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东江环境调查报告
东莞市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东莞市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报告姓名:申文伊学号:20081899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生物技术班号:06120801班东莞市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报告一.东莞市乡镇饮水水源地环境状况概括:东莞市主要河流有东江、石马河、寒溪水。
市境96%属东江流域,东江干流自东北角博罗县、惠阳市之间入境后,沿北部边境自东向西行至桥头新开河口,有发源于宝安区的石马河流入,至企石有企石河流入。
至石龙分出南支流后,北干流续流至石滩,与来自增城的支流汇流,经市境石碣、高埗、中堂、麻涌的大盛注入狮子洋;南支流斜向西南,在峡口接纳来自市境中部的寒溪水,峡口以下有三支较小的支流牛山水、蛤地水和小沙河,自东向西汇,入流经石碣、莞城、道纁、厚街、沙田于泗盛注入狮子洋。
北干流与南支流之间为东江三角洲的河网区。
这次调查中,笔者分别以东莞市石龙镇、常平镇、中堂镇、长安镇、望牛墩镇、万江镇、大岭山镇、黄江镇为调查对象,对各个镇区的饮水水源地环境状况作了大致的分析。
二.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现状分析2.1.供水方式现状在第7题中,您家饮用水的供水方式是什么?1.集中式供水2.分散式供水100%的受访者选择了集中式供水2.2.饮用水水质分析在第十题中,根据您的了解,您家的饮用水在进入输送管网之前经过什么处理?①正规处理②简单处理③没有处理④不知道有图表可知,大部分受访者选择了正规处理,只有1份来自万江镇的选择了简单处理。
2.2.1饮用水水质现状分析在第14题中,您家饮用水供应情况如何?①正常②偶尔断水③经常断水100%的受访者选择正常。
在第15题中,您家饮用水质量如何?①好②一般③不好90%的受访者选择了一般,只有来自石龙的一位受访者选择了很好。
在第16题中您家饮用水在感官性状方面是否存在以下问题(可多选)?①苦涩、咸味②臭味、异味③水体浑浊④有颜色⑤有肉眼可见物⑥无80%的受访者选择了没有问题,两位来自黄江与大岭山的受访者选择了臭味、异味。
东莞环境评估报告

东莞环境评估报告
东莞环境评估报告是关于东莞市环境状况的一份详细调查报告。
根据报告显示,东莞市的环境状况存在一定问题,但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东莞市环境状况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
首先,东莞市的空气质量是当前环境问题的重点关注内容之一。
在过去,由于东莞市作为一个制造业基地,大量工业排放和交通车辆尾气使得空气质量下降。
然而,根据最近的数据显示,东莞市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推动工业结构升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推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也对于空气质量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其次,水质也是东莞市环境评估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报告显示,东莞市的水质整体来说是良好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在一些农村地区,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导致地下水污染。
同时,城市中也存在一些排水问题,污水处理设施的落后导致污水直接排放至河流等水域。
政府已经在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升级,并加强对农药和化肥使用的监管,以确保水质的稳定和提高。
第三,垃圾处理也是东莞市环境评估中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垃圾处理问题逐渐增多。
东莞市政府加大了对垃圾分类和回收的宣传和培训力度,通过建立垃圾处理中心和垃圾分类站点,有效地提高了垃圾处理效率和资源回收率。
总的来说,东莞市的环境评估报告显示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虽然仍然存在一些环境问题,但通过政府的引导和监管,东莞的环境状况已经明显改善。
未来,东莞市将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改善环境质量,打造宜居城市。
小东江调查报告

小东江调查报告小东江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小东江是位于中国广东省东莞市的一条重要河流,也是东莞市的母亲河之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小东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引发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和担忧。
为了深入了解小东江的现状以及问题所在,我们进行了一次小东江调查。
二、水质状况调查我们首先对小东江的水质进行了调查。
通过采集多个不同位置的水样,并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小东江的水质普遍较差。
其中,COD(化学需氧量)和BOD(生化需氧量)的浓度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表明小东江的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有机物污染。
此外,水样中还检测到了一定量的重金属元素,如铅、汞等,这些重金属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潜在的危害。
三、水生态系统调查为了了解小东江的水生态系统状况,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野外调查和观察。
调查结果显示,小东江的水生态系统已经遭受了严重破坏。
河岸的植被几乎被清除殆尽,水中的水生植物数量明显减少,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幅度下降。
这种破坏对于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四、污染源调查为了找出小东江的污染源,我们对河流沿线的工业企业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许多企业存在着不合规的排污行为。
其中一些企业直接将废水排放到小东江中,而另一些企业则通过暗管将废水排入小东江的支流中,以逃避监管。
这些不合规的排污行为严重污染了小东江的水体,导致了水质的恶化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五、环保意识调查我们还对东莞市民的环保意识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大部分市民对小东江的污染问题表示关注和担忧,但在实际行动上却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方面,一些市民对于环保知识的了解不够,缺乏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另一方面,一些市民对于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缺乏自我反省和改变的意识。
因此,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是解决小东江污染问题的重要一环。
六、建议和措施基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来改善小东江的生态环境和水质状况:1. 加强监管: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规排污行为,确保企业按照规定进行废水处理和排放。
东江水生态水环境监测分析

流域实际,分为丰 水 期 和 枯 水 期, 分 别 选 取 龙 川 站 和
35 m /s;博 罗 断 面生态流量目标为 79 m /s,敏感期
年份的流量资料进行分析。生境情况见表 5。
断面的水量。 根 据 东 江 历 史 水 文 资 料 及 东 江 生 态 流
湿地保护区采用博 罗 站 系 列 资 料 进 行 分 析。 结 合 东 江
W 工 业 +W 生 活 。
根据实测及 还 原 后 的 龙 川、博 罗 站 流 量 系 列,运
用算数平均法分别 计 算 多 年 平 均 流 量; 按 照 水 文 频 率
分析法,采用 P- Ⅲ 型 曲 线 适 线 分 别 得 到 4 种 保 证 率
(
P =75% ,80% ,90% ,95% )下 的 实 测 流 量 和 天 然
.16
347
.86
43
.02
21
.84
10
.77
278
.64
1066
.67
27
.22
126
.68
232
.80
76
.73
29
.85
1383
.06 1933
.76
271
.90
10
.32
1050
.07 4907
.67
142
.56
503
.54
1045
.19
188
.64
435
.38
2674
.52
76
.73
1111
.84
21
.84
3
.2 生态流量分析
需要保留的底限流 量 过 程 中 的 最 小 值, 可 根 据 枯 水 期
东江环保评估报告

东江环保评估报告1. 简介东江是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其干流从广东省北部的乳源县发源,经过韶关市、清远市等地,最后注入珠江。
东江地区是华南地区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化进程加快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欠缺等原因,东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解决东江的环境问题,制定有效的环保措施,并评估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本报告对东江环保进行了全面评估。
本报告旨在提供对东江环保问题的深入了解,为相关决策者提供参考,并推动东江地区的环境整治。
2. 东江环境问题分析2.1 水污染由于东江流域存在大量的工业企业和农田排放,东江水体遭受了严重的污染。
水中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超标的情况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水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 大气污染东江地区的工业发展迅猛,大量的工业废气排放导致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超标,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2.3 土壤污染农药、化肥和工业废弃物等的滥用和不当处理导致东江流域土壤污染日益严重。
土壤中残留的污染物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也对人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3. 东江环保措施为了改善东江地区的环境状况,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
3.1 水污染治理政府加强了东江流域的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提高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
对于重点企业,采取了严格的排污标准和监测措施,加强了环境监管。
3.2 大气污染治理东江地区推行了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加强了对工业企业的大气污染排放监测和治理,强化了污染物减排措施的执行。
3.3 土壤污染治理政府建立了东江流域的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了农药和化肥的管理,推行了农田面源污染治理措施,以减少农药和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4. 东江环保效果评估为评估东江环保措施的效果,我们对水质、大气质量和土壤状况进行了监测和分析。
4.1 水质改善情况通过对东江重要监测点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发现东江的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东江源保护情况汇报

东江源保护情况汇报东江源位于中国湖南、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处,是珠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东江源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保护工作显得尤为迫切。
一、生态环境状况。
东江源地区地形复杂,植被丰富,是珠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大量森林被砍伐,草原被过度放牧,湿地被填埋,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一些湖泊水质恶化,部分地区出现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现象,生态系统功能逐渐退化。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
东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大量珍稀濒危物种。
为了保护这些珍稀植物和动物,我们加强了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严格限制了人类活动对其的干扰。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工作,掌握了更多的物种信息,为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水资源保护。
东江源是珠江流域的重要水源地,对于珠江流域的生态平衡和水资源供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加强了对东江源地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严格控制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了水污染治理力度,确保了水质的安全。
四、社区参与保护。
为了加强对东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积极开展了社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了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他们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参与保护工作。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五、未来展望。
东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保护力度,完善保护制度,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更大进展,为保护好东江源这片绿水青山作出更大贡献。
总之,东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守护好这片美丽的家园。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东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有效保护,为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
东莞企业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东莞企业环境污染调查报告第一篇:东莞企业环境污染调查报告万江企业环境污染调查报告目前我国正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化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有助于城市功能和城市系统的完善,但另一方面由于城市人口的剧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不断涌现,导致了一系列城市病的出现,如用地紧张、交通拥挤、住房短缺、基础设施滞后、环境污染、生态条件恶化等,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导致城市生态系统恶化,生态系统失衡。
东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带,珠江支流东江贯穿其境,东莞经济发展的状况有目共睹,城市化过程有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显著特点。
探究其生态安全状况不仅对东莞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综合决策有指导意义,更可以在研究其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对整个珠江三角洲的生态安全研究提供借鉴。
而在城市化建成的过程中,也有不少无良企业为了企业的私利而严重破坏周围的环境。
经我个人走访调查,在万江区万江社区黄昌街永利达科技园中,里面的工厂都是一些污染大的加工企业,科技园里各种污染源都有,噪声污染、粉尘污染、气味污染都有,在周围都可以听到很吵的机械声和金属的加工声,每次路过都能闻到一种刺鼻难闻的味道,里面夹杂着油漆、胶水、调味料的味道,更别说周围一带居民的安全了。
而经万江环保分局派员调查,永利达科技园共分A、B、C栋,共有东莞市民泰服装辅料有限公司、东莞市荣星不锈钢制品厂、东莞市朝鹏实业有限公司、东莞市千厨食品有限公司、东莞市尚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万江富通滤清器厂和东莞市精诺电子有限公司7家企业。
其中,东莞市民泰服装辅料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服装仓储,没有生产设备,仓储过程中无异味、噪声等污染物产生。
东莞市荣星不锈钢制品厂已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但未办理环保相关手续,主要生产五金制品,设有剪板机、切割机、焊机等设备,生产噪声未经有效处理对外排放。
东莞市朝鹏实业有限公司已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但未办理环保相关手续,主要生产吸塑产品,设有成型机、切板机等设备,生产噪声未经有效处理对外排放。
东莞河流调研报告

东莞河流调研报告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部,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河流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资源,对于东莞而言也是如此。
本报告通过调研东莞市境内的河流情况,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旨在了解河流资源的利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我们在东莞市内选择了几个代表性的河流进行实地考察,包括东江、樟木头水库、塘厦河等。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了河流的水质、水量、河道状况等基本情况。
同时,我们还收集了东莞市环保部门和水利部门的相关数据,对比分析了历年来河流的水质和水量变化趋势。
二、河流资源利用状况根据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水质状况不容乐观。
由于东莞市工业发展较快,部分河流受到了工业废水、污水的直接排放,导致水质严重受到污染。
尤其是东江和部分支流,水质已经达到了五级及以下的劣Ⅴ类水。
这对于河流的生态环境和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 水量变化趋势较大。
根据数据分析,东莞市的水资源主要来自东江,但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发和水文调整,导致东江的水量减少。
这对于农田灌溉、工业用水等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问题和挑战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东莞市的河流存在以下问题和挑战:1. 河流水质污染严重。
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的排放,导致部分河流水质严重受到污染,影响水环境和沿岸居民的生活。
2. 水量不足。
由于东江的水量减少,导致东莞市的水资源短缺,影响到工农业的正常开展。
3. 河道疏浚不及时。
部分河流河道淤积严重,导致水位下降,影响到水运的顺利进行。
四、建议和措施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 加强环境保护。
加大工业企业的环保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
同时,提高周边居民的环保意识,减少家庭污水的排放。
2. 加强水资源管理。
加大对东江的保护力度,控制水文调整的程度,合理利用水资源。
鼓励节水措施的推广,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水预测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与评价
需水量预测
根据广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从该河段取水的 东莞市,2010年需水量18.51亿m3,2020年需水 量21.15亿m3。东深供水工程设计供水量为23.73 亿m3/a,其中包括供香港11.0亿m3/a,供深圳 8.73亿m3/a,供沿线东莞市40亿m3/a,另外计入 水量损失0.5亿m3/a,设计年总供水量为24.23亿 m3/a。规划广州市从东江年取水量5.5亿m3/a。该 河段2010年总需水量48.24亿m3/a,2020年总需 水量为50.88亿m3/a。除了上述流域内外生活、生 产用水、河道外生态环境用水外,尚有河道内用水, 主要包括环境、航运和压咸用水。
存在的问题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流域内各用水部门用水量的增加 , 东江水资源的开发 利用已经达到其可利用量的极限 , 东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首先是人均水资源量少 , 但供水压力大 , 流域耗水比例高。东江水资源 除满足流域内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外 , 还担负着向流域外供水的任务 , 是 4 000 余万人口的水源地 , 按受水区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量约为 1 100m3 /a, 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 1 700m3 / a 人均用水紧张线。 其次是流域内产业结构调整加速 , 高保证率的供水需求增加。据调查 , 1980 年流域供水中农业和非农业的用水比例为 77.4% :22.6% , 而 2005 年这一比例为 34.4% : 65.6% , 高保证率的工业和生活用水需求明显增 加。特别是经济发达的东莞、深圳 2 市 , 工业和生活用水比例超过 90% 。 水污染程度日趋严重 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 大量污水未经处理 , 就直接排入河道 ; 农业施 用大量化肥、农药造成了大面积的水污染。 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由于部分灌区渠系老化 , 工程配套设施较差 , 管理粗放 , 大水漫灌等现 象严重 , 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 0.4 左右 , 和先进国家的 0.7~ 0.8 相比 , 浪 费十分严重。
然而
东江水资源环境存在各种
问题
面临的形势
东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 具有明显 的干湿季节 , 整个流域贯穿于广东省东部地区 , 人 口多、耕地多、工业发达 , 特别是近年来 , 随着社 会经济的发展 , 水环境承载能力低 , 污染严重 , 水污 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 东江干流水质 尚属良好 , 流域内的西枝江、淡水河等部分支流和 三角洲区域的水质则相对较差。由于面源污染原 因 , 干流丰水期水质较枯水期差 , 东江流域出现了 季节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的双重压力。 加强东江 水资源保护 , 实现可持续利用任重而道远。
水污染防治职责法规未落实
东江是跨市界、省界的河流,水污染防治涉及 广东、江西两省及省内河源、惠州、深圳、东莞等 市。同一行政区内又涉及环保、水利、建设、农业、 交通、林业、海洋、发展改革、财政等许多部门, 由于职能交叉重叠,存在实际工作中相互扯皮、各 自为政的“踢皮球”现象 《水污染防治法》及《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和《水法》是水环境管理方面最重要、最直接的三 部法律法规,但涉及水污染防治的规划编制、核定 排污总量、水质监测、信息发布等规定在落实中存 在交叉、重复等问题。
支流排污影响水质
在东莞东江段北岸博罗境内,有沙河、马嘶河、紧 水河(联合排渠)排入东江。马嘶河排放口在企石镇对 岸,大量污水经防洪闸排入东江;沙河流经石龙新区北 面排入东江,主要容纳石湾、圆洲污水;紧水河主要汇 集三江污水,从莞增高速大桥东侧经防洪闸排入东江。 据了解,东江上游一些地方仍有电镀厂、洗水厂、漂染 厂、造纸厂存在不规范排污现象,同时惠州潼湖地区仍 有大量的养猪场。在雨季,养殖污水全部冲涮进入东江。 2009 年 9 月 1 日上午 10 时东莞环保部门人员现场考察时 发现,受涨潮影响,东江北干流石龙段(包括沙河、紧 水河污水)全部倒流入东江干流(石龙以上),退潮时 部分进入南支流,影响东莞市取水口水质。
河流水系情况
• 东江是珠江水系的主要河流之一,东江与西江、北江和珠江 三角洲组成珠江。 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钵,上游 称寻邬水,南流入广东境内,至龙川 合河坝汇安远水(又 名定南水)后称东江。东江流经龙川、东源、源城、紫金、 惠阳、惠城、博罗至东莞市的石龙,分南北两水道入狮子洋 ,经虎门出海。 • 干流 由东北向西南流,河道长度至石龙为520km,至狮子 洋为562km。河口狮子洋以上 总面积35340km2,石龙以 上流域总面积27040km2,其中广东省境内23540 km2, 占87.06%,江西省境内3500km2,占12.94%,河道平 均坡降0.39‰。 • 主要支流自 上而下有安远水、浰江、新丰江、船塘河、秋 香江、公庄河、西枝江、淡水河和 一切都在静谧中孕育, 在喧哗中诞生。
狠抓流域水资源保护, 确保水质不超标
首先, 要把东江水污染防治工作列为省政府重点 项目, 加强部门合, 制定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 由东 江流域管理局统一负责, 实行入河排污许可制度和污 染物入河总量控制制度; 其次是完善加强水质监控网 络, 像防汛工作一样, 实行市界断面水质行政首长负 责制; 三是水务部门要加大东江水资源监督力度, 依 法实施动态管理, 搞好污染源的防治管理工作; 四是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东江沿岸人民对东江水资源的保 护意识, 并建立健全举报奖励机制, 调动全民参与意 识, 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东江流域管理部门工作 的良好局面。
面对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
我们 应该
不断完善法律体系, 健全执法机构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首先具有法律保证, 尤其是要明确界定水的权属关系, 健全执法机构, 不 断加强管理。结合省政府颁布的 5东江流域水资源 分配方案6的实施, 继续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制定 东江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量调度等相关办 法、条例、规范性 文件, 形成东江流域水资源保护 的法律法规体系, 为依法行政、依法治水提供法律保 障, 为实现东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法律基础。
用途:东江是实行库堤结合、泄蓄兼施、以泄为主、综合利用最有成效 的一条河流,基本解决了常遇的洪、涝、旱、咸、潮等灾害。开发水电, 发展城镇供水,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市工业及生活用水急剧增加,工业废水和 生活污水 排放也相应增加,加上东江下游及三角洲河槽逐年下切,水位 下降,咸潮上溯, 东引运河建塘水闸无法引入水源,导致运河水质污染 日趋严重;沿线14个镇区的耕地也受到了水质性缺水的困扰。为了解 决这个问题,水利局初步制订了东江干流东莞段梯级开发及东引工程水 环境治理综合规划,规划初步拟定在东江干流东莞河段建设水利枢纽工 程,以达到满足防潮、灌溉、治涝、防咸、发电等综合要求。
健全管理体系, 加强统一管理
实行以流域或区域的水量与水质、地表水与地下水、工业、生活 用水与农业用水相统一的管理体制, 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 手段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保障。 在一个多部门相互扯皮、职责不清的管理体制下, 难以实现水资 源的 可持续发展。为保证东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必须加强水资源的统 一管理: 一是建立完善流域水资源统 一管理体制, 配备强有力的管理机构, 明 确流域与地方区域的事权划分, 实施统一管理, 2006年东江流域管理 局成立, 负责编制流域综合规划和流域水资源保护、治涝、供水等与 水利有关的专业规划并实施监督、负责协调东江流域区域和行业之间 的水事关系; 二是实行水量统一调度, 实施计划用水、取水许可等制度, 由省政府 统 一分配水量, 实行流量断面控制, 地方政府负责用水配水, 确保发 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效益; 三是在健全体制的基础上, 依法管理东江水资源, 加强管理, 强化监 督, 依法维护东江水工程的安全和沿岸各部门的合法权益; 四是采取强制措施和有效的经济政策, 厉行节约用水, 以水定产, 限 制发展高用水产业, 对现有灌区实施节水改造, 加强工业和城市生活 节水工作, 努力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通过经济手段, 加强东江
基础工作建设相对薄弱
① 排污费低于污染治理成本,环境污染外部化;对违 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 的问题十分突出,“谁污染、谁治理”的法律责任没 有落到实处; ② 资源性产品价格、环境收费及相关财税政策不利于企 业自觉治污,企业内在动力不足; ③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还未建立; ④ 污染物排放监测体系和环境执法监察体系有待进一步 健全; ⑤ 统计体系不完善,水环境统计数据系统性和权威性有 待进一步提高; ⑥ 尚未制定专门的《东江水环境应急管理预案》
东江 环境调查报告
目录
东江的自然地理情况 东江的环境问题 水资源预测分析评价 如何治理东江水环境 结语
自然地理情况
东江流域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东北端,南临南 海并毗邻香港,西南部紧靠华南 最大的经济中 心广州市,西北部与粤北山区韶关和清远两市相 接,东部与粤东梅汕地区为邻,北部与赣南地区 的安远市相接,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2‘~ 11552’,北纬2238‘~25 14’,东江流域 在广东省境内涉及河源市、惠 州市、东莞市、 深圳市、韶关市、梅州市和广州市的增城市。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与评价
• 现状情况下,环境供水每年均遭到破坏,供水水质不达标,城 市供水每年均遭到破坏。 • 在近期水平年,考虑建设规划工程后,同时东江“三大水库” 改变以防洪、供水为主进行调度,从重点满足城市供水需要,采用 三项指标的环境流量(60m3/s)进行水量平衡,所需环境流量较 小,能够满足流域供水保证率要求,经分析计算近期在满足东江流 域内外供水的基础上,河道内仍可留有100m3/s的环境流量,可 基本保证河道水环境不恶化。因此认为近期水平年东江下游及三角 洲河段主要是水质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 • 在远期水平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 流量不能只满足城市供水水质的要求,还应综合考虑改善河道生态 环境和恢复河流健康生命等更高的河道综合用水要求。因此远期水 平年按全部4项指标的环境流量(230m3/s)进行水资源平衡分 析,结果所缺水量主要是为改善河道水环境的环境流量。可见,在 远期水平年,东江流域内外的需水量将超过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属 水质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