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大比例尺找矿预测模型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三维大比例尺找矿预测模型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三维大比例尺找矿预测模型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三维大比例尺找矿预测模型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介绍了了三维大比例尺找矿预测模型的建立流程及方法。地质找矿三维预测方法的应用,可以为大比例尺矿产预测,尤其是矿区深部及外围的预测,提供一种新的工作思路和手段,具有较高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标签:三维找矿预测模型大比例尺地质找矿

1引言

随着我国多年的矿产开发,依靠单一的地质调查很难进行找矿工作,找矿模式必须采用多元信息集成的方式才能有效进行。矿产勘查中,通常将中小比例尺成矿预测所圈定的找矿有利地段称为“找矿远景区”,而将大比例尺的称为“找矿靶区”。在进行调查区详查或者在某矿区进行资源量二次详查的时候,预测区面积通常很小,有时只有几平方千米。如何在大比例尺下进行快速有效找矿的方法值得探讨。

2三维矿产资源评价

三维矿产资源评价主要是通过研究地质体在地表以下可能的分布及规律,推断地质体可能的赋存部位,从而达到定位预测和定量预测的目的。三维矿产资源评价工作流程如图1。

2.1资料收集及建库

资源评价时,查明立体结构中成矿地质条件是关键一步,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等二维信息向三维转换的支撑是成矿地质体,只有把成矿地质体的控矿条件搞清楚,才能正确地认识各控矿要素在物探、化探、遥感等方面的反映,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三维综合预测模型,更好地指导找矿预测。

区域地质背景资料主要包括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矿产方面的数据,典型矿床包括矿床普查、勘探时形成的钻探资料、地球物理测量、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岩矿分析数据等,要根据不同软件的格式要求分类、建库。

2.2三维矿床模型建立

三维矿床模型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模型,包括:三维地表模型、三维地质体(钻孔)模型、三维地球物理模型、三维地球化学模型、三维成矿流体分析模型等。三维矿床模型的建立,使得矿床及其各类空间相关的信息得以直观地表达与综合处理,从而全面地提高矿产预测的效益率与准确度。

三维地表模型是指从地形图上提取地表等高线信息,并建立数字地形模型,使工作区的地质信息、地表影像真实地得以再现,用以确定地形地貌、地层剥离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某铅锌矿区地质特征、成矿原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铅锌矿;成矿模式;矿床成因;找矿标志 1、矿床地质特征 1.1 区域地质概况 某矿区岩体是一面积较大的酸性侵入岩基,地层出露有中三迭统杂谷脑组(T2Z)、上三迭统如年各组(T3r)、第四系(Q)等,除局部地段有扭曲外,地层总体走向NNW,倾向NE。位于牦牛沟一卡子复式向斜构造的西翼,次级褶皱主要有背斜及热桑山向斜;主要断裂属北西向的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与北东向的木居断裂的组成部分。 1.2 矿体特征 通过地质勘探,区内共圈出3条工业矿体,即西矿带I号矿体和东矿带Ⅱ、Ⅲ号矿体,3条矿体大致平行产出,自上盘至下盘分别为Ⅲ、Ⅱ和I号矿体。 I号矿体为矿区主矿体,矿体走向长1150m,自7勘探线至12勘探线以南,厚度平均231TI,走向NW,倾角37°,矿体总体向西侧伏、侧伏角10°~15°;矿体赋存于喜山期折多山碱长花岗岩体的含矿碎裂花岗岩相带(r53-Tr2)中,矿体产状与含矿层产状基本一致,顶板为花岗糜棱岩、碎裂花岗岩。矿体顶板与围岩多由断裂破碎带分开,底板界线不清晰,通过试样分析成果确定。矿体沿倾向分支现象明显,矿体总体厚度变薄,倾角变小。 Ⅱ号及Ⅲ号矿体分布在矿区东侧,赋存于三叠系中统杂谷脑组角岩层(T2Z-HS)中,两条矿体均规摸小,延深不大。 1.3 构造特征 矿区内构造以断层为主,褶皱次之,节理发育。矿区断裂较为发育,属于区域北西一南东向压扭性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构造体系所派生的一系列不同力学性质所产生的不同方向断层;节理、裂隙,构成矿区基本构造格架,这些不同性质、不同序次的构造都与矿体的形成和矿物组分富集密切相关。北西向压扭性断裂破碎带是主要断裂,位于矿区东部I矿带上盘,沿山岩体东部边缘展布,纵贯矿区,规模较大;主要将大山岩体边缘相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挤压呈糜棱结构,形成了花岗糜棱岩带,由于受强烈的区域挤压、扭裂作用,使糜棱岩带蚀变具强

GOCAD 软件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GOCAD 软件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1建模方法 GOCAD 三维地质建模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构造模型(structural modeling)建模,一类是三维储层栅格结构(3D Reservoir Grid Construction)建模。 (1)构造模型(structural modeling)建模建立地质体构造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构造模型能够模拟地层面、断层面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结合反映地质体的各种属性模型的可视化图形,还能够用于辅助设计钻井轨迹。此外,构造模型还是地震勘探过程中地震反演的重要手段。 (2)三维储层栅格结构(3D Reservoir Grid Construction)建模根据建立的构造模型,在3D Reservoir Grid Construction 中可以建立其体模型;同时地质体含有多种反映岩层岩性、资源分布等特性的参数,如岩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可对这些物性参数进行计算和综合分析,得到地质体的物性参数模型。 当采样值在地质体内密集、规则分布时,可以直接建立采样值到应用模型的映射关系,把对采样值的处理转化为对物性参数的处理,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存储量大、计算速度快的特点。 当采样值呈散乱分布,并且数据量有限时,需要采用数学插值方法,拟合出连续的数据分布,充分利用由采样值所隐含的数据场的内部联系,精确的模拟模型中属性场的分布。 图1-1孔隙度参数模型分布图 2 建模流程 2.1数据分析 (1)钻孔、测井分布及数据分析 支持三维建模的数据主要为钻孔和测井。由于对区域范围和建立三维地质建模的精度要求不同,得对所得到的钻孔、测井的分布和根据其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是的必要。根据钻孔、测井的分布范围和稠密程度可以大致确定地层的分布界限,对钻孔较少区域采取补充钻探或者采用其它方法进行处理。 (2)地质剖面

矿床统计预测题库

Tag A 绪论 B 变量 C 原理 D 方法 说明 学科介绍 地质勘探数据统计分布特征;地质变量研究研究 基本理论、准则;潜力评价概论;成矿远景区预测概论;比例尺、单元划分及控制区确定 资源总量估计和潜力评价方法 秩相关系数法预测、找矿信息量计算法预测、证据权法预测、特征分析法预测 多元统计方法:回归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因子分析、趋势面分析 地质统计学,是地质学中使用的统计分析理论方法的统称。 建立地质体、地质过程的数学模型,常是数学地质研究的重要任务。 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常既有一定程度的确定性,也有一定程度的随机性。 矿床统计预测,就是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矿产预测。 数学地质必须以数学为基础和岀发点。 数学地质的主要对象是地质体、地质过程及地质工作方法。 数学地质是矿床统计预测的一个组成部分。 数学地质是以解决地质问题为目标和岀发点,以数学为工具,以计算机为手段,研究客观世界规律性 的科学。 数学地质是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手段,研究解决地质问题的科学技术。 在矿床统计预测中,研究定性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是不可忽视的。 从数量众多的地质变量中筛选最重要的变量,其目的是要达到变量数目最优化。 地质变量中所谓的伪变量是为了计算方便而人为附加的一种变量。 地质数据预处理可提高地质数据的可利用程度。 地质数据预处理可以起到减少变量,简化数学模型的作用。 规格化变换并不能消除地质变量的量纲。 矿产预测的综合信息原则,要求矿产预测工作中尽量同时使用不同比例尺的资料。 矿床值不是地质变量。 矿体的厚度,钻孔的 GPS 坐标,矿石的品位化验值都是比例型数据。 两个变量之间的秩相关系数,不可能是负数。 随着空间位置不同,表示某一地质现象可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地质变量。 所谓矿床值,是一种直接反映矿产资源数量、质量或空间分布等属性的地质变量。 所谓网格化,是指通过插值将空间上不规则分布的数据变为按规则网格分布的数据。 通过布尔转换,可以将定量变量变为逻辑变量。 通过规格化变换,可以消除变量的量纲。 通过均匀化变换可以将地质变量变成符合均匀分布的变量。 相关系数和秩相关系数的值域都是 [-1,1]。 选择地质变量应以数学方法为基础,以地质方法为辅。 一个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变量,取对数后将会服从正态分布。 一个服从正态分布的变量,取对数后将会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在综合预测中所谓“地物化遥”,是指地质、物探、化探、遥感。 当采用多个地质变量进行矿床统计预测时,一般最好选择那些互相密切相关的变量。 矿产预测中的循序渐进原则,要求矿产预测工作尽量按照比例尺由大到小的顺序有系统地进行。 矿产预测中的循序渐进原则,要求矿产预测工作尽量按照比例尺由小到大、靶区逐步缩小的顺序有系 统地进行。 矿产资源既有地质属性,也有技术经济属性。 矿产资源是地质作用的自然产物,因此与技术经济条件没有关系。 矿床统计预测的尺度一致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所划分的网格单元大小和形状保持一致。 矿床统计预测应当遵循以地质成矿规律研究为基础的原则。 矿床统计预测中,一般来说工作比例尺越小,划分单元大小也相应地越小。 所谓未知单元,是指各地质变量的取值都未知的单元。 通过矿床统计预测估计的资源量级别一般都有较高的经济可行性和地质可靠度。 为了建立较好的预测模型,一般应尽可能选择、使用互相独立的预测标志。 一般来说,根据预测结果提出研究区内进一步地勘工作部署建议,是矿床统计预测中可有可无的一个 环节。 一般来说,矿床统计预测方法不能预测矿床的类型或质量。 一般来说,矿床统计预测遵循了相似类比的基本思路。 一般来说,在矿床统计预测中,地质成矿规律研究并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般来说,在矿床统计预测中应当对预测模型和预测结果进行地质解释。 一般来说,找矿远景区内不应当有已知矿床。 已知矿床不应出现在模型单位之外的区域。 应用矿床统计预测方法,既可以预测矿床产岀的位置,也可以预测其类型或质量。 找矿远景区都是已知有矿床存在的地段。 判断题 Tag 答案 A 绪论 X A 绪论 V A 绪论 V A 绪论 X A 绪论 X A 绪论 V A 绪论 X A 绪论 V A 绪论 V A 绪论 V B 变量 X B 变量 V B 变量 V B 变量 X B 变量 X B 变量 X B 变量 X B 变量 X B 变量 X B 变量 V B 变量 V B 变量 V B 变量 V B 变量 V B 变量 X B 变量 V B 变量 X B 变量 V B 变量 X B 变量 V C 原理 X C 原理 X C 原理 V C 原理 V C 原理 X C 原理 X C 原理 V C 原理 X C 原理 X C 原理 X C 原理 V C 原理 X C 原理 X C 原理 V C 原理 X C 原理 V C 原理 X C 原理 X C 原理 V C 原理 X D 方法 V D 方法 X

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摘要:根据地质勘查的数据特点,利用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实现了以真三维模型来恢复地表以下地质体的结构、形态特征以及空间展布,能对其进行旋转、漫游、切片分析、虚拟钻探等操作,动态地研究其内部细节,了解目标对象与周围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地质信息的进一步定量分析、探索与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字:地质勘查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虚拟钻探 引言 在地质勘查工作中,地质工作者越来越迫切地希望建立一套完善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与分析系统,实现对地质体信息的三维可视化仿真,丰富地质勘查成果的表现形式,为地质信息的进一步定量分析、探索与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飞速发展,针对地质体的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综合运用三维仿真、数学地质、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科学计算可视化、计算机软件开发等成熟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实现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三维地质建模。 二.三维地质建模数据来源与特点分析 在三维地质建模中,用来反映地质体特征的数据来源多种多样,包括地质勘探数据、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地球化学勘探数据、工程地质数据等等。 由于地质原始数据的多源性、离散性和定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三维地质建模研究的发展。因此,在三维地质建模工作中需要耦合多源信息,对场区地质构造进行分析、解译,将定性描述的数据定量化,尽量以数值型数据和图形数据来进行表达,将离散不确定的数据通过各种插值拟合的手段转化为连续确定的数据,为三维地质建模提供合适的数据源。 三.三维地质建模的难点与关键技术问题分析 通过对三维地质建模数据来源与特点的分析可知,建立一个客观准确的三维地质模型必须满足三个条件:足够多的原始地质采样数据、能够真实反映复杂地下空间关系的地质解译分析、合适的数据结构。就目前复杂地质体的三维建模主要面临的困难可归纳为以下3点: (1)原始地质数据获取艰难。地质体通常位于地表以下,人们无法直接全面地观察到地质体的各种特征,往往只能通过物探、化探等手段获得地质体的部分特征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解释、推断来获得地质体的基本信息。 (2)地下地质体及其空间关系极其复杂。地质条件和地质作用复杂多变,在其影响下,地层被切割成不连续的空间分布,岩体内复杂的岩性变化,以及地

找矿潜力分析样板

找矿潜力分析(参考): 1、成矿区带:本区处于。。。。成矿带,具形成金、银多金属矿的良好地质条件。 2、本区成矿条件分析。如地层矿元素背景值高、岩浆岩广泛分布、构造发育、热液蚀变强、有利成矿部位。 3、发现有工作价值的物、化探异常,简介:如分布情况、规模、变化趋势或连续情况、异常值高、套合好。经查证可能会发现新的矿体。 4、成矿事实。已发现。。。矿体(带),控矿破碎带规模大、矿体控制程度低,进一步控制会扩大矿床规模。 5、类比。。。典型矿床,本区与之有相同的成矿地质背景(或处于同一成矿带),简述其地层、构造、岩浆岩、矿床类型和特征,与本区相似。有形成大中型矿的地质条件。 立项依据,在找矿前景分析的基础上,说明有必要工作,与找矿前景分析有所不同。列上几点,不要罗嗦。可补充研究价值,如有必要加强本区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的研究,了解本区域矿化分带和矿化富集特征,建立找矿模型,指导区内找矿。另外可补充政策性的规划或导向。

成果与认识: 3、岩浆岩 4、变质岩 5、地球化学特征 6、典型矿床特征 7、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 8、找矿前景分析 (1)调查区地处东昆仑北部Fe、Pb、Zn、Cu、Co、W、Sn、Au成矿亚带。区内分布的晚三叠世鄂拉山组上存在银多金属的成矿事实,在晚三叠世鄂拉山组地层中圈出8条蚀变破碎带,在其中见有较好的银、铅矿体。该套火山岩沿北西向断裂延入调查区。已发现的兴海县鄂拉山口铜铅锌矿点、兴海县在日北沟铜铅锌矿点和都兰扎麻山南坡银多金属矿床等,均产于鄂拉山组火山岩地层中。该火山岩地层成矿条件有利,加之断裂构造发育,热液蚀变强烈,形成本区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 (2)调查区经1/5水系沉积物测量,发现数个有工作价值的水系综合异常。经对HS6、HS11、HS12三个异常的初步查证,均已发现银、金多金属矿体,目前作进一步控制。由于本区矿产勘查工作程度低,调查区内的其余HS3、HS7、HS17异常尚未查证。这些异常分布处均已发现矿化破碎蚀变带,成矿条件有利,有较大找矿潜力。 (3)那更康切尔沟银多金属矿目前经预查,发现矿化带3条。经对Ⅰ号矿带的调查控制,发现数条银矿体和金矿化体。但工作程度低,

地质体三维建模方法与技术指南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地质体三维模拟技术和应用软件开发的现状,由此提出了不同领域地质体 三维建模的数据需求、技术流程和主要建模软件的数据接口;详细阐述了Micmmine、surpac、Mapgis、3D-Grid等三维地质体模拟软件在矿山、地下水、城市地质等领域的应用实践和示范工作,以及提交的相 应三维模型成果;并对今后如何展开相关工作提出了建议。 本书可作为开展三维地质建模工作的指导用书,同时亦可作为地质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参考书。 【节选】 (一)地下水三维地质建模所需数据类型 在地下水三维地质建模中,会涉及的地质现象主要有:地貌(或地形)、地层、褶 皱、断裂、透镜体及侵人体等,为刻画这些地质现象,就需要用到地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DEM)、遥感影像数据、地理信息数据、钻孔数据及剖面数据等。具体来说,为刻画三 维模型中的各种地质现象,需要的相关数据包括以下几种: 1.地表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 地表数学高程模型数据用于生成三维地质结构模型顶面(地表面),此部分数据可以 从测绘主管部门获取或向国家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购买,从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购买的 数据属于标准数据,数据以ARCINFO数据格式存放。DEM数据比例尺有多种,其中,全 国的1:25万数据库在空间上包含816幅地形图数据,覆盖整个国土范围,国外部分沿国 界外延25公里采集数据。地貌统一在TERLK层中存放,包括等高线、等深线、冲沟等, DEM等高线的等高距,在全国范围内共分40 m、50 m、100 m三种,使用时可参照等分 布图确定。对于标准数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比例变换、投影变换等多种 处理。 另外,如果不能获取现成的DEM数据,也可以自己使用专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用 地形图生产。即把纸质地形图数字化及几何纠正校准,然后进行高程信息的提取——对等 高线进行屏幕矢量跟踪并对等高线标赋高程值,同时编辑、检查、拼接以生成各种拓扑关 系,最后用软件进行内插值、裁剪生成DEM数据。 2.遥感影像数据

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一、区内含金地质体特征本区位于井冈山—陈山隆褶断束的西南端,万洋山—诸广山隆起区东缘;遂川—抚州断裂带的北西侧。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主要为加里东晚期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分布于矿区北部边缘,呈北西西的腰形展布,岩性以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等为主。岩体围岩为中、上寒武统地层。岩体内部相以花岗闪长岩为主,边缘相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岩体外接触带硅化、钾化、绿泥石化等发育。加里东晚期岩浆呈岩株状产出,侵入接触关系明显且形成较宽的热接触变质晕。基底出露地层主要有上寒武统水石群(€ 3sh),中寒武统高滩群(€ 2gt), 下奥陶统爵山沟组 (01j),盖层为中泥盆统跳马涧组(D2t), 其不整合于基底及花岗岩之上。 本区主体构造为北西—南东向的金竹山复向斜,其核部地层为爵山沟组、两翼地层为水石群,其轴面向南西倒转。出露的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以北东向、北西向两组断裂为主,见图1。其中F1-1 为区域性断裂,属压扭性质,控制矿区构造。北西向断裂有两条:即北部长坑—源坑洞断裂带和中部锡坑—石角里断歹u d+f;裂带。 构造表现形式为硅化破碎带、石英脉或蚀变(挤压)破碎带等,具膨胀、分支、尖灭、再现现象,构造内及两侧发育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及碳化等。该类断裂构造是区内主要含矿构造。断裂构造中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及碳化发育,草林地区金矿点即受该类构造控制。

1、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 2、奥陶系下统爵山沟组; 3、寒武系上统水石群; 4、加里东晚期花岗岩; 5、石英脉; 6、硅化破碎带; 7、实测、推测地质界线;8、实侧不整合界线;9、断裂及编号; 10、地层及断裂产状;11、倒转地层产状 二、区内金矿体矿化特征 (一)矿化类型及特征。综合草林成矿带多个岩金矿区情况,根据金矿石产出形式状态,可将区内的矿石金矿化分为两种类型,即石英脉型和蚀变破碎带型。 1.石英脉型金矿化特征。石英脉型金矿体其特点是矿脉规模小,长度5—20 米,厚度4—15 厘米,呈细脉状、透镜状或团块状分布,矿脉具分支复合现象,矿化极不均匀,也不连续。金矿化品位较高,为3.8-45 克/ 吨,最高品位可达101.92 克/ 吨。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毒砂、闪锌矿及少量的黄铜矿。脉石矿物有石英及少量绿泥石、绢云母、方解石等。 2.蚀变破碎带型金矿化特征。蚀变破碎带金矿化产在北西向的破碎蚀变断裂带中。其特点是矿体(化)规模较大,长度50-120 米,宽度0.2-1.5 米,矿体(化)的形态呈透镜状或带状,品位一般为4.5-25.2 克/ 吨,最高品位可达79.6 克/吨。金银矿物以银金矿、金银矿和自然银为主。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少量磁黄铁矿、黄铜矿、毒砂,脉石矿物有石英、绿泥石、方解石等。金银矿物中含金量在75%以下,含银量25%以上。矿石构造以网脉状和角砾状为主,结构为半自形粒状或他形粒状。金银矿物分布在石英脉中及石英脉

地质体三维建模方法与技术指南

地质体三维建模方法与技术 指南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地质体三维模拟技术和应用软件开发的现状,由此提出了不同领域地质体 三维建模的数据需求、技术流程和主要建模软件的数据接口;详细阐述了Micmmine、surpac、Mapgis、 3D-Grid等三维地质体模拟软件在矿山、地下水、城市地质等领域的应用实践和示范工作,以及提交的相 应三维模型成果;并对今后如何展开相关工作提出了建议。 本书可作为开展三维地质建模工作的指导用书,同时亦可作为地质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参考书。 【节选】 (一)地下水三维地质建模所需数据类型 在地下水三维地质建模中,会涉及的地质现象主要有:地貌(或地形)、地层、褶 皱、断裂、透镜体及侵人体等,为刻画这些地质现象,就需要用到地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遥感影像数据、地理信息数据、钻孔数据及剖面数据等。具体来说,为刻画三 维模型中的各种地质现象,需要的相关数据包括以下几种: 1.地表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 地表数学高程模型数据用于生成三维地质结构模型顶面(地表面),此部分数据可以 从测绘主管部门获取或向国家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购买,从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购买的 数据属于标准数据,数据以ARCINFO数据格式存放。DEM数据比例尺有多种,其中,全

国的1:25万数据库在空间上包含816幅地形图数据,覆盖整个国土范围,国外部分沿国界外延25公里采集数据。地貌统一在TERLK层中存放,包括等高线、等深线、冲沟等,DEM等高线的等高距,在全国范围内共分40 m、50 m、100 m三种,使用时可参照等分布图确定。对于标准数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比例变换、投影变换等多种处理。 另外,如果不能获取现成的DEM数据,也可以自己使用专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用 地形图生产。即把纸质地形图数字化及几何纠正校准,然后进行高程信息的提取——对等高线进行屏幕矢量跟踪并对等高线标赋高程值,同时编辑、检查、拼接以生成各种拓扑关系,最后用软件进行内插值、裁剪生成DEM数据。 2.遥感影像数据 遥感影像是地球空问数据最直接、时效性最强的数据形式,模型的表面需要用影像数 据进行贴图,来表达真实的地表景观。由于影像数据的容量大,为了能够快速、高质量地进行显示,需要根据显示的范围、显示的比例选择分辨率最合适的影像进行纹理映射。一个模型可以有不同分辨率的多套卫星/航测影像数据,某些影像数据有可能只局限于某个局部。因此,在显示时,所有的影像数据都需要读入内存,以实现多分辨显示。这就需要在技术上做一些处理,比如图像格式的转换,根据显示分辨率和比例的不同,转换为不同分辨率的图像如BMP、TIFF、GIF等图像格式。 对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对遥感影像的几何精纠正和不同分辨率影像数据的融合。一般使用遥感处理软件ERDAS和ENVI软件进行处理。遥感影像几何精纠正的目的

S-GeMs软件基本原理及三维地质建模应用

目录 第一章 S-Gems软件简介及建模工区概况 (2) 1.1 S-GeMs软件的基本概况 (2) 1.2 建模工区及地质背景简介 (2) 第二章数据的导入及基本分析 (3) 2.1 数据的格式及导入操作 (3) 2.2 数据分析及处理(正态变换) (4) 第三章各变量的变差函数分析 (8) 3.1 变差函数的基本原理 (8) 3.2 S-GeMs软件变差函数分析模块及基本操作简介 (8) 3.3 变差函数分析结果 (10) 第四章三维沉积相建模 (14) 4.1 三维沉积相确定性建模(指示克里金方法) (14) 4.2 三维沉积相随机建模(序贯指示模拟方法) (15) 第五章三维储层参数建模 (20) 5.1 协同克里金方法(cokriging)三维储层参数确定性建模 (20) 5.2 协同序贯高斯模拟方法(cosgsim)三维储层参数随机建模 (22) 第六章 S-GeMs软件建模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26) 6.1 S-GeMs软件建模的优越性 (26) 6.2 S-GeMs软件建模的局限性(约束条件) (26) 参考文献 (27)

S-GeMs软件基本原理与三维地质建模应用 ——《地质与地球物理软件应用》课程报告第一章 S-Gems软件简介及建模工区概况 1.1 S-GeMs软件的基本概况 S-GeMS(Stanford Geostatistical Modeling Software)是Nicolas Remy在斯坦福大学油藏预测中心(SCRF:The Stanford Center for Reservoir Forecasting)开发的一套开源地质建模及地质统计学研究软件。2004年首次发布,其后进行了更新和升级。该软件包括传统的经典地质统计学算法和新近发展的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由于操作简单、源代码公开,而且有二次开发的接口,因此日益成为继Gslib之后又一重要的地质统计学研究和应用软件。 1.2 建模工区及地质背景简介 已知建模工区的范围沿x、y、z方向为1000×1300×20米。三维网格数为100×130×10,网格大小为10×10×2米。主要沉积的砂体为发育在泛滥平原泥岩上的河道砂体,且河道砂体近东西向展布。另有部分河道发育决口扇砂体。工区第6网格层的沉积相切片如图1所示。 图1-1 建模工区中部沉积相分布图 本次实验共提供350口井的井数据,所有350井均为直井。垂向上每口井分为10个小层,每层厚度为2米,如图 2 所示。

三维地质建模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定边油田中的应用 petrel软件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建模软件诞生以来,建模软件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从刚开始的简单构造建模到现在的精细、复杂的建模,产生了很多建模软件。根据本设计要求,我选择斯伦贝谢公司的petrel 2009建模软件(如下图4-1)。 图4-1 petrel 软件模型建立界面 Petrel是一种三维可视化建模软件,在众多建模软件中它在国际上占主导有十分重要的地位。Petrel软件在地质建模方面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如地震解释、构造建模、岩相建模、油藏属性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显示等,因而使从事地质工作者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为石油工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为了满足油藏和地质工作者定位要求,Petrel中也采用了一些先进技术:有效的构造建模技术、精确的三维网格化技术、沉积相模型建立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Petrel软件能够给开发工作提供详细的信息来使开发成本最大化地降低。它不仅能使人们对油藏内部细节的认识得到提高,而且能够准确描述透视油藏属性的空间分布、计算储层地质储量、估算开发的风险、设计井位和钻眼轨迹,发现隐蔽性油藏和剩余油藏[26]。同样重要的是,Petrel使管理者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方式来做开发决策,他们根据软件所提供的数字模拟及虚拟现实技术和专业人员一起通过现实资料与虚拟技术结合,认真研究目的层的储油物性和岩性,运用不同思路的模型建立和模拟结果,降低开发风险优化生产方式。Petrel软件能够为地

质模型的精细研究提供更快、更精确和更经济等优良的特性。 储层地质建模的步骤 储层三维建模过程一般包括以下环节:数据准备、构造模型、储层属性建模、图形显示,具体的储层建模的基本步骤(见图4-2)。基本数据一般有: (1)坐标数据:包括井位坐标、地震测网坐标等; (2)分层数据:包括各井的砂组、油组、小层、砂体的划分对比数据,地震资料解释的层面数据等; (3)断层数据:包括断层位置、断点、断距等; (4)储层数据:储层数据是储层建模中最重要的数据,其中包括井眼储层数据、地震储层数据和试井储层数据。 图4-2 储层建模流程图

三维大比例尺找矿预测模型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三维大比例尺找矿预测模型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介绍了了三维大比例尺找矿预测模型的建立流程及方法。地质找矿三维预测方法的应用,可以为大比例尺矿产预测,尤其是矿区深部及外围的预测,提供一种新的工作思路和手段,具有较高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标签:三维找矿预测模型大比例尺地质找矿 1引言 随着我国多年的矿产开发,依靠单一的地质调查很难进行找矿工作,找矿模式必须采用多元信息集成的方式才能有效进行。矿产勘查中,通常将中小比例尺成矿预测所圈定的找矿有利地段称为“找矿远景区”,而将大比例尺的称为“找矿靶区”。在进行调查区详查或者在某矿区进行资源量二次详查的时候,预测区面积通常很小,有时只有几平方千米。如何在大比例尺下进行快速有效找矿的方法值得探讨。 2三维矿产资源评价 三维矿产资源评价主要是通过研究地质体在地表以下可能的分布及规律,推断地质体可能的赋存部位,从而达到定位预测和定量预测的目的。三维矿产资源评价工作流程如图1。 2.1资料收集及建库 资源评价时,查明立体结构中成矿地质条件是关键一步,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等二维信息向三维转换的支撑是成矿地质体,只有把成矿地质体的控矿条件搞清楚,才能正确地认识各控矿要素在物探、化探、遥感等方面的反映,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三维综合预测模型,更好地指导找矿预测。 区域地质背景资料主要包括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矿产方面的数据,典型矿床包括矿床普查、勘探时形成的钻探资料、地球物理测量、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岩矿分析数据等,要根据不同软件的格式要求分类、建库。 2.2三维矿床模型建立 三维矿床模型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模型,包括:三维地表模型、三维地质体(钻孔)模型、三维地球物理模型、三维地球化学模型、三维成矿流体分析模型等。三维矿床模型的建立,使得矿床及其各类空间相关的信息得以直观地表达与综合处理,从而全面地提高矿产预测的效益率与准确度。 三维地表模型是指从地形图上提取地表等高线信息,并建立数字地形模型,使工作区的地质信息、地表影像真实地得以再现,用以确定地形地貌、地层剥离

乌腊德铁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表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资源勘查工程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乌腊德铁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指导教师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毕业论文设计整体的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很好,具有现实意义,所提出的乌腊德铁铜矿地质特征和结论能为该地区的矿藏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在全文结构中,搜先强调地质特征,然后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全文体现专业特色要求,但论证的深度还不够。 指导教师结论:合格(合格、不合格) 指导教师 所在单位兰州工业学院指导时间9.16 姓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意见表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资源勘查工程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乌腊德铁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评阅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论文通过简要介绍乌腊德铁铜矿床的区域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等,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类型和找矿标志,并指出矿床类型为典型的矽卡岩型铁铜矿床,且此类矿化应在东昆仑地区找矿工作中应重视。 全文结构较完整,层次较清晰,语言较流畅,然而,全文格式有待规范;论文的摘要和结论部分较一致,应修改;地层和构造不能作为找矿标志;矿床成因的研究有待加强。 修改意见:(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评阅成绩合格,并可不用修改直接参加答辩的不必填此意见。) 1)完善论文格式; 2)修改论文的摘要; 3)地层和构造不能作为找矿标志; 4)加强对矿床成因的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成绩(百分制): 75 评阅结论:同意答辩(同意答辩、不同意答辩、修改后答辩) 评阅人姓名所在单位资源学院评阅时间2014-10-1

三维数字地质模型在矿区水文地质评价中的分析与运用

三维数字地质模型在矿区水文地质评价中的分析与运用 本文基于对云南省兰坪县金顶铅锌矿跑马坪矿段2180中段的地质结构分析,结合三维数字地质模型分析手段,对该矿区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分析,以达到对三位数字地质模型的解析和运用。 标签:三维数字地质模型矿区水文地质评价 1地质数据的提取 水文地质数据一般通过钻探、物探、坑探、试验等手段获得,通过资料整理获得含水层、岩性、断层等分布情况。在3DMine软件中,就是通过数据库的存储,对地勘数据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收集整理,可以在三维空间上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利用。同时,在软件系统里建立数据库和中心图形系统内在逻辑联系,通过菜单选择或者鼠标右键功能可以迅速的浏览数据信息。在屏幕上可以选择容差范围内的数据按照标高生成平面或沿勘探线形成竖直剖面。在剖面上,通过鼠标切换,轻松辅助用户进行数据查询、地质解译,保证了数据的延续性、准确性,也使得数据与三维空间相结合。 2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区域地层以侏罗~白垩系地层为主,组成复式向斜,褶皱形态开阔平缓。但在白垩纪末至古新世间,发生了大规模的区域性由东向西的水平推覆作用,沿弥沙河断裂西侧,从白基山至河西,在长达80km,宽约20km的范围内均可见到由上三迭统三合洞组灰岩组成的推覆体叠置于白垩系和古新统云龙组地层之上。区域内推覆体主要保存于沘江断层西侧,沘江断层东侧由于上升剥蚀,只残留一些“飞来峰”。由此区域地层可分为两大套:即原地系统和外来系统。原地系由中上侏罗统、白垩系、第三系等组成;外来系主要为上三叠统及中侏罗统等。 以侏罗系为例侏罗系组成倒转外来系的中部,覆于白垩系景星组之上,两者接触关系为倒转不整合。矿区内侏罗系有中侏罗统花开左组及上侏罗统坝注路组地层。矿井充水因素有三;一是巷道揭露含水层引起巷道充水。该含水层位于矿层底板以下,除了部分井筒和主要大巷揭露该含水层外,一般巷道不通过该含水层。虽然Ⅰ含水层的富水性极弱,补给条件有限,多为含水层中的静储水,但当井巷工程揭露到该含水层时,其瞬时涌水量还是比较大。二是张性小断层引起矿井充水。因断层的导水性使各含水层发生了水力联系,当井巷工程揭露到断层带时,会引起矿井充水。三是工作面回采后引起顶板冒落,产生破碎带及裂隙,使Ⅱ、Ⅲ含水层的水通过冒落破碎带和冒落裂隙进入工作面而引起矿井充水。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应属于简单型。 (1)花开左组(J2h):分布于矿区中部,环绕上三叠统三合洞组内侧分布,保存较完整;地层以富泥质碎屑岩为主,岩性以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粒石英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厚度变化大,引起该地层厚度变化的原因

深度剖析矿床类型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深度剖析 矿床类型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叶天竺

沉积作用有关矿床 砂岩型铜矿、铀矿、碳酸盐岩容矿的非岩浆后生热液型铅锌矿床、热水沉积型铅锌矿等。 砂岩型铜矿 砂岩型铜矿床主要的矿化样式图(1) A. 海/陆相型:A1:海相砂岩浸染薄层式(甘肃天鹿铜矿);A2:陆相三角洲分流河道层状式 (沅麻盆地九曲湾铜矿床);B:岩性/岩相组合层状型:B1:砂岩/泥岩组合式(楚雄盆地大村铜矿、新疆拜城滴水铜矿);B2:砂岩透水层式(六苴、郝家河铜矿);C:不整合面型:C1:角度不整合面式(会理大铜厂铜矿床);C2:平行不整合面式(新疆萨热克铜矿床);

砂岩型铜矿床主要的矿化样式图(2) D:褶皱层状型:D1背斜式(六苴、郝家河铜矿);D2向斜式(格衣乍、思茅盆地登海山 铜矿);E:断层脉型:E1:显性断层式(白秧坪铜(钴)矿);E2:隐蔽断裂式(郝家河铜矿);

F:组合型:F1:砂岩/碳酸盐岩界面+不整合面+断裂式(兰坪盆地白龙厂、衡阳盆地柏坊铜矿床);F2:倒转背斜+逆(冲)断层式(兰坪盆地金满、连城、水泄铜矿);F3:褶皱+断裂式(上层下脉式)(楚雄郝家河、兰坪白洋厂铜矿);F4:砂岩/碳酸盐岩界面+断层式(楚雄盆地 大村、新疆拜城滴水铜矿)。 陆相砂岩型铜矿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砂岩型铀矿床

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剖面分带 1—透水砂质岩石;2—隔水泥岩;3—完全氧化带;4—弱氧化带(黄绿色蚀变带);5—弱氧化带(褪色蚀变带);6—氧化还原过渡带(含铀黑-沥青铀矿的铀矿体);7—氧化朱过渡带(无明显沥青铀矿矿化的铀矿体);8—还原带;9—层间水运动方向 砂岩型铀矿矿化样式图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1

东天山某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所属学院: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刘亚楠 学生学号:107551420138 日期:2015年4月24日

一、区域地质概况: 大地构造位处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的结合部位。纵跨两个三级构造单元,北为那拉提-红柳河缝合带,南为塔里木陆块北山古生代裂谷系。 出露地层主要有中元古界长城系古硐井岩群(Ch G.),岩性主要为灰-浅灰色变粒岩、浅粒岩、角闪斜长变粒岩、斜长角闪片岩、石英片岩、二云母片岩夹大理岩薄层。中元古界蓟县系爱尔基干岩群(Jx A.),岩性以大理岩、白云岩为主,夹有少量碎屑岩,变质石英砂岩等。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侵入岩以中酸性的中泥盆世侵入岩为主,岩性为灰色中粒英云闪长岩、浅灰色中粒花岗闪长岩、为浅肉红色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以岩基或岩株形式产出,与中元古界地层接触带产生高温接触变质作用,低温热液作用。 区内地层褶皱强烈,断裂构造发育,控矿断裂构造系统主要为北东向和北北东向。 围岩矿化蚀变强烈,主要有硅化、矽卡岩化、褐铁矿化等,是该区寻找矿体的直接标志。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绿泥石等。 二、地质特征 1、矿区内主要为一套变质岩,岩性有硅镁石钙质白云石大理岩、透闪白云石大理岩、石英岩、娟云母石英片岩、斜长角闪石片岩。岩石受变质变形作用,片理构造发育,导致岩石破碎成碎片状、碎粉状。

区内侵入岩发育,岩性为斜长花岗岩,大面积侵入变质岩中,造成岩层产状多变,但总体以北倾为主,倾向4。-358。;倾角50。-78。。脉岩为石英脉、方解石脉,宽度几-十几公分,均沿岩石裂隙产出。 2、矿化蚀变 揭露出的矿化蚀变有褐铁矿化、硅化、高岭土化和铅锌矿化。以褐铁矿化为主,在XXTC探槽中见有1段(图1),宽度为5米,褐铁矿化呈星点状、稀疏侵染状分布于大理岩中,与之相伴的有硅化及铅锌矿化,铅锌矿化肉眼见不到,经X荧光分析仪测得锌含量达0.2-2%,铅含量为0.3-1.3%。铅锌矿带矿化带平面上呈带状,透镜状。 图1 XX探槽素描图 3、物探特征: 矿区某激电中梯剖面图如图2所示:

三维地质模型与可视化

三维地质模型与可视化 吴强、徐华 1.中国矿业技术大学,中国资源开发工程,中国,北京10083 . 2.北京化学工程学院,中国,北京102617. 回信请寄往吴强(邮箱:wuqiang@https://www.360docs.net/doc/9c17130964.html,) 于2003年8月收到回信. 摘要 三维地质模型技术将在地址数据的获得方法、存储方法、过程与展示方法上带来巨大变化.但是,自从反应地质实体的地址数据承受住多样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特征后,不够完善和不够便捷的软件系统现在已经得到迅速发展.一些超大规模的模型、断层的数学模型和褶皱的地质模型已经得到发展以至于能够展示复杂地质结构的空间地址构成.以三维地质模型为目的的应用系统的构造已经确定;随着土壤模型和模型应用与核心一样的确定,基于空间数据处理的一个新颖设计概念也已提出.三维地质模型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有望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鉴于这些理论与方法,基于特征的可视化导航技术得以提出.随着地理数据库,图形库和知识库的动态模拟系统的整合,地质学家将能够获得以直观、形象和精确地方式融入的部分特征和全部特征. 关键字:三维地质模型,地质模型,系统结构,可视化 数字资源的条形码:10.1360/02ydo475 三维地质模型与可视性关键技术问题是解决“数字地球”实施计划的关键技术.目前,三维地质模型主要存在以下困难[1-5]: (1)三维空间数据难以获得:目标与形象复杂的三维地质模型依赖于原始数据.当简单数据是稀少、不充分,地震剖面数据的能力和分辨率不足以及遥感数据模糊时,建立复杂的三维地质模型是很困难的.因此要精确的描述地质实体的空间属性的变化是不可能的. (2)地质实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是特别复杂的.由于断层引起了地层的不连续分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 本文结合作者工作经验,阐述了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可供参考。 标签:铅锌矿矿床地质找矿标志 1矿床地质特征 1.1区域地质概况 某矿区岩体是一面积较大的酸性侵入岩基,地层出露有中三迭统杂谷脑组(T2Z)、上三迭统如年各组(T3r)、第四系(Q)等,除局部地段有扭曲外,地层总体走向NNW,倾向NE。位于牦牛沟一卡子复式向斜构造的西翼,次级褶皱主要有背斜及热桑山向斜;主要断裂属北西向的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与北东向的木居断裂的组成部分。 1.2矿体特征 通过地质勘探,区内共圈出3条工业矿体,即西矿带I号矿体和东矿带Ⅱ、Ⅲ号矿体,3条矿体大致平行产出,自上盘至下盘分别为Ⅲ、Ⅱ和I号矿体。 I号矿体为矿区主矿体,矿体走向长1150m,自7勘探线至12勘探线以南,厚度平均231TI,走向NW,倾角37°,矿体总体向西侧伏、侧伏角10°~15°;矿体赋存于喜山期折多山碱长花岗岩体的含矿碎裂花岗岩相带(r53-Tr2)中,矿体产状与含矿层产状基本一致,顶板为花岗糜棱岩、碎裂花岗岩。矿体顶板与围岩多由断裂破碎带分开,底板界线不清晰,通过试样分析成果确定。矿体沿倾向分支现象明显,矿体总体厚度变薄,倾角变小。 Ⅱ号及Ⅲ号矿体分布在矿区东侧,赋存于三叠系中统杂谷脑组角岩层(T2Z-HS)中,两条矿体均规摸小,延深不大。 1.3构造特征 矿区内构造以断层为主,褶皱次之,节理发育。矿区断裂较为发育,属于区域北西一南东向压扭性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构造体系所派生的一系列不同力学性质所产生的不同方向断层;节理、裂隙,构成矿区基本构造格架,这些不同性质、不同序次的构造都与矿体的形成和矿物组分富集密切相关。北西向压扭性断裂破碎带是主要断裂,位于矿区东部I矿带上盘,沿山岩体东部边缘展布,纵贯矿区,规模较大;主要将大山岩体边缘相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挤压呈糜棱结构,形成了花岗糜棱岩带,由于受强烈的区域挤压、扭裂作用,使糜棱岩带蚀变具强硅化现象,局部形成不规则脉状硅质岩,经工程揭露在糜棱岩带内部常夹有碎裂花岗岩块体;由于糜棱岩带岩石结构紧密,缺乏容矿空间,致使后期矿液沿该带

城市地质三维建模流程

三维地质结构建模 二,数据分析 1.了解当地情况:根据甲方提供的数据,了解当地的地质情况。特别是当地有断层、 软弱层、夹层等复杂地质体时,要根据文字报告,地质图,剖面图等确定复杂地质 体的范围,大小,以及切割地层的上盘,下盘。 2.确认甲方要求,反馈数据的有效性:在了解了当地的地质情况以后,还要进一步确 定甲方的要求。一般甲方的要求包括:模型要尽量多的利用甲方提供的数据;做出 的模型做切面,切块,要与原数据保持一致;模型的轮廓要满足甲方的要求;特殊 地质体的位置,范围,大小等要满足甲方的要求;模型体内不能有空的部分。另外,不同的客户还会有一些不同的要求。 明确了甲方要求以后,要重新审核一下甲方提供的数据,有异议的地方要尽快给甲方反馈,沟通,以免耽误下一步的工作进程。 3.构想模型:在明确了甲方的要求,并且熟悉了提供的数据之后开始构想模型。主要 包括对地质情况的理解(特别是一些复杂地质体的理解):一般从甲方提供的剖面 图中可以确定在特定区域内地质体的分层情况,同时参考地质图(剖面图)可以确 定一些复杂地质体的分布范围。建模的目的:一般城市地质结构建模分急促和地质 建模,工程地质建模和水文地质建模等等。在建模工作开始之前要确定甲方的目的。 总之,在完成了以上的工作就开始建模了,建模过程中要多思考,与甲方多沟通, 保证模型既精确又美观。 三,确定建模方法 按照方向(城市地质和矿山地质),以项目为例,简单分析几种建模方法,确定用哪种方法构建模型;包括其他平台 五,构建模型 1.基于约束剖面的钻孔建模 基于约束剖面的钻孔建模是根据钻孔和一些二维的约束剖面,来构建三维地质结构 模型的方法。其建模的操作和步骤可大致分为二维操作和三维操作两各部分。 (1)二维操作:二维操作的目的是为后面的三维操作做准备。通过二维系统将甲方提供的原数据转化为可以满足三维系统操作的点面数据。具体包括钻孔文 件(.drl文件)的生成;虚拟钻孔文件(.drl文件)的生成;剖面文件(.sec 文件)的生成;引导剖面(.sec文件)文件的生成;边界剖面(.sec文件) 的生成;剖面的修改和编辑。 a.钻孔文件的生成:理正数据(excel、access)格式的,可以通过二维系统操 作直接生成钻孔(.dll)文件。如果甲方提供的数据是mapgis或者CAD的 剖面图,可以根据剖面图的分层情况编写需要的钻孔文件。 b.虚拟钻孔文件的生成:在建模的过程中,有时我们需要添加一些虚拟的钻 孔来控制地层或者解决尖灭。虚拟钻孔的生成方法:先确定虚拟钻孔的坐 标和所在的剖面——在二维系统中打开剖面图——剖面图输入控制点坐标 完成坐标转换——在剖面图上添加虚拟钻孔——保存虚拟钻孔文件 c.剖面文件(.sec)的生成:一般甲方提供的剖面图多位mapgis或者CAD格 式的。将这些剖面图导入二维系统——剖面编辑——保存成二维剖面—— 编辑多边形,输入多边形属性(x-x-x格式)——给多边形的线赋属性—— 输入控制点坐标转换为三维坐标——另存为sec文件格式 d.引导剖面(.sec)的生成:为了解决地层的尖灭问题,有时需要添加一些引 导剖面。生成引导剖面的步骤:在合适的剖面上添加虚拟钻孔——将虚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