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质是怎样一种神奇的存在》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课后习题:第四单元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课后习题:第四单元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四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天眼”身在洼地,但在科学家眼中,它心系深空,是一座“天空实验室”。

到现在为止,应该没有天文学家上过太空,但他们却是最了解宇宙的一群人,靠的是什么?不少人小时候尝试过用曝光的胶片观看日食,还有动手能力更强的,用两个放大镜自制过光学望远镜。

望远镜就是天文学家了解宇宙的必备工具。

但射电望远镜不同于人们熟悉的光学望远镜,它不能直接成像,而是抓取目标的无线电信号,用数据说话。

天文学家利用“天眼”开展工作,有点类似移动靶射击运动,需要不断地选取目标、瞄准目标射击、分析结果。

据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柯伽介绍,第一步要考虑望远镜频率是否合适、灵敏度是否足够、目标是不是在可视范围内,以便确定观测源的坐标,形成观测列表。

第二步是望远镜控制部门执行观测。

如何精确控制“天眼”瞄准动辄光年之外的目标?简单地说,一是通过天体坐标计算出望远镜所需的“姿态”,二是驱动电机控制望远镜的“姿态”。

因为地球在不停自转和公转,这样的观测比移动靶射击复杂得多,要不断地修正望远镜的位置,不断地瞄准目标,并确保一直命中靶心。

第三步是通过编程来分析数据。

外表安静的“天眼”,内心澎湃,每秒最高传输数据38 G。

海量的数据,基本没有手动分析的可能,所以天文学家都是“程序员”,用大数据手段实现天地“连线”。

前辈科学家发现的物理定律,我们在物理实验室里做实验,结果都能验证定律为真。

在“天空实验室”里呢?那可不一定。

天文学跟物理学密不可分,大尺度时空结构、宇宙演化、高能天体(如黑洞、脉冲星等)都是以广义相对论为重要理论基础的。

前人依靠头脑做实验,得出了理论,理论研究走在前面,后人如何验证呢?这些天体质量惊人、距离以光年计,对应的物理参数和空间都是人类无法达到的,只能用“天空实验室”来验证。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事物说明文1-30) (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事物说明文1-30) (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阅读理解(事物说明文1-30) (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说明文阅读,完成后面小题寻找三体人的“水滴”武器史峰①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三体人之所以能奴役地球,是因为它们拥有一种非常厉害的武器——“水滴”。

“水滴”能撞碎所有物质,它的硬度超乎想象:“水滴”撞穿地球,就如子弹穿过面包一样轻松随意。

“水滴”超硬不是胡思乱想出来的,而是依照物理研究成果做出的合理构想。

②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能再分解为原子核和电子。

原子核还能再分解成质子和中子,合称核子。

核子还能再分吗?以前是不能分的,可是用电子对撞机后,核子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夸克。

那么,夸克还能再分下去吗?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无法再分了。

③夸克是如何组成物质的呢?夸克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复合粒子。

物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宇宙中的夸克组合居然都是“三个夸克组成质子”“两个夸克组成中子”的模式,没有发现“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更多夸克组合的复合粒子。

难道不存在这些夸克组合吗?科学家提出了假说:宇宙中应该存在“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任意夸克组合,只是限于人类的见识“太短”,尚没有发现而已。

④科学家又进一步从理论上推理出“四夸克组合”和“五夸克组合”的特殊性质:这两种夸克组合中的夸克之间保持着极其恰当的距离,这种距离恰好能产生强力。

强力、电磁力、弱力、引力并称维持宇宙存在与运行秩序的四大力,这四种力决定了物质的硬度。

如果把电磁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定为l,那么弱力和引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可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电磁力,只有弱力或是引力的话,物质就软得拿不起来,几乎是没有硬度。

而强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却是100。

⑤“三夸克质子”和“二夸克中子”中的夸克们因为距离不合适,不会相互产生强力,所以质子、中子组成的物质都是普通物质,它们的硬度由电磁力提供。

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1)

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1)

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1)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书香缕缕为何来①打从认字开始,我们便开始了与书为伴的生活,虽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纸质书不断受到电子阅读器的冲击,但仍有许多人执著地钟爱纸质书。

纸质书除了能给人手捧书卷的实在感,那时不时地从书页中飘散出来的缕缕书香,也时常令爱书人陶醉,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香,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

②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书香”呢?③书,无论新旧,都会释放出几百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所有香味一样,书香之源可以被追溯到若干化学成分。

“新书气味”主要有三个来源:纸品本身以及制造中使用的化学物质、用于印刷的油墨以及用于书本装订的胶黏剂。

④纸品制造的过程经常需要用到化学品。

例如用“苛性钠”(氢氧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的pH值,并使木浆纤维膨胀,“上浆剂”常用来提高纸的耐水性。

这些化学品可以通过它们的反应或者其他过程,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到空气中,成为我们可以察觉到的气味,油墨和胶黏剂也一样。

⑤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新书气味”。

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来都一样。

⑥通常来说,是纸张中的化合物分解导致了“旧书气味”的产生。

纸张包含纤维素、少量的木质素还有其他化学成分。

虽然现代的高品质纸品会通过化学过程来清除木质素,但是纸张中的纤维素分解过程仍然会缓慢发生,这是因为周围环境中存在酸性物质。

这些反应,统称为“酸水解”,“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可能有助于产生旧书的气味。

⑦现已明确的,纸质书在由新变旧的过程中(化学降解过程)产生的有机化合物和它们各自的气味有:苯甲醛有杏仁般的气味、香兰素有香草般的气味、乙苯和甲苯有馨甜的气味、2﹣乙基乙醇有轻微的花香气味。

⑧据说,外国有家公司曾经生产了一系列的气雾剂来复制“书香”的味道,销量很好,卖到断货,看来人们对书香门第的追求,古往今来仍未改变。

七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武汉专用)

七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武汉专用)

2024届七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武汉专用)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共55分)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3小题,共10分)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公里高①空间站又称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并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

一般来说,空间站大都在约400公里高度的轨道上运行,比如,我国的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以及目前仍在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还有我们正在建造的中国空间站等。

②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公里高?③大家都知道,航天发射是非常昂贵的。

空间站飞往更高的轨道需要消耗运载火箭更多的能量,对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如果要把成吨的设备携带到较高的高度,成本过于高昂。

④太空实验的观测需求也是因素之一。

空间站的主要任务是在满足特定观测需求情况下进行太空实验。

大气是随着海拔增加而逐渐变薄的,太空和地球大气层之间没有明确、清晰的边界。

国际航空联合会将100公里的高度定义为大气层与太空的界线,即“卡门线”,卡门线之外的部分称为太空。

一般太空实验所需要的接近真空的环境、无云层遮挡的望远镜观测优势、近乎无重力的实验条件等,在400公里高度都可以满足。

(小学教育)2019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练习与测试》答案第4单元

(小学教育)2019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练习与测试》答案第4单元

2019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练习与测试》答案第4单元一.选出正确的读音和汉字。

轻盈yíng 薄báo膜矿藏cáng 特殊shū辨别奥秘飞蛾习惯二.选字填空。

地的得的的得得地三.按要求完成练习。

1.请你写出几个表示看的词语。

瞅,窥,瞄,望,注视,凝视,张望,眺,鸟瞰,俯视等2.(1)南辕北辙大同小异(2)百依百顺半信半疑3.仿写句子。

为什么窗帘会飞起来呢?原来,是窗户在开着。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的飞行呢?《夜晚的实验》课文2.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3.难道他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4.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揭露快速灵敏2.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这种声音沿着直线传播,一碰到物体就像光照到镜子上那样反射回来。

蝙蝠用耳朵接受到这种“超声波”,就能迅速做出判断,灵巧的自由飞翔,捕捉食物。

3.看了斯帕拉捷及后来人们的努力,你联想到的一句名言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牛顿。

发展练习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人类是生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说明对象,说明了人体不但产生电,而且,整个生命运动都离不开电刺激来传递信息.2.人体内之所以存在微弱的电流,是因为心脏的正常跳动和大脑的摩擦产生的。

3.最后一段标出序号的例子,有一个与所说明事理不符,请选出来.(1)二.阅读与思考。

不管是出生卑微的人,还是出生富裕的人,只要能善于认真观察,仔细研究,就能发现别人发现不到的东西。

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基础练习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敬畏、给予”选第二个,其余选第一个。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浩瀚的宇宙冲垮海堤蔚蓝色的海洋缓解饥荒廉价的电力蕴藏宝藏呆滞的目光珍惜时间三、将下列句子中的标点补充完整。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非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精选汇编(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5~17题。

材料一:在凉爽、幽暗、静谧的树林里,浓密的树冠中不时传来几声鸟鸣,抬头就能看到祖母绿、地衣灰、暗铜黄、鳄梨绿等颜色交织在一起。

这便是新喀岛卖型的山地雨林,该岛是远在太平洋西南地区的狭长的热带土地,位于澳大利亚和斐济之间。

岛上的大型蕨类植物公园因为园内的高大树形蕨而得名。

这些树形蕨可以长到七层楼高,让整片森林笼罩在一股原始气息当中。

我走的这条小径先是上坡,不久就蜿蜓向下来到溪水边。

越靠近溪水,鸟儿的鸣唱也越发响亮。

我来这座岛屿,是为了看到据说是世界上最聪明的鸟——新喀鸦。

这是一种鸦科鸟类,这个科的鸟智慧不凡。

几年前,一只叫贝蒂的新喀鸦将一段金属丝掰弯做成钩子,来钩取难以够到的食物,由于这一智慧的行为,贝蒂为人们所熟知。

最近,一只绰号为“007”的新喀鸦使得这个物种再次备受瞩目,它在英国广播公司2014年摄制的节目中大显身手,以迅捷的速度完成了一道极具挑战性的谜题,这道谜题由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高级讲师亚历克斯·泰勒设置。

谜题包含八个独立的步骤,由各式各样的隔间和装有棍子及石子的“工具箱”组成,相关装置全都放在桌面上。

此前,007见过部分装置,但这些装置的组合是它首次遇到。

要顺利获得放在隔间管道里的肉,007得按照正确的步骤解开谜题。

视频中,羽色乌黑、长相帅气的007翩翩飞来,停在树枝上,它花了点时间审视周边状况,然后飞到另一个树枝上。

这个树枝系着一条绳子,绳子末端系着根小木棍——这小木棍就是谜题的第一步。

007先用嘴叼住绳子,把绳子一段一段地往上拉,直到自己的喙够得着小木棍。

接着它飞到桌面上,跳到装有肉的隔间旁,把小木棍插入隔间的水平洞口,想把肉扒出来。

但木棍太短,它只好用这根木棍获取三个彼此分隔的箱子里的石子。

007旁边还有一个隔间。

里面有一全处于平衡位置的跷跷板,跷跷板上放着一根长木棍。

第五单元“科学精神”(主题阅读)-六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统编版)

第五单元“科学精神”(主题阅读)-六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阅读要素:体会如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这个专题进行编排,主要由四篇课文组成。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耐人寻味,需要反复朗读才能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从而习得方法,能力得到发展。

《学弈》中的学贵专心;《两小儿辩日》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的见微知著,追根溯源;《表里的生物》中的善于发现,不断求知;《他们那时多有趣啊》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生活这些内容和启示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方法;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

其中《文言文二则》是叙事性文章,要求学生明确主人公的观点,了解主人公是通过说明观点具体事例的方法。

《表里的生物》是叙事性文章,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梳理文章中的具体事例,对主人公作出评价。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议论性的文章,要求学生明确主人公的观点,列举文章中的事例,了解列举各个事例时要有顺序。

《他们那时多有趣啊》是一篇科幻小说,要求学生能够比较文章中的各个事例,展开想象,能够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

针对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方法,在“口语交际”中也有所体现。

★课文回顾台:想一想,作者是怎么说明自己的观点的?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举例论证:酸碱试纸的发明、“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睡觉时眼珠的转动和做梦有关。

★方法巧点拨本文中,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三个典型的事例。

运用具体事例说明自己的观,不但可以使观点显得真实可信,而且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无懈可击。

★运用好这种方法需要注意什么呢?1.理清观点和事例的关系,力求事例的典型性。

2.掌握好结构,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处理好事例与事例之间的过渡。

补充:如何提炼文章的主要观点“观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或赞成或反对,或肯定或否定。

提炼文章的主要观点是现代文阅读的常考点,学会提炼文章的主要观点的方法,能帮助我们阅读和分析作品,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神奇的人体生物钟语文阅读题

神奇的人体生物钟语文阅读题

神奇的人体生物钟语文阅读题一、阅读理解(共60分)1. 阅读下面关于人体生物钟的文章片段,回答问题。

(每题5分,共30分)人体生物钟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请简要概括文章中提到的人体生物钟影响日常生活的三个方面。

文中提到的人体生物钟的主要调节机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根据文章内容,人体生物钟紊乱可能会导致哪些健康问题?请列举至少两个。

文章中用了哪些例子来说明人体生物钟的神奇之处?请具体说明。

在现代社会,哪些因素可能会干扰人体生物钟?请说出至少三个。

请解释文章中“生物钟的节律性”这一概念的含义。

2. 分析下面句子中关于人体生物钟的表述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每题5分,共30分)“人体生物钟只对我们的睡眠有影响。

”“只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就能完全不受外界因素干扰,让生物钟正常运行。

”“人体生物钟一旦紊乱就无法恢复正常。

”“所有生物都有和人类一样的生物钟调节机制。

”“人体生物钟与我们的情绪没有任何关系。

”“现代科技手段无法对人体生物钟进行调节。

”二、拓展阅读(共40分)1. 阅读一篇与人体生物钟相关的科普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每题8分,共32分)这篇文章提出了哪些新的关于人体生物钟的研究成果?与之前阅读的文章相比,这篇文章在阐述人体生物钟对健康的影响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文章中提到了哪些利用人体生物钟进行疾病预防或治疗的方法?请总结这篇文章对人体生物钟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2. 结合两篇文章,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阐述你对人体生物钟的新认识。

(8分)答案与解析:一、阅读理解1.答案:(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如影响睡眠、饮食、工作效率等方面)。

解析:从文章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归纳总结。

答案:(如激素调节等相关机制的描述)。

解析:文章中对调节机制有具体阐述,提炼关键信息。

答案:(如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等)。

解析:依据文章提到的紊乱后果作答。

答案:(如动物的季节性迁徙等例子及对应的生物钟关联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阅读《暗物质是怎样一种神奇的存在》,完成12-13题。

(6分)
①暗物质是怎么被发现的?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天体物理学家兹威基第一个发现,宇宙中可见物质远远不足以把宇宙连成一片,如果不是存在一种神秘而不可见的物质,星系早就分崩离析。

②科学家把这种看不见的神秘物质称为“暗物质”。

到了20世纪70年代,多种天文观测,比如盘星系的旋转曲线、星系团X射线观测、引力透镜等都显示了暗物质的存在。

但直到现在还没有确定的暗物质信号被探测到。

③虽然科学家们还不知道暗物质究竟由什么构成,但通过观测它如何影响普通物质,并模拟它的引力效应,还是对它有了一些了解:
④宇宙中95%以上是暗物质和暗能量,暗物质占26.8%。

暗物质不发光、不发出电磁波、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它无法用任何光学或电磁观测设备直接“看”到。

⑤暗物质难以探测,还在于它密度小、速度快,难以捕捉。

科学家测算,暗物质粒子每秒的运动速度为220千米,是56式半自动步枪子弹出膛速度的300倍。

⑥暗物质应该
..来自于宇宙大爆炸。

在宇宙早期某一个时刻,宇宙温度非常高,粒子能量非常强,它们剧烈碰撞,在这种相互作用下,包括暗物质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物质由此产生。

⑦宇宙的结构与暗物质有关。

由于暗物质和它自己以及其他物质不发生除了引力以外的作用,它是促使宇宙膨胀时在自身引力下形成特定结构的首要物质类型。

暗物质播下了宇宙丝状结构的种子,随后可见物质才聚集在一些由暗物质建立起来的引力点上,并最终形成了星系。

⑧暗物质对生命来说是绝不可少的。

假如没有暗物质的引力作用,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将永远无法在宇宙大爆炸后的膨胀过程中坍缩形成。

那样的话,现在既没有太阳,也没有地球,更没有你我……
⑨由于人类还不了解暗物质,不得已才称它们“暗”,一旦发现了它们是什么,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新发现的粒子就会有很多名字。

“暗”只是阶段性的名字,也充分体现了人类还不了解它。

⑩对于找到暗物质,科学家已经等待了数十年。

通过一系列实验和观测,科学家们或许距离破解暗物质这个宇宙谜团只有一步之遥了。

12.阅读全文,你认为暗物质神奇在哪些方面?(2分)
1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4分)
(1)说说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分)
(2)第⑥段中加点词“应该”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2.(2分)①不发光、不发出电磁波、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它无法用任何光学或电磁观测设备直接“看”到。

②密度小、速度快,难以捕捉。

③促使宇宙膨胀时在自身引力下形成特定结构。

④对生命来说是绝不可少的。

(每点0.5分)
13.(4分)(1)画线句采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分)写出暗物质密度小、速度快的特点,(0.5分)从而突出了暗物质难以探测到的原因。

((0.5分)
(2)不能,“应该”表示“暗物质来自于宇宙大爆炸”只是科学家们的一个科学推测,并不是完全肯定;如果去掉,就太绝对化了。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