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意象读后感19页PPT
解读城市意象.ppt

9
城市设计的五元素—道路
4)特殊的立面特征(泽西城的佩里塞得岩壁使人们的注意 力集中到穿越特的街道上、沿街建筑物立面差异)对于 形成道路特征具有重要作用。
5)靠近城市中有特色的部分也会增加道路的重要性,道路 此时还能起到边界的作用。(与周边元素之间的地理位 置关系:毗邻公共花园、城市广场;连接交通环岛;位 于河畔;连续的视觉感受一目了然;在视线轴上布置某 重要建筑物、一座大桥、一条轴线大街、一个凹陷的断 面、沿街高耸的标志物等)—历史街区、连接意象明确 的交通环岛等
如何综合城市使用者对城市的审美与感知形成一个
城市的群体意象,
如何提炼并塑造城市各元素相对稳定的意象特性就成
为我们在城市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4
城市设计的原则概述
可读性——即容易认知城市各部分并形成一个凝聚形态的 特性,好比一本书,它的可读是由可认知的符号组成,是 可以通过视觉领悟的相关联的形态。
强大的边界应具备的条件: 视觉上占统治地位—开放空间、曲线道路、快速路的
边界; 在形式上连续不可穿越—铁路线、高架路;
边界分为——连续边界和不连续边界 无论是由铁路、地形变化、高速公路或是地区界限形成的
边界,都是环境中十分典型的特征,有助于划分区域。 当边界不连续、不封闭时,那么就有必要在他的末端设立
10
城市设计的五元素—道路
6) 道路的重要性还主要归结为其结构原因,—令人迷惑
的交错结构、桥梁的形状等。
7)各种功能活动量的变化也是加强街道意象的方式。—街
道的拥挤和车流、熙攘的人流、喧闹的交易景象等。
8)起点和终点都清晰且知名的道路具有更强的可识别性,
城市意象读后感

《城市意象》读书笔记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
通常我们对城市的理解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与其他一些相关事物混在一起形成的部分的,片段的印象。
本书通过研究城市市民心中的城市意象,分析美国城市的视觉品质,主要着眼于城市景观表面的清晰性或是“可读性”。
文中举了三个城市波士顿,泽西城和洛杉矶。
通过对城市居民的采访观察,让居民描述城市,来总结居民对城市意向的感知程度,也就是居民是否对城市结构感觉清晰,对城市的道路,边界,节点,路标,区域是否有明确的认知。
通过这些调研得到了几个结论:1.空间与景观广度的重要性。
如波士顿的查尔斯河沿岸占据景观主导地位,因为它由此将人们引入市内的宽广视线走廊。
洛杉矶的市中心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它开敞的空间,泽西城则是从佩利塞德岩壁走下来时面对的曼哈顿天际线。
2.开敞的景观而产生的感情上的愉悦。
一个处置得当的全景景观是城市快乐的源泉。
3.未经加工或无定形的空间可能不会让人高兴,但可能会十分显眼。
4.城市的景观特征,植被或是水面,经常会被欣喜地关注和谈论。
5.不同阶层居民的居住区域。
6.物质景观体现时间推移的象征方式。
人们对时代的对位,空间的对比,地位的对比,功能的对比等印象深刻。
本书此处最引起我的思考也是我印象最深。
城市中的居住者是城市的使用者,不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在平时生活中都体验了城市的空间,对城市的节点,路边等都有一定的印象。
如我回忆大连理工大学的意向,能说出几处设计令人感到舒适,几处景观很宜人,也能想出几处景观或建筑不舒服,是很糟糕的设计;还有一些区域没什么印象。
也会对某些区域的环境有些如何改善的想法。
我回想一下城市的中心商业区,对大致的路网关系有个比较清晰地印象,对于拐弯处,多条道路交点处印象模糊一点,甚至有混乱的感觉。
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城市节点,如胜利广场,友好广场,星海公园等印象深刻。
市中心正在施工的区域十分引人厌恶但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城市意象》读后感三篇

《城市意象》读后感三篇《城市意象》读后感三篇篇一:《城市意象》读后感《城市意象》采用的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凯文.林奇把研究建立在心理学和行为学对意象的研究成果之上,并且借鉴了这些学科的各项实验研究方法,如访谈、画图、情景的界定、描述、重复再现、系列再现等,这些都是心理学中的知觉实验、意象实验、记忆实验等一些手段。
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
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忆、可喜的源泉。
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
书中一共分了五章,分别是第一章环境的意象,第二章三个城市,第三章城市意象及其元素,第四章城市形态,第五章新的尺度。
凯文.林奇引用了苏赞·格兰对建筑的简略定义:一切被创造的可见的环境。
在作者讨论“环境意象”时,这个词语是指类似道路、标志物、边界、节点和区域这些东西,作者创造了“可意向性”这个概念来描述他们应该具备唤起观察者强烈意象的特点。
作者给出了意象的特性,组成元素等等,从以上两段引文中易发现:1.意象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包含了观察者的相当大的主观因素。
正是由于这种存在着的不可避免的主观的因素,要研究城市意象的形成就必须从一个研究地区中寻找尽可能多的研究对象,这里的多不仅仅指数量,要尽可能有整体代表性。
研究的对象也不仅仅是人,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人与城市的关系。
书中强调的是群体的意象。
2.意象的抽象,重组和排列方式也十分重要,要我创造一套合理的方式,就目前而言,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基本沿着作者分析的脉络走,收获也不小。
“意象自身并不是将现实按照比例缩小、统一抽象、精确缩微后的一个模型,而是有目的的简单化,通过对现状进行删减、排除、甚至是附加元素,融会贯通,将各部分关联、组织在一起,才形成最终的意象。
”这是书中的语言,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话,它告诉我们五花八门的定位参照系统和不同人群的不同方位感,最关键的是,这些都和人类的思维或者是文化联系起来。
《城市意象》读后感——以北京、杭州为例浅析双城意象

《城市意象》读后感——以北京、杭州为例浅析双城意象城市是市民的家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城市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很羞愧直到研一才拜读了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这本著作。
作为一本真正把意象从心理学领域引入城市研究的书籍,《城市意象》对当代城市规划和建筑工作有着极其深远的指导意义。
依林奇之见,城市意象是城市环境与观察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他通过调查访问和图示两种方法对美国波士顿、泽西城、洛杉矶三个城市意象作了分析,提出了有关公众意象的概念,并就城市形态、城市意象及其元素等问题做了论述。
林奇启发性的观点,使得意象一词引起普遍的关注,成为设计与规划界通用的术语,也带动了许多追随者和类似的研究。
1 概况之双城意象《城市意象》虽然不算晦涩,但需要时间来体会其中的语言。
我想就北京和杭州两个相对较熟的城市为例,对书中提及的一些问题方法尤其是五元素简要分析,再提出自己的拙见。
所谓城市意象,是指由于周围环境对居民的影响而使居民产生的对周围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识空间,是人的大脑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印象,也是居民头脑中的“主观环境”空间。
北京和杭州作为中国的两个大城市拥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
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
“两轴”即北京传统中轴线和长安街沿线构成的十字轴,是北京的精髓;“两带”即北起怀柔、密云,重点为顺义、通州、亦庄的“东部发展带”,以及包括延庆、昌平、良乡、黄村等在内的“西部生态带”;“多中心”则指的是在市区范围内建设CBD、奥运公园、中关村等多个综合服务区,并在区域范围内的“两带”上建设几个适合50万人口居住、就业的新型城市,以缓解城市中心区人口多的压力。
这是宏观上的愿望,但作为一个家园,在普通市民脑海中的城市意象才能真正表达出城市的意蕴。
北京不负首都之名,拥有了一系列首都应有的意象。
层层外扩的环路和四通八达的主路开阔大气,从明清时代延续下来的正南正北朝向布局的道路和建筑体现出这座城市的严谨沉稳。
城市意象 ppt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作者其人
• 初露锋芒——《城市意象》的诞生
• 1960年,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书被公认 为城市意象研究的里程碑,60多年来其重要的理论成果一直深深影响着各国设计师、 心理学家以及地理学家。他主张:城市设计不应再是建筑师或城市规划设计师的主 观创作,而应是探索每座城市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及其特色,并加以组织发挥,使每 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作者其人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莱特和芒福德的启示
首先,林奇把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1867-1959)看作他一生中给他以巨大影响的人。虽然他并不同意 赖特的社会哲学,认为有些落后于时代。是追求艺术和手工艺传 统具有个人主义色彩的社会观点,然而他敬仰赖特在形式与设计 方面的天才,他曾说过是赖特使他“第一次看见了世界”。
与别的同事,如F·亚当斯、J·霍华德、L·罗德温等人一道.把规划专业办成了全世界最杰出的专业之一。
在规划领域强调城市与大都会设计这一概念随着林奇自己的城市设计哲学的形成而建立,这是林奇的创造。
来自世界各地优秀的学生们跟随林奇学习。林奇则注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刺激他们拓展研究的新领域。
他的教学方法是苏格拉底式的,他的提问总是涉及问题的核心,具有战略意义。那些来找他寻求设计结论
•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凯文,作为MIT的一名年轻教师,开始了他的关于城市形态和城市设计的早期
研究。他潜心研究体型城市和城市体验,研究物质空间与其使用者——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努力去描述
和认识现代大都会的形态。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他写了一系列有关这个专题的文章:《城市形
林奇的高中时代正赶上大萧条时期。在政治动荡的大气候下,人们谈论的是 社会与政治变革。帕克尔学校的进步教育哲学使得学生们都关心重大的政治问题。 西班牙内战是对林奇生活的第一次真正的政治影响,它激发了林奇探寻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及其他当代政治的兴趣。在一次接受访问中他说:“它是我生活中最伟 大的时期之一。”
城市印象旅游感想人文商务PPT模板

芝加哥夜景
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Proin sed libero magna ultrices gravida sit amet at diam. Suspendisse placerat gravida magna vel fermentum. Aenean nunc purus.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Proin sed libero magna ultrices gravida sit amet at diam. Suspendisse placerat gravida magna vel fermentum. Aenean nunc purus.
输入与标题相干联的内容
芝加哥夜景
输入与标题相干联的内容
芝加哥夜景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Proin sed libero magna ultrices gravida sit amet at diam. Suspendisse placerat gravida magna vel fermentum. Aenean nunc purus.
旅行不在乎终点,而是在乎途中的人和事还有那些美好的记忆和风景。
芝加哥
请输入您的内容,符合图片及主题要求。
芝加哥
请输入您的内容,符合图片及主题要求。
旅行不在乎终点,而是在乎途中的人和事还有那些美好的记忆和风景。
《城市意象》读书报告

读《城市意象》有感姓名:徐璐学号:20090509《城市意象》顾名思义即“城市的意象”,“城市”是指具有一定人口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是一本描述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的一本书,而书中将“意象”定义为“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事物之间双向过程作用的结果”。
到底何为“城市意象”?读完了这本书后,我认为其通俗意义上就是一个人闭上双眼,在头脑中显现的某个城市的图片。
一个城市是具有"可读性"的。
何为"可读性"呢?即城市的各部分容易被认知并形成一个凝聚形态的特性."可读性"在城市布局关系重大。
一个让居住的人感到舒适方便的城市应该是具有高度的"可读性"的。
对于一个我们日常生活的城市,我们每天都在其中进行相关社会活动,上学,上班,购物,外出吃饭,看病等等。
我们很少会有人迷路。
因为长期生活在这个城市使我们不知不觉中在大脑形成了这个城市的意象,我们能比较轻松地凭着大脑想象大致说出从某地到某地的路线,甚至包括沿途经过的各种建筑,商店等等。
这就是我们大脑中所形成的意象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它是个体头脑对外部环境归纳出的图像,是直接感觉和过去经验的共同产物。
"可读性”和意象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一个"可读性"高的城市是容易形成该城市的意象。
一处独特,可读的环境不但能带来安全感,而且也扩展了人类经验的潜在深度和强度。
所以做为学习城市规划的学生必须充分了解会影响城市意象的因素,这样才能规划出让人方便舒适的城市。
城市意象究竟是有哪些元素构成的呢?书上将它列为五点,它们分别是: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
道路是观察者习惯、偶然或是潜在的移动通道,它可能是机动车道、步行道、长途干线、隧道或是铁路线,对许多人来说,它是意象中的主导元素。
《城市意象》读后感

[岳阳]
岳阳市位于中国湖南省东北部,东倚幕阜山,西、 南抱洞庭湖,西北、北枕长江。其中有5A级景区 岳阳楼、君山岛。
边界上的标志物
[汴河街]
汴河街位于岳阳楼主楼之前, 凭栏可眺望长江之势。
君 山
区域
• 区域:是观察者能够想象进入的相对大一些的城市范围。
人们可以在内部识别它,如果经过或向它移动时。区域偶
武汉
武昌站
汉口站
武汉站
道路
特克斯县
特克斯县城呈放射状圆形,面积8平方公里,以占地26亩 的八卦公园为轴心,向外辐射乾、坤、震、坎、艮、巽、离、 兑八条大街,并以四条环路相连。布局上有《易经》的64卦、 386爻。
特克斯县城是世界上惟一建筑正规、
卦爻完整的八卦城。
边界
• 边界作为线性要素,与道路区别对待。是两个部
分的边界线,是连续过程中的线性中断,相互起 侧面的参照作用。强大的边界,不仅在视觉上占 统治地位,而且在形式上也连续不可超越。 • 边界的分隔作用: • 地理位置上; 人文环境上:皇宫围墙、北京六环线、柏林墙。
尔也能充当外部的参照。 • 决定区域的物质特征是其主题的连续性,它可能包括多种 多样的组成部分,比如纹理、空间、形式、细部、标志、
建筑形式、使用、功能、居民、维护程度等等。
内向
区 域
外向
只是自身存在,很少与外部城 市发生联系
向外与周围的元素联系在一起
襄阳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
结点
• 结点是观察者借此进入城市的战略点,或日常往来必经之
城市 意象
The image of the city
公共管理学院城管1201班 张赛 张佳佳 钟旋坤 陈威 陈诗韵 何旸琳
意象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中包含了观察者的相当大的主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