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周围神经病知多少和专家治疗方案讲解
周围神经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周围神经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周围神经指的是嗅神经、视神经以外的脑神经和脊神经、自主神经以及其神经节。
周围神经病指的就是以上各神经系统在功能性方面出现损害,其正常功能无法得到发挥。
1.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就目前医学发展来看,周围神经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和多方面因素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包括患者身体抵抗力、免疫力的强弱,营养代谢水平、药物以及中毒、遗传等各个方面。
不同病因对周围神经的部位所造成的损伤也存在差异。
2.周围神经病的分类周围神经病在病因方面还并未确定,其受累范围以及病程也存在差异,因此在分类方面也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和后天获得;(2)营养缺乏、代谢性、缺血性等;(3)主质性周围神经病和间质性周围神经病;(4)急性、亚急性、慢性周围神经病;(5)单神经病、多发性单神经病等.3.周围神经病的症状根据种类、严重程度、发病部位等不同,周围神经病的症状也存在较大差异。
总的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觉障碍。
在患病后,患者部分感觉会缺失,或正常功能受到影响,包括感觉性共济失调;(2)运动障碍。
运动障碍可以细分为两种,首先是刺激症状,主要为肌肉不受控制的痉挛,并且有疼痛感,且肌力逐渐丧失。
其次,如果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或及时治疗,患者就会慢慢出现运动神经麻痹的症状,严重者还会无泪、阳痿等。
4.周围神经病的治疗要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但是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遵循对症下药的原则。
如果患者疼痛感十分强烈,可以适当给予其止痛药物。
中医中的针灸、按摩等也都能够起到康复作用。
4.1康复治疗如果患者因为周围神经病出现了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其运动能力,甚至生活都无法自理。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让患者快速康复,可以选择进行康复训练,在系统性的训练下,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出现后遗症的几率。
大部分患者和家属都存在这样的误区,就是将康复训练和普通的体育锻炼混为一谈;或者是在康复训练中,没有坚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又或是采用的方法不正确,不仅不会起到治疗和康复作用,反而会加重患者肌肉损伤的严重程度,导致痉挛加重。
周围神经病讲解

病因
• 感染 • 本身免疫性疾病 • 营养障碍 • 代谢及内分泌障碍 • 中毒 • 遗传 • 结缔组织疾病 • 其他
临床体现
• 感觉障碍:肢体远端旳疼痛和感觉异常,
四肢末端皮肤出现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
• 运动障碍:肢体远端对称性下运动神经
元瘫痪。
• 自主神经障碍:肢体远端皮肤发凉、光
滑、菲薄、干燥、脱屑、指甲松脆、多汗 或无汗。
概
念
•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指原因不明,因
为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引 起旳,急性发病旳面神经麻痹。又称 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Bell palsy)。
病
因
• 病因未明。 • 与嗜神经病毒感染有关。
发病机制
• 有学者以为是面神经本身或外周病变所致
面神经本身原因受凉所致,引起局 部营养神经旳血管发生痉挛,造成神经缺血、 水肿及面神经受压。
*临床体现
• 发病年龄: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 起病形式:急性起病。3到4天达高峰。 • 首发症状:患侧耳后或乳突区疼痛。 • 体征:额纹降低或消失、眼裂变大、闭眼
不全或不能、贝尔现象。鼻唇沟变浅、口 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腮漏气、 吹口哨不能。
面神经不同部位损害旳临床体现
Bell氏现象
剂量:0.1g 2次/d,后来每天增长 0.1g/d。一般为0.6~0.8g/d。
• 苯妥英钠:有效率20%~50%。
剂量:0.1g 3次/d,后来每天增长 0.1g/d,最大不超出0.6g/d。
• 氯硝西泮:上述药物无效可用,
有效率40%~50%。4~6mg/d。
• 七叶莲: 疗效60%。
治疗
• 神经阻滞疗法:
解剖
• 三叉神经周围支:
周围神经病医学课件

04
周围神经病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健康生活方式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 衡饮食、适度运动和充足休息 ,以降低患周围神经病的风险
。
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
减少或避免接触可能导致周围 神经病的化学物质、重金属和 有机溶剂,如铅、汞、有机磷 农药等。
控制慢性疾病
对于患有糖尿病、肾病等慢性 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控制病情 ,以预防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 和发展。
通过测量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评估周围神经的传导功能。可用于诊断
周围神经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0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体感诱发电位(SSEP)检查
通过刺激周围神经,记录体感诱发电位,评估周围神经的传导功能和脊
髓后索的完整性。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可观察骨骼和关节的病变,排除骨折、脱位等压迫性周围神经病的 原因。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全身性疾病。
脑脊液检查
分析脑脊液中的蛋白质、细胞等成 分,有助于诊断炎症性、感染性、 肿瘤性等周围神经病的病因。
神经活检
通过取得病变神经组织进行病理学 检查,能明确周围神经病的病理类 型和病因,对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 要意义。
03
周围神经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镇痛药物
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以使用 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 类镇痛药等,缓解疼痛症状,提
脱髓鞘性神经病:主要影响神经的髓鞘 ,导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分类
轴索性神经病:主要影响神经的轴索, 导致神经传导障碍。
流行病学和病因学
流行病学 发病率:周围神经病的发病率较高,常见于中老年人。
影响因素:年龄、遗传、环境因素(如毒物、营养缺乏)等。
周围神经病精品医学课件

周围神经病精品医学课件汇报人:日期:•周围神经病概述•周围神经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和评估目录•周围神经病的治疗和管理•周围神经病的典型病例分析•周围神经病的最新研究进展01周围神经病概述定义:周围神经病是指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的结构或功能损害,导致神经传导异常,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局部神经病:病变局限于某一周围神经,如尺神经炎、腕管综合征等。
分类•多发性神经病:病变涉及多个周围神经,如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定义和分类流行病学关。
•易感人群:糖尿病患者、免疫系统疾病患者、长期酗酒者等。
病因学•血管性因素:如微血管病变导致神经缺血、缺氧。
•免疫性因素: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神经损害。
如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
•压迫性因素如肿瘤、骨折等压迫周围神经导致功能障碍。
临床症状•感觉障碍:如麻木、疼痛、蚁走感等。
•运动障碍:如肌力减弱、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皮肤潮红、出汗异常等。
03•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可客观评估神经功能损害程度。
01诊断02•病史和体格检查:详细询问病史,进行神经系统专科检查,注意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的异常表现。
如MRI、CT等,可帮助排除压迫性病因,观察神经结构变化。
•影像学检查如血糖、免疫指标等,有助于病因诊断。
•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和诊断02周围神经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周围神经病变可能导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使得神经信号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受阻,引起肌肉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
神经病变可能导致动作电位幅度降低或形态异常,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进一步导致神经功能受损。
神经传导异常动作电位异常传导速度减慢神经元变性周围神经病可能导致神经元变性,使得神经元结构受损、功能减退,从而影响神经信号的传递。
轴突萎缩神经病变可能导致轴突萎缩,使得轴突直径减小、传导速度降低,严重时可能导致神经信号传导中断。
神经元和轴突病变以上内容涵盖了周围神经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相关表现,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和治疗周围神经病,医学界不断研究和探索这些机制的详细作用和相互影响。
周围神经病的概念与防治

最常见, 约1%MG患者出现 腾喜龙试验可证实
维持呼吸功能, 预防感染, 至患者从危象中恢复
治疗
治疗
7.危象的处理
出现肌束震颤&毒蕈碱样反应 可伴苍白, 多汗, 恶心, 呕吐, 流涎, 腹绞痛 &瞳孔缩小
胆碱能危象
应立即停用抗胆碱酯酶药, 待药物排出后重新调整剂量&改用其他疗法
脑神经瘫,常见双面瘫,舌咽迷走神经麻痹(球 麻痹)、动眼、滑车、外展、舌下、付及三叉神 经也可受累,感觉神经不受累(1、2、8脑神经)
呼吸肌麻痹,往往与球麻痹同时出现,病情危重,开始呼吸表浅,咳痰无力,血氧饱和度下降甚至呼吸停止。
01
主观感觉障碍:肢体麻木、刺痛、蚁走 感、烧灼感。 客观感觉障碍:套状、袜状痛觉减退或 膝肘以下痛觉减退。
辅助检查
电生理检查 约90%的全身型MG患者3Hz或5Hz重复电刺激出现衰减反应(神经肌肉传递障碍) 眼肌型阳性率低, 故正常不能排除诊断
辅助检查
AChR-Ab测定 85%~90%的全身型, 50%~60%单纯眼肌型MG患者AChR-Ab滴度增高但抗体水平可与临床状况不平行
诊断
根据病变主要侵犯骨骼肌
2、药物治疗
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IVIG)剂量为
4g/kg.d 连用5日,三周后可重复应
用。有呼吸肌麻痹者尽早使用,其作用
机制是大量抗体竞争性阻止抗原与淋巴
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结合,免疫球蛋白调
节独特型免疫调节网络,增强NK细胞非
特异性抑制,加强抑制性T细胞免疫活
性等。
01
甲强龙500mg qd,连用5日 地塞米松10mg /d,连用7-10日 有胃肠道感染前躯症状者用大环内酯
周围神经疾病讲解培训课件

觉减退外耳道疱疹-Hunt综合征
周围神经疾病讲解
31
周围神经疾病讲解
32
中枢性面瘫(视频) 周围性面瘫(视频)
周围神经疾病讲解
33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Hunt综合征
周围神经疾病讲解
34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预后
周围神经疾病讲解
8
三叉神经痛
Trigeminal Neuralgia
周围神经疾病讲解
9
三叉神经痛
(trineminal neuralgia)
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三叉神经分布 区内短暂而反复发作的剧痛。又称原 发性三叉神经痛。
周围神经疾病讲解
10
三叉神经痛-病因及病理
病因 尚不清楚,可能为致病因子使三叉神经 脱髓鞘而产生异位冲动或伪突触传递 所致。
病理
➢ 活检时发现神经节内节细胞消失,神经纤 维脱髓鞘或髓鞘增生,轴突变细或消失
➢ 小的异常血管团压迫三叉神经根或延髓外 侧面。手术解除压迫后可治愈。
周围神经疾病讲解
11
周围神经疾病讲解
12
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
➢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起病者占 70~80%女略多于男,约2:1~3:1
➢ 发病部位以第二、三支最多见,大多为单侧 ➢ 发作性剧痛,为时短暂 ➢ 表现为面颊、上颌,下颌及舌部电击样、针刺 样、
周围神经疾病讲解
28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表现
➢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多于女 ➢ 急性起病,数小时或1-3天内达高峰。 ➢ 病初多为单侧性,偶见双侧,多为
Guillain.Barre综合征 ➢ 可有麻痹侧耳后乳突区、耳内疼痛 ➢ 一侧表情肌完全性瘫痪,偶见双侧
周围神经病

面神经炎的针灸治疗
随证加减: ❖风寒证加风池、外关; ❖风热证加风池、曲池; ❖抬眉困难加攒竹; ❖鼻唇沟变浅加迎香; ❖人中沟歪斜加水沟; ❖颏唇沟歪斜加承浆。 ❖体虚者加足三里、三阴交。
面神经炎的针灸治疗
适用于恢复期 及病程较长者。
电针
适用于风寒型及 气血不足型。
温针
适用于恢 复期期。
穴注
其它治疗
中枢性面瘫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病灶对侧下部面肌瘫 常见于脑血管病、肿 瘤
并发症
❖ 面肌痉挛:颅内或颅底的血管原因或非血管性的占位病变 对面神经的压迫而引发。
❖ 联合运动:面神经的轴束炎症损伤变性后,原支配眼轮匝 肌的神经分支(颧支)的部分再生轴束,有部分轴束在再 生的行进过程中发生错误,误入了颧肌、笑肌等的支配神 经,并与患侧的颧肌、笑肌等发生连接。
全臂丛损伤:早期,整个上肢呈缓慢麻痹,各关节不能主动 活动,但被动活动正常,上肢感觉除臂内侧有部分区或 存在,其余全部消失,上肢皮温低,肢体远端肿胀,出 现Homer征,晚期,上肢肌肉显著萎缩,各关节囊恋缩而 导致被动活动受限,尤其以肩关节与指关节严重
臂丛神经干损伤临床表现
① 上干损伤:症状体征与上臂丛神经损伤相似 ② 中干损伤:独立损伤临床上极少见 ③ 下干损伤:症状及体征与下臂丛损伤类同,手
镫骨神经以上
伴听觉过敏、 舌前味觉障碍, 唾液腺分泌障 碍。
茎乳孔以外
单纯性面 瘫的表现。
鼓索神经损害
伴舌前味觉 障碍,唾液 腺分泌障碍
定位诊断
面神经炎的诊断要点
❖病前受凉吹风史,少数患者病前有耳后耳内疼 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一侧或双侧面部表情肌瘫 痪;
❖排除其他原因所致之周围性面瘫
医学临床讲义资料-周围神经疾病--图文解说

周围神经疾病概论由感染、中毒、外伤,或代谢障碍等病因所引起的周围神经变性为周围神经病。
分为:髓鞘病变和轴索病变感染——面神经炎物理压迫——三叉神经痛免疫——吉兰巴雷综合征、CIDP代谢——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中毒——中毒性远端轴索病、中毒性髓鞘病遗传——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面神经炎一、定义又叫贝尔(Bell)麻痹1.病毒感染,最常见单纯疱疹病毒2.急性非特异性炎症——水肿、脱髓鞘二、临床表现1.急性起病,48小时达高峰,单侧受累多见2.初期患侧耳后疼痛耳后、耳内及乳突区3.患侧表情肌瘫痪——嘴歪4.大多预后良好患侧表情肌瘫痪(从上到下记忆):额——额纹变浅,不能皱额;眼——闭合不全,Bell现象;鼻——鼻唇沟变浅;口——口角下垂,示齿偏向对侧,鼓气、吹口哨漏气。
特殊体征【重点】Bell征:闭露征(闭合不全)+(露眼白)Hunt征:膝状神经节受累【四个T】味觉障碍(Taste)听觉过敏(Ting)乳突疼痛(Tong)外耳道疱疹及感觉减退(Tui)三、诊断和鉴别诊断1.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吉兰-巴雷综合征):双侧面瘫、四肢软瘫2.耳源性面神经麻痹3.颅后窝病变四、治疗神经炎症的针对性治疗:三素1.激素——减轻水肿2.阿昔洛韦——抗病毒3.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辅助性治疗1.改善局部循环:局部红外线照射2.护理眼裂:眼罩、涂眼药膏3.康复治疗:针灸、按摩、训练【重点回顾2+3】2个体征Bell征——闭露征Hunt征——四个T(taste、ting、tong、tui)3个素激素、抗病毒(阿昔洛韦)、B族维生素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的解剖三叉神经半月节,分出眼支、上颌支、下颌支一、定义1.原因未明2.三叉神经分布区3.剧痛(短暂、突发、反复发作)二、病因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种原因导致压迫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肿瘤、炎症、多发性硬化三、临床表现(重点)1.好发人群:中老年,女性2.疼痛分布:三、二、一3.症状:(1)剧烈疼痛:三叉神经感觉支分布区发作时患者常按患侧面部或用力擦面部减轻疼痛,导致局部皮肤粗糙,眉毛脱落(2)触发点或扳机点患者面部某个区域可能特别敏感,易触发疼痛,如上下唇、鼻翼外侧、舌侧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围神经病知多少?
症状持久原因难明难治愈
发表于2010-05-09 已阅读48961次最新改动和调整内容:20140226
一、案例解读
二、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理
三、周围神经病的病因
四、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周围神经病的预防
六、周围神经病的治疗和预后
附录1:
附录2:关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举例)。
附录3:我习惯用的西药常用处方
附录4:对麻木有用的一中药偏方
附录5:悬壶济世非虚名,妙手神丹缘仁心--我极不情愿展示的一个案例
一、案例解读
(200909保健时报记者转问)
湖北读者孟女士问:我心脏一直不好,4年前,突然出现了手脚发麻的症状,严重时连路都
走不了,要休息一会才能缓和,当时去医院检查说是颈椎的问题,做了核磁共振,结果显示颈椎没事,后来又做了些检查确诊是末梢神经炎,开了些药吃了几天症状消失后把药停了,
最近我的手脚又开始发麻,脸也有点麻,只要在紧张和兴奋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这种症状,请问我这种情况该如何治疗?
1.什么是末梢神经炎?
2.主要有哪些症状?
3.引起该病有哪些原因?
4.治疗手段有哪些?
5.针对文章中孟女士的情况采取哪种手段适宜?(详谈)
治疗后有复发的概率吗?
6.生活中又何需要注意的?
闵宝权医生:该病人症状应该讲是属于末梢神经炎,但受情绪的影响,是否同时有焦虑症的表现?这需要医生当面看病通过多方询问才能决定的。
我下面系统讲讲末梢神经炎(同时包括周围神经病)的相关知识吧(后来扩展为本文)。
二、(末梢神经炎及其症状组成暨)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理
1、末梢神经炎:末梢神经炎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多发性末梢神经损害的总称,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故亦称多发性神经炎或多发性周围神经炎,属于
周围神经病里最常见的一个亚型。
主要表现为手足或四肢麻木,可伴有疼痛、无力感、检查常有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可伴有神疲乏力、肢端皮肤发凉、苍白、潮红或轻度发绀、少汗或
多汗、等表现。
个别的可能会出现自立性血压下降。
以上症状在受寒、受风、劳累或着急等情况下易加重。
休息、泡热水、环境气温升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