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病毒-课件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五章病毒

第五章病毒本章综合解说本章内容概览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在生物圈中分布十分广泛。
它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教材从病毒的多样性、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通过伊万诺夫斯基对烟草花叶病的研究介绍病毒的发现;然后通过文字介绍和图片资料,帮助我们认识各种各样的病毒,了解病毒的形态、结构,在此基础上掌握病毒的结构、繁殖等方面的特征。
关于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教材不但介绍了病毒对人类生活造成的危害,还介绍了人类利用病毒造福社会的事例,使我们认识到人类在研究并掌握了生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后,可以利用生物为人类造福,“变害为利”,也有助于我们辩证地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难点提示重点:(1)病毒的主要特征。
(2)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1)病毒的主要特征。
(2)如何利用病毒造福人类。
本章学法点津由于病毒是一种用普通显微镜无法看清的微小生物,而且不具有细胞结构,因此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的特点等知识都显得比较抽象。
学习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回忆动植物细胞、细菌的结构,结合图片,通过比较认识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识记病毒的类型、结构特点、繁殖方式等重要概念。
(2)仔细阅读教材,认真观察教材中的一系列插图,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对病毒比较清晰的认识。
(3)根据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对人类健康、饲养动物、栽培植物的影响,认识病毒对人类的危害。
联系接种疫苗的经历,了解可以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
同时阅读教材,收集、整理书籍、报纸及网络查询到的有关信息,从正、反两方面正确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材预习全解趣味情景导入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由它引起的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已造成多次具有规模的暴发流行。
2014年该病毒再度暴发,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疫情通报显示,埃博拉病毒已由非洲扩散至美洲、欧洲等。
2020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2020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 学课件
2020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 教学课件目录
0002页 0198页 0222页 0268页 0329页 0376页 0478页 0561页 0596页 0650页 0680页 0769页 0833页 0871页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第七节 哺乳动物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第三节 社会行为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二节 细菌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五章 病毒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二节 从种到界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2020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病毒》

教学设计2024秋季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病毒》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科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病毒的基本结构、生活史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形成对病毒的科学认识。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病毒的特点和案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理解病毒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3.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特别是病毒学领域的兴趣,鼓励他们关注科学前沿,探索未知。
4.社会责任: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了解病毒传播与防控的基本知识,为公共卫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病毒的基本结构和生活史。
•病毒对生物体的影响及其防治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病毒非细胞生物的特性及其复制过程。
•分析病毒在生态系统中的复杂作用。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
•多媒体课件(包含病毒结构示意图、病毒复制过程动画、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图片等)。
•相关科学文献或网络资源,介绍病毒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动画等直观展示病毒的结构和复制过程。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病毒案例(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引导学生分析病毒的传播途径、危害及防控措施。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病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通过讲述近期流行的病毒性疾病(如流感、COVID-19等)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设疑导入:提问:“病毒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教学•病毒的基本结构:•展示病毒结构示意图,介绍病毒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核酸、蛋白质外壳等)。
•强调病毒作为非细胞生物的特性,即它们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病毒的复制过程:•播放病毒复制过程的动画,详细解释病毒如何侵入宿主细胞、利用细胞机制进行复制并释放新的病毒粒子。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病毒复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五章 病毒

第五章病毒一、章节学习主题本章内容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22》)第二个学习主题“生物的多样性”,内容包括病毒的相关知识。
二、章节学习内容分析1.内容的课标分析本章内容属于《标准2022》规定的第二个学习主题“生物的多样性”。
通过本章的学习,达成以下目标:(1)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重要概念:微生物一般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
(2)要帮助学生形成2个次位概念:①病毒无细胞结构,需要在活细胞内完成增殖;②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有些微生物在食品生产、医药工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本章教学内容分析本章主要讲述了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三、章节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为本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已有经历:学生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某些病毒会使人类患病,但认知不够全面、准确。
已有技能:学生掌握了观察和实验的一般方法和分类方法;能够熟练正确地使用显微镜,并掌握了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类比分析能力。
已有情感: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建构生物学重要概念,并对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建立正确的认识。
四、章节学习目标生命观念: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说明病毒的生活特点,举例说出病毒对动植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在生物防治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尊重事实证据,运用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等思维方法认识病毒的形态;认识到病毒对人类利与弊的两面性。
探究实践:尝试制作病毒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设计和创新能力。
态度责任:关注人类健康问题,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病毒性传染病。
五、章节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六、章节评价与作业建议本章节教学设置了持续性的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对学生的探究和实践活动进行过程性评价。
初中生物课件《病毒-PPT课件

1918年大流感死者的墓地
13
番
水稻矮缩花病生条纹茄的蕨病 叶 病
患花叶病的胡萝卜
14
15
澳洲利 用病毒 减少兔 子的数 量
16
两岁男童 掉入火中被烧伤,伤口化脓腐烂
烧伤病人容易感 染绿脓杆菌,引 起化脓性感染。
绿脓杆菌对许多 抗生素和化学药 品具有较强的抵 抗力,所以感染 不容易控制。
17
在美国疾控中心最新一期《新发传染性疾病》 发表的该调查报告称:患者讲话或咳嗽时, 通过飞沫将病毒传播给他人是暴发的主要传 播途径,而未发现经空气传播病毒的证据。
31
如果家中有病人: •尝试为病人提供房子中的一个单独房间。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让病人和其他人保持至少1 米的距离。
•照顾病人时捂住嘴和鼻子。可以购买出售 的面具或使用处置或适当处理过的现成材料进 行制作。
德国烟草正常叶烟草花叶病病叶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结构10艾滋病病毒烟草花叶病毒豆科黄萎病毒t4噬菌体流感病毒乙肝病毒非典病毒h1n1病毒水稻矮缩病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11植物病毒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细菌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也叫根据他们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
在基因工程中能发挥大的作用
科学家能够让某些病毒携带动植物或 微生物的某些基因进入正常细胞,来 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从病毒的生活环境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会 选择病毒来携带目的基因?
18
郁金香碎色
19
我们对待病毒的态度应是……
利用 对人类有利的病毒 控制 对人类有害的病毒
人类应运用自己的智慧使其转害为利,造福人类.
但是,电脑病毒与生物病毒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们 的寄生环境不同、感染对象不同、传播途径不同、 破坏活动也不同。
2024-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第五章 病毒(知识清单)(背诵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知识梳理第四、五章细菌、真菌和病毒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观察菌落1、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注:一个菌落中只有一种细菌或真菌)2(注:题目描述中有“长毛”、“霉”的,均为霉菌,即真菌)3、右图橘子皮上霉斑是真菌(霉菌)的菌落。
二、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1、制备培养基①培养基中加入的牛肉汁、土壤浸出液、牛奶为细菌和真菌生长提供有机物;②培养基可以培养细菌和真菌,但不能培养病毒。
2、高温灭菌:杀死培养基原有的细菌和真菌;3、冷却接种:防止高温杀死接种的菌种;(将少量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叫做接种。
常见的接种方法:①无菌棉棒擦取手心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②培养基暴露在空气中;③将硬币在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
)4、恒温培养:菌种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可在培养箱中,也可在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
)三、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广泛分布,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
氧气不是必备条件,如乳酸菌、破伤风杆菌必须在无氧环境下生长。
(泡菜坛的水封法就是为乳酸菌提供无氧环境。
)第二节细菌1、第一个细菌的人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2、“微生物学之父”是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他的主要贡献:①通过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②发现了乳酸菌(细菌)、酵母菌(真菌);③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1、细菌(主要特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为原核生物)①大小:个体微小,需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看到。
②分类:球菌(球形)、杆菌(杆形)、螺旋菌(螺旋形);(名字中有“球”“杆”“螺旋”的即为细菌)③结构:细菌都是单细胞的,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
1、鞭毛(与运动有关,但不是运动器官)2、细胞质3、荚膜(保护作用;与致病性有关)4、细胞壁5、细胞膜6、DNA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学课件可自由选课2017新编

雄
雌
蛔虫的结构
口
体表
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 护作用。
食道 体壁 肠
消化
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 成,有口有肛门。
观察与思考
讨论:水螅的身体能分出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 侧吗?这样的形体结构与捕食有什么关系?
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 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这样的 体型称为辐射对称。
辐射对称
(1)什么是辐射对称? 通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 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两部分, 这种体型成为辐射对称。
(2)辐射对称的优势? 便于它感知周围环境中各 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 获猎物、进行防御。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本节课题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腔肠动物
腔肠动物的主要类群
腔肠动物约11000种,除少数淡水生活外,其余皆海产且多数为浅海种类
珊瑚虫
海葵
海蜇
水螅
水母
水螅
代表腔肠动物——水螅
1、水螅的生活习性 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茂盛的 清洁淡水中。 2、水螅的形态 身体 浅褐 色,圆筒 形,长约 1-1.5cm , 有5~12条 触手。
观察与思考
讨论:涡虫的身体能分出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吗?这 样的形体结构与捕食有什么关系?
两侧对称
两侧对称: 又称左右对称,是指经过身体 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 称的两部分。这样动物身体可分出 前后、左右、背腹、
两侧对称的优势: 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 ,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通常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全册教学课件设计
点击标题可自由选课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4鱼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病毒 知识点总结

打印版
第五章病毒知识点总结
1.病毒可分为哪几类?
根据病毒寄生细胞的不同,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三大类。
2.病毒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
病毒十分微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几万倍才能看到。
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3.病毒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是如何繁殖的?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里,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病毒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4.病毒和人类有什么关系?
①使人和动物患病:感冒、肝炎、艾滋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天花、脊髓灰质炎、狂犬病、口蹄疫、禽流感等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②制成疫苗预防传染病: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
③在基因工程中,利用病毒携带某些基因进入正常细胞,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初中-生物-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