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命题:①平方等于其本身的数有0,±1;②32xy3是4次单项式;③将方程=1.2中的分母化为整数,得=12;④平面内有4个点,过每两点画直线,可画6条.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AO平分∠BAC,AO⊥BC,DE⊥BC,GH⊥BC,垂足分别为O、E、H,且DO∥AC,∠B=43°,则图中角的度数为47°的角的个数是()A.5 B.6 C.7 D.83.如图,△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BF分别是∠BAC、∠ABC的平分线,∠BAC=50°,∠ABC=60°,则∠EAD+∠ACD=()A.75°B.80°C.85°D.90°4.如图,在△ABC中,∠ABC=40°,∠ACD=76°,BE平分∠ABC,CE平分△ABC的外角∠ACD,则∠E=()A.40°B.36°C.20°D.18°5.如图,AB∥CD,MP∥AB,MN平分∠AMD,∠A=40°,∠D=30°,则∠NMP等于()A.10°B.15°C.5°D.7.5°6.如图,△ABC中,∠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O作DE∥BC,若BD+EC=5,则DE等于()A.7 B.6 C.5 D.47.如图,AB∥CD,∠ABK的角平分线BE的反向延长线和∠DCK的角平分线CF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点H,∠K﹣∠H=27°,则∠K=()A.76°B.78°C.80°D.82°8.如图,△ABC中,∠ABC、∠ACB的三等分线交于点E、D,若∠BFC=120°,∠BGC=102°,则∠A的度数为()A.34°B.40°C.42°D.46°9.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则∠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A.∠A=∠1+∠2 B.2∠A=∠1+∠2 C.3∠A=2∠1+∠2 D.3∠A=2(∠1+∠2)10.已知,如图AB∥CD,∠1=∠2,EP⊥FP,则以下错误的是()A.∠3=∠4 B.∠2+∠4=90°C.∠1与∠3互余D.∠1=∠3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11.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12.如图,已知AB∥CD,CE、BE的交点为E,现作如下操作:第一次操作,分别作∠ABE和∠DCE的平分线,交点为E1,第二次操作,分别作∠ABE1和∠DCE1的平分线,交点为E2,第三次操作,分别作∠ABE2和∠DCE2的平分线,交点为E3,…,和∠DCE n﹣1的平分线,交点为E n.第n次操作,分别作∠ABE n﹣1若∠E n=1度,那∠BEC等于度13.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放置(其中∠A=60°,∠F=45°),点E在AC上,ED∥BC,则∠AEF的度数是.14.如图,∠1=52°,∠2=128°,∠C=∠D.探索∠A与∠F的数量关系为.15.说理解答题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理由或数学式)解:在ABC中∠B+∠ACB+∠BAC=180°∴∠BAC=180°﹣∠B﹣(等式的性质)=180°﹣36°﹣110°=∵AE是∠BAC的平分线(已知)∴∠CAE=∠BAC=17°∵AD是BC边上的高即AD⊥BC (已知)∴∠D=∵∠AC E是△ACD的外角(已知)∴∠ACE=∠CAD+∠D∴∠CAD=∠ACE﹣∠D (等式的性质)=110°﹣90°═20°∴∠DAE=∠CAD+=20°+17°=.16.如图,将等腰直角△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A1B1C1,若BC=,,则BB1=.17.一个三角形有一内角为48°,如果经过其一个顶点作直线能把其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那么它的最大内角可能是.18.如图是跷跷板示意图,横板AB绕中点O上下转动,立柱OC与地面垂直,当横板AB的A端着地时,测得∠OAC=α,则在玩跷跷板时,横板AB绕点O上下转动的最大角度为°.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6分)19.(8分)如图,∠ACD=2∠B,CE平分∠ACD,求证:CE∥AB.20.(8分)补全解题过程.如图,在△ABC中∠ABC平分线BP和外角平分线CP交于点P,试猜想∠A与∠P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解:∠A=2∠P理由:∵BP、CP分别平分∠ABC、∠ACD(已知)∴∠ABC=∠1,∠ACD=2∠2 ()∵∠ACD为△ABC的外角∴∠ACD=∠A+∠=∠A+2∠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2∠2=∠A+2∠1同理:∠2=∠P+∴∠A=2∠P.21.(8分)如图:在△ABC中,∠C=90°,点D是AB边上一点,DM⊥AB且DE=BC,过点M作ME∥BC交AB于点E.求证:ME=AB.22.(10分)已知:如图,在Rt△ABC中,∠A=90°,AB=AC=1,P是AB边上不与A点、B点重合的任意一个动点,PQ⊥BC于点Q,QR⊥AC于点R.(1)求证:PQ=BQ;(2)设BP=x,CR=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3)当x为何值时,PR∥BC.23.(10分)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锐角相等.(1)如图,一束光线m射到平面镜上,被a反射到平面镜b上,又被b镜反射,若被b 反射出的光线n与光线m平行,且∠1=50°,则∠2=°,∠3=°;(2)在(1)中,若∠1=55°,则∠3=°,若∠1=40°,则∠3=°;(3)由(1)、(2)请你猜想:当两平面镜a、b的夹角∠3=°时,可以使任何射到平面镜a上的光线m,经过平面镜a、b的两次反射后,入射光线m与反射光线n 平行,请说明理由.24.(10分)如图,已知∠1+∠2=180°,∠3=∠B,试判断∠AED与∠AC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5.(12分)如图1,在△ABC中,BE平分∠ABC,CE平分∠ACB,若∠A=82°,则∠BEC=;若∠A=a°,则∠BEC=.【探究】(1)如图2,在△ABC中,BD,BE三等分∠ABC,CD,CE三等分∠ACB,若∠A=a°,则∠BEC=;(2)如图3,O是∠ABC与外角∠ACD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试分析∠BOC和∠A 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3)如图4,O是外角∠DBC与外角∠BCE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则∠BOC与∠A 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解:①错误,﹣1的平方是1;②正确;③错误,方程右应还为1.2;④错误,只有每任意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个点才能画6条直线,若四点在同一直线上,则只有画一条直线了.故选:A.2.解:∵AO平分∠BAC,AO⊥BC,∴∠BAO=∠CAO,∠AOB=∠AOC=90°,∴∠B=∠C,∵DO∥AC,∴∠BOD=∠C,∴∠B=∠BOD,∴DB=DO,又∵DE⊥BO,∴ED平分∠BDO,∵∠B=43°,∴∠BDE=47°,∴∠BAO=∠EDO=∠AOD=∠CAO=∠CGH=47°,故选:A.3.解:∵AD是BC边上的高,∠ABC=60°,∴∠BAD=30°,∵∠BAC=50°,AE平分∠BAC,∴∠BAE=25°,∴∠DAE=30°﹣25°=5°,∵△ABC中,∠C=180°﹣∠ABC﹣∠BAC=70°,∴∠EAD+∠ACD=5°+70°=75°,故选:A.4.解:∵∠ACD是△ABC的一个外角,∴∠ACD=∠A+∠ABC,∴∠A=∠ACD﹣∠ABC,∵∠ABC=40°,∠ACD=76°,∴∠ACD﹣∠ABC=36°,∵BE平分∠ABC,CE平分∠ACD,∴∠ECD=∠ACD,∠EBC=∠ABC,∵∠ECD是△BCE的一个外角,∴∠ECD=∠EBC+∠E,∴∠E=∠ECD﹣∠EBC=∠ACD﹣∠ABC=18°.故选:D.5.解:∵AB∥CD,MP∥AB,∴AB∥CD∥MP,∵∠A=40°,∠D=30°,∴∠AMP=∠A=40°,∠DMP=∠D=30°,∴∠AMD=40°+30°=70°,∵MN平分∠AMD,∴∠AMN=∠AMD=×70°=35°,∴∠NMP=∠AMP﹣∠AMN=40°﹣35°=5°.故选:C.6.解:∵DE∥BC,∴∠DOB=∠OBC,∠EOC=∠OCB.又∵∠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DBO=∠DOB,∠EOC=∠ECO.∴DB=DO,EC=EO,又∵BD+EC=5,DO+EO=DE,∴DE=5.故选:C.7.解:如图,分别过K、H作AB的平行线MN和RS,∵AB∥CD,∴AB∥CD∥RS∥MN,∴∠RHB=∠ABE=∠ABK,∠SHC=∠DCF=∠DCK,∠NKB+∠ABK=∠MKC+∠DCK=180°,∴∠BHC=180°﹣∠RHB﹣∠SHC=180°﹣(∠ABK+∠DCK),∠BKC=180°﹣∠NKB﹣∠MKC=180°﹣(180°﹣∠ABK)﹣(180°﹣∠DCK)=∠ABK+∠DCK ﹣180°,∴∠BKC=360°﹣2∠BHC﹣180°=180°﹣2∠BHC,又∠BKC﹣∠BHC=27°,∴∠BHC=∠BKC﹣27°,∴∠BKC=180°﹣2(∠BKC﹣27°),∴∠BKC=78°,故选:B.8.解:设∠GBC=x,∠DCB=y,在△BFC中,2x+y=180°﹣120°=60°①,在△BGC中,x+2y=180°﹣102°=78°②,解得:①+②:3x+3y=138°,∴∠A=180°﹣(3x+3y)=180°﹣138°=42°,故选:C.9.解:2∠A=∠1+∠2,理由:∵在四边形ADA′E中,∠A+∠A′+∠ADA′+∠AEA′=360°,则2∠A+180°﹣∠2+180°﹣∠1=360°,∴可得2∠A=∠1+∠2.故选:B.10.解:过点P作PE∥AB,∵AB∥CD,∴PE∥AB∥CD,∴∠1=∠EPH,∠3=∠HPF,∵EP⊥FP,∴∠2+∠4=90°,∠HPF+∠EPH=90°,∴∠3=∠4,故A正确;∵EP⊥FP,∴∠2+∠4=90°,故B正确;∵∠1=∠2,∠3=∠4,∠2+∠4=90°,∴∠1+∠3=90°,∠1与∠3互余,故C正确;故选:D.11.解:定理是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故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12.解:如图①,过E作EF∥AB,∴∠B=∠1,∠C=∠2,∵∠BEC=∠1+∠2,∴∠BEC=∠ABE+∠DCE;如图②,∵∠ABE和∠DCE的平分线交点为E1,∴∠CE1B=∠ABE1+∠DCE1=∠ABE+∠DCE=∠BEC.∵∠ABE1和∠DCE1的平分线交点为E2,∴∠BE2C=∠ABE2+∠DCE2=∠ABE1+∠DCE1=∠CE1B=∠BEC;如图②,∵∠ABE2和∠DCE2的平分线,交点为E3,∴∠BE3C=∠ABE3+∠DCE3=∠ABE2+∠DCE2=∠CE2B=∠BEC;…以此类推,∠E n=∠BEC.∴当∠E n=1度时,∠BEC等于2n度.故答案为:2n .13.解:∵ED∥BC,∴∠DEC=∠C=30°,∴∠FEC=15°,∴∠AEF=180°﹣15°=165°,故答案为:165°.14.解:∵∠1=52°,∠2=128°,∴∠1+∠2=180°,∵∠C=∠D,∴∠D=∠ABD,∴AC∥DF,∴∠A=∠F.15.解:在ABC中,∵∠B+∠ACB+∠BA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BAC=180°﹣∠B﹣∠BCA(等式的性质)=180°﹣36°﹣110°=34°∵AE是∠BAC的平分线(已知)∴∠CAE=∠BAC=17°∵AD是BC边上的高即AD⊥BC (已知)∴∠D=90°,∵∠AC E是△ACD的外角(已知)∴∠ACE=∠CAD+∠D(三角形外角的性质)∴∠CAD=∠ACE﹣∠D (等式的性质)=110°﹣90°=20°∴∠DAE=∠CAD+∠CAE=20°+17°=37°.故答案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BAC;34°;;90°;三角形外角的性质;∠CAE;37°.16.解:∵△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平移后∠PB1C=∠CB=45°,∴△PB1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S=B1C•(B1C)=2,△PB1C解得B1C=2,∴BB1=BC﹣B1C=3﹣2=.故答案为:.17.解:如图①所示,当∠BAC=48°时,那么它的最大内角是90°当∠ACB=48°时,有以下4种情况,故答案为:88°,90°,99°,108°,116°18.解:如图所示,作DE∥AC,则有∠1=∠A=α,则上下最大可以转动的角度为2α.故答案为:2α.19.证明:∵CE平分∠ACD,∴∠ACD=2∠DCE,∵∠ACD=2∠B,∴∠DCE=∠B,∴AB∥CE.20.解:∠A=2∠P理由:∵BP、CP分别平分∠ABC、∠ACD(已知)∴∠ABC=2∠1,∠ACD=2∠2 (角平分线的定义)∵∠ACD为△ABC的外角∴∠ACD=∠A+∠ABC=∠A+2∠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2∠2=∠A+2∠1,∴∠A=2∠P.故答案为:2,角平分线的定义,ABC,∠1.21.证明:∵ME∥BC,∴∠B=∠MED,∵DM⊥AB,∴∠MDE=90°,∴∠MDE=∠C=90°,在△ABC和△MED中,,∴△ABC≌△MED(ASA),∴ME=AB.22.(1)证明:∵∠A=90°,AB=AC=1∴∠B=∠C=45°又∵PQ⊥BQ∴∠BPQ=45°∴△BPQ是等腰三角形∴PQ=BQ.(2)解:在等腰直角△BPQ中,∵BP=x∴BQ=在Rt△ABC中,BC==在等腰直角三角形CQR中,CR=y∴CQ=y∵CQ=BC﹣BQ即y=﹣所以y=﹣x+1.又∵△BPQ为等腰三角形,∴PQ=∵PR∥BC∴∠PRQ=∠RQC=45°∴PR=∠A=∠A,∠APR=∠B,∠ARP=∠C∴△APR∽△ABC∴即解得:x=.23.解:(1)100°,90°.∵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即∠1=∠4,∠5=∠6,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可得∠7=180°﹣∠1﹣∠4=80°,根据m∥n,所以∠2=180°﹣∠7=100°,所以∠5=∠6=(180°﹣100°)÷2=4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所以∠3=180°﹣∠4﹣∠5=90°;(2)90°,90°.由(1)可得∠3的度数都是90°;(3)90°(2分)理由:因为∠3=90°,所以∠4+∠5=90°,=360°﹣2∠4﹣2∠5,=360°﹣2(∠4+∠5),=180°.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知:m∥n.24.解:∠AED=∠ACB.理由:∵∠1+∠4=180°(平角定义),∠1+∠2=180°(已知).∴∠2=∠4.∴EF∥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D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B(已知),∴∠B=∠ADE(等量代换).∴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ED=∠AC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5.解:∵∠A=82°,∴∠ABC+∠ACB=180°﹣∠A=180°﹣82°=98°,∵BE平分∠ABC,CE平分∠ACB,∴∠EBC=∠ABC,∠ECB=∠ACB,∴∠EBC+∠ECB=(∠ABC+∠ACB)=×98°=49°,∴∠BEC=180°﹣(∠EBC+∠ECB)=180°﹣49°=131°;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ABC+∠ACB=180°﹣∠A=180°﹣a°,∵BE平分∠ABC,CE平分∠ACB,∴∠EBC=∠ABC,∠ECB=∠ACB,∴∠EBC+∠ECB=(∠ABC+∠ACB)=×(180°﹣a°)=90°﹣a°,故答案为:131°,90°+a°;探究:(1)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ABC+∠ACB=180°﹣∠A=180°﹣a°,∵BD,BE三等分∠ABC,CD,CE三等分∠ACB,∴∠EBC=∠ABC,∠ECB=∠ACB,∴∠EBC+∠ECB=(∠ABC+∠ACB)=×(180°﹣a°)=120°﹣a°,∴∠BEC=180°﹣(∠EBC+∠ECB)=180°﹣(120°﹣a°)=60°+a°;故答案为:60°+a°;(2)∠BOC=∠A.理由如下: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CD=∠A+∠ABC,∠OCD=∠BOC+∠OBC,∵O是∠ABC与外角∠ACD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ABC=2∠OBC,∠ACD=2∠OCD,∴∠A+∠ABC=2(∠BOC+∠OBC),∴∠A=2∠BOC,∴∠BOC=∠A;(3)∠BOC=90°﹣∠A.理由如下:∵O是外角∠DBC与外角∠BCE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OBC=(180°﹣∠ABC)=90°﹣∠ABC,∠OCB=(180°﹣∠ACB)=90°﹣∠ACB,在△OBC中,∠BOC=180°﹣∠OBC﹣∠OCB=180°﹣(90°﹣∠ABC)﹣(90°﹣∠ACB)=(∠ABC+∠ACB),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ABC+∠ACB=180°﹣∠A,∴∠BOC=(180°﹣∠A)=90°﹣∠A.。

第七章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知识分享

第七章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知识分享

第七章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七章《力》单元测试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分一、单项选择题(15 X 2分=30分)1.有下列说法:①只有一个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②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③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其中正确的一组是()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②④B. 体重大的人所用的拉力大D. 每个人所用的拉力一样大8. g=9.8N/kg的正确理解是()A.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的力是9.8NC. 在地球上,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D.2.当一个人提起一个物体后,人对物体施加了一个拉力,物体也对人施加了个拉力,则这两个拉力的三要素是()A.都相同B 作用点相同C 大小相同D大小、作用点相同9.关于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心就是物体的中心B.C.重心一定在物体上D.重心就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如图为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示意图。

那么,这两个力的大小关()A.F=F2 C. F i v F2B. F 1 > F2D.无法确定10. 2012年6月16日,我国发射了“神舟九号”宇宙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并进行了一些实验,为中国航天史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

飞船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像在地面上一样正常进行()A.用刻度尺测长度B. 用天平测质量C.用手表测时间D. 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4.下列叙述中手作为受力物体的是()A.用手将排球打出去B.手击拍桌子,手感到疼C.手将石块举高D.手将铁丝弄弯5.如图所示的四个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D.地球对月球的吸引力11.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用已校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误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5.0N。

贝U物体的重力()HA. 一定等于5.0N 閔B. —定大于5.0N 币:C. 一定小于5.0ND. 不一定小于5.0N12.如果没有重力,下列现象不会出现的是()A.玻璃杯掷到墙上仍完好无损B.高处的水不会往低处流C. “登天”不再是一件难事了D.灰尘飞扬后不会落回地面6 : 5,甲的重力为588N,贝U乙的质量和重力是6.如图所示中的小孩正在玩蹦蹦杆游戏。

形势与政策第七章单元测试答案

形势与政策第七章单元测试答案

形势与政策第七章单元测试答案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

[单选题] *A.艰难发展期B.动荡变革期(正确答案)C.步履维艰期D.剧烈冲突期2.2021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较7月份预测值下调()。

[单选题] *A.5.9% 0.1%(正确答案)B.5.9% 1%C.5% 0.1%D.5% 1%3.据IMF预计,发达经济体的总产出将在()年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相反,到()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不包括中国)的总产出将比疫情前的预测值低5.5%。

[单选题] *A.2020 2022B.2020 2024C.2022 2024(正确答案)D.2022 20224.在复苏进程中出现多方面结构性失衡,其中不包括() [单选题] *A.供给恢复慢于需求恢复B.需求恢复慢于供给恢复(正确答案)C.服务业恢复明显滞后于工业D.就业恢复慢于产出5.“涨价”已经成为全球许多国家经济的关键词,()以各种形式、各种途径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单选题] *A.货币贬值B.货币升值C.通货紧缩D.通货膨胀(正确答案)6.在疫情重挫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实施()政策,向经济释放流动性是必要的,否则全球经济可能陷入停摆。

[单选题] *A.宽松的货币B.宽松的财政C.宽松的财政货币(正确答案)D.紧缩的财政货币7.面对世纪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中国沉着应对,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良好开局。

[单选题] *A.“十一五”B.“十二五”C.“十三五”D.“十四五”(正确答案)8.作为全球供应链重要一环,中国通过()等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向其他日用消费品传导,为抑制全球通胀压力、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复苏贡献了重要力量。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若点P(x,y)在第四象限,且|x|=2,|y|=3,则x+y=()A.﹣1B.1C.5D.﹣52.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以下能够准确表示张家口市地理位置的是()A.离北京市200千米B.在河北省C.在宁德市北方D.东经114.8°,北纬40.8°3.已知点A(a﹣2,2a+7),点B的坐标为(1,5),直线AB∥y轴,则a的值是()A.1B.3C.﹣1D.54.如图,若在象棋盘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将”位于点(1,﹣2),“象”位于点(3,﹣2),则“炮”位于点()A.(1,3)B.(﹣2,0)C.(﹣1,2)D.(﹣2,2)5、已知点P(x,y)的坐标满足|x|=3,y=2,且xy<0,则点P的坐标是( )A.(3,-2)B.(-3,2)C.(3,-4)D.(-3,4)6、已知点A(1,0)B(0,2),点P在x轴上,且△P AB的面积为5,则点P的坐标为( )A.(-4,0)B.(6,0)C.(-4,0)或(6,0)D.(0,12)或(0,-8)7.已知点A(a﹣2,2a+7),点B的坐标为(1,5),直线AB∥y轴,则a的值是()A.1B.3C.﹣1D.58.将点A(﹣2,﹣3)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则点B所处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9.点A(﹣3,﹣5)向上平移4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到点B,则点B的坐标为()A.(1,﹣8)B.(1,﹣2)C.(﹣7,﹣1 )D.(0,﹣1)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2,3)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到的点的坐标是()A .(1,3)B .(2,2)C .(2,4)D .(3,3)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11.如图是小兰观看马戏表演的门票若小敏的座位是3排4座,简记为(3,4),则小兰的座位可简记为 .12.点P(x ,y)在第二象限,且x 2=4,y =3.则点P 的坐标为 .13.已知点M (3,2)与点N (x ,y )在同一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且点N 到y 轴的距离为5,则点N 的坐标为 .14.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1),若将线段AB 平移至A 1B 1,点A 1的坐标为(3,1),则点B 1的坐标为 .15、若点P ,m n 在第二象限,则点Q,m n 在第 象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七章《力》单元测试卷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1.若不计空气阻力,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运动时,受力情况是() A.只受踢力B.只受重力C.既受踢力,又受重力D.不受踢力,也不受重力2.物体所受的重力G=mg,式中g=9.8 N/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A.1 kg=9.8 NB.物体所受的重力是它质量的9.8倍C.质量是1 kg的物体的重力为9.8 ND.质量是9.8 kg的物体的重力为1 N3.过春节时贴年画是我国的传统习俗。

在竖直墙壁上贴长方形年画时,可利用铅垂线来检查年画是否贴正。

如图所示的年画的长边与铅垂线不平行,为了把年画贴正,则下列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A.换用质量大的重锤B.上下移动年画的位置C.调整年画,使年画的长边与铅垂线平行D.调整铅垂线,使铅垂线与年画的长边平行4.如果没有重力,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河水不流动B.物体没有质量C.一跳起来就会离开地球D.茶杯里的水倒不进嘴里5.如图所示,小强用双桨在水中划动游船,为了使船头向左转,他应采用下面什么方式划水()A.左右桨同时向后划水B.左右桨同时向前划水C.左桨向前划水,右桨向后划水D.左桨向后划水,右桨向前划水6.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有压力的作用。

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茶杯对桌面的压力不属于弹力B.桌面对茶杯没有作用力C.茶杯和桌面间有相互作用的弹力,但两者均未发生形变D.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茶杯发生形变而产生的7.一根原长8cm的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当所受拉力为8N时,长度变为12cm,当长度变为14cm时所受拉力是()A.10N B.12N C.14N D.20N8.下列事例中,属于运用了重力方向的是()9.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错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0.0N,则物体的实际重力()A.等于10.0N B.小于10.0N C.大于10.0N D.无法确定10.如图所示,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弹簧,将甲、乙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为F的力压乙的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4)到x轴的距离为()A.3B.-3C.4D.-42.设点A(m,n)在x轴上,且位于原点的左侧,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m=0,n为任意实数;B.m=0,n<0C.m为任意实数,n=0;D.m<0,n=03.如图,若在象棋棋盘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帅”位于点(-2,-2),“马”位于点(1,-2),则“兵”位于点()A.(-1,1)B.(-2,-1)C.(-4,1)D.(1,-2)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2,3)沿x轴方向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Q,则点Q的坐标是()A.(-2,6)B.(-2,0)C.(-5,3)D.(1,3)5.如图,将三角形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2,2),(3,4),(1,7)B.(2,2),(4,3),(1,7)C.(-2,2),(3,4),(1,7)D.(2,-2),(4,3),(1,7)6.如图,将长为3的长方形ABCD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D(6,3),则A点的坐标为()A.(5,3)B.(4,3)C.(4,2)D.(3,3)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点A的坐标为(-3,3),点B的坐标为(2,0),则三角形ABO的面积是()8.如图,坐标平面上有P,Q两点,其坐标分别为(5,a),(b,7),根据图中P,Q两点的位置,则点(6-b,a -10)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9.已知点P的坐标为(2-a,3a+6),且点P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P的坐标是()A.(3,3)B.(3,-3)C.(6,-6)D.(3,3)或(6,-6)10.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顶点A(1,3),B(1,1),C(3,1),规定“把正方形ABCD先沿x轴翻折,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为一次变换,如此这样,连续经过2 017次变换后,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点M的坐标变为()A.(-2 015,2)B.(-2 015,-2)C.(-2 016,-2)D.(-2 016,2)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七年级三班座位按7排8列排列,王东的座位是3排4列,简记为(3,4),张三的座位是5排2列,可简记为_________.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4,1)向左平移_________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1,1).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3),将线段OA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O'A',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_________.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则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C的坐标是________.15.已知点N的坐标为(a,a-1),则点N一定不在第________象限.16.已知点A的坐标(x,y)满足+(y+3)2=0,则点A的坐标是________.17.已知点A(a,0)和点B(0,5),且直线AB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10,则a的值是________.18.如图,在5×4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点O,A,B在方格纸的格点上,在第四象限内坐标为________.19.如图,长方形OABC的边OA,OC分别在x轴、y轴上,点B的坐标为(3,2).点D,E分别在AB,BC边上,BD=BE=1.沿直线DE将三角形BDE翻折,点B落在点B'处,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__.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不断地移动,每移动一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1(0,1),A2(1,1),A3(1,0),A4(2,0),…,那么点A4n+1(n为自然数)的坐标为(用n表示).三、解答题(21题6分,22题8分,25题12分,26题14分,其余每题10分,共60分)21.如果规定北偏东30°的方向记作30°,从O点出发沿这个方向走50米记作50,图中点A记作(30°,50);北偏西45°记作-45°,从O点出发沿着该方向的反方向走20米记作-20,图中点B 记作(-45°,-20).(1)(-75°,-15),(10°,-25)分别表示什么意义?(2)在图中标出点(60°,-30)和(-30°,40).22.如图,已知火车站的坐标为(2,1),文化宫的坐标为(-1,2).(1)请你根据题目条件,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写出体育场、市场、超市的坐标.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m+1)和点B(m+3,-4)都在直线l上,且直线l∥x轴.(1)求A,B两点间的距离;(2)若过点P(-1,2)的直线l'与直线l垂直,求垂足C点的坐标.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3),B(-5,1),C(-2,0),P(a,b)是△ABC的边AC上任意一点,△ABC经过平移后得到△A1B1C1,点P的对应点为P1(a+6,b-2).(1)直接写出点C1的坐标;(2)在图中画出△A1B1C1;(3)求△AOA1的面积.25.如图,长阳公园有四棵古树A,B,C,D(单位:米).(1)请写出A,B,C,D四点的坐标;(2)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树,公园决定将如图所示的四边形EFGH用围栏圈起来,划为保护区,请你计算保护区的面积.参考答案一、1.【答案】C2.【答案】D解:因为点A(m,n)在x轴上,所以纵坐标是0,即n=0.因为点A位于原点的左侧,所以横坐标小于0,即m<0.所以m<0,n=0,故选D.3.【答案】C解:由“帅”与“马”的位置可以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而可知“兵”位于点(-4,1),故选C.4.【答案】D解:点P(-2,3)沿x轴方向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即横坐标加上3,纵坐标不变,则Q点的坐标为(1,3),选D.5.【答案】C解:三角形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即(-4,-1),(1,1),(-1,4)的横坐标分别加上2,纵坐标分别加上3,得(-2,2),(3,4),(1,7).故选C.6.【答案】D解:由长为3,可知A点的横坐标为6-3=3,纵坐标与D点相同,即坐标为(3,3).故选D.7.【答案】D解:此题首先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连线画出三角形ABO,然后运用转化思想将点的坐标转化为线段的长度,底BO=2,高为3,所以三角形ABO的面积=×2×3=3.8.【答案】D解:由P,Q在图中的位置可知a<7,b<5,所以6-b>0,a-10<0,故点(6-b,a-10)在第四象限.9.【答案】D解:因为点P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所以|2-a|=|3a+6|,所以a=-1或a=-4,当a=-1时,P点坐标为(3,3),当a=-4时,P点坐标为(6,-6).10.【答案】B二、11.【答案】(5,2)12.【答案】513.【答案】(-1,3)14.【答案】(2,-2)解:将点A(-1,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的坐标为(-1+3,2),即(2,2),则点B关于x轴15.【答案】二16.【答案】(2,-3)17.【答案】4或-4解:由三角形的面积=底×高×得,5|a|·=10,解得|a|=4,所以a=4或a=-4.此处学生容易只考虑一种情况.18.【答案】3;(1,-1)(答案不唯一)19.【答案】(2,1)解:由题意知四边形BEB'D是正方形,∴点B'的横坐标与点E的横坐标相同,点B'的纵坐标与点D的纵坐标相同,∴点B'的坐标为(2,1).20.【答案】(2n,1)解:由图可知n=1时,4×1+1=5,点A5(2,1),n=2时,4×2+1=9,点A9(4,1),n=3时,4×3+1=13,点A13(6,1),…,所以点A4n+1(2n,1).三、21.解:(1)(-75°,-15)表示南偏东75°距O点15米处,(10°,-25)表示南偏西10°距O点25米处.(2)如图.22.解:(1)如图.(2)体育场、市场、超市的坐标分别为(-2,4),(6,4),(4,-2).23.解:(1)∵l∥x轴,点A,B都在l上,∴m+1=-4,∴m=-5,∴A(2,-4),B(-2,-4),∴A,B两点间的距离为4.(2)∵l∥x轴,PC⊥l,x轴⊥y轴,∴PC∥y轴,∴C点横坐标为-1.又点C在l上,∴C(-1,-4).24.解:(1)C1(4,-2).(2)△A1B1C1如图所示.(3)如图,△AOA1的面积=6×3-×3×3-×3×1-×6×2=18---6=6.25.解:(1)A(10,10),B(20,30),C(40,40),D(50,20).(2)如图,E(0,10),F(0,30),G(50,50),H(60,0),另外令M(0,50),N(60,50),则S=S-S△OEH-S△FMG-S△HGN=50×60-×10×60-×20×50-×10×50=1 950(平方米),所以保护OMNH区的面积为1 950平方米.。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油脂和蔗糖都属于高分子B.乙酸乙酯在一定条件下可水解成乙醇和乙酸C.蛋白质水解能得到氨基酸D.淀粉、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均可得到葡萄糖2.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制取B.可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制取C.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D.通过取代反应可制取乙酸乙酯3.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油脂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4.下列关于乙醇和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物质均易溶于水B.两种物质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C.乙醇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实验室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5.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的是( )A.甲苯B.乙烷C.丙炔D.1,3-丁二烯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名称为1-甲基丙烷B.CH3CH2CH2CH2CH3和互为同素异形体C.和为同一物质D.CH3CH2OH和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互为同系物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8.如图是常见四种有机物的空间充填模型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乙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C.丙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D.丁在稀硫酸作用下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9.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10.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烯和甲烷都易发生取代反应B.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C.油脂在碱的催化作用下可发生水解,工业上利用该反应生产肥皂D.用新制的Cu(OH)2可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1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O2最多的是 ( )A.C2H4B.CH3CH2OHC.C6H6D.CH3COOH12.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莽草酸A.分子式为C7H6O5B.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C.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D.在水溶液中羧基和羟基均能电离出H+13.下列分离或提纯有机物的方法正确的是( )14.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2H4,可发生以下转化,已知B、D是生活中的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75%的B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B.D、E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C.B、D、E三种物质可以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D.由B、D制备E时用到的浓硫酸只作脱水剂15.柠檬酸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柠檬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B.1 mol柠檬酸可与4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C.1 mol柠檬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5 mol H2D.1 mol柠檬酸最多可与4 mol NaHCO3发生反应16.能说明苯分子中,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不是单、双键交替排布,而是完全相同的事实是( )A.苯的一氯取代物()无同分异构体B.苯的邻位二氯取代物()只有1种C.苯的间位二氯取代物()只有1种D.苯的对位二氯取代物()只有1种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7.(13分)已知X是一种具有果香味的合成香料,如图为合成X的一种流程。

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一、单选题1. 第谷、开普勒等人对行星运动的研究漫长而曲折,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定律之一——万有引力定律.下列有关万有引力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开普勒通过研究观测记录发现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B. 太阳与行星之间引力的规律并不适用于行星与它的卫星C. 库仑利用实验较为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D. 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没有利用牛顿第三定律的知识2. 木星和地球都绕太阳公转,木星的公转周期约12年,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为1天文单位,则木星与太阳的距离约为( )A. 2天文单位B. 4天文单位C. 5.2天文单位D. 12天文单位3. 为探究地球表面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一科学爱好者用同一弹簧测力计分别在地面的不同纬度位置测量一质量为m的物体所受的重力。

假设在两极时,物体静止时竖直方向的弹簧弹力为F1,在赤道上时,物体静止时竖直方向的弹簧弹力为F2。

地球自转角速度为ω,设地球为标准的球体,半径为R,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则以下表达式正确的是( )A. F1=F2B. F2=GMmR2=ω2RC. F1=F2+mω2RD. GMR24. 假设地球是一个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球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

沿地球的南北极打一个内壁光滑的洞,在洞的上端无初速释放一个小球(小球的直径略小于洞的直径),在小球向下端运动的过程中,你可能不会推导小球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表示式,但是你可以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定性画出小球的速度与时间图象,取向下为正方向,则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A. B.C. D.5. 2021年6月17日我国3名宇航员成功入驻我国自己的空间站,宇航员将在空间站内做各种“微重力”(物体的视重微小但不为零)环境下的科学实验。

微重力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其中一个原因是“重力梯度”(物体在空间站内处于不同的高度时,由于物体随空间站一起运行的轨道半径微小变化引起的地球引力及向心力的变化)引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B.弦对箭的推力 D.地球对月球的吸引力 C.熊猫对竹子的拉力第七章《力》单元测试题班级 姓名 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15×2分=30分) 1. 有下列说法:①只有一个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②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③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 当一个人提起一个物体后,人对物体施加了一个拉力,物体也对人施加了一个拉力,则这两个拉力的三要素是( )A.都相同 B 作用点相同 C 大小相同 D 大小、作用点相同3. 如图为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示意图。

那么,这两个力的大小关( ) A.F=F 2 B. F 1>F 2 C. F 1<F 2 D. 无法确定5. 如图所示的四个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6. 如图所示中的小孩正在玩蹦蹦杆游戏。

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压缩弹簧,弹簧缩短,这是因为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B. 弹簧伸长,小孩上升,这是因为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C. 下降时小孩对弹簧有力的作用,弹簧对小孩没有力的作用D. 上升时弹簧对小孩有力的作用,小孩对弹簧没有力的作用7. 几个同学用同一个弹簧拉力器比试臂力,拉力器上有三根弹簧,结果每个人都能把手臂拉直。

则( )A. 臂力大的人所用的拉力大B. 体重大的人所用的拉力大C. 手臂长的人所用的拉力大D. 每个人所用的拉力一样大8. g=9.8N/kg 的正确理解是 ( )A. 质量是1kg 的物体所受的力是9.8NB. 1kg=9.8NC. 在地球上,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D. 以上说法都可以9. 关于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重心就是物体的中心B. 重心就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C. 重心一定在物体上D.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10. 2012年6月16日,我国发射了“神舟九号”宇宙飞船,与“天宫一号” 成功对接并进行了一些实验,为中国航天史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

飞船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像在地面上一样正常进行 ( )A. 用刻度尺测长度B. 用天平测质量C. 用手表测时间D. 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11.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用已校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误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5.0N 。

则物体的重力 ( )A. 一定等于5.0NB. 一定大于5.0NC. 一定小于5.0ND. 不一定小于5.0N12. 如果没有重力,下列现象不会出现的是( )A. 玻璃杯掷到墙上仍完好无损B. 高处的水不会往低处流C. “登天”不再是一件难事了D. 灰尘飞扬后不会落回地面13. 甲、乙两人的质量之比是 6 : 5,甲的重力为588N ,则乙的质量和重力是( )A. 490kg 、490NB. 72kg 、705.6NC. 50kg 、50ND. 50kg 、490N14.(多选)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关于物体和地面受力情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B. 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C. 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D. 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15.坐在船上的人用桨向后划水时,船就会前进,使船前进的力是 ( )A.人手作用于船桨上的力B.水作用于桨上的力C.水作用于船体的力D.桨作用于水上的力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6. 静止的弹簧测力计受到方向相反,大小都为4N的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那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N。

17. 踢足球时,球被踢飞了,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脚感到疼,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18. 用如图所示的水壶提水时,手应提在水壶把手的处(选填“A”或“B”,下同);把水壶里的水灌到保温瓶中去时,手应提在水壶把手的处。

出现这样的差别主要是因为力的三要素中力的影响力的所导致的。

18题图 19题图19. 建筑工人在砌房子时如图所示,水平仪R来检查所砌的墙面是否水平,当液体中空气泡居中表示墙面水平,若空气泡在A端,则表示A端的墙面_________ (“高“或“低“),若空气泡在B端,则表示B端的墙面_________ (“高“或“低“).20. 如图所示向我们展示了“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

兔子撞上树木而死,其受到撞击力的施力物体是,这个故事包含的物理道理是。

20题图 21题图 22题图21. 两个相同的表面潮湿的篮球落到地面上留下了如上右图所示的印迹,则球受到的弹力大。

22.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要使拉力方向跟方向一致;如图所示,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N,示数为 N。

23. 一个质量为60kg的物体在地面附近的重力是 N。

如把该物体放到月球上,由于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只有地球的61,这时物体的重力为N,质量是 kg。

24.小明用5N的力拉一弹簧,使弹簧伸长3cm;小芳用力将这个弹簧拉长了4.5 cm,则小芳拉弹簧的力是_______N。

25、以下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了变化;②用力握弹性小皮球,皮球变形了;③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了;④用力扳铁丝,铁丝弯曲了;⑤用力压弹簧,弹簧变短了;⑥撑竿跳运动员在撑竿起跳时竹竿变弯了。

在这些现象中,属于弹性变形的是__________。

26.通过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主要构件是弹簧。

如果某次错误的使用,使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再也无法恢复到零刻线,你估计具体错误可能是。

27. 跳水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压跳板的力使板发生_____ .跳板弹起过程中,跳板推运动员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运动员的_________发生改变.三、作图题(共6分)28.(3分)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试在图中画出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26题图 27题图29.(3分)一只球吊在天花板上,正在左右摆动,如图所示,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力的受力情况.四、实验探究题(共33分)30.(5分)如图所示,A、B为门上的两点。

(1)用较大的力在A点推门与用较小的力在A点推门相比,用的力容易推开门,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有关。

(2)用适当的力在A点推门与用相等的力在A点拉门,力的大小没变,但力的改变了,力的作用效果改变了。

(3)用适当的力在A 点推门,与用相等的力在B 点推门,力的大小、方向均相同,但力的 不同,所以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4)以上事实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 都有关系。

31.(4分)在以“力”为主题的辨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同学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成如下表。

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 。

(只填序号)32.(6分)请你把下面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补全,并把正确的顺序填空下面的横线上: .①观察弹簧测力计的 ,了解刻度值的大小.②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 与测力的方向一致,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 .③了解弹簧测力计的 ,使用时不能超过它. ④校正 ,并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33(6分)在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上,湖北女子网球选手李娜发挥出色,勇夺冠军,掀开了中国网球运动新的一页。

观察图片可以发现:(1) 球拍击打网球的一瞬间,球拍和球都发生了形变, (2) 这表明① ; ② 。

(3)球离开球拍之后,改变方向,飞速向前,这又表明 。

34.(4分)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 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 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 ,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

用记录的外力F 与弹簧的伸长量x 作出的F -x 图线,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 N ,弹簧的伸长增加1cm ;(2)该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

35.(4分)下表是小欣同学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得到的数据。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6.(4分)如图所示的三幅图,共同反映了哪些力学知识?(要求写出两点) (1) 。

(2) 。

五、综合应用题(共8分)37.(4分)张师傅开车从外地拉货回来,将要经过一座桥,刚 要上桥,他看了一下立在桥头的如图所示的限载标志,便放心地把车开过了桥。

已知汽车自身的质量为6×103 kg ,由此你可以 肯定张师傅的汽车所拉货物重力不会超过多少?(g 取10N/kg )38. (4分) 一个物体用弹簧秤称物重,弹簧秤示数为4.9N ,问能否用称量范围为200g 的天平称其质量 ?一、BCBBD ACCDB CAD(BC)B二、16、417、脚,足球,足球,脚18、A ,B ,作用点,作用效果 19、高,高20、树,物体间里的作用是相互的 21、b22、弹簧轴线,0~5,2.4 23、588,98,60 24、7.5 25、235626、测量的力超过测力计量程 27、弹性形变,运动状态三、27略 28略四、29、(1)较大,大小 (2)方向 (3)作用点 (4)力的三要素30、246731、3142或1342,分度值,轴线,垂直,量程,零点 32、(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物体间里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3、2,弹簧由于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所以有一定的伸长 34、(1)天平,弹簧测力计(2)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35、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五、36、N 101.45⨯37、200g 500g m 〉= 所以不能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