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者内在动力。

2.指导教学:是指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

3.知识: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4.操作熟练:是指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5.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6.认同:是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7.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收集数据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测验通过测量人的行为去推测受测者个体的智力、人格、态度等方面的特征和水平。

8.个别化教育: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9.非正式群体:在正式群体内部,学生们会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非正式群体。

10.配置性评价:也称为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

11.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12.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不同的性格特征的社会价值是不一样的。因而性格便成为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13.有意义学习:是指符合所代表的新知识与个体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

14.理解问题:把掌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主要是确定问题研究是什么,并尽可能的达到对整个问题的准确理解。

15.组织策略:在学习中整合属于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16.认知——结构说:这是美国认知新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学习理论,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17.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也叫倒“U”曲线。

18.重组性迁移: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在重组过程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之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即进行调整或者重新组合。

19.下位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20.“物质化”过程:创拟确立模型的过程实际上是把专家头脑中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经验“外化”为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心理模型”的过程。

21.尝试——错误说:桑代克提出一种学习理论,他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尝试错误说提出了效果律、练习律、准备率三条学习规律。

22.学习期待与学习目标: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

学习期待与学习目标密切相关,但两者不能等同。学习目标是个体通过学习活动想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而在个体完成学习活动之前,这个预想结果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头脑之中的。因此学期待就是学习目标在个体的头脑中的反映。

23.一般迁移: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式、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24.上位学习: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括或命题时,并产生了上位学习。

25.操作整合:既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26.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者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及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和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7.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的,是在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28.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在。

29.同化性迁移: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知识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30.直观:是主体通过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3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心理变化。

32.人的学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言语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的掌握社会和个人经验的过程。

33.成就动机: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者趋势。

34.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的情境当中去。

35.认知内驱力:是以一种要求理解事件、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是学习的内部动力。

36.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老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

37.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38.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来收集有关心理和行为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39.算法式:算法式即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此种方式虽然可以保证解决问题,但是效率不高。

40.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在教育心理学看来,教学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