济地租及其土地分化
2020年6月27日11时32分
经济地理学 13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第一章:导论1.1 课程简介介绍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范围和意义。

解释经济地理学在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1.2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回顾经济地理学的历史发展,介绍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学者和理论。

分析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外部影响。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介绍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讲解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常用技术,如GIS(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

第二章: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2.1 区位论解释区位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介绍区位论的代表性理论,如韦伯的工业区位论、胡佛的农业区位论等。

2.2 空间分析与空间组织讲解空间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探讨空间组织的规律和模式,如中心地理论、产业链空间组织等。

2.3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特征和影响。

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

第三章:农业地理3.1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分析农业发展的气候、土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

讲解农业生产的区域分异规律。

3.2 农业生产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介绍农业生产的经济因素,如农业资本、农业劳动力等。

讲解农业生产的技术条件,如农业机械化、生物技术等。

3.3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与农业遥感介绍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讲解农业遥感的原理和技术,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四章:工业地理4.1 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如原料、市场、交通等。

讲解工业生产的区域分异规律。

4.2 工业结构与工业布局介绍工业结构的概念和分类。

讲解工业布局的原则和模式。

4.3 工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分析工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探讨区域工业发展战略和政策。

第五章:服务业地理5.1 服务业的概念与发展特点解释服务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讲解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5.2 服务业的区位因素与空间分布分析影响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如人口密度、消费水平等。

探讨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模式。

《经济地理学》课件PPT-第1章-绪论全

《经济地理学》课件PPT-第1章-绪论全

1760 年俄国百科全书式的学者M.B.罗蒙诺索 夫(1711~1765 年)作为俄国科学院地理部 的领导人,在组织俄国北方勘测考察工作中, 主张编制经济地图,并提到要建立“经济地理”
这门学科,首先提出了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
词,还指出研究国家经济必须结合地理条件来 进行。可惜,他创立、提出的经济地理学这个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经济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问。作 为一门科学,它比较年轻,但就其萌芽和渊源 来说,却是一个极为古老的知识领域。
经济地理学和地理学有着科学史上的血缘关系, 因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必然要制约甚至规定经 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与任务;另一方面, 经济地理学既然已经成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的研究对象、性质与任务,也必然具有自己 的特点。
(三)经济地理学研究
在俄国,随着从18 世纪后半叶开始的资本主 义因素的日益增强,伴随着记述统计学的发展, 产生了着重研究经济部门的经济地理学,并被 认为是一门“关于各个经济部门状况的科学”。 它主要限于把经济资料按部门、按地区加以整 理,着重记述资料,而缺乏对生产分布原因的 分析。
18 世纪80 年代出现的多卷本著作《俄国商业 之历史描述》,详细描述了国内外贸易、港口、 交通、工业企业和城市;书中对各个地区和商 品的详尽记载,为尔后19世纪俄国商业地理学 的形成、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当时俄国有 相当部分的经济地理的内容是包含在方志地理 学之中的。
(一)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 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
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 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些经济学家在研究区位论的
基础上,开始了对区域经济的整体研究。 50年代以后,始于法国学者皮鲁的增长极理论,一些
学者表现出对区域之间发展问题的关注,并提出了相 应的理论。 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的日益增强,经济 地理学家对此的研究也日益升温。

经济地理学PPT课件

经济地理学PPT课件
外围”模式等。 4、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
着重研究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的 国际公司的组织地域分布。 5、研究思维方法和手段的变化
20世纪60代的计量革命形成了新的经济学科,70-80年代的 行为理论、90年代的文化因素理论以及亚文化理论对传统的经 济学的“经济人”假说的挑战。70年代至今的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对资本主义城市经济发展周期与实质的解说。
经济区位又分为: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商业区位(市场区 位),交通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位置。
11
(三)、根据大小范围 1、大区位(大位置) 上海位于中国东部地带的中部,是长江与东部沿海的T
字型交汇处,是整个中国对外交流的门户。其辐射区包括 了整个中国。·
2、中区位(中位置) 上海位于长江下游三角洲与太湖流域地带,长江
4
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
(一)欧美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p7)
主要认为是研究生产、销售、市场与消费等经济或活动的空间 布局 (二)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
主要认为是研究经济区划、生产配置,以及自然条件与资源 禀赋。
(三)中国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 主要认为是研究经济活动的布局、区位、空间组织结构,以
三、区位的类型
(一)、根据绝对性与相对性
1、绝对区位与相对区位
2、相对区位的重要性
10
相对区位更为重要,因为地域分工的形成与发展是与某种具有 相对区位因素密切相关,良好的区位条件可以促成某些特殊的 发展。比如区域中心城市的崛起,往往都有其特殊的相对区位 优势。
区位的相对性与可变性
(二)、根据产业与活动职能 1、经济区位 2、政治区位 3、军事区位 4、文化区位
7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推荐)《经济地理》PPT课件

(推荐)《经济地理》PPT课件

一、经济地理课是什么性质的课程?
1. 是一门以介绍思想方法为主的课程
大学教育——培养人才——提高人的基本素质,除了培 养学生有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道德素养,我们的课程安 排主要为达到下述三个主要目的:
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开设的理论课 掌握一些解决实现问题的工具与方法——应用性课程 拓展知识范围——一些本专业或非本专业的专业课
2、区位条件的变化
可以是由本地区自身的变化引起 可以是由其它地区的变化引起 政府的政策也能起到改变区位条件的作用
第一节 经济活动区位的相关概念
四.区位条件是否有利,对国家、区域经济和企 业发展十分重要
从国家的层次分析 从地区的层次分析 从企业层次分析
二.区位因子(Location factors):影响区位 主体分布的原因或要素,也是衡量区位条件 优劣的指标。如
工业区位因子可包括:
• 经济因子:成本因子与收入因子(主要包括能源、 资源、资本、劳动力、市场、运输、基础设施条件、 环境成本、税制等)收入与成本的差最大的的区 位——最大利益区位。
• 还包括一些非经济因子
三、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某经济事物或现象”空 间方面的科学。
经济事物或现象可包括:各种物质与非物质生产 活动、产业集群、生产企业等;
空间方面可以包括:上述事物的空间分布;区位 选择;在各种尺度区域的布局、发展的条件和特 点、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等。
目的是寻求空间上各种经济与非经济因素的相互 作用下,经济系统发生是怎样的变化,呈现出哪 些规律,从而指导人类实践。
第一节 经济活动区位的相关概念
三. 区位条件:
与特定位置相联系的人类活动所需的支持条件,或某一空间位置上,各 种区位因子的集合,包含地理位置的含意(有时与区位的概念混用)。 人类生存与经济活动场所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位条件好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7世纪中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 理教科书。
◆奇泽姆的《商业地理手册》。
6
(三)经济地理学研究
1.概念的提出 ◆ 1760 年 , 俄 国 科 学 家 罗 蒙 诺 索 夫 在 《地理考察》中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个 学科名称。
2.学科形成的标志事件 ◆1882年,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会志》
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
第一章 绪 论
1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 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一)史志描述
1.时期:17世纪以前 2.特点 (1) 对一些经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记述; (2) 多见于各种历史记述; (3) 对经济地理知识积累具有重要作用。
◆代表理论:艾萨德创立的区域科学。 ◆特点:侧重于区域内各企业之间的 联系和协调发展。
10
(2)其它区域研究 ◆代表理论:皮鲁的增长极理论,默 戴尔的“循环积累论”,赫希曼的“极 化-涓滴”理论,弗里德曼的“中心-外 围”模式等。 ◆特点:研究的地理尺度进一步拓宽, 从区域内转向区域之间,从一个区域转 向多个区域。

(3)空间方面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和分布,空
• 间组织和发展,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4)空间尺度,包括各种不同尺度,从小区到
• 国家,到世界性的研究。
18
(二)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 的看法
1.早期的争论
(1)区域学派 (2)部门统计学派
19
(三)我国学者的相关讨论
1.关于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观点的发展
26
(三) 经济地理学与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关系(生 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按照政治经济学观 点,生产关系(国家制度等)和生产力(经济活 动)互相影响。
27
三、经济地理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自然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对于经济活动 区位和空间组织具有重要影响。
四、经济地理学与技术科学的关系
14
3.行为主义分析
◆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 ◆特点:行为主义强调对区位决策者 行为的分析。 4.结构主义分析 ◆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 ◆特点: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 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15
5.文化转向

◆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

◆特点:注重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
技术条件是经济活动区位和空间组织的 重要决定因素。技术水平的提高,常引起经 济区位的变化。
28
第四节 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 发展中的作用
一、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 二、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 问题的贡献
➢人口问题:人地关系的协调问题,特殊地 区的人口生存问题,经济地理学家均可开 展相应的研究。
3
3.代表性著作 ◆中国:《山海经》、《禹贡》、《史 记》、《汉书》。 ◆欧洲:斯特拉波的《地理学》。
4
(二)商业地理研究
1.时期 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 2.特点 欧洲地理学中的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地 理研究的重点之一。 商业地理著作的体系开始形成,对商业 地理现象进行解释。
5
3.代表性著作
21
二、学科体系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经济地理学具有 如下分支学科(图1.2)。
图1.2 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
22
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与相邻 学科的关系
一、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一) 地理学学科体系
地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 的一门科学。
地理学可划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 学和地理技术学科。
23
(二)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图1.3 地理学学科划分
24
二、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一) 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
掌握经济学相关知识对经济地理学研 究具有重要意义。反过来,考虑经济活 动与环境的关系对于经济学的资源有效 配置也具有重要意义。
25
(二) 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哪里有什么, 为什么,又该怎么办”的学科。其研究对象 与经济地理学十分接近。
7
二、 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特点:研究区域尺度变化 研究企业组织变化 研究思维方法变化
8
(一)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
1.区位研究 ◆代表理论: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 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廖 什区位经济论。 ◆特点:侧重于区域内的单体企业的 微观分析。
9
2.区域研究 (1)区域科学
3.全球化研究
11
(二)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
◆研究客体的变化:企业组织向多部 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发 展。
12
(三)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
1.规范性分析 ◆时期:20世纪前期的区位论研究。 ◆特点: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 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13
2.实证主义分析 ◆时期:20世纪60年代的数量革命。 ◆特点: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 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1)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两派观点传入我国, 并形成相应的争论。
(2)20世纪60和70年代,中国经济地理工作者 根据本身的实践体会,形成了自己对经济地理学 研究对象的看法。
(3)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学者的观点也开 始引入我国经济地理学术界。
20
(四)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本书观点
经济地理学 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 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资料来源:Blij H J DE, Muller P O .Geography: realms, regions, and concepts.Seventh Edition. New York : John Wiley & Sons,Inc,1993.281)
29
➢资源问题:主要指不可再生资源的萎缩。 在经济发展中,注重对资源可强调经济 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这便决定了它比其它许 多学科更能在提出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 告诫人们注重与环境的关系问题。
31
图1.4 海地(左)的荒山与邻国多米尼加(右)的茂密森林
经济空间现象的关系。
16
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
行为主义 分析
结构主义 分析
图1.1 20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
文化转向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 科体系
一、研究对象 (一)欧美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
象的看法

(1)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消费等各相关
• 部分;

(2)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