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磷浓度下普通小球藻的生长及其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合集下载

不同浓度的Cd~(2+)、氮及其交互作用对小球藻和微绿球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不同浓度的Cd~(2+)、氮及其交互作用对小球藻和微绿球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C 浓 度与 氮浓 度 交互作 用 试验 均在 5 0ml d 0
的三角烧瓶 中进行 , 养条 件 为 : 度 ( 5 1 培 温 2 ± )℃ , 盐度 2, 8 光照 度 5 0 x 连续 光 照 ) 0 0 l( 。根 据预 试 验 结果 将小 球 藻 的 C 抖 浓 度设 定 为 0 2 、0, l d 、0 4 u / mo L; 绿球藻 的 C 浓 度设 定 为 0 l 、0p lL 微 d 、 O 3 . / 。 mo 2株微 藻 的氮 浓度均设 定为 5 u lL( 5, / 低氮 ) 8 0 mo ,8
部 分 荧 光 参数 ( vF 和 Ye ) 与 C 。 度 呈 显 著 的 负相 关 关 系 。在低 氮 (5g lL 条 件 下 , 球 F/ m id 均 l d 浓 5 mo/ ) 小
藻 和 微 绿 球 藻 的荧 光 参 数 F / 皿 Y e vF 、 i d和 N Q 均有 明显 下 降 , 胞 密 度 和 叶 绿 索 相 对 含 量 也 均 有 不 l P 细 同 程 度 的 降低 。小 球 藻 的 F / m Yid在 高氮 (0 0, l ) F 和 e l 7 4 u / 和低 浓 度 C 条 件 下 , 降 幅度 小 , mo L d 下 表
楚 。重金 属镉 ( d 为有毒元 素 , C) 在水环 境 中不 能 被
( n ohoi ouaa 均 为 中 国海 洋 大学 微 藻 种 Na n c Irs c lt )
质 库 保 存 , 号 分 别 为 MAC / 9 和 MAC / 代 CC 5 C
C1 4。
生 物降 解 , 抑 制微 藻 光 系统 I( S I 的 活性 、 可 I P I) 影 响C O 同化 和卡 尔 文 循 环 的酶 活性 。氮 是 组 成 叶

铜绿微囊藻和普通小球藻在不同pH下生长特性及竞争参数计算

铜绿微囊藻和普通小球藻在不同pH下生长特性及竞争参数计算
目前关于水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度光照和营养限制方面如温度和光照变化对水华生物生长的影响氮限制磷限制和氮磷共同限制等因素对藻类生长的影响水体值作为水质监测的常规指标对藻细胞生命活动及物质代谢等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有研究发现藻类体表带有负电荷因此非离子态化合物比离子态化合物更容易渗入藻细胞而值的变化则会影响水体中有机质的离子化作用从而间接影响到藻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建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福州摘要对铜绿微囊藻和普通小球藻分别在下进行纯培养和混合培养试验应用种群增长模型和竞争模式进行参数计算结果显示对株藻的生长及竞争关系都有显著的影响铜绿微囊藻在范围内生长良好其最佳生长值为而普通小球藻则在之间生长较好其最佳值为
XUE Li g z a n h n ,HUANG h n - h Z o g c i ,L N e I Z ,HUANG u t g , Li— i n
LI X u — n N e we ,W U e— i g M iy n
( . Frs wae s eis sa c n ttt f Fz a o i c 1 eh trFih re e rh I siueo in Pr vn e,Fu h U,Fu in 3 0 0 Re zO j a 5 0 2,C ia; hn 2 C le eo i in e ,F inNoma ie st . o lg f L feSce cs a r lUn v ri y,Fu h u z o ,F in 3 0 0 a 5 1 8,C i a hn )
福建 农业 学报 2 ( ) 1 2 4 ,0 0 5 2 :4 ~1பைடு நூலகம்8 2 1
F ja o r a f Ag iut r lS in e u i n u n l rc lua c cs J o e

氮磷比对鱼腥藻和普通小球藻生长竞争的影响

氮磷比对鱼腥藻和普通小球藻生长竞争的影响

— 318 —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年第 42 卷第 5 期
氮磷比组与中低氮磷比组之间差异显著( P < 0. 05) 。在相同 培养时间下,普通小球藻生长 1 ~ 13 d 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 为: 低氮磷比组 > 高氮磷比组 > 中低氮磷比组 > 中高氮磷比 组; 鱼腥藻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 中高氮磷比组 > 高氮磷比 组 > 中低氮磷比组 > 低氮磷比组。混合培养体系中,普通小 球藻的最大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 中低氮磷比组 > 中高氮 磷比组 > 高氮磷比组 > 低氮磷比组。在相同培养时间下,普 通小球藻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 中低氮磷比组 > 中高氮磷 比组 > 高氮磷比组 > 低氮磷比组。混合培养体系中,鱼腥藻 的最大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 中高氮磷比组 > 高氮磷比组 > 中低氮磷比组 > 低氮磷比组。相同培养时间下,鱼腥藻生 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 中高氮磷比组 > 高氮磷比组 > 中低氮 磷比组 > 低氮磷比组。由表 2 可见,氮磷比对 2 种藻的平均 比生长速率产生影响。在纯培养及混合培养体系中,鱼腥藻 的平均比生长速率均表现为: 中高氮磷比组 > 高氮磷比组 > 中低氮磷比组 > 低氮磷比组。普通小球藻的平均比生长速率 在纯培养条件下由大到小依次为: 低氮磷比组 > 中低氮磷比 组 > 中高氮磷比组 > 高氮磷比组,混合培养条件下平均比生 长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 低氮磷比组 > 中低氮磷比组 > 高氮
磷比组 > 中高氮磷比组。由图 1 可知,纯培养体系中,普通小 球藻、鱼腥藻在不同氮磷比下的生长曲线基本符合“S”形生 长曲线,说明不同氮磷比下,纯培养藻类的生长曲线均可用 Logistic 模型拟合。为计算拐点出现时间,用 Logistic 方程对 混合培养体系中普通小球藻、鱼腥藻的生长进行了拟合,得到 各生长曲线的拐点出现时间( 表 3) 。纯培养体系中,无论在 何种氮磷比下,鱼腥藻出现拐点的时间都比普通小球藻早; 混 合培养体系中,各氮磷比下,普通小球藻的拐点出现时间均早 于鱼腥藻。

应用叶绿素荧光法测定微藻生物量的方法

应用叶绿素荧光法测定微藻生物量的方法

应用叶绿素荧光法测定微藻生物量的方法
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中必不可少的色素,同时也是微藻生物量的重要指标。

叶绿素荧光法是目前常用的测定微藻生物量的方法之一。

其通过
测量微藻生物体内叶绿素荧光的强度,推算出微藻的生物量。

本文将
分步骤说明如何应用叶绿素荧光法测定微藻生物量。

第一步,准备微藻样品。

首先需要将微藻培养物离心,将上清液倒掉,留下底物。

接着用去离子水洗涤1-2次,最后用去离子水重新悬浮微藻,调整至相同的悬浮液浓度。

第二步,取出少量微藻悬浮液放入试管中,并加入2-3滴叶绿素荧光素。

试管放到深色环境中静置15-30分钟。

第三步,测定叶绿素荧光强度。

将试管放到光度计中进行测定,记录
下荧光强度值,并保证测定时间相同。

第四步,利用标准曲线计算微藻生物量。

根据事先制定好的标准曲线,将荧光强度转换成对应的微藻生物量值,从而得出微藻样品的生物量。

需要注意的是,制备标准曲线时需要选取不同浓度的微藻样品,分别
进行叶绿素荧光测试,然后绘制曲线。

同时,每次测定时应该用同样
的参考物进行比较,以确保测定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叶绿素荧光法还可以用于微藻生长的监测。

通过定期测量微藻
样品的叶绿素荧光强度,可以了解微藻的生长状态,并且可以通过调
整培养条件来提高微藻生长速度和生物量。

总之,叶绿素荧光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测定微藻生物量的方法,对于微藻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实验4-小球藻

实验4-小球藻

实验四、环境生物小球藻、轮藻的镜检、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一、实验目的:通过显微镜玻片观察与绘图,结合课堂讲解和资料查询,对小球藻等藻类的形态结构特征、分类、生物学习性、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等进行深入的了解。

指导老师:王旭、邝春兰二、三、实验时间:20 周四、实验地点:环境生物学实验室五、实验人员:六、实验内容()概述一绿藻门,卵孢藻科。

藻体单细胞,球形或椭圆形,直径仅数微米。

无鞭毛,浮游生活。

叶绿体杯形,或为弯的板片状。

造粉核有或无,因种而异。

繁殖时,原生质体分裂数次,生成2、4、8 或16 个不动孢子;因孢子的形态与母细胞相似,故称“似亲孢子” 。

种类较多。

多生长于淡水中,少数生于海洋中;另有一些生活在动物细胞内或水螅等低等动物的内腔内。

性喜温暖,繁殖迅速,可大量培养。

富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盐类和各种维生素,可作高蛋白质食物,是宇航中的理想食粮。

又可利用小球藻光合作用时释放氧、吸收二氧化碳,解决宇航中氧的供应。

因它繁殖快,又易于控制,为良好的研究材料。

(二)分类地位小球藻在分类上属于绿藻门,绿藻纲,绿球藻目,卵孢藻科,小球藻属。

常见的有蛋白核小球藻,其他有眼点小球藻,卵形小球藻,盐生小球藻和海生小球藻等。

(三)形态结构小球藻细胞球形或广椭圆形。

细胞内具有杯状(蛋白核小球藻)或呈边缘生板状(卵形小球藻)的色素体。

蛋白核小球藻的杯状色素体中含有一个球形的蛋白核。

细胞中央有一个细胞核。

细胞的大小依种类而有所不同,蛋白核小球藻直径一般为3—5微米,在人工培养的情况下,条件优良,小球藻会变小一点。

(五)繁殖方式以似亲抱子的方式行无性生殖,首先在细胞内部进行原生质分裂,把原生质分裂为2、4、8,,个抱子,然后这些抱子破母细胞而出,每个抱子长成一个新个体。

(六)生态条件1.盐度:不同种类的小球藻可以生活在自然的海水和淡水中,淡水种类较多,海水种对盐度的适应性很强,在河口,港湾,半咸水中都可以生存,也能移植到淡水中。

小球藻的应用研究进展

小球藻的应用研究进展

应用科技小球藻的应用研究进展单俊秀张平刘丽丽(天津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天津市300374){}|。

’。

’…’1。

jl|211,。

r?¨……’。

?。

…?j’。

“。

4”j。

’j j。

j”j””?“j j…???。

j’”?2、:?嘲要]小球藻是单细胞真核藻,细胞内含有多种营养物质。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大量关于小球藻的研究工作被报道。

本文通过,?,介绍小球藻在食品、饲料、饵料、医药、环保等方面的应用,说明小球藻是一种重要的微藻资源,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i呋键词]小球藻;保健食品;饵料;医药;环保,小球藻为绿藻门【Chl or ophyt a)、绿藻纲、绿球藻目(C hl oro—cocCal es)、小球藻属(Chl or el l a)球形、普生性~般为聚集成群的单细绿藻,是第一种进行人工培养的微藻。

小球藻比表面积大光合效率高,含有多糖、蛋白质、细胞色素、不饱和脂肪酸和生长因子等多种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一种有重要意义的藻类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受到各国研究者的青昧。

1小球藻在食品、饲料、饵料方面的研究进展L1小球藻应用。

卜鑫品方面小球藻包括海洋小球藻与淡水小球藻,其有高含量的维生泰如C、A、B,矿物元素钙、钾、碘、铁,小球藻特殊的细胞生长因子,还含有高达50%左右的粗蛋白。

目前人们重视小球藻在保健食品方面的应用,开发出了如酶解小球藻保健饮料、小球藻豆腐、小球藻胶囊等。

12小球藻应用于饲料添加剂小球藻具有耐酸性、耐抗生素和比一般微生物制剂热稳定性高的特点,因此小球藻可用于动物饲料添加剂一方面可以为动物提供多方面的营养物质,另一方面小球藻在动物体内可直接杀灭细菌,增强动物免疫性,长期使用,利于动物的生长发育j13饵料方面的应用小球藻可作为水产品的天然饵料,研究表明接种在养殖水体中可调节优化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降低水体中氨、磷的浓度,增加溶解氧,改善水体的化学环境条件,达到防病的目的。

小球藻水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小球藻水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农学学报2022,12(2):65-72Journal of Agriculture0引言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 Chick.)是绿藻门、绿藻纲、绿球藻目、卵孢藻科、小球藻属的一种普生性单细胞绿藻,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高蛋白、高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改性秸秆生物炭表征及尾水处理效果”(2021JBFM19);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资助(CARS-46)。

第一作者简介:钱信宇,男,1997年出生,江苏无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渔业环境监测与保护研究。

通信地址:214081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山水东路9号,Tel :*************,E-mail :****************。

通讯作者:吴伟,男,1967,江苏无锡人,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渔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

通信地址:214081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山水东路9号,Tel :*************,E-mail :***********;郑尧,男,1986年出生,安徽太湖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通信地址:214081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山水东路9号,Tel :*************,E-mail :**************。

收稿日期:2020-04-28,修回日期:2020-07-11。

小球藻水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钱信宇1,刘简1,杨晓曦1,王钰钦1,郑尧1,2,吴伟1,2(1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江苏无锡214081;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无锡214081)摘要:小球藻作为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是水生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促进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水环境毒理学评价的标准试验藻种。

为了给小球藻的水生态风险评估及相应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数据,本文系统分析了小球藻培养影响因素,概括了其产生的毒理效应,并对其营养价值与应用前景等进行了综述。

小球藻

小球藻

小球藻小球藻小球藻(Chlorella)为绿藻门小球藻属普生性单细胞绿藻,是一种球形单细胞淡水藻类,直径3~8微米,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之一,出现在20多亿年前,基因始终没有变化,是一种高效的光合植物,以光合自养生长繁殖,分布极广。

目录小球藻细胞内含有丰富的叶绿素,属于单细胞绿藻,是真核生物。

小球藻(5张)也能发现。

在自然条件下水体中的个体不多,但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能大量生长繁殖,产量很高,蛋白质含量为干重的50%左右,还富含其他成分。

小球藻是被最早开发的藻类蛋白,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就开始工厂化生产。

中国记载的小球藻有椭圆小球藻、小球藻和蛋白核小球藻3种,它们都可以进行人工培养。

与螺旋藻类似,小球藻不仅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合理,还含有许多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对不少疾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小球藻对身体的强健作用比螺旋藻要强好几倍。

小球藻对心、肝、肾肺、肠胃、皮肤、感冒发烧等病都有很好的效果,最少要连续吃一个月。

小球藻抗病毒的能力极为强悍,吸毒排毒的能力也极强。

小球藻为世界上公认的健康食品,全世界微藻产业中产量最多的品种,在日本保健品中连续十年销量第一,全世界年产量2000吨,主要生产地为东南亚地区。

地球最早的神奇生物小球藻(俗称为绿藻),是五亿四千年前就已经在地球上繁衍的生物。

它是一种单细胞的绿色微藻类,不管绿藻是生态环境的巨变,还是自然灾害的侵袭,都没能毁灭它,其稳定的基因始终没有改变。

这种生物直到一百多年前人类发明了显微镜以后,生物学家拜尔尼克(M.W.Beyernick)博士才发现了它;把希腊文Chlor(绿色)和拉丁文表示细小物质Ella组合,将其命名为Chlorella。

因为它的直径只有3~8微米,必须用600倍以上的显微镜才能看见,且形状呈圆球形,所以被称为小球藻(绿藻)。

被赞誉为罐装的太阳小球藻生息在淡水中,它借助阳光、水和二氧化碳,以每隔20小时分裂出4个细胞的旺盛繁殖能力,不停地将太阳能量转化生成蕴涵多种营养成分的藻体,并在增值中释放出大量的氧气;而它的光合能力高于其他植物10倍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