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学考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社会学考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法国,首先由法国古典社会

学家孔德《实证哲学教程》提出,由涂尔干发展到顶峰。

二、社会学:从变化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

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及发展规律的综合

性社会科学。

三、农村社会学:研究农村社会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学科。通

过农村社会整体及格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农村社会

的本质及其变迁规律,促进农村社会系统地协调健康发展。

第二章农村社会学的简要历史

一、农村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的美国,标志是1908年美国

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下令成立农村生活委员会。

二、改良主义者的农村社会学实践—乡村建设运动

晏阳初主持的“定县实验”。(1930-1936年)

1、1923年与陶行知、朱其慧、蔡元培等成立“平教会”

2、“平教会”认为中国农村的根本问题是广大农村人口的“愚”、

贫、弱、私。

3、采取的措施:

a)以文艺教育治“愚”。扫除农村青年文盲,开展乡村文艺活动;

b)以生计教育治“贫”。传授和推广农业生产技术,组织农村合作社;

c)以卫生教育救“弱”。建立一整套医疗保障制度;

d)以公民教育救“私”。农村公民训练等。

4、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政富教合一”、“生活教育”

第三章农村社会是主体—农民

一、农民的定义:

1、作为职业的农民:传统“士农工商”的延续,农民也可

称为农业生产者、农业劳动力或农业劳动者。

2、体现居住空间的农民:从城乡地域分布来界定,农村人

口,包括了居住在农村的所有人。

3、作为社会身份的农民:采取户籍意义上的划分,具有农

业户口的都是农民。

4、从国情上看,单独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认识农民都是不全

面的,当前中国农民主要是一种社会身份。

二、当代中国农民的特征:

1、从人口数量看,农民依然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

2、从文化素质看,农民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内部仍存在

一个庞大的文盲、半文盲群体;

3、从职业结构看,农民已经突破单纯的农业生产界限,几

乎在社会各个生产、服务及管理部门都有农民就业;

有下降趋势;

5、从价值观念看,农民的价值观点正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但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仍深深影响着农民的言行;

6、从经济生产地位看,农业仍然承担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转

变的基础作用和支撑作用,农民的经济生产地位不容忽视;

7、社会地位上看,农民的实际地位与其应获得的社会地位

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农民处于金字塔的底层。

三、社会化:个体在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

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

识的学习,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

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

全和发展。

四、农村社会化的主要内容:生产学习、生活知识与技能,学习社

会规范,内化价值观念,培养社会角色等,主体由家庭、学校、

同辈群、大众传媒等。

五、社会地位:人们在社会社会活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它既可

以指人在整体活动中的位置,也可指具体社会活动中的位置。六、社会角色:在一定社会地位上具有一定的社会规范的活动个体

及其行为模式,每一种角色都有一套相应的行为规范与模式。

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外在的、动态的体现。分为先赋角色、自

致角色。

a)农村留守儿童的早期社会化问题主要是由于父母一方或双

方长期外出,社会化过程中父母缺位所造成的。

b)流动儿童是指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的农村儿童。

八、中国农民问题:

1、本质是就业问题;

2、实质是利益问题;

3、实质是政权问题;

4、实质是人口、就业与收入问题;

5、实质是中国问题。

第四章农村人地关系

一、人地关系相关理论

1、“农业内卷化”理论由美国克利福德·吉尔茨提出。

2、从农业集约化角度,艾尔温提出了“高水平均衡陷阱”理

论。解释了中国为何落后,或中国为什么没走上西方一样

的资本主义道路。人口压力和人地失调导致了中国经济的

落后,中国之所以陷入“高水平均衡陷阱”,是因为人口压

力蚕食了“剩余”,传统农业集约化水平达到很高水平,也

即是人口压力是导致其直接原因。

3、“过密化”理论是由黄宗智提出,移植了“农业内卷化”

理论,其内容包括:

劳动投入的增加;

b)其形式主要表现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扩大经济作物的种

植和经营方面;

c)其动力来源于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人口是增长推动农

业密集化;

d)其商品化是非质变的商品化,它与推动近代发展的质变

性商品化有着根本区别;

e)其可能带来的发展是有限的,生产越是密集化,就越是

难以把劳动力抽出而走上通过资本化提高生产率的道

路。

二、人地矛盾更加激烈。

第五章农村社会关系

一、社会关系: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

种联系和关系的总称。

二、社会关系的类型:

1、从建立的基础上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血缘关系:以血亲或生理关系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

地缘关系:建立在空间与地理位置基础上的社会关系。

业缘关系:以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形成,是由于从事共同的或相关的工作、职业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