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测量

合集下载

肌力评级的标准与测量方法

肌力评级的标准与测量方法

肌力评级的标准与测量方法肌力,即肌肉的力量,是衡量肌肉收缩能力的重要指标。

正确的肌力评级对于评估肌肉功能和诊断肌肉损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肌力评级的标准和测量方法。

肌力评级的标准肌力评级的标准主要基于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大小。

常用的评级标准包括MRC(Medical Research Council)分级和赤足最大用力踩踏力量(FFmax)分级。

MRC分级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肌力评级标准,将肌肉力量从0到5级分为6个等级。

0级表示肌肉完全瘫痪,无法产生任何力量;1级表示肌肉可以产生微弱的力量,但无法抵抗重力;2级表示肌肉可以抵抗重力,但无法抵抗抵抗阻力;3级表示肌肉可以抵抗一定的阻力,但无法进行抵抗重力的活动;4级表示肌肉可以产生一定程度的肌肉收缩,但无法产生有效的力量;5级表示肌肉可以产生有效的力量,可以进行正常的活动。

除了MRC分级,赤足最大用力踩踏力量(FFmax)也是常用的肌力评级标准。

这是一种无重量的测试方法,通过测量受试者在赤足状态下用力踩踏力量计的力度来评估肌肉力量。

FFmax分级将肌肉力量从0到5级分为6个等级,与MRC分级相似。

肌力测量方法肌力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等长肌力测量、等张肌力测量和等速肌力测量。

等长肌力测量是通过测量肌肉在静力收缩状态下产生的力量来评估肌肉力量。

等张肌力测量是通过测量肌肉在张力下产生一定位移时产生的力量来评估肌肉力量。

等速肌力测量是一种综合评估肌肉力量和速度的方法,通过在不同速度下对肌肉进行快速拉伸和缩短来测量肌肉的力量和弹性。

等长肌力测量通常使用力量计来测量受试者在进行静力收缩时产生的力量。

等张肌力测量通常使用阻力装置来模拟不同的张力水平,并使用力量计来测量受试者在进行动态收缩时产生的力量。

等速肌力测量通常使用专门的等速运动机器进行测试,并使用传感器来测量肌肉在动态收缩时的力量和速度。

在进行肌力评级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年龄、性别、肌肉类型、关节位置和运动方向等。

临床常用肌力评定方法

临床常用肌力评定方法

临床常用肌力评定方法引言肌力评定是临床常用的一个重要工具,用于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

通过对患者的肌力进行评估,可以了解其肌肉功能的状况,辅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监测疾病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肌力评定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评述。

手动肌力评定法1. 伦敦医学院肌力评分系统(MRC评分法)MRC评分法是目前最常用的肌力评定方法之一。

它根据患者在特定运动中所能够实现的肌肉力量程度,将肌力分为0-5级,分别代表了从完全无力到正常力量。

这个系统常用于评估大肌群的肌力,如四肢的屈伸运动。

评分系统如下:•0级:无力,无肌肉收缩。

•1级:可感知有肌肉收缩,但无运动效果。

•2级:在无重力状况下可实现肌肉运动。

•3级:在有重力状况下可实现肌肉运动,但无承重能力。

•4级:在有重力状况下可实现肌肉运动,具有部分承重能力。

•5级:正常肌力。

2. 手部握力评定法手部握力评定法是用来评价患者手部肌力的一种常用方法。

最常用的评定工具是手动握力计。

评定时,患者将手掌置于握力计上,尽力握紧,测量仪器会显示出患者的握力数值。

通常以右手和左手的握力平均值来表示患者的手部肌力水平。

该方法常用于评估手部肌肉的康复进展,也可用于一些神经肌肉疾病的筛查。

客观肌力评定法3. 肌电图(EMG)评定法肌电图是利用肌肉表面电信号来评定肌肉力量的一种客观评定方法。

通过将肌电图电极放置在患者身上的特定肌肉上,可以记录下患者在特定运动中的肌电活动。

通过分析肌电图信号的频率、幅度和波形,可以判断肌肉的力量和活动程度。

肌电图评定法对评价各种类型的肌肉疾病和神经运动障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 肌力测试仪评定法肌力测试仪是一种将患者肌肉力量转化为数字数值的评定工具。

通过患者的肌肉力量作用在测试仪上的力量传感器,可以测量出患者的肌肉力量数值。

与手动肌力评定法相比,肌力测试仪评定法更加客观和精确,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肌力评定结果。

但是,这种评定方法的成本较高,需要专门的设备。

肌力评估流程

肌力评估流程

肌力评估流程肌力评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评估方法,用于评估个体的肌肉力量和功能。

它可以帮助医生、物理治疗师和运动康复师确定肌肉功能的程度,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

下面是肌力评估的标准格式文本,详细描述了肌力评估的流程和相关数据。

1. 评估前准备在进行肌力评估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包括准备评估工具和评估环境。

评估工具可以包括手持式肌力计、动态肌力测量系统等。

评估环境应该安静、舒适,并提供充足的空间供受评估者进行活动。

2. 评估对象信息收集在开始评估之前,需要收集评估对象的个人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以及相关病史、手术史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评估者了解评估对象的背景情况,并为后续的评估结果分析提供参考。

3. 动作准备评估者应向评估对象解释评估过程,并告知其需要进行哪些动作。

评估对象应该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并在评估前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以减少受伤的风险。

4. 肌力评估肌力评估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包括手动肌力测试和仪器辅助肌力测试。

手动肌力测试是一种常用的评估方法,通过评估者的手动施力来测量肌肉力量。

仪器辅助肌力测试则使用特定的仪器来测量肌肉力量,如手持式肌力计和动态肌力测量系统。

手动肌力测试的步骤如下:- 让评估对象保持舒适的姿势,例如坐姿或站姿。

- 评估者选择适当的测试动作,并告知评估对象需要做出相应的动作。

- 评估者使用手指、手掌或手臂等部位对目标肌肉施加适当的力量,评估对象需要尽力抵抗这种力量。

- 评估者根据评估对象的抵抗程度,给出相应的评分,通常采用0-5或0-10分制。

仪器辅助肌力测试的步骤如下:- 根据评估对象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测试仪器,如手持式肌力计或动态肌力测量系统。

- 评估者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并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评估对象按照评估者的指示进行相应的动作,并根据仪器的显示结果进行评估。

5. 数据记录和分析在完成肌力评估后,评估者需要将评估结果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分析。

MMT 人体肌力测量表

MMT 人体肌力测量表

MMT 人体肌力测量表介绍MMT(人体肌力测量表)是一种用于评估人体肌肉力量的工具。

该测量表通过进行特定动作测量人体在不同部位的肌肉的力量水平,可以用于评估肌肉功能的情况。

测量步骤1. 选择合适的动作:根据需要评估的肌肉,选择相应的动作。

例如,如果需要评估上肢肌肉的力量,可以选择进行握力测试。

选择合适的动作:根据需要评估的肌肉,选择相应的动作。

例如,如果需要评估上肢肌肉的力量,可以选择进行握力测试。

2. 确定初始位置:让被测试者采取特定的姿势开始测试,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确定初始位置:让被测试者采取特定的姿势开始测试,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施加力量:对被测试者施加适当的力量,并观察其反应和肌肉的抵抗程度。

施加力量:对被测试者施加适当的力量,并观察其反应和肌肉的抵抗程度。

4. 记录结果:根据被测试者的反应和肌肉抵抗的程度,将结果记录在测量表上。

记录结果:根据被测试者的反应和肌肉抵抗的程度,将结果记录在测量表上。

测量表内容MMT 人体肌力测量表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被测肌肉:列出需要测量的肌肉,通常按照肌肉组织的部位分类。

被测肌肉:列出需要测量的肌肉,通常按照肌肉组织的部位分类。

2. 动作描述:对每个测量动作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姿势、动作方式等。

动作描述:对每个测量动作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姿势、动作方式等。

3. 测试方法:介绍如何进行测试,包括施加力量的位置和方式等。

测试方法:介绍如何进行测试,包括施加力量的位置和方式等。

4. 力量级别评分:根据被测肌肉的抵抗程度,给出相应的力量级别评分。

常用的评分系统包括0-5级或0-10级。

力量级别评分:根据被测肌肉的抵抗程度,给出相应的力量级别评分。

常用的评分系统包括0-5级或0-10级。

应用领域MMT 人体肌力测量表广泛应用于医疗、康复和运动训练等领域。

它可以用于评估肌肉功能的恢复情况、判断运动训练的效果,并帮助医疗专业人员和运动教练制定相应的康复和训练计划。

肌力评级标准与测量方法

肌力评级标准与测量方法

肌力评级标准与测量方法
肌力是指肌肉在随意运动时所产生的力量。

它对于身体运动功能和健康状态至关重要。

以下是肌力评级标准和测量方法:
一、肌力评级标准
1. 零级:完全无肌肉收缩,肌肉完全瘫痪。

2. 一级:肌肉可收缩,但无活动度,仅可看到肌肉收缩产生的蠕动。

3. 二级:肌肉可收缩,但仅可产生滑动,不能产生滑动。

4. 三级:肌肉可收缩,可产生滑动,但肢体不能随意的运动。

5. 四级:肢体在无重物牵引的情况下,可做自主运动,但不能对抗重力。

6. 五级:肢体在无重物牵引的情况下,可做自主运动,并能对抗重力。

二、肌力测量方法
1. 观察法:观察肌肉收缩时产生的蠕动和滑动,判断肌肉的收缩程度。

2. 测量法:使用测力器或其他测量设备,测量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

3. 等级评分法:根据上述肌力评级标准,将肌肉的收缩程度分为不同的等级,并进行评分。

4. 动作录像法:使用视频录像设备,记录肌肉的收缩过程,然后进行分析和评分。

在临床实践中,通常采用观察法和等级评分法进行肌力的评估和测量。

在评估肌肉力量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评估方法,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肌力测定标准

肌力测定标准

肌力测定标准肌力测定是评估人体肌肉力量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个体的肌肉功能状态,为制定科学的锻炼方案和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在进行肌力测定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程序,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进行肌力测定之前,需要对被测者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了解被测者的身体状况、体能水平、运动习惯等信息,以便选择适合的测定方法和工具。

同时,被测者也需要了解测定的目的和过程,配合测定人员完成相关准备工作。

在选择肌力测定方法时,需要根据被测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常见的肌力测定方法包括手握力测定、屈曲力测定、伸展力测定等,针对不同的肌肉群和关节进行测定。

在进行测定时,需要确保被测者处于最佳的状态,避免因为姿势不正确或者其他因素导致测定结果的偏差。

在进行肌力测定时,测定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操作,避免主观因素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同时,测定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被测者的表现和反馈,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估。

在测定完成后,需要对测定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解读,为被测者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指导。

为了确保肌力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测定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标准。

同时,被测者也需要配合和配合,积极参与测定过程,做到诚实、认真,以确保测定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总之,肌力测定是评估人体肌肉力量的重要方法,它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帮助我们了解个体的肌肉功能状态,制定科学的锻炼方案和康复计划。

在进行肌力测定时,需要严格遵循标准和程序,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为个体的健康和康复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帮助。

(新编)肌力评定量表

(新编)肌力评定量表

(新编)肌力评定量表肌力评定量表是由美国运动生物医学工程学会(AHA)研制的一种评估运动能力的工具,用于评定肌力及其相关指标。

该量表通过身体肌肉的收缩以及恢复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与活动的能力来评估运动能力。

本量表的目的在于测量人体肌肉系统中肌力及其相关指标的大小和变化情况。

同时还可以提供分析运动能力的手段。

本量表所测量的肌肉主要是指上肢和下肢的肌肉系统,包括肌肉的肌纤维、肌腱、肌肉血管、筋膜以及肌肉的肌腱的总称统称为肌肉。

在人体上肢与下肢运动器官中,运动细胞有两大类:一类是运动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组成;另一类是神经肌肉系统分泌的神经递质、激素和生长因子组成;运动细胞还能分泌很多代谢产物如脂肪胺、多巴胺、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合成代谢物。

上述神经肌肉系统包括肌肉的收缩作用和放松作用,并最终导致肌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运动能力的变化。

1、受试者本量表所测量的肌肉包括上肢和下肢,包括肌纤维、肌腱、肌肉血管、筋膜、肌腱连接部位和肌腱部分,其中肌腱连接部位指各肌纤维在受试者躯干长度内所占比例。

肌腱连接部位分为股四头肌(腓肠肌纤维)和股外侧肌(半腱肌)和股内侧肌(半腱肌);肌腱连接部位;肌肉血管连接部位为肌腱连接部位。

肌肉连接部位的肌力称为肌耐力(Sensitive Runged Engineering),分为屈肌收缩力和伸肌伸展力。

肌耐力是肌肉肌腱膜及肌腱与肌肉筋膜之间能量和活动能力对肌力所产生影响的总称。

肌耐力是人体肌力中最重要的一项。

其水平越高则肌力越强;水平越低则肌力越弱。

肌耐力指不通过任何运动所获得的力,由肌原点向周围扩散出的所有身体功能与活动能力。

肌耐力强则肌力强的人更有可能从事劳动生产。

因此,肌耐力在人类运动能力中所起着重要作用。

2、受试者正坐,两腿自然分开约为180度,使试者身体平直。

坐在长凳上,两腿伸直,受试者的两腿膝盖向内打开约30度,保持身体平稳。

试者双肩自然下垂,背部自然贴于长凳面;双手交叉于胸前,肘部略向外打开些;头尽量向后仰直。

肢体肌力评定依据

肢体肌力评定依据

肢体肌力评定依据1. 介绍肢体肌力评定是一种常见的医学评估方法,用于评估一个人的肌肉力量和功能。

通过评定肢体肌力,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肌肉状况,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肌肉功能障碍或肌无力等问题。

肢体肌力评定通常由医生或训练有素的医疗人员进行,他们会使用一系列标准化的测试和评分方法来评估患者的肌力。

2. 肢体肌力评定方法肢体肌力评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手动测试和仪器测试。

2.1 手动测试手动测试是一种直接观察和感知患者肌肉力量的方法。

医生或训练有素的医疗人员会使用自己的手来进行测试,通过观察患者的运动和抵抗力来评估他们的肌力。

常用的手动测试方法包括:•手握力测试:评估患者的手部肌肉力量,可以使用握力计来进行测试。

•肌肉力量等级评定:通过观察患者的肌肉运动和抵抗力,将其肌力分为不同等级,如5级、4级、3级等。

手动测试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特殊仪器,但结果可能受到测试者的主观因素影响。

2.2 仪器测试仪器测试是一种使用专门的仪器来评定肢体肌力的方法。

这些仪器可以测量肌肉产生的力量或运动的角度和速度,从而客观地评估患者的肌力。

常用的仪器测试方法包括:•肌力测定仪:使用肌力测定仪可以测量患者肌肉产生的力量。

患者需要按照仪器的指示进行力量测试,仪器会记录下患者产生的力量数值。

•动作分析仪:使用动作分析仪可以测量患者的运动角度和速度。

通过分析患者的运动数据,可以评估其肌肉力量和功能。

仪器测试方法结果客观可靠,但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3. 肢体肌力评定依据肢体肌力评定依据是根据不同的测试方法和测试指标制定的。

以下是常用的肢体肌力评定依据:3.1 肌力等级评定肌力等级评定是根据患者的肌肉运动和抵抗力来判断其肌力的方法。

常用的肌力等级评定标准如下:•5级:正常肌力,患者能够完成全程运动,抵抗力强。

•4级:肌力轻度减退,患者能够完成全程运动,但抵抗力稍弱。

•3级:肌力中度减退,患者能够完成部分运动,但抵抗力较弱。

•2级:肌力重度减退,患者能够完成微弱运动,但抵抗力很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力测量4 张天民,2007-07-02 18:57:51
2)手法肌力评定的基本原则:
(1)依据检查者施加阻力大小并与健侧对照进行判断。

(2)依据肌肉或肌群能否作对抗重力(垂直运动)运动进行判断。

(3)依据肌肉能否作全范围的运动进行判断。

(4)如肌肉收缩不能引起关节活动时,依靠目测或触诊肌肉有无收缩进行判断。

3)评定方法:如能完成运动并能克服的阻力与健侧相近,为5级肌力;能克服中等阻力为4级肌力;能对抗并仅能抵抗肢体自重完成动作,为3级肌力;如不能克服肢体自身重量完成运动,但能在水平面上、无负荷下完成运动,为2级肌力;如无明显运动可见,但能触到肌肉收缩,为1级肌力;如无可感觉到的肌肉收缩,则为0级肌力。

在手法肌力评定中,可根据检查情况使用“—”或“+”号。

(1)“—”表示肌力虽达到某—级,但活动范围达不到全范围,即在该级别100%以下和50%以上的情况。

① 5-级:如对抗的阻力可达5级,但活动范围小于100%,而大于50%。

② 4-级:如对抗的阻力相当于4级,但活动范围小于100%,而大于50%。

③ 3-级:如肌肉不能对抗任何阻力,但能抗重力,活动范围小于100%,而大于50%。

④ 2-级:即使消除重力影响下能活动, 但活动范围小于100%,而大于50%的收缩。

(2)“+”表示在收缩的初、中期范围上不能对抗重力或阻力,在收缩的末期却表现出有一定对抗重力或阻力能力的情况。

① 4+级:如正常在4级肌力中是不能对抗与5级相同的阻力的,但若在运动初、中期不能,到运动末期时能,则应评为4+级。

② 3+级:如正常3级肌力的肌肉是不能对抗重力的,但某肌群在活动初、中期不能,但在末期有一定抗重力的能力,应评为3+级。

③ 2+级:如2级肌力的特点是不能抗重力,但某肌群在表现出有些抗重力的能力,但抗重力运动时活动范围小于正常的50% , 应评为2+级。

4)常用手法肌力检查的评定标准见表2-3-4。

表2-3-4 手法肌力检查评定标准
级别英文简写特征
5 N 能对抗的阻力与正常相应肌肉的相同, 且能作全范围的活动。

5- N-能对抗的阻力与5级同, 但活动范围是小于100%,而大于50%。

4 G 能对抗的阻力, 但其大小达不到5级的水平。

4+ G+在活动的初, 中期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 但在末期能对抗5级阻力。

4- G-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同, 但活动范围是小于100%,而大于50%。

3 F 能对抗的重力运动, 且能完成100%的范围,但不能对抗任何阻力。

3+ F+情况与3级相仿, 但在运动末期能对抗一定的阻力。

3- F-能对抗重力运动, 但活动范围是小于100%,而大于50%。

2 P 不能抗重力, 但在消除重力影响后能作全范围运动。

2+ P+能对抗重力运动, 但运动范围小于50%。

2- P-即使消除重力影响下能活动, 但范围小于100%,而大于50%。

1 T 触诊能发现有肌肉收缩, 但不能引起任何关节运动。

0 Z 无任何肌肉收缩。

5)手法肌力评定的注意事项:
(1)检查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受,应消除患者的紧张,取得最大合作。

(2)为了准确把握施加阻力的大小,应首先检查健侧同名肌。

(3)保持正确的检测位置以确保正确判断肌力的级别。

(4)施加阻力时,要注意阻力的方向应尽可能与肌肉或肌群牵拉力的方向相反;施加阻力的点,应在肌肉附着处的远端部位上。

(5)在消除重力影响方面,可采用让肌肉或肌群在水平而光滑的表面上活动;或用悬吊带将测试部位吊起悬空,随肌肉活动而同步地作水平运动。

(6)检查中如有疼痛、肿胀或痉挛,应在结果记录中注明。

(7)尽可能在同一体位完成所需检查的肌力情况,以减少患者因不断变换体位带来的不便。

(8)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所致的痉挛性瘫痪不宜进行手法肌力检查。

2.器械肌力测定:当肌力达3级以上时,可用专门的器械进行肌力检查,这种测试可取得较精确的定量数据,根据测试时肌肉的不同收缩方式分为以下三种肌力评定方法:
1)等长肌力测定:在标准姿位下用不同的测力器测定一组肌群在等长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肌力。

常用的检查方法有:
(1)握力测定:用握力计进行测试,测试时上肢在体侧下垂,握力计表面向外,将把手调节至适当宽度,测2~3次,取最大值。

握力的大小可用握力指数评定。

握力指数=握力(kg)/体重(kg)x 100%。

通常握力指数大于50%为正常。

(2)捏力测定:用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捏压握力计或捏力计即可测定捏力的大小,该测试反映拇对掌肌及屈曲肌的肌力大小,其正常值约为握力的30%。

(3)背拉力测定:用拉力计测定,测试时两膝伸直,将把手调节到膝关节以上高度,然后作伸腰动作,用力向上拉把手。

背肌力的大小可用拉力指数评定。

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x 100%。

通常拉力指数正常值:男性为105%~200%,女性为100%~150%。

此测试方法易引起腰痛患者症状加重,不宜用于腰痛患者或老年人。

(4)四肢大关节肌肉测定:用等速测力仪器测定,测试时设定测试程序为等长测试模式下(运动速度为0°/s)测定一组肌群的最大力矩值、最大力矩维持时间、以及其他肌肉功能相关参数。

2)等张肌力测定:在标准姿位下测定一组肌群在作等张收缩时能使关节作全幅度运动时的最大阻力。

(1)运动器械:哑铃、砂袋、杠铃片或其他定量负重的运动器械。

(2)测试指标:以试举重物进行测试,作1次运动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称1次最大阻力(1RM),完成10次连续运动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为10次最大阻力(10RM)。

(3)注意事项:进行等张肌力测试时须对试用阻力作适当估计,如多次反复试举则使肌肉产生疲劳,影响测试结果。

3)等速肌力测定:运用等速测试仪器可以测定肌肉在进行等速运动时肌力大小和肌肉功能。

测定范围包括四肢大关节运动肌群及腰背肌的力量大小,可提供运动功能评定、运动系统伤病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评价的准确指标。

(1)测试仪器:等速测试仪器有Biodex、Cybex、Kin-Com、Lido等。

(2)操作程序:
①测试前准备:开机,校准仪器。

②测试体位:根据测试要求,摆放患者体位,对患者进行良好固定。

③调节测试仪器:根据不同测试肌群,调节仪器的动力头位置,使关节活动轴心与动力头的轴心一致;调节动力臂的长度;设定关节解剖0°位和关节活动范围,必要时进行肢体称重。

④测试方式:分为等速向心和等速离心测试。

等速向心测试指肌肉采用向心收缩方式,即肌肉收缩时纤维缩短。

等速离心测试指肌肉采用离心收缩方式,即肌肉收缩时纤维被动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