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滇藏社会实践调研论文
户外骑行运动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户外骑行运动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在参与户外骑行运动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户外骑行运动需要充分准备。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只有充分准备,才能确保骑行的安全与顺利进行。
我学会了检查自行车的各个零部件,保证其正常运转;学会了穿戴适合的骑行装备,如头盔、手套、骑行鞋等;同时还要对所骑行的路线进行了解和规划,以便能应对各种情况。
其次,户外骑行运动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骑行中,我们通常会组成一个团队,相互之间协作配合。
我意识到,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和困难,共同完成骑行目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和责任,只有每个人都尽职尽责,我们才能享受到骑行带来的乐趣。
此外,户外骑行运动也让我更加关注环境保护。
骑行过程中,我亲身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脆弱。
我们需要保护好自己所骑行的路线和周边环境,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植被,以保护环境的美丽和生态平衡。
最后,户外骑行运动让我体验到了身心的愉悦与放松。
骑行时,身体参与运动,心情也得到舒缓和放松。
在自然的大环境中,我能够遗忘繁杂的琐事,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安宁,心情也变得愉悦和平静。
总结起来,户外骑行运动对我来说是一次实践也是一次锻炼和
成长的机会。
通过骑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也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同时,骑行还让我体验到了身心的愉悦与放松。
我相信,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会继续坚持骑行运动,去探索更多的美丽景色和收获更多的人生体验。
摩托上的藏南新鲜旅行

摩托上的藏南新鲜旅行多日过去,博大无垠如史诗般壮丽恢宏的藏南土地上一切美好的骑行回忆又浮现在我的脑海,34天时间感受了不同地域不同人生不同文明,我得感谢我的忠诚伙伴摩托车,是它让我的生活充满了多姿多彩,带给了我一个崭新的世界,让我拥有了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以及这样一次难忘的骑行经历。
穿州过境到藏南我们从云南昆明出发,一路西行,追逐夕阳的余晖,月色的妩媚,越过云贵高原、横断山、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的昌都地区。
蜿蜒于藏东南高山峡谷间的川藏北线崎岖难行,景色单一。
翻过数座雪山,那曲过去沿青藏公路转向南行,羊八井到日喀则途中沿世界最高公路,翻越海拔5454米的雪古拉山口,过日喀则,历时12天才风尘仆仆来到藏南边境一带。
萨迦县是我们开始探险旅行的第一站。
萨迦寺始建于公元1073年,它的宏伟建筑别具一格,凝聚着汉、蒙、藏族能工巧匠的心血,使得萨迦寺的设计和建筑风格在西藏众多寺庙中独到出众,又以珍藏众多经卷、壁画等珍贵文物而闻名于世,被称为我国第二敦煌。
从萨迦寺出来已是下午时分,但我还想往前走一段。
恶劣的高原道路开始伴随我们前行,在海拔4860米的种欧拉山顶,遥远天际下的珠峰顶着飞扬的旗云,傲视群山,气势独一无二。
夕阳下,山下原野中的村落披上一层梦幻般的色彩。
我们的到来,引起村里藏民的一阵好奇,人群簇拥着我们,周围全是灿烂纯朴的笑脸。
在这个少有旅游者到来的地域,藏民尤其热情。
夜晚就借宿在村长家里。
次日,向着南部边境而去,荒漠化已在这里开始蔓延,视野里尽是荒山沙地。
定结县出去,沙山湖泊相间,静谧无声,一路人车罕见,只有我们摩托车的轰鸣延续于旷野。
尼泊尔边境陈塘区是我们计划到达的地方,1988年它被西藏自治区列入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范围,成为研究自然历史和人文历史遗产的重要区域。
离开萨尔乡,更加崎岖的石块遍布的山路向我们发起挑战,喜马拉雅雪山的身影俊俏挺拔,寂然不动。
翻过一座海拔4810米的垭口,山下日屋镇藏民石藏房独特古朴,雪山环抱,独享与世隔绝之美。
社会实践活动骑行(2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保、健康、低碳生活方式的追求越来越高。
骑行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健康的出行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增强环保意识,提高身体素质,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骑行之旅。
本文将详细描述这次活动的经过和收获。
二、活动背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保事业,提倡绿色出行。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环保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骑行之旅旨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低碳生活,增强环保意识,同时锻炼身体,丰富课余生活。
三、活动准备1. 宣传发动:通过班会、校园广播等形式,向全体学生宣传骑行活动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 人员组织:成立骑行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等工作。
3. 物资准备:提前联系骑行装备供应商,为学生提供安全头盔、手套、护膝等防护用品。
4. 线路规划:根据学生体能和兴趣,规划骑行路线,确保活动安全、有趣。
四、活动过程1. 集合出发:活动当天,全体师生在指定地点集合,领取骑行装备,进行简单的安全培训。
2. 骑行开始: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沿着规划好的路线开始骑行。
沿途欣赏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 互动交流:在骑行过程中,学生们互相鼓励、交流心得,分享环保知识,增进友谊。
4. 停靠休息:在指定地点进行短暂休息,补充能量,调整状态。
5. 亲子互动:邀请家长参与骑行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共同感受环保的魅力。
6. 安全教育:在活动过程中,老师不断强调安全意识,确保学生们的人身安全。
7. 结束仪式:活动结束后,举行简单的总结仪式,表彰优秀学生,分享活动感悟。
五、活动收获1. 增强环保意识: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们对低碳生活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环保意识。
2. 锻炼身体:骑行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了抵抗力。
3. 培养团队精神:在活动中,学生们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培养了团队精神。
4. 丰富课余生活:骑行之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平台,丰富了课余生活。
自由的出走——自行车爱好者骑行西藏行为研究

[ 作者简介 ] 苗凤祥( 92 , , 18 一)男 研究生 , 究方 向为旅 游社会学。 研
随着经济 的发展 , 人们 闲暇时间相对增加 , 越来越多的人
一
些刻骨铭心的经历 。不论经历 了什么 , 都可 以成为来 日的 笔资产 , 尼采 曾经说过“ 打不垮我 的, 将使我更形坚强” 这 。 自己的坚强 , 具有 “ 自我实现” 的意味。
些 困难与苦痛重新让一个 人认识异于 日常的 自我 , 打造属于
去体验不一样 的人与事物 , 尝试挑战不 同的人生可能性 , 藉以
动; 从旅行过程 中对所遭遇 的折磨、 苦难的超越 , 提升他们 的内在心灵与智识, 并得到“ 畅爽” 的深入体验; 独一无二随性
行程的单车进 藏行 动, 展现着个人 的休闲体验风格。单车进藏参 与者经 由单车进藏旅行的休 闲体验 , 呈现追求 自我实 现、 寻求 出走 与 自由的欲望。单车进藏旅行促进 了他们个体 的成长 , 同时也对社会发展产 生了积极 影响。
第2 卷第1 4 期 2 1年 1 0 1 月
长春理 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u a o C aghnUnvrt f c n e n eh ooy S c l c ne dt n o r l f hn cu iesy Si c dT cn l { oi i cs io n i o e a g aS e E i J
一
单 车旅行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 “ 个人风格” 这 ,
表现在出行 目的 、 旅程设计 、 行程调控等多个方面 。当然 , 不 管是以什么样 的心态 、 行为应对这场旅行 , 个人风格 的表现可
对滇藏线上运动爱好者背包客的动机与行为调查分析

外爱 好者提供 实际的经验借鉴 , 从而使更 多的爱好者投入到此项运
动中来。
1 、 研 究 对 象 和 方 法 1 . 1 、 研 究 对 象 滇 藏 线 背包 客 1 . 2 、 研 究 方 法
( 1 )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文相关资料 。
( 2 ) 问 卷 调 查 法
对背 包 客 发 放 调 查 问卷 。
定的挑战性 , 而且沿途有不少 的旅游景点 。随着“ 滇藏线” 背包客数 增 长见识 ; 有的是遇到心情不好的时候 . 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散心 、 走 量的不断上升 ,有必要对这些群体 的动机 与行为做一调查分析 . 对 进 大 自然 ; 当然不可避免 的还有受身边朋 友的影响 , 导致跟朋友一
( 3 ) 数理统计法。 用 E x c e l 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处理 。 ( 4 ) 实地观察法
以看 出 ,背包 客们希 望借 这个路 线不 断挑 包 客们参 与到滇 藏线 的旅行 当 中 , 尽 与滇藏线 户外 巾心 、 驴友之家等取得联 系 , 与背包客面对 面的 力 。 接触 。 管此 路线 风景迷 人 、 文 化气息浓 厚 , 但 是也会 遇 到很 多的 突发 事
一
种户外体验 , 目的是为进入社会后找到适合 自己的立足点 。
2 . 1 、 滇 藏 线 的 人 文地 理分 析 参考文献 :
滇藏线 主要是沿滇藏公 路和川藏公路从 昆明到拉萨 的一支路
【 1 】 郭子鹰 . 最好 的时光在路 上【 M】 . 北京: 中国百科 图书 出版社,
2 0 0 6 .
线 的 动机 进 行 调 查 , 对 背 包客 完成 此路 线采 取 的行 为 方 式 进 行 了统 计 , 在 此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为 体 育 旅 游 爱 好 者 和 即 将 行 走 滇 藏 线 的 背 包客
滇西社会实践调查

回荡于滇西旅途的脚步声【摘要】 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站在高大宏伟的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的时候,我想整个中华民族都为之沸腾。
时至今日,我们的伟大祖国已经走过了60个春夏与秋冬。
60年的时间里,我们无法忘记我们的祖国怎样从弱小走向富强,无法忘记我们的人民经过怎样的苦苦抗争从日本军国主义的手里夺回我们一直在苦苦追寻的独立与自由。
滇西抗战作为中国抗战史的一个主要部分,给我们留下了太多辛酸的回忆。
【关键词】滇西抗战战争与和平祖国成立60多年前的中国西南部,中日之间进行了一场持久的战争,史书记载为“滇西抗日战争”。
在这场正义与非正义的战斗之间,我军以伤亡人数多于敌军数倍的劣势之下,在滇西人民的极力支持中,消灭了驻守于此的2万多名日军,取得了滇西抗战的全面性胜利。
滇西抗战史总括一、源于国殇墓园的声音2009年8月25日,我们一行驱车来到腾冲县国殇墓园,国殇墓园位于腾冲县城西南部的小团坡上,那里沉睡着将近万余位在腾冲抗战中壮烈牺牲的英雄,他们大多不到20岁,却已经在保家卫国的艰难历程中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故为“殇”,为国捐躯,为“国殇”。
走进国殇墓园,出发前的那种兴奋之感完全被这里的庄严肃穆所取代,在安详的草地上,屹立着许多在抗战时期的英雄雕像,或是倾诉着那些悲壮的场景。
令我记忆最深的是一位傈僳族妇女在找不到水的情况下,用自己的乳汁喂一位与自己素不相识、却已经受伤的美国士兵,还有令我最为感动的是位于国殇墓园大门右边的“倭塚”,这里葬有三位日本军官,比起靖国神社里污秽的声音,这里是他们最好的归宿,他们的野蛮入侵,给我们的民族留下了深重灾难,而我们却给了他们一种博爱与宽容,给了他们作为人的尊严……往里走,分立于两侧的是两件展厅,在第一展厅内陈列着许多抗战时期留下来的物品,这其中包括各种枪支,弹药,军装,还有那些抗战中血淋淋的图片及其他各种装备。
在第二展厅内则悬挂着许多爱国将领的画像。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藏区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藏区一、调研目的和意义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藏区的社会风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亲和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次调研的目的主要是了解藏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教育、文化、生活状况等,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完整的社会实践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西藏地区。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等多种方法。
我们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了藏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基本情况。
接着进行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访谈,与当地群众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疾苦和愿望。
最后,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实地观察,去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环境等,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藏区。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藏区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本次调研发现,藏区的经济总体上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在政府的扶持下,一些农牧民开始转变种植方式,发展农业产业,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来增加自身的收入。
同时,一些当地政府也加大了对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让藏区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自然风光得到更好的展现,为当地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益。
2. 藏区的教育状况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政府已经在教育方面加大了投入,加大了对藏区的教育支持力度,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藏区的教育资源还是相对匮乏的。
3. 藏区的文化传承状况藏区的文化传承状况也得到了我们的关注。
我们发现现在在藏区还有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课程,但是受到当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较低,教育形式的单一也限制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希望政府能够对藏区的文化传承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四、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藏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坚信了藏区的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还有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为藏区的发展做出一些微小的贡献,也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更多地关注藏区的发展,为藏区民众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希望我们的调研报告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为藏区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户外骑行运动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户外骑行运动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户外骑行运动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引言:户外骑行运动作为一种新兴的户外运动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作为一名骑行爱好者,我参加了一次户外骑行运动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次实践,我获得了很多启发和收获。
本文将围绕这次实践活动的背景和目的、参与过程和情况以及个人体会和心得进行叙述,以此总结出户外骑行运动的重要性和有益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活动背景和目的1.1 活动背景户外骑行运动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运动项目,它与传统的骑行比赛不同之处在于,它更注重对自然的探索和对身心的锻炼,真正体现了运动的乐趣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骑行活动既可以举行在城市里的公园和街道,也可以选择在郊外和乡村的道路,还可以选择更偏僻的山区小路。
不同的地点带给参与者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也增加了骑行的多样性和挑战性。
1.2 活动目的通过户外骑行运动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提高参与者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团结意识,培养他们的勇敢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同时,通过参与活动,可以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并加强锻炼身体的意愿。
通过户外骑行运动的实践,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更好地认识并热爱自然,进而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
二、参与过程和情况2.1 参加方式和准备为了参加户外骑行运动社会实践活动,我提前了解了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参与要求,填写了参与申请表并缴纳了活动费用。
准备方面,我购买了一辆专业的山地自行车,并对自行车进行了保养和调试,使其达到最佳状态。
我还购买了一套合适的骑行装备,包括头盔、手套、骑行鞋、衣物等。
2.2 活动过程在活动开始之前,组织者首先给我们进行了一次系统的骑行培训,包括骑行技巧、路况预测、急救知识等。
培训结束后,我们开始进行骑行实践,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城市骑行、郊外骑行和山地骑行。
在每个阶段,我们都要完成一定的路程和任务,以此来提高我们的体力和技巧。
城市骑行部分,我们骑行在城市的主要街道和公园,我们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路程,同时要保持良好的行车纪律和骑行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骑行滇藏社会实践调研论文--记滇藏骑行见闻与感触建环1212 4 周南摘要:一群年轻人,7辆自行车,2000公里的路程,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九座4000米以上的大山要翻越,从毫无准备到计划周全,从出发到结束,一场为期将近一个月的长途之行,美丽风景与劳累和危险同行,只有能够坚持下来的人才能到达最后的圣地。
同一个目标,同样的时间,在感受祖国大好山河的同时,我们也要完成属于一场属于自己的精神洗礼。
雪山、森林、瀑布、小溪,我们看过许多风景,也嗟叹过沿途的危机,藏地骑行,危机重重,七个人客服挫折和恶劣环境,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关键词:滇藏线骑行兴奋目的地在接触过一部名为《转山》的电影后,我便对位于祖国西部的XX 地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24岁的XX年轻人,在寒意渐生的10月,为了帮助哥哥完成遗愿,从XX出发,独自骑行穿越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近2000公里,落差起伏多次大于1000米“高原之路”。
而平日里对自行车骑行运动兴趣浓厚的我必然有想要尝试一次天路骑行的机会,在机缘巧合下我在趣骑单车自行车店找到了几位兴趣相同并有相同想法的年轻人,于是在一番准备和计划下,我们便开始了这趟充满冒险和刺激的骑行。
我们首先在网络上查询了相关的咨询和信息,并翻阅了相关书籍,经过整理和分析,并由拥有过骑行滇藏路骑友的指导和意见下,综合整理得出了以下的数据和图表:全程海拔图指引海拔图:XX-芒康线芒康-鲁郎线鲁郎-XX经过计算和路况分析,并分析了路况,我们初步计划了骑行时间和骑行路线,以下是简略行程:D1路程:XX(海拔2000)—松桂(海拔1930)70kmD2路程:松桂(海拔1930)—金墩—西邑—鹤庆(海拔2200)125km —XX(海拔2390)44kmD3路程:XX(海拔2390)—冲江河电站(K2123 海拔2595)—小XX(K2085 海拔3240),柏油路,146kmD4路程:小XX(K2085 海拔3240)—香格里拉(K2052 海拔3280) 40kmD5路程:游玩普达措国家公园D6路程:香格里拉(K2052 海拔3280)-书松村(K1944 海拔2850),超级大修路,108kmD7路程:书松(K1944 海拔2850)—白马雪山垭口(K1912 海拔4300)—德钦(K1864 海拔3250)—飞来寺(K1853海拔3390),91kmD8路程:飞来寺(K1853海拔3390)-盐井(K1881 海拔2650),柏油路,102kmD9路程:盐井(K1881 海拔2650)—芒康(K1776 海拔3875),柏油路,105kmD10路程:芒康(K3429 海拔3875)-竹卡大桥(即如美,在澜沧江边,K3477 海拔2640)-登巴村(K3515 海拔3465),往柏油路好的方向走,91kmD11路程:登巴村(K3515 海拔3465)-荣许兵站(K3528 海拔4046)-东达山(K3552 海拔5008)-左贡(K3592 海拔3777),往柏油路好的方向走,76kmD12路程:左贡(K3592 海拔3777)-邦达(K3695 海拔4120),柏油路,103kmD13路程:邦达(K3695 海拔4120)-业拉山(K3709 海拔4618)-八宿(K3790 海拔3280),柏油路,95kmD14路程:八宿(K3790 海拔3280)-安久拉山(K3860 海拔4475)-然乌(K3880 海拔3960),柏油路,90kmD15 路程:游玩然乌湖以及仁龙巴冰川D16路程:然乌(K3880 海拔3960)-波密(K4006 海拔2725),柏油路,132kmD17路程:波密(K4004 海拔2750)-102塌方区(K4086)-通麦(K4096 海拔2070),柏油路,雨季塌方,92kmD18路程:通麦(K4096 海拔2070)-鲁朗(K4157 海拔3370),30km土路、其余为柏油路,71kmD19路程:鲁朗(K4157 海拔3285)-色季拉山(K4182 海拔4720)-八一镇(K4228 海拔2930),柏油路,71kmD20路程:八一(林芝地区)(K4228 海拔2930)-工布江达(K4358 海拔3440),柏油路,130kmD21路程:工布江达(K4358 海拔3440)-松多(K4456 海拔4288):柏油路:98kmD22路程:松多(K4456 海拔4288)-米拉山(K4484 海拔5013)-XX (K4632 海拔3650),柏油,176km初步计划设定好后,我们便开始采购需要的物品,并提前订好了火车票,于是我们在7月5号在XX高崎火车站登上了前往XXXX的列车。
因为多日的舟车劳顿,所以我们一干人等在XX进行休整,并于7月8日晚上乘坐火车前往我们的初始地点:XX,于是这段冒险一样的旅程便在2014年7月9日开始了。
第一天XX到松桂的70公里,对于我们这些经常锻炼身体的人来说压力并不怎么大,因为了这次的骑行,队伍里有些小伙伴已经进行过了多次的长途练习,所以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而且一路上的风景也不错,因为是第一天,我们是尝试性地骑行,所以下午4点早早到了目的地,我们便找了住宿安定了下来。
第二天的路程也较为轻松,走的是大丽线(此区间内国道214与大丽线为相同路段),期间虽然也有部分烂泥路,但是44公里的路程一上午我们就完成了,下午便开始在XX古城内游玩,值得一提的是,XX 最著名的两地景点XXXX我们居然在短短两天内用双脚将他们的美景相连,这种欣喜对于刚刚上路的我们来说是非常具有激励性的。
经过前两天的骑行经历,我们提出了一天之内到达香格里拉的目标,可是186公里就摆在那里,它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士气和决心而改变,虽然186公里在海拔不高的XX我们这群人骑起来毫无压力,但毕竟考虑到了高海拔和长路短的起伏路以及大货车在狭窄国道上行驶的不安全性等问题,我们还是早早地起了床,向这一宏伟的目标前行。
XX到冲江河电站的108公里路程,我们在下午2点的时候就完成了,但是离香格里拉还有78公里,以我们的体力,继续维持在上午的骑行速度,大约能在晚上7点半左右到达目的地香格里拉。
但是现实总是会给我们打击,而这次给了我们一个大耳光,78公里的起伏路在上午108公里的拼命赶路的劳累下,显得是那么地折磨人,那么地漫长,在晚上8点半我们才到了可以歇脚的地方,穷乡僻壤的地儿,晚饭也没有供应了,我们7个人默默地烧了壶水,大家也不吭声,最后以泡面饱肚子,最后我们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以后决不强求自己的身体来完成不太实际的计划,两天的路绝不一天赶完,一天走不完的路绝不拖到晚上走夜路。
之后的行程计划我们便每天都早早地计划好,并通过网络途径了解当天的路况以及其他情况。
第四天我们中午到了香格里拉便休整了,第二天还去了普达措国家公园,去感受真正的原始森林样貌。
之后的第六天到第七天,我们一直在XX境内骑行,有了前几天的骑行经历,对于长途和长时间骑行,我们更加得心应手。
第八天我们从海拔3390米的飞来寺向海拔2650的盐井进发,102公里的下坡路我们倍加小心,心里也因为今天即将通过滇藏边界正式进入到XX境内而感到莫名的激动和兴奋。
神奇XX,8天云内境内的路程,也总算是告一段落,当我们一脚踏进XX境内的时候,这么多天的劳累一下子也就化解了,这一刻我们终于到了XX,这一刻我们终于到了理想乡,魂牵梦绕的地方啊,我们离你只有一步的距离而已。
大家拍完照后,我们又向30公里后的盐井进发。
第九天,105公里到达芒康,我们也正式由国道214并入到了国道318,路上的骑友也越来越多,心情也更是舒畅,好山好水好风景。
第十天到第十四天,芒康—荣许兵站—东达山—左贡—邦达—业拉山—八宿—然乌,这五天我们连续怕了两座5000米的高山,也连续好几晚住在没有热水供应的民宿里,但是一路上糍粑、牦牛肉干、牦牛酸奶、烤羊肉串等藏族食品给我们在劳累的骑行过程中增添了能量,美食是万物的永动机,看来这句戏话也是很实在的嘛。
第十四天到达然乌后,下午我们在旅店老板的盛情邀请下,由一位藏族小伙子带领我们游玩了一个当地喇嘛修行的溶洞,看着漫山被喇嘛包裹着旌旗和经文,我们肃然而生。
溶洞极狭,要完全趴倒在地上才能容许一个爬过去,不过洞内深处却别有洞天,我们不禁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也对喇嘛在严酷的环境修行产生了敬佩之情。
第十五天,我们游玩了然乌湖并且攀登了位于雪山腰至山脚下的巨型仁龙巴冰川,这块冰川还处于未开放的状态,所以游客稀少,我们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高原风光和雪山风情。
第十七天,我们一大早就起床,因为我们要去电影《转山》里一位医生的扮演者的老爷爷的餐馆吃早饭,热情好客的藏族爷爷给我们介绍了店里的风味小吃,还给我们简单地介绍了藏族人的民俗和风土人情,最后看在我们是学生的份上,还给了很大的优惠,在我们临走时,还给我们每人系上了藏族代表祝福的哈达,祝福我们一路平安,扎西德勒。
吃完早饭后,我们便上了路,从然乌到波密的132公里路程,将是此次骑行风景最为美丽壮观的一天,这一天雪山、原始森林、沼泽、丘陵、瀑布,最为雄伟神奇的风景尽收眼底。
我和一位队友边走便骑,132公里的美丽画卷也在我们脑下烙下了印记。
第十八天,我们原计划要骑行到92公里外的通麦,但是接收到前方消息,通麦段连续塌方多日,路况极差,而且已经有多名骑行丢了命,考虑到安全问题,我们再三商量,最后大家商量搭车前往后天的目的地——八一(林芝市)。
在搭车的过程中,颠颠簸簸,透过窗看到外面的泥泞山路和悬崖峭壁上的危石,我们一身冷汗,更不巧的是,狂风暴雨的来袭,使路途更加艰辛,我们更加庆幸自己没有骑行此路段,而是搭车躲过了这一大劫。
第十九天,离我们的圣地XX只有不到400公里了,越是靠近目的地,我们越是躁动,一天130公里的起伏路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游刃有余了。
第二十天,也就是倒数第二天,我们骑行98公里从工布江达到达松多后,早早找了青年旅馆,找了家川菜馆子好好吃了一顿,大家都处在极度的兴奋之中,因为明天就是最后一天,我们心心念念了20多天的XX就在山的后面了!我们当晚聊了一路上的许多挫折和小故事,有搞笑的当然也有令我们后怕的,最后大家都早早的入睡了,因为第二天我们要早起,赶那最后的176公里,抵达我们心中那无尚纯洁的心灵圣地——XX。
第二十天一天,我们五点就起床了,大家吃饱喝足,便上了路。
这一天,我们也不像之前的日子分成两小队骑行,而是大队伍一起向目的地进发,这一刻我感觉到了队伍无比的团结感,心中那份荣誉感也是越发的强烈,骑啊,飞吧,目的地不远啦!最后我们于下午6点到达了XX,我们也没有急着去旅馆,而是一路骑到了布达拉宫,去看那我们心中最美的殿堂,合了影留下最值得回忆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