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五单元13《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五单元13《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一组人物描写,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文通过描绘不同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了解人物描写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人物描写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进行人物描写时,往往容易出现描写过于简单、表面化的问题,无法准确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板书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画出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的人物描写句子。
3.小组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画出的句子,解释为什么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
4.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讲解,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写。
5.实践练习: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尝试运用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
6.展示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公开课一等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公开课一等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军神》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年轻的战士在敌人严刑逼供下,坚定信念,不屈不挠,最终成为一位英勇的烈士的故事。
课文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坚定信念、顽强意志和崇高的精神,教育学生学习主人公的坚强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概括。
但他们在理解历史、感受主人公精神风貌方面还需引导。
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锻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人公的英勇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抓住课文关键词句,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主人公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的形象。
2.教学难点:感受主人公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力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情感体验等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所学到的内容,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启发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朗读等方式,体验主人公的情感,感受精神。
6.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主人公的英勇形象和精神。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主人公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2《祖父的园子》说课稿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2《祖父的园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祖父的园子》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萧红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诗意,充满了浓厚的乡村风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生字词、成语和表达方式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和成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祖父的敬爱之情,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和成语。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乡村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乡村的美好时光,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可以举手请教同学或老师。
3.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课文进行讲解,重点讲解生字词、成语和表达方式。
4.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说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说课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说课第【1】篇〗《手指》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手指》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板书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手指》是丰子恺先生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散文,编排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本单元一个重要的语言要素就是感悟作者语言的风趣幽默。
这篇课文就是用生动而又风趣的语言,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结合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本单元的语言要素,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会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通过多种方式理解“窈窕、堂皇、附庸、养尊处优”等词的意思;2、学会抓中心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习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进行简单的仿写3、通过抓关键词品析大拇指的姿态和性格特点,激发学生对大拇指似的人物的崇敬之情,感悟作者语言的风趣幽默。
重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大拇指的姿态特点和性格特点难点根据五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品悟文章语言的风趣幽默三、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1.品词品读法。
引导学生感知理解词语,品味词语的准确、生动,并通过反复地朗读训练,积累好词,培养语感。
2.想象描述法。
借助课文语言文字的创设情境、想象大拇指的形象以及像大拇指似的人物,让学生披文入境,品词品读,并进行写作训练。
(二)说学法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运用“读读、想想、议议”的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品词析句、展开联想等多种途径,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朗读的能力,体味作品的语言幽默风趣。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说课稿(精选9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说课稿部编版五年级语文说课稿(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五年级语文说课稿(精选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说课稿1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刷子李》选自著名作家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课文语言凝练,故事性很强。
本文通过写“刷子李”用自己高超的技艺使小徒弟由开始的“半信半疑”到后来对师傅刷墙的本领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故事,赞扬了“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说明真本事要靠勤学苦练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浆、傅”等7个生字,会写“浆、傅”等15个字。
正确读写“粉刷、师傅”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体会课文是怎么写出刷子李的特点的。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难点:体会课文是怎么写出刷子李的特点的。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默读与朗读结合法本课语言明白晓畅,故事性很强,可以采取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式来阅读文章,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绘人物的手法,让学生体会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作用。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学习作者正面与侧面相结合描写人物的手法,因此在学习时要找出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并体会这两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安排了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题导入师:上一篇课文我们认识了嘎子、祥子和严监生。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新人物,他可是一位有着绝活的人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随着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学生自主学习)2.汇报交流: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质疑: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
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
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
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取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说课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说课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说课稿第【1】篇〗22 手指说课稿一、说教材《手指》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是著名散文家、画家丰子恺的作品。
课文用拟人化且风趣的语言介绍了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作用,课文最后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
学习本课,能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语言幽默在文章中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拇、弦”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接触”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三、说教学重难点1.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
(重点)2.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难点)四、说教法学法[说教法]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本课课后有默读的要求,因此本课的教学采取朗读与默读相结合的方法。
要让学生多朗读,把课文读流利。
同时继续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锻炼学生通过默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的重点是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作者描写手指的有代表性的句子,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以及这样描写的好处,学习作者的表达特点。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说学法]学习本课,要体会作者风趣的语言,同时要学习作者的表达特点,学会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完成本课小练笔。
五、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
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手指》一课。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一册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一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一册,内容包括了许多精彩的文学作品、古诗文和写字练习。
这些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教材还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语文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写作技巧的掌握。
2.教学难点: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写作创意的发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本情感。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实践环节: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6.总结提升: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激发学生课后学习的兴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能够引导学生思路,便于学生记忆。
例如,对于一篇文章,可以提炼出文章的主题、结构、写作手法等关键信息,以关键词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在黑板上。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要全面、客观,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古诗三首
【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古诗三首》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一篇课文,前两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诗人王昌龄和王维。
第三首古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从军行七首》的第四首。
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士的宽广胸襟,表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
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
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安史之乱迫使诗人携家带口流连辗转,流落到四川梓州。
多年的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风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想起这些,诗人悲喜交加,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该诗语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
在语言表达上该诗也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没有生僻难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学会背诵古诗。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
自主学习字词,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3.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
但是对于边塞诗学生读得较少,再加上学生对于古诗的时代背景了解较少,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的资料,必要时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补充有关的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教学中,设置情景,激发学生认知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使学生这一教学主体主动积极地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探究。
2.说学法:
教学过程体现“以读为本”的新课标理念,教学中,始终让读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的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入情入境的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的思想的启迪。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古诗的特点,引导学生或交流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古诗,或交流与古诗作者相关的古诗,或欣赏与古诗主题相关的歌曲,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认知兴趣,使学习成为他们自身迫切的需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自主学习的前提。
2.交流资料,感受古诗。
由于古诗与现代的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跨度,因此,我在本课采用了朗读感语法、情境教学法,并适时地补充一些资料,以帮助学生感受千年前悲壮、苍凉的边塞生活。
我还播放了歌曲《从军行》《送别》和反映故事内容的画面,学生很快被那动听音乐和优美的画面吸引住了,那荒漠古战场的宏大的场景,一下子把大家带到了遥远的古代,仿佛亲眼目睹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同时,我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壮志。
3.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理解古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交流探究,理解诗句的意思。
4.熟读深思,层层深入。
在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了解时代背景、理解重点词语、从字面上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在熟读的基础上,梳理诗中的重点词句,进一步深入理解感悟整首诗的诗意,想象诗歌的意境,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5.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在本课的教学中适当地安排延伸和拓展,目的是为了让小学生能更多地接受传统诗歌的浸润。
在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时,指导学生学会对文本的整合,同时加强与课本以外教学资源的联系,增大课堂容量,力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率。
在《从军行》一诗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同诗人”作品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同诗人的作品,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
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学中,抓住“同主题”作品拓展延伸。
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
在教学时,资源整合,主题凝聚,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在课堂教学中适度拓展学生学习诗文的空间,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诗文,继承传统,弘扬中华文化,它不仅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思想,也顺应着时
代发展的要求。
拓展阅读,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培养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及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引导学生在古诗词的海洋中咀嚼其意,陶冶性情,放飞心灵。
七、说作业设计:
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情况,帮助学生背诵和积累古诗,进一步理解古诗内容,深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