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阅读答案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三国志诸葛亮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三国志诸葛亮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每题 3 分,共 9 分)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
少时朴钝,未有识者。
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
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
徽甚异之。
称统当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后郡命为功曹。
性好人伦,勤于长养。
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
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
”诸葛亮亦言之于先主,领南郡太守。
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
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亮留镇荆州。
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
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
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
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
”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
”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
”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
先主寻悔,请还。
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
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
”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
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杨仪字威公,襄阳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甲杨仪字威公,襄阳人也。
《世说新语—言语三》“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世说新语—言语三》“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南郡庞士元①闻司马德操②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
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
”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
昔伯成③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④桑枢,不易有官之宅。
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
此乃许、父⑤所以慷慨,夷、齐⑥所以长叹。
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
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世说新语·言语三》)【注】①庞士元:庞统,字士元,号凤雏。
①司马德操:司马徽,字德操。
汉末名士,曾向刘备推荐庞统、诸葛亮。
①伯成:指伯成子高,尧时贤人。
①原宪:孔子弟子。
①许、父:许由和巢父。
①夷、齐:指伯夷、叔齐。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二千里候.之(等候)B.不慕.诸侯之荣(羡慕)C.千驷.之富,不足贵也(马;车;匹或辆)D.而.执丝妇之事(连词,却)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A.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
译文: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心迷路的危险。
B.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
译文:哪里只有住就要住在豪华的宫室里,出门就必须肥马轻车,左右要有几十个婢妾侍候,然后才算是与众不同的呢!C.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
译文:这是因为隐士许由、巢父的感慨,所以引起了清廉之士伯夷、叔齐的长叹。
D.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译文:如果不是今天叩击大钟、敲打雷鼓,那么就不会知道它的音响啊。
”【答案】1.C2.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马;车;匹或辆”错误。
“驷”,古指套着四匹马的车。
也指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
句意:齐景公有四千匹马的财富,也不显得珍贵啊。
《世说新语

品藻第九【题解】品藻指评论人物高下。
本篇主要做法是就两个人对比而论,一般是指出各有所长;只有部分条目点出高下之别。
有时也会只就一个人的不同情况而论,这实际也是不同方面的对比。
拿记述清谈的几则来看。
第48 则记刘尹到王长史那里清谈,事后王长史的评价是:“韶音令辞不如我,往辄破的胜我”。
这指出各人擅长之处。
第39 则说:“人问抚军:殷浩谈竟何如?答曰:不能胜人,差可献酬群心”。
这是从不同角度说明同一人的清谈效果,其中有高下之别,但是没有显出贬损。
从中可以看出品评者总是回避排斥、指责别人,都是善意的。
所对比的两人多是同时代的,个别也会用古今对比.正因此,不一定要说出所比的内容,只说明某人跟某人相当,某人超过或不如某人,大概人家就能了解何所指,只是后人有时很难了解是比什么,例如第18 则记:“王丞相二弟不过江,日颖,日敞。
时论以颖比邓伯道,敞比温忠武”,这里并没有指明是从哪些方面对比,也没有记述语言环境,就不易从中看出要点。
评论所涉及的内容也如上一篇一样很广泛,诸如品德、才学、功业、声威、风度、骨气、高洁、尊贵、出仕、归隐、清谈、吟咏,等等,都受到重视。
所记载的也是士族阶层所讲究的各个方面。
(1)汝南陈仲举、颍川李元礼二人,共论其功德,不能定先后。
蔡伯喈评之曰:“陈仲举强于犯上,李元礼严于摄下①。
犯上难,摄下易。
”仲举遂在三君之下,元礼居八俊之上②。
【注释】①强:指有勇气;敢。
摄:整饬。
②“仲举”句:陈仲举和李元礼都是东汉人,是知名大官,地位影响不相上下,就用某一标准决其高下。
当时一些人士互相标榜,给予各种称号,上等的有三人,叫三君,即窦武、刘淑、陈蕃三个为当时所崇敬的人,次一等的有八人,叫八俊,即李膺、王畅等八个才能出众的人。
所谓君,指的是能做时代楷模的人;所谓俊,指的是士人中的英俊。
【译文】汝南郡陈仲举、颍川郡李元礼两人,人们一起谈论他们的成就和德行,决定不了谁先谁后。
蔡伯喈评论他们说:“陈仲举敢于冒犯上司,李元礼严于整饬下属。
三国诗词《庞统之死》原文及赏析

三国诗词《庞统之死》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三国诗词《庞统之死》原文及赏析【导语】:占岘相连紫翠堆①,士元有宅傍山隈②。
四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

安世①仪状魁硕,音吐如钟。
初除②谏官,未拜命,入白母③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④。
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⑤,以身任责,脱有触忤⑥,祸谴立至。
主上⑦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
纵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
”于是受命。
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
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⑧,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选自《宋史·刘安世传》)【注释】①安世:即刘安世,宋代大臣。
②除:被授予官职。
③白母:禀告母亲。
④在言路:指当谏官。
⑤明目张胆:主持公道,敢作敢为。
⑥触忤:触怒(皇帝)。
⑦主上:皇帝。
⑧蓄缩悚汗:缩着头颈,吓出冷汗。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倘居.其官/不可久居.B.或.帝盛怒/或.异二者之为C.伺.怒稍解/伺.其欣悦D.入.白母曰/入.则无法家拂士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他在职多年,真正的颜色在早上,帮助公道。
B.在职累了,神色严肃在早上,帮助公道。
C.在职的岁月累了,真正的颜色在早上,帮助公道。
D.他在职多年,神色严肃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刘安世不想接受谏官这一官职任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刘安世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段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
2016广东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习题训练

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一)观月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今余之游金沙堆①,其具是四美者与?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②童隶③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④,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有删改)【注释】①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
②尽却:全部退去。
③童隶:书童仆役。
④正黄:纯黄。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临水之观,宜.独往宜:__________(2)其具是.四美者与是:__________2.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3.第2段中的哪句话是具体描写中秋金沙堆的景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郗超与谢玄①不善。
苻坚将问晋鼎②,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超曰:“是必济事。
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③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④之间亦得其任。
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郗超:东晋时曾任参军,中书侍郎。
谢玄:东晋名将。
②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
③桓宣武:东晋大臣桓温。
④履屐:泛指鞋,这里代指平民百姓。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庞统法正传翻译赏析_庞统法正传阅读答案的意思

庞统法正传翻译赏析_庞统法正传阅读答案的意思(庞统传、法正传)庞统传,庞统,字士元,襄阳郡人。
年少时为人纯朴不露机智,当时没有人认识到他的真才实学。
颍川郡名士司马徽人品高雅有知人之明,庞统二十岁上前去拜访司马徽,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摘桑叶,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进行交谈从白天一直到夜晚。
司马徽十分惊异庞统的才识,赞赏庞统真是南州士子的翘楚,自是庞统名声渐渐显扬开来。
以后庞oRg统受本郡任命为功曹。
庞统秉性注重人伦道德,尽心尽力于赡养老人、抚育子女。
当他夸奖评论他人时,总是言过其实,当时的人都感到奇怪,问他这是为什么,庞统回答说:“如今天下大乱,合乎道德规范的正道衰微不振,好人少而坏人多。
要想淳化社会风俗时尚,增强人们道德观念和社会公益心,不把值得赞誉的人夸说得更为完美,他们的名声就不足以让人们去仰慕仿效,无法使人仰慕仿效好的行为,则社会上做好事的人将会更少;现在拔举十人而有五人因不合乎标准被刷掉,但还可得到一半。
通过这一半向社会推广教化,使有志做善事做好人的人自我勉励,这样做难道不可以吗?”东吴大将周瑜协助刘备夺得荆州,因功兼职南郡太守。
周瑜去世了,庞统扶送周瑜灵柩到东吴,东吴很多人士都听到过庞统的声名。
当庞统辞别吴主西归荆州时,这些人便齐聚在昌门相送,陆责力、顾劭、全琮都赶来了。
红潮网庞统说:“陆君可说是匹驽马,但实际却有余力;顾君可说是条驽牛,但却能负重而道远。
”又对全琮说:“您乐善好施敬慕美名,颇类汝南樊子昭。
虽然智力一般,但也称得上是一时俊秀!”陆责力、顾劭对庞统说:“待将来天下太平了,再与您一道品评天下名人才士。
”于是他们与庞统结下深交,然后送他归返。
刘备兼任荆州牧后,庞统以州从事身份代行耒阳县令,因不理县政,被免除官职。
东吴将领鲁肃写信对刘备说:“庞士元不是一个治理百里小县的人才,让他担任治中、别驾之类的职务,才能让他施展高才。
”诸葛亮也向刘备提过此类建议,于是刘备召见庞统作一番深谈,由是十分器重庞统,任命他为治中从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
少时朴钝,未有识者。
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
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后郡命为功曹。
性好人伦,勤于长养①。
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时人怪而问之,统答曰:“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②,善人少而恶人多。
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
”吴将周瑜助先主取荆州,因领南郡太守。
瑜卒,统送丧至吴,吴人多闻其名。
及当西还,并会昌门,陆绩、顾劭、全琮皆往。
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③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谓全琮曰:“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
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
”
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
吴将鲁肃遣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④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
”诸葛亮亦言之于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
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亮留镇荆州。
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
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
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
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
”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
”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
”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
先主寻悔,请还。
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
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
”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战,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注:①勤于长养:尽心尽力赡养老人、抚养子女。
②雅道陵迟:合乎道德规范的正道衰微不振。
③逸足:快步。
④治中、别驾:汉代官名。
治中,州刺史的属吏,主管文书案卷;别驾,汉代州刺史的佐吏。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坐统在树下坐:让……坐 B. 始当展其骥足耳骥足:马蹄 C. 先主见与善谭谭:同“谈”,谈论 D. 初不顾谢谢:道歉5.下列各组句子中,能说明庞统具有谋略的一组是①共语自昼至夜②每所称述,多过其才③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④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⑤诸葛亮亦言之于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⑥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②⑤⑥ D. 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A.庞统年少时朴实而又不外露才华,在他二十岁时候拜见颍川司马徽而得到司马徽的盛赞后,名声才渐渐显扬起来。
B.庞统每每夸耀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言过其实,目的是想在乱世之中淳化社会风俗时尚,增强人们道德观念和社会公益心,让人们去仰慕仿效完美的人去做好事。
C.吴将鲁肃致信刘备,夸耀庞统才略,诸葛亮也在先主刘备面前夸奖庞统,刘备当面考查后也很器重他,而且亲近信任庞统仅次于亲近信任诸葛亮。
D.先主刘备攻下成都后在成都举行了庆功宴,宴会上庞统对刘备的得意之话语进行了理性的评价,却招致刘备的不满而被逐出宴会。
后因刘备有后悔之意又被叫回到宴会之上。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
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
(5分)(2)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5分)
4.B(骥足:喻指杰出的才能) 5.C(①更能体现的是才华;③看到别人的优点,知人之论;④治理耒阳县的失败) 6.D(不是在成都举行宴会,而是涪城) 7. (10分)(1)您乐善好施敬慕美名,很像(有些像)汝南的樊子昭。
虽然智力一般(不多),也称得上是一时的杰出人物。
(“好施慕名”“虽”“佳”各1分,语意2分)(2)刘备采纳了(认为……是对的)庞统所说的中等计策,随即(用计)斩杀杨怀、高沛,回军进攻成都,所过郡县纷纷(都)被攻克。
(“然”“即”“克”各1分,语意2分)参考译文:庞统,字士元,襄阳郡人。
年少时为人纯朴不露机智,没有人认识到他的真才实学。
颍川郡名士司马徽人品高雅有知人之明,庞统二十岁上前去拜访司马徽,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摘桑叶,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进行交谈从白天一直到夜晚。
司马徽十分惊异庞统的才识,赞赏庞统真是南州士子之首,自此庞统名声渐渐显扬开来。
以后庞统受本郡任命为功曹。
庞统秉性注重人伦道德,尽心尽力于赡养老人、抚育子女。
当他夸奖评论他人时,总是言过其实,当时的人都感到奇怪,问他这是为什么,庞统回答说:“如今天下大乱,合乎道德规范的正道衰微不振,好人少而坏人多。
要想淳化社会风俗时尚,增强人们道德观念和社会公益心,不把值得赞誉的人夸说得更为完美,他们的名声就不足以让人们去仰慕仿效,无法使人仰慕仿效好的行为,则社会上做好事的人将会更少。
”东吴大将周瑜协助刘备夺得荆州,因功兼职南郡太守。
周瑜去世了,庞统扶送周瑜灵柩到东吴,东吴很多人士都听到过庞统的声名。
当庞统辞别吴主西归荆州时,这些人便齐聚在昌门相送,陆责力、顾劭、全琮都赶来了。
庞统说:“陆君可说是匹驽马,但实际却有余力;顾君可说是条驽牛,但却能负重而道远。
”又对全琮说:“您乐善好施敬慕美名,颇类汝南樊子昭。
虽然智力一般,但也称得上是一时俊秀。
”刘备兼任荆州牧后,庞统以州从事身份代行耒阳县令,因不理县政,被免除官职。
东吴将领鲁肃写信对刘备说:“庞士元不是一个治理百里小县的人才,让他担任治中、别驾之类的职务,才能让他施展高才。
”诸葛亮也向刘备提过此类建议,于是刘备召见庞统作一番深谈,由是十分器重庞统,任命他为治中从事。
刘备对庞统的亲密信任仅次于诸葛亮,庞统由是与诸葛亮一同担任军师中郎将。
诸葛亮留守荆州。
庞统随从刘备领兵入蜀。
益州牧刘璋在涪城会见刘备,庞统向刘备献计说:“乘今天晤会之机,可将刘璋抓住,这样将军不需劳师动众即可坐得益州(拥有一个州的领土)。
”刘备说:“刚入别国,恩德威信尚未建立,这种事是不能做的。
”刘璋返还成都,刘备
“暗中选派精兵,昼夜兼程急行,承担起替刘璋北上征讨汉中张鲁的使命,庞统再次劝说刘备:
抄小道袭击成都。
刘璋既缺乏领兵作战的才干,又素来没有预防戒备,我方大军突然赶到,一举便能夺得成都,这是上策。
杨怀、高沛,乃刘璋手下的名将,他们倚仗手中的强大兵力,据守白水关,听说他们曾几次写信劝说刘璋,要刘璋把您打发回荆州。
将军未到达白水关时,先派人去告知他们,就说荆州形势危急,准备回军救援,同时下令我军将士整理行装,佯装即将撤还的样子。
杨、高二人既钦佩将军的英名,又高兴您撤离益州,估计他们一定会轻装前来拜送将军,将军可乘机下令将他们捉拿,进而进关收编他们的军队,迅即挥军攻打成都,这是中策。
退回白帝城,联络荆州兵马入蜀,然后慢慢设法一步步攻占益州,这是下策。
如果犹豫不决而滞留此地,必然陷入严重的困境,切不可如此长久拖延啊。
”刘备采纳庞统所说的中策,随即用计斩杀杨怀、高沛,回军进攻成都,所过郡县纷纷(都)被攻克。
刘备在涪城召开庆功大会,大摆筵席饮酒奏乐,在席间他对庞统说:“今日聚会,可真快乐。
”庞统说:
“攻占别人的国土却认为是件乐事,这不是仁义之师所为啊。
”刘备已经喝醉,故此大怒说:“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难道不是仁义之师吗?你的话很不得当,应该马上给我离席出去!”于是庞统转眼间即退席而出。
刘备很快就感到后悔,忙派人请庞统回来。
庞统回到席间,刚开始对刘备不理不睬也不道歉,只管像开始那样吃喝。
刘备问他:“刚才的谈论,究竟是谁不对?”庞统回答:“咱们君臣都有错。
”刘备听后大笑,筵席上气氛仍像开始时一样热闹欢乐。
刘备军队进围雒县,庞统率军攻城,被乱箭射中而死,年仅三十六岁。
庞统死后被追封爵位为“关内侯”。
追加谥号为“靖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