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的地面训练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的地面训练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的地面训练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的地面训练舞蹈的地面训练,是舞蹈训练的一种空间占有形式。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在形式上包含了地面训练,亦是如此。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地面训练的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柔韧训练(俗称为软开度训练),力量训练(又称为能力训练),技术、技巧动作训练三个方面。

柔韧、力量、技术技巧是构成舞者职业生涯的三个主要技术性成分,亦是一名职业舞者所必须具备和达到的身体基本条件和技术条件。

地面训练,就是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为舞者身体柔韧性、力量、技术技巧动作的具备与掌握,给予基础的、全面而系统的训练。

地面训练之所以成为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由地面训练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的。

1. 基础训练(一)坐姿(如图)基础训练中的坐姿是:双腿伸直绷腿端坐于地面,躯干直立,气息松弛地存放于腹部横膈膜处,沉肩,双手以手指尖为点置放于身体两侧地面的一种姿态。

它的具体要求是:(1)后背直立,并在动作过程中保持此形态。

(2)坐姿平伸的双腿绷脚,用力意误集中在双脚的脚趾尖上,大腿肌肉松弛。

2. 绷脚与勾脚(如图)绷脚与勾脚是地面基础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涉及动作的基本形态,更重要的是动作的用力方法和意识。

绷脚与勾脚在训练的过程中包含着勾绷脚趾,它是一组存在内在逻辑关系的动作,一般来讲绷脚与勾脚放在一起练习。

(1)绷脚:自脚腕处用力,推动脚弓绷直再依次用力推动脚趾绷向斜下远处。

准备:坐姿动作:自踝关节处发力推动脚弓向斜下方伸展,再由脚弓延伸至脚趾,形成绷脚。

绷脚在动作形式上可有正的,外开的,单腿的,双脚的。

教学要求:①动作的形态要准确,防止趹脚。

要培养和树立正确的用力方法,脚趾用力的方向一定是要向远处伸展。

②注意腿部肌肉的用力是松弛的,向外延伸的。

(2)勾脚:准备:坐姿动作:自踝关节处发力,经过勾脚趾、脚掌,将力量集中在踝关节处。

勾脚在训练形态上可以有正的、外开的、双脚的、单脚的。

勾脚的分解练习方式可处理为先做勾脚趾再做完整的勾脚。

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地面元素训练PPT课件

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地面元素训练PPT课件
第七章 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
学习目标
1. 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舞姿、要求和动律; 2. 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舞姿、技术技巧等。
第五节 地面元素训练
地面元素训练包括提、沉、冲、靠、旁移、含、 腆、横拧、旁提等要素。内在的动律和呼吸的 把握是中国古典舞舞姿形成的重要原因, 其动 作的关键点在腰部。
地面元素训练
一、 提、沉训练(2/4 拍音乐, 中速)
中国古典舞中的提、沉是由呼吸带动的, 是中国古典舞训练和表演中必 不可少的元素, 是舞蹈的呼吸, 是与舞蹈同时存在的。
一、 提、沉训练(2/4 拍音乐, 中速)
动作要求:
腰、肩都应尽量松弛。 提时, 应由腰腹部带动慢慢吸气, 到身体完全直起来, 气 息一直贯穿到头顶(图7-38)。
二、 冲、靠、旁移训练(2/4 拍音乐, 中速)
动作要求: 面向1 点方向, 交叉盘膝坐, 双手扶膝, 骨盆相对固定, 胸和腰在水平面上做运动。 按方位一次做停顿或连续运动。 冲为胸沿着水平、面向2 点方向和8 点方向的 移动(图7-40)。
图7-40
图7-41
图7-42
二、 冲、靠、旁移训练(2/4 拍音乐, 中速)
五、 旁提训练(2/4 拍音乐, 中速)
动作要求:
双膝跪地并拢, 臀离开双脚, 腰立起, 经过含身、 吐气, 经过旁肋的下弧线, 边旁提的同时, 边拧 身、敞胸(图7-44)。
图7-44
五、 旁提训练(2/4 拍音乐, 中速)
训练步骤: (1) 不加手的旁提训练。 面向1 点方向, 双膝跪坐地面, 双手背式。 向右旁提, 加 提、 沉一个八拍; 向左旁提, 加提、沉一个八拍; 由右立跪起一个八拍; 由右向左 一次地旁提一个八拍。 (2) 加手臂的旁提练习。 可先加单手, 再加双手。

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基本技术技巧训练PPT课件

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基本技术技巧训练PPT课件
两种以上的翻身, 在连接中必须 始终在一个运动轨道上完成。
手臂都是走立圆的路线, 与地 面应形成一个垂直的角度。
二、 翻身的训练
(二) 翻身的类型
1. 踏步翻身 踏步翻身是翻身训练中的基础训练, 是所有翻身中用以开法儿的技巧。
二、 翻身的训练
动作要求:
踏步的后脚要尽量往前踏, 与 主力脚基本在一条直线上。
01
手臂由第一只膀子主动 带动走一个立圆, 手背 始终保持朝着正前方。
03 04
05快速翻时, 应流畅、自 如、灵巧 Nhomakorabea 又有力点。
02
翻身时, 胯是一个开与合的关系, 在 踏翻的前1/2 时, 胯在碾脚的同时 经过挑腰、顶胯主动打开到正后。
眼睛要看准地面的一个点, 在翻身过程中要有甩头。
二、 翻身的训练
动作要求: 双起单落的射雁小跳到空中时, 要求头、眼向着顺风旗上面的手的方向看出, 头是水 平面的方位变化, 双起时, 两腿并拢, 人在空中要挂住, 落地拧腰和手要及时到位。
三、 跳跃的训练
2. 中跳
动作要求: 劈腿跳是中跳,要求两腿前后同时踢到90°形成空中的竖叉。 它要求跨得快速, 腾空能力要求更强。
可先一个八拍做一次空法儿, 再四拍做 一个空法儿, 再两拍做一个慢的平转, 连续行进着做几个停一停, 再做。
二、 翻身的训练
(一) 翻身的特点
翻身是围绕垂直面的立 圆运动, 无论是双脚重 心、单脚重心的翻身。
01
运动轴心在盆骨, 头顶固 定在空中一个高度, 脚下 踩在地面的一个点上。
03 04
02
训练步骤: (1) 滚腰的训练。 面对把杆, 小八字位站立, 双手交叉扶把, 用碎步做滚腰的练习。 正前时, 上身松弛, 头与上身保持在一个平面上, 肩、胯要对正。

复习一位擦地二位蹲的意义

复习一位擦地二位蹲的意义

复习一位擦地二位蹲的意义蹲是双腿屈伸的一个训练动作。

在中国古典舞训练中,蹲是一个系列动作,它包含了蹲的不同位置和不同舞姿。

如一位、二位、五位上的蹲、踏步、弓箭步、大掖步上的蹲,也包括蹲的幅度,如半蹲与全蹲。

蹲的训练作用与意义:1蹲的训练,使腿部肌肉群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能力得到增长与提高。

同时,对于伸展脚后跟的肌腱有明显的作用。

2蹲的训练,能使腿部力量的爆发力与韧性得到有效的增长。

3蹲的训练,对于增长和提高腿部踝关节的能力,提高快捷推地起跳的反应能力,有显著的作用。

4蹲的训练,为技术技巧的完成,提供必要的能力和技术上的基础。

进而推立半脚尖,对踝关节力量增长起作用。

擦地与蹲的结合(一般是半蹲),还表现在(踝关节)半脚尖力量增长的训练上。

半脚尖(踝关节)力量的训练,其作用和意义在舞蹈训练中非常突出,而这一作用的实现表现在擦地上,往往是与蹲结合在一起完成的。

从髋关节,到大胯小胯要求开,下蹲时尾椎垂直点是双脚后跟的中心,再到地面。

下蹲时要绵长,像是水中的皮球,要有韧性,不能蹲死了。

身体保持直立,半蹲时膝盖对脚尖、开胯,臀部对脚跟重心放在两脚上,五指着地。

全蹲必须经过半蹲过程。

起时先落脚跟,经半蹲再伸直半蹲的过程中要连贯柔韧性,往下半蹲时腿、腹部肌肉要有一种对抗力,起时强调腹部、腿和臀部肌肉收紧。

1、正步蹲:在正步的位置上,膝盖对着脚尖方向,上身保持正直往下蹲,不踮起脚跟的最大限度为半蹲,踮起脚跟继续到臀部接近脚跟时为全蹲。

还原时,脚跟逐渐落地,经半蹲慢慢直起。

脚尖打开一位。

2、一位蹲:两膝对准脚尖,身体垂直地、连贯地往下蹲,以不台脚跟,蹲到最大限度为半蹲。

在继续往下蹲,迫使脚跟微抬起,臀部接近腿跟时为全蹲。

全蹲直起时,边起边压脚跟至半蹲,全脚着双腿伸直。

3、二位蹲:一位向旁擦出至二位,做法同一位。

二位蹲时,不起脚跟。

一位边二位时,重心移到主力腿上,动力腿向旁擦出,压下脚跟成二位。

收回时,先推起脚背,脚尖点地,重心移到主力腿上,再擦一位。

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

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

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进。

它以独特的形式和风格展示中国文化的精髓,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在学习和掌握中国古典舞的过程中,基本训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的内容和要点。

第一部分:舞蹈姿势基础在学习中国古典舞之前,学员需要掌握正确的舞蹈姿势。

这些姿势包括:站姿、坐姿、行走姿势等。

在站立姿势中,身体应该保持挺直,膝盖微微弯曲。

手臂应该自然下垂,肩膀放松。

在坐姿中,臀部应该稳稳落地,背部挺直,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

行走姿势需要学员优雅地挺胸抬头,脚步轻盈,姿态自然。

第二部分:基本动作训练学员在掌握舞蹈姿势基础后,需要进行基本动作的训练。

基本动作包括掌心推开、手握五枚、十字手、扇开手等。

这些动作要求学员在动作的过程中注重手指的舒展和优雅的身体流畅性。

学员需要反复练习这些动作,以确保在表演时能够灵活自如地展示。

第三部分:舞蹈技巧训练学员在掌握了基本动作后,需要进行舞蹈技巧的训练。

舞蹈技巧包括转身、跳跃和旋转等。

在转身技巧中,学员需要学会保持身体的平衡,同时脚步要稳健有力。

跳跃技巧要求学员有爆发力和柔韧性,以完成高质量的跳跃动作。

旋转技巧则需要学员在旋转过程中保持稳定,同时注意控制身体的力量和重心。

第四部分:舞台表演训练舞台表演是中国古典舞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

学员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和舞台魅力。

舞台表演训练包括舞姿演绎、情感表达和舞台意识等方面。

舞姿演绎要求学员能够准确地表现角色形象,通过身体语言传达出舞蹈的情感和内涵。

情感表达要求学员能够在表演中表达出真实的情感和态度。

舞台意识则要求学员能够准确地把握舞台位置和舞台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通过以上的基本训练,学员可以逐渐完善自己在中国古典舞中的技巧和表演能力。

然而,舞蹈训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学员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

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和练习,才能够真正掌握中国古典舞的精髓,展示出优秀的舞蹈水平。

舞蹈基本功 集训 技巧训练教案

舞蹈基本功 集训 技巧训练教案

舞蹈基本功基训技巧训练教案教学目的、任务:1.通过一年学习,应掌握较广泛的舞蹈知识并兼备音乐与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2.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具有较规范、扎实的基本功及技术技巧。

3.能够准确地讲解示范并具有答疑纠错的能力和因材施教组织实施教材的正确方法。

第二章学习内容地面训练一、上肢训练:1.头部:前、后、左、右倾头、头颈的转动。

2.肩部:压肩、环动、松肩、含胸、展胸、仰胸。

3.腰部:弯腰、疗腰、涮腰。

二、下肢训练:1.脚踝部、勾脚、绷、拒脚、向内旋、向外族2.腿膝部:吸伸、环动、踢、搬、控腿3.胯部:横叉、竖叉、三、训练要求:主要解决柔韧性、软开度及身体各部分的灵活性。

解放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为把杆和中间的训练做好最重要的准备。

扶把训练:(一年)1.一、二、五位半蹲、全蹲、带半脚尖、压脚跟2.踏步蹲与胸腰及前旁、压腰、组合3.小涮腰、横拧组合4.各民族舞姿组合:大掖步、卧点、扑步5.丰富节奏。

加强节奏变化二、擦地:一位擦地:规格与要求:(1)不准脍脚且膝盖要伸直(2)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3)(4)胯打开且小屁股往里包收紧(5)肩膀放松沉下来且微微打开组合: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右腿:1234擦出去,5678收回来前边四个八拍1234擦出去,5678收回来旁边四个八拍1234擦出去,5678收回来后边四个八拍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左腿和右腿是一样的1.一、五位、前旁后擦地2.带勾、绷脚、及与半蹲组合3.前后摆动并环动4.与争位、转头、压脚组合5.与五位并立转组合6.丰富、加强节奏变化三、小踢腿:l.一、五位前、旁、后、小踢25度2.带点地小踢腿3.前后摆动、单腿变身4.节奏处理、加强准度四、单腿蹲:1.前、旁、后、带勾脚2.单腿带端掖腿3.带迈移、前旁后、摆动加半蹲4.与单腿变身组合五、腰:1.前后胸腰、前后、大腰2.疗腰、大技步、卧点3.双跪后腰、单腿后腰4.大涮腰探海辗转5.风火轮六、控制1.前、旁、后吸伸腿、半、全环动2.立身射燕、大射燕、探海3.搬前、旁、后腿七、大踢腿:1.前穷、后大踢腿2.前腿接后腿、后腿接前腿3.旁腿接拔腿4.踢腿接摆腿、接探海5.旁腿接立身射燕6.踢紫金冠7.片蹁、盖腿中间训练一、腰:1.单跪下腰、单腿后腰2.慢、快涮腰3.卧云4.风火轮二、大踢腿:1.原地、踢前、旁、尼腿、进行式2.紫金冠3.中速行踢前、旁腿4.强调身法连接流畅三、控制:1.前旁后,吸伸抬、半环动2.大射燕、探海3.加强流畅感及身韵的连接四、跳:1.一位、二位、变位跳、五位换脚跳2.小射燕跳3.变身跳250度腿探海跳五、中跳:1.一、二、五位跳2.变位跳、交叉跳六、大跳:1.错步级跳、错步射燕2.错步级跳、错步射燕3.错步撩跃、错步凌空4.变身跳技术技巧:一、转、1.平转2-3个2.斜线平转:8个二、翻身类:1.踏步翻身、正反、上步翻身又点翻身3-5个第三章:教学方法与要求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一、树立中国舞严谨、规范教学作风二、外部动作与内在意识谐调统一,注重身、腰、首、腿、步伐手、眼、身法的巧妙配合。

跳古典舞注意什么

跳古典舞注意什么

跳古典舞注意什么
一、跳古典舞注意什么二、古典舞的地面训练三、学习舞蹈的优势有哪些
跳古典舞注意什么1、跳古典舞注意什么
1.1、平整光滑的地面有助于表现舞蹈的平衡、稳定和流动感,大理石、细水泥和瓷砖地面都是合适的选择。

而粗糙的泥地、纹砖地就不太适宜,因为随着快节奏的音乐,跳舞者的注意力在音乐和舞蹈中,较为剧烈的交谊舞可能会扭伤脚踝。

应注意选择一双底软、轻便,能够保护脚踝的鞋子。

1.2、每次跳舞的时间控制在1~2小时为佳,时间太长,身体过于疲劳,健身效果反而下降。

如十分迷恋跳舞,可休息二十分钟左右,做做踢腿、活动脚踝、弯弯腰等动作,缓解一下紧张的肌肉。

1.3、掌握好跳舞的剧烈程度。

慢三、慢四强度不大,无须热身。


四、快三等舞蹈运动较剧烈,会导致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骤升,可能诱发或加剧心血管疾病,因此,跳舞者应注意由缓入急,由慢及快,循序渐进。

跳前充分做好踝、膝、胯、肩等关节的准备活动,做做伸展运动,几分钟即可,从而避免运动损伤。

如不小心扭伤,应先冷敷,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

2、跳古典舞的总体要求
2.1、形--外形,在拧、倾、圆、曲基础上的各种舞姿造型和相应的技术技巧,以及动势过程的展现;
2.2、神--民族的神韵、神态和气质(古典舞的内涵);
2.3、劲--劲头儿(寸劲),古典舞的用力方法和节奏特点,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慢和快、松和紧、开与合等对比方法(反衬法)。

古典舞地面组合实训报告

古典舞地面组合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为了提高自身的舞蹈素养和技艺,我们班级开展了古典舞地面组合实训课程。

通过本次实训,旨在提升同学们的舞蹈基础、身体柔韧性、协调性和美感。

二、实训内容1. 基本功训练(1)坐姿:双腿伸直,绷脚端坐于地面,躯干直立,气息松弛地存放于腹部横膈膜处,沉肩,双手以手指尖为点置放于身体两侧地面。

(2)绷脚与勾脚:通过绷脚与勾脚的训练,使脚部动作更加灵活,同时加强腿部肌肉的力量。

(3)压腿:包括压前腿、侧压腿、后压腿等,通过压腿训练,提高腿部柔韧性和肌肉力量。

(4)竖叉:训练腿部松软度,使腿部肌肉更加放松。

2. 技巧动作训练(1)翻腕:通过翻腕训练,提高手腕的灵活性和力量。

(2)点步:训练脚部动作的稳定性,使动作更加优美。

(3)探海翻身:训练腰部、臀部和腿部的力量,提高舞蹈的动态美。

3. 舞姿组合训练(1)小跳组合:通过小跳组合的训练,提高脚部动作的灵活性和力量。

(2)中跳(变位跳组合):训练腰部的力量和协调性。

(3)射燕跳组合:训练腿部柔韧性和腰部力量。

(4)盘腿跳组合:训练腿部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5)大跳(单腿变身燕式跳组合):训练腰部的力量和协调性。

(6)大射燕跳组合:提高舞蹈的动态美和技巧难度。

(7)紫金冠跳组合:训练腰部、臀部和腿部的力量。

(8)摆腿跳:训练腿部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9)跳转翻组合:训练腰部的力量和协调性。

(10)探海翻身组合:提高舞蹈的动态美和技巧难度。

(11)翻身组合:训练腰部的力量和协调性。

(12)点步翻身组合:提高舞蹈的动态美和技巧难度。

三、实训过程1. 教师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每个动作的技巧、要领和注意事项。

2. 分组练习:同学们分组进行练习,互相纠正动作,共同进步。

3. 集体展示:每个动作练习完成后,进行集体展示,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4.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次实训进行总结,强调动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的地面训练舞蹈的地面训练,是舞蹈训练的一种空间占有形式。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在形式上包含了地面训练,亦是如此。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地面训练的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柔韧训练(俗称为软开度训练),力量训练(又称为能力训练),技术、技巧动作训练三个方面。

柔韧、力量、技术技巧是构成舞者职业生涯的三个主要技术性成分,亦是一名职业舞者所必须具备和达到的身体基本条件和技术条件。

地面训练,就是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为舞者身体柔韧性、力量、技术技巧动作的具备与掌握,给予基础的、全面而系统的训练。

地面训练之所以成为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由地面训练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的。

方法/步骤
1.基础训练
(一)坐姿(如图)
基础训练中的坐姿是:双腿伸直绷腿端坐于地面,躯干直立,气息松弛地存放于腹部横膈膜处,沉肩,双手以手指尖为点置放于身体两侧地面的一种姿态。

它的具体要求是:
(1)后背直立,并在动作过程中保持此形态。

(2)坐姿平伸的双腿绷脚,用力意误集中在双脚的脚趾尖上,大腿肌肉松
弛。

2.绷脚与勾脚(如图)
绷脚与勾脚是地面基础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涉及动作的基本形态,更重要的是动作的用力方法和意识。

绷脚与勾脚在训练的过程中包含着勾绷脚趾,它是一组存在内在逻辑关系的动作,一般来讲绷脚与勾脚放在一起练习。

(1)绷脚:自脚腕处用力,推动脚弓绷直再依次用力推动脚趾绷向斜下远
处。

准备:坐姿
动作:自踝关节处发力推动脚弓向斜下方伸展,再由脚弓延伸至脚趾,形成绷脚。

绷脚在动作形式上可有正的,外开的,单腿的,双脚的。

教学要求:
①动作的形态要准确,防止趹脚。

要培养和树立正确的用力方法,脚趾用
力的方向一定是要向远处伸展。

②注意腿部肌肉的用力是松弛的,向外延伸的。

(2)勾脚:
准备:坐姿
动作:自踝关节处发力,经过勾脚趾、脚掌,将力量集中在踝关节处。

勾脚在训练形态上可以有正的、外开的、双脚的、单脚的。

勾脚的分解练习方式可处理为先做勾脚趾再做完整的勾脚。

教学要求:
①动作的形态要准确,勾起的脚掌要正对前方,并要求踝关节屈折到最大
限度。

②强调腿部前、后对抗肌群的收缩与放松。

3.压前腿(如图)
压前腿是以坐姿为基本姿态,双腿并直平伸,双腿在勾和绷的形态上,结合平伸手、双托掌手位,以拉伸柔韧度为训练目的的一个基本动作。

在地面以髋关节为支点,躯干直立、气息松弛地存于横膈膜处,同时向前延伸和向下压。

准备:坐姿
动作:躯干直立,气息松弛,双手经平伸手到双托掌手位,并带动躯干向腿部贴拢。

教学要求:整个动作过程强调保持腿部的伸直和躯干的伸展。

4.压后腿
压后腿是以坐姿为基本姿态,前腿绷脚吸腿,后腿在外开、绷直的形态上向后向远拉伸。

上身保持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与前腿同侧的手臂置于斜下位,撑地以保持身体平衡。

与后腿同侧的手臂形成托掌舞姿,带动身体向后下压。

准备:(以左腿为例)坐姿,面向3点或7点,吸左腿,伸直右后腿,右手托掌、左手撑地。

动作:以托掌手为引领,带动身体向正后方下压,达到向后向远延伸至最大限度。

(见图2-5)
教学要求:
(1)后腿的胯根、膝关节、踝关节要做到外开、绷直,力量要集中到脚尖
向远延伸。

(2)后背要在直立的形态上以后胯根为断切点向下压,双肩要与髋部保持
平正。

5.压旁腿(见图2-6)
压旁腿有两种基本方式:
(1)双腿分别形成吸腿和旁腿,手位成托、按掌手位压旁腿。

(2)在横叉的姿态上压旁腿。

准备:(以左腿为例)坐姿,右腿吸腿、后背直立,左腿向旁向远伸直,双手成托按掌舞姿。

动作:在准备的姿态上,以托掌手引领,并带动身体向直膝伸直的一条腿贴拢。

教学要求:
(1)身体直立、腿部外开,并在整个动作过程中保持这一姿态。

(2)向旁下压时强调翻胸,肩背部位与旁腿贴拢。

6.竖叉(图2-7)
竖叉是腿部软开度的一种训练方式。

竖叉是指人体的双腿在直膝的基础上,前腿脚尖为引领,向前沿地面擦地滑出,形成前腿臀部贴于地面,后腿胯部外开平展贴于地面的一字形态。

训练过程中有两种做法:耗竖叉;竖叉抱前腿、向后下腰。

(1)耗竖叉。

准备:小八字步,在上身保持直立的状态下,双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两眼平视正前方。

动作:(以左腿为例)左脚向身体的正前方滑出成横一字形,上身保持直立,手位可处理成双山膀或双托掌。

两腿直膝绷脚。

教学要求:髋要正,腿要直,后背要保持直立。

(2)竖叉抱前腿(图2-8)。

准备:以竖叉为准备姿态。

动作:双臂经过托掌手位,引领上身前俯,当上身与前腿相贴时,双手握住前腿的脚背(前腿脚背可以为勾或绷的形态)。

教学要求:上身前俯时,后背要保持直立,腿要保持外开、绷直。

(3)竖叉向后下腰(图2-9)。

准备:同竖叉抱前腿。

动作:以单臂或双臂托掌手为引领,带动上身向后下腰,单手或双手抓住后腿的小腿。

7.吸腿(正)25°~90°(图2-10)
正吸腿25°、90°是在同一姿态上的两个不同位置。

它以髋关节为固定点,在膝关节的带动下通过脚弓和脚趾与地面的吸附、推、抓地面所形成的舞姿。

准备:坐姿
动作:髋部固定,以膝关节为动作点带动脚弓松弛地贴于地面向身体方向靠拢。

脚弓沿地面吸起时,按照脚弓推地,脚趾抓地的动作要求进行。

当脚运行至踝关节部位时,推地的脚趾虚点于地,是为25°正吸腿;在此基础上再向身体靠拢,当脚运行至膝部时,推地的脚趾虚点于地,是为90°正吸腿。

教学要求:
(1)强调以膝部为动作力点带动吸腿的动作。

(2)强调动作过程中脚弓、脚趾的推地、抓附地面的动作意识。

(3)注意后背的直立与气息的松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