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三》PPT课件

(西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200
下6级列月所考示)的湖泊或湖群,为咸
水湖的是(
)
读上图,河流ab段的流向
为
。
下图是某地水系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示地区其地形地势具有的特征是 A.山河相间 B.中部高、四周低 C.东北高、西南低 D.地势低平、河网稠密
4.图示地区的地形属于 A.断块山地 B.褶皱山地 C.冲积平原 D.地垒谷地
4、地势高低判读
③ 判读坡度陡缓:
a.同一幅等高线图中,等 高线越密坡度越陡,越稀 MP 坡度越缓
判断坡度陡缓:
例4、下面四幅图幅相同的等高线图中,比例尺和等高线间隔相同,
坡度最陡的应是
D。
20 022
20 0
24
20 0
26
20 0
28
0
0
0
0
A
B
C
D
相
对高
度
α
水平实际距离
相对高度 tanα= 水平实地距离
绘公路图:路线要尽可能平行于等高线;
绘河流图:先要在图中确认山谷,再将河流绘 在表示山谷的等高线的最大弯曲处;
绘大坝图:在选好坝址后,应垂直于河流,按 题目要求绘至两端相应的等高;
绘水库的库区图:要根据大坝及与大坝相交的 等高线所围出的区域来确定水库的最大库区水 面;绘水库的集水范围图,即画分水线,线条 应沿水库库区四周的山脊线画。
实战演练
丙
E
((充标((_1324(年等(问的)分出_)))56A本B降)高题措)所开 最河 支区水若线严施若乙水的在发佳流流属量该密重?该、地角土坝B量C河于与更图集,图度流是址特的_D大位落你位地考失_温季;点_相盆_水_?于差认于处带风虑严_是_比地_资_为我大为我迎即重__,气_源径 年什国其国风可;地_候_C,_际流么,具东坡。从形_,河拟变量?则体南退区_理流建化夏图表地耕,_由短一大季中现区还理_是促水大甲是,林由_流_夏燥库_冬、什且、是_急_季,,_季乙么图还__高最,_地且_请_小、?中温冷草__原_势较_在_,丙有乙多月、四开__因__图_季雨均三哪处周阔植__是_,温_上_节地高些目树____冬低_用中变_比可前造____季于间_“_化较行环林__寒0__低°_|和_,性境冷__|_洼C_”哪干_为__个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第3讲 等高线地形图

B
C
读右侧等高线地形图,完成4~6题。4.图中A的海拔大致为( )A.300米 B.360米 C.400米 D.450米 5.相对而言,图中四个点,上山最容易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6.在A、B、C、D四个部位最容易形成河流的是( )A.A B.B C.C D.D
(7)示坡线指向海拔低的方向
地形部位及特点
字母
地形部位
等高线特点
A
.
闭合,数值由外向内变大
B
.
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凸向高处),一般成为河谷
C
.
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凸向低处),一般成为分水岭
D
.
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一般在图中用“ ”符号表示
1 000
2、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
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深线
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距
两条相邻等高线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2)“同图等距”——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致。(3)“密陡疏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越缓。(4)“凸低为脊”——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5)“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6)“重叠为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2)两点都不在等高线上
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
(n-1)d<△H<(n+1)d
估算陡崖的高度
项目
计算公式
实例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
陡崖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

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 图
目录
01 地形图介绍
03 判读
02 表示方法 04 剖面图
目录
05 确定方法
07 量读距离方法
06 换算距离公式 08 判定方位
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等高线 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凡等高线重合处,必为峭壁。若等高线成较小的封闭曲线时,这一地区便是山峰、 洼地或小岛。等高线的形状是从山顶起逐渐向外凸出的为山脊,山脊的连线称为分水线。等高线形状逐渐向山顶 或鞍部方向凹八的为山谷,谷地的连线私:为集水线。两条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处,称为山的鞍部。
确定方法
两个图形下中央,方圆三角当中量;底部宽大底中间,下有直角角顶上。
换算距离公式
(1)1:2.5万地形图换算,1:2.5万图,用4去乘除;乘得图上长,除得公里数。 实例计算:在1比2.5万的地形图上,量得某线段长为8厘米,求相应实地医寓为多少公里?根据口诀换算: 8/4 =2(公里)。相应实地距离为2公里。 量得从张庄到李庄实际距离为16公里,求在1比2.5万地形图上为多少厘米?根据口诀换算:16×4=64(厘米)。 在1:2.5万的地形图中,每4个厘米为实地1公里. (2)1:5万地形图换算 1比5万图,用2去乘除;乘得图上长,除得公里数。 (3)1:10万地形图换算 1:10万图,用1去乘除;乘得图上长,除得公里数。
量读距离方法
地图比例先搞清,计算消去两个零;若要求出未知数,图上用除实地乘。 (二)比例尺量读 图上量,尺上比;看分划,读距离。 (三)里程表量距: 针归零,盘向已;起点推.终点起;按比例,读公里。 用坐标尺量读精确坐标 纵边压纵线,横边通过点;公里看图廓,米效看图边。 用坐标尺量读图上目标 纵边压纵线,米数对交点;横边米数处,就是目标点。 以目标清晰程度目测距离 距离250米一300米,墙可见续,瓦能数沟,人脸五官分不清,衣服颜色可辨明。
《等高线地形图三》课件

2
根据地势起伏和图表尺寸决定。
3
添加索引线和间断线
4
增加地图的可读性。
收集地理数据
包括地形高度、地形边界等。
绘制等高线
使用规定间距和高度差来描绘地形。
等高线图的读法
高度判断
通过观察等高线之间的间距和形状,了解地形的高低。
地势变化
从等高线的分布和形状判断地势的起伏。
地貌特征
观察等高线的密度和形状,了解地表的特征,如山脉、河流等。
《等高线地形图三》PPT 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等高线地形图三》的PPT课件。在这个课件中,我将向大家 介绍地形图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绘制方法、读法,以及等高线在实际应 用中的作用。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有趣的主题吧!
地形图概述
地形图是一种用等高线展示地理高度的图表。它通过等高线的密度和形状来描绘地表面的起伏和地貌特 征。
等高线的实际应用
等高线在地图制作、军事战术规划、土地规划等领域广泛应用。它们帮助人们理解地形,进行导航和决 策。
结论和要点
1 地形图描绘地貌特征
通过等高线的形状和密度描绘地表面的起伏和地貌特征。
2 等高线的读法
观察等高线之间的间距、形状和分布来判断高度、地势变化和地貌特征。
3 实际应用广泛
等高线在地图制作、军事规划和土地规划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等高线的基本概念
等高线是连接相同高度点的曲线。每条等高线代表一个特定高度。等高线的 密度越高,地表的起伏变化越大。
等高线的构成要素
等高线
由一系列曲线构成,代表相同高度。
索引线
用于标记等高线的高度值。
等高线间距
表示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

初中地理:等⾼线地形图什么是等⾼线地形图?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线,所以说等⾼线地形图上标出的数值指的是海拔⾼度。
等⾼线地形图数值越⼤,代表海拔⾼度越⾼;数值越⼩,代表海拔越低。
相对⾼度的计算相对⾼度:某个地点⾼出另⼀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求②④之间⾼度差如图所⽰:②的海拔⾼度⼤于500⽶、⼩于550⽶,④海拔⾼度⼤于800⽶、⼩于850⽶,②④相对⾼度范围:250<H<350什么是等⾼距?等⾼距指的是相邻两条等⾼线数值之差。
等⾼距是100⽶等⾼距是50⽶等⾼线的分布在等⾼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
坡陡的地⽅,等⾼线密集;坡缓的地⽅,等⾼线稀疏。
AB段等⾼线密集,AC段等⾼线稀疏通过等⾼线分布的稀疏、密集程度,可以选择省⼒的登⼭路线。
如下图选择CA段登⼭。
CA段等⾼线稀疏,坡度较缓⼭体部位(地形部位)通过等⾼线的特征,可以识别⼭峰、⼭脊、⼭⾕、陡崖和鞍部。
⼭峰:等⾼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峰注意:⼭峰与盆地的区别,⼭峰是中间⾼、四周低,盆地是四周⾼、中间低。
⼭脊:等⾼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脊⼭⾕:等⾼线的弯曲部分向⾼处凸出。
⼭⾕注意:很多⼈容易把⼭脊和⼭⾕混淆,定义掌握不准,推荐⼀个记忆⼝诀“低脊⾼⾕”。
低脊⾼⾕:等⾼线往海拔低处弯曲的的是⼭脊,往海拔⾼处弯曲的是⼭⾕。
这⾥还要注意⼀点的是有学⽣认为地图的上⾯就是海拔的⾼处,地图的下⾯就是海拔低处,这样理解是不对的。
判断海拔的⾼低,我们是通过等⾼线的数值。
例如下图:左图是⼭脊,右图是⼭⾕陡崖:等⾼线重叠的部位。
陡崖鞍部:位于两个⼭峰之间,形状像是马鞍。
鞍部等⾼线地形图的运⽤在等⾼线地形图的考察中,⼀般有下列⼏个应⽤考察:⼀是选择登⼭路线,为了省⼒,⼀般选择等⾼线稀疏的。
⼆是判断河流存在,河流⼀般存在于⼭⾕中。
⼭⾕中存在河流三是瀑布位置,⼀般存在于陡崖附近;进⾏攀岩活动,选择在陡崖。
陡崖处有瀑布,适合攀岩等极限活动四是⽔库⼤坝选址,尽量选在最窄处,⼯程量⼩。
等高线地形图课件课件

等高线地形图课件课件等高线地形图课件一、概述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用于描述地形特征的常用工具,广泛应用于地理学、地形学和相关领域。
通过等高线地形图,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地形的起伏、山川湖泊的分布以及各种地形特征,如山脊、山谷、鞍部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1、等高线的基本概念等高线是指地形图上表示同一海拔高度的一组线。
它们在地图上沿着同一高度平行分布,描述了地形的相对高度和起伏。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间隔通常是相同的,通常为0.5米或1米。
等高线的密度反映了地形的陡峭程度,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平缓地形,而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则表示陡峭地形。
2、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有以下基本特点:(1)同一等高线上的所有点具有相同的海拔高度。
(2)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表示地面的相对高度。
(3)等高线的分布和形状可以揭示地形的特征,如山峰、山谷、山脊等。
(4)等高线的方向通常与地形特征的方向一致。
例如,山脊线的方向与等高线的方向一致,都是沿着山地的最高点。
3、等高线的种类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将等高线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首曲线:又称基本等高线,是按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
这些等高线在地图上的精度最高。
(2)计曲线:又称加粗等高线,是按照规定加粗描绘的等高线。
这些等高线在地图上易于识别,用于表示重要的地形特征,如山峰、山脊等。
(3)间曲线:又称半距等高线,是为了显示首曲线无法表示的地形细部而绘制的等高线。
它们通常以细虚线表示,不按规定的间隔绘制,而间隔是首曲线的两倍。
(4)助曲线:又称辅助等高线,是为了显示间曲线仍无法表示的地形细部而绘制的等高线。
它们以细虚线表示,用于描述局部小坡度变化的地形。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流程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数据采集:通过测量获取地面各点的海拔高度数据。
(2)数据处理: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消除误差,并进行适当的插值处理。
第三讲等高线图的相关计算

第三讲等高线图的相关计算
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问题 1.推算等高线的值:(判断点的海拔) 2.相对高度的计算: 3.气温的比较:计算两地之间的气温差 4.崖顶、崖底、陡崖高度的计算 5.坡度大小的判断与计算:
1.图10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10中a和b的数值可
00 350
C.500 250
D.500 350
例题5.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回答1--2题。
1.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
①P为山坡上洼地 ②Q为山坡上洼地
3.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方法: (1)知道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 (2)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oc/100m T差=0.6oc/100m *H差 可算出来两地的温度垂 直差异。
B A
例10:A的温度为200C,那么B地的温度是多少?
4.陡崖的相关计算问题
1、图中M处最可能适宜开展的运动项目是( ) A.跳水运动 B.滑雪运动 C.飞行运动 D.攀岩运动 2、图中M处地形的海拔最高点(崖顶)相对于甲城 镇的高度可能为( ) A.508m B.316m C.264m D.198m
B.420米 D.180米
例13.读图,回答1-2题
1.河流ab段的流向为(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2.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 ) A.59m B.99m C.199m D.259m
地球地图三 _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一、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绝对高度(海拔)相对高度二、等高线基础知识1.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2.等高线的主要特征: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
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其(1)同线等高(3(4)两条等高线决不能相交,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叠。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
(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7)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200米以下,地势较平坦表示平原;200~500米,地形崎岖,表示丘陵;500米~1 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 000米~3 000米反映中山和高原;4 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200米是大陆架和大陆坡的分界线。
例题:读图8,说出①、②两地地形类型。
(4分)山顶鞍部山脊山谷山体的不同部位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六种基本地形部位闭合曲线,内高外低。
闭合曲线,外高内低两组表示山峰的等高线之间的区域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中间低于两侧等高线凸向低处,中间高于两侧判断方法:凸高为低,凸低位高。
甲乙丙例: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1、按地表形态来看,A处是,C处是,E处是。
2、甲、乙、丙三条支流的画法中不合理的是河。
1、等高线图中高度的判断和计算400(1)图中R 、Q 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______。
(2)图中M 点海拔高度可能是______________。
规则:1、高度变化的递变性;2、相邻等高线数值相等或相差一个等高距;3、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出现闭合等高线,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来判断闭合等高线内部的高度,也可以采用趋势法进行分析。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12002、高差与温差的计算——海拔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读上图,计算图中③④两地的相对高度和温差。
3、陡崖(大坝)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高差)的计算SEN700300(1①水系特征a.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b.c.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分水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金:闭合等高线计算 规则: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黄金:闭合等高线计算
5分
1.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A.东北流向西南
B.东南流向西北
C.西南流向东北
D.西北流向东南
2.图中X点的海拔可能是
A.180
B.200
C.220
D.240
N
a
X
a
300 400
的滞留 ②降水: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 ③光照: 阳坡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 布上界高于阴坡
课堂练习
2分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山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B、E两地比较,
降水较多的是 B 地,原因是 B地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 。
课堂练习 读某地等高线图回答:
2分
①如果M点温度为10摄氏度,
则N点的温度为 8.2℃ 。
王者:坡度的判断与计算 (坡度=相对高度/水平距离)
与坡度有关的要素: ①等高距 ②图上距离(等高线间隔) ③比例尺
王者:坡度的判断与计算 (坡度=相对高度/水平距离)
A
H L
A-B的坡度=
B
H(相对高度) L (水平距离)
200m
丙
100m
5Km 甲 10Km 乙
丁
5Km
甲乙中坡度大的是 甲 ,丙丁中坡度大的是 丙 。
③两地都不在等高线上,则H相: (n-1)d﹤H相﹤(n+1)d。 HCD: 50M﹤CD﹤100M HDE: 50M﹤DE﹤100M
白银: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1.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①18m ②21m ③36m ④43m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范围 可能是 A.40m至50m之间 B.45m至60m之间 C.50m至60m之间 D.50m至55m之间
还有其他的特征吗?
(二)等高线地形图 2.有哪些基本特征?
④ 重叠为崖 ——多条等高线重 叠处为 陡崖 。
【找一找】判断出右侧四幅图的地形,并在左图画出来。
①
②
③
④
(二)等高线地形图 3.地形部位的判读
山地、山峰 判读方法:闭合曲线,等高线数 值 外 低 内 高(符号 ) 地形特征: 四周 低 中部 高
D.65 m
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
C 速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生产活动
选点——水库坝址(口小肚子大)
示坡线:指向海拔低的方向,画在 等高线外侧 ,坡度向外侧 降低 。
(二)等高线地形图 3.地形部位的判读
盆地 判读方法:闭合曲线,等高线数值
内低 外 高
地形特征: 中部 低 四周 高 示坡线画法:画在等高线 内侧,坡 度向内侧 降低 。
(二)等高线地形图 3.地形部位的判读
山脊 判读方法:等高线凸向 低值 处; 脊线数值 高 于两侧。(凸 低 为脊) 地形特征: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 的部分。
课堂练习
2分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①按地表形态来看,A处是 山脊 ,C处是 鞍部 ,E处是 陡崖 。
②甲、乙、丙三条支流的画法中不合理的是
河。
丙处是山脊,不可能形成 河流
课堂练习 读图,完成1—2题。
2分
C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50 m
B.55 m
C.60 m
喀斯特峰林
多山间盆地(坝子),山多陡 峭孤峰。等高线稀疏处数值小。 山峰等高线密集且平滑。
典型地貌
新月形沙丘
等高线呈封闭新月形。一侧 陡,一侧缓,缓坡为迎风坡。
典型地貌
火山锥
等高线封闭,呈较有规律的 环状,上密下疏。突出特点 为中心海拔突然降低。
➢ 判断气候特征及差异
①气温: • 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下降6℃; • 阳坡热量条件好,阴坡相反; • 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
b
Yb
黄金:闭合等高线计算
5分
N
a
300
X
3.图中Y点与X点的相对高度可能
a
400
是
A.350
B.280
C.250
D.50
b
Yb
王者:坡度的判断与计算
5分
下图中的等高距和等高线间隔相同,坡度最陡的应是 B
A
B
C
D
0 2千米 1:100000 0 5千米 1:500000
2千米
1千米
5千米
5千米
王者:坡度的判断与计算 (坡度=相对高度/水平距离)
3分
P
50 20
30
80 70 60
Q 60
50 40
白银: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假设重叠于某断崖处的等高线有n条,d为等高距, A为重合 等高线海拔最大的,B为重合等高线海拔最小的。
陡崖顶处海拔高度的范围:A≤H顶﹤A+d 陡崖底处海拔高度的范围:B-d<H底≤B 陡崖的相对高度:(n-1)d ≤△H﹤(n+1)d
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放射状 向心状
➢ 判断水文、水系特征
②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陡崖处有时 形成瀑布; •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 积)有关;(根据山脊线作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的流 域面积) •河流流出山口后常形成冲积扇。
冲积扇
等高线呈圆弧形,并上密下疏。 多有放射状河流或季节河流。
地理基础知识
等高线地形图
目录
一 等高线地形图 二 地形剖面图
一 等高线地形图
重点内容:
1.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2.等高线地形部位的判断 3.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 4.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海拔(米)
甲
1500
读图,填写以下内容。
甲地海拔为
米。
乙地海拔为
米。
甲地和乙地的相对高度是
山脊线:凸起各点的连线,也 叫 分水岭 。
(二)等高线地形图 3.地形部位的判读
山谷 判读方法:等高线凸向 高值 处; 谷线数值 低 于两侧。(凸 高 为谷)
地形特征:山脊之间低洼的部分。
山谷线:凸起各点的连线,也 叫 集水线 。
(二)等高线地形图 3.地形部位的判读
鞍部 判读方法:一对山脊等高线和一对 山谷等高线组成。
小组争霸赛
青铜: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图 中 A 处 的 海 拔 高 度 可 能
是B
() A.200米 B.208米 C.253米 D.297米
2.图中甲处与15C0处—的200m 相对高度为______ __。
2分
青铜: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分
【2013.四川卷】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
地形特征:相邻两个山顶之间。是 山谷线的 最高处,山脊线的最低处 。
(二)等高线地形图 3.地形部位的判读
陡崖 判读方法: 多条等高线 重叠 处。 地形特征: 近于垂直的山坡叫 峭壁 , 峭壁上部突出处,叫 悬崖 。 符号:
课 堂
部位 地形 剖面图示意
练 习
A 山顶
B 山谷
C 山脊
D 陡崖
E 鞍部
课堂练习 判断下面等高线地图上A、B的地形类型。
高原
平原
课堂练习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
形地貌。读图,完成1—2题。 1.上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
2分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 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③以平原、
盆地为主 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厘米,则它们之间的坡比
A (坡角的正切)是(
)
A. 1:5 C. 3:5
B. 2:5 D. 1:10
(二)等高线地形图 5.应用
应用
➢ 判断地形、地势特征 ➢ 判断气候特征及差异 ➢ 判断水文、水系特征 ➢ 生产活动
➢ 判断地形、地势特征
海拔多在500米以上,顶部等 高线 稀疏,地势起伏小;边 缘等高线密集 ,地势陡峭。
米。
1000 1000米
500 0
乙
500米
山
1500米
海平面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绘制原理
(二)等高线地形图 2.有哪些基本特征?
山
等高距
H H H
等高线
(二)等高线地形图 2.有哪些基本特征?
① 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 相等 。 ② 同图等距 ——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 一致。 ③ 密陡疏缓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 陡 ;反之越 缓 。
王者:坡度的判断与计算 (坡度=相对高度/水平距离)
➢ 同一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 在同一等高线图上, 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
王者:坡度的判断与计算 (坡度=相对高度/水平距离)
➢不同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 ①若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 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为:
白银: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A=500 B=300 n=3 d=100
崖顶高度:500≤H﹤600 崖底高度:200<H≤300 陡崖的相对高度:200≤H﹤400
蝴蝶交叉法
① 找出较高点的海拔取值范围 ② 找出较低点的海拔取值范围 ③ 作差
黄金:闭合等高线计算
2分
如上图,判断图中A、 B的海拔范围各是多 少?
C>A>D>B
王者:坡度的判断与计算 (坡度=相对高度/水平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