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

合集下载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复习资料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复习资料

中级考试大纲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一、水污染防治基础理论知识(一)水与水体污染1.水与水循环2.废水的来源与污染物(1)废水的来源与特性废水按其来源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

①生活污水是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排出的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大量的病源微生物,存在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极不稳定,容易腐化而产生恶臭。

细菌和病原体以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为营养而大量繁殖,可导致传染病蔓延流行。

②工业废水是指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它包括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

生产污水较生产废水更具有污染性。

③降水是指地面径流的雨水和融化的冰雪水。

(2)污染物的种类及水质指标①污废水的物理性质及指标A.水温B.色度:悬浮固体形成的色度称为表色,胶体或溶解物质形成的色度称为真色。

C.臭味:生活污水由有机物腐败产生的气体造成,工业废水由挥发性化合物造成。

D.固体含量:TS=SS+胶体和溶解性固体(DS),SS=VSS+NVSS(灰分)。

②污废水的化学性质及指标A.无机化学性质及指标a)酸碱度b)氮、磷:有机氮与氨氮合成凯氏氮,凯氏氮与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合称总氮。

氮、磷的主要危害是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

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会引起有毒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呈胶质状藻类覆盖水面,呈暗红色,故称“赤潮”或称“水华”。

同时水体中DO迅速降低,鱼类大量死亡。

一般认为总磷与无机氮浓度分别达到0.023mg/l和0.31mg/l时,标志水体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c)硫酸盐与硫化物:H2S浓度达0.5mg/l时即有强烈臭味,浓度50~100mg/l时60min以上会致人残疾,浓度600~1000mg/l时30min内会致人死亡。

污水生物处理的SO42-允许浓度为1500mg/l。

d)氯化物:生活污水中主要来源于人类排泄物。

氯化钠浓度超过4000mg/l时对生物处理的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e)非重金属无机有毒物质:如氰化物(人类摄入致死量是0.05~0.12g)、砷化物(对人类的毒性有机砷>亚砷酸盐>砷酸盐)等。

环境检测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环境检测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环境检测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环境检测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前言根据原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 [2005]26号)及《关于北京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34号)文件的要求,从2005年起,我市工程技术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

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环境检测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环境检测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的第一、三部分所包含的知识内容申报人都需复习。

在第二部分专业理论知识中划分了水和废水监测分析类、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类以及土壤、固体废物和噪声监测分析类三种专业类别,申报人只需选择其中一种专业类别进行复习即可。

命题内容将在本大纲规定的范围内。

考试将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

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

对于本大纲第二部分知识的考察,将采取选作的方式,试题与大纲所划分的专业类别一一对应,申报人可选取三种专业类别试题中的一种作答。

《环境检测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编写组二○一二年一月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计量认证基础知识(一)掌握计量认证的法律依据(二)掌握《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主要内容1、组织、管理体系、人员2、量值溯源、设备与标准物质3、设施和环境条件4、检测和校准方法5、记录、结果报告二、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基础知识(一)掌握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1、质量保证的工作内容2、监测数据的质量目标3、实验室内部及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技术4、监测分析方法质量指标定义(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检出限、适用范围、测定限)(二)掌握常用数理统计1、有效数字及数值的修约2、误差的来源、种类、表达第二部分专业理论知识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类(一)掌握水和废水监测基础知识1、水资源与水化学组成2、水污染类型3、水污染危害4、水质监测技术的发展(二)掌握水和废水监测点位的布设1、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布点原则2、废水监测点位的布点原则(三)掌握水和废水样品的采集与保存1、水样的分类2、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的采集3、污水样品的采集4、流量的主要测量方法5、样品的基本保存技术及原理(四)掌握水和废水样品检测方法1、现场常用的检测方法及其原理2、实验室常用检测分析方法及其原理(1)有机物综合指标的检测方法(2)金属及其化合物指标的检测方法(3)主要有机污染物类别的检测方法(4)特定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方法(五)掌握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1、自动监测系统的基本构成2、自动监测仪的基本功能要求3、主要指标的检测分析方法及其原理(1)常规五参数(2)高锰酸盐指数(3)氨氮(分光光度法、电极法)(4)总有机碳二、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类(一)掌握空气污染及监测基础知识1、空气污染类型,污染物分类及污染物的状态2、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3、污染源监测类型4、空气污染监测技术的发展(二)掌握空气采样和检测技术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的原则和要求2、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仪器原理(1)紫外荧光法二氧化硫分析仪(2)化学发光法氮氧化物分析仪(3)红外气体过滤相关光谱法一氧化碳分析仪(4)紫外光度法臭氧分析仪监测仪(5)主要PM10(三)掌握污染源采样和检测技术1、采样位置与采样点(1)固定源采样位置与采样点的设置原则(2)无组织排放源的布点原则(3)恶臭污染物的采样原则2、烟气采样方法(1)采样原则(2)采样系统组成及各装置的作用(3)烟气参数的测定方法及原理3、颗粒物采样方法(1)采样原则(2)采样方法的原理4、机动车尾气监测方法原理(1)烟度检测方法原理(2)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检测方法原理(不分光红外法)(3)氮氧化物检测方法原理(化学发光法)5、金属化合物的主要检测方法和原理6、特定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检测方法和原理三、土壤、固体废物和噪声监测分析类(一)掌握土壤、固体废物和噪声监测的基础知识1、土壤结构与组成2、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意义3、危险废物判别的特性4、噪声污染特点与危害5、声源的种类6、声音的物理特性和量度7、计权声级、等效连续声级、噪声污染级和昼夜等效声级8、噪声的叠加和相减9、噪声的频谱分析(二)掌握土壤的采样、样品加工与前处理1、土壤样品采集的布点(1)科学布点原则(2)采样方法及其适用田块2、土壤样品加工处理的目的及程序(三)掌握土壤、固体废物监测分析1、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常用的分析方法原理2、危险废物的鉴别标准种类及测定(试验)方法(四)掌握噪声监测分析1、常规测试条件、仪器设置、校准2、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测量方法3、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测量方法4、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测量方法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第三部分行业法规及知识产权相关知识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一)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二)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三)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四)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五)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二、环境标准(一)了解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二)了解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1、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2)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307-2005)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2)北京市锅炉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139-2002)3、声污染物排放标准(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3)建筑施工场地噪声限值(GB12523-90)4、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1)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2)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三、知识产权相关知识(一)了解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二)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三)了解知识产权法(四)了解专利权的定义与分类(五)了解商标的定义(六)了解著作权与版权的定义(七)了解专利权和商标的申报程序(八)了解专利权和商标保护的时效。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气污染防治基础理论知识复习资料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气污染防治基础理论知识复习资料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气污染防治基础理论知识复习资料(一)大气污染物的形成1、大气污染(1)了解地球大气层:大气组成和大气结构A:大气组成:自然状态下,大气是由混合气体、水汽和杂质组成。

除去水汽和杂质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为78.09%的氮,20.94%的氧,0.93%的氩。

这三种气体占总量的99.96%,其它各项气体含量计不到0.1%,这些微量气体包括氖、氦、氪、氙等稀有气体。

在近地层大气中上述气体的含量几乎可认为是不变化的,称为恒定组分。

在干洁空气中,易变的成分是二氧化碳(CO2)、臭氧(O3)等,这些气体受地区、季节、气象以及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含量在20km以上明显减少。

B:大气结构:大气结构是指大气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分布不均匀性的状况。

在垂直方向上,根据温度、成分、电荷等物理性质,同时考虑大气垂直运动的情况。

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等5个层次。

随着距地面的高度不同,大气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变化。

按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可将大气层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上界为85km左右)、热成层(上界为800km左右)和逸散层(没有明显的上界)。

(一)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圈中最靠近地面的一层,平均厚度约12km.对流层集中了占大气总质量75%的空气和几乎全部的水蒸汽量,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

该层的特点有: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这是由于对流层的大气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但能吸收地面反射的能量所致。

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近地表的空气接受地面的热辐射后温度升高,与高空的冷空气形成垂直对流。

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污染物绝大多数在对流层聚集。

因此,对流层的状况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最大,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其上界伸展至约55km处。

在平流层的上层,即30~35km以上,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环境工程中级职称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中级职称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学习资料编写前言本文件后附的学习资料,虽然不是绝对权威的教材,但是都是本人在百度、道客88、豆丁网上找了很多相对权威的资料,当然也花了不少积分银子之类的,而且还找了大量的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课中的资料、高效课件等网络教材等才汇编而成,花费了我三天时间临到考前前一天才弄好。

以供同行学习。

根据大纲已经几乎都做了一一对应教材。

考前我们都找了很多资料,但是网上都没有相关介绍,导致很多人都不清楚考试内、深度,而且除了大纲没有任何可以值得学习借鉴的东西,论坛上也没有相关内容。

所以很多考生很茫然.前天,我经过了一次这个考试,由于考前做了很多详细的准备,所以整体感觉很简单。

今年2012年4月15日我参加了考试,北京这边题目考的不是很难,特别是计算题,基本上就是白给的十分.题目以判断题20分单选20分多选40分,简答题10分,计算题10分的考试结构。

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45分的公共基础,第二部分是55分的专业课,上述题型各占一半。

一共六篇卷子,考试时间是三个小时,早晨9点考试.简单到大部分人都能在1。

5小时内完成,2小时基本上都能交卷。

题目都不难,看懂不难,有思路不难,但是做好不简单,出题人的水平不高,很多题目如果深究的话其实还是有些矛盾,水平过高的人看了以后容易造成误解,题目其实考的全是细节,最基础的细节知识,没有偏题怪题难题。

考题都是基础的东西,不复习能考50分问题不大,复习考80分不难,但是由于这个关系到评审,要知道评审的时候,这个成绩是参考成绩的,考60分只能说明你有资格评审,但是不能绝对说你能审过去。

所以大家都必须考高分,否则分数偏低的话评审的时候让评审的老师专家们看到后也很麻烦很为难,毕竟有通过率控制着,你基础课考试分数低的话,不卡你卡谁?关于2012年考的我还记忆犹新,考题很基础:判断题选择题基本上就是白给分的,什么地球含水比例、垃圾三化原则、噪声定义、氧化沟的常见种类、氧化塘种类这样的东西、考厌氧接触法、厌氧流化床、温室气体包括甲烷和二氧化碳、大气层结构、平流层对流层的高度厚度。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大气方向答案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大气方向答案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笔记第一部分基础理论知识一、水污染防治基础理论知识(一)水与水体污染1、水与水循环(1)熟悉水环境保护(2)熟悉水循环基本原理地球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能和地心引力的相互作用下,水分不断的蒸发和蒸腾,并汽化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形成云,又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传播到各处,遇到适当的条件时即成为雨或雪而降落到海洋和陆地。

这些降落下来的水分,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土壤或地下水;一部分经植物吸收后再经枝叶蒸腾进入大气层;一部分可直接从地面蒸发而发散;一部分可能顺地表径流汇入江、河、湖泊流入海洋,再经水面蒸发进入大气圈。

这种过程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称作自然界水循环。

2、废水的来源与污染物(1)掌握废水的来源与特性根据来源不同,废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退水三大类。

生活污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厨房洗涤污水。

工业废水: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排出的废水。

工业废水分为生产污水和生产废水。

生产废水是指较清洁,不经处理即可排放或回用的工业废水。

而那些污染较严重,须经过处理后方可排放的工业废水就称为生产污水。

农业退水: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食品加工等过程排出的污水称为农业废水。

(2)掌握污染物种类及水质指标污染物种类:●物理:颜色、浊度、温度、悬浮固体、放射性●化学:●生物:水质指标:●物理:水温、悬浮物(总不可滤残渣,0.45μm滤膜截留物质的质量,105℃烘干)、浑浊度(水中含有胶体状态和悬浮状态的杂质引起水的浑浊程度)、色度、臭和味、电导率等●化学指标:●杂质或污染物质的单项指标:如锰、铁、氯化物等;●无机特性的综合指标:、酸度、碱度、硬度、总含盐量、氧化还原电位等;●有机污染物的综合指标:(使水样中能被氧化的物质氧化所需耗用氧化剂的量),5(有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微生物指标: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埃希氏大肠菌、细菌总数等●放射性指标: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单位(二)废水处理方法1、熟悉水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水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污染物进入人体,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

2017年环境工程中级职称考试复习资料整理版

2017年环境工程中级职称考试复习资料整理版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学习资料编写前言本文件后附的学习资料,虽然不是绝对xx 的教材,但是都是本人在百度、道客88、豆丁网上找了很多相对xx 的资料,当然也花了不少积分银子之类的,而且还找了大量的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课中的资料、高效课件等网络教材等才汇编而成,花费了我三天时间临到考前前一天才弄好。

以供同行学习。

根据大纲已经几乎都做了一一对应教材。

考前我们都找了很多资料,但是网上都没有相关介绍,导致很多人都不清楚考试内、XX ,而且除了大纲没有任何可以值得学习借鉴的XX ,论坛上也没有相关内容。

所以很多考生很茫然。

前天,我经过了一次这个考试,由于考前做了很多详细的准备,所以整体感觉很简单。

今年2016年4月15日我参加了考试,XX这边题目考的不是很难,特别是计算题,基本上就是白给的十分。

题目以判断题20分单选20分多选40 分,简答题10分,计算题10分的考试结构。

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45 分的公共基础,第二部分是55分的专业课,上述题型各占一半。

一共六篇卷子,考试时间是三个小时,早晨9 点考试。

简单到大部分人都能在1.5 小时内完成,2小时基本上都能交卷。

题目都不难,看懂不难,有思路不难,但是做好不简单,出题人的水平不高,很多题目如果深究的话其实还是有些矛盾,水平过高的人看了以后容易造成误解,题目其实考的全是细节,最基础的细节知识,没有偏题怪题难题。

考题都是基础的XX,不复习能考50分问题不大,复习考80分不难,但是由于第0 页共176 页2017年环境工程中级职称考试复习资料整理版这个关系到评审,要知道评审的时候,这个成绩是参考成绩的,考60 分只能说明你有资格评审,但是不能绝对说你能审过去。

所以大家都必须考高分,否则分数偏低的话评审的时候让评审的老师专家们看到后也很麻烦很为难,毕竟有通过率控制着,你基础课考试分数低的话,不卡你卡谁?关于2012年考的我还记忆犹新,考题很基础:判断题选择题基本上就是白给分的,什么地球含水比例、垃圾三化原则、噪声定义、氧化沟的常见种类、氧化塘种类这样的xx、考厌氧接触法、厌氧流化床、温室气体包括甲烷和二氧化碳、大气层结构、平流层对流层的高度厚度。

2017年环境工程中级职称考试复习资料整理版

2017年环境工程中级职称考试复习资料整理版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学习资料编写前言本文件后附的学习资料,虽然不是绝对权威的教材,但是都是本人在百度、道客88、豆丁网上找了很多相对权威的资料,当然也花了不少积分银子之类的,而且还找了大量的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课中的资料、高效课件等网络教材等才汇编而成,花费了我三天时间临到考前前一天才弄好.以供同行学习。

根据大纲已经几乎都做了一一对应教材.考前我们都找了很多资料,但是网上都没有相关介绍,导致很多人都不清楚考试内、深度,而且除了大纲没有任何可以值得学习借鉴的东西,论坛上也没有相关内容.所以很多考生很茫然.前天,我经过了一次这个考试,由于考前做了很多详细的准备,所以整体感觉很简单。

今年2016年4月15日我参加了考试,北京这边题目考的不是很难,特别是计算题,基本上就是白给的十分。

题目以判断题20分单选20分多选40分,简答题10分,计算题10分的考试结构。

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45分的公共基础,第二部分是55分的专业课,上述题型各占一半。

一共六篇卷子,考试时间是三个小时,早晨9点考试。

简单到大部分人都能在1。

5小时内完成,2小时基本上都能交卷。

题目都不难,看懂不难,有思路不难,但是做好不简单,出题人的水平不高,很多题目如果深究的话其实还是有些矛盾,水平过高的人看了以后容易造成误解,题目其实考的全是细节,最基础的细节知识,没有偏题怪题难题。

考题都是基础的东西,不复习能考50分问题不大,复习考80分不难,但是由于这个关系到评审,要知道评审的时候,这个成绩是参考成绩的,考60分只能说明你有资格评审,但是不能绝对说你能审过去。

所以大家都必须考高分,否则分数偏低的话评审的时候让评审的老师专家们看到后也很麻烦很为难,毕竟有通过率控制着,你基础课考试分数低的话,不卡你卡谁?关于2012年考的我还记忆犹新,考题很基础:判断题选择题基本上就是白给分的,什么地球含水比例、垃圾三化原则、噪声定义、氧化沟的常见种类、氧化塘种类这样的东西、考厌氧接触法、厌氧流化床、温室气体包括甲烷和二氧化碳、大气层结构、平流层对流层的高度厚度.而简答题包括(精确原题):燃料种类的分类并举例;垃圾治理政策原则的论述;常见典型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的简答绘图题;A/O工艺流程的流程图画图题;简答酸性污水的中和法工艺的类型和药剂。

2017年环境工程中级职称考试复习资料整理版

2017年环境工程中级职称考试复习资料整理版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学习资料编写前言本文件后附的学习资料,虽然不是绝对权威的教材,但是都是本人在百度、道客88、豆丁网上找了很多相对权威的资料,当然也花了不少积分银子之类的,而且还找了大量的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课中的资料、高效课件等网络教材等才汇编而成,花费了我三天时间临到考前前一天才弄好。

以供同行学习。

根据大纲已经几乎都做了一一对应教材。

考前我们都找了很多资料,但是网上都没有相关介绍,导致很多人都不清楚考试内、深度,而且除了大纲没有任何可以值得学习借鉴的东西,论坛上也没有相关内容。

所以很多考生很茫然。

前天,我经过了一次这个考试,由于考前做了很多详细的准备,所以整体感觉很简单。

今年2016年4月15日我参加了考试,北京这边题目考的不是很难,特别是计算题,基本上就是白给的十分。

题目以判断题20分单选20分多选40分,简答题10分,计算题10分的考试结构。

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45分的公共基础,第二部分是55分的专业课,上述题型各占一半。

一共六篇卷子,考试时间是三个小时,早晨9点考试。

简单到大部分人都能在1.5小时内完成,2小时基本上都能交卷。

题目都不难,看懂不难,有思路不难,但是做好不简单,出题人的水平不高,很多题目如果深究的话其实还是有些矛盾,水平过高的人看了以后容易造成误解,题目其实考的全是细节,最基础的细节知识,没有偏题怪题难题。

考题都是基础的东西,不复习能考50分问题不大,复习考80分不难,但是由于这个关系到评审,要知道评审的时候,这个成绩是参考成绩的,考60分只能说明你有资格评审,但是不能绝对说你能审过去。

所以大家都必须考高分,否则分数偏低的话评审的时候让评审的老师专家们看到后也很麻烦很为难,毕竟有通过率控制着,你基础课考试分数低的话,不卡你卡谁?关于2012年考的我还记忆犹新,考题很基础:判断题选择题基本上就是白给分的,什么地球含水比例、垃圾三化原则、噪声定义、氧化沟的常见种类、氧化塘种类这样的东西、考厌氧接触法、厌氧流化床、温室气体包括甲烷和二氧化碳、大气层结构、平流层对流层的高度厚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概论》试题(A)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1、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

2、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

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3、33211工程重点治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两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区)的大气污染、着力强化一市(北京)、一海(渤海)的环境保护工程。

4、水体污染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5、城市热岛效应由于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得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6、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7、可吸入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m的颗粒,记为PM10。

8、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9、海洋环境自净能力海洋环境通过自身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而使污染物的浓度、毒性降低乃至消失的能力,称为海洋环境自净能力10、荒漠化是一种人为、自然双重因素作用下导致的土地质量全面退化和有效使用数量减少的过程。

二、填空题(18分,每空0.5分)1、环境问题是指(作为中心事物的人类)与作为周围事物的环境之间的矛盾。

2、中国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于(1973)年在北京召开。

在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会议上,确立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同时提出了“三同步”、“三统一”的战略方针,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3、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和相对的平衡。

4、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交换)。

5、五个大气层中,(对流层)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一个层,是我们进行研究的主要对象。

6、1985年3月22日,20个国家的代表达成了《(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公约》,这是把大气作为一种资源加以保护的第一个国际法律文件。

7、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大(20)倍,因此,它的浓度持续增长是不容忽视的。

8、荒漠化的最直接结果就是(沙漠化)。

9、1989年5月召开的第一次缔约国会议上通过了“赫尔辛基宣言”,提出最迟到(2000)年前应全部废除被控制物质CFCs。

10、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

11、目前,(臭氧)是大气中浓度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为(美国)。

12、酸雨一般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

酸雨的形成包括两大过程:(成雨)过程和(冲刷)过程。

13、在荒漠化面积形成的各种原因中,(过度放牧)所占的比例最大。

14、离地面(20~30km)处,为臭氧浓度最高区域,称为臭氧层。

15、1984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

经过几年连续的观察,科学家发现,臭氧空洞通常在(南极的春天)出现。

16、我国酸雨的主要特点是(频率高、酸度大)、(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

17、全球范围内唯一的一个关于抑制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其生效的两个必备条件是:(1)经各国国内程序批准的国家达(55)个;(2)发达国家中的缔约方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须至少占1990年造成温室效应气体排放总量的(55%)。

18、大气污染物中(光化学烟雾)和(硫酸烟雾)属于典型的二次污染物。

19、从废气中除去或收集颗粒物的设备称为(除尘器)。

20、对于城市垃圾的处理,若垃圾中无机物含量高,则宜采用(填埋)法;若垃圾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含量高,则宜采用(堆肥)法;若垃圾中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含量高,则宜采用(焚烧)法。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4分,每题3分)1、环境史上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什么?并指出导致每一公害的主要污染物。

(1)富山事件(骨痛病):镉污染;(2)米糠事件:多氯联苯污染;(3)四日事件(哮喘病):SO2、煤尘、重金属、粉尘污染;(4)水俣事件:甲基汞污染;(5)伦敦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6)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7)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污染;(8)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2、我国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1)供水量增长缓慢,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2)地区条件不同制约水资源的均衡发展;(3)生活与工业用水增长迅速,挤占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4)供水工程未能充分发挥效益;(5)缺水地区仍有较大节水潜力;(6)水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3、简述气体污染物SO2的净化技术。

抛弃法:将脱硫的生成物作为固体废弃物抛弃掉,方法简单,费用低廉;回收法:将SO2转变成有用的物质加以回收,成本高,存在副产品的应用及销路问题,但对环境保护有利。

湿法:用水或水溶液作吸收剂吸收烟气中SO2的方法,主要有氨法、钠法、钙法。

氨法:用氨水吸收烟气中的SO2,中间产物为亚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铵,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中间产物,可回收硫酸铵、石膏等副产物。

钠法:用氢氧化钠、碳酸钠、或亚硫酸钠水溶液为吸收剂吸收烟气中的SO2,该法对SO2的吸收速度快,管路和设备不容易堵塞,因而应用比较广泛。

生成的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吸收液,可经无害化处理后弃去或经适当方法处理后获得副产品。

钙法:用石灰石、生石灰的乳浊液为吸收剂吸收烟气中的SO2,。

生成的亚硫酸钙经空气氧化后变成石膏。

回收的大量石膏可作建筑材料,因此此法国内外广泛采用。

干法:用固体吸收剂吸收吸附烟气中SO2的方法,主要有活性炭法、活性锰吸收法等,此法不适于大量烟气的处理。

4、根据处理目的划分,固体废物处理方法有哪些?请分别列举几种典型的方法。

预处理:压实技术、破碎技术、分选技术、脱水和干燥资源化处理:热化学处理-焚烧、热解、湿式氧化生物处理-堆肥、厌氧消化处理最终处置技术:海洋处置-海洋倾倒、远洋焚烧陆地处置-土地耕作处置、深井灌注处置、土地填埋处置5、环境噪声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控制?特点:环境噪声是一种感觉公害。

具有局限性和分散性,即影响范围上的局限性和声源分布上的分散性。

噪声污染还具有暂时性。

控制:控制声源是减弱或消除噪声的基本方法和最有效的手段。

(1)改进机械设计(2)改进生产工艺(3)提高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4)加强行政管理控制传播途径(1)闹静分开,增大距离:利用噪声自然衰减作用,将声源布置在离学习、休息场所较远的地方。

(2)改变方向:利用声源的指向性(方向不同,声级不同),将噪声源指向无人的地方。

如高压锅炉的排气口朝向天空,比朝向居民区可降低噪声10dB(A)。

(3)设置屏障在噪声源和接收者之间设置屏障,可有效地防止噪声的传播。

加强个人防护:佩带护耳器(耳塞、耳罩、头盔),可降噪10-40dB(A)6、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是什么?(1)自然淘汰(2)人类活动的影响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人口增长外来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无控制旅游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全球气候变化。

7、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特点是什么?人为性、隐蔽性、巨害性、移动性、加速性、可变性8、海洋污染有哪些特点?(1)污染源广(2)持续性强(3)扩散范围大(4)控制复杂四、论述题(8分)综合水、气、固废、物理性污染等的防治原则,结合实际讨论你对污染防治原则的理解。

答:防、治、管相结合,同时积极进行废物资源化。

防:对污染源进行控制,通过有效控制使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减到最少量。

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以无毒无害的原料和产品代替有毒有害的原料和产品,改革生产工艺,减少对原料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治:是防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通过各种预防措施,污染源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要实现“零排放”是很难的。

因此污染发生后必须进行妥善治理,确保在排入环境前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实现无害化的目的。

管:对污染源及处理设施进行有效管理,同时通过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和限制污染环境的行为。

资源化:积极采取工艺措施,使治理后的废物能够成为资源,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

《环境保护概论》试题(B)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1、环境容量:一定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称为环境容量,即一定环境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2、生物放大作用:在同一条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大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3、超城市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超城市化”。

4、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5、二次污染物:从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6、面源污染:指以面积形式分布和排放污染物造成污染的发生源。

7、水体自净作用:各类天然水体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

8、光污染: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

从波长10nm-1mm 的光辐射,即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

9、排污交易:指环境管理部门制定总排污量上限,按照此上限发放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可以在市场买卖。

10、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等特点的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和生存质量的重大环境问题。

二、填空题(15分,每空0.5分)1、环境破坏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产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