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脑卒中预防策略思考
脑卒中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

脑卒中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是由于大脑血管供血受阻或破裂导致的脑部组织坏死而引起的。
脑卒中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许多悲剧,并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更好地了解脑卒中的风险评估和预防策略,我们需要全面了解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从而导致脑部组织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
脑卒中可以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
缺血性脑卒中占据了脑卒中病例的大多数,是由于脑血管的血液供应因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受阻引起的。
而出血性脑卒中则是由于脑血管破裂造成脑部出血引起的。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了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于评估一个人患病的风险至关重要。
一些常见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过量、年龄、家族史等。
这些危险因素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增加一个人患脑卒中的风险。
脑卒中的风险评估脑卒中的风险评估是通过评估一个人的危险因素和症状来确定他们患脑卒中的可能性。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胆固醇水平、糖尿病状况等因素进行评估。
此外,医生还可以使用一些评估工具,如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评分,来帮助他们确定一个人患脑卒中的风险。
脑卒中的预防策略预防脑卒中是至关重要的。
一些常见的脑卒中预防策略包括控制高血压、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适当的体重、戒烟、限制饮酒、保持适量的运动、定期接受医学检查等。
此外,一些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利尿剂、降血压药等也可以用于预防脑卒中。
结论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对于社会和个人都有着极大的危害。
了解脑卒中的风险评估和预防策略对于降低患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定期体检、采取合适的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降低脑卒中发病率,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记得要关注脑卒中的预防,让健康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国脑卒中防治误区的思考与对策分析

挣 钱 ,只有 “ 病 用 药 ” 才 挣 钱 的 现 状 ;以药 养 治
医的体制不破 ,合理用药就永远是纸上谈兵 ,预防
为主 的体 系 就 没 有 保 障 ,病 人 就 不 会 在 “ 病 ” 防
上 受 益 ,预防 只是 一句 空话 而 已 。 2 发 病后救 治 不 当 ,对 脑 卒 中的 医 疗投 入 远 大 于
益 ,医疗 服务 的价 值体 现不 出来 ,如 果 医 生缺 乏 高 度 的责 任感 ,也就 不会 在这 方 面投 入 大 量精 力 ,因 此 ,病 人得不 到专 业 化二 级预 防的指 导 ,这是 导 致 我 国脑 卒 中复发率 高 的主要 原 因。 全 国民众在 防治 脑卒 中理 念上 普遍 存在 一个 误 区 :在 春秋 两季 输液 方法 预 防脑卒 中。健康 报等 权 威媒 体从 2 0年前 就 开 始 不 断 刊 登相 关 文章 ,阐 述 此 方法 无效 和潜 在 的风 险 ,但 收效 甚微 ,至今没 有
脑卒 中正确的预防措施应包括 :一级预 防 ,向病
发病后救 治不 当 ,具 体表 现 为对 病 人有 效 治疗
人及其家属传播、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 ; 二级预防,
是在明确卒 中诊 断后 ,对病人 个体化 系统评估其危 险
因素 ,针对再 发卒 中危 险程度 ,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规范 的抗凝 、抗
不足 ,无效 治疗 过 度 。脑 卒 中是 急症 ,1% ~3% 0 0 为出血性 卒 中 ,7% ~ 0 0 9 %为 缺血 性 卒 中 J ,发 病
人 ,积极 阻止 这种错 误 的 医疗 行 为 。 解 决上 述 问题 的根本 策 略在 于 ,要 让 医院 和医 生 在 临床预 防 工 作 中获 益 ,打 破 “ 防保 健 ” 不 预
脑卒中流行状况及其防控策略

脑卒中流行状况及其防控策略脑卒中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和家庭均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近年经济发达国家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存在一定下降趋势,而在中低收入国家却持续上升[1]。
近年来,脑血管病在我国已升至首位疾病死亡原因[2]。
因此,了解我国脑卒中的流行现状,并依此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防控策略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我国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现状"十二五"期间,在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支持下,由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牵头,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2013年首次完成我国规模最大并有全国代表性的脑血管病流行病学专项调查(National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Stroke in China, NESS-China)。
此次专项调查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现场开展,包括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7个县(区),最终完成调查的全年龄组人群约60万人。
2013年,NESS-China是我国首次方法规范、标准统一、质控严格并具有全国代表性的脑卒中现况调查,填补了我国脑卒中流行病学数据的空缺。
此次调查结果对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脑卒中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
(一)患病率此次调查结果的脑卒中患病率采用时点终生患病率(point lifetime prevalence),患病时点确定为2013年8月31日24时。
所有在此时点之前发生过脑卒中,并到此时间点仍然存活者均应计入患病率统计。
调查结果显示,全国20岁以上成年人脑卒中患病粗率为1 596.0/10万;加权率为1 114.8/10万。
男性脑卒中患病粗率和加权率分别为1 768.7/10万和1 222.2/10万。
女性脑卒中患病粗率和加权率分别为1 426.2/10万和1 005.7/10万。
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粗率和加权率分别为1 241.1/10万和854.5/10万;脑出血患病粗率和加权率分别为252.3/10万和191.9/10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病粗率和加权率分别为70.1/10万和48.6/10万[3]。
《脑血管健康管理与脑卒中早期预防专家共识》解读

《脑血管健康管理与脑卒中早期预防专家共识》解读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是中老年人群中致残率最高的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将进一步上升。
健康管理是脑卒中早期预防的重要路径,但目前缺乏脑卒中风险评估及早期预防的规范化指导。
为进一步落实“关口前移”的国家策略,引导健康管理及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脑卒中早期预防,《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共同制定了《脑血管健康管理与脑卒中早期预防专家共识》。
01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其控制1.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群体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适量的身体活动、合理膳食、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是维护脑血管健康、减少脑卒中发病风险的重要措施:①吸烟吸烟不仅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还对其它危险因素具有协同作用,迅速戒烟是降低脑卒中风险的有效方法。
②饮食饮食与脑卒中发病风险有关联,低钠和摄入较多的水果和蔬菜,有可能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③运动适量参加身体活动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比体力活动缺乏者低25%~30%。
同时,适量的身体活动对于糖尿病患者具有特别的意义。
④肥胖减轻体重能够降低包括脑卒中在内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
但减重除了对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外,是否能够独立降低脑卒中风险尚未明确。
2.治疗明确可控的危险因素,是脑卒中预防的主要措施:①高血压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及早发现高血压、坚持合理治疗、实现降压达标至关重要。
此外,控制血压不仅能预防脑卒中,还能减少靶器官损伤。
推荐血压水平调整目标值为<140/90mmHg。
②糖尿病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干预包括血糖、血压、血脂和抗血小板治疗。
成人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同时伴发其他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首发脑卒中危险。
③血脂异常2013年“ACC/AHA治疗胆固醇降低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风险指南”提出应根据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风险进行处方。
如何预防脑卒中

如何预防脑卒中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逐步改善,脑卒中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据统计,在我国每年约有250万人被诊断为脑卒中,并以每年8.7%的速度增加,致残率高达75%,复发率超过30%,中国每年约有165万人死于脑卒中,脑卒中已成为中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脑卒中的发生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长期的沉重负担[1]。
脑卒中虽然危害很大,但可以通过积极的预防和干预来预防甚至避免。
脑卒中的发生主要与食物中脂肪含量高,高糖饮食导致青少年肥胖,高脂血症和肥胖有关,这也是是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关于如何有效预防脑卒中这的发生,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1.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也称为中风或脑梗死,是由于脑内血管阻塞引起的出血或缺血,缺氧导致脑内血管突然破裂所引发。
临床表现是突然出现意识障碍或眼球偏斜,偏瘫,吐字含糊以及认知障碍。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与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1.缺血性卒中幕后真凶——颈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的罪魁祸首是颈动脉粥样硬化,过量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
高脂血症是指患者体内血液胆固醇、甘油三酯过量或低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的表现,总称称为血脂异常。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也就是说,LDL胆固醇超过正常的可能性越大,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也越高。
大量研究数据表明,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危险因素[2]。
此外,高脂血症也是促进高血压,葡萄糖耐受不良和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外周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
高脂血症的主要原因与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和少量运动的过度饮食有关。
1.心脏房颤最易出现脑栓塞房颤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心律失常现象,人群中患病率约为4%,老年人发病率较高,75岁以上患病率为10%。
卒中的三级预防的内容

卒中的三级预防的内容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是指预防脑卒中发生、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以及提高生存质量。
具体内容如下:
一级预防是指对于尚未发生脑卒中的患者,通过积极去除病因,达到减少发病机会的目标。
这包括过早地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主动筛查和管理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从而推迟脑血管病的发生。
高血压是主要的可控危险因素,需要终身治疗,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二级预防是指对于已经发生短暂脑血管缺血或小卒中的患者,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其发展成脑卒中。
这包括及时处理短暂脑缺血发作、控制血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等措施,同时需要查找脑血管病的诱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三级预防是指对于已经发生脑血管病的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和监护,预防病死、病残和复发。
这需要在急性期开始全面治疗和监护,包括及时送医、早期治疗等措施,以达到降低致残率和复发的目的。
常见的康复功能锻炼治疗方法包括肢体康复锻炼、心理疏导、语言功能康复锻炼等。
通过规范的功能康复锻炼,以促进患者脑功能恢复,同时避免致死性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质量,避免脑卒中复发。
请注意,根据不同的病情进行三级预防,有利于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如出现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为了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护人们的健康,医学界提出了脑卒中的三级预防策略,即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三级预防策略及其相关内容。
一、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危险因素,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一级预防措施:1. 健康饮食:均衡的饮食对预防脑卒中非常重要。
建议减少高盐、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
2. 控制体重:肥胖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可以显著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4. 积极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等。
5.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定期测量血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血压,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二、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是指在已经发生脑卒中的患者中,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止脑卒中的复发和进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二级预防措施:1.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非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血栓形成,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2. 抗凝治疗:对于心源性脑卒中患者,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可以减少血栓形成,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3. 控制血脂:高血脂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措施,控制血脂水平,可以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4. 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5. 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减少残疾程度,预防脑卒中的进展。
三、三级预防三级预防是指在脑卒中后,通过康复治疗和社会支持,减少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浅谈脑卒中的预防

浅谈脑卒中的预防脑卒中(Stroke)是脑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每年死于脑卒中约150万;存活的卒中患者600万~700万,其中3/4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目前中国是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因脑卒中造成的死亡率仍在不断攀升。
而脑卒中存活者中约3/4会丧失劳动能力,每年医疗支出约120亿元人民币,同时给看护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预防脑卒中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医疗举措,但脑卒中发作有许多危险因素,预防脑卒中需要查找危险因素并要有针对性干预。
1针对性干预1.1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脑卒中还是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研究发现,人群平均收缩压(高压)水平每升高1.30~1.60 kPa,或平均舒张压(低压)水平每升高0.80~0.93 kPa,脑卒中的发病率就会升高约50%。
因为长期、持续的血压升高,易使脑内微循环瘤及粥样硬化的小动脉破裂出血;而血压过低,脑供血不全,微循环淤滞时,易形成脑梗死。
国内心脑血管病专家普遍认为,对我国高血压病人,通过合理控制高血压以预防脑卒中首次发生,是目前效果最好、最为经济的治疗方法。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为:血压0.91 mmol/L,胆固醇<5.18 mmol/L,三酰甘油<2.26 mmol/L。
1.4提倡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脑卒中预防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1.4.1科学合理饮食要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为主,并要有足够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及微量元素。
饮食过饱不利于健康。
霉变的食品、咸鱼、冷食品,均不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要禁食。
平时吃水果和蔬菜较多的人得脑卒中的机会相对较少。
每天增加进食一些水果和蔬菜大约可使脑卒中的危险降低6%。
1.4.2加强体育锻炼每周3~4次,每次30~60 min的运动可以有效帮助消耗热量,降低体重,稳定血压;提高糖耐量,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纤溶蛋白活性以及减少血小板聚集,改善脂肪代谢等而减少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脑卒中预防策略思考: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011-1-19 15:44王拥军刘力生饶克徐希平半个世纪以来,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积系了充分证据,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重视。
多数欧美发达国家在一级预防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发病率已明显下降,而我国的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
目前,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数约 300 万,占总死亡人数的 45%左右,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死因I1I。
因此11(}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在我国仍帑全社会予以高度重视。
迄今发现的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亲已达数百种,人群中不断上升的心脑血管病危险囡亲水平是引起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荦升的根源。
困而对不同人群的心脑血管病防治,必须从其相应的危险因素出发采取针对性策略方可最大获益。
一、我国心脑血管病防治的重点是预防脑卒中近50 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
从1990—2005 年我国部分城乡前 10 位主要疾病死亡率和死因构成监测资料来看,在城市脑血管病的死因顾位居第 1 或第2 位1(i脏病死因顺位居第3 或第4 位;在农村脑血管的死因颀位居第2或第3 位111脏病死因顺位居第4或第5位。
但两者之和的死因排位,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均居首位Izl。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如下特征;( 1 )心脑血管疾病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超过许多发达国家,其中脑卒中死亡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而冠心病死亡率低于多数发达国家;(2)与发达国家相反,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冠心病 I1_2]。
我国目前脑卒中年发病率约 250/10 万人,而冠心病年发病率约50/10 万人,两者之比为 5:1。
豪新的调查显示,我国脑卒中年发病率仍以每年8.7聒的速度递增[3]。
囡此,我国心脑血管病防治的重点是预防脑卒中[4]。
二、高血压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我国脑卒中发生危险的 40% ~ 50% 归因于高血压。
我国 10 组人群研究表明,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病危险呈对数线性关系。
基线收缩压每升高 10mmHg(1 mm Hg =0.133 kPa),脑卒中发生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升高 5 nlsn Hg,脑卒中危险增加46钝。
控制高血压是脑卒中一级预防的最重要措施,据我国 4项临床试验的综合分析,收缩压每降低9mmHg和(或)舒张压每降低4 mm Hg,脑卒中危险减少 36% [41。
三、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脑卒中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omocysteine,Hcy)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血浆 Hcy 水平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皇正相关,与高血压一样,无明确分界值倒。
Wnld 等I6I 的Meta分析表明,血浆 Hey 每升高5lAmoI/L,脑卒中风险增加59% (OR -- 1.59;95% C1:1.30 ~ 1.95);而 Hcy 降低 3μmol/L 可降低脑卒中风险约 24% (15%~ 33%)。
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一项研究同样表明,脑卒中患者 Hcy 水平显著升高,高 Hcy人群脑卒中风险增加87% (OR = 1.87;95%C1:1.58 ~ 2.22)。
高 Hcy 的危害已经被广泛认可并列入脑年中防治指南中[7_8]。
四、大型临床试验表明补充叶酸降低 Hcy 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发生风险降低 Hcy 最安全有效的途径是补充叶破I!1I。
长期服用叶酸降低 Hcy 能否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凤险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HOPE-2 是同类研究中样本量最大、观察期最长的随机对照试验之一。
研究共纳入5522 例 55 岁及以上的患有心脑血管瘐病或糖尿病的受试者,随机给予叶酸等维生亲或安怼剂,平均治疗5 年。
研究表明,叶酸组Hcy禁安慰剂组降低约3.3 lLmoI/L,服用叶酸纽脑卒中发病风险比安慰剂组显著降低 (RR = 0.75,95% C1:0. 59 -YO. 97 ) [ lo] ,对随机对照研究进行 Meta 分析是确证某项临床措施效果的金标准。
Wang 等[ 11 ]针对业已发表的8项补充叶酸预防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Mela分析。
在这项涉及 16 oOO 多例受试者的分析中,研究者发现补充叶酸总体上能够使脑卒中风险下降 18% (RR = 0.82,95% C1:0.68 ~ 1.00);没有卒中病史者脑卒中风险下降25% (RR =0.75,95%C1:0.62 ~O.90);,在没有接受食品中叶酸强化的人群 (RR =0.75,95% C1:0. 62 ~ 0.91)、血浆 Hcy 降低超过20% (RR = 0.77,95% C1:0.63”0.94)、服用叶酸超过 36 个月 (RR = 0.71,95% C1:0.57 ~0.87)的研究中叶酸疗效更为显著。
上述研究结果提供了一个证据链,说明作为一级预防措施,补充叶玫降低 Hcy 能够显著降低脑卒中风险,而且两者间具有因果关系。
该研究在世界范围内首先确证了补充叶酸对脑卒中的疗效,并且明确了最大受益人群,为叶酸降低 Hcy 措施在脑卒中预防领域的应用建立了坚实的循证基础。
五、高血压和高 Hcy 血症同时控制是降低我国脑卒中高发的重要措施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和高 Hcy 在导致脑卒中事件上具有协同作用。
Graham 等[ i2)研究发现,与正常血压且不伴有 Hcy 升高的人群比较,单独高血压或高Hcy 的病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当两种危险因素并存时,I(}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研究表明患者体内叶酸水平和 Hcy 水平呈负相关,事实上已经有大型临床研究证实,在中国补充叶酸等雏生素便脑血管疾病死亡减少 37% (RR =0.63,95% C1:0.37”1.07),对男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更强,可显著降低男性的脑卒中致死率 (RR =0.42,95% CJ:0.20 ~O.93)['31。
该研究证实 Hcy 升高确与我国脑卒中发病密切相关,同时补充叶酸降低 Hcy是目前降低我国脑卒中风险的有效策略。
传统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碑、高血糖等发病水平我国均低于国际水平,因而传统危险因素很难解挥我国脑卒中高发且呈北高南低分布的特点。
中国人群 Hcy 水平较高,在高血压人群中进一步升高,李建平等['41研究中高血压人群基线 Hcy 约为 15μmol/L,如以血浆Hcy≥10μmol/L为标准Isl,则男性高 Hcy 发生率约为 91%,女性高Hcy发生率约为 63%,总体高 Hcy 发生率约为75%。
同时,类似于高血压,我国人群 Hcy 水平同样存在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而且和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综合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初步认为在造成我国脑卒中高发的主要因素中,高血压和斋Hcy水平可能扮演了曷重要的角色。
六、中国人群脑卒中针对性防治策略探析1. 一级预防为主: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指预防卒中首发,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或迟发的目的。
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只有一级预防才能降低疾病的人群发病率。
由于70% 以上的卒中患者为首次发病,所以对于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的脑年中而言,重视并加强开展一级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二级预防。
脑卒中一旦发生,可供选择的治疗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的治疗效果十分有限,而有效的一级预防是降低脑卒中负担的最佳途径。
根据国外的成功经验,通过预防性治疗和总危险因素的控制,可以使脑卒中发病率下降约40% [ 15]。
2. 综合防治:大量研究表明心血管发病是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几种危险因素中度升高时对心血管发病的绝对危险可超过任何单独一种危险因素极度升高造成的危险。
2006 年AHA/ASA 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指出,必须考虑单个危险因素之间的重要交互作用,综合评价个体的危险来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案[ 161。
同样,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暴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
由于只有少数高血压患者不伴有其他危险因素,因此中国 2005 年“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我们在考虑高血压病人的治疔方针和力度时,不仅应根据其血压水平,还应同时考虑其他危险因素。
然而综合防治往往会使治疗方案复杂化,严重髟响患者的依从性,反而影响最终疗效。
有研究表明,发达国家便性病人长期治疗的依从性一般只有50%左右;Wald 和 Law[17]提出一种包含阿司匹林、叶酸、他汀和其他三种降压药物的多药片,预期该策略能使心脏病发作和卒中减少超过80%,同时可极大提高息者的依从性。
尽管目前尚未有严格意义的多药片(超过三种药物)上市,但多药片综合防治的理念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
阿妥伐他汀/氨氨地平片和我国最近上市的依那普利叶酸片在这方面做了成功的尝试。
3. 依那昔利叶酸片针对我国人群特点开发,有可能提高预防脑卒中疗效我国人群,尤其是高血压人群高 Hcy 血症发生率高达75%,同时高血压和高 Hcy 血症在导致脑卒中事件上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已经发表的研究结果提示,同时控制血压和 Hcy 水平有可能更好地预防脑卒中事件发生风险。
依那普利叶酸片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具有“治疗伴有 Hcy 升高高血压适应证”的一类新药。
HOPE-2 研究的入选患者中 65%合并使用 ACEI 类药物,最终结果叶酸干预组 Hey下降约 26%,脑卒中风险显著下降25% ['。
1。
在另一项由 Zoungas 等[ is]完成的研究中,90.5%的患者合并降压药物,而叶酸干预纽卒中风险下降了55qb(RR = 0.45 95% C1:0.20 ~ 1.01)。
Christine等[i91最薪发表的一项在美国开展的大型随机临床研究(研究对象 5442 例,平均随访 7.3 年时间)表明,ACEI 类降压药物和叶酸联合应用在降低心血管事件上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P=0.03)。
该研究为依那曹利叶酸片的合理组方以及高血压病人服用依那普利叶酸片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提供了循证医学依据。
从以疾病为主导,转向以健康为主导;从以医疗为重点,转向以预防保健为重点,综合控制各种危险囡亲,是目前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的宗旨。
以依那普利叶酸片针对高血压和高 Hcy 血症进行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提高了患者长期服药的依从性,是从我国人群基本情况出发切实体现一级预防和综合防治的一个典型案例,我们期待正在开展的大型IV期临床研究能够提供更充分和科学的循证医学证据。
参考文献[ 1]胡盛寿,孔灵芝,主缚.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加帕:11.[2]李立明,主编. 流行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哪:388.[ 3] Zhao D, Lju J, Wang W, et al, Epiderniological unsiiion otstroke in China tenty-one-year ob8ervational siudy Irom the Sino-MONICA-Beijing proieci. Stroke,2008 ,39= 1668' 1674.[4】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商血压防治指南值iJ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高血压杂志,2005,13 坩刊:3.41.[ 5] Guilli8m8 TG. Horn,8* eine - A riak lotoJ for va8cu] ardi8e83ee;Jidelines for the clinieal praetice. JAMA ,2004 ,7 : t 1-24.[ 6] Wald D8, Law M, Moms JK. Homocys(eine 8nd crodiova3cul8rdi8ease: evidence o cauBality finn 8 meta-anal y8ia. BM ,2002,325 : 1202-1206[7]卫牛,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病防精指南(试行版),2005,[ 8] Sac co RL, Adams R, AL ber8 G, et 81. Guidelines fur preventionof iitroke in pali enta with iachemic strake or Lran8ient iBchemic8ttack, CircuLation ,2006 , I 13 : e409-e449.[ 9] Pez;! ini A, Zoito ED, P8dov8ni A. Homocy8teine and cerebzali9ehemia : prthogenic and the rape uiical imp lie a(ion3. CMC ,2007 ,14: 1' 14.[ 10] Lonn E , Yusut S, Arnold MJ, ct al, Homreleine lo' cting wilhfolic aeid and B vita niin8 in va3eular disea8e. N Eng I I Med,2006,354: 1567-1577.[ 1l] Wang X, Q; o X, Demiit89 H, et al. Efficacy of tolic acidsupplementation in strolLe pte vent ion: a meta-anal y8s,Loncet,2007,369: 1876-1882.[ 12] CTB hD lM, D8ly LE, lum HM, et al, Plaema bomocysteine$18 a ri8k [邮tor lor v85cula,. di8ease. The Eur叫)e缸】COOcertedA clion Proiect. JAMA , 1997 ,277 : 1775-1781.[ 13] Mark SD, Wang W, Fraumeni JF Jr, et al. Lowered risks oby pert ension and cere bmascol&r di8ease aner vila mio/ miner od8upplementation: the Liurian nutrition inter vcntio. Am IEpidemiol , 1996 , 143 : 65564.[14]李建平,勇,刘甲,等. 马来酸佤那普利叶敌片降压、阵同型芈胱氨醇的疗效和安全性.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9 : 614-618.[ 151 Rotb-ell PM, Coull AJ, Giles MF, et al. Chan Se in8trokeincidcnce, mortal ty, case-I tali ty, 9everily, amd ri8k { crora ioOxford8hirc, Ul finm 1981 to 2004 ( ard Vaac. JlarStudy).Lancct ,2004 ,363 ; 1925-1933 .[ 16] Goldstein LB, Adams R, AJ berts M, et al. Prima iT prvetion ofi8eherric 3aake, A Buideline finm the American HeartA Eisac; aiion/ AmericaD Slroke A8soci8tio Stroke Council.Circulation ,2006 , 1 13 8? 3-923,[ 17] Wald NJ, Law MR. A at rateSy to reduee caJdiova3cubu dieea3e bymore than 80% . BMJ, 2003 ,326 : 1419-1424.[ 18] Zon@ps S, Mc Grath BP, Bsnley P, e al. CardiovaB cularmorbidity and 血ortality in the AthexoBclerosi8 and Folio AcidSupple men Ution Tri8 J ( AS FAST ) in chronic ridL I ailure; amulti eete, mndomirod , controlled ui8l. J Am Coll Car diol,2006 ,47 : I 108-1116.[ 19] Chnstine Ld A, Nancy RC, J. Mich8el F, et 81. EE c( of f0lic acidand B vita Jn; n8 on risk at caiduiya3cular events and tot81 a, ortali tyamong women al bigh riak far crodiova8eu] ar di8eaae. A randomizedtn8l. JAMA ,2008 ,299 : 2027-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