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糖蛋白Patatin的研究进展
马铃薯二倍体野生种与四倍体栽培种叶片差异蛋白质组研究

马铃薯二倍体野生种与四倍体栽培种叶片差异蛋白质组研究马铃薯二倍体野生种与四倍体栽培种叶片差异蛋白质组研究引言: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和食用。
马铃薯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高产量,但其栽培种的种植面积仍受到多种病害的威胁。
野生马铃薯属于二倍体,其适应力较强,对环境和病害具有较高的抵抗力。
因此,研究马铃薯二倍体野生种与四倍体栽培种叶片的差异蛋白质组能够揭示相关抵抗机制,为马铃薯的培育和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本研究采用二维凝胶电泳结合质谱分析技术,对马铃薯二倍体野生种和四倍体栽培种的叶片进行差异蛋白质组研究。
首先,收集二倍体野生种和四倍体栽培种的叶片样品,并进行样品提取和蛋白质浓度测定。
然后,采用等电聚焦电泳(IEF)进行一维分离,再进行SDS-PAGE凝胶电泳进行二维分离。
分离后的蛋白质斑点进行染色和成像。
最后,利用质谱技术进行染色斑点的蛋白质鉴定和定量。
结果:通过二维凝胶电泳分析,我们发现了马铃薯二倍体野生种和四倍体栽培种叶片之间的差异蛋白质组图谱。
共检测到数百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其中大部分斑点显示出差异的表达水平。
我们从这些差异斑点中挑选一部分进行蛋白质鉴定和定量。
通过质谱技术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主要涉及到抗氧化应激、光合作用、物质代谢和信号传导等途径。
讨论:根据差异蛋白质的功能注释和定量结果,我们可以推测马铃薯二倍体野生种和四倍体栽培种叶片在抗病性和适应性上存在差异。
例如,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中有一些与氧化还原反应和抗氧化应激相关的蛋白质。
这可能与马铃薯二倍体野生种较高的抗氧化能力有关,而四倍体栽培种受到病害的易感性可能与其低抗氧化能力有关。
此外,差异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还涉及到光合作用、物质代谢和信号传导等关键生物过程,这些差异可能与两种马铃薯在环境适应性和生长发育上的差异有关。
结论:本研究揭示了马铃薯二倍体野生种和四倍体栽培种叶片差异蛋白质组的差异。
马铃薯糖苷生物碱的研究进展

马铃薯糖苷生物碱的研究进展梁克红;卢林纲;朱大洲;朱宏【摘要】糖苷生物碱是马铃薯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误食能引起人和动物中毒,但同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有药用价值.从化学结构、分布、生物功能及合成途径等方面对马铃薯糖苷生物碱进行论述,为今后合理利用糖苷生物碱提供参考.%Steroidal glycoalkaloids were naturally occurring, secondary plant metabolites that are found in pota-toes. It could cause human and animal poisoning, and also had a variety of biological activity. The potato steroidal glycoalkaloids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chemical structure, distribu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ynthesis pathway. The results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steroidal glycoalkaloids in the future.【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7(038)021【总页数】5页(P195-199)【关键词】马铃薯;糖苷生物碱;生物活性;合成途径【作者】梁克红;卢林纲;朱大洲;朱宏【作者单位】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全世界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马铃薯,其产量和栽培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是世界上第四大粮食作物[1]。
马铃薯主食产品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马铃薯主食产品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目前,马铃薯主食产品的研究已得到广泛关注和探讨,国内外学者在此领域中取得了
不少的进展。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马铃薯全粉、马铃薯淀粉、膳食纤维和其它马铃薯副产物
的开发利用等。
马铃薯全粉是以马铃薯为原料制成的,其主要成分是淀粉、蛋白质和纤维素。
因为固
有的特性,马铃薯全粉的加工技术比较成熟,使用起来也较为方便。
现在,马铃薯全粉已
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食品原料和主食材料,并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行业中。
马铃薯淀粉是马铃薯中的一种淀粉类物质,也是马铃薯主食产品研究的重点。
马铃薯
淀粉不仅可以用来制作马铃薯粉条、马铃薯面包等类似的主食产品,还可以用于裹脆炸食品、调制液态食品等。
不过,马铃薯淀粉的开发利用还面临一些问题,如流变特性不稳定、未成熟的加工技术等。
膳食纤维也是一种重要的马铃薯主食产品,其主要来源于马铃薯的韧皮和果胶。
膳食
纤维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营养素之一,可以起到调节肠道功能、降低血脂等作用。
开发利
用马铃薯韧皮和果胶等膳食纤维原料,可以制作成各种功能性主食产品,如马铃薯韧皮面包、马铃薯韧皮米粉等。
此外,马铃薯渣、马铃薯糟等副产品利用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马铃薯渣可以作为面
粉的替代品、油脂的保护剂和发酵剂等使用;马铃薯糟则可以作为饲料等原料。
总的来说,随着健康饮食和营养素多样化的要求不断提高,马铃薯主食产品的研究和
开发也会更加深入。
未来,利用马铃薯为原料的主食产品将可以更加多样化、功能化,并
且能够满足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
抗虫转基因马铃薯研究进展

Pr g e s o r n g n c i s c - e it n o a o o r s ft a s e i n e t r ss a t p t t
YANG X n ,L ANG Ai u ,WU Jah i I — a h i—eJ
( .ntueo itc n lg ,S ax nvri ,T iu n0 0 0 ;2 tt Ke a oaoyo ln e o e , ntue 1 Istt f oeh ooy h n i iesy a a 3 0 6 .Sa yL b rt fPa t n mi Isi t i B U t y e r G s t
展 , 马铃 薯抗 虫转 基 因研 究 和 品 种 培 育提 供 方 法 和 对 策 。 为 关 键 词 : 铃 薯 ; 虫基 因4 . ¥ 3 ;9 3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6 2 2 1 ) 3— 0 6— 3 10 9 3 (00 0 06 0
是长期使用化 学杀虫 剂不仅会造 成食 品安全 的质疑 ,
也 会 对环 境 造 成 污 染 。生 物杀 虫 剂 因为 生 产 成 本 高 且 田间 试 验 不 稳 定 等 缺 点 并 没 有 广 泛 应 用 , 常 规 育种 而
抗 虫 转 基 因 马 铃 薯 研 究 进 展
马铃薯糖苷生物碱研究进展

2 影响马铃薯糖苷生物碱含量的因素
马铃薯糖苷生物碱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遗传与环境因素、栽培措 施、贮藏和加工方法等。 2.1 遗传因素
品种和基因型是影响马铃薯糖苷生物碱含量 的重要因素。Eltayeb 等(2003)测定了 18 个马铃 薯品种的糖苷生物碱含量,发现 7 个品种块茎中的 糖苷生物碱含量低于 200 mg · kg-1(FW),在安全 食用范围内,其余 11 个品种超过该标准。Valcarcel 等(2014)分析了 60 个马铃薯品种块茎糖苷生物 碱含量,发现不同品种间薯肉和薯皮的糖苷生物碱 含量差异显著。Hamouz 等(2014)比较了 14 个不 同薯肉颜色(黄色、白色、红色和紫色)马铃薯品 种糖苷生物碱含量,结果表明品种间差异显著,且 红肉品种糖苷生物碱含量显著高于黄肉、白肉和紫 肉品种。 2.2 环境因素
— 13 —
专论与综述
中 国 蔬 菜 CHINA VEGETABLES
2001)。 研究表明,马铃薯不同组织中的糖苷生物碱
含 量 不 同(Arnqvist et al.,2003;Ruprich et al., 2009)。商婷婷等(2015)研究也表明,马铃薯各 组织中均含有糖苷生物碱,叶片和薯皮的含量较 高,薯肉和地上茎的含量较低,各组织中 α- 茄碱 的含量为 130~1 590 mg · kg-1(DW),α- 卡茄碱 的含量为 390~8 280 mg · kg-1(DW),同一部位中 α- 卡茄碱的含量为 α- 茄碱的 1.2~7.6 倍。Sinani 等(2016)研究发现,马铃薯的叶片、芽、花和未 成熟果实中糖苷生物碱含量较高,而根和块茎中含 量相对较低。虽然薯皮体积只占总块茎的 20%, 但其糖苷生物碱含量占块茎总含量的 50% 以上 (Bushway et al.,2010)。随着马铃薯块茎逐渐成 熟,其糖苷生物碱含量呈下降趋势(Birch et al., 2002)。Valcarcel 等(2014) 研 究 表 明, 不 同 马 铃薯品种薯肉糖苷生物碱含量为 4~957 mg · kg-1 (DW),薯皮含量为 150~8 133 · kg-1(DW),显 著高于薯肉。且距离薯皮越远的薯肉,其 α- 茄碱 含量越低(平华 等,2017)。
马铃薯育种的研究进展

马铃薯育种的研究进展
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马铃薯在人类日常饮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由于其种植条件适宜、产量高且营养丰富,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马铃薯作为主食进行大规模种植。
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出现,马铃薯育种的研究也变得愈发重要。
近年来,各个国家的科学家们在马铃薯育种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
其中,最主要的是应用遗传进化学技术来改良马铃薯品种。
首先,通过基因定位技术,受精卵材料的筛查和数字图像处理等技术手段,来加速马铃薯的育种进程,使其更快的适应不同环境和气候条件。
同时,还可以通过CRISPR/Cas9技术对某些马铃薯的基因进行编辑和调控,以达到提高产量和减少病虫害等需求。
其次,研究人员还利用“四倍体”马铃薯来提高野生品种的产量以及提高其适应能力。
目前,四倍体马铃薯的种植已经广泛运用于全球农业生产中,并且得到了不少国家政府和市民的赞誉。
此外,在马铃薯研究方面还取得了其他许多进展。
例如,育种学家为耐旱、耐病的马铃薯品种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同时也顺利培育出了一些具有颜色丰富的新品种马铃薯。
总之,由于科技迅速发展,马铃薯育种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并且取得了很多开创性的突破。
未来,随着更多的资源投入
到这个领域,相信我们能够探索到越来越多的创新思路,继而为全球粮食事业和人们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马铃薯营养综述

马铃薯块茎的详细化学组成见曾凡逵和周添红[1]以前发表过的论文。马铃薯干物质含量大约为20%,主要为淀粉,图1为真空冷冻干燥马铃薯的扫描电镜图片。马铃薯和木薯、玉米、高粱、小麦、大米、黑麦、燕麦、大麦等一样,是生产商品淀粉的重要原料。
马铃薯淀粉的颗粒结构和直链/支链淀粉含量与谷物淀粉不同,从而理化性质也不一样[2-4]。天然淀粉颗粒有三种主要的X-射线衍射图谱:A-型大部分是谷类淀粉;B-型包括马铃薯淀粉[5](图2)、其他块根和块茎类淀粉、高直链玉米淀粉和回生的淀粉;C-型是光粒种青豌豆和其他豆类淀粉。
马铃薯的GI测定结果让其在食物中处于不利地位,与面包一起被列为高GI食品,甚至有不少西方营养学家建议降低马铃薯的消费量,用低GI的食物来代替,如面食和粗粮。其实,食用马铃薯引起肥胖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马铃薯淀粉,与马铃薯的加工方式关系很大。马铃薯几乎不含油脂,而油脂和食物的口感关系非常大,法式炸薯条、油炸薯片都属马铃薯加工产品,脂肪含量大大增加,尤其是油炸薯片。
2.1.2 淀粉颗粒结构
天然马铃薯淀粉颗粒高度有序和紧密排列的结构赋予了他们对淀粉酶的高度抗性。生马铃薯淀粉实质上是抗酶活性的,但只要糊化后就能迅速被消化。在天然马铃薯淀粉未糊化的状态下,对血糖含量几乎没有影响[10],然而只要糊化以后就具有很高的GI值。抗性淀粉也被归为膳食纤维的一种形式,未糊化的马铃薯淀粉可用于增加产品中膳食纤维的含量。
2.2.3 食物组合
即使马铃薯具有很高的GI值,但马铃薯通常只是作为食物的一部分,与其他食物一起被消耗,其GI会受到其他食物影响。因此,马铃薯淀粉的血糖效应可能远低于人们所预期的即马铃薯有很高的GI值。不同食物对降低碳水化合物食品血糖效力的作用已被多次证明,并且有研究结果表明其他食物对降低马铃薯淀粉血糖效力效果是明显的。有研究结果表明,在淀粉类食物中添加有机酸可有效抑制血糖反应。有一项研究将醋加入到煮熟的马铃薯后,对其餐后血糖进行测定[13],结果显示,马铃薯的GI值降低了31%。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使马铃薯具有很高的GI值,但他不太可能威胁到健康,马铃薯在混合饮食中是一种健康平衡的营养物质。
马铃薯A病毒复制相关蛋白研究进展

马铃薯A病毒复制相关蛋白研究进展
吴兴泉;谭晓荣;陈士华
【期刊名称】《中国马铃薯》
【年(卷),期】2006(20)4
【摘要】马铃薯A病毒侵染寄主后的复制主要由推测的复制复合体参与完成,复制复合体蛋白包括RNA解螺旋酶CI、病毒基因组结合蛋白VPg、NIa蛋白酶部分NIaPro和RNA依赖性RNA聚合酶NIb.近年来关于PVA复制复合体蛋白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很多蛋白在病毒系统侵染过程发挥的作用及各种蛋白间的互作关系等方面已明确.本文对近年来在PVA病毒复制相关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评述.
【总页数】4页(P231-234)
【作者】吴兴泉;谭晓荣;陈士华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52;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52;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32
【相关文献】
1.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意义分析及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的相关性研究[J], 尹凌凡;唐景云;张日妹;冉云;熊建辉
2.轮状病毒非结构蛋白与病毒复制相关性研究进展 [J], 杨梅
3.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相关微小RNA差异表达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中的作用研究[J], 陈静;陈磊;吴孟超;石晓祯
4.马铃薯A病毒(PVA)运动相关蛋白质的研究进展 [J], 吴兴泉;陈士华
5.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相关性 [J], 张春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