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西方芭蕾基训的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

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

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舞蹈是一门充满着艺术美感的表演艺术,不同的舞蹈类型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技巧。

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作为两种经典的舞蹈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

在中国的学校,学生有机会接触这两种舞蹈,以提升他们的舞蹈技巧以及培养艺术素养。

本文将探讨中华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

首先,在身体要求方面,中华古典舞和芭蕾舞都要求艺术家具备优美的姿态和身体掌控能力。

然而,两种舞蹈的身体动作和技巧却存在较大差异。

在中华古典舞中,动作以柔和、流畅的折线为主,舞者要求具备优美的蓬勃、舒展、柔美、静默等动作特点。

此外,还要求舞者掌握中式服饰的文化背景知识,透彻了解各种舞蹈剧目的内在意义和表现形式。

而芭蕾舞注重的则是舞者的线条和肢体协调性,将动作细致、优美而奢华的结合起来。

芭蕾舞的特点在于呈现出了流畅的肢体操控技巧和故事情节。

在身体掌控点细节方面两者的具体要求和差异也更加明显。

其次,在表现形式方面,中华古典舞和芭蕾舞都具有它们独特的艺术特点。

中华古典舞原始的表现方式是以人的手、足、面、身体语言为表现的加上时间、空间、音乐的形式来传达温情脉脉,娴静高雅,优美圆润的形态。

而芭蕾舞的特点则是强调肢体动态,体现了表演者的技巧和表现力。

具体来说,芭蕾舞通过身体语言和技巧表达剧情情节,同时表现出了优美的肢体线条和均衡的力量分配。

因此中华古典舞和芭蕾舞模式之间的差异关键在于两者所强调的是技巧和肢体线条还是表情和肢体动态。

最后,在教学方法方面,中华古典舞和芭蕾舞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华古典舞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对学生思维和记忆力的培养,通过“自然和技巧”的结合来增强学生的体验。

而在芭蕾舞教学中则注重在不断深入学生的音乐感和对节奏的把握上,全面强化音乐和身体表现之间的协调性。

因此,在教学方法方面,两种舞蹈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但具体的教学方法有区别,还要针对不同的舞种进行掌握和规范。

综上所述,中华古典舞和芭蕾舞这两种经典的舞蹈形式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征,所要求的舞者身体动态和表现形式都存在较大差异。

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

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

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都是非常优美的舞蹈形式,它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虽然它们都属于舞蹈艺术,但它们之间有着许多的异同点。

本文将主要谈论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

中国古典舞与芭蕾舞最大的不同在于其起源和文化背景。

中国古典舞是源自中国古代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它起源于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而芭蕾舞则是源自欧洲,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了现代芭蕾舞。

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在起源和文化背景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表现形式上,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古典舞的舞姿、手势和动作多取材于中国古典诗词、书画和戏曲等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而芭蕾舞则以柔美的身姿、高度的抽象和技巧性动作为特征,更加注重舞者的身体力量和柔韧性。

在表现形式上,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基本训练上,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也存在一些不同。

中国古典舞基训强调身体各部位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注重舞者内在气质和情感的表达,训练注重内功的修炼,比较讲究源于内在的舞蹈理念。

而芭蕾舞基训则更加注重舞者的身体力量、柔韧性和技巧性动作的训练,讲究外在的线条和形式,舞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基本功训练才能够完成高难度的舞蹈动作。

在基本训练上,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也有着一些不同之处。

在服装和音乐上,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也有着一些差异。

中国古典舞在服装上一般都穿着汉服,舞蹈配乐多采用中国传统音乐,如二胡、琵琶等。

而芭蕾舞则通常穿着芭蕾舞裙,舞蹈配乐多采用古典音乐或者交响乐。

在服装和音乐上,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

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

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古典舞和芭蕾舞都是古典舞蹈艺术的代表性表演形式,在中国古代和西方国家都有悠久的历史。

虽然两者都是古典舞的形式,但由于其发展环境、文化背景和舞蹈风格不同,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便有了一些异同点。

本文将从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历史渊源、表演特点、训练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揭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一、历史渊源中国古典舞源远流长,历史可追溯至古代的宫廷舞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宫廷舞蹈不仅在舞蹈形式上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而且在表现主题上也有很强的宫廷文化色彩。

在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是一种高雅的表演艺术,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精髓,是中国古典舞发展的源头。

古典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廷舞蹈,并在法国得到了最终的发展。

芭蕾舞在欧洲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欧洲宫廷贵族生活中的一项重要表演艺术,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发展,成为了西方世界最为重要的古典舞形式之一。

从历史渊源来看,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都有着宫廷舞蹈的渊源,但其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却大不相同。

二、表演特点中国古典舞的表演特点主要体现在动作、服饰和音乐方面。

古典舞的动作着重于身体的柔韧和力量的平衡,舞者的动作要求柔美而微妙,舞姿端庄,舞态雅致。

古典舞的服饰以华丽的汉服为主,色彩绚丽,图案繁复,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

在表演中,古典舞常常伴随着传统的中国音乐,能够表现出中国古典舞的独特魅力。

芭蕾舞的表演特点则体现在动作、音乐和舞剧方面。

芭蕾舞的动作要求舞者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的平衡,但相比古典舞更加注重舞者的跳跃和旋转,动作更加高难度。

芭蕾舞的服饰注重线条的简洁和优雅,通常采用简洁的裙装和鞋子,色调明亮。

在表演中,芭蕾舞通常伴随着古典音乐,舞剧内容丰富多样,能够充分展现芭蕾舞的高雅和华丽。

从表演特点上来看,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在动作要求、服饰和表演形式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三、训练方法中国古典舞基训强调对身体柔韧度和力量的培养,舞者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舞蹈基本功训练,如身体柔韧度的训练、腿部力量的训练和体态的训练等,以及对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舞步的练习。

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

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

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摘要】中国古典舞基训和芭蕾舞基训在动作优雅性、舞蹈技巧要求、舞蹈表现形式、服装与化妆要求、音乐节奏感要求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同点。

在动作优雅性方面,两者都追求舞姿的优美和大气;而在舞蹈技巧要求上,芭蕾舞更强调身体力量和柔韧性,古典舞注重手臂和指尖的动作。

芭蕾舞更加注重舞者身体线条的展示,而古典舞则更注重舞者的神情和表情。

在服装与化妆要求上,芭蕾舞通常穿着束腰裙和芭蕾鞋,而古典舞则穿着中国传统的服饰。

两者在舞蹈技巧和表现形式上略有不同,但都对音乐的节奏感要求严格。

适合学习古典舞和芭蕾舞的人群因个人兴趣和身体条件而异,需要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舞蹈类型。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基训, 芭蕾舞基训, 动作优雅性, 舞蹈技巧要求, 舞蹈表现形式, 服装与化妆要求, 音乐节奏感要求, 异同点总结, 适合人群分析1. 引言1.1 中国古典舞基训概况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典舞基训中,注重身体的舒展和柔韧性,动作要求端庄优雅,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和气质。

古典舞的动作多取材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和描述,舞蹈动作具有独特的中国风格,能够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典舞的基训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各种基本的舞蹈技巧,包括脚步技巧、身体协调和表情技巧等。

古典舞注重舞蹈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要求舞者能够通过舞蹈动作传达内心的情感和感情。

在古典舞基训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学习各种舞蹈技巧和动作组合,培养自己的舞蹈感觉和表现能力。

中国古典舞基训注重舒展优雅的动作表现和传统文化的感受,通过学习古典舞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

1.2 芭蕾舞基训概况芭蕾舞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古典舞蹈形式,以其优美的动作和高度技巧要求而闻名于世。

芭蕾舞基训是学习芭蕾舞的第一步,是打下良好舞蹈基础的重要阶段。

在芭蕾舞基训中,学员首先需要学习各种基本的舞蹈动作,如弓步、鹿角步、转体、跳跃等。

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

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

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作为两种不同的舞蹈形式,各自拥有独特的魅力和训练方式。

虽然它们都属于舞蹈艺术,但在表现形式、技巧要求和训练方法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就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的基本训练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异同点。

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在于其传统文化背景。

中国古典舞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通常以中国传统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舞蹈动作含蓄典雅,姿势优美舒展,强调内心的情感表达。

而芭蕾舞则起源于欧洲,具有西方文化的特色,以古典音乐为伴奏,舞姿优美、优雅、高贵,技巧性强,要求舞者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舞蹈技巧。

在基本训练的技术要求方面,中国古典舞与芭蕾舞也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包括基本功动作、舞蹈动作、转体、跳跃等,要求舞者具有柔美的身体线条和深厚的内功修养,注重舞者的“气质”和“神韵”。

古典舞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和塑造,追求舞者的舞姿、身段与舞台氛围的融合。

而芭蕾舞的基本功训练则着重于舞者的身体柔韧性、力量、技术性和表演力,芭蕾舞的动作要求直线美、规范化、舞者的表演力很强,要求集美、高、优、洁于一身。

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在音乐伴奏和服装方面也有所不同。

中国古典舞通常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伴奏,穿着中国传统的华丽服装,舞台布景也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而芭蕾舞则多以古典音乐为伴奏,在服装设计上强调舞者身体线条和动态美感,舞台布景更注重对艺术效果的渲染和表达。

在教学方法和理念方面,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也存在差异。

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方法多注重传统的“师徒传承”和“身临其境”,强调舞蹈的表演和表达技巧。

教学理念上强调“内外合一”,追求舞者身体、心灵与舞蹈动作的完美结合。

而芭蕾舞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动作的技巧细致和规范化,通过反复的动作练习和技术训练,锻炼舞者的身体素质和技巧功底。

芭蕾舞也更注重对舞蹈动作的严格规范和技术标准,追求对人体的严格控制和雕琢。

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异同点

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异同点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芭蕾舞;基训;异同点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代表着我国舞蹈艺术的深远意义,中国古典舞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已经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审美和标准,也有着自己固定的一套基础训练模式。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对于舞蹈的审美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中国古典舞如果想继续在世界舞台上保持应有的地位,就势必要不断吸取其他舞种的基训经验,而芭蕾舞的基础训练就可以为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借鉴素材。

一、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是中国舞的一个重要分支,起源于我国古代,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将中国传统武术、杂技、戏曲都融入其中,无论是在肢体还是造型上,都十分讲究一个神韵。

中国古典舞强调用眼睛来表达舞蹈的内涵,中国古典舞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成长,中国的每个不同阶段所表现的文化特征在古典舞中都有所体现,可以说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内涵就代表着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

中国古典舞的灵魂就是神韵,中国古典舞的基础动作包括“形、神、劲、律”,利用独特的身法技巧来表达中国古典舞所蕴含的神韵,这是中国古典舞的一个重要概念。

中国古典舞集合了从遥远的民间舞蹈到宫廷舞蹈的全部特色,其含蓄内敛的韵律和肢体正好突出了中国古典舞所要表达的独特的美学观点,这也正是中国想要向世界传递的东方文化的内涵,中国古典舞的艺术魅力也尽在于此。

二、芭蕾舞芭蕾舞起源于欧洲的意大利,随后在法国不断发展最终达到鼎盛阶段,在芭蕾舞被孕育至今的五百多年间,芭蕾舞的影响已经从欧洲逐渐扩大到全世界范围内,现如今芭蕾舞已经成长为世界范围内各国都全力重视的一个舞种。

芭蕾舞又被认为是欧洲古典舞,其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女舞蹈演员在表演时要高高的踮起脚尖,并搭配上独特的芭蕾舞服,将所蕴含的戏剧情节和情感通过音乐和舞蹈的手段来表达。

由于芭蕾女舞者需要始终以脚尖点地的方式进行表演,因此平衡成为芭蕾舞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表演时需要将身体的各个部位向外对称打开,以轻盈优雅以及连续不断的旋转展示芭蕾舞独特的高雅艺术气息。

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

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

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是两种不同的舞蹈形式,它们在基本训练和表现风格上存在一些异同点。

本文将从基本训练内容、舞姿技术、表现风格等方面来探讨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的异同点。

一、基本训练内容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功法训练和舞蹈技巧的综合训练。

功法训练包括基本功的练习和体能训练,如韧劲、柔韧、平衡等;舞蹈技巧的综合训练包括步法、跳跃、转体等。

古典舞要求舞者具有柔美、幽雅、浑然天成的舞姿。

二、舞姿技术中国古典舞的舞姿技术主要包括手技、足法、身法和目法。

手技包括指法、手心、手背、手指等细微的变化;足法包括步法、站法、跨法等;身法包括腰部、胯部、肩部、背部等身体的协调运用;目法包括眼神、眼睑、眼球等。

而芭蕾舞的舞姿技术主要包括四个基本姿势(plié、tendu、dégagé、relevé)和五个动作(jeté、fouetté、pas de deux、pirouetté、en pointe)。

芭蕾舞要求舞者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优美的线条。

三、表现风格中国古典舞的表现风格主要体现在舞蹈动作、面部表情和动作内容。

舞蹈动作要求优美大方,面部表情要求深情绵绵,动作内容要求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而芭蕾舞的表现风格主要体现在身体线条、动作精准度和情感表达。

身体线条要求优美高贵,动作精准度要求准确无误,情感表达要求真挚感人。

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在基本训练内容、舞姿技术和表现风格上存在一些异同点。

但无论如何,它们都是优秀的舞蹈形式,各自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舞蹈艺术,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身心健康和文化素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希望通过对古典舞和芭蕾舞的比较,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两种优秀的舞蹈形式,让它们的光芒绽放在更多的舞蹈爱好者的心中。

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

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

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都是舞蹈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虽然它们都是属于舞蹈领域,但在基本训练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下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

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在动作的技巧上有着很大的不同。

中国古典舞强调“内涵”,注重在技巧动作上的变化和转化,力求通过技巧动作的变化来展现舞者的内心情感。

而芭蕾舞则更加注重技巧动作的纯粹和规范,追求优美、轻盈和规矩,舞者必须具备非常精湛的技巧才能胜任芭蕾舞的表演。

在舞姿和身体线条上,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也有着不同的要求。

中国古典舞注重舞者的舞姿和身体线条,追求“扭身折腰,弯弓拨弦”的效果,追求舞者整体的舞姿和身体线条的美感。

而芭蕾舞强调优美、端庄的舞姿和身体线条,追求舞者肢体的线条和比例的完美,要求舞者保持挺拔的身姿和协调的舞蹈动作。

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在音乐和节奏上也有所区别。

中国古典舞大多是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伴奏,舞蹈动作和节奏多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基础,强调有中国特色的舞蹈,要求舞者在跳舞的过程中能够精准的配合音乐的节奏。

而芭蕾舞则以古典音乐为主,节奏优雅、明快,舞者在表演时要求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进行舞蹈表演。

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在服饰和舞台表现上也有着差异。

中国古典舞注重服饰的华丽和舞台表现的绚丽,常常需要穿着中国传统的华丽服装进行表演,舞台表现力强,以人物塑造和情感表现为主。

而芭蕾舞则更加注重服饰的简洁和舞台表现的清新,常常需要穿着蓬松的芭蕾舞裙进行表演,舞台上更加注重肢体语言和舞蹈动作的表达。

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在技巧动作、舞姿和身体线条、音乐和节奏、服饰和舞台表现以及动作的难度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和特点。

虽然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表现风格和特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舞蹈形式,无论是中国古典舞还是芭蕾舞都对舞者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都需要舞者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汗水才能够达到高水平的表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西方芭蕾基训的训练功能和训练价值各有千秋。

本文从中西方古典舞的身姿体态、技术技巧、表演内涵、音乐的运用等四个方面比较分析了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基训的异同。

【关键字】古典舞基训;芭蕾基训舞蹈是以肢体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不论是民族民间舞、古典舞还是现代舞,都需要舞者具有良好的身体基础活动能力,因此基本功训练课程是学习舞蹈的必修课,适用于任何舞种的教学。

芭蕾基训因遵循了人体解剖学原理与人体运动法则,一直被公认为最科学的训练方法。

中国古典舞训练体系是脱胎于戏曲舞蹈,在汲取西方芭蕾基训的养分中遵循中国传统的发展脉络逐渐确立起来的一套有着极具民族性的训练方法。

其成形相对较晚,在时代的变迁与自身的发展中,它赋予了基训法新的气韵与新的品格。

下面笔者就从身姿体态、技巧原理、表演内涵、音乐的运用等四个方面对上述两种基训体系进行比较。

一、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基训在身姿体态上的比较分析在身姿体态的要求上,芭蕾基训要求身姿刚健挺拔,训练中,后背保持直立,两肩与胯对齐,脖子微微上仰,给人一种昂扬高贵的气质。

中国古典舞基训吸收了芭蕾基训中对平衡感的训练,同时提炼了东方神韵的审美特质,比芭蕾基训多了身韵方面的训练,在身姿体态上采用符合东方人人体结构与中国人对“圆与弧”审美欣赏习惯的方式,运用拧、倾、圆、曲使重心保持下沉或较低位置,强调腰的拧、倾、圆、曲四大形态与万变不离其宗的曲线美。

如戏曲体态“子午相”“阴阳面”“拧麻花”中一以贯之的人体“拧、倾、圆、曲”之美。

二、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基训在技巧原理上的比较分析芭蕾基训中的技巧原理始终贯穿着在保持体态“直立”的基础上对控制能力与腿部肌肉力度的训练,且以旋转和跳跃为主。

在旋转与跳跃等技巧性动作中,腿、膝盖、脚背一直到脚尖都要一绷到底,绷到一种极致。

其中,旋转不仅强调头、手、脚与身体的协调配合,更强调对主力腿、腰背部、踝髋关节直立能力与对身体各部位控制能力的矫正练习。

跳跃训练中,体态始终保持直立向上,腰背部肌肉均处于紧绷与拉伸状态。

这种身姿保持直立的跳跃训练使得脚部移动更为灵活,也使腿部的爆发力与双腿的协调能力得到加强。

古典舞技巧不仅发扬了芭蕾基训中对动作延伸性的追求,同时对技巧做了更为细节化的变化处理。

拿转来说,就有踏步掖转、旁腿转、上步掖转、跨腿转、旁腿转等之分;跳的动作就有大、中、小跳之分与吸腿跳、弹跳等等。

芭蕾基训中的“跳”讲究轻和开,以及对地球重心反抗。

不管是主力腿还是动力腿,起空和落地都要保持完全外开。

中国古典舞基训的跳,不要求所有跳都保持外开,而更多地花精力在腿的伸屈上做一些花式设计,如小射雁跳的形态:折回动力腿,掖紧膝盖半蹲。

古典基训和芭蕾基训在转的动作上区别更是明显,芭蕾基训的旋转都是单一直体向上的,动作长而舒展,舞姿在转的时候几乎没什么变化,而古典舞基训里转的舞姿变化多端,除有直体的旋转,上身可直可屈,尤其突出的是以拧倾形态的舞姿造型、在“倾”的平衡重心上的转。

如斜探海转,不仅要求上身呈一定的拧倾,重心要螺旋,上身还要随舞姿进行变化。

古典舞基训中的技巧相较芭蕾基训更为丰富,除了旋转和跳跃,翻与弹跳等技巧也十分出彩,并且这些技巧极富民族性。

其中,翻,是中国古典舞里的创造性技巧,也是我们所引以为豪的民族技巧,是芭蕾基训所没有的技巧。

其翻身种类样式之多,变化之精彩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所无可比拟的。

如“探海翻身”、“踏步翻身”、“收腿翻身”、“片腿翻身”等大幅度慢翻身动作,连绵圆润,犹如波浪起伏;“点步翻身”敏捷快速,急若电闪;连续“串翻身”,如蜻蜓点水,干净利落。

翻身的快慢、力度,又带给观者不同艺术感官冲击力,营造出多种感情基调,如结合演员面部表情,接连几个的慢翻身动作,就把恋人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或朋友间久别重逢一言难尽的内心惆怅刻画出来。

近年来,翻身动作在保持民族特性不变质的前提上花样有了翻新,与身法结合,形成古典舞弹跳过程中独一无二的流动性风格特点成了翻身技巧最大的创新点。

讲求力道精准、“发力在根,用力在梢”与“寸劲”的发力要点,极尽有柔有刚,柔中带刚之美的审美追求更是对民族风格的大胆标榜。

三、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基训在表演内涵上的比较分析受中国文化――含蓄与内收的文化特质影响,中国古典舞基训强调对“神”的捕捉,且神韵上拥有鲜明的东方文化审美特征①。

多数动作讲究内在感觉,这种感觉表面上依靠呼吸的控制来掌握,深层上则依靠自我长期对动觉的体悟与意会,如“含胸”、“起沉”等内收性动作形态上均呈现出明显的内聚性,“顺风旗”、“晃手”、“云手”等圆弧形态与动作划圆的轨迹则更是体现出周而复始与轮回的中国哲学精神。

截然不同,西方文化具有鲜明的外放与扩张特征,古典芭蕾舞便是继承、发扬皇家宫廷风格为主的西方传统舞蹈。

这种在开放与包容精神下发展起的舞蹈基训极其强调动作的外开、肢体线条的绷直延伸,注重动作外在对“形”的要求,动作大多都是呈放射形态的美学特征,对于动作的意味并没有太多追求,通常以让观众感受动作的“美”为宗旨,而并不要求观众去读懂舞蹈。

四、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基训在音乐运用上的比较分析基训课上的音乐伴奏是舞蹈这朵红花不可缺少的绿叶,舞蹈音乐伴奏是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舞蹈基训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基训在音乐的运用上各有千秋。

1、音乐的不同风格特征中国古典舞基训不同于芭蕾舞基训,它有很多舞蹈动作和造型取材于古典戏曲,其神态及从手的“起法儿”到各种舞姿造型均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征。

因此,音乐的选择、编配、演奏上均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风格。

音乐在注意体现民族韵律特征的同时,又强调五声性和声与古典和声的结合。

为增强音乐的力度和张力,通常还会适当融合一些和弦,以增加音乐伴奏的厚度和起伏。

芭蕾基训多采用音乐节奏起伏变化明显的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派音乐,强调音乐与舞蹈点线对应关系,且芭蕾基训中的音乐节奏明确服务于芭蕾基训内容和形式的变化,动作的性质是音乐风格选择的依据,这种明确的动作指向性选择是古典基训音乐所欠缺的。

2、钢琴伴奏的不同艺术功用钢琴是伴奏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基训的主要乐器,但钢琴伴奏在两种基训课上的作用极为不同。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中的钢琴伴奏作用明晰,其与基训课程构成音乐与形体的完美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相得印彰。

古典舞基训的钢琴演奏要求充分结合我国古典舞的舞风特点,如钢琴伴奏中强劲有力的曲目主要运用于大跳、中跳和大踢腿等组合,进行钢琴弹奏时应注意节奏感与声音力量的穿透性、传递性;活泼欢快的曲目主要运用于串翻、点翻、射雁跳等组合,此时要求钢琴运用弹性、轻巧、通透的触键,机敏地去捕捉舞者足尖的节奏特点,营造出活泼欢快的音乐意境;抒情优美的曲目多被运用于腰、蹲、擦地等组合练习中,要求钢琴伴奏具有通透饱满的音质②。

芭蕾基训中的音乐最重要的作用是“怡情悦性”,能够配合不同动作的节奏与情绪,帮助学生轻松完成动作。

在芭蕾基训中钢琴伴奏不是一个单纯的节拍器,它必须承担起为动作组合表达内容、烘托气氛的责任③,因为芭蕾基训课堂枯燥,讲求严谨、规范,除了舞姿要有贵族般气质和优美,对身体的要求细化到腿部、手部的肌肉线条,指尖和脚尖的延伸感,每一个动作都需要依靠肌肉发力,整个训练过程既是力的较量,更是对舞者心智的考验。

因此钢琴发出的每一个音符是否能化痛苦的运动过程为舞者们享受舒展身体美的释放常常成为人们衡量芭蕾基训钢琴伴奏是否理想的一个标准就是。

如手位训练组合,主要训练的是学生肌肉的张力和控制能力。

这类舒缓优美型的动作若无音乐的配合也只是机械动作,无所谓美感质感,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又痛苦。

若能用音乐来辅助动作,学生就能在动作中释放,在音乐中加深印象。

再如力量型组合,其训练目的是提高肌肉爆发力,以及肌肉线条的拉伸。

若仅靠课堂上老师机械化的数拍子来进行,学生就很难感受到身体延伸的美。

3、音乐调式的差异芭蕾基训的音乐多采用西洋大小调式,大调式具有明朗光辉的色彩,小调式具有柔和暗淡的气质④。

因此在训练张力、爆发力的大踢腿组合中,一般采用大调式中比较欢快的进行曲、圆舞曲或爵士风格的音乐;训练腿部柔韧性的抬腿或屈伸腿,多采用小调式中比较忧郁的夜曲或低沉的悲歌。

左手伴奏一般以整齐的八度低音与柱式和旋为主,这样的风格特点更有助于学生爆发力的迸发。

古典舞基训一般采用较多的为五声调式,以此来体现中国元素。

以中间代表性动作控制组合为例,一般节奏为4\4拍。

音乐风格婉转悠扬,右手在低音与高音之间游走,犹如行云流水,抑扬顿挫,使得学生在做腰练习时更好地表现出女生独有的柔美。

再以跳组合为例,一般节奏为2\4拍,音乐节奏鲜明,情绪欢快跳跃,小跳组合轻快灵巧。

中、大跳腿部弹跳能力,一般选用的音乐节奏为3\4或是4\4拍,重拍比较明显的曲子,比较适合空中舞姿的展示。

从比较中发现,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西方芭蕾基训相互之间既有传承,也存在差异。

中国古典舞基训既秉承了西方芭蕾基训的部分原理,同时也开发了自身的艺术特质。

当下中国古典舞已初具了成为本民族一套训练系统的雏形,而这套系统在身姿体态、技巧原理、表演内涵、音乐的运用等方面都具有比较强的民族特性,有本民族特有的艺术表现力、审美规范和美学追求,极富中国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中国特色。

而借鉴西方舞蹈体系化构建的经验是中国古典舞逐步发展形成其当代“中国古典舞”多姿多彩舞蹈风貌的必经之路。

作为中国古典舞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认识到中国古典舞基训和古典芭蕾基训这两种训练体系对舞蹈演员均有着它的得与失⑤,更要认识到基本功训练方法在中国古典舞与西方芭蕾舞中的异同,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研究,掌握其训练科学性与艺术性,挖掘基训在古典舞中的艺术价值,完善古典舞训练体系和教学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