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预防策略

合集下载

脑卒中预防策略研究报告

脑卒中预防策略研究报告

脑卒中预防策略研究报告摘要: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本研究旨在探索有效的脑卒中预防策略,以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

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些重要的预防策略,包括控制高血压、改善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戒烟限酒、管理糖尿病等。

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降低脑卒中的风险,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

1. 引言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的脑部供血不足,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脑卒中,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因此,预防脑卒中对于社会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 高血压的控制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控制血压,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研究表明,采取降压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从而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3. 饮食习惯的改善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主要原因之一。

适当的饮食结构和均衡的营养摄入对于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能够有效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4. 体力活动的增加缺乏体力活动是导致肥胖、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重要原因。

适量的体力活动可以提高心血管健康状况,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研究表明,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5.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研究表明,吸烟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而戒烟可以明显降低患病率。

同样,过量饮酒也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适度饮酒有助于预防脑卒中。

6. 糖尿病的管理糖尿病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控制血糖水平,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研究表明,定期监测血糖、合理用药、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等措施,有助于预防脑卒中。

7. 结论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但通过控制高血压、改善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戒烟限酒和管理糖尿病等预防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和预防其复发,三级预防策略被广泛采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三级预防措施,并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

一、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旨在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一级预防措施:1. 健康饮食:均衡的饮食对于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

建议增加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和盐的摄入。

2. 锻炼身体:定期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可以匡助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3.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wei)险因素之一。

定期测量血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4.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患脑卒中的风险较高。

保持血糖水平稳定,定期进行血糖监测,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5.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尽量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可以显著降低患脑卒中的概率。

二、二级预防二级预防的目标是防止脑卒中的复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二级预防措施:1.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患者可以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或者其他适当的药物来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2. 营养保健: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摄入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3.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血压、血糖和血脂的检测,以及其他必要的检查,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因素。

4. 生活方式改变: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减少压力、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充足的歇息等,有助于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三、三级预防三级预防的目标是减少脑卒中后的残疾和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三级预防措施:1. 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非常重要。

患者可以接受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等,以恢复和改善功能。

2. 心理支持:脑卒中患者往往需要心理支持,以应对可能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家人和社区的支持也非常重要。

3.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和其他必要的检查,以监测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脑卒中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

脑卒中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

脑卒中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是由于大脑血管供血受阻或破裂导致的脑部组织坏死而引起的。

脑卒中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许多悲剧,并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更好地了解脑卒中的风险评估和预防策略,我们需要全面了解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从而导致脑部组织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

脑卒中可以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

缺血性脑卒中占据了脑卒中病例的大多数,是由于脑血管的血液供应因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受阻引起的。

而出血性脑卒中则是由于脑血管破裂造成脑部出血引起的。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了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于评估一个人患病的风险至关重要。

一些常见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过量、年龄、家族史等。

这些危险因素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增加一个人患脑卒中的风险。

脑卒中的风险评估脑卒中的风险评估是通过评估一个人的危险因素和症状来确定他们患脑卒中的可能性。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胆固醇水平、糖尿病状况等因素进行评估。

此外,医生还可以使用一些评估工具,如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评分,来帮助他们确定一个人患脑卒中的风险。

脑卒中的预防策略预防脑卒中是至关重要的。

一些常见的脑卒中预防策略包括控制高血压、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适当的体重、戒烟、限制饮酒、保持适量的运动、定期接受医学检查等。

此外,一些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利尿剂、降血压药等也可以用于预防脑卒中。

结论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对于社会和个人都有着极大的危害。

了解脑卒中的风险评估和预防策略对于降低患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定期体检、采取合适的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降低脑卒中发病率,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记得要关注脑卒中的预防,让健康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脑卒中流行状况及其防控策略

脑卒中流行状况及其防控策略

脑卒中流行状况及其防控策略脑卒中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和家庭均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近年经济发达国家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存在一定下降趋势,而在中低收入国家却持续上升[1]。

近年来,脑血管病在我国已升至首位疾病死亡原因[2]。

因此,了解我国脑卒中的流行现状,并依此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防控策略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我国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现状"十二五"期间,在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支持下,由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牵头,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2013年首次完成我国规模最大并有全国代表性的脑血管病流行病学专项调查(National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Stroke in China, NESS-China)。

此次专项调查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现场开展,包括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7个县(区),最终完成调查的全年龄组人群约60万人。

2013年,NESS-China是我国首次方法规范、标准统一、质控严格并具有全国代表性的脑卒中现况调查,填补了我国脑卒中流行病学数据的空缺。

此次调查结果对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脑卒中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

(一)患病率此次调查结果的脑卒中患病率采用时点终生患病率(point lifetime prevalence),患病时点确定为2013年8月31日24时。

所有在此时点之前发生过脑卒中,并到此时间点仍然存活者均应计入患病率统计。

调查结果显示,全国20岁以上成年人脑卒中患病粗率为1 596.0/10万;加权率为1 114.8/10万。

男性脑卒中患病粗率和加权率分别为1 768.7/10万和1 222.2/10万。

女性脑卒中患病粗率和加权率分别为1 426.2/10万和1 005.7/10万。

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粗率和加权率分别为1 241.1/10万和854.5/10万;脑出血患病粗率和加权率分别为252.3/10万和191.9/10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病粗率和加权率分别为70.1/10万和48.6/10万[3]。

2023年脑卒中防治中心研究成果总结

2023年脑卒中防治中心研究成果总结

2023年脑卒中防治中心研究成果总结一、前言脑卒中作为全球范围内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各国脑卒中防治中心不懈努力,持续进行科学研究,以期找到更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手段。

本文将总结2023年脑卒中防治中心的重要研究成果。

二、研究成果概述1. 预防策略研究(1)生活方式干预研究发现,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其中包括:-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等;-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减少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 控制饮酒和戒烟。

(2)药物预防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在预防脑卒中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研究发现,对于具有脑卒中高风险的人群,使用这些药物能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2. 诊断技术研究(1)影像学诊断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脑卒中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年研究显示,通过优化影像学检查流程,可以进一步提高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准确率。

(2)生物标志物研究研究发现了几个与脑卒中发生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如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等。

这些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对于评估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治疗手段研究(1)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脑卒中急性期的主要治疗手段。

2023年的研究发现,通过改进溶栓药物和治疗流程,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脑卒中后遗症的发生率。

(2)神经保护治疗神经保护治疗是脑卒中康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研究显示,早期开展神经保护治疗可以有效减轻脑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三、展望与建议2023年脑卒中防治中心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为了进一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普及脑卒中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管理能力;2. 加强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技术研究,提高诊断准确率;3. 优化脑卒中的治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4. 积极开展脑卒中康复治疗,减轻患者后遗症。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为了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护人们的健康,医学界提出了脑卒中的三级预防策略,即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三级预防策略及其相关内容。

一、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危险因素,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一级预防措施:1. 健康饮食:均衡的饮食对预防脑卒中非常重要。

建议减少高盐、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

2. 控制体重:肥胖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可以显著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4. 积极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等。

5.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定期测量血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血压,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二、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是指在已经发生脑卒中的患者中,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止脑卒中的复发和进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二级预防措施:1.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非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血栓形成,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2. 抗凝治疗:对于心源性脑卒中患者,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可以减少血栓形成,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3. 控制血脂:高血脂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措施,控制血脂水平,可以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4. 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5. 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减少残疾程度,预防脑卒中的进展。

三、三级预防三级预防是指在脑卒中后,通过康复治疗和社会支持,减少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三级预防策略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的管理和治疗过程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三级预防措施,并提供相关数据和案例。

一、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旨在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主要措施包括:1. 健康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和媒体等渠道,向公众普及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预防方法和早期症状等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2. 生活方式干预:鼓励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限制饮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控制体重等。

这些措施可以降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的发生率。

3. 控制危险因素:针对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治疗。

例如,通过合理用药、定期随访和监测,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的水平,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二、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旨在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和复发率。

主要措施包括:1. 早期识别和治疗:对于已经发生脑卒中的患者,及时进行早期识别和治疗,以减少脑损伤和功能障碍的发生。

例如,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时进行溶栓治疗或介入手术,以恢复脑血流和减少梗死面积。

2. 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减少残疾和依赖。

3. 心理支持:脑卒中患者往往面临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困扰,因此,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应该给予患者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心理状态。

三、三级预防三级预防旨在减少脑卒中的并发症和残疾。

主要措施包括:1. 长期随访和管理:对于脑卒中患者,建立长期的随访和管理机制,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和风险因素。

例如,对于房颤患者,应该进行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栓塞。

2. 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通过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帮助脑卒中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情况,掌握自我监测和自我调节的技巧,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管理能力。

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一、前言脑卒中(Stroke)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为了降低脑卒中的危害,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本方案旨在通过综合防治措施,加强脑卒中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

二、目标1. 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 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3. 加强脑卒中防治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三、工作措施(一)预防措施1.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2.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3. 控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积极开展早期筛查和干预。

4.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脑卒中预防服务能力。

(二)治疗措施1. 建立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及时得到救治。

2. 提高脑卒中诊疗水平,推广先进的诊疗技术和方法。

3. 加强多学科协作,形成脑卒中综合治疗团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 加强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和康复工作,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三)康复措施1.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康复训练。

2. 加强康复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康复服务质量。

3. 推广康复辅助器具的使用,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4. 加强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康复工作,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

2. 加大财政投入,为脑卒中防治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脑卒中防治队伍的整体素质。

4. 加强监督评估,定期对脑卒中防治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五、总结与展望本方案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旨在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各部门密切协作,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脑卒中防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防治策略和方法,为脑卒中防治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倍
9倍
心梗患者
5–7倍
3–4倍
外周动脉病 患者
4倍(仅包括致死性心梗和 其他冠心病死亡)
2–3倍
脑卒中的严重后果
第二部分 脑卒中基础知识
何为脑卒中?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是大脑的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或堵塞 造成的大脑缺血缺氧。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前 者就是通常说的“脑出血”或者“脑溢血”,后者就是 通常说的“脑梗塞”或“脑梗死”。
每21秒钟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中风)
•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
中国第一位死亡疾病原因
脑卒中流行病学现状
2010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European Heart Journal(2012)33,213-220
脑卒中患者面临着高复发风险
与普通人群相比风险增高
心肌梗死
脑卒中(中风)
脑卒中患者
1、成年人应定期复查血脂; 2、重视并采用生活方式治疗:控制饮食,适度运动, 控制体重。 3、对既往有卒中或冠心病史,且TC高于5mmol/L者采 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4、TG增高选用贝丁酸类药物治疗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颈动脉狭窄
• 美国的研究提示: 65岁以上男性颈动脉狭窄 >50% 的检 出率为7%~10%,65岁以上女性捡出率为5%~7%。
脑卒中的一、二级预防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年龄:是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的发病随年龄的升高 而增高,一般40岁后开始发病,60~65岁后急剧增加, 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是60岁以前的2~5倍。
姓别:一般男性高于女性。
家族史:父母双方直系亲属发生脑卒时年龄小于60岁时 即为有家族史。
种族:我国北方各少种民族的卒中率高于南方。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高血压
高血压危险因素
常用降压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压目标
一般成人 伴有糖尿病 伴有肾脏疾病
<140/90mmHg <120/80mmHg <120/80mmHg
* 原则:应注意降压不要过急过快
降压药长期、规律服用
降压误区
误区一:以自我感觉估计血压
一些病人不是定期检测血压,而是凭借感觉估计血压决定是否吃药,这样往 往是不可靠的。因为一些长期高血压患者,已经对高血压“适应”,即使血压 明显增高,病人仍然可能没有不适感觉,这样非常危险。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高 血压患者主动定期检测血压,1~2周至少测量一次血压。
脑卒中的预防策略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2019.08
人格人品 格德品德至诚至至诚信至信 专业专技业术技精术益精求益精求精
团结进取 求精创优 诚信为本 病人至上
目录
CONTENTS
1 脑卒中的危害
2
脑总卒结中与基反思础知识
3
3
脑卒中的预防
第一部分 脑卒中的危害
脑卒中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 在我国,每12秒钟就有1位卒中新发患者,

发生脑卒中后,应该
选择有条件提供早期

诊断、早期血管评估、
早期治疗的医院进行

诊疗。由专业的神经
科医生进行治疗。以

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为
首选。
早发现、早治疗、减少致残率
记住简单中风口诀,
及时拨打120送往有溶栓能力的医院!
第三部分 脑卒中的预防
重在预防
卒中可防可控。 对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 采取有效的一、二 级预防措施, 可以明显的降低卒中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复发率。
误区二:用药断断续续
有的病人用药不规则,时断时用,导致血压不稳定,甚至一段时期内血压持续 较高水平,这样可能造成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治疗高血压一定要坚 持“三心”(信心、决心和恒心),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或推迟机体重要脏器的 损害。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吸烟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糖尿病
危害性
发生机制
脑卒中分类
脑卒中快速识别-FAST原则
脑卒中快速识别-120原则
早脑发卒现中、的早有治效疗治、疗减少致残率
• 脑卒中的早期治疗最佳时机是在4.5小时或6小时以内。 • 最有效方法:溶栓治疗,即是应用药物将阻塞脑血管的血
栓溶解掉,使血管可以再通,从根本上挽救缺血的脑 组织。
溶栓治疗是目前循证医学证明的有效治疗脑梗死的方法, 实际上也确实可以产生“戏剧性”的效果。经过溶栓治疗, 病人瘫痪的肢体在很短时间内可恢复运动,不能言语的病 人可很快恢复流利的语言表达 。
• 其中狭窄60%~74% 的人群发生卒中为3.0% • 狭窄75%~94%的患者卒中发生率为3.7% • 狭窄95%~99% 者卒中发生率为7.9%
治疗方法
1.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2.介入治疗
可可改改变变的的危危险险因因素素::肥颈胖动脉狭窄
• 肥胖可通过升高 血压间接影响脑 卒中的发生。超 过标准体重20% 以上的肥胖者, 高血压的患病率 比正常体重者高 3倍。
血糖控制目标
项目
理想 良好 差
血糖
(mmol/L)
空腹 非空腹
4.4~6.1 4.4~8.0
HbA1c (%)
<6.5
≤7.0 ≤10.0
>7.0 >10.0
6.5~7.5 >7.5
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
控制饮食 适量运动 血糖监测 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 糖尿病教育
目前强调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 治疗措施个体化的原则。
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缺血性卒 中的发病时间提早10~20 年。
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缺血性卒 中的发病率高2~4 倍。
如何控制血糖?
• 饮食疗法 讲究“个体化” • 运动疗法 把握好“度” • 药物疗法 控制血糖的关键 • 血糖监测 调整治疗方案的“晴雨表” • 糖尿病教育 提高患者依从性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心房颤动
如何防治?
• 1、成年人(≥40岁)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 • 2、确诊为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有条件的医院应在监测
INR的情况下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年龄>75岁者,INR 控制在1.6~2.5; 或口服阿司匹林 • 3、冠心病高危患者也应服用阿司匹林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致病机制
• 血脂异常使得血液粘稠,血流缓慢,供应脑的血液量减少 • 另一方损伤血管内皮,沉积在血管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直
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 已患脑卒中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控制在2.59mmol/L以下
或者使降幅达到30%-40%。
他汀类药物预防中风机制
如何控制血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