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DNA科学与法医学 章节测试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中图版选修1第6章 蛋白质和DNA技术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下列关于PCR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 PCR技术建立在对扩增的目的基因序列完全已知的基础上B. 该技术需要解旋酶和热稳定的DNA聚合酶C. 该技术需要一对特异性的引物要求一对引物的序列是互补的D. 该技术应用体内DNA双链复制原理也需要模板、原料、能量、酶等条件【答案】D【解析】2.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在体内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B. 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的C. 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D. 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答案】C【解析】A.变性过程是将DNA解旋成为单链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在体内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 A正确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的 B正确C.延伸过程即DNA子链不断形成的过程需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ATP、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C错误D.PCR需要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故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D 正确故选C3.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其简要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PCR技术叙述不正确的是()A.PCR技术是在实验室中以少量DNA制备大量DNA的技术B.反应中新合成的DNA又可以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C.PCR技术中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指数方式扩增D.应用PCR技术与探针杂交技术可以检测基因突变【答案】C【解析】PCR技术是人工合成DNA的方法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故选C4.人体内一些正常或异常细胞脱落破碎后其DNA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cfDNA 近几年结合PCR及电泳鉴定、DNA测序等技术 cfDNA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PCR反应中设置不同的温度是为了使DNA聚合酶催化不同的反应B. 在琼脂糖凝胶中 cfDNA的迁移速率与cfDNA分子的大小、构象等有关C. 在进行电泳时要预留一个加样孔加入指示分子大小的标准参照物D. 对cfDNA进行检测可以用于肿瘤的早期筛查【答案】A【解析】解 A.PCR技术中改变温度是为了使DNA进行不同的阶段的形态变化而且采用的是Taq酶 A错误D.cfDNA是人体内一些正常或异常细胞脱落破碎后形成的游离DNA 所以可通过检测cfDNA中的相关基因判断其来自正常或异常细胞并进行癌症的筛查 D正确故选 A5.在表达融合蛋白时可以利用融合PCR技术把两个不同的基因片段连接起来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该过程使用的引物P2和P3的碱基完全互补配对所以不能放在一个系统中工作B. 融合PCR的第一步是不需要引物的可能是因为两条链重叠的部位互为另一条链的引物C. 融合PCR的第一步需要加入耐高温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D. 若融合PCR的第二步获得了64个融合基因则该过程消耗了128个引物【答案】B【解析】解 A.该过程使用的引物P2和P3存在互补配对片段所以不能放在一个系统中工作否则会发生结合而失去作用 A错误B.融合PCR的第一步是不需要引物的可能是因为两条链重叠的部位互为另一条链的引物 B正确C.融合PCR的第一步需要加入耐高温DNA聚合酶不需要DNA连接酶 C错误D.若融合PCR的第二步获得了64个融合基因则该过程消耗了256个引物 D错误故选 B6.在表达融合蛋白时可以利用融合PCR技术把两个不同的基因片段连接起来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该过程使用的引物P2和P3的碱基完全互补配对所以不能放在一个系统中工作B. 融合PCR的第一步需要加入耐高温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C. 融合PCR的第一步是不需要引物的可能是因为两条链重叠的部位互为另一条链的引物D. 若融合PCR的第二步获得了64个融合基因则该过程消耗了128个引物【答案】C【解析】解 A.该过程使用的引物P2和P3存在互补配对片段所以不能放在一个系统中工作否则会发生结合而失去作用 A错误B.融合PCR的第一步需要加入耐高温DNA聚合酶不需要DNA连接酶 B错误C.融合PCR的第一步是不需要引物的可能是因为两条链重叠的部位互为另一条链的引物 C正确D.若融合PCR的第二步获得了64个融合基因则该过程消耗了256个引物 D错误故选 C7.以下为形成cDNA(图中的单链DNA)过程和PCR扩增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如图示过程中的③是复性④是变性⑤是延伸阶段B. 催化①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C. 催化②⑤过程的酶都是DNA聚合酶都能耐高温D. ④过程发生的变化是引物与单链DNA结合【答案】D【解析】解A.③④⑤是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其中③是变性、④是复性、⑤是延伸阶段 A错误B.①为逆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 B错误C.图中②⑤过程为DNA复制这两个过程都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其中⑤过程进行的温度是70~75℃因此催化该过程的DNA聚合酶能酶耐高温但催化②过程的酶不耐D.④为复性过程发生的变化是引物与互补DNA链结合 D正确故选 D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B. 油脂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 石油分馏、煤的干馏均为物理变化D. 提纯鸡蛋白中的蛋白质时可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硫酸铵溶液然后将所得沉淀滤出经洗涤即得到较纯净的蛋白质【答案】D【解析】解 A.葡萄糖不能水解而纤维素、蔗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A错误B.液态油含不饱和键能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固态脂肪不能 B错误C .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而石油分馏为物理变化 C错误D.浓硫酸铵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而沉淀将所得沉淀滤出经洗涤即得到较纯净的蛋白质 D正确故选 D.9.图表示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部分过程其原理与细胞内DNA复制类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从理论上推测第二轮循环产物中含有引物A的DNA片段占3/4B. 在第二轮循环产物中开始出现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等长的DNA片段C. 引物之间或引物自身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则不能扩增目的基因D. 耐热的DNA聚合酶总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3’端【答案】B【解析】解 A、基因扩增中引物通常是一小段DNA或RNA片段从理论上推测第二轮中含引物A的比例为3/4 第三轮中占7/8 A正确B、由于题图中的引物A和引物B均不在该片段的端点因此第一轮循环后得到的两DNA片段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都不等长通过绘图可推知第二轮中亦不会出现等长的引物所以在第二轮循环产物中不会出现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等长的DNA片段 B错误C 、引物A和引物B必须与目的基因配对如果引物之间或引物自身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则不能扩增目的基因 C正确D、由于复制过程子链的合成方向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所以耐热的DNA聚合酶总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3’端 D正确.故选B.质和数量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该样品中蛋白质的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A. 将样品装入透析袋中透析12h 若分子乙保留在袋内则分子丙也保留在袋内B. 若用凝胶色谱柱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则分子甲移动速度最快C. 若将样品以2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 分子戊存在于沉淀中则分子甲也存在于沉淀中D. 若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分子则分子甲和分子戊形成的电泳带相距最远【答案】A【解析】解 A.透析的原理是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能透过半透膜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物质不能透过若分子乙保留在袋内则分子丙一定保留在袋内 A正确B.凝胶色谱柱分离时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路程长、移动慢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其会进入凝胶内部移动速度慢 B错误C.离心时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物质先沉淀若分子戊沉淀则分子乙、分子丁、分子丙均已沉淀分子甲不一定沉淀 C错误D.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时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分子大小甲和丙之间分子量相差最大其电泳带相距最远 D错误故选 A11.根据某基因上游和下游的碱基序列设计合成了用于该基因PCR的两段引物(单链DNA)引物与该基因的变性DNA(单链DNA)结合为双链DNA的过程称为复性下图是两引物的 T_m(引物熔解温度即 50\%的引物与其互补序列形成双链DNA分子时的温度)测定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通常引物1和引物2不能有碱基互补配对关系B. 两引物分别是子链延伸的起点并可以反复利用C. 若两引物的脱氧核苷酸数相同推测引物2的GC含量较高D. 复性所需温度与时间取决于引物的长度、碱基组成及其浓度等因素【答案】B【解析】解 A.通常引物1和引物2不能有碱基互补配对关系以免二者结合 A正确B.两引物参与子链不能反复利用 B错误C.若两引物的脱氧核苷酸数相同引物2的熔解温度较高推测GC含量较高 C正确D.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复性所需温度与时间取决于引物的长度、碱基组成及其浓度等因素 D正确故选 B12.下列属于PCR技术的条件的是()①单链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引物②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③脱氧核苷酸④核糖核苷酸⑤DNA连接酶⑥热稳定的DNA聚合酶⑦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 ①②③⑤B. ①②③⑥C. ①②③⑤⑦D. ①②④⑤⑦【答案】B【解析】PCR需要一对引物即一对单链的脱氧核苷酸序列①正确PCR需要模板即目的基因所在的DNA片段②正确PCR需要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③正确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而PCR合成的是DNA ④错误采用PCR技术合成DNA时不需要DNA连接酶但需要热稳定的DNA聚合酶⑤错误⑥正确体外合成DNA时不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⑦错误因此 B项正确 A、C、D项错误故选B13.下列关于PCR引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引物是PCR过程中与模板DNA部分序列互补并能引导模板DNA的互补链合成的核苷酸序列B. 引物常根据需要扩增的目标DNA的碱基序列用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得C. PCR过程中需要一种引物或两种引物D: 引物的3端具有游离的—OH【答案】C【解析】由于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合成DNA链因此引物是PCR过程中与模板DNA部分序列互补并能引导模板DNA的互补链合成的核苷酸序列 A项正确PCR扩增的DNA片段取决于两种引物的结合位点因此所用的引物通常是根据需要扩增的目标DNA的碱基序列用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得 B项正确 C项不正确引物的3'端具有游离的—OH D项正确故选C14.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该过程一般经历下述三十多次循环95℃下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B. 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C. 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D. 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更高【答案】C【解析】A.95℃下使模板DNA变性是使DNA分子两条链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从而解链解旋酶的作用部位就是氢键 A正确B.引物是单链的DNA片段因此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B正确C.PCR技术实际上就是DNA的复制因此用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 C错误D.细胞内DNA复制是生物体内完成的因此最适温度就是生物体的体温而PCR技术的温度是不断循环变化的总体来说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D正确故选C15.下列关于蛋白质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样品处理步骤的描述正确的是()A. 红细胞的洗涤加入蒸馏水缓慢搅拌低速短时间离心B. 血红蛋白的释放加入生理盐水和甲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C. 分离血红蛋白将搅拌好的混合液离心过滤后用分液漏斗分离D. 透析将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然后置于pH为4.0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12h【答案】C【解析】解 A.红细胞洗涤步骤中应加入生理盐水而不是蒸馏水 A错误B.血红蛋白释放时应加入蒸馏水而不是生理盐水 B错误C.分离血红蛋白的操作为将搅拌好的混合液离心、过滤后用分液漏斗分离取第三层 C正确D.透析时缓冲液pH应为7.0而不是4.0 D错误故选 C16.通常用哺乳动物的血液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实验时向新鲜的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B. 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避免细胞粘连在一起C. 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鉴定血红蛋白D. 分离后血红蛋白还要通过凝胶色谱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答案】B【解析】解 A、实验时向新鲜的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 A正确B、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红细胞以去除细胞表面杂蛋白 B错误C 、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鉴定血红蛋白 C正确D、分离后血红蛋白还要通过凝胶色谱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 D正确.故选 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________,分离后的油层还需加入________吸水放置过夜过滤17.(2)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油时能采用从玫瑰花中提取玫瑰精油的方法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17.(3)胡萝卜素根据________分为三类预想胡萝卜素的萃取效果好应选择具有______________有机溶剂如石油醚17.(4)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步骤依次为________ 在测定蛋白质分子量时通常使用________电泳,其中加入的SDS后使得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________【答案】(1)\ NaCl_2, 无水\ Na_2SO_4【解析】解(1)要想得到较为纯净的玫瑰油应该加入 NaCl_2 增加盐的浓度使得蒸馏后得到的玫瑰油与水分开再加入无水 Na_2SO_4吸收水分静置约12h 过滤得到的液体即为玫瑰油【答案】(2)薄荷油和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相似【解析】(2)薄荷油的化学性质与玫瑰油的相似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油时能采用从玫瑰花中提取玫瑰精油的方法【答案】(3)双键的数目, 较高沸点的水不溶性【解析】(3)胡萝卜素根据碳碳双键数目可以将胡萝卜素分为α、β、γ三类胡萝卜素不溶于水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因此可采用萃取方法进行提取提取时加热可增加胡萝卜素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因此应选择沸点较高、不与水混溶、能充分溶解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如石油醚【答案】(4)样品分离-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 分子大小【解析】(4)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步骤依次为样品分离-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 SDS能使蛋白质完全变性 SDS能与各种蛋白质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 SDS所带负电荷的量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因此该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大小18.(1)研究人员在取样后可将样品用________(填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或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在________条件下培养筛选得到所需菌种18.(2)欲从细菌中分离得到耐高温蛋白质一般需进行________、粗分离、纯化和________ 进行蛋白质溶液粗分离时需用________法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小分子杂质18.(3)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不同的蛋白质进行分离时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的大小等因素都会影响蛋白质分子的迁移率可在凝胶中加入________来保证蛋白质分子迁移只受单一因素影响18.(4)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和凝胶电泳法鉴定蛋白质时迁移率都取决于蛋白质相对分子量的大小两种方法中迁移率最快的分别是相对分子量________的蛋白质【答案】(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高温【解析】解(1)研究人员尝试从细菌中分离得到耐高温的蛋白质在取样后可将样品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在高温条件下培养筛选得到所需菌种【答案】(2)样品处理, 纯度鉴定, 透析【解析】(2)欲从细菌中分离得到耐高温蛋白质一般需进行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蛋白质溶液粗分离时需进行透析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小分子杂质【答案】(3)SDS【解析】(3)利用电泳法对不同的蛋白质进行分离时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和分子本身的大小都会影响分子的迁移速度可在凝胶中加入SDS来保证影响因素的单一性【答案】(4)最大和最小【解析】(4)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迁移速度最快的是相对分子量最大的蛋白质凝胶电泳法鉴定蛋白质时迁移速度最快的是相对分子量最小的蛋白质19.(1)血红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在红细胞中的作用体现了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一个血红蛋白分子至少含有________个游离的氨基.19.(2)甲装置用于________ 原理是________.19.(3)乙装置中 C溶液是________.用乙装置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叫________.19.(4)用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时待________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5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19.(5)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程序可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其中样品处理包括红细胞的洗涤、________、分离血红蛋白溶液纯度鉴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答案】4【解析】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由四个亚基构成即含有四条肽链所以一个血红蛋白分子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氨基.【答案】透析, 透析袋是半透膜制作的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解析】甲装置用于透析原理是透析袋是半透膜制作的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答案】磷酸缓冲溶液, 凝胶色谱法【解析】乙装置中C溶液是磷酸缓冲溶液.用乙装置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叫凝胶色谱法.【答案】红色的蛋白质【解析】用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时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5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答案】血红蛋白的释放, SDS聚丙稀酰氨凝胶电泳【解析】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程序可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其中样品处理包括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纯度鉴定常采用的方法是SDS聚丙稀酰氨凝胶电泳.20.(1)破碎细胞壁的果胶会造成原料液浑浊所以在“酶解处理”环节需加入适量的果胶酶包括________等为提高果胶酶的重复使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可采用________法将果胶酶进行固定化一般不采用包埋法的理由是________20.(2)工业生产中若要分离出不同的果胶酶可以采用凝胶色谱法该方法是利用了各种酶分子________的差异与分离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相比分离这些酶分子的困难之处表现在________20.(3)工艺中“发酵”环节所用菌种为________ 苹果汁为其生长提供的营养物质有________等20.(4)将“调配”好的酒样置于87℃保温30min的目的是________【答案】(1)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 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 体积小的酶分子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解析】解(1)果胶酶是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等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因此酶固定化比较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答案】(2)相对分子质量, 酶分子没有颜色分离时无法直观判断收集洗脱液的准确时间【解析】(2)工业生产中可以采用凝胶色谱法分离不同的果胶酶该方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不同由于果胶酶没有颜色分离时无法直观判断什么时候收集洗脱液只能全部收集然后通过后期检测再进一步确定目标蛋白存在于那个收集管中【答案】(3)酵母菌, 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营养物质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答案】(4)杀死微生物利用产品保存延长保质期保证品质【解析】(4)将“调配”好的酒样置于87"C保温30min的目的是杀死微生物利于产品保存延长成品的保质期保证产品品质21.(1)图甲中小分子b是指________ ②过程所需的酶主要是________21.(2)图乙中表示HIV浓度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在曲线Ⅱ中 ED段呈上升状态的原因是________ 曲线Ⅰ中的BC段中效应 T 细胞作用于________细胞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该细胞裂解死亡21.(3)如果 HIV 中决定某一性状的一段RNA中含碱基 U=21% C=24% G=30% 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 DNA 含碱基 A 的比例为________21.(4)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遗传物质与 HIV 相同但其所寄生的细胞与 HIV 不同(主要是下图丙中的c细胞)其寄生和破坏的细胞是神经元患者c细胞受破坏后相关下肢会无反应原因是________【答案】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酶【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小分子b为核糖核苷酸过程②所需的酶主要为RNA合成酶【答案】Ⅰ, 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 靶细胞【解析】图乙表示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的关系 HIV进入人体后攻击T细胞随着HIV 浓度上升更多T细胞被破坏数量减少故HIV浓度变化的曲线是Ⅰ曲线Ⅱ中ED段上升状态的原因是 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直接作用于靶细胞【答案】23%【解析】由RNA 中含碱基 U=21% C=24% G=30% 可知A=25% 通过逆转录形成的DNA链中其中一条链T_1=25% A_1=21% 另一条链中A_2=25% 故双链DNA中含碱基A的比例为A=(25%+21%)÷2=23%【答案】反射弧结构受破坏兴奋不能传导到效应器【解析】c细胞为传出神经元 c细胞受破坏后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元受破坏兴奋不能传导到效应器使相关下肢无反应试卷第11页,总11页。
法医学考试题及答案

法医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医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法律B. 医学C. 法律与医学的交叉学科D. 心理学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法医学的主要任务?A. 死因分析B. 伤情鉴定C. 疾病诊断D. 法医病理学研究答案:C3. 法医学常用的尸体检验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尸表检验B. 尸体解剖C. 影像学检查D. 心理测试答案:D4. 法医学中,关于死亡时间的推断通常不包括以下哪项?A. 尸僵B. 尸斑C. 尸体温度下降D. 尸体的气味变化答案:D5. 在法医学中,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毒物检测方法?A. 色谱法B. 光谱法C. 免疫分析法D. 微生物培养法答案:D6. 法医学鉴定中,关于性侵犯案件的证据通常不包括以下哪项?A. 体液样本B. 毛发和纤维C. 指纹D. 伤痕分析答案:C7. 以下哪项不是法医学中的生物物证?A. 血液B. 毛发C. 骨骼D. 录音答案:D8. 法医学中,关于指纹的分析不包括以下哪项?A. 指纹的类型B. 指纹的清晰度C. 指纹的对比D. 指纹的化学成分答案:D9. 在法医学中,以下哪项不是尸体解剖的目的?A. 确定死因B. 收集证据C. 治疗疾病D. 研究病理变化答案:C10. 法医学鉴定中,关于DNA分析的应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亲子鉴定B. 个体识别C. 疾病诊断D. 犯罪现场分析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简述法医学在刑事案件中的作用。
答案:法医学在刑事案件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死因分析、伤情鉴定、个体识别、毒物检测、性侵犯案件证据分析等,为案件的侦查和审判提供科学依据。
2. 描述法医学中尸体解剖的一般程序。
答案:尸体解剖的一般程序包括尸表检验、尸体解剖、器官检查、组织切片和显微镜检查等步骤,以确定死因、收集证据和研究病理变化。
3. 说明法医学中指纹分析的重要性。
答案:指纹分析在法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可以用于个体识别,为犯罪现场分析提供重要线索,有助于确定嫌疑人或受害者的身份。
法医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法医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医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人体解剖B. 人体生理C. 法律与医学的交叉D. 医学伦理答案:C2. 法医学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死因分析B. 伤情鉴定C. 个体识别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法医学的分支学科?A. 法医病理学B. 法医临床学C. 法医物证学D. 法医心理学答案:D4. 法医学鉴定中,以下哪种证据不属于物证?A. 血液B. 指纹C. 毛发D. 证人证言5. 法医学中,关于尸体现象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尸冷B. 尸斑C. 尸僵D. 尸体自燃答案:D6. 法医学鉴定中,以下哪种方法不用于个体识别?A. DNA分析B. 指纹比对C. 面部重建D. 血型鉴定答案:C7. 法医学中,关于毒物分析,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毒物可以是化学物质B. 毒物可以是生物毒素C. 毒物分析必须在活体中进行D. 毒物分析可以用于死因鉴定答案:C8. 法医学鉴定中,以下哪种情况不适用于尸检?A. 死因不明B. 疑似中毒C. 疑似暴力死亡D. 自然死亡且无争议答案:D9. 法医学中,以下哪种情况不会导致机械性窒息?B. 压迫胸部C. 溺水D. 长时间站立答案:D10. 法医学鉴定中,以下哪种证据不属于书证?A. 遗嘱B. 医疗记录C. 现场照片D. 证人证言记录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法医学鉴定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尸体现象的发展?A. 环境温度B. 尸体位置C. 尸体的健康状况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法医学中,以下哪些属于法医病理学的研究内容?A. 死因分析B. 损伤机制C. 疾病与死亡的关系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法医学鉴定中,以下哪些可以作为个体识别的依据?A. 指纹B. DNAC. 面部特征D. 骨骼结构答案:D4. 法医学中,以下哪些属于法医毒理学的研究范畴?A. 毒物的毒性B. 毒物的代谢C. 毒物的检测方法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法医学鉴定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毒物分析的结果?A. 毒物的种类B. 毒物的剂量C. 毒物的暴露时间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知识解决法律问题的科学。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06章测试题及答案

1.下图为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DNA的稳定性与⑤有关,生物体内DNA解旋酶、RNA聚合酶、DNA聚合酶、逆转录酶等可以断开⑤键Ks5u]B.④是一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DNA连接酶可催化⑥或⑦键形成D.A链、B链的方向相反,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答案】D2. AUG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又是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但人体血清白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转运甲硫氨酸的tRNA其反密码子为AUGB.血清白蛋白和线粒体中的蛋白质修饰加工的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血清白蛋白中一定不含甲硫氨酸D.编码血清白蛋白的基因突变可能不影响血清白蛋白的功能]【解析】本题考查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甲硫氨酸的密码子为AUG,所以转运甲硫氨酸的tRNA其反密码子为UAC,A选项错误;血清白蛋白是分泌蛋白,其修饰加工的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线粒体中的蛋白质不是分泌蛋白,只能在线粒体内合成、加工,B选项错误;人体血清白蛋白的第一氨基酸不是甲硫氨酸,但不表示整个血清白蛋白中不含甲硫氨酸,C选项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所以编码血清白蛋白的基因突变可能不影响血清白蛋白的种类及功能,D选项正确。
【答案】D3.如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A~G表示生物分子,其中C 可以携带氨基酸,①~③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B、C中不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现象KS5U]B.③过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C.①过程需要解旋酶的参与才能完成D.②③过程可在细菌细胞中同时进行【答案】A4.图甲表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图乙表示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下列对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y代表核糖,z代表含氮碱基B.图甲所示结构与DNA基本组成单位的不同在于y和zC.图乙所示的过程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图乙中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位于b端【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图甲所示的结构为核糖核苷酸,其中y、z分别代表核糖、含氮碱基,A选项正确;DNA与RNA的基本组成单位的不同表现在五碳糖和碱基的不同,B选项正确;图乙所示为翻译过程,该过程中mRNA上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故C选项错误;由图可以看出肽链的合成顺序应该是从a端到b端,终止密码子位于b端,故D选项正确。
法医学考试题与答案

法医学考试题与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 法医学2. 法医病理学3. 法医临床学4. 法医物证学5. 法医毒物学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医学主要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A. 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B. 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毒物学C. 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昆虫学D. 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人类学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法医学的分支学科?A. 法医病理学B. 法医临床学C. 法医心理学D. 法医物证学答案:C3. 在法医病理学中,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癌症?A. 肝癌B. 肺癌C. 心脏病D. 胃癌答案:C4. 法医临床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A. 损伤鉴定、法医精神病鉴定、法医病理鉴定B. 损伤鉴定、法医精神病鉴定、法医物证鉴定C. 损伤鉴定、法医心理学鉴定、法医病理鉴定D. 损伤鉴定、法医心理学鉴定、法医昆虫学鉴定答案:B5. 法医物证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A. DNA鉴定、血迹鉴定、足迹鉴定B. 毒品鉴定、血迹鉴定、足迹鉴定C. DNA鉴定、毒品鉴定、法医昆虫学鉴定D. 血迹鉴定、足迹鉴定、法医心理学鉴定答案:A6. 法医毒物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A. 毒品鉴定、酒精鉴定、药物鉴定B. 毒草鉴定、酒精鉴定、药物鉴定C. 毒蘑菇鉴定、酒精鉴定、法医昆虫学鉴定D. 毒蛇鉴定、酒精鉴定、法医心理学鉴定答案:A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法医学的作用和意义。
2. 请简述法医病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 请简述法医临床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四、案例分析(共40分)某市发生一起凶杀案,现场遗留有一把带血的刀和一只手套。
经调查,嫌疑人张三有重大作案嫌疑。
警方将张三抓获后,对其进行了法医学鉴定。
1. 请分析警方可能对张三进行哪些法医学鉴定?(10分)2. 假设法医从刀上提取到一组DNA,请分析这对案件侦破的作用。
(10分)3. 假设法医从手套上发现有泥土和草屑,请分析这对案件侦破的作用。
大话法医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华中科技大学

大话法医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华中科技大学第一章测试1.世界上第一本系统法医学专著是《洗冤集录》。
参考答案:对2.法医学的本质是医学。
参考答案:对3.法医解剖是为了查明已故者的死亡原因及死亡方式。
参考答案:对4.法医临床学主要研究活体,研究其损伤程度及精神状态。
参考答案:对5.法医学可以应用于刑事、民事及行政案件。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林几被誉为“中国现代法医学之父”。
参考答案:对2.《洗冤集录》是我国第一本刑侦书籍。
参考答案:错3.现代尸检报告包含物证检验内容参考答案:对4.明清时期,我国法医学发展落后于西方国家。
参考答案:对5.达芬奇解剖约30具尸体,并留下珍贵的解剖素描手稿。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死亡过程分为5个时期。
参考答案:错2.“勒指不红”的判断是否死亡原理是人死亡后血循停止。
参考答案:对3.呼吸机脑一般出现在脑死亡后24小时。
参考答案:错4.心电图检查可用于判断是否假死。
参考答案:对5.根本死因分为6类。
参考答案:错第四章测试1.早期死后变化是指死亡24小时内的尸体变化。
参考答案:对2.肌肉松弛指人肌张力减弱。
参考答案:错3.胖型尸体死后10小时内尸温每小时下降1.0℃。
参考答案:错4.扩散期尸斑指压不褪色。
参考答案:错5.死后24-48小时,尸僵开始缓解。
对第五章测试1.水族动物对死后尸体损伤多位于表皮。
参考答案:对2.车道上的尸体易发生死后交通事故所致的生前伤或(和)死后伤,应注意与他杀后伪装成交通事故损伤等相鉴别。
参考答案:对3.死后人为现象是指对尸体、组织及器官的非故意、人为的损害。
参考答案:对4.尸体冷藏过程中可出现冰冻水泡。
参考答案:对5.死后人为现象在法医工作中较为常见。
对第六章测试1.擦伤形成的皮瓣可以推断致伤物作用的方向。
参考答案:对2.手和脚算是钝器吗?参考答案:对3.只有驾驶员才能出现方向盘伤?参考答案:对4.交通事故中,行人可以出现伸展创。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中图版选修1第6章 蛋白质和DNA技术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8小题每题3分共计54分)1.以下关于猪血红蛋白提纯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洗涤红细胞时使用生理盐水可防止红细胞破裂B. 猪成熟红细胞中缺少细胞器和细胞核提纯时杂蛋白较少C. 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血红蛋白比分子量较小的杂蛋白移动慢D. 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离心管的第三层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答案】C【解析】解 A.洗涤红细胞时洗涤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以利于后续步骤的分离纯化加入的是生理盐水可防止红细胞破裂 A正确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与众多的细胞器提纯时杂蛋白较少 B正确C.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血红蛋白的分子量比杂蛋白大质量越大的通过凝胶色谱柱的速度越快 C错误D.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离心管的第三层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 D正确故选 C2.PCR技术作为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常用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不必知道基因的全部序列B. PCR反应中温度的周期性改变是为了DNA聚合酶催化不同的反应C. PCR技术中的变性是指DNA聚合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D. 利用PCR技术扩增形成的目的基因中一定没有启动子【答案】A【解析】解 A.只要设计出目的基因的引物接下来即可自动进行而不必知道其全部序列A正确B.PCR反应中温度的周期性改变是为了变性、复性、延伸而不是为了DNA聚合酶催化不同的反应 B错误C.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的空间结构 C错误D.利用PCR技术扩增形成的目的基因中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可能含有启动子 D错误故选 A3.实验室常用PCR技术对DNA进行体外扩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95℃时DNA的磷酸二酯键断开B. 引物与模板结合后向引物的3′端延伸C. 反应过程包括变性→延伸→复性D. 需要解旋酶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答案】B【解析】A、95℃时DNA的氢键断开磷酸二酯键没有断裂 A错误B、引物与模板结合后向引物的3′端延伸 B正确C、反应过程包括变性→复性→延伸 C错误D、PCR操作过程中不需要解旋酶 D错误4.以下关于猪血红蛋白提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洗涤红细胞时使用生理盐水可防止红细胞破裂B. 猪成熟红细胞中缺少细胞器和细胞核提纯时杂蛋白较少C. 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血红蛋白比分子量较小的杂蛋白行程大D. 血红蛋白的颜色可用于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的监测【答案】C【解析】解 A、洗涤红细胞时洗涤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以利于后续步骤的分离纯化加入的是生理盐水可防止红细胞破裂 A 正确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与众多的细胞器提纯时杂蛋白较少 B 正确C 、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血红蛋白的分子量比杂蛋白大质量越大的通过凝胶色谱柱的速度越快 C错误D、血红蛋白是有色蛋白因此在凝胶色谱分离时可以通过观察颜色来判断什么时候应该收集洗脱液(如果操作都正确 D正确故选 C.5.PCR技术中 DNA变性所需的温度为()A. 90~95℃B. 70~75℃C. 55~60℃D. 35~40℃【答案】A【解析】解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 PCR过程一般经历三十多次下述循环 95℃下变性(使模板DNA解旋)→55℃下复性(引物与DNA 模板链结合)→72℃下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故选 A6.下列关于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 PCR技术利用DNA双链复制的原理使核糖核苷酸序列呈指数方式增加B. 扩增目的基因前需要设计可与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互补的两种双链引物C. 基因的扩增依赖于模板、热稳定性的DNA聚合酶和原料等物质D. 加热至90~95℃的目的是使基因的磷酸二酯键断裂【答案】C【解析】A、PCR技术利用DNA双链复制的原理使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呈指数方式增加 A错误B、扩增目的基因前需要设计可与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互补的两种单链DNA片段做引物 B错误C、基因的扩增依赖于模板、热稳定性的DNA聚合酶和原料等物质 C正确D、加热至90~95℃的目的是使基因两条链之间的氢键断开使DNA得双链打开没有破坏磷酸二酯键断裂 D错误7.引物长度通常为20\sim 30个核苷酸的一段()A. DNAB. RNAC. DNA或RNAD. 双链DNA【答案】C【解析】解引物是一小段单链DNA或RNA 作为DNA复制的起始点存在于自然中生物的DNA复制(RNA引物)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中人工合成的引物(通常为DNA引物).故选 C.8.下列有关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 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B. 血红蛋白之所以能携带氧气与它独特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C. 用生理盐水透析血红蛋白溶液以保持血红蛋白的活性D. 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答案】C【解析】解解 A.用0.9%的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以利于后续步骤的分离纯化 A正确B.结构决定功能血红蛋白之所以能携带氧气与它独特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 B正确C.将盛有血红蛋白溶液的透析袋放入一定浓度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 C错误D.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D正确故选 C9.关于PCR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 PCR反应体系中需要添加解旋酶以获得单链模板B. PCR体系中一定要添加从受体细胞中提取的DNA聚合酶C. 已知基因的部分序列时也可用PCR方法进行目的基因的扩增D. 在设计两种引物时需要让引物和引物之间的碱基序列互补【答案】C【解析】A、PCR技术中通过高温来使DNA解旋不需要解旋酶 A错误B、PCR体系中需要加入一种耐高温的DNA聚合酶而不是从受体细胞中提取的DNA聚合酶 B错误C、已知基因的部分序列时也可用PCR方法进行目的基因的扩增 C正确D、在设计两种引物时不能让引物和引物之间的碱基序列互补否则引物之间会相互结合 D错误10.有关PCR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设计的引物要有两种B. 设置循环变化的温度并由ATP为反应供能C. 将不断消耗引物和原料D. 原理是DNA双链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答案】B【解析】解 A、PCR中需要一对引物因此设计的引物要有两种 A正确B、PCR扩增不需要ATP供能 B错误C 、PCR扩增过程中会不断消耗引物和原料 C正确D、PCR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正确.故选 B.11.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中关于对样品的处理分析正确的是()A. 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除去血浆中的葡萄糖、无机盐B. 洗涤时离心速度过慢时间过短白细胞等会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C. 洗涤过程选用质量分数为0.1%的NaCl溶液D. 透析的目的是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答案】D【解析】1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分离红细胞时采用低速长时间离心B. 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是低速短时间离心C. 红细胞释放出血红蛋白只需要加入蒸馏水就可D. 透析时要用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透析12h【答案】D【解析】解 A.分离红细胞时采用的离心方法是低速短时间离心 A错误B.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是高速长时间时间离心(转速2000r/min 离心10分钟) B错误C.红细胞释放血红蛋白的过程要加入甲苯以溶解磷脂促进血红蛋白释放 C错误D.透析时所用的透析液是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透析时间是12h D正确故选 D13.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具有多起点双向复制的特点在复制原点(Ori)结合相关的复合体进行DNA的复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真核生物DNA上Ori多于染色体的数目B. Ori上结合的复合体具有打开磷酸二酯键的作用C. DNA子链延伸过程中结合的复合体促进氢键形成D. 每个细胞周期Ori处可起始多次以保证子代DNA快速合成【答案】A【解析】解 A.因DNA是多起点复制且一条染色体上有1或2个DNA 因此Ori多于染色体数目 A正确B.Ori上结合的复合体具有打开氢键的作用 B错误C.DNA链延伸过程中结合的复合体促进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C错误D.每个细胞周期中DNA只复制一次 Ori处只起始一次 D错误故选 A14.下列有关“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用蒸馏水进行红细胞的洗涤其目的是去除细胞表面杂蛋白B. 将血红蛋白溶液进行透析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C. 血红蛋白释放时加入有机溶剂其目的是使血红蛋白溶于有机溶剂D. 这个过程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是为了维持血红蛋白的结构【答案】D【解析】A.对红细胞洗涤时应该用生理盐水不能用蒸馏水故A项错误B.将血红蛋白溶液进行透析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故B项错误C.血红蛋白释放时加入有机溶剂其目的是溶解磷脂加速血红蛋白的释放故C项错误D.整个过程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是为了维持pH相对稳定防止和血红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故D项正确故选D15.PCR一般要经过三十多次循环从第二轮循环开始上一次循环的产物也作为模板参与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由引物Ⅰ延伸而成的DNA单链作模板时仍与引物Ⅰ结合进行DNA子链的延伸B. 由引物Ⅰ延伸而成的DNA单链作模板时无需与引物结合在酶的作用下从头合成子链C. 1个DNA片段经过5次循环会得到32个相同的DNA片段D. 1个DNA片段作为模板经过2次循环含引物Ⅰ的DNA单链占总链的比值为1/4 【答案】C【解析】由引物Ⅰ延伸而成的DNA单链作模板时与它互补的子链应从另一端开始合成即与引物Ⅱ结合延伸DNA子链 A、B错误经过5次循环 DNA复制了5次以得到的DNA分子数是2^5=32个 C正确1个DNA片段作为模板经过2次循环会形成4个DNA片段 8条链其中含有原始模板链(不含引物的)2条另外6条链中含有引物Ⅰ的是3条含有引物Ⅱ的是3条即含引物Ⅰ的DNA单链占总链的比值为3/8 D错误故选C16.如图表示DNA分子复制的片段图中a、b、c、d表示各条脱氧核苷酸链一般地说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 a和c的碱基序列互补 b和c的碱基序列相同B. a链中 frac(A + C)(G + T)的比值与d链中同项比值相同C. a链中 frac(A + T)(G + C)的比值与b链中同项比值相同D. a链中 frac(G + T)(A + C)的比值与c链中同项比值不同【答案】C【解析】A、a和c都与d互补因此a和c的碱基序列相同 a和d的碱基序列互补则b 和c的碱基序列也互补 A错误B、a和d的碱基序列互补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链中 \frac(A + C)(G + T)的比值与d 链中同项比值互为倒数 B错误C、a和b是互补的两条链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中 \fracA + TC + G的比值与b链中同项比值相同 C正确D、a和c的碱基序列相同因此a链中\frac(A + T)(G + C)的比值与c链中同项比值相同 D 错误17.有关PCR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B. 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C. 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D. PCR扩增中必须有解旋酶才能解开双链DNA【答案】D【解析】解 A.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A正确B.PCR技术以解开的双链作为模版利用的原理是DNA复制 B正确C.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引物 C正确D.双链DNA模版在受热条件下氢键断裂形成单链DNA 可见该过程不需要解旋酶解开双链DNA D错误故选 D18.下列关于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在凝胶色谱柱内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移动的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快B. 从凝胶色谱柱中最后分离出来的是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C. 判断纯化的蛋白质是否达标使用最多的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D. 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需要的是离心管中的从上往下数第三层溶液【答案】A【解析】解 A.在凝胶色谱柱内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移动的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 A错误B.分子量小的蛋白质穿过多孔凝胶颗粒内部路程长流动慢从凝胶色谱柱中最后分离出来 B正确C.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常用来进行鉴定蛋白质的纯度 C正确D.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从上往下依次是有机溶剂、脂类物质、血红蛋白、红细胞破碎物沉淀需要的是离心管中的从上往下数第三层溶液 D正确故选 A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7小题每题10分共计70分)19.(1)本实验所需培养基的碳源为__________ 该碳源进入细菌细胞内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19.(2)培养基含有 KH_2PO_4和 Na_2 HPO_4 其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19.(3)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19.(4)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这说明样品中有多种分解对羟基苯甲酸的细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为_______组设置的目的是说明通过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目标微生物19.(5)若要测定⑦培养液中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法进行计数19.(6)若要固定化分解对羟基苯甲酸的细菌一般采用________的方法若要分离纯化分解对羟基苯甲酸酶根据分子量大小采用_________方法也可以根据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因素采用电泳方法分离纯化分解对羟基苯甲酸酶【答案】(1)对羟基苯甲酸, 为细胞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解析】解(1)本实验所需培养基的碳源为对羟基苯甲酸该碳源进入细菌细胞内的主要作用是为细胞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答案】(2)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解析】(2)培养基含有 KH_2PO_4和 Na_2 HPO_4 其作用有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答案】(3)增大分解对羟基苯甲酸微生物的比例【解析】(3)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增大分解对羟基苯甲酸微生物的比例【答案】(4)一定条件下同种细菌形成的菌落特征是相同的(不同菌种在相同条件下形成的菌落特征不同), 对照【解析】(4)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这说明样品中有多种分解对羟基苯甲酸的细菌依据是一定条件下同种细菌形成的菌落特征是相同的(不同菌种在相同条件下形成的菌落特征不同)⑥为对照组设置的目的是说明通过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目标微生物【答案】(5)血细胞计数板, 稀释涂布平板【解析】(5)若要测定⑦培养液中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答案】(6)包埋(固定), 凝胶色谱, 所带电荷的差异, 分子大小(形状)【解析】(6)若要固定化分解对羟基苯甲酸的细菌一般采用包埋(固定)的方法若要分离纯化分解对羟基苯甲酸酶根据分子量大小采用凝胶色谱方法也可以根据所带电荷的差异和分子大小(形状)等因素采用电泳方法分离纯化分解对羟基苯甲酸酶20.(1)分离纯化大肠杆菌时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其重要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若要测定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数目常用滤膜法并接种在_____________固体培养基上统计黑色菌落的数量20.(2)若要从土壤中分离某种能降解敌百虫(分子式为 C_4H_8Cl_3O_4P)的细菌需要配制_________________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20.(3)分离血红蛋白时将搅拌好的混和液离心后可以明显看到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将试管中的液体用滤纸过滤可除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分液漏斗中静置片刻后可分出红色透明液体20.(4)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时需将橘皮用石灰水浸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2点)20.(5)因为胡萝卜素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所以常用萃取法提取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 提取到的胡萝卜素粗品常通过___________法进行鉴定【答案】(1)系列稀释和涂布平板, 伊红-美蓝【解析】解(1)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微生物菌种其重要操作是系列稀释和涂布平板用滤膜法测定饮用水中大肠杆菌数量时先将已知体积的水过滤再将滤膜放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根据培养基上黑色菌落的数量计算水样中活菌数【答案】(2)以敌百虫为唯一碳源【解析】(2)若要从土壤中分离某种能降解敌百虫(分子式为 C_4H_8Cl_3O_4P)的细菌需要配制以敌百虫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答案】(3)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脂类物质)【解析】(3)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经过中速长时离心后可明显看到试管中溶液分为4层从上往下数第1层为甲苯层第2层为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为血红蛋白水溶液第4层为杂质沉淀层将试管中的液体用滤纸过滤可除去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在分液漏斗中静置片刻后可分出红色透明液体【答案】(4)提高出油率防滑脱降低黏稠度以避免堵塞筛眼等【解析】(4)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时需将橘皮用石灰水浸泡能提高出油率防滑脱降低黏稠度以避免堵塞筛眼等【答案】(5)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 纸层析【解析】(5)萝卜素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萃取法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提取到的胡萝卜素粗品常通过纸层析法法进行鉴定21.(1)取新鲜的血液前要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抗凝剂用_______________反复洗涤红细胞红细胞已洗涤干净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 21.(2)在洗涤好的红细胞中加入____________(试剂) 使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所得混合液再经过较高速离心、过滤和__________ 即完成血红蛋白的粗分离21.(3)利用凝胶色谱法纯化血红蛋白时用___________液进行洗脱如果洗脱过程中红色区带_____________ 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分离效果较好洗脱时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比小分子___________(填“先”或“后”)被洗脱出来【答案】(1)柠檬酸钠, 生理盐水, 上清液不再呈现黄色【解析】解(1)为防止血液凝固在釆血容器中要预先加入抗凝血剂柠檬酸钠比例是每100mL血液加入3.0g柠檬酸钠用生理盐水重复洗涤红细胞三次直至上清液不再呈现黄色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答案】(2)蒸馏水和甲苯, 透析【解析】(2)对血液样品进行处理及粗分离时首先要进行红细胞洗涤其目的是除去杂蛋白第二在蒸馏水和甲苯试剂中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然后离心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最后用透析的方法除去分子量较小的杂质【答案】(3)缓冲(洗脱), 均匀一致地移动, 先【解析】(3)在凝胶色谱操作过程中若洗脱液流干露出凝胶颗粒解决的办法是重新装填在蛋白质分离过程中判断色谱柱制作成功的方法和标准是观察红色区带在洗脱过程中的移动情况若红色区带均匀一致地移动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22.(1)皂荚中含有大量的皂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若要提高萃取的产量和品质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其一般不采用水中蒸馏法提取的原因是________ 22.(2)皂素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在没有洗衣粉之前人们常用皂角洗衣服、洗头发等现在家庭使用的都是工业生产的加酶洗衣粉或洗衣液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________酶若要固定化这些酶宜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22.(3)皂角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中含有合成人体蛋白质必需的氨基酸提取皂角种子中的蛋白质时一般分为________、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四步其中粗分离时可采用透析法该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 分离蛋白质可采用电泳法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答案】(1)提高温度, 适当的延长萃取时间, 原料会发生焦糊【解析】解(1)皂荚中含有大量的皂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若要提高萃取的产量和品质可采取的措施是提高温度和适当的延长萃取时间其一般不采用水中蒸馏法提取的原因是蒸馏法会导致原料焦糊故一般采用萃取法【答案】(2)纤维素, 化学结合法, 物理吸附法【解析】(2)皂素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在没有洗衣粉之前人们常用皂角洗衣服、洗头发等现在家庭使用的都是工业生产的加酶洗衣粉或洗衣液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若要固定化这些酶宜采用的方法是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答案】(3)样品处理, 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大分子保留在袋中, 不同分子因带电性质、分子大小和形状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达到将样品中各种分子分离【解析】(3)皂角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中含有合成人体蛋白质必需的氨基酸提取皂角种子中的蛋白质时一般分为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四步其中粗分离时可采用透析法该方法的原理是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大分子保留在袋中分离蛋白质可采用电泳法其依据的原理是不同分子因带电性质、分子大小和形状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达到将样品中各种分子分离23.(1)传统PCR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23.(2)在RT—PCR中每一步都有酶的参与上图中过程1中的关键酶是________ PCR 中的关键酶是________ 该酶的作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DNA双链复制【解析】解(1)传统PCR技术应用了DNA双链复制的原理【答案】(2)逆转录酶, Taq酶, 耐高温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解析】(2)过程1是遗传信息从RNA到DNA 是反转录所以该过程中的关键酶是逆转录酶 PCR中的关键酶是具有热稳定性的DNA聚合酶即TaqDNA聚合酶该酶的作用特点是热稳定性高即耐高温不能从头合成DNA 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24.(1)用于生产物柴油的植物没不易挥发宜选用________、________方法从油料作物中提取24.(2)筛选产脂酶的微生物M时选择培养基中添加的植物油为微生物生长提供________ 培养基灭菌采用的最适方法是________法24.(3)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数量可选用________法直接计数从微生物M分离提取的脂肪酶通常需要检测________ 以确定其应用价值为降低生物柴油生产成本可利用________技术使脂肪能够重复使用24.(4)若需克隆脂肪酶基因可应用耐热DNA聚合酶催化的________技术【答案】(1)压榨, 萃取【解析】解(1)因为植物油不挥发所以不适合采用蒸馏法提取应采用压榨法或萃取法提取【答案】(2)碳源, 高压蒸汽灭菌【解析】(2)植物油中不含有矿质元素只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培养基适合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答案】(3)显微镜直接计数, 酶活性(酶活力), 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解析】(3)测定微生物的数量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计数分离出的脂肪酶要对其活性进行检测以确定其实用价值可以利用酶固定技术重复使用脂肪酶【答案】(4)PCR(多聚酶链式反应聚合酶链式反应)【解析】(4)利用PCR技术可以扩增基因25.(1)图甲a、b均为蛋白质分子其中先从层析柱中洗脱出来的是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25.(2)自己制作凝胶色谱柱时在色谱柱底部d位置相当于多孔板的结构可由________替代25.(3)装填凝胶色谱柱时色谱柱内不能有气泡存在原因是________25.(4)若图乙被分离的蛋白质混合液中含有肌红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6900)、血清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8500)、牛乳球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5000)、牛胰岛素(相对分子质量为5700)则图乙中A、B、C、D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答案】(1)a, a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解析】(1)由于不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不能进入凝胶内部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短速度快易洗脱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则进入凝胶内部通道路程长速度慢【答案】(2)尼龙网和100目的尼龙纱【解析】(2)凝胶色谱柱的制作底部橡皮塞的凹穴上覆盖尼龙网和100目的尼龙纱相当于多孔板。
法医教学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法医教学考试题及答案大全一、单项选择题1. 法医学的主要任务是:A. 研究法律B. 研究医学C. 研究尸体D. 研究活体答案:C2. 法医病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生物学B. 物理学C. 死亡原因D. 生命过程答案:C3. 法医毒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毒物的化学结构B. 毒物的法律效力C. 毒物对人体的影响D. 毒物的制备方法答案:C4. 法医物证学中,DNA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定个体身份B. 确定毒物种类C. 确定死亡时间D. 确定疾病类型答案:A5. 法医精神病学主要研究的是:A. 精神疾病的诊断B. 精神疾病的治疗C. 精神疾病与法律的关系D. 精神疾病的预防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法医鉴定中可能涉及的证据类型包括:A. 尸体检验结果B. 毒物分析报告C. 心理评估报告D. 现场勘查记录答案:ABCD7. 法医病理学鉴定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死亡原因的判断?A. 死者的年龄B. 死者的性别C. 死者的生活习惯D. 死者的既往病史答案:ABCD8. 法医物证学中,以下哪些是常见的生物样本?A. 血液B. 毛发C. 皮肤D. 骨骼答案:ABC9. 法医毒理学鉴定中,以下哪些是常见的毒物检测方法?A. 色谱法B. 光谱法C. 质谱法D. 免疫法答案:ABCD10. 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鉴定结果?A. 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B. 被鉴定人的社会背景C. 被鉴定人的心理状况D. 被鉴定人的生理状况答案:ABCD三、判断题11. 法医鉴定的结果可以作为法庭判决的唯一依据。
(错误)12. 法医鉴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资质。
(正确)13. 法医鉴定过程中,所有证据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
(正确)14. 法医鉴定的结果不能被质疑或重新鉴定。
(错误)15. 法医鉴定人员在鉴定过程中应保持客观和中立。
(正确)四、简答题16. 简述法医病理学在刑事案件中的作用。
法医病理学在刑事案件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确定死亡原因、死亡时间、死亡方式以及可能的致伤工具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与法医DNA技术相关的是( )
以上都是
线粒体DNA分析
DNA的提取保存于检验
DNA指纹
2.
下列那种叙述不是细胞质遗传所特有的()
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遗传
F1代的正反交结果不同
细胞质遗传属母性遗传因此也称母性影响
不能在染色体上进行基因定位
3.
下列哪个特征不是未来的法医DNA分析发展方向( )
微型化
智能化
多样化
网络化
4.
下列哪项不是法医DNA分析技术的衍生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