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教学设计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难点:百团大战以及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壮大起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1.教师讲述: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叙述,了解其中的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时间——1937年9月;领导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长林彪;结果——经过一天的激战,将日军1000多人全歼。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平型关大捷的影响?学生回答:①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③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定和意志;④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

4.教师过渡:中国共产党在积极领导抗战的同时,还积极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目标导学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1.教师展示:《抗日根据地示意图》,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学生回答:主要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教师强调: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教师讲述: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打击日军,取得了巨大成就。

3.教师提问:人民游击战争有哪些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战法?学生回答:人民游击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层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力量,组织了各方的力量。

主要有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

教学设计3: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设计3: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一、课标内容列举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本课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如地雷战、地道战等,但是学生只是浅层次的了解。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重运用视频、讲故事、史料等方式,对学生由浅到深的引导,并充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让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并观看视频,能够列表归纳出平型关大捷发生的时间、作战部队、指挥者、战果、意义。

培养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归纳、表述历史史实的能力。

(重点)目标3:阅读教材,结合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能够说出有哪些敌后抗日根据地;通过阅读教材,说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作战方法及巩固措施。

认识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难点)目标4:阅读教材及观看视频,列表归纳出百团大战的目的、时间、地点、指挥官、目标;能够探讨百团大战的意义?培养归纳、表述历史史实的能力。

(重点)四、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展示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图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同学们还记得学习了哪三场正面抗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敌后战场的抗战,看看是否和正面战场的抗战一样激烈呢?2.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PPT呈现)本课三个子目: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百团大战。

(2)自主学习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敌后战场的抗战》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一,《敌后战场的抗战》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教学设计1: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设计1: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材分析:“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平型关大捷与百团大战等史实,知道抗日根据地建立与发展的情况。

能够对历史史实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判断。

2、过程与方法识读地图,提高通过地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壮大起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教师引领,探究新课一、平型关大捷1.背景【材料链接】材料一9月上旬,东条纵队和伪蒙军沿平绥线击破李服膺部防守永嘉堡、天镇间的国防工事,直抵阳高城下。

李部一路逃到桑干河以南,日军于9月攻占大同,而敌军主力板垣师团指向平型关,意图抄雁门关后路,然后夹击太原。

材料二平型关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晋东北的一个咽喉要道,两侧峰峦迭起,陡峭险峻,左侧有东跑池、老爷庙等制高点,右侧是白崖台等山岭。

在关前,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沟道,是伏击歼敌的理想地。

【问题探究】依据上述材料分析这次战役选在平型关的原因。

答案提示: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太原的重要门户。

2.地位【材料链接】材料一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林彪率领所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出征,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21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敌后战场上的抗战情况和英勇事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认识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对我国敌后战场有一定的了解。

但敌后战场抗战的具体情况和英勇事迹,以及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抗战英雄的事迹和品质,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感悟和传承。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认识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抗战英雄的事迹和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和英勇事迹。

2.难点: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以及抗战英雄的事迹和品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交流对抗战英雄事迹的认识和感悟。

3.案例分析: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敌后战场的艰苦环境和英勇斗争。

4.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抗战英雄的事迹中,感悟他们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

2.视频资料:敌后战场抗战的相关视频。

3.课件:敌后战场抗战的图片、图表等。

4.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敌后战场的抗战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敌后战场的形成,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以及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具体涉及教材第3节“敌后战场的形成与发展”和第4节“敌后战场的英勇抗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认识到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2. 让学生掌握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理解游击战争的特点和意义。

3. 通过学习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和游击战争的特点。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与发展,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挂图、黑板。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出敌后战场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新课:(1)敌后战场的形成与发展:讲解日本侵华战争的背景,分析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不同角色,阐述敌后战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介绍游击战争的特点,分析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异同,强调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扮演敌后战场的游击队员,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游击战争的特点。

4.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和战役。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敌后战场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抗战》2. 内容:(1)敌后战场的形成与发展(2)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3)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4)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敌后战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分析敌后战场作战方式的特点。

(3)列举敌后战场的一个主要战役,并简要介绍该战役的经过和意义。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优课教案_13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优课教案_13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课程标准】列举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1.考查抗日战争的历史遗址、遗迹,访问亲历抗战的老人,采访日军侵华罪行的受害者或见证人。

2.举办故事会,讲述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抗战的故事,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3.举办抗战歌曲演唱会。

【重点难点】重点:平型关大捷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百团大战。

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配乐:感动中国】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八路军中有这样一位人物。

朱德总司令曾为他写下悼念诗词。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他就是以身殉国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将领。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

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在中华大地上肆意践踏,回头遥望这场血与火交融的战争,我们依然会被抗日英烈所感动。

今天让我们走进敌后战场的抗战,了解中国军民,是如何为保家卫国而浴血奋战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封1937年,左权写给母亲的家书。

信中提到,日人大肆屠杀。

/这是一封熏染着战火硝烟的家书,从信中我们可以看出,日军的残忍,以及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我们来看1931年——1937年中国军队对日作战,一直处于失败状态。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中国军队奋起反抗的同时。

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一、忆首战告捷——平型关大捷1.背景:山西是我国的一个能源大省,它盛产什么呢?煤炭,很重要的矿产资源。

当时,向山西进犯的日军坂垣师团,企图夺取平型关,与南下的日军会合,攻占太原。

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太原会战,八路军配合正面战场也开赴了前线。

那么,平型关有何战略地位呢?它位于山西东北部,是太原的重要门户。

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平型关是两山夹一谷,有制高点,正是伏击歼敌的理想地。

2.我们再来看交战双方:此战我军面对的是,日本有钢军之称的第五师团坂垣师团,它也是二战爆发前,日本的常备师团之一,属于甲种师团,战斗力很强,更是日军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主要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敌后战场上的抗战情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认识敌后抗战在我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斗争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对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敌后战场的抗战内容较为复杂,涉及的人物、事件较多,需要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认识敌后抗战在我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树立英勇斗争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和重要作用。

2.难点:敌后战场抗战中涉及的人物、事件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敌后战场抗战的重要作用。

3.案例分析:通过典型事件,深入剖析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

4.情感教育:结合抗战英雄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资料:敌后战场抗战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3.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敌后战场的抗战场景,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敌后战场抗战的主要历程,包括八路军、新四军的主要战役,以及敌后根据地的建设等。

同时,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敌后战场的艰苦环境。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敌后战场抗战的重要作用。

每组选取一个典型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成果,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认识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4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4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在敌后战场上的英勇抗战。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敌后战场抗战的历史背景、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斗争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基本情况,对于本课的内容,他们可能已经知道一些著名的战役如百团大战,但对于敌后战场的整体情况以及抗战英雄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背景、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斗争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敌后战场的抗战背景、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敌后战场的艰苦环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案例教学法:以典型战役和英雄人物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抗日战争的基本情况,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或视频,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敌后战场的抗战背景、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 课时)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平型关大捷及影响;知道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知道百团大战的
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正确分敌后战场的抗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学会正确分析、归纳历史资料的方法,进而培
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通过合作交流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敌后战场的抗战,使学生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
四军在敌后战场中的作用,明白抗击外来侵略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二、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2.教学难点:百团大战以及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
三、教学流程
回顾旧知
(1)台儿庄战役的指挥人物、时间、地位和影响?
(2)武汉会战的时间和影响?
(3)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影响?
(4)豫湘桂战役的结果?
2.导入新课
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
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
据地是如何壮大起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读
导学提纲:
1.平型关大捷的背景、时间、指挥人物、军队、战果和影响?
2.抗日根据地建立的目的、代表和中心?
3.抗日根据地发展的特点、战法?
4.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措施和作用?
5.如何评价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6.百团大战的背景、时间、目的、指挥、规模、地区、主要目标和意义?
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措施和作用?
一:台儿庄战役
教师讲述: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
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叙述,了解其中的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时间——1937年9月;领导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长林彪;结果——经过一
天的激战,将日军1000多人全歼。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学生回答:①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②粉碎了日军“不可
战胜”的神话;③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定和意志;④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
教师过渡:中国共产党在积极领导抗战的同时,还积极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教师展示:《抗日根据地示意图》,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
学生回答:主要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教师强调: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教师讲述: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群
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打击日军,取得了巨大成就。
教师提问:人民游击战争有哪些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战法?
学生回答:人民游击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层民兵为骨干,
以广大群众为力量,组织了各方的力量。主要有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
法。
教师提问: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影响?
措施-政治: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经济: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影响-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5.教师强调: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势力,孤立了顽
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减租减租的土地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提高了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增加了抗战的力量。
6.教师讲解: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三:百团大战
教师讲解:经过发展,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大,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在占领区的统治。为了消灭
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百团大战的相关信息
时间-1940年下半年 华北地区
目的-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
规模-100多个团,2000千米的战线
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3.教师展示史料:
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击毙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
路1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个,并缴获大量武器。
请结合上述内容讨论一下百团大战的意义?
学生讨论后回答:
回答一: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回答二: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回答三: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锻炼了军队。
回答四:百团大战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振奋了抗日的信心。
回答五:百团大战给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妥协投降活动以沉重打击。

一.选择题
1.取得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的中国军队是( C )
A.李宗仁指挥的国民党军队 B.陈毅指挥的新四军
C.林彪指挥的八路军一一五师 D.宋哲元指挥的国民党二十九军
2.小明同学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了“1937年9月” “八路军”“第一次大捷”三个关键词,你认
为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A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西安事变
板书设计: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平型关大捷
时间:1937年9月
背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地点:平型关
指挥人物:林彪 八路军一一五师
影响: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代表: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地
中心:延安
巩固措施: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作用: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三、百团大战
1.时间:1940年下半年
2.指挥:彭德怀
3.主要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为据点
4.影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
胜利的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