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1)中国古典舞基训的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舞基训大学教案

中国古典舞基训大学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技巧和节奏;2.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舞蹈表现力;3. 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修养。

教学内容:1. 中国古典舞基本动作;2. 技巧训练;3. 节奏训练;4. 舞蹈组合练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中国古典舞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舞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二、基本动作训练1. 教授头部、肩部、手臂、腰部、腿部等基本动作;2. 学生跟老师一起练习,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三、技巧训练1. 教授跳跃、旋转、翻身等技巧;2. 学生跟老师一起练习,逐步提高技巧水平。

四、节奏训练1. 教授舞蹈节奏,让学生熟悉并掌握;2. 学生跟老师一起练习,提高舞蹈节奏感。

五、舞蹈组合练习1. 教授舞蹈组合,让学生熟悉舞蹈动作;2. 学生跟老师一起练习,逐步提高舞蹈表现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复习基本动作、技巧和节奏;2. 学生跟老师一起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二、舞蹈组合练习1. 教授新的舞蹈组合,让学生熟悉舞蹈动作;2. 学生跟老师一起练习,逐步提高舞蹈表现力。

三、舞蹈表演1. 让学生分组进行舞蹈表演;2. 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强调中国古典舞的重要性和价值。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动作规范、技巧掌握、节奏感等;2. 观察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通过学生的舞蹈表演,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1. 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教学中的不足;2. 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案(精选五篇)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案(精选五篇)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案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案教学对象:10级19班教学内容:把杆训练——腰组合(复习课)教学目的:本节课以复习为主,巩固新教的学习内容把杆训练—腰组合,严格、细致地要求学生动作的规范性,在音乐节奏里完成和体现动作的性质。

教学难点:学生连接动作的能力不够以及手脚的配合不够准确,移动性运动过程中后背松懈、腿部力量的不足,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也不连贯。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集合整队,清点人数2、简单介绍本节课内容:复习上节课腰组合,重点是把单一动作再做进一步细致地讲解,使学生达到熟练、规范。

3、热身运动(给学生3分钟自己练习)开肩、压腿、踢腿(扶杆上)二、复习把杆训练——腰组合1、同音乐配合,集体进行练习2、通过学生的练习情况,纠正不规范的动作,把单一动作再做进一步细致的讲解(教师讲解及示范)3、把单一动作通过节奏变化反复练习,直到熟练、规范3、动作与音乐配合阶段(学生互相讨论练习)4、抽学生进行示范、练习(教师点评)三、结束教学:总结本堂课内容,要求在课后复习,熟悉动作和节奏,更好的把组合内涵表现出来。

第二篇: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案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案本课堂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巩固新教的学习内容(把上部分、把下部分、跳跃部分及技巧部分),严格、细致地要求学生动作的规范性,在音乐节奏里完成和体现动作的性质。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一位擦地时注意节奏的变化,通过各种变化,使学生更加好的掌握双腿的控制能力,以及对音乐的处理。

(2)4拍和1拍完成半蹲的不同发力点,4拍的松弛以及1拍的瞬间松紧感,更好的训练到学生膝盖的控制能力。

(3)五位擦地除了动作变化外,重点做四位回转时的稳定性,为把下技巧打好基础。

(4)做旁腿变后腿时要保持上身体态,特别是腿的控制力,腿尖、膝盖要使上劲,千万不能向下掉,感觉腿的延伸感。

(5)做小弹腿时,加上半脚尖的动作,更好的训练到脚腕的能力,以及膝盖、小腿的灵活性。

舞蹈古典舞基训学习计划

舞蹈古典舞基训学习计划

舞蹈古典舞基训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1. 了解古典舞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点。

2. 掌握古典舞基本动作、姿势和舞姿。

3. 培养优美的身体姿态和柔美的舞姿。

4. 提高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

二、学习内容1. 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姿势。

3. 古典舞的舞姿和表演技巧。

三、学习方法1. 注重基础训练,重视身体柔韧性和肌肉力量的训练。

2. 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注重舞蹈和音乐的结合。

3. 经常观摩古典舞演出,学习他人的舞蹈技巧和表演风格。

四、学习计划1. 第一阶段:了解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第一周:通过课堂学习和阅读资料,了解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第二周:观看相关纪录片,深入了解古典舞的发展历程。

第三周:参观舞蹈学院或舞蹈团,亲身感受古典舞的魅力。

第四周:总结学习成果,完成相关作业和报告。

2. 第二阶段:掌握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姿势第一周:学习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姿势。

第二周:练习基本的舞蹈动作和姿势,提高身体柔韧性和肌肉力量。

第三周:学习古典舞的舞蹈技巧和表演要领。

第四周:练习古典舞的舞蹈技巧和表演要领,提高舞蹈水平。

3. 第三阶段:培养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第一周:继续练习古典舞的舞蹈技巧和表演要领。

第二周:参加古典舞的比赛或演出,展示个人的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

第三周:接受专业舞蹈老师的指导,改进自己的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

第四周:总结学习成果,展示个人的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

五、学习评估1. 每周进行一次学习成果的评估,分析学习情况和提出改进意见。

2. 经常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学习经验和感悟。

3. 定期举办古典舞的比赛或演出,检验学习成果和提高表演能力。

六、学习资源1. 剧场和舞蹈学院的资源:观摩演出、参观舞蹈学院。

2. 书籍和资料:阅读相关的古典舞书籍和资料。

3. 讲座和培训:参加古典舞的讲座和培训。

七、学习环境1. 舞蹈教室:定期上课,专业老师指导学习。

2. 剧场和舞台:参加比赛或演出,提高表演能力。

大学古典舞基础训练教案

大学古典舞基础训练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典舞的基本手型、脚型、手位、脚位以及手臂的基本姿态。

2. 通过基础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柔韧性、软开度及身体各部分的灵活性。

3. 培养学生的舞蹈感觉,提高舞蹈表现力。

教学重点:1. 古典舞的基本手型、脚型、手位、脚位。

2. 身体的柔韧性、软开度及身体各部分的灵活性。

教学难点:1. 古典舞的基本手型、脚型、手位、脚位的正确掌握。

2. 身体的柔韧性、软开度及身体各部分的灵活性的提高。

教学内容:一、上肢训练1. 头部:前、后、左、右倾头、头颈的转动。

2. 肩部:压肩、环动、松肩、含胸、展胸、仰胸。

3. 腰部:弯腰、涮腰、耗腰。

二、下肢训练1. 脚踝部:勾脚、绷、拒脚、向内环动、向外环动。

2. 腿膝部:吸伸、环动、踢、搬、控腿。

3. 腿部:横叉、竖叉、压叉。

4. 胯部:趴青蛙、小胯、大胯。

三、地面训练1. 蹲:一、二、五位半蹲、全蹲、带半脚尖、压脚跟。

2. 踏步蹲与胸腰及前旁、压腰、组合。

3. 小涮腰、横拧组合。

4. 各民族舞姿组合:大掖步、卧点、扑步。

5. 丰富节奏,加强节奏变化。

四、把杆训练1. 擦地:一、五位、前旁后擦地。

2. 带勾、绷脚、及与半蹲组合。

3. 前后摆动并环动。

4. 与争位、转头、压脚组合。

5. 与五位并立转组合。

6. 丰富、加强节奏变化。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热身运动1. 呼吸练习: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运用呼吸,提高身体软开度。

2. 身体各关节活动:头部、肩部、腰部、腿部、脚踝等。

二、上肢训练1. 头部、肩部、腰部的柔韧性训练。

2. 手型、脚型的规范训练。

三、下肢训练1. 脚踝部、腿膝部、腿部的柔韧性训练。

2. 腿部的稳定性训练。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复习上节课所学动作,巩固训练成果。

2.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个别指导。

二、地面训练1. 蹲的训练:一、二、五位半蹲、全蹲、带半脚尖、压脚跟。

2. 踏步蹲与胸腰及前旁、压腰、组合。

3. 小涮腰、横拧组合。

中国古典舞基训教案

中国古典舞基训教案

中国古典舞基训教案篇一:舞蹈课教案(部分)第一章:舞蹈基本理论(共一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舞蹈和舞蹈的类别教学重难点:舞蹈的定义与舞蹈的种类教学课时:一课时,总第一课时第一节:舞蹈的定义和特性一、舞蹈的定义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二、舞蹈的特性(一)形体表现性:就是舞蹈用形体语言来传情达意的特征。

(二)直观动态性:就是舞蹈的一切创意都要通过观众现实直观感受到的舞蹈动作来被感知。

(三)综合展演性:包含舞蹈音乐、舞蹈灯光和舞蹈布景。

第二节:舞蹈的分类一、根据舞蹈不同的风格特点来划分(一)古典舞(二)民间舞(三)现代舞二、根据表现形式的特点来划分(一)独舞(二)双人舞(三)三人舞(四)群舞:(主要功能:1.塑造群体形象2.营造意境背景3.外化主要人物内心的一种表现手段。

(五)舞剧:是综合了舞蹈、戏剧、音乐、舞台美术等综合手段的舞台表演艺术。

三、胯——开小胯、开大胯(一)坐开小胯: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腿屈膝,膝底相对坐地,上身垂直,双手扶膝,立腰、挺胸、抬头、两眼平视。

做法①:双手用力压膝,使膝盖接近地面。

可按节拍上下颤动。

注意双脚开始靠近臀部,训练中可逐渐响前伸出,扩大角度。

做法②:上身垂直向地面下压,尽量使胸脯贴近地面。

团身慢起,团身时头向腹部靠,腰椎尽量弯曲,由后背肌椎一节节向上挺直,还原到准备姿态。

(二)坐开大胯: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腿绷直两侧打开,上身垂直坐地,双手腹前扶地。

做(本文来自: 千叶帆文摘:中国古典舞基训教案)法①:上身垂直向地面下压,双手向前伸出,原路线返回。

做法②:上身向右(左)下压,右手扶地,左手托掌,随身体侧压,左手扶右脚,此动作可反复进行。

四拍一次,两拍一次均可。

(三)胯环动:动作做法:(八拍完成)准备姿态,仰卧,双腿并拢绷脚,双手小七位扶地。

做法①:(内环动):1-2双腿并拢绷脚抬起90°;3-4双腿分开向两侧地面靠近;5-8贴地面两腿向内移动回到准备姿态。

古典舞基训课教案

古典舞基训课教案

古典舞基训课教案本文介绍了一节古典舞基训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该课程旨在通过强化舞姿转组合来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和身体表现语言。

教材分析中,重点讲述了舞姿性的复合转和身韵的连接,强调了技术技巧和抒情性的重要性。

针对的学生是大学二年级下学期的男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术和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包括旁腿转的连接、后腿转的舞姿控制、旁腿转接旁提后腿舞姿转等。

教学难点是单一技术技巧的连接和情感融入。

为了巩固提高,教师不断地给学生示范和让学生自己实践。

教学目标:在音乐的节奏与旋律上入手,使学生体会舞蹈的技术技巧和抒情性,增强表演力。

教学时间为1小时,采用情景启发、镜面练法、讲解示范和纠偏等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内容提要:1.主干动作:旁腿转、后退舞姿转、探海转、扫堂转、左正吸腿提襟按掌转。

2.支干身韵连接:抹手拖步、风火轮、盘碗、摇臂、燕子穿林、云手。

教学过程:1.复单一技术旋转,如旁腿转、扫堂转、探海转等。

教授新的舞姿转,如后退舞姿转和左正吸腿提襟按掌转。

2.回忆复组合中出现的身韵连接动作,提高学生的动作衔接能力。

3.教授组合,包括准备姿势、身韵连接动作和舞蹈组合练等。

教学小结: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们热衷于追求技术技巧和旋转的圈数,但有时会勉强自己做达不到的圈数,导致动作不稳定。

因此,在教学中应重点强调技术技巧和抒情性的结合,以及稳定性的重要性。

同时,课后适量布置舞蹈组合练等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打破原有的旋转动力及直立规律会导致旋转的舞姿美感丧失,旋转技巧不稳定,连接不顺畅,缺乏情感,显得机械和生硬。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议学生们在练时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反复的单一练逐渐提高旋转的圈数。

同时,在练时,多与学生沟通,让他们在潜意识里融入自己的情感,注意身法和韵律,提高表现力。

教学目的是通过古典舞把上下部分的组合练,培养学生正确的动作方法和观念,打下身体基本条件、基本能力、基本技术和基本身法韵律方面的扎实基础。

古典舞基训学习计划

古典舞基训学习计划

古典舞基训学习计划第一节:古典舞基础知识1.1 古典舞的起源及历史古典舞是一种源自欧洲的舞蹈形式,其历史可追溯至法国宫廷舞蹈、意大利歌剧舞蹈和俄罗斯芭蕾舞。

古典舞在18世纪至19世纪达到了巅峰,如今仍然是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的舞蹈形式。

1.2 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姿势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姿势包括:plié(下蹲)、relevé(提起)、tendu(伸展)、dégagé(滑开)、grand battement(大踢腿)等,这些动作和姿势是古典舞的基础,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十分重要。

1.3 古典舞的服装和舞台装饰古典舞的服装通常以芭蕾舞为主,女生演员穿着芭蕾舞裙,男生演员则穿着芭蕾舞裤。

此外,古典舞的舞台装饰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常常以古代宫廷为题材,舞台背景和道具设计十分精美。

第二节:古典舞基本功训练2.1 芭蕾基本功训练芭蕾基本功训练是古典舞学习的重中之重,包括脚部训练、身体柔韧性训练、转体训练以及身体平衡训练等。

通过练习基本功,可以提高学员的舞蹈技巧和身体素质。

2.2 音乐节拍练习古典舞的动作通常要和音乐节拍相配合,因此音乐节拍练习也是学习古典舞的重要环节。

在学习过程中,学员需要倾听不同的舞曲,学习如何根据音乐的节奏和速度来完成舞蹈动作。

2.3 舞蹈技术训练古典舞的舞蹈技术包括转体、跳跃、扑地等多种动作技巧,学员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来掌握这些技术,并且逐渐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

第三节:古典舞表演训练3.1 舞台表演训练古典舞的表演包括情感表达、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多个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学员需要通过舞蹈表演训练,提高自己的表现力和舞台魅力。

3.2 舞蹈编排训练古典舞的编排包括个人独舞、合唱舞、团体演出等多个形式,学员需要通过舞蹈编排训练,学习如何根据音乐和舞蹈动作来创作出精美的舞蹈作品。

3.3 舞蹈排练训练古典舞的排练是整个舞蹈团队协同努力的过程,学员需要通过排练训练,学习如何与其他演员配合,共同完成一场完美的舞蹈表演。

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的
本堂课通过古典舞把上.把下的组合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动作方法及观念,在身体基本条件.基本能力.基本技术和基本身法韵律方面打下扎实基础,使学生尽可能地接触古典身韵等风格性鲜明的教材,以便加深对古典舞风格特点和审美规范的认识和理解,达到训练的价值。

二. 教学内容及过程
组织教学,准备开始(2分钟)
(一)地面活动(5分钟)
(二)把上部分
1.一位擦地组合(3分钟)
2.蹲组合(正反两面) (6分钟)
3.五位擦地组合(正反两面) (5分钟)
4.单腿蹲组合(正面)(4分钟)
5.小踢腿组合(反面)(3分钟)
6.小弹腿组合(正反正面)(4分钟)
7.大踢腿组合(前旁后)(5分钟)
8.控制组合(正反两面)(5分钟)
(三)把下部分
1. 把下踢腿组合(前旁后)(6分钟)
2. 控制组合(4分钟)
3 舞姿转组合(授入新课,教师示范讲解)(10分钟)
4. 小跳组合(2分钟)
5. 小射燕跳组合(2分钟)
6. 变身跳组合(3分钟)
7. 大射燕跳组合(2分钟)
8. 紫金冠跳组合(3分钟)
9. 大跳组合(3分钟)
10. 单一的技巧练习(平转. 窜翻身. 点地翻身)(10分钟)
(四)课后总结(3分钟)
三. 教学重难点
(1)舞姿转中的各种不同姿态旋转和整个组合的协调配合(2)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
(3)提高技巧的质量,窜翻身的速度和路线
四. 教学课时
90分钟
五. 教学对象
大学一年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舞基训安排计划
为了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活动必须有计划的进行,没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不可避免地将导致教学的目的性,影响教学应有的成果。

因此,教学活动都应该有计划地进行。

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是教学大纲和教材。

教程大致可分为三段:即恢复课、授新课、复习和考试(或汇报)。

1、恢复课。

是休假(一个月左右)后上课的最初阶段,一般历时三周左右。

低年级稍长,高年级可短。

低年级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在假期(或间歇期)“退功”幅度大,恢复课可用二周至三周。

高年级学生由于已经具有一定的基本功基础,假期(或间歇期)“退功”幅度相对较小,恢复课可安排两周左右。

在学生间歇期间,即使学生坚持一定量的基训练习,但运动量仍然会较正常课减少,学生身体的关节、韧带、肌肉的能力与技术方法体力等方面都会有所减退,因此恢复课就是:(1)使学生身体各部位(颈、肩、背、腰、髋、膝、脚腕、脚趾)的能力、体力与技术的“法儿”都恢复到上学期末(间歇前)已达到的水平。

(2)对上学期末学生已掌握的教材进行有重点的复习(技巧部分单一训练为主),使之巩固或提高。

(3)有重点地克服与纠正学生休假前在训练中遗留的毛病和弱点,如跳、转、翻各类技巧中存
在的具有倾向性的毛病,或身体某部位的能力较薄弱等等。

恢复课从开始到结束,在教学内容的难度与教学进程的速度以及运动量等方面,都需要逐步加强,使学生体力、能力与技巧的恢复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2、授新课。

授新课是每一学期教学内容最多、历时最长的一个教学阶段,相对来说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授新课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1)教授新教材。

(2)对已学过的技巧加大难度。

(3)在已经学过的单一动作基础上进行组合练习,以及加大已学过的组合难度。

制定授新课教学计划时,教师需要依据年级教学大纲或某一教学阶段规定的新课程教材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的基础和授新课所占有的学时来安排,对所授新课内容在本学期末应达到的水平做一个估计和设想。

安排的依据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规律,以及教材自身的纵、横关系。

3、复习与考试。

考试或汇报前的三周左右应进入总复习阶段,对本学期或本阶段所教授的新教材进一步巩固提高,不宜再教授新教材。

因为此时已临近新的休假,如果教授新教材,学生在休假期间无法保证必需的时间练习,学了也难于掌握和巩固。

复习课也是最后将本学(或本阶段)所教授的主要教材集中组织为一堂课的过程。

一堂考试课(或汇报课)应展示本学期或某一教学阶段的最高成果,这堂课既要
全面,又要精炼,不能包罗万象,应该选择那些能代表学期或某阶段教学水平的内容,不宜把某些训练过程安排进去。

一个学期或某一教学阶段以考试或汇报的形式结束,这堂课既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也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

结束课的成绩好坏也是教师教学计划、总结经验、制定或修订下阶段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

毕业班的考试课应周密、妥善地组织,以便其真正体现学生的技术、技巧、艺术表现力等方面的实际水平。

因此,毕业班考试课应该体现全部训练过程的最终成果。

此外,组织好每课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保证。

附:1、舞蹈系中专(六年制),中专、大专(三年制)舞蹈表演计划表
2、舞蹈系中专(六年制),中专、大专(三年制)舞蹈表演计划表(安排顶岗实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