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讯会议基本知识点

合集下载

视频会议技术知识要点

视频会议技术知识要点

电视会议系统对会议室的要求
1.会议室的布局与照度 (1)会议电视系统会议室的大小与参加人数有关,在 扣除第一排到监视器的距离外,按每人2-2.5m ² 的占 用空间来考虑,天花板高度应大于3m。 (2)会议室的桌椅布置应保证每位与会者有适当的空 间,一般应不小于150cmX 70cm,主席台还要适当 加宽到150cm X 90cm。 (3)从观看效果来看,监视器的布局常放置在相对于 与会者中心的位置,距地高度大约一米左右,人与监 视器的距离大约为4-6倍屏幕高度,大约两到三米, 各与会者到监视器的水平视角就不大于60度。最好将 电视机置于会议室最前面正对人的地方。
3、H.323视频会议的标准


H.323框架建议是基于宽带IP网的视讯会议系 统系列协议集合 线路类型:LAN、ADSL等IP线路 基于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遵循H.323标准,采 用实时传输协议(RTP)和实时传输控制协议 (RTCP)实现音频和视频流的实时传输和控制, 解决音频和视频流的同步;视频编解码采用 H.261/H.263算法;

视频会议系统的终端设备,通过视频处理、音 频处理和复用、解复用等功能,把会议室信息 变为可传输数据码流送上传输,同时把来自 MCU的其他终端的会场信息通过音像设备广 播出来。

MCU处在星形视频会议网的中心,它必须具 备多个和终端相连接的接口,些接口就是 MCU的端口。端口种类的多少和容量的大小 是衡量MCU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MCU最大 端口数是有限的,因此在遇到会议点特别多的 情况时,可以将多个MCU级联使用,以增加 会议系统的场点容量,通常级联不超过2级。
4.基于H.323的视频会议系统的组 成



根据H.323建议,IP视频会议系统由会议终端 (Terminal)、网关(Gateway)、网闸(Gatekeeper)、 IP网络,以及多点控制器(MCU)组成。 终端是提供单向或双向实时通信的客户端。所有 终端支持语音通信,可选支持视频和数据通信。网关 用于实现与非H.323终端的连接。网闸执行保护数据 网络完整性的功能,主要包括地址转换访问控制和带 宽管理等。 多点控制器用于支持三点或多点之间的网络会议, 由多点控制器(MC)和零个或多个多点处理器(MP)组 成。MC确定所有终端的音视频处理能力并控制会议 资源。MP混合、交换和处理音频、视频和数据流。

视讯会议室集成基础知识培训共39页文档

视讯会议室集成基础知识培训共39页文档
视讯会议室集成基础知识培训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视讯基础

视讯基础

视频基础知识..2.1.视频会议产生的意义会议电视技术的出现和发展,逐渐改变了人类的社会活动方式。

视频通信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关的研究表明,有效的信息55% 60%依赖于面对面(Face to Face)的视觉效果,33% 38%依赖于说话者的语音,而只有7%依赖于内容。

传统的通信工具,如电话、传真机等都无法达到面对面或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的沟通效果。

对企事业单位来说,常年超负荷运转,出差开会,已成为令人苦恼,望而却步的事情。

采用会议电视的方式既达到了召开会议的目的,又避免了出差到外地。

从效果上来看,可以缓解交通紧张状况,节省时间和经费。

对于一些紧急性会议,会议电视在争取时间、及时商讨决策、及时贯彻上级重要指示、及时取得重要信息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它不仅让参加电视会议的每一个人都仿佛坐在同一个会议室内、同一个会议桌前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还可以让与会者在开会的同时方便地处理其他日常工作,而不会为出差开会而苦恼.2.2视频通讯技术的发展及趋势视频会议系统的历史可追溯到本世纪60年代初,当时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 T&T]公司曾推出过模拟会议电视系统[Picturephone]。

但由于当时的电话网带宽无法满足要求,其视频信号只能通过极其昂贵的卫星信号传输,这使得成本无法降低。

再加上市场需求不强,技术发展不够成熟,这不但限制了该产品的推广(终于受挫而停止发展),也使视频会议市场就此沉寂下来。

进入70年代以来,由于相关技术领域的长足进步,最主要是数字式传输的出现,传统视频会议系统所用模拟信号的采样或传输方法也得到极大的改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开始走向成熟。

但是数字信号的存储与传输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采集的模拟信号如果用数字形式表示,其存储量和要求的传输能力更甚于模拟系统。

对数据压缩问题的研究,成为突破障碍,是最终把视频会议技术推向市场的关键。

从总体看,70年代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处于相对平静的时期,但研究工作并未中断。

视讯知识个人总结

视讯知识个人总结

视频会议系统一,基本架构体系1. 终端设备<1>摄像机<2>编译码器(作用?对数据进行压缩编码,除去冗余数据)<3>调制解调器(作用?A/D 模拟/数字转化)<4>图像处理设备(具体的实物有什么?有什么作用)主要用途是可以将模糊图像清晰化;雾天情况下的视频图像去雾处理(去除遮挡在有用图像上面的雾气图像,使有用图像清晰显示出来);微光情况下的彩色转黑白后图像的增强处理以及超强、超宽动态范围的逆光处理等功能。

<5>控制切换设备组成:普通音视频矩阵切换器、普通音视频切换器、普通音视频分配器,计算机视频信号矩阵切换器、计算机视频切换器、计算机视频分配器和计算机接口。

普通音视频矩阵切换器:将多种音视频信号源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输出给不同的显示设备。

普通音视频切换器:将多种音视频信号源选择一种输出给显示设备。

普通音视频分配器:将单路音视频信号在没有信号损失的情况下分成多路相同的信号,输出给多个显示设备。

计算机视频矩阵切换器:将多种计算机视频信号源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输出给不同的显示设备。

分为带音频及不带音频设备。

计算机视频切换器:将多种计算机VGA信号源选择一种输出给显示设备。

分为带音频及不带音频设备。

计算机视频分配器:将单路信号在没有信号损失的情况下分成多路相同的信号,输出给多个显示设备。

计算机接口:把VGA信号转为RGB信号传输,也有些接口转为DVI信号传输。

主要技术指标:1.切换比例,此指标即指切换器的输入路数及切换后输出的路数。

如果是矩阵形式的视频切换器,可通过编码任意选择切换比例。

如果切换比例是固定的,一般常用的有“四选一”、“六选一”等等。

2.隔离度:这项指标是衡量多路视频信号输入到切换器上时,各路视频信号之间以及它们与切换后输出的信号之间隔离的程度。

一般用分贝(dB)表示,此项指标值越高越好。

3.微分增益DG、微分相位DP,微分增益DG是指被切换后输出的视频信号与切换前的信号在幅度上的失真程度。

视讯会议基本知识点

视讯会议基本知识点

视讯会议基本知识点基本知识点:1、多媒体信息是数据〔文字〕、语音和图像信息的集成,为了这种集成所采用的诸如数字化处置、信息紧缩与解紧缩的各种编解码技术统称为多媒体技术。

2、多媒体通讯系统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通讯方式,由终端设备和传输网络两大部份组成,其中终端设备处置不同的信号源〔如图像、声响、文本等〕;通讯线路完成信息传输。

3、满足实时性要求的处置方法是多媒体通讯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4、多媒体通讯系统的主要运用之一:视频会议系统。

早期的承载网络为ISDN或DDN,采用H.320系统,目前主流为IP网络,采用H.323系统;另外,象远程医疗、教学、调度及监控等系统就其技术实质而言与视频会议系统一样,可以以为是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运用。

5、H.323协议:是以RTP/RTCP协议为基础,对呼叫信令和附加的音视频编码停止扩展而构成的一个框架协议〔协议栈〕,它对一个多媒体通讯系统的组成方式、业务呼叫方式以及呼叫信令顺序停止了详细的描画。

6、H.323通讯系统的组成:普通来说,主要由终端〔T〕、网关〔GW〕、网闸〔GK〕、多点控制单元〔MCU〕四个主要的组件组成,其中终端、网关和多点控制单元统称为端点,可以发起或接纳呼叫,媒体信息流从端点生成并完毕于端点;网闸〔或称网守〕用于呼叫控制;另外,多点控制单元包括多点控制器〔MC〕和多点处置器〔MP〕,其中MC完成多点呼叫传输的控制,MP完成多点呼叫时媒体信息流的处置。

说明:〝多点〞普通指三个以及三个以上。

7、视频会议终端〔编解码器CODEC〕:是视频会议系统的基本功用实体,为会场提供基本的视频会议业务。

包括音频编解码模块、视频编解码模块、会议控制模块、通讯处置模块以及网络接口模块等局部,主要完成音视频信号的编解码、数据信号传输、呼叫树立及控制等功用。

终端属于用户数字设备,在视频会议系统中处在会场的图像、音频、数据输入/输入设备和通讯网络之间。

视讯会议.

视讯会议.

視訊會議一、何謂視訊會議?視訊會議是藉由網路傳輸讓相隔兩地的兩方,透過電話、影像、傳真、電腦作為通訊傳輸,以虛擬空間的方式進行即時性面對面的交談,使雙方在沒有時空限制下,可隨時的舉行會議。

在會議中,可同時進行文件檢視、編輯及資料共享與傳遞的討論。

基本組成要件:Codec(壓縮∕解壓縮卡)、Communication【(通訊介面),須符合H.320、H.261、H.243、G.711、G.712、G.728 等規格。

】、OS 軟體【可在同一架構上互通影像及聲音。

】、及周邊設備包括了攝影機、喇叭、麥克風、螢幕、耳機、錄放影機等。

如何建置高效能的視訊視訊會議建置對企業而言,若僅應用在遠距開會,並非最有效率、高效能的視訊會議設備;完善的視訊建置必須包含以下條件:1. 將視訊會議系統有效整合於企業既有網路架構中。

2. 應可自由搭配任何Audio及Video週邊設備,如喇叭、VCR、單槍、三槍投影機、文件提示機、V8、麥克風、電視等。

3. 視訊會系統可運用在不同的環境,包括ISDN、LAN、V.35、PRI等。

提供方便、有效率的管理介面與方式:利用視訊系統監控的軟體,透過瀏覽器,MIS人員可在線上控管遠端機器,而解決多點建置時,MIS部門所需花的維護工作及人力成本。

何謂ISDNISDN整體服務數位網路(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簡稱lSDN)為利用數位方式傳輸資料、語音、文字、影像、多媒體等資訊。

目前應用最普遍的是網際網路連線、數據專線之備援線及視訊會議,可提供使用者64K 或128K 等速度作連線(Multilink PPP,可以同時用到二個B Channel)。

因為其為數位化的網路,因此在傳送、運算、處理等穩定度上均較類比式的電話網路來得高。

設備方面只要利用ISDN Router 或IP Sharing Device 配合ISDN TA等相關設備,便可進行撥接連線以傳送資料或影像。

视频会议基础知识培训

视频会议基础知识培训

基础知识一、 网络基础知识 (2)1.1 计算机网络概述 (2)1.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2)1.3计算机网络分类 (3)1.4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4)1.5计算机网络互联 (5)1.6数据交换方式 (5)1.7网络连接方式 (6)1.8 小结 (6)1.9附录: (7)二、 视频基础知识 (9)2.1.视频会议产生的意义 (9)2.2视频会议简介 (9)2.3视频通讯技术的发展及趋势 (10)2.4 H.320基础知识介绍 (11)2.5H.323基础知识介绍 (11)2.6视频会议系统的构成 (12)2.7IP视频会议系统构成 (12)2.8MCU工作原理 (13)一、 网络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网络概述z计算机网络定义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支持下,实现数据通信,进而达到共享资源的多计算机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z计算机网络特性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没有明显的主从关系,彼此平等,独立操作完成自己的数据处理任务。

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是通过数据通信线路实现。

在软件支持下,进行数据通信。

在通信基础上,在相应软件支持下,达到共享网络资源的目的。

1.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z广域网的硬件组成从逻辑功能上,一个网络可分成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

通信子网完成通信功能,由节点处理机、通信链路、信号变换器及驻留在节点处理机中的通信软件组成。

其中节点处理机为一台小型机或PC,完成数据的发送、接收和转发功能。

通信链路是传送数据的载体,可以是有线(电话线、电缆、光纤等),也可以是无线(微波、卫星)。

信号变换器是用来转换数据为适合传送的模拟信号。

资源子网完成用户数据处理任务,由主机及外设、集中器和终端设备组成。

其中主机负责用户数据处理,同时用户通过主机访问网络。

终端设备是用户进行网络操作使用的工具。

集中器用来控制多个终端设备。

z局域网的硬件组成局域网由通信控制器、网络适配器和通信载体组成。

《视频会议基础知识》课件

《视频会议基础知识》课件

视频会议的未来发展
1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将进一步提升视频会议的效果,实现自动翻译、语音识别等功能。
2 VR技术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将为视频会议带来沉浸式的体验,让参与者感觉身临其境。
3 其他技术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视频会议可能会结合更多的技术,如增强现实和区块链等。
总结
1 视频会议基础知识的回顾
视频会议可以帮助企业内部的分布式团队进 行高效的沟通和协作,节省时间和成本。
远程医疗
视频会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 以实现远程医疗诊断、远程手术指导等。
远程教学
视频会议可以实现远程教学,为学生提供优 质的教学资源和全球化的学习机会。
其他领域的应用
视频会议还被广泛应用于政府、教育、娱乐 等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视频会议的注意事项
1 会议召集与通知
2 会议准备
及时召集会议,并向参与者发送会议通知, 确保会议能够按时开始。
提前测试设备、网络和软件,确保会议顺 利进行,减少技术问题的影响。
3 会议的规范
4 会后整理与总结
会议期间要遵守会议的规范和礼仪,确保 高效的沟通和良好的交流氛围。
会议结束后,整理会议记录和讨论结果, 并进行总结,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搭建视频会议系统的关键要素
网络环境
视频会议需要稳定的网络环境,包括高速互联网连接和低延迟的网络传输。
带宽要求
视频会议需要足够的带宽支持,以确保高质量的音视频传输和流畅的会议体验。
互联网传输技术
视频会议使用了一些互联网传输技术,如IP传输和云服务,以实现远程会议的连接和数据传 输。

视频会议的应用
企业内部会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视频会议系统业务培训资料(内部)
基本知识点:
1、多媒体信息是数据(文字)、语音和图像信息的集成,为了这种集成所采用
的诸如数字化处理、信息压缩与解压缩的各种编解码技术统称为多媒体技术。

2、多媒体通信系统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通
信形式,由终端设备和传输网络两大部份组成,其中终端设备处理不同的信号源(如图像、声音、文本等);通信线路完成信息传输。

3、满足实时性要求的处理方法是多媒体通信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4、多媒体通信系统的主要应用之一:视频会议系统。

早期的承载网络为ISDN
或DDN,采用H.320系统,目前主流为IP网络,采用H.323系统;另外,象远程医疗、教学、调度及监控等系统就其技术本质而言与视频会议系统一样,可以认为是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

5、H.323协议:是以RTP/RTCP协议为基础,对呼叫信令和附加的音视频编码进
行扩展而形成的一个框架协议(协议栈),它对一个多媒体通信系统的组成方式、业务呼叫方式以及呼叫信令程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6、H.323通信系统的组成:一般来说,主要由终端(T)、网关(GW)、网闸(GK)、
多点控制单元(MCU)四个主要的组件组成,其中终端、网关和多点控制单元统称为端点,可以发起或接收呼叫,媒体信息流从端点生成并结束于端点;
网闸(或称网守)用于呼叫控制;另外,多点控制单元包含多点控制器(MC)和多点处理器(MP),其中MC实现多点呼叫传输的控制,MP实现多点呼叫时媒体信息流的处理。

说明:“多点”一般指三个以及三个以上。

7、视频会议终端(编解码器CODEC):是视频会议系统的基本功能实体,为会场
提供基本的视频会议业务。

包括音频编解码模块、视频编解码模块、会议控制模块、通讯处理模块以及网络接口模块等部分,主要完成音视频信号的编解码、数据信号传输、呼叫建立及控制等功能。

终端属于用户数字设备,在视频会议系统中处在会场的图像、音频、数据输入/输出设备和通信网络之间。

说明:熟悉SONY、TANDBERG、华为等系列产品。

视频会议终端工作原理示意图
8、 多点控制单元(MCU ):用来管理多点会议,是多点视频会议系统的媒体控制实体;在多点会议中,多点控制器(MC )将进行与每一个终端间的能力交换,以确定会议中的公共能力;当一个终端加入或离开会议时,MC 将修改它的能网络
音频输出设备
音频输入设备 视频输出设备
网络接口 编解码器
(CODEC)
视频处理
音频处理
会议控制
通讯处理 网络接口
数据
力集并将其发送给与会的终端;MC为会议选定通信模式,并使得在会议中的各终端工作在共同选定的通信模式下。

多点处理器(MP)接收来自终端的音、视频和数据码流,进行处理后再送回到终端去,MP对视频的处理有两种方式:其一是视频切换,可由主席手动控制或依据声音大小来自动控制;其二是视频流复合,将若干站点的图像复合在一个画面上,实现多画面显示(分屏显示)。

说明:MC是必选组件而MP是可选组件;MCU对视频图像、语音和数据信号进行交换和处理,即对宽带数据流(384kbps以上)进行交换,而不对模拟语音或64kbps数字语音进行切换;熟悉RadVision系列产品。

9、网闸(网守):在H.323系统中是一个可选组件,是视频会议系统的呼叫控
制实体,相当于一个虚拟交换中心,向H.323节点提供呼叫控制服务,功能包括:⑴地址翻译:将终端别名地址翻译成传输层地址⑵呼叫管理:对终端用户的呼入处理,并可进行呼出或进行呼叫转移⑶带宽控制与管理:根据网络上带宽资源的使用情况对终端用户使用带宽进行控制和管理⑷参会许可权的控制与管理:根据一些准则来确定终端用户是否有权进入会议。

说明:对于公用网上的视频会议系统来说,网闸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件;网闸在逻辑上是一个独立于端点的功能单元,但其物理实现时可能存在于一个终端、MCU、网关单元、服务器或其它相关设备中。

10、网关:在H.323系统中是一个可选组件,是跨接在两个或多个不同会议
系统(网络)间的设备,把不同网络上的会议终端连接起来组成一组会议,如果会议在一个网内召开,就不需要网关。

11、点对点会议:在H.323系统中,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通信可以是点对点的
连接,此时不需要网闸和MCU。

点对点通信过程中,终端点的信令消息是直接传递给对端的,端点A根据事先知道的端点B的IP地址和呼叫信令所采用的公认TCP端口建立至终端B的TCP连接,从而建立起两者间可靠的呼叫信令通道,然后在此信道上交换Q.931协议消息;在终端B发送的连接消息中,端点B回送自身的H.245控制信道的TCP端口号,从而两者建立起H.245控制信道。

12、会议音频系统控制设备(模拟调音台和数字音频矩阵):主要对会议系统
中的音频信号进行集中处理和管理,具有多路输入,每路的声信号可以单独进行处理,例如:可放大,作高音、中音、低音方面的音质补偿等;还可以进行各种声音的混合;同时有多种/路输出(包括左右立体声输出、编辑输出、混合单声输出、监听输出、录音输出以及各种辅助输出等)。

说明:模拟调音台熟悉LAD、iSonic系列;数字音频矩阵熟悉ClearOne系列。

13、会议视频系统控制设备(视频矩阵、VGA矩阵):主要对会议系统中的视
频信号(复合视频信号、PC信号等)进行集中管理,具有多路输入和多路输出通道,任一路输入信号可同时切换至任一路输出通道输出。

一般由主机设备和控制键盘组成,两者之间通过RS-232或485协议进行通讯。

14、视频会议系统中,视频信号源一般包括:会场摄像头、摄像机、DVD录
像机等播放设备、PC演示图像以及其它信号源设备;视频信号接收(显示)设备一般包括:电视机(液晶、等离子、CRT、背投等)、投影仪、大屏幕拼接屏、监视器、显示器、录制设备等。

15、视频会议系统中,音频信号源一般包括:麦克风(话筒)、DVD等播放设
备以及其它信号源设备;音频信号接收(播放)设备一般包括:音箱、监听
设备、录制设备等。

16、视频会议与数据协同工作的技术实现:主要有两种方式T.120协议实现
方式和双视频流传送方式。

T.120系列协议是一整套多点数据会议的通信、会议管理和数据应用的协议总称,在T.120数据会议系统中,一般通过配置T.120服务器来实现,它是数据会议系统的核心设备,与所有参与数据会议的终端建立连接,负责管理和控制整个会议并实现数据会议相应信息的多点存储转发功能;T.120协议能满足一般数据会议的要求,但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与视频会议标准混合使用时有一些问题,为此国际电信联盟拟定了一个新的标准H.239(即双视频流协议),基本原理是:在传输活动图像的同时,在带内把高清晰度的图文信息一起传送给对方。

说明:实现双视频流传送需要终端和MCU同时支持H.239协议。

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