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

合集下载

浅析英汉语言对比分析

浅析英汉语言对比分析

Contrastive Stud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AbstractThe languag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nations have their own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hinking mode. For Chinese students, contrastive study can help them know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hus having a deep re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contrastive study.In translatio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hinking mode lead to the transla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specially in the language order aspect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language.Language order is the word and phrase arrangement which is related with the unit of words. English and Chinese differ from the origin, and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thinking ways, they seem to express the same thing in the different way. So it is meaningful to have a research on the subject of language order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ranslation.Key Words: Comparison;Culture and custom;Cultural background;Thinking model摘要浅析英汉语言对比分析摘要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

汉语英语对比研究报告

汉语英语对比研究报告

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与此同时,汉语作为我国母语,也在不断地向世界传播。

为了更好地了解汉语和英语的特点,本报告对两种语言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为我国汉语教学和英语学习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汉语与英语的发音与拼写1. 发音汉语的发音以声母、韵母和声调为主要特点,声母和韵母的组合较为复杂,声调变化丰富。

英语的发音则以元音和辅音为主,元音的发音规则相对简单,辅音的发音则较为复杂。

2. 拼写汉语的拼写以汉字为载体,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书写结构,且汉字的数量庞大。

英语的拼写以字母为基本单位,单词的拼写相对简单,但存在大量的不规则拼写现象。

三、汉语与英语的语法结构1. 句子结构汉语的句子结构以主谓宾为主,句子成分较为紧凑,常用省略句。

英语的句子结构也以主谓宾为主,但句子成分较为松散,常用从句和并列句。

2. 语法规则汉语的语法规则相对简单,时态、语态等变化较少。

英语的语法规则较为复杂,时态、语态、名词单复数等变化较多。

四、汉语与英语的词汇特点1. 词汇量汉语的词汇量庞大,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且存在大量的同音字、形似字。

英语的词汇量也较大,但相对汉语来说,英语的词汇变化较少。

2. 词汇特点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节为主,且存在大量的成语、谚语等。

英语的词汇以双音节为主,且存在大量的合成词、派生词等。

五、结论通过对汉语和英语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两种语言在发音、拼写、语法结构和词汇特点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汉语语法简单,但汉字学习难度较大;英语结构简单,表达力强,但语法规则较为复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在汉语教学和英语学习中,更好地把握两种语言的特点,提高学习效果。

六、建议1. 在汉语教学中,注重汉字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则和读音,提高学生的汉字阅读和写作能力。

2. 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语法规则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英语的时态、语态等变化,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英汉语言对比

英汉语言对比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对比一、关于比较和对比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

——吕叔湘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

——吕叔湘You could know your own language only if you compared it with other languages.——Engels语言对比是指不同语言间的对比分析,通常是通过compare 和contrast两种途径。

*比较语言学(Comparative linguistics)的主要任务是寻找不同语言间的共性。

*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不同之处。

二、中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语言形式的影响1.主体性思维& 客体性思维中国传统思维把主体自身作为宇宙的中心,认为认识了自身,也就认识了自然界和宇宙的基本规律,主张“天人合一”,做事往往从主体自身出发。

这种自我体验反思,以情为主导,主观情感使传统思维带有浓厚的主体意识;西方英语民族由于受形式逻辑和理性主义的影响,把主体作为旁观者,对客体尤其是本质世界进行探究,认为只有认识自然,才能把我自然,只有探索自然才能征服自然,因而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绝对分开。

因此,西方注重科学的思维模式,明确区分主体和客体,强调客观性。

思维的差异必然导致语言文化的差异,这一思维差异使得汉英具有不同的句子结构:汉语倾向于从自我出发叙述客观事物,具有主观性;而英语的句子则常以物体、抽象概念、抽象名词做主语,具有客观性。

汉语习惯于用表示人或生物的词(animate)做主语,强调主题,而英语则常用非生物名词(inanimate)做主语,强调主语,即汉语重人称,英语重物称。

例如“Misfortune accompanied me.”,汉语则表达为“我经历了重重不幸”。

汉语常常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主张主客一体,因此常以有生命的名词充当主语,句子的语态不是很明显,被动语态使用就不是很多。

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是一种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比英语和汉语语言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来寻找两种语言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这项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促进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和交流。

首先,英汉对比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差异。

英语和汉语的语法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例如英语是主谓宾语结构,而汉语是主谓宾结构。

此外,两种语言的词汇也有很大的差异。

通过对这些差异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两种语言。

其次,英汉对比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学习和教授英语和汉语。

通过对比研究,人们可以发现两种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和学习。

例如,通过对比英语和汉语的语法差异,人们可以找到学习英语的难点,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克服这些难点。

此外,英汉对比研究还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学习和掌握多种外语。

通过对比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加灵活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然而,英汉对比研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这项研究需要研究者具备较高的语言学知识和研究能力。

其次,由于英
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较大,研究者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对比研究。

最后,英汉对比研究只是研究语言差异的一种方法,它并不能完全代表两种语言之间的全部联系。

综上所述,英汉对比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比较研究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促进语言学习和教学,以及跨文化交流。

尽管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但这项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英汉语言对比(专业版)

英汉语言对比(专业版)

英汉语言对比一.英汉语音对比英语和汉语是非亲属语言。

从语言形态学分类来说,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者差别较大。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具有一切声音所共有的属性,即音色、音高、音强和音长。

音色是各种语言都重视的。

正因为语音有各种不同的音色,而各种语言所选择的具体音位又不同,这才构成各种语言不同的音位系统。

对于其他3种要素,英汉两种语言的敏感程度就不同,它们在两种语言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英语对音强变化非常敏感,它强调重音的作用,因此被列为重音语言。

汉语则对音高变化十分敏感,音高的区别即为声调,因此汉语是典型的声调语言,对于音长的敏感程度汉语不及英语强烈。

1.英汉元、辅音系统对比英语的元音系统比较简单,由12个单元音和8个双元音组成。

汉语(以北京普通话为主)的元音系统较为复杂。

汉语的每个音节由声母和韵母组成,而韵母又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分别由单元音、复元音及元音加鼻辅音n 或ng充当。

英语有辅音24个,汉语有22个(包括作韵尾的ng)。

2.英汉音节结构对比英语和汉语各自有一套区别词义的音位,不仅如此,各个音位在音节中分布的位置和聚合方式,两种语言也各有特点。

比如说,汉语里辅音只有n和ng可以出现在音节末尾,如ān安、áng昂,而英国英语的辅音除/h、j、w、r/外,都可出现载词末位置上(美国英语中/r/可以再次为出现)。

汉语构成音节的方法非常简单:前声后韵,声调则附于整个音节之上。

汉语音节结构简单,加上声韵配合的受限性,使得汉语音节数目小得很,据一中国学者(1957)统计,除儿化音和轻音外、不分声调的音节只有432个,分声调的有1376个;而1950年美国出版的《普通语音学》(General Phonetics)一书中,则认为汉语若不算声调,共有411个音节,如附上四声,则有1644个音节。

这两组数字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如果拿来与英语近万的音节数相比,无论如何只能算是一个很小的数目。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两者在各方面上有着巨大的差别。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篇1浅谈英汉文字差异对比摘要:汉语和英语分属汉藏、印欧语系,两种语言的文字个成体系、个具特征,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多不同之处。

两种语言无论是语言特点、书写形式,还是构词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主要进行英汉字词的差异性对比研究。

关键词:英汉字词差异性对比文字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的基础。

同母语学习一样,我们学习英语依然从字词着手,然后学句子乃至篇章。

在两种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不自觉地把两种语言做比较。

比较是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通过比较,找出异同点,我们可以对两种语言词汇有更深入的认识,不仅有利于我们学习英语,还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汉语。

提到词汇,英语和汉语中有不同的表达。

在英语中,只有一词word,而在汉语中有两个关于词汇的名词:字和词。

那么这三个术语word、字、词之间有什么对应的关系?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英语中的词由字母构成,word与词对应。

汉语的词由汉字构成,现代汉语中的单字大约相当于词素(morphme),它们是汉语的基本语言单位。

本文就是针对英汉文字、字词进行分析。

一、英汉语文字差异英语是线性一维的,写读英文是编码、解码的过程。

字母从前往后,依次排序就构成词。

词与词之间需用一空格隔开,才能使其明了。

汉语是二维的(纸面上的最大维数),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纸面的几何空间。

汉字是典型的方块字,每个字无论笔画多少,字本身的大小都不变,因此看起来紧凑美观[1]。

相对于英语的前后排序来说,汉字的上下左右,都可能存在,比较复杂,汉字字与字之间完全独立书写时无需其他符号分隔。

世界上的文字可大致分为三类:表形文字(图画文字)、表意文字(音意结合文字)、表音文字(拼音文字),表意文字是从表形文字发展起来的。

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

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

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词汇是语言的基础。

因此,研究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文化语义对比对于理解中西方文化、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文化语义定义、研究现状、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文化语义是指词语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含义和内涵,这种含义往往与字面意义不同。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文化语义具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受到历史、地域、宗教、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语言学和文化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语义差异的成因、表现形式及翻译策略等方面。

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差异的产生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历史背景:英汉两种语言的历史背景截然不同,这种历史沉淀导致了许多词汇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

文化传统:中西方文化传统差异巨大,这种传统影响了人们对于某些词汇的理解和认知。

宗教信仰:不同的宗教信仰对词汇的文化语义产生了重要影响,如英语中的“God”和汉语中的“佛”、“道”等。

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差异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以下是几种主要形式:形象意义不同:某些词汇在两种语言中的形象意义存在明显差异,例如“龙”在英语中往往被翻译成“dragon”,而在汉语中则是吉祥、高贵的象征。

情感色彩不同:在两种语言中,某些词汇的情感色彩可能存在差异,例如“dog”在英语中往往被视为忠诚和勇敢的象征,而在汉语中则往往带有贬义。

比喻意义不同:在两种语言中,某些词汇的比喻意义可能存在显著差异,例如“风”在英语中往往被用来比喻爱情和自由,而在汉语中则更多地被用来比喻灾难和困境。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系统性研究:系统地梳理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语义差异,从历史、文化、宗教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比较。

跨学科研究: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认知科学、社会学等,对英汉词语文化语义进行多维度研究。

英汉语言对比实验总结汇报

英汉语言对比实验总结汇报

英汉语言对比实验总结汇报
在英汉语言对比实验中,我们团队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发音等方面的差异,对英汉语言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比较。

以下是我们的实验总结汇报。

首先,在语法方面,我们发现英语的语法结构较为规范和严谨,句子结构相对固定。

而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灵活,句子的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另外,英语中有时态、语态等语法要素的变化,而汉语则通过词语的使用来表达时间、主语、动作等概念。

其次,在词汇方面,英语词汇量较大,词汇种类繁多。

英语中往往会使用多义词和同义词来丰富表达,使得语言更加丰富多样。

而汉语则更注重词语的精准和准确,通常用具体的词语来表达意思,避免歧义。

此外,在发音方面,英语的发音规则相对统一,语音重音规律性强。

而汉语的发音相对复杂,存在四声、儿化音等独特的音韵特征。

因此,对于非母语人士来说,学习汉语发音可能会更具挑战性。

另外,我们还发现英汉语言之间存在一些文化差异。

英语包含了大量的习语、成语和文化引用,而汉语中则包含了大量的成语和文化典故。

这些差异体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英汉语言的语法、词汇、发音以及文化等
方面的差异,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两种语言的特点和特色。

这将对我们的语言教学和翻译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了解英汉语言的差异和共同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沟通。

同时,对于学习英语和汉语的人来说,了解两种语言的对比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种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

摘要:对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进行了综合性论述,其中包括研究的性质、范围与方法, 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研究的宗旨与目的。从近百年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中,归纳了十个重要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对比分析 综述

一、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性质、范围与方法 1.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性质 英汉语比较研究属于语言学之下的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2. 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范围 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范围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语言本体或纯语言研究, 也指英汉语本身的层次结构研究,不涉及其他外在因素[1];钱冠连称之为“ 语言实体”的研究[2];萧立明称之为“语言符号系统”的研究。萧立明将语言符号系统总结性地划为十大层次:(1)区别性特征;(2)音位;(3)音节;(4)词素;(5)词;(6)词组;(7)从句;(8)句子;(9)句群;(10)语篇[3]。第二类为语言综合研究, 即结合社会、文化、心理、国情等外在因素研究语言[4], 钱冠连称之为语言实体附着因素的研究[5]。 从目前所研究的趋势来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的学者们对语言本体和语言综合研究都很重视, 尤其是对语言综合研究。事实上,语言综合研究不仅更加符合语言本身的意义和存在,也可以促使人们加深对语言的认识—这种认识包括对语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 言的发展规律、语言发展规律的生成机制、语言个性与共性的并存、语言发展未来趋势等方面的了解。 3.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 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 首先应该注意三个结合即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共时性研究与历时性研究相结合个性(差异性、异质性)与共性(普遍性、同一性)相结合。 但是, 以汉语为主体还是以英语为主体的方法论问题,目前暂时还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多数还是以英语为主体, 以英语语言或语法理论为参照系统作英汉语比较研究。当然,也还是有强调应以汉语为主体的[6]。 关于主体性问题, 笔者认为在排除意识形态干扰的基础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从语言材料来看, 应当是双向研究, 因为涉及到英、汉两种语言。从研究目的来看, 应当以汉语为主体,即以解决汉语本土问题、创立现代汉语语言理论为主, 象早期的马建忠、赵元任、王力一样。因为汉语的特征阐述清楚了,其他诸如对外汉语教学、英语教学、翻译理论建设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从语言学体系来看, 汉语应当借鉴英语语言理论和语法体系,这不仅是因为英语先汉语而建立语言理论体系,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从语言的发生学或语言哲学来看, 英汉语的同大于异。事实上,人类所有的语言中都存在着共同点,这种共同点是直接建立在人类思维本质的基础即逻辑上的[7]。 同时,我们还可以用到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最早是由结构主义语言学家Fries和Lado提出的。对比分析以“各种语言是可比较的”这一假设为基础,以发现两种语言中二值对立(对比)的类(typologies)为其研究目标。对比分析可以归属为中介语研究、语言应用研究以及双语研究。对比分析即属于理论语言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 学,又属于应用语言学,以后者为主。对比分析的心理基础是迁移理论、学习理论中的联想主义(associationism)和刺激-反应理论。其目标属于心理学,而其方法则来自于语言学。对比分析首先借助语言学对语言层次的划分;其次它使用语言学对语言描述的分类。第三,它与语言学一样使用从语言模式发展出来的相同的描述方法。目前语言学的发展水平,还不足以开展语言间全面系统的对比研究,所以对比分析大都是具体微观的对比,并且因此受到批评。批评者说,语言并不是一些不相关的碎片的拼凑,语言的学习也不单纯是点滴的积累。但是,第一,不首先将系统分解成可以分析的基本成分,就不可能了解系统有多么复杂,系统间整体的差异对比就是不可能的;第二,大多数对比分析的目的最终是用于二语习得,而实际的二语习得需要点滴的积累,至少在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如何整体地习得语言的情况下,对比分析应当为二语习得者提供这些点滴的差异的知识。对比分析设计到两个步骤:描述和比较。对比分析也可以运用在宏观语言学当中。宏观语言学的特点是:1. 重视语言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而不是乔姆斯基意义上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2. 对语言实践作超越语言环境的描述。3. 寻找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由于这些特点,宏观语言学发展出了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即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和篇章分析(text analysis)。对比分析的主要应用是二语习得的理论与实践,所以它在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当然也可以应用到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当中[8]。 二、英汉语比较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英汉语比较与比较语言学 比较, 是人们认识客观事实的基本方法之一。任何事物,通过比较便会使之形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4 态更具体、特质更鲜明, 因而更便于人们去研究、去认识、去掌握。这是因为比较不仅可以揭示事物的特殊本质, 而且可以借以认识诸种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为了认识语言的共同本质,人们逐渐创立了比较语言学(comparative Philosophy 或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比较语言学是普通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德国。1808年,Fricdrich Von Schlegel 在《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一文中就已经使用了“比较语法”这个术语。19世纪的西方比较语言学,主要是通过对相互有联系的多种语言的词汇和吾法的历时现象的比较来寻找语言的系属性,因此它的侧重点是研究语言的共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一1846)一书中曾对当时的比较语言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具有普遍意义。 就英汉语比较研究和比较语言学的关系而言, 萧立明(1994)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英汉语比较研究可以视为比较语言学的分支,然而实际上,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9] 这样说,理由有二:第一, 英语和汉语不属同一个语序, 过去相互联系甚微;第二,比较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与英汉语比较研究不太相适应。因此, 有必要另起炉灶, 独辟蹊径。这里之所以说“比较语言学的主要方法与英汉语比较研究不太相适应”,是因为英汉语比较研究除了探讨英汉两种语言的同一性之外, 还要探讨两者的异质性。而这一点又是受了对比语言学的影响。

2. 英汉语比较与对比语言学 自世纪年代开始, 西方语言学家开始探讨不同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对比, 即采用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对两种或多种语言或方言进行对比并因此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5 逐渐形成了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人们一般认为第一个提出“ 对比语言学”这个名称或首先使用这个术语的是美国Benjamin Lee Whorf(1947);第一本用对比分析法写成的著作是美国Robert Lado的《跨文化的语言学》(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一书。随着该书在1957年的出版,人们普遍认为现代“应用对比语言学”。(Applied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 即也就随之奠定了基础。 对比语言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西方发展很快。那么什么是对比语言学呢? 它与比较语言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它与英汉语比较研究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许余龙曾给对比语言学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 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 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9]从这一定义中, 我们可以看出对比语言学与比较语言学的区别是明显的。王宗炎对此作了更为清晰的阐述:“对比分析或对比语言学不同于比较语言学(Comparative Linguistics)。比较语言学是历时性研究,它要追溯语言之间的谱系关系对比分析是共时性研究,它要揭示语言之间的一致性和分歧性—尤其是分歧性。但是为了说明问题,对比分析有时也不能不谈词源和语言的某些历史演变, 这是不难理解的。”[10] 可见, 英汉语比较研究与西方比较语言学及对比语言学都有一定的关系, 但它又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值得注意的是, 汉语和英语虽然没有语系上的亲属关系, 接触时间也并不很长, 但当人们通过现代汉语翻译语言了解到英语对现代汉语有一定影响的时候, 当人们通过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语翻译语言了解到古代汉语对现代英语有一定影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6 响的时候,当人们通过佛经翻译语言了解到印欧语对中古汉语有一定影响的时候, 汉语和英语及印欧语的类型关系问题正在被赋予一种新认识。这提醒我们在谈论汉语本身的时候,要注意“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这两个很可能蕴涵着一定程度的新的意义的概念;西方语言学者如洪堡特在世纪初通过对古代汉语的研究而认定的汉语的孤立语特征,很可能越来越不适合于现代汉语(如现代汉语的词法形态、句法严密性、表意精确性等方面都明显地有别于古代汉语的孤立语特征);而英语的发展—从历史到现在—却又是越来超多地具有汉语的孤立语特征。因此我们便不难看出,英汉语之间的关系正在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 同大于异”的特征。 3.英汉语比较研究的三个时期 刘重德认为中国的英汉语比较研究可分三个时期[11]。第一个时期可以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1898)和严夏的《英文汉话》(1905)算起, 到20世纪40年代结束。在这时期, 代表人物除马建忠、严复外, 还有黎锦熙、赵元任、吕叔湘、王力等一代语言大师, 他们为英汉语比较研究及汉语语言体系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1949年一1976年为第二时期。事实上,在这个时期,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基本上处于停止状态。根据赵世开所作的初步统计, 从1950年至1980年间, 用英文发表的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论文有38篇,其中有关语言的17篇,语义的7篇, 语法的14篇, 基本上属于微观研究[12]。第三个时期是以1977年5月吕叔湘发表《通过对比研究语法》的演讲为标志。据初略统计,从1977年到1994年国内其发表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论文约500篇,专著和论文25集部。 然而, 英汉语比较研究在进入90年代以后才获得蓬勃发展。1994年,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正式成立,并定期每两年召开一次学术年会。另外,在高校中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