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镜》

课前:

预习质疑

(前一天自习时间)

课中:

创境生疑

(导入新课)

确定目标

指导学生

自主预习

出示课件,讲述报纸上曾

经报道过这样的怪事:在一场

大雨过后,云开日出,风和日

丽,森林公园某处却突然起火

了,幸亏发现的早,抢救的及

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及多大

的损失,事后人们分析起火的

原因,竟是一个被随意丢弃的

透明塑料瓶,在下雨时进了水

造成的。为什么一个小小的透

明塑料瓶竟能引发火灾呢?

同学们想弄清楚其中的原因

吗?就请一起来学习本节课

的内容来解开心中的疑惑吧。

出示学习目标,并整合学

生提出的进一步学习目标。

复习巩固,课前热身

1.当光从空气______到水中或

其它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

发生偏折,折射光线向_______

偏折,此时折射角_______入射

角.

2.在下图中画出光线进入三棱

镜后再射到空气中的光路图.

方法总结:当光线射向三棱镜,

经过三棱镜后光线向______偏

阅读课文,完成学案,提出质

疑:

学生边听边思考。

全体学生一起读教师出示

的学习目标。

由班长反馈课前预习情

况,以及提出同学们在预习中

的质疑:

例如:不同的凸透镜焦距不同,

有什么具体关系?

通过学生的自

主学习,培养学生

的自学能力,提高

学习效率。

学生大胆质疑,

带着问题进入课中

的学习,学习更具

有目的性。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引发学生

的思考,同时体现

出“从生活走向物

理”的理念。

以学定教,明

确学习目标,是学

习取得成功的重要

因素。特别整合学

生自定的学习目

标,使学生学习更

为主动。

归纳总结分层检测反馈评价

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利用

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

不要让太阳光直接通过透镜射

到眼睛,以免损伤眼睛!

教师强调光路可逆性。同

时现场拆手电筒的结构,让同

学们验证和自己的想法是否一

致。表扬学生都能成为发明家!

教师根据学生的归纳板

书。

学生回答,学生检测是否

正确,如若学生都无法自行解

决,教师引导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这个题目和

开头的森林火灾是否一样呢?

学生解释。

发散,这些发散的光线的反向延

长线也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叫做

凹透镜的______(由于不是真正

光线的会聚点,而是反向延长线

的会聚点,所以也叫虚焦点)

想想做做:

1.能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

和凹透镜的焦距?试着解释。

2.能否利用透镜,使小灯泡发出

的光变为平行光?如果能,试着

画出相应的光路图。

自主归纳总结:

分层巩固,反馈提升

1.如图,是凹透镜,

是凸透镜(选填”A”或”B”)

A. B.

2. 请将下图中透镜的光路补充

完整。

3.古人有“肖冰取火”,你能解

释其中的原因吗?

即学即练,巩

固所学,并完成

性的学习目标。

有助于学生

掌握知识的重点

和知识的系统

性。

使全体学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

习,都有所收获,

有所提高。

课后:

拓展延伸

教师课下辅导学生完

成。

学生课后完成:

根据光路图,选填合适的透

镜。并进一步理解总结凸透镜对光

有会聚、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

具体含义

根据本节课

所学内容教师提

出一些开阔学生

视野,丰富所学内

容,联系生活实际

的问题,供学生课

后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5.1 透镜

一、透镜的分类: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凸透镜:会聚作用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后)凹透镜:发散作用

评价设计

小组 1 2 3 4 5 6 等级

变现突出个人:

等级分为:优良中差

评价标准:

从展示时,声音洪亮,面向全体学生,知识点准确、到位、全面,组员参与度高,能够大胆质疑,小组合作融洽;以及课堂测验小组总成绩两方面考虑。

课后反思本节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能较为准确的把握三维目标,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而对于重点、难点的设计和突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主体

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理念,对“主体型”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做

了一些探究和尝试,变教学为导学,还学生主体地位,构建出“三段九环节”主体型

高效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真

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节教学设计仍然有不足之处:首先,结合生活实际的例子解释虽有,但不是很多,需要课后进一步补充;其次,课堂时间有限,无法最大限度的给学生充分的时

间空间展开想象,让他们解决自己的观点想法。与非常满意的课堂仍有一段距离.我

在今后的教学中会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

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