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心理学研究方法课件12.variables
《心理学研究方法》课件

个案研究法的应用场景
总结词
个案研究法适用于需要深入探究特定个体或组织心理 状态、行为和经验的场景。
详细描述
个案研究法适用于多种场景,如心理学研究、社会学研 究、人类学研究等。在心理学研究中,个案研究法常用 于探究特定个体或组织的心理问题、心理发展、心理干 预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在社会学研究中,个案研究法 常用于探究特定社区、组织或群体的社会问题、社会变 迁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在人类学研究中,个案研究法 常用于探究特定文化或族群的行为、文化传承等方面的 特点和规律。
观察法的应用场景
儿童发展研究
在儿童发展研究中,观察法常被用于观察儿 童的行为、语言、认知和情绪发展等方面。
社会心理学研究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观察法常被用于研
在动物行为研究中,观察法常被用于观察动 物的行为模式、习性、繁殖和迁徙等方面。
04
调查法
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总结词
调查问卷的设计是调查法的关键环节, 需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和程序,确保问卷 的信度和效度。
VS
详细描述
调查问卷的设计包括明确研究目的和范围 、选择合适的题型和内容、确定样本和抽 样方法等步骤。在设计问卷时,需要遵循 科学的原则和程序,确保问卷的信度和效 度。实施调查时,可以采用线上或线下的 方式进行,注意控制误差和偏差,保证数 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准实验设计
在非实验状态下,对某些变量进 行控制和操作,以实现对心理现 象的观察和测量。
真实验设计
在实验状态下,对所有变量进行 控制和操作,以实现对心理现象 的全面和系统的研究。
实验法的应用场景
基础研究
通过实验法可以探究心理现象的本质、机制和规 律,为心理学的基础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心理学研究方法》PPT课件

.
10
二、研究文献的搜集
(三)搜集方法
• 检索工具查找法:即利用已有的检索工具 查找文献资料。手工检索(目录卡片 、目 录索引 、文摘 )、计算机检索
• 参考文献查找法:即根据作者文章和书后 面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去查找有关文献, 又叫追溯查找法。一般是从自己掌握的最 新研究资料开始,根据其后面的参考文献 去查找过去的有关文献,如此类推。
心理学研究方法
沈阳师范大学
.
1
第二章 课题的选择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文献的查阅 第二节 研究课题的选择与研究假设的提出 第三节 研究的设计※※ 第四节 如何撰写开题报告
.
2
第一节 研究文献的查阅
研究文献查阅的意义、作用:
• 有助于研究者对相关研究领域的情况有一个系统、 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 有助于研究者选择研究课题、形成研究假设。 • 有助于研究者搞好研究设计。 • 有助于研究者解释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
.
28
四、研究文献的综述
(二)文献综述的格式与内容 1、序言 • 又叫引言,即问题提出部分,主要阐明本
综述撰写的目的、意义、对于科学研究工 作的重要性,介绍本文的基本内容、性质、 适用范围和读者对象等。 • 序言部分应力求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
29
四、研究文献的综述ຫໍສະໝຸດ (二)文献综述的格式与内容
2、历史发展
.
16
三、研究文献的阅读与记录方法
(二)阅读的方法——精读
• 要领:注意对研究文献中的主要概念、研究变量 的操作定义、无关变量的控制、推论与解释等方 面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善于将文献引用的事 实、发展的结果、阐述的观点与客观事实、相关 研究结果等联系起来,进行反复的对比、研究和 鉴别,并在此基础上对文献所引用的事实、取得 的结论阐述的思想以及它们与研究课题之间的关 系做出客观的判断和全面的评价,提出新的观点 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图文版)-PPT

(一)心理学研究的性质 ➢ 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 ➢心理学具有不同层次的分析单位。 ✓事物从宏观到微观有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事物又具 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为科学研究的分析单位 (unit of analysis)。
人的心理现象具有多层次性,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 次:
分子层次是针对某一个别心理现象、行为片段或生物物理与生物化 学的特征,如短时记忆的容量、自我意识的维度、神经递质的传递 和染色体的变异等。
插入338页图片
(二)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目的
➢心理学研究的特点 •系统性 •可重复性 •证伪性 •控制性 •继承和创新性
➢心理学研究的目的
(二)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目的
➢心理学研究的目的
(二)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目的
➢心理学研究的特点 •系统性 •可重复性 •证伪性 •控制性 •继承和创新性
➢心理学研究的目的
(二)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目的
➢心理学研究的特点 •系统性 •可重复性 •证伪性 •控制性 •继承和创新性
✓科学研究是为了探明未知的东西,解决新的问题。这就要求 必须了解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已解决了的问题。从这一点来 说,科学研究是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进行的。
堂上展示,接受点评。
➢ 对于高质量的研究报告,鼓励经过他人修改后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在期 刊发表。
➢ 平时考核成绩(占学期末成绩30%)按照小组成绩和个人表现相结合进行评 定。 小组成绩有其他组评定、本组评定和老师评定相结合;个人成绩实行 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 小组作业内容以开展一项研究为主。
2008级心理学专业《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部分记录
(二)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目的
➢心理学研究的特点 •系统性 •可重复性 •证伪性 •控制性 •继承和创新性
心理学研究方法课件

整理和分析数据
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和 分析,提取有意义的信息 和结论。
记录方法
采用笔记、录音、录像等 方法记录被观察者的行为 和表现。
05
调查法
调查法的定义与特点
调查法的定义
调查法是一种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研 究对象的信息,从而对研究对象进行
客观性
观察结果较为客观,不易受到其他因素的 影响。
观察设计
确定观察目的
明确研究问题,确定观察目标和内容。
确定观察时间和地点
选择合适的观察时间和地点,确保被观察 者处于自然状态。
选择观察对象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被观察者。
设计观察工具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观察表格、记录表等 工具。
观察实施与记录
实施观察
• 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情境的实验处理后,被试的焦虑水平显著 提高。同时,生理指标测量也显示被试的生理反应与焦虑水平呈正相关。
案例分析:某社会调查项目
• 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问题。为了了解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开展了一项社会调查项 目。
实验法与其他方法的结合
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检验假设。然而,实验法也有其 局限性,如外部效度问题。因此,将实验法与其他方法如案例研究、调查法等结合,可以 提高研究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多层次研究方法的运用
在复杂心理现象的研究中,单一的研究方法往往难以全面揭示其本质。因此,需要运用多 层次的研究方法,如生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方法,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心理现 象。
分类
心理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量研究和 定性研究两大类。定量研究注重数据 量化、统计分析,而定性研究则强调 深入理解研究对象的主观经验和意义。
心理学研究方法(全套450页PPT课件)

第一層
第二層
大一 (1000)
第三層 臨床
非臨床
(800) (200)
男(4000)
女(2000)
大二 (1000)
臨床
非臨床
大三 (1000)
臨床
非臨床
大四 (1000)
臨床
非臨床
非隨機抽樣
方便抽樣
✓ 在方便的時間和地點將所遇到人作為樣本。
立意抽樣
✓ 根據研究者的主觀判斷來取樣。
第二節 文獻檢索和文獻管理軟 體使用
文獻檢索的步驟
• 1、專業書籍 • 2、中文文獻:綜述 • 3、外文綜述 • 4、外文研究型文獻
Ednote文獻管理軟體
1、文獻檢索 2、文獻管理 3、引文插入
線上資料庫操作方法(適合外文文獻):
1、選中online search下麵的資料庫 2、在檢索串口中輸入檢索條件後點擊search 3、OK
質控制規定及從業人員道德準則》
第三節 心理學研究的倫理問題
• 以人為被試的研究
– 知情同意 – 保護被試 – 保障退出自由與保密
• 以動物為被試的研究
11
名叫艾爾伯特,9 個月大。呈現給 白鼠、猴子、狗 和有頭髮與沒有 頭髮的面具等, 沒有絲毫的恐懼; 給一個巨大的聲 音讓他產生恐懼 反應。11個月後 建立恐懼條件反 射。
具體研究課題就是心理與教育科學研究所要說明或解決的問題。
預期對疼痛的影響
選題
抑鬱對疼痛的調節
情緒對疼痛的影響 鎮痛的脊髓上機制研究
深部腦刺激鎮痛的機制:丘 腦、扣帶回
實驗對象 人類被試 動物被試
選四、題課題確定的程式
第一步:初步選出研究課題。
心理学研究方法讲稿 PPT课件

协变量 协变量 协变量
2/22/2021
2.语文学习困难工作记忆特征分析
1)将工作记忆的言语成分作为协变量进行方差分 析:困难组与控制组差异显著,言语工作记忆能 够解释52%的组间差异
2)将工作记忆的视空间工作任务指标作协变量分 析:差异依然显著,该差异只能解释4.2%的组间 差异
语文学习困难儿童的工作记忆缺陷主要是由于言语 工作记忆的下降引起
2/22/2021
3.特殊加工说: 学习困难儿童的工作记忆缺陷是由他们的特殊 加工能力不足造成的
4.一般加工说: 学习困难儿童的工作记忆缺陷是由他们的一般 加工能力不足所引起
这两种假说都强调加工效率对学习困难儿童工 作记忆容量的影响
5.语音储存假设: 阅读困难儿童的工作记忆缺陷反映了他们在言 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息的短时记忆储存方面的缺陷,与加工速 度无关
2/22/2021
工作记忆缺陷是在于存储能力的不足, 而不是加工在学习、记忆、思维及问题解决 等高级认知活动中,人们需要一个暂时的信 息加工与存储机制,它能够保存被激活的信 息表征,以备进一步加工之用,这种储存和 加工能力的差异,将直接影响学习成绩。效 率的缺陷。该结论支持了语音存储假设
2/22/2021
音回路任务 ,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增加 语音回路任务
2/22/2021
2/22/2021
谢 谢!
行系统和视空间模板是否存在缺陷
2/22/2021
• `研究综述
1.作记忆:
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性加工和储存的能量有 限的系统,包括语音回路、视空间模板和中央 执行系统三个部分
2.语文学习困难:
在接受正规教育条件下,智力正常的儿童在听、 说、渎、写等学习能力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表 现出明显困难,并经常伴有社会交往和自我行 为调节方面的障碍。在人的.一生中,任何时 候都有可能发生,不包括那些有明显视觉障碍、 听觉障碍和情绪障碍的儿童
心理学研究方法课件

心理学研究方法
13
2/23/2021
三、实验设计概述
(2)因变量的选择和确定
• 因变量:是由自变量引发的特定心理或行 为变量,它随着自变量的改变而变化,是 实验中研究者要观测的量。
• 因变量的特点:是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 方式被观察、测量的;是可以数量化的; 具有较高的效度、信度和灵敏度。
• 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根据实验中控 制、操纵的自变量的数量的多少来划分
心理学研究方法
5
2/23/2021
三、实验设计概述
• 广义实验设计:指科学研究的一般程 序的知识,它包括从问题的提出、假 说的形成、变量的选择等一直到结果 的分析、论文的写作这一系列内容。 着重于解决研究的全过程。
• 狭义实验设计:特指实验实施处理的 一个计划方案以及与计划方案有关的 统计分析。着重于解决从如何建立统 计假说到做出结论这一段。
• 因变量的选择:首先要根据理论假设,考 虑实验中选取的因变量是否能反映所研究 的问题。所以需要考虑到以下因素:
心理学研究方法
14
2/23/2021
三、实验设计概述
(2)因变量的选择和确定 第一,因变量应对自变量水平变化最为敏感; 第二,因变量应能得出可靠稳定一致的结果; 第三,因变量观测值应大体呈正态分布; 第四,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应选择在观
• 无关变量的干扰太大,混淆了自变量的效果: 没有有效的识别和控制无关变量。
第七,要参考前人有关研究中所用的因变量 及选择的原因;
第八,要考虑实验中的被试情况、自变量、
实验程序、任务和所用仪器,这些因素将
限定对因变量的选心理择学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 课件 (超全的)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1、科学研究的特征(1)系统的实证主义(2)可证伪性(3)重复性—操作性定义(4)开放性对证伪性的认识:评价某一理论的新证据,必须看在收集该新证据时,是否有可能证实该理论是错的。
操作性定义:操作性定义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
2、以人为被试的研究伦理知情同意保护被试(身体、心理)保障退出自由与保密3、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第二章选题与取样1、研究课题的来源(1)对日常生活的观察(2)实际需要(3)现有的理论(4)技术发展的推动2、选题的原则(p30)(1)课题是可行的(2)课题是清楚的(3)课题是有价值的(4)课题是符合道德的3、取样简单随机取样分层随机取样系统取样聚类取样(1)简单随机抽样完全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样,总体中每一单位被抽中的概率都相同,又称“纯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是其他概率抽样方法的基础,在理论上容易实现,总体规模不大时较适用。
(2)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也称比率取样,是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为几个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层,然后从每一层中随机抽取一个子样本,将子样本合并即得到所需要的总体的样本。
▪等比例分层▪不等比例分层抽样比率:样本容量与总体容量的比值,表示为n/N例如,从容量为2000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300的样本,其抽样比率为300/2000, 即0.15。
对简单随机样本来说,抽样比率等于总体中每个成员被选入样本的概率。
分层抽样的优点:a. 当总体分层明显时,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更相似,能提高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
b. 特别适用于既需要对总体参数进行推断,也要对各子总体进行推断的情况。
分层抽样的局限:必须对总体的情况非常了解,否则无法做出正确分层。
(3)等距抽样(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从总体中取一个随机起点,然后每隔K项取一个元素,直到取满需要的样本量为止。
K称为抽样间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asuring your dependent variables
Errors in measurement Sampling error
Population
Everybody that the research is targeted to be about
Reliability
Test-restest reliability
Test the same participants more than once • Measurement from the same person at two different times • Should be consistent across different administrations Reliable Unreliable
Control variables Random variables
Confound variables
Many kinds of Variables
Scales of measurement Errors in measurement
Reliability & Validity Sampling error
Selecting every nth person
Systematic sampling
Step 1: Identify groups (clusters) Step 2: randomly select from each group
Cluster sampling
Use the participants who are easy to get
Experimenter bias & reactivity History – an event happens the experiment Maturation – participants get older (and other changes) Selection – nonrandom selection may lead to biases Mortality (attrition) – participants drop out or can’t continue Regression to the mean – extreme performance is often followed by performance closer to the mean
Measuring your dependent variables
Example: Measuring intelligence?
How do we measure the construct? How good is our measure? How does it compare to other measures of the construct? Is it a self-consistent measure?
Control variables Random variables
Confound variables
Many kinds of Variables
Independent variables (explanatory) Dependent variables (response) Extraneous variables
Setting representativeness
Ecological validity - are the properties of the research setting similar to those outside the lab
External Validity
Scales of measurement Errors in measurement
“This guy seems smart to me, and he got a high score on my IQ measure.”
Face Validity
Usually requires multiple studies, a large body of evidence that supports the claim that the measure really tests the construct
• Are the raters consistent?
Requires some training in judgment 5:00 4:56
Reliability
Does your measure really measure what it is supposed to measure?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validity
Construct Validity
The precision of the results
Did the change in the DV result from the changes in the IV or does it come from something else?
Internal Validity
The SI cover jinx
Threats to internal validity
Are experiments “real life” behavioral situations, or does the process of control put too much limitation on the “way things really work?”
Estimate of true score biased
unreliable invalid
reliable invalid
reliable valid
Dartboard analogy
True score + measurement error
A reliable measure will have a small amount of error Multiple “kinds” of reliability
Susceptible to biased selection
Sampling Methods
Every individual has a equal and independent chance of being selected from the population
Simple random sampling
Sample
Allows us to quantify the Sampling error
Sampling
Goals of “good” sampling:
– Maximize Representativeness:
– To what extent d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ose in the sample reflect those in the population
Sample
The subset of the population that actually participates in the research
Sampling
Population Sampling to make data collection manageable Inferential statistics used to generalize back
– Reduce Bias:
– A systematic difference between those in the sample and those in the population
Key tool: Random selection
Sampling
Probability sampling
Validity
VALIDITY
CONSTRUCT INTERNAL EXTERNAL
FACE
CRITERIONORIENTED
PREDICTIVE CONCURRENT
CONVERGENT DISCRIMINANT
Many kinds of Validity
VALIDITY
CONSTRUCT INTERNAL EXTERNAL
External Validity
Variable representativeness
Relevant variables for the behavior studied along which the sample may vary
Subject representativeness
Characteristics of sample and target population along these relevant variables
Simple random sampling Systematic sampling Stratified sampling
Have some element of random selection
Non-probability sampling
Convenience sampling Quota sampling
Reliability
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y
Multiple items testing the same construct Extent to which scores on the items of a measure correlate with each other • Cronbach’s alpha (α) • Split-half reli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