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设计思考(4篇)

合集下载

新公园改造案例论文范文7篇

新公园改造案例论文范文7篇

公园改造案例论文范文7篇5公园改造案例论文范文第一篇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人性化思考1.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做到“人化”与“物化”的统一人类设计是体现一定时期人们对审美、道德、历史文化以及伦理情感因素的行为活动。

唯物主义论称之为物的人化或者是造物的人化。

但人类的意识、情感和文化必须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来体现,而人类设计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人类精神的表达,这可称之为人类精神的物化或者是人的物化,物化和人化构成了人与设计作品的互相联系的关系,物化和人化是统一结合体,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4]我们从这个层面也应该明白设计中的人性化是人类自身就拥有的特质,而不是空穴来风。

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只是将人化和物化有机相融合,达到人与物融为一体的过程,即所讲的人性化景观设计过程。

古时也有天人合一之说,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人性化的理念,达到人与景观统一的效果。

1.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安全性与实用性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广大的市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园景观环境,为人们营造一个充满人文特征的,人性化的满足人们需求的设计作品。

如果景观设计过程中未将人性化理念作为设计思路,而是沿着传统的公园景观设计理念和方式进行设计,过多的束缚思想将难以给人们打造具有时代气息和人文气息的公园景观作品,难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换句话说,这样的设计作品只不过是现代城市建筑中的摆设品而已,毫无实际作用。

此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严格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设计内容,比如,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设计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尽可能地在城市公园的构造物中少设带有尖锐棱角的景观物体,台阶高程尽可能地低,这样的设计思路主要是为老人和儿童着想,使每一位使用者人身安全都有保证。

这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关键要求,如果做不到这点,即使公园景观装点的华丽无比,也谈不上人性化设计。

1.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脉传承城市公园景观具有地域性特征,也就是说不同区域的人文风情、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不同对城市公园景观的要求不同;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作为设计者应充分认识到地域文脉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区域城市的公园景观采取不同的设计思路,将各个地域的文脉得以体现和传承。

关于城市广场改造中的文化主题定位与景观表达思考——以保定市人

关于城市广场改造中的文化主题定位与景观表达思考——以保定市人

112智能规划NO.23 2019智能城市 INTELLIGENT CITY关于城市广场改造中的文化主题定位与景观表达思考——以保定市人民广场提升改造设计为例傅晓莺 王作鹏(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120)摘 要:作为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广场在提供居民日常活动场所、展现城市形象和地域文化等方面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

随着城市发展中出现新变化和新需求,一些早前建成的广场需要进行提升改造,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重新审视其功能与定位,文章以保定市人民广场提升改造项目为例,探讨广场的文化主题定位及景观表达问题,以期为城市有机更新过程中重点广场的改造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广场改造;文化主题定位;文化景观;城市形象广场是城市非常重要的公共空间,不仅仅是人们日常活动的场所,也是城市形象和文化展示的重要载体。

无论国内外,但凡占据城市重要位置的大型城市广场往往被视作城市的会客厅,明确清晰地传达着城市历史文脉和地方精神,成为城市的形象名片和文化观光旅游的热点。

我国一些建成较早的城市广场,可能受限于当时的意识,对文化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或是伴随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相应对城市广场也有了更多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广场改造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被提上日程。

随着我国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我们的城市广场,特别是占据着城市重要位置的大型广场,不应该再是仅仅满足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还应该彰显城市文化自信,提升城市自豪感和幸福感,并为文化传承与发展、创造城市未来文化遗产而努力。

1 保定市人民广场提升改造项目案例 1.1 保定市人民广场概况保定市人民广场位于保定市正中心,是市政府前广场,总面积约52 000 m 2,自1997年建成至今已有22年,很多设施已经陈旧老化,甚至存在安全隐患,亟待改造。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中心广场兼政府前广场,人民广场不应该仅仅作为一个普通市民广场而存在,它是保定市的形象广场,应该起到保定文化窗口和城市精神地标的作用。

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4篇)

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4篇)

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4篇)目录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4篇) (1)1论园林植物配置景观的设计 (3)【关键词】植物造景植物配置园林景观设计原则及技巧 (3)一、植物造景的景观基础与环境建设的相互关系 (3)1.植物造景的景观基础 (3)2.植物造景与环境建设关系 (3)二、必须重视和提倡以园林植物造景为主的指导思想 (4)三、园林植物造景的设计原则和艺术技巧 (4)1.设计基本原则 (4)2.植物造景的艺术技巧 (5)四、植物造景的园林设计首先要了解植物 (6)3.了解植物与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的关系。

(7)五、植物造景要强调乡土树种的运用和应用 (7)六、结束语 (7)2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设计策略 (7)1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 (8)2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设计的关键问题 (8)3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的设计策略 (9)3.1选择 (9)3.2配置 (10)3.3空间分配 (10)4结束语 (11)3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 (12)一、前言 (12)二、设计与施工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重要意义 (12)三、提高风景园林施工管理水平的措施 (13)四、植物景观的设计与施工 (14)4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配置原则分析 (16)关键词:景观设计;园林;植物;配置原则 (16)1 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配置原则 (16)1.1 季节性原则 (16)1.2 植物层次性原则 (16)1.3 植物多样性原则 (17)2 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17)2.1 规则式的配置方法 (17)2.2 孤植配置方法 (17)2.3 群植配置方法 (18)2.4 花群配置方式 (18)3 结语 (18)1论园林植物配置景观的设计【摘要】随着我国风景园林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文化艺术素质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新兴的城市,需要创造出环境优美,生态环保的植物景观,这是园林设计师、观规划师共同追求和方向。

庭院景观设计理念简短范文(优选4篇)

庭院景观设计理念简短范文(优选4篇)

庭院景观设计理念简短范文(优选4篇)庭院景观设计理念简短范文第1篇久居都市之中,好像身心都显得浮躁,眼前不是霓虹闪耀,便是灯红酒绿。

因此一个诗意之居,成为了很多人内心的憧憬。

白墙黛瓦,诗意蹁跹,一座庭幽深的园林别墅,也许便是现代人眼里的“诗和远方”。

▼设计理念苏式园林,传承至今,好像照旧是国人内心之中的礼序之范。

碧瓦朱甍,飞檐翘角,在白墙黛瓦之下的幽深庭院,是很多人内心深处的诗意。

本案由@设计师徐丽铭打造而成,借园林造景艺术为灵感,凝练传统园林建筑之精髓,打造了一座兼具中式风韵又不乏诗意古韵之境的大宅。

▼门庭小径,梧桐恰红在门庭设计之中,设计师沿袭了旧时达官贵人的宅邸之范,并融合了礼序之美,再加上草木梧桐的点缀,还未入户,眼前却有了一派诗意蹁跹之雅。

▼白墙黛瓦,一步一景从门庭之中,步入庭院之内,宅中有院,院中有屋,这样曲径通幽的设计,让整个大宅如同山水画作一般,旖旎而又曼妙。

青翠草木,雄伟影壁,让庭院之中的诗意更为缥缈,如此娴静雅致的院落,让走路都成为了享受。

庭院景观设计理念简短范文第2篇1、客、餐厅及其他采纳木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面罩“立邦永得丽”白色乳胶漆;2、厨房采纳木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面贴银灰色铝塑板分缝;3、卫生间采纳木龙骨框架,耐变黄塑钢条形扣板吊顶(米、灰色相间)4、石膏板吊顶采纳木龙骨框架,12mm厚纸面吊顶,特别造型需采纳大芯板、5mm夹板放样;5、石膏板规格采纳为12x1200x3000mm纸面石膏板,石膏板接缝处,切45O角,用配套穿孔纸带及腻子布缝;6、吊顶板与墙壁面、窗帘盒、灯具等交接处应接缝严密,不得有漏缝现象。

庭院景观设计理念简短范文第3篇1、天人合一的自然文化自然是风景园林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中国传统园林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于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自然文化是中国园林的核心与精华所在。

所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就是强调根据自然的客观规律来造园,要以自然景物为主体,更要强调人对自然的深刻熟悉和艺术再现。

城市建筑景观的环境艺术设计

城市建筑景观的环境艺术设计

TM229城市建筑景观的环境艺术设计探析张远博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09级环境艺术专业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对建筑环境尤其是建筑环境艺术的追求越来越高。

要做好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不仅需要做好设计本身的工作,同时还需要研究和结合环境艺术,了解其内涵及其特点,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景观设计工作,更好的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本文在分析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项目中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目前城市建筑景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城市景观设计所应该坚持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及应注意的方法。

关键词:环境艺术;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常用方法城市悦来与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人们越来越追求和发展的目标,在人们生活中有着相当大的作用,不仅向人们提供物质资源,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等其他资源。

如何营造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城市建筑环境成为城市建设中值得人们研究的问题。

目前,环境艺术设计越来越为城市建筑景观设计所重视。

1 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项目中的作用对景观设计的常见认识是,在规划和建筑设计及施工完成后,看到那个地方还空闲着,便在哪里建设花园、水池、草坪等,实际上真正的景观设计并非如此。

一个优秀的建筑项目应该从环境设计入手,然后才进行规划设计,用环境设计来统领整个建设项目。

例如,所要建设湖体及水系应该在项目建设之初就应该考虑和设计在内,自然贯穿于整个项目。

虽然这种方法其规模较大,但是却有着相当大的效用,不仅可以从整体上对建筑项目进行艺术美化设计,同时还可以成为周围高层在俯瞰时一种艺术享受。

这种环境设计实际上继承了中国古代的设计手法,同时又将现代的环境设计理念相融合,是一种较保守但却较为成功的设计理念。

事实上,整个规划和建筑设计应该首先着眼于环境,关注环境的前提下进行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将环境作为整个工程核心。

2 目前我国城市建筑景观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目前我国的城市建筑景观设计存在诸多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建筑的景观性和环境不能相融合,环境艺术性不能真正得到体现和发挥,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过度绿化,华而不实目前,很多建筑工程项目都在重视绿化的作用,但出现了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过度进行花坛草坪的设置和使用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不符合环境艺术美观的原则,降低了环境的艺术效果,呈现出华而不实的特点,同时造成了相当大的浪费,提高了绿化成本。

城市公园中景观设计的人性化思考

城市公园中景观设计的人性化思考

城市公园中景观设计的人性化思考作者:曹燚周升波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3期摘要:分析了目前在城市公园设计过程中人性化体现的现状,提出了城市公园人性化设计的要素,包括地方特色元素的融入;空间布局的人性化;细节处理的细致化;精神层面的人文关怀,为营造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园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城市公园是供人们活动的空间,也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是集旅游、休憩、集会、交通、商业活动和文化宣传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场。

从主体来看,由具有观赏价值的动、植物等自然要素和必要的建筑设施组成;从功能来看,主要在于为广大居民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空间,陶冶其情操,从而提高社会精神文明的水平,同时也有利于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提高城市景观的审美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公园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性化”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引入公园设计中。

所谓“人性化”,就是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人、物、自然环境合理结合在一起。

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关系,关注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在设计中创造出不同性质、功能的具有鲜明特色,适合各个不同层次使用者的成果,体现对人性的关怀、尊重。

一、城市公园人性化设计的现状在城市公园建设进度不断加快的同时,我国的城市公园设计还面临许多问题,如设计尺度不适宜,比例不协调,缺乏特色,开放性不强,结构呆板,空间布局不科学,功能单一,休息、娱乐、健身、游戏等公用设施偏少,整体缺乏人性化设计设施。

国内众多地方公园的建设只追求速度,而不顾当地文化和民俗以及人们的日常行为活动。

虽有的在设计上追求标新立异的构思,但在设计上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功能,仅考虑宏观布局和平面结构,而在一些细节之处缺少对使用者的考虑等,导致公园设计严重欠缺人性关怀的元素。

韧性景观 疫情下的风景园林设计师的思考

韧性景观 疫情下的风景园林设计师的思考

湿地景观文化构建 —— 多元滨水生态带 结合江南人文景观与湿地形态将项目湿地公园分为五大区域:荷塘月色、稻香坞、长岸浮汀、鸥鹭浅滩和滨湖长堤。通过文化的渲染力,抽练成各节点独 特的景观要素,以写意的手法演绎中式空间,让人们体味现代江南和江南的文化底蕴。
如果想要有效果良好的景观水体,现场的水体质量 亟需改善。 水生态调研 —— 区域水域采样与分析 项目紧邻淀山湖急水港,其水体浑浊,水质基本在 Ⅳ类到劣Ⅴ之间,因水体自身缺乏相应的净化能力, 极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严重时将发生藻类水华现象。
.
而系统的概念也适用于城市和景观, 因为它们都是由相互作用的各个部 分的复杂网络所构成,且不断发生 着动态变化,允许能量、物质及信
息交换,并深受环境的影响。
韧性&可持续性?
在规划领域,“韧性”一词的热度已渐渐与“可持续性” 相当。相较“可持续性”而言,“韧性”一词更易定义,
因为这一概念由自然科学的系统理论发展而来。.
这些系统会产生复杂而多导向性的动 态变化,但这些变化无法完全预测, 只能依据概率进行假设。 ——《韧性设计:重新连接人和环境》
社会生态学语 境下的韧性?
在以社会生态学为背景的城市设计语境中,“韧性”可以理解为:由若干能够在 不同时空维度上预测并消解干扰的网络、系统与群体叠加而成的、基于特定场地 和具体领域的复合体系,其具有在社会、生态和空间上实现新的平衡态的能力。
之久。
——《塑料浪潮:开采漂浮塑料垃圾的景观过程》.
菲律宾
菲律宾拥有长达36289km的海岸线,河湖水网纵 横交错。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全球四大灾害热 点地区之一。人口激增导致今天生活在大都会区的 非正规城市人口达到了300万人左右,约60万个对 非正规移民家庭。暴雨时,居民会频繁遭受洪灾侵 袭。他们有的选择居住在垃圾场附近,马尼拉大都 会区每天产生超过6000吨的生活垃圾,垃圾场吸引 了大量居民前来翻捡和回收。 ——《韧性构想:基于社会生态学的菲律宾马尼拉 大都会区城市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学思考

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学思考

立在 人文艺 术学科和 自然学科 基础上 的应用 型学科 , 其核 心 内
容是 协调 人 与 自然 的关 系 。传统建 筑 设计 关注建 筑 单体 的设
计, 城 市规划设计偏 重建 筑群体 的空间布 局设 计 , 而传 统的景观
设计则 偏重建 筑外环境 中“ 软质 ” 的空间环境布 局 , 主要是 以绿
垂枝 形等植 物外形 , 此类植 物包 括广 玉兰、 雪松 、 水杉 、 香樟 、 银 杏、 龙爪槐 、 龙柏等 , 以此构 成变化 强烈的林冠 线。不 同高度 的 植 物也会构成 变化适 中的林冠 线, 还 可 以利用地 形高差变 化布
置 不 同的植 物 , 获 得相应 的林冠 线变化。除 了上述植 物配 置设
怀、 绿色地 球等 , 一些学生认 为“ 生态” 就是 时尚 , 在 设计 中加入 了生态元素 才符合新 型景观设 计趋势 。其 实。 城 市景观 的生态
落和有 益身 心健康 的植物群落 , 在 植物的选择上 以松柏林 、 银杏
林、 香樟林 、 榆树 林等 为重点考虑 对象。此 外, 还 需要考虑 多种
论 是城 市还 是街 道 的设 计理 念都 非 常人 性化 。新加 坡政 府用 “ G r e e n M a r k 评分 ” 来 限制各 个发展 商 的建 设项 目, 建 议开 发商
思 考
化相结合 , 树立植物造景 的观念 , 以此创造 出安静优美 的人 居环 境。 当然 , 在统 一基调 的基础上, 树种也 要力求变化。在植 物配 置 的时候 , 努力创造 出优美的林冠线 , 打破建 筑群体的单调。选 择树种 的时候 要注重选用不 同树形 的植 物, 如塔形 、 柱 形、 球形 、
师经常会和 学生探 讨生态规 划 , 以及如何 尽可 能地在减少 成本 的基 础上 实现生 态设 计。如在 工程选 材上 , 要求 学生尽量 采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景观设计思考(4篇)第一篇:乡野风光下城乡公路景观设计探讨摘要: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乡村经济、旅游业开始飞速发展起来,人们对城乡公路的要求已经远远不止步在“出行方便”的要求上,而在设计思路、设计方法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追求。

关键词:城乡公路;乡野;现状分析;景观设计1城乡公路景观中现存的问题相对于拥挤喧闹、川流不息的城市道路,城乡公路则具有更好的行驶愉悦感,究其原因,得力于城乡公路中开阔的视野与宜人的风光。

1.1具有城市化道路景观倾向对城乡公路景观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经常有设计师盲目套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一些方法和原则,并将不适合公路环境要求的市政园林绿化、广场雕塑和室内装饰等美化手法应用于公路景观营造中。

1.2绿化空间层次不足多数道路绿化只考虑到高大乔木,忽视了灌木、藤木、地被等植物在道路绿化中的应用。

只针对道路进行遮荫,没有充分利用树荫下的空间,植物空间层次感不够丰富,造成道路景观比较单调,能够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效果的公路少。

1.3色彩单调乏味植物在配置方式上模式化,缺乏新意。

没有充分挖掘植物木身的形态、线条、色彩、质地等自然美,落叶和常绿植物搭配不当。

一此先进的配置模式和新优植物品种在道路设计中仍未得到有效使用。

2城乡公路景观设计的原则2.1安全的行车视线公路景观必须考虑到各组成要素的空间位置,为使用者提供清晰宽广的视野和舒适顺畅的视线,确保行车安全。

要做到这一点,在设计公路景观时,要充分考虑视觉空间大小、道路的线形变化、安全设施的色彩及尺度、视觉导向、视觉连续性等交通心理因素与行车安全的关系,以便消除司乘人员在行车时所产生的心理压抑感、威胁感及视觉上的遮挡、不可预见、眩光等视觉障碍,实现公路景观的安全舒适。

2.2协调的景观效果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是城乡公路景观设计的主体部分,也是构成公路环境与沿途周边环境协调关系的基本措施。

绿化带内的植物配置、设计质量不仅关系到公路景观的整体美感,而且影响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整体协调。

因此,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既要注意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又要注意与外部地形、环境相协调。

2.3环境的生态保护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恢复自然”的原则设计城乡公路景观,使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地貌的处理,创造自然和谐的新景观。

顺应自然规律,构建多层次、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植物群落,提高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的能力,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实现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3自然协调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方法3.1与沿线景观格局整合每一条城乡公路系统均在一定的环境中穿行,自然环境中的一切有形物体,以其形体、质感、色彩与光影的变化,加上各式各样的人工构造物,构成了千变万化的环境景观,城乡公路上最珍贵的景观正是两侧美丽、宜人、朴素的乡野风光。

城乡公路是乡村与城市的连接,一般处于较偏远的山区或城郊,线路长、范围广。

3.2与沿线地域文化整合设计城乡公路景观时,充分利用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富含地域文化的景观环境,为驾乘人员提供了解历史和审美体验,且具有导向意义的文化信息。

城乡公路本身就是人类创造的一种人文景观。

运用公路内部景观中植物和建筑小品的造型、材料、色彩、结构形式、组合方式等,表达某种特定的文化含义,如历史文化感、积极向上的精神、民俗文化的表现等。

3.3与沿线景观特征整合在公路上,移动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动态过程中,由于人本身具有一定的速度,使得沿线景观的每一个画面的展示可能只是瞬间,但却是连续的。

因此,公路景观不同于静止的三维景观空间,它是公路使用者以一定的速度运动时,视野中出现的四维景观空间,这一空间特性是动态的。

4结语城乡公路景观是一种流动景观,随着车辆行驶,沿线的景色不断交替变化,或田园美景、或小桥流水、或奇峰异石、或乡野风情、或丛林密布,其时空的转换极其丰富。

因此,每条城乡公路的景观模式也并非单一,而是由多种模式交替呈现,但无论是哪一种模式,城乡公路景观都应紧密融入“乡村”这个大环境中,避免趋向城市化。

参考文献1魏中华.公路景观设计理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2黄宁,符锌砂.公路线形与景观设计的配合J.湖南交通科技,2006(1)3蔡军,萄学强,潘远智,公路景观构建中的人文表现J.安徽农业科学,2011(9)4谷晓旭.现代田园城市道路景观关键技术指标研究 D.长安大学,20125赵兵,江南水乡城市道路景观个性的营造———以昆山市顺陈路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0(8)第二篇:城市商业空间公共设施与植物景观设计摘要:现代城市商业空间是人们进行生产交互不可缺少的公共场所之一,商业空间的公共设施与植物造景在城市规划中起着不可缺少的生态化与人性化作用。

文章阐述寒地商业空间公共设施与植物景观的实用性、循环性、美观性、生态性、创新性和美学功能性,指出其各自特点,提出现代寒地城市商业空间公共设施与植物景观的设计原则与策略。

关键词:寒地城市;商业空间;公开设计;植物;景观我国商业空间建筑综合群出现的时间较晚,受西欧现代主义商业空间设计与理念的启发,大型的商业空间设计规划才逐渐发展起来,商业景观综合体及其公共设施及植物景观的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例如:低碳、环保、绿色经济消费的商业空间建设、人性化公共设施、创意植物景观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商业景观空间的深度思考和研究,如商业空间公共设施区域的利用不完备,形成的“灰空间”,商业景观与商业建筑的协调发展,区域空间的最大利用化。

商业空间类型、元素的多元发展,如度假旅游商业景观空间,商业景观中植物、水体、硬质景观和公共设施景观的高效利用,地域空间及特色文化空间的融合。

如何形成生态商业景观环境,营造绿色消费理念,体现具有东北、中原、江南地域的商业景观消费群落,创建具有现代地域城市经济文化品牌,最大程度体现人文关怀,形成一座城市中心景观性经济自然绿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生态化商业景观综合体的典范,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1商业空间公共设施与植物景观1.1商业空间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是由国家或社会团体设计、组织、提供的,为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和情趣而设立,它的设计、风格、材质和数量直接反映一个城市的生活水平,更表现了发展中城市经贸、制度、文明的程度。

公共设施设计要注重人文空间表达和实践性人性化设计表达,深度挖掘城市景观的深度文化内涵,为现代城市商业空间公共设施的景观表达提供技术支持。

商业空间公共设施,为自成一体的体系,形象活泼生动,用于界定空间类型和丰富空间氛围。

商业空间公共设施是人类活动空间中最为复杂多元化的空间类型之一,是在满足社会活动中所需的空间,即满足消费者购买需求的交流型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

商业空间的公共设施放置在商业公共环境中,为消费者提供各种休闲、娱乐、观赏和人性服务。

纵观各国,商业空间公共设施的设计虽在体量、规格、大小、风格上不尽相同,但它界定了商业空间室内外空间环境,为各种风格的商业空间公共设施提供了技术保障,延伸了现代城市商业景观内在涵义。

现代城市商业空间公共设计分为:导向性设施、公共休闲性设施、卫生设施、交通设施和无障碍性设施等。

1.2植物景观设计植物是生命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土壤、温度、气候、移栽季节、阴地、阳地、干湿度等生态环境都有独特的要求。

如何在商业景观中栽植植物景观,以求得最佳的环境效果,必须遵循商业空间植物造景的特点,遵循自然、生态、科学的植物设计理念,结合商业空间消费场地植物造景的特点,进行植物配置和意境表达设计。

在现代城市商业空间植物景观设计中,植物景观设计主要是为了净化空气、分割空间、提供休闲、视觉引导人流,提高人们不同审美购物要求。

对植物的选择应注重商业景观植物性表达,不同质地、色彩、雰围的植物景观效果直接影响购物者的消费和审美情趣。

1.3商业空间公共设施与植物景观设计的关系商业空间公共设施与植物景观设计同属于商业空间中,但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公共设施与植物景观设计,都是为了满足商业空间购物者的需求而设计,公共设施的设计更倾向于硬质材料及功能性的表现,植物景观设计是为商业空间及公共设施服务的,为软质景观设计。

公共设施的设计多样,要满足不同空间功能的表达,包括人需要的功能和环境需要的功能。

植物景观设计更倾向于环境的渲染与生态性的表现,是审美需求、生态需求、文化需求与心理的需求。

商业空间公共设施与植物景观设计密切联系,有许多共同点。

2寒地城市商业空间公共设施与植物景观设计原则2.1根据设施功能识别植物景观设计根据商业空间设施性质和功能进行植物景观配置,商业空间植物景观配置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美化商业空间、营造空间,实现商业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效利用。

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与购买环境相结合,把场所的特征作为识别设置的前提,不仅要考虑商业场所的公共建筑环境区域情况,还要考虑顾客的流向和集中汇集情况与景观形态、空间形态结合设计,选用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花卉、地被、藤蔓类、垂直绿化和立体绿化的结合种植形式。

在商业空间公共设施中,利用植物的景观布局和造景,创造舒适宜人的景观标识空间,引导视线浏览,塑造购物雰围。

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形式,塑造不同的商业景观公共效果。

如在商业步行街的道路两侧栽植行道树种,按对称种植或轴线种植,有疏导人流和引导人流走向的作用,常用的树种多为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配以地方典型的落叶灌木,绿色、生态,景观效果良好。

在商业步行街的主要小广场或游园场地处,其植物景观造景形式多样、丰富生动,植物景观造景多结合场所功能的特征设计,通过公共设施和植物景观围合成开放空间或半开放空间的商业场所,便于人们驻足停留,提升购物品位和氛围,并结合垂立绿化和立体绿化增强空间层次,体现时代感和标示性。

在主要小广场或游园场地处,还经常设计音乐喷泉、水体景观和商业表演,提升商业品牌的宣传和符号,营造时间、空间的节奏感。

2.2注重商业空间公共设施与植物景观的人性化和生态化设计商业空间公共设施与植物景观的设计,离不开人性化和生态化的表达。

(1)要与商业空间周围环境的特点相符合,与购物空间相协调,服务商业空间的设计整体,能够引起公众的兴趣和参与。

(2)公共设施与植物景观作为实用性很强的设计,整体造型应积极、活泼、生态、人性化,整体的空间雰围的营造应简洁、明快、造型生动,与商业空间的经济性相统一,加强环保、可再生材料的使用,环保安全,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与装置景观、灯光和色彩相结合,引导公众参与和游戏。

(3)加强商业空间公共设施能源保护与利用,商业空间中很多公共设施是能源型的,在进行公共设施设计和使用中,应加大对能源型公共设施的有效利用,注重可持续性、低碳、环保、再生能源的使用,如在商业步行街中,太阳能路灯、射灯、地埋灯和潜水灯等,及服务型和卫生型的公共设施等,尽量节约能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