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2012-2016年钛加工行业发展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中国2012-2016年钛加工行业发展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在地壳中,钛的储量仅次于铁、铝、镁,居第四。
由于钛具有熔点高、比重小、比强度高、韧性好抗疲劳、耐腐蚀、导热系数低、高低温度耐受性能好、在急冷急热条件下应力小等特点,其商业价值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被人们认识,被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
随着不断向化工、石油、电力、海水淡化、建筑、日常生活用品等行业推广,钛金属日益被人们重视,被誉为“现代金属”和“战略金属”,是提高国防装备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物资。
衡量一个国家钛工业规模有两个重要指标:海绵钛产量和钛材产量,其中海绵钛产量反映原料生产能力,钛材产量反映的是深加工能力。
目前钛工业已形成中国、美国、独联体、日本和欧洲五大生产和消费主体。
中国钛工业从1954年开始起步,经过55年的发展,已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已成为世界钛工业大国。
在2001年前,中国海绵钛产量为2500吨/年,仅占世界钛总产量的3%。
然而,到了2008年,中国海绵钛产量为49632吨/年,已占世界钛总产量的30%,一举跃居世界第一位。
在2001年前,中国钛加工材产量为2500吨/年,仅占世界钛总产量的5%,到2008年,中国钵加工材产量为27737吨/年,已占世界钛材总产量的20%,超过了欧洲钛加工材的产量。
2009年,中国钛工业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需求萎缩,特别是国际市场大幅萎缩,另一方面在国家4万亿投资的拉动下,国内需求逐步回升。
但总的来说,2009年是中国钛工业的一个调整年,中国海绵钛的产量为40785t,钛加工材的产量为24965t。
长期看,钛的需求前景依然光明。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逐渐推进,钛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从最初的航空航天扩散到化工冶金和体育休闲行业,未来十几年内钛材需求仍能保持快速增长。
本研究报告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中国化工协会、国民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国涂料协会、国内外上百种相关报纸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化工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立足于全球及各国钛行业整体发展大势,对中国钛行业的运行现状、供给与需求状况、进出口数据以及海绵钛、钛白粉、四氯化钛、高钛等细分行业进行了分析及预测,并对钛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探讨和研判。
中国近10年股市发展报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股票市场逐步得到完善。
2012年1月8日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出:资本市场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本文尝试对2002年—2011年中国股票市场发展情况做一个基本分析,探讨中国股市近十年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股市;成果;问题中国近10年股市发展报告一、中国股票市场近10年取得的成绩(一)发行规模逐步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公司成功上市,股票市场融资的功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表1,反映了我国自1992年至2011年股票市场发行规模。
从表1可以看出:2002年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只有1224家,到了2011年共有2342家,10年的时间我国上市公司增长了1118家,平均每年增长112家,每年上市的公司数量居于世界前列。
其中境内上市外资股近10年无显著变化,H股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02年内地在香港上市公司只有75家,到2011年已经有171家,增长了2、3倍。
(二)证券化率逐步提高证券化率,指的是一国各类证券总市值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股市总市值与GDP总量的比值),实际计算中证券总市值通常用股票总市值来代表。
证券化率越高,意味着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重要,因此它是衡量一国证券市场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一国或地区的证券化率越高,意味着证券市场在该国或地区的经济体系中越重要。
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晚,发展滞后,证券化率在全球处于较低水平,按照1997年末市场市值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计算,为23.4%,不仅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说明中国证券市场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表2中的数据反映我国2002年-2011年年底证券化率情况。
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计算,1995年末发达国家的平均证券化率为70.44%,其中美国为96.59%,英国为128.59%,日本为73.88%。
发展中国家的平均证券化率为37.29%,其中印度为39.79%,巴西为25.46%。
2012-2016年中国蓝莓种植与深加工市场评估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012-2016年中国蓝莓种植与深加工市场评估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目前,蓝莓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
根据世界蓝莓发展规律和中国蓝莓产业发展预测,中国蓝莓发展面积2万公顷为适度规模,要达到这一规横,至少需要20~30年时间,开发潜力巨大。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
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目录第一篇蓝莓基础篇 1第一章蓝莓产业相关概述 1第一节蓝莓作物基础概述1一、蓝莓特征1二、生长习性1三、繁殖培育2第二节蓝莓病虫害及防治2第三节蓝莓价值分析3一、蓝莓具观赏价值3二、蓝莓食用价值4三、蓝莓应用价值5四、蓝莓保健作用5第四节蓝莓与花青素6一、花青素简述6二、花青素的功效6第二章蓝莓种植与栽培品种研究8第一节矮丛蓝莓8一、美登(BLOMIDON)8二、芬蒂(FUNDY)8第二节半高丛蓝莓8一、北陆(NORTHLAND)8二、北蓝(NORTHBLUE)8三、北村(NORTHCOUNTRY)8第三节高丛蓝莓9一、康维尔(COVILLE)9二、达柔(DARROW)蓝莓9三、蓝丰(BLUECROP)9第四节兔眼蓝莓9一、芭尔德温(BALDWIN)9二、园蓝(GARDENBLUE)9三、粉蓝(POWDERBLUE)10第三章2010-2011年世界蓝莓种植概况11第一节2010-2011年世界蓝莓行业市场发展格局11一、全世界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开始蓝莓产业化栽培11二、世界蓝莓产区及品种研究11三、世界蓝莓种植产地分布不均衡14第二节2010-2011年世界蓝莓种植与栽培产业化进程14一、世界蓝莓栽培面积14二、世界蓝莓产量15三、世界蓝莓种植与栽培技术研发15四、世界蓝莓产业化水平16第三节2010-2011年世界蓝莓主产国种植分析17一、美国171、美国的蓝莓栽培面积172、美国的蓝莓形成完整产业链17二、欧洲181、欧洲引种栽培发展迅速182、欧洲野生蓝莓成产区优势18第四节2012-2016年世界蓝莓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8第二篇蓝莓产业篇19第四章2010-2011年世界蓝莓市场运行透析19第一节2010-2011年世界蓝莓市场总况19一、世界蓝莓市场供不应求19二、世界蓝莓市场容量大19三、世界蓝莓(鲜果)价格居高不下19四、国际市场蓝莓(鲜果)直接参与销售的比例19五、世界蓝莓深加工产品市场分析(蓝莓酱)20第二节2010-2011年全球蓝莓主产区市场动态分析21一、美国211、美国蓝莓市场生产与消费情况分析212、美国蓝莓外销市场分析213、美国蓝莓市场价格分析21二、加拿大22三、波兰22四、荷兰22第三节近几年世界蓝莓鲜果进出口贸易市场统计分析22一、美国22二、加拿大23三、智力23四、波兰23第三篇中国蓝莓产业篇24第五章2010-2011年中国蓝莓市场运行环境解析24第一节2010-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24一、中国GDP分析24二、中国食品工业发展形势27三、消费价格指数分析30四、城乡居民收入分析31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33七、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分析35第二节2010-2011年中国蓝莓市场政策环境分析35一、七大措施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政策解析35二、水果加工政策分析36三、水果产业标准分析38四、水果进出口政策分析39第三节2010-2011年中国蓝莓市场社会环境分析47一、居民消费观念47二、人们生活品质不断提高48第六章2010-2011年国内外水果市场运行形势分析52第一节2010-2011年全球水果市场分析52一、世界水果生产52二、世界水果贸易分析53三、国外水果业经营策略60第二节2010-2011年中国水果行业发展综述62一、水果行业品牌发展分析62二、水果行业消费市场分析64三、北京09年11月份水果价格分析65第三节2010-2011年中国水果产业市场发展分析66一、全国水果产量同比增长分析66二、全国水果产量省份四强分析66三、石市果品产量全省第一69第四节2010-2011年中国水果产业市场动态分析70一、水果需求量分析70二、气候对水果需求量影响分析72三、今年水果消费需求量将超过去年74第五节2010-2011年影响中国水果市场供需的因素分析75第七章2010-2011年中国蓝莓种植概况84第一节2010-2011年中国蓝莓产业概况84一、中国本土蓝莓特点84二、我国栽培蓝莓起步较晚84三、截止2010年春天中国本土蓝莓种植面积84第二节2010-2011年中国蓝莓种植结构分析85一、纯野生蓝莓85二、人工驯化培植蓝莓85第三节2010-2011年中国本土蓝莓栽培品种及产区分布85一、东北地区——矮丛蓝莓85二、东北以南和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北高丛蓝莓和半高丛蓝莓85三、长江以南地区——南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86第四节与世界其他蓝莓生产国还有相当的差距86第八章2010-2011年中国蓝莓种植与栽培产业化研究87第一节2010-2011年中国蓝莓种植产业动态分析87一、中国大兴安岭首届国际蓝莓节隆重开幕87二、蓝莓的推广在山东半岛地区也取得了惊人的成果87第二节2010-2011年中国蓝莓种植与栽培产业化研究88一、中国蓝莓组建栽培基地情况881、千祥建起东阳市首个蓝莓规模基地882、平邑打造全国最大蓝莓生产基地893、兰博会引资5.2亿元南川将建国家级蓝莓基地89二、中国蓝莓生产技术推广90三、中国蓝莓产业化生产栽培新进展91第九章2010-2011年中国蓝莓(鲜果)市场运行态势分析95第一节2010-2011年中国蓝莓(鲜果)市场供给情况95一、中国蓝莓作物亩产情况95二、中国蓝莓产量及占全球产量比重95三、中国产品种类供给比例不均衡95第二节2010-2011年中国蓝莓(鲜果)市场消费情况分析96一、中国蓝莓鲜果市场销售情况96二、中国蓝莓市场售价(鲜果)96第三节2010-2011年中国蓝莓经济效益分析97第四篇中国蓝莓深加工产业篇99第十章2010-2011年中国蓝莓深加工领域透析99第一节2010-2011年中国蓝莓深加工运行简况99一、深加工遭遇原料不足产量制约大连蓝莓产业发展99二、中国蓝莓深加工技术与途径99三、中国蓝莓深加工成本与利润分析100第二节2010-2011年中国蓝莓深加工领域分析100一、制作饮料100二、香料101三、酿酒101四、蓝莓提取物105五、蓝莓果酱106第十一章2010-2011年中国蓝莓初加工及深加工重点企业分析107 第一节满洲里海威啤酒厂(蓝莓果汁)107一、企业概况107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07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08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08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09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109第二节吉林省天润生态食品有限公司(生态蓝莓)109一、企业概况109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10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11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11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11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112第三节大兴安岭超越野生浆果加工有限责任公司112一、企业概况112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12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13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13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13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114第四节其它114一、呼伦贝尔市三江饮品有限公司(蓝莓饮料)114二、青岛沃林蓝莓果业有限公司116三、伊春市鑫野实业有限公司118第五篇中国蓝莓前景与投资篇122第十二章2012-2016年中国蓝莓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122第一节2012-2016年中国蓝莓行业发展前景分析122一、种植蓝莓必将成为我国一种新兴的快速致富产业122二、我国蓝莓的种植区域广阔122三、蓝莓提取物市场前景预测122四、商业前景123第二节2012-2016年中国蓝莓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23第三节2012-2016年中国蓝莓行业市场预测分析124一、蓝莓行业市场供需预测分析124二、蓝莓市场价格预测分析124三、蓝莓初加工以及深加工产品市场前景预测125第四节2012-2016年中国蓝莓市场盈利预测分析125第五节2012-2016年中国蓝莓(鲜果)产业长远发展战略126一、应建一个品种展示园(蓝莓发展中求规模“大”而忽视品种“精”)126二、强力拓展市场销路126三、早日获取“绿色”认证126第六节我国企业应加大蓝莓类保健产品的开发力度127第十三章2012-2016年中国蓝莓行业投资战略研究130第一节2010-2011年中国蓝莓产业投资概况130一、蓝莓投资期待爆发130二、蓝莓投资种植突现热潮131三、蓝莓种植利润分析131四、蓝莓投资拟在建项目分析133第二节2012-2016年中国蓝莓行业投资机会分析139一、蓝莓种植投资可性行研究139二、蓝莓深加工投资可性研究140三、与产业链相关的投资机会分析141第三节2012-2016年中国蓝莓行业投资风险预警141一、宏观调控政策风险141二、市场竞争风险142三、原料供给风险142四、市场运营机制风险143第四节专家投资建议143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蓝莓种植与深加工市场评估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共十三章。
麦可思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麦可思研究院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2年6月9日,由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独家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2年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正式发布。
此次蓝皮书发布得到了诸多教育专家、学者、关心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发展的社会知名人士的关注,他们都对2012年就业蓝皮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是自2009年以来的第四次年度报告。
就业蓝皮书首度出版以来,受到ZF、高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是一份基于科学的数据调查来研究高等教育的权威报告。
报告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就业流向、能力与知识的满足程度、为读研所做的本科学术准备的分析,来反映社会需求与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是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最主要的社会评价指标。
大学生就业状况既反映了大学生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状况,也反映了大学生培养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中国近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其职业和能力需求变化已属世界最快的行列,中国需要跟踪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为调整高校的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2012年就业蓝皮书基于麦可思公司对2011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抽样调查以及对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的抽样跟踪调查研究撰写。
2011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调查抽样达到46万余人,回收问卷约22.7万份;大学生毕业三年后职业发展调查对象为曾经在其毕业半年后参与过调查的2007届毕业生群体(回收问卷约20.3万份),本次调查为该答题群体三年后的连续跟踪调查,回收问卷约10.95万份。
今年的年度报告共分为三个子报告:“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报告”和专题研究“高等教育人口流动分析”。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13~2014)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13~2014)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2013年,在国民经济趋稳向好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坚持贯彻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抓住机遇,稳中求变,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
一、总体运行趋稳向好(一)社会物流总额缓中趋稳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97.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5%,增幅较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9.4%,上半年增长9.1%,前三季度增长9.5%,呈现“缓中趋稳”的态势。
2013年社会物流需求系数为3.5,即每1个单位的GDP需要3.5个单位的物流量来支撑。
从构成情况看,工业品物流总额181.5万亿元,同比增长9.7%,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91.8%;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2.1万亿元,同比增长6.4%,占社会物流总额的6.1%;农产品物流总额3.1万亿元,同比增长4.0%,占社会物流总额的1.6%;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2726亿元,同比增长30.4%,占社会物流总额的0.1%;再生资源物流总额7750亿元,同比增长20.3%,占社会物流总额的0.4%。
(二)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放缓2013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0.2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0%,与上年基本持平,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物流成本仍然较高。
其中,运输费用5.4万亿元,同比增长9.2%。
运输费用中,受市场需求减弱影响,道路与水路运输费用增速回落,全年同比分别增9.9%和1.1%;而受铁路改革提价带动,铁路运输费用增速明显回升,全年同比增长14.3%。
保管费用3.6万亿元,同比增长8.9%。
保管费用中,受利率下调影响,利息费用同比增长8.7%;仓储费用同比增长9.2%,增幅较2012年回落2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增幅较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
从构成结构看,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2.5%,与上年基本持平。
2012-2016年中国工业地产市场行情态势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012-2016年中国工业地产市场行情态势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工业地产指工业类土地使用性质的所有毛地、熟地,以及该类土地上的建筑物和附属物,有别于住宅、商业和综合类用地以外的第四种性质用地。
工业类土地上的可建建筑物用途有较大的范围,其中包括工业制造厂房、物流仓库及工业研发楼宇等。
在我国,工业房地产的土地批租年限为50年。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工业地产市场行情态势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共十二章。
首先介绍了工业地产行业基本概述、中国工业地产行业市场发展环境等,接着分析了中国工业地产行业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工业地产行业市场竞争态势。
随后,报告对中国工业地产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工业地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您若想对工业地产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工业地产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
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目录第一章工业地产行业基本概述 1第一节工业地产阐述 1一、工业地产含义 1二、工业地产分类 1三、工业地产特性 1第二节工业地产开发模式 2一、工业园区开发模式 2二、工业地产商模式 2三、主体企业引导模式 3四、综合运作模式 3五、私人业主开发模式 3第三节工业地产企业盈利模式 3一、主要以土地溢价增值而获取利润 3二、进行项目开发,通过长期持有经营收益或出售产品获利 4三、通过与工业企业联合,按需订制地产开发模式而获利 4第二章 2009-2010年中国工业地产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5第一节 2009-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5一、中国GDP分析 5二、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6三、城乡居民收入分析7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10六、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分析12第二节 2009-2010年中国工业地产行业政策环境分析13一、中国工业地产政策13二、2009-2010年中国土地政策分析15三、国家调控政策对工业地产的影响16第三节 2009-2010年中国工业地产行业社会环境分析18一、人口环境分析18二、教育环境分析21三、文化环境分析24四、生态环境分析26第三章 2009-2010年中国工业地产行业运行形势剖析28第一节 2009-2010年中国工业地产行业发展概述28一、我国工业地产的兴起28二、我国工业地产发展所处阶段28三、工业地产将成房地产投资新亮点29第二节 2009-2010年中国工业地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30一、“明星园区”太少,重复建设严重30二、招商引资机制不完善,来者不拒30三、贪大求洋,面子工程30四、资金供应链不完善,融资成瓶颈31第三节 2009-2010年中国工业地产行业应对策略分析31第四章 2009-2010年中国工业地产行业运行走势解析34第一节 2009-2010年世界工业地产发展综述34一、国外工业地产开发商放缓投资中国步伐34二、日本工业地产研究36三、美国工业地产分类及启示38第二节 2009-2010年中国工业地产行业运行走势分析39一、中国工业地产市场已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39二、发展工业地产,节约集约用地40三、一季度工业地产市场稳步发展41四、中国工业地产联盟成立42第三节 2009-2010年中国工业地产重点城市分析43一、《2010年天津工业地产及产业地产发展红皮书》分析43二、重庆工业地产投资热50三、广州工业地产市场物业类型供应量55四、北京典型工业地产——中关村科技园分析57第五章2009-2010年中国土地市场运行形势分析66第一节 2009-2010年中国土地供给分析66一、土地供给量开始增大66二、未来土地供给潜力大,农村建设用地成大势所趋68三、政策关注供应端未来土地市场将加大供给69第二节 2009-2010年中国土地需求分析71一、土地需求的特点71二、土地需求量分析72三、重点地区土地需求分析72第三节 2009-2010年影响中国土地需求的因素分析73 第六章 2009-2010年中国房地产行业运行新形势透析76 第一节 2009-2010的中国房地产供需分析76一、住房潜在需求分析76二、我国购置未开发土地情况78三、我国房地产价格情况80四、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整分析84五、我国房地产购买力的外部抽离解析91第二节 2009-2010的中国房地产市场运行分析93一、中国房地产市场整体情况93二、中国房地产市场热点问题94三、房地产开发完成情况98四、商品房销售和空置情况100五、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情况103六、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104七、2009年中国企业景气指数分析105第三节近三年我国大中城市房屋市场销售价格指数106一、2007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106二、2008年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110三、2009年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115第七章 2009-2010年中国工业地产行业市场竞争态势监测120第一节 2009-2010年中国工业地产行业竞争格局分析120一、工业地产竞争激烈成内外资企业投资新宠120二、常州工业地产的竞争形势分析120三、工业地产竞争形势分析124第二节 2009-2010年中国工业地产行业重点城市竞争分析128一、北京128二、重庆131三、上海140第三节2009-2010年中国工业地产行业提升竞争力策略分析148第八章 2009-2010年中国工业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竞争性财务数据分析150 第一节天津海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150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150二、2008-2010年公司成长性分析150三、2008-2010年公司财务能力分析151四、2008-2010年公司偿债能力分析152五、2008-2010年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153六、2008-2010年公司经营能力分析153七、2008-2010年公司盈利能力分析154第二节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154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154二、2008-2010年公司成长性分析156三、2008-2010年公司财务能力分析157四、2008-2010年公司偿债能力分析157五、2008-2010年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158六、2008-2010年公司经营能力分析159七、2008-2010年公司盈利能力分析159第三节南京新港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60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160二、2008-2010年公司成长性分析161三、2008-2010年公司财务能力分析162四、2008-2010年公司偿债能力分析163五、2008-2010年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163六、2008-2010年公司经营能力分析164七、2008-2010年公司盈利能力分析164第四节苏州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165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165二、2008-2010年公司成长性分析166三、2008-2010年公司财务能力分析167四、2008-2010年公司偿债能力分析168五、2008-2010年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169六、2008-2010年公司经营能力分析169七、2008-2010年公司盈利能力分析170第五节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 170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170二、2008-2010年公司成长性分析171三、2008-2010年公司财务能力分析172四、2008-2010年公司偿债能力分析173五、2008-2010年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173六、2008-2010年公司经营能力分析174七、2008-2010年公司盈利能力分析174第六节鲁商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175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175二、2008-2010年公司成长性分析176三、2008-2010年公司财务能力分析177四、2008-2010年公司偿债能力分析177五、2008-2010年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178六、2008-2010年公司经营能力分析179七、2008-2010年公司盈利能力分析179第九章 2009-2010年中国房地产融资分析181第一节房地产融资途径181一、银行贷款181二、上市融资181三、房地产债券融资182四、夹层融资183五、房地产信托183六、海外地产基金184七、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 184八、其他方式185第二节 2009-2010年中国房地产融资市场现状分析186一、房地产融资市场格局发展背景186二、房地产融资市场特征189三、房地产融资市场发展趋势191第三节 2009-2010年中国房地产企业融资分析193一、房地产企业融资原则193二、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194三、房地产企业融资策略194第十章 2012-2016年中国房地产行业投融资与并购策略分析195 第一节 2012-2016年中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策略分析195一、国家房地产金融调控政策分析195二、我国房地产现行融资渠道问题分析197三、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策略分析199第二节 2012-2016年中国房地产融资策略分析202一、中国房地产融资模式分析202二、房地产中小公司融资策略分析205三、我国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融资出路分析209第三节商业地产融资创新途径分析 213一、预售的法规化213二、垫资的信用化213三、信贷的多元化213四、资产的证券化214五、土地的梯度化214六、股权的开放化214第十一章 2012-2016年中国工业地产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215 第一节 2012-2016年中国工业地产业投资环境分析215第二节 2012-2016年中国工业地产业投资机会分析222一、工业地产投资潜力分析222二、工业地产投资吸引力分析228第三节 2012-2016年中国工业地产业投资风险分析229一、市场竞争风险分析229二、政策风险分析230三、其他风险分析230第四节研究中心专家建议 231第十二章 2012-2016年中国工业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233第一节 2012-2016年中国工业地产发展趋势233一、政策将强调市场对工业用地的配置作用233二、国外地产巨头携手投资基金联合进入233三、投资热点区域将不断扩大234第二节 2012-2016年中国工业地产发展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234一、政府政策的影响234二、市场供求的影响234三、发展模式的影响235四、投资回报的影响235第三节 2012-2016年中国工业地产行业盈利预测分析236通过《2012-2016年中国工业地产市场行情态势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生产企业及投资机构将充分了解产品市场、原材料供应、销售方式、市场供需、有效客户、潜在客户等详实信息,为研究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产品特征、产品定价、营销模式、销售网络和企业发展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第30次CNNIC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

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一如既往地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 持。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主管部门指导下,各项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各互联网 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配合下,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在此,谨对 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接受第 30 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网民朋友表示最 诚挚的谢意!
第三章 互联网基础资源 ......................................................................19
一、基础资源概述 ............................................................................................................................ 19 二、IP 地址 .......................................................................................................................................19 三、域名 ............................................................................................................................................ 21 四、网站 ............................................................................................................................................ 22 五、网络国际出口带宽 .................................................................................................................... 22
中国网络广告联盟发展报告

中国网络广告联盟发展报告网络广告联盟是指搜索引擎、电商、网站等网络组织集合中小网络媒体资源(又称联盟会员或站长,如中小网站、个人网站、WAP站点等),组成广告联盟投放平台形成网络流量规模,广告主通过联盟平台投放广告,并按照网络广告的实际效果(点击、注册、下载、购买等)向联盟会员支付广告费用的网络广告组织投放形式。
网络广告联盟按照建立者的不同分为搜索引擎广告联盟、自建联盟与第三方广告联盟。
网络广告联盟通过中间环节获取广告主支付的佣金差价,类似传统媒体的广告代理。
但是网络广告联盟是一种新的广告形态,不同于传统广告代理,具有自身的特点。
传统媒体广告投放的门槛较高,而网络广告联盟最先把广告这一高门槛降下来。
网络广告联盟为数以百万计的小企业与个人提供了广告的机会,“广告不再高不可攀,它是自助的、价廉的,谁都可以做的;另一方面,对成千上万的Blog站点和小规模的商业网站来说,在自己的站点放上广告已成举手之劳。
”[1]网络广告联盟与广告主通过网络广告实际效果(点击、注册、下载、购买等)实现精准营销与效果传播。
根据行内不成文规则,广告联盟主要是根据网络主在网站Alexa的排名来决定的。
网络流量规模排名靠前的网站在广告联盟投放平台具有优先权。
网络广告联盟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在传播过程中形成产业链,网络流量等为广告主精准投放形成统计流,广告费用支付形成资金流(见图1),这是网络广告不同于传统广告的产业特色、传播特色与技术特色。
图1 网络广告联盟产业链与信息流一发展概况据艾瑞咨询调查,2006年,国内网络广告联盟数量达到500家左右,2007年有近1000家。
2011年3月,被收录到广告联盟测评网的国内广告联盟数量达 953家。
[2]据笔者查阅,至2013年3月25日,被收录到广告联盟测评网的国内广告联盟达1101家。
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显示,2008年,中国广告联盟市场规模达到18.1亿元人民币,较2007年增长70.8%;2009年,中国广告联盟的营收规模已超过20亿大关,营业收入达26.5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中国民生发展报告》发布 人民网北京6月3日电 (刘毅、孙璐)《2012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布,报告显示1995年至2010年中国民生发展成效显著,总体上呈现指数增长的趋势。 《2012中国民生发展报告》显示,1995年至2010年中国民生发展呈现出三大特征:第一,省级民生指数排名区域集中度较高。按照指数由高到低,民生发展水平大致呈现出“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由强渐弱的阶梯型分布趋势。省级民生发展指数北京、上海、天津仍排前三名。第二,在阶梯型分布总体趋势下,部分省(区、市)呈现出与其所在区域总体位次趋势不一致的情形。有的地区民生发展水平明显强于区域平均水平。第三,排名表现出较强的区域经济实力相关性。这表明“保民生”和“促发展”两者间并不矛盾,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必要和可行的。 报告提出当今世界发展中的三大“民生陷阱”:广大发展中国家片面追求现代化、忽视民生发展而造成的“民生缺失陷阱”;发达国家的“高福利陷阱”;金融资本主义贪得无厌、撕裂社会而造成的“贫富分化陷阱”。报告提出,面对变革的世界,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既要充分借鉴世界各国民生发展经验,更需吸取变革世界中的“民生陷阱”教训,找准跨越“民生陷阱”的着力点,寻求改善民生的发展之路。 《中国民生发展报告》由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研究院组织实施,每年发布一次 。
《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2》发布 作 者:王东亮 来 源:北京日报发表日期:2012-08-06
2012年08月05日,北京大学召开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研讨会,发布由北大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完成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2》。调查显示,2011年全国家庭的平均总支出为3.8万元,比2010年增长了5710元。北大校长助理李强表示,将持续开展调查并发布数据,为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家庭支出同比增5710元 调查显示,2011年全国家庭平均总支出比2010年增长了5710元,其中食品支出增长2287元,占到全国家庭平均支出增长额度的40%。在各项支出相对于2010年都有所增长的同时,2011年家庭购建房支出和捐赠支出下降。2011年全国家庭现住房完全自有率为84.7%。住房类型上,42.2%的家庭现住房为平房,比2010年调查结果下降了8.5个百分点。全国家庭的平均住房面积为116.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为36.0平方米。
已婚子女75%不与父母同住 据调查,全国62.3%的16岁以上人口处于在婚状态,未婚人口为31.2%。未婚男性比未婚女性多7%左右。北大有关负责人说,在婚和未婚人口比例都较高,离婚和同居比例较低,说明我国婚姻稳定性较强,传统的婚姻观念仍占主导地位。记者从数据中发现,全国有75.2%的已婚成年子女不与父母同住。已婚成年子女中从夫居(即住在婆家)的比例为21.1%,是同妻居(即住在娘家)的5倍还多。
家庭类型调查结果显示,全国13.2%的家庭夫妇已生育子女但不与子女同住,即“空巢”家庭。而“丁克”家庭(尚未生育子女的家庭))为1.4%。专家认为,虽然夫妇与子女同住仍为最主要的家庭形态,但“空巢”家庭比例迅速上升,势必带来养老、家庭服务、情感关怀等问题。此外,家庭代际结构也发生了变化,2代户(父母和子女同住)家庭占比最高,四世同堂家庭仅占1.9%。
教育支出城市与农村相差多 抽样调查表明,全国家庭支出中,用于孩子教育的支出均值为1803.9元。更详细的分类统计则显示,城市户口家庭教育年支出为3458.2元,农村户口家庭仅为1367.8元。正在上学的少儿工作日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为6小时,而休息日在校学习时间也达到了3.4小时。6至9岁儿童首选书画类课外辅导班,10至12岁少儿首选乐器类课外辅导班,13至15岁少儿首选外语类课外辅导班。
2011年新增的社交网络考察指标显示,QQ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的青少年中使用率均超9成。社交网络和email是青少年群体使用最普遍的社交手段。青少年上网使用最多的网络功能是听音乐。尽管如此,看电视仍是青少年最主要的休闲娱乐活动。
孩子患病近4成家长自己找药 在《报告》中,有一项行为调查,即孩子患病处理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全国36.8%的家长在孩子患病后自己找药或买药,而不是找医生看病。其中,城市家长更倾向于在孩子患病后自己找药,比例比农村家长高出十多个百分点。专家分析认为,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除了城市医疗成本高、到医院就诊时间长以外,家长知识结构也是重要原因。据介绍,目前全国有60.7%的少儿享有社会医疗保险,而少儿拥有商业医疗保险比例只有17.7%。
数据显示,全国有6.1%的青少年儿童肥胖,7.4%的青少年儿童超重。分年龄来看,低年龄组的少儿肥胖的比例明显更高,即“小胖子”比“大胖子”更多。分性别来看,男孩比女孩肥胖和超重的比例更高,西部地区儿童肥胖比例超过中、东部。在视力方面,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儿童的视力逐渐下降。在3-5岁组,少儿近视的比例仅为3%;而在16-18岁组,全国有20%的少儿近视。分城乡来看,城市少儿的视力明显更差。16-18岁组城市少儿近视的比例高达38%;而在农村,这一比例仅为16%。女孩视力普遍差于男孩。而各年龄段儿童中,右眼的视力普遍比左眼差。 2012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发展报告》是国家统计局推出的重要统计产品之一,由局长马建堂担任编委会主任,立足统计数据,体现统计特色,全面解读2011年的中国发展状况。
2012年版《中国发展报告》利用翔实的统计数据,总结了2011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变化、展示一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成就,分析当前社会经济运行的各种 关系和矛盾,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对下一年的发展展望。
本报告分主题报告篇、地区报告篇、重要文献篇、宏观政策篇、统计图表篇和专栏文章共六个部分。主题报告文章主要对2011年进行全面总结,主题突出、观点明确、数据翔实、语言简 洁、通俗生动;地区报告篇突出地方发展特点;重要文献和宏观政策篇采集了一年来国家出台的重要政策法规和文献;统计图表篇则发布了国民经济重要数据;专栏文章则紧扣发展主题和出 台的相关政策,突出专业性,分析2011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热点、新特点或新动向。
本书内容丰富,观点明晰,图文并茂,装帧精美,既是了解国情的窗口,也是决策的依据,更可以作为重要历史资料永久收存。
201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
本书研究思路和整体框架:首先,对长三角城市群同城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探讨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挑战与新举措;其次,重点分析了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的交通联动、产业联动与空间联动;然后,分析了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城市群的通勤就业变化,以及基本公共服务效率和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机制;再次,分析了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与制度设计;最后,以虹桥商务区的发展定位为例,实证研究了长三角综合交通枢纽商务区建设实践。本报告的研究工作由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负责实施。
前言 1 长三角地区同城化发展趋势及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战略 1.1 同城化的理论解释 1.2 长三角地区的同城化趋势及其特征 1.3 长三角同城化趋势对不同城市(地区)的影响 1.4 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挑战 1.5 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新举措 2 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城市群内外交通联动 2.1 城市群交通系统的主要特征 2.2 长三角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3 世界五大城市群内外交通联动机制的比较分析 2.4 长三角城市群内外交通系统立体化衔接探索 2.5 同城化趋势下推进长三角城市群内外交通联动的政策建议
3 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城市群产业联动 3.1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结构变动与升级 3.2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集聚与转移
4 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联动 4.1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变历程 4.2 同城化与城市群的空间结构:一个分析框架 4.3 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的重塑 4.4 凝聚力战略: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城市群构想
5 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城市群通勤就业 5.1 城市群通勤就业概念的界定 5.2 国外都市区通勤就业概况 5.3 国内城市群通勤就业的发展状况 5.4 国内城市群通勤就业的必要条件 5.5 长三角城市群通勤就业面临的制约因素和发展机遇
6 同城化趋势下基本公共服务效率及其保障机制 6.1 工业化、城市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6.2 长三角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效率现状总体评价 6.3 同城化趋势下基本公共服务效率影响因素 6.4 基本公共服务效率评估及保障机制 6.5 同城化趋势下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效率的政策建议
7 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体制与制度研究 7.1 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的障碍分析 7.2 国内外城市群协调发展中体制与制度建设的借鉴与启示 7.3 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城市群协调机制与协调模式 7.4 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体制改革与制度建设
8 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节点型新城建设:经验与启示 8.1 长三角新城开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总结 8.2 长三角新城开发模式与节点型新城的基本内涵 8.3 人口导人:同城化趋势下打造综合型节点新城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