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概论.ppt

合集下载

中国茶文化PPT课件

中国茶文化PPT课件

茶与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有对茶的描写,如《红楼梦》、《水浒传》等古典名著中都有 大量关于饮茶、茶道、茶具的描述,展现了茶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饮茶习俗,还体现了人们对自 然、人生、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茶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现代茶 文化更加注重个性化、时尚化和多元化,各种新型的饮茶方式和茶文化活动不 断涌现。
文化艺术灵感 茶文化对中国的诗词、绘画、音乐 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 无数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茶的种类与分布
绿茶
以鲜叶为原料,未经发酵,色 泽鲜绿,是中国茶的主要类型 之一。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
、湖北等地。
红茶
以新鲜茶叶为原料,经过发酵 ,色泽红润,味道醇厚。主要 分布在福建、安徽、湖北等地 。
乌龙茶
半发酵茶,色泽乌润,滋味醇 和,香气浓郁。主要分布在福 建、台湾、湖南等地。
黑茶
以老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 色泽黑褐,滋味醇厚回甘。主 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浙江等
地。
02
茶的制法与品鉴
茶叶的制作过程
晾青
将采摘后的茶叶摊放在阴凉通 风处,使其自然萎凋。
揉捻
将杀青后的茶叶揉成条状,促 进茶汁液的挤出和均匀分布。
茶文化的国际传播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对世界各地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 和地区开始学习和传承中国茶文化,举办各种茶文化活动,促进了各国之间的 文化交流和友谊。
05
中国各地茶俗
福建闽南地区的功夫茶
总结词
福建闽南地区的功夫茶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茶文化,注重茶具的精致和泡茶的技 艺。

中国茶文化PPT课件

中国茶文化PPT课件

茶叶进口国的演变
随着全球茶叶市场的变化,中国茶叶 的主要进口国逐渐从西方国家扩展到 亚洲、非洲等地区。
中国茶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声誉
国际茶文化节与交流活动 中国多次举办国际茶文化节和茶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世界各地 的茶文化爱好者参与。
国际茶学界的关注
中国茶学研究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许多国际茶学专家对中国茶 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瓷器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与茶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景德镇的瓷器、宜兴的紫砂壶等都是以茶为主题的传统工艺 品,其精美的设计和工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精髓。
茶叶包装
茶叶包装也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一种,以纸、竹、木、丝等材料制成,上面常常有各种图案和文字,如山水 、花鸟、诗词等,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艺术价值。
01
茶诗
茶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经常被用作主题或象征,许多诗人如杜牧、李白等
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茶诗。这些诗歌不仅赞美了茶的美味和功效,
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人生的思考。
02
茶画
茶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以描绘茶事、茶具、茶叶等为主题。如
南宋刘松年的《斗茶图》、清代朱耷的《烹茶图》等,都是中国绘画史
茶叶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 C、E和钾、钙等,对维持人体正常生 理功能和促进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
茶叶的医疗保健作用
茶叶在中医理论中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提神醒 脑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疾病

输标02入题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茶叶中的多种成分具有明显的药 理作用,如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肿瘤等,对一些 常见病和慢性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中国茶文化ppt课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茶PPT免费

茶PPT免费
忽视个人体质差异。不同人的体 质对茶叶的反应不同,应根据自 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茶叶品 种和饮茶方式。例如,胃寒的人 应避免饮用寒性的绿茶,而可以 选择温性的红茶或黑茶。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茶与中国传统文化
茶与中国古代文学
茶与中国古代文学有着密切的联 系。许多诗人、词人都以茶为题 材,创作了大量优美的诗篇和词
章。
茶与中国古代哲学
茶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相互渗透。 茶道精神体现了儒家的中庸之道、 道家的无为而治、佛家的禅定等哲 学思想。
茶与中国古代艺术
茶与中国古代艺术也有着紧密的联 系。茶艺表演、茶室设计等都体现 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髓和特点。
01
茶与健康:科学饮 茶指南
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及功效
1 2
茶叶中的茶多酚 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对心 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预防有积极作用。
茶叶中的氨基酸 如茶氨酸等,具有提高免疫力、促进大脑功能等 作用。
3
茶叶中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如钾、镁、锌、维生素C等,有助于维持人体正 常生理功能。
黑茶特点
黑茶具有“黑褐油润”的品质特征,口感醇厚滑爽,香 气陈醇悠长。黑茶经过后发酵后,产生了大量的有益微 生物和代谢产物,如茶多糖、茶色素等具有独特的保健 功效如调节肠胃功能、降低血脂等。
01
茶具鉴赏与使用技 巧
紫砂茶具鉴赏与使用
紫砂泥料与特性
介绍紫砂泥料的成分、分类及特 点,如紫泥、绿泥、红泥等。
不同茶叶的泡茶方法比较
绿茶
红茶
乌龙茶
采用玻璃杯或盖碗冲泡, 水温80-85℃,浸泡时
间1-3分钟。

茶文化ppt课件完整版免费

茶文化ppt课件完整版免费

选用透明玻璃杯或盖碗,
水温85-90℃,浸泡时

间3-5分钟。白茶清雅

鲜爽,需控制水温和浸

泡时间以保持其特色。
选用紫砂壶或盖碗,水
温95-100℃,浸泡时间

3-5分钟。红茶浓醇甘

甜,可适当延长浸泡时
间。
选用紫砂壶或陶壶,水
温100℃,浸泡时间1-3 白
分钟。黑茶陈香浓郁,

需高温快泡以去陈味。
外形
观察茶叶的条索、色泽、整碎、 净度等外观特征,判断茶叶的发
酵程度、陈化时间等。
汤色
观察茶汤的色泽、清澈度、亮度 等特征,判断茶叶的品质优劣。
香气
闻取茶叶的干香、湿香、冷香等 香气特征,判断茶叶的香型、香 气高低、持久性等。
滋味
品尝茶汤的滋味特征,包括苦、 涩、甜、酸、鲜等味道的平衡与 协调程度,以及回甘生津等感受。
茶文化与健康生活
茶叶中的茶多酚、儿 茶素等有益成分对人 体健康的影响
不同茶叶的保健功能 及适用人群
饮茶对心脑血管、消 化系统、免疫系统等 方面的保健作用
茶文化与社交礼仪
茶文化在社交场合中的地位和作用 茶叶的选购、冲泡、品饮等礼仪规范
茶道精神在社交礼仪中的体现
茶文化与文学艺术
茶文化在诗词、歌赋、小说等文学作 品中的表现
茶盘
茶杯
用于品茶的器具,一般小巧精致。 使用时需保持清洁,以充分展现 茶汤之美。
用于盛放茶具、茶叶等,可保持 桌面整洁。选择时需注意大小、 形状和材质。
公道杯
用于均匀茶汤,使每杯茶浓度相 近。使用时需保持清洁,避免异 味。
茶壶
用于泡茶的主要器具,材质多样, 如紫砂、陶瓷等。使用时需注意 壶嘴、壶盖、壶身的协调,以及 壶内清洁。

茶叶基础知识PPT课件

茶叶基础知识PPT课件

质的关键工序。 • 2)可控人工温湿室的建立:空调、
适度控制仪+增湿器,换气扇+定
时器。
烘干:(四)干燥
•目的 : 终止酶活性;充 分干燥;散发青臭气,发 展茶香
<3>红茶有红条茶和红碎茶之 分,红条茶按处置的方法的不 同又分为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
红碎茶。
功 夫 红 茶

末片呈条四茶形红
• 中国著名绿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产于 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碧螺春茶条索 纤细,卷曲成螺,满披茸毛,色泽碧绿。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碧螺春是“铜丝条, 螺旋形,浑身毛,一嫩(指芽叶)三鲜 (指色、香、味)自古少”。
黄山毛峰简介
• 黄山毛峰 • 黄山毛峰茶产于安徽省太平县以南,歙县
以北的黄山。茶芽格外肥壮,柔软细嫩, 叶片肥厚,经久耐泡,香气馥郁,滋味醇 甜,成为茶中的上品。黄山毛峰的品质特 征是:外形细扁稍卷曲,状如雀舌披银毫, 汤色清澈带杏黄,香气持久似白兰。
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坦洋工夫) 祁门红茶、川红等。 • 3.红碎茶。分为叶茶、碎茶、片茶、末茶四 类。
(黑茶)制作特色
• 黑茶 后发酵的茶(发酵度) • 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
使叶色呈暗褐色。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 茶和紧压茶。
(六)黑茶 代表产品
• 1.滇桂黑茶。如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等。 • 2.湖南黑茶。如安化黑茶等。 • 3.湖北黑茶。如湖北老青茶等。 • 4.四川黑茶。如南路边茶、西路边茶等。
信阳毛尖简介
•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境内的大别山区,又 称“豫毛峰”。
• 著名特产之一,中国名茶之一,素来以“细、 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 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品质特点

茶艺师培训课件——中国古今茶文化概论

茶艺师培训课件——中国古今茶文化概论


在云南普洱镇沅千家寨还发现2700年的野生大茶树,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世界

茶王”的称号。

在云南勐海县的大黑山原始森林中,发现1700年前的野生大茶树。

在广西,也发现千亩野生大茶树。在广西德峨乡境内发现的野生古茶树为大叶群体种群。

在湖南茶陵县洣江乡青呈村发现了大面积野生古茶树群落,最大的树龄达八百年之久。
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 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 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
交际说:
《载敬堂集》载:“茶,或归于瑶草,或归于嘉木, 为植物中珍品。稽古分名槚蔎茗荈。《尔雅·释木》 曰:‘檟,苦茶。’蔎,香草也,茶含香,故名蔎。 茗荈,皆茶之晚采者也。茗又为茶之通称。茶之用, 非单功于药食,亦为款客之上需也。”有《客来》 诗云:“客来正月九,庭迸鹅黄柳。对坐细论文, 烹茶香胜酒。”此说从理论上把茶引入待人接物的 轨畴,突显了交际场合的一种雅好,开饮茶成因之 “交际说”之端。
置水1升(唐制),即600毫升煮水 用红火线测温仪测得“一沸”,水溫在86~88℃范围内
烧水至“一沸”時,多次用盐进行调味,以确定用盐量适合 当烧水至“二沸”,气泡加大增多,水温为92~94℃
“二沸”時,舀出一勺水倒入茶碗中待用
用筷子搅动锅内沸水,使中心部位形成之水形成旋涡
把一立方寸(唐制,合3.03厘米立方)茶末,从旋渦中缓缓倒入
再冲至满,饮用。 • 茶粉→入茶碗→加沸水→茶筅用力击打→茶水交融→茶泡沫
(茶糊糊)→饮用。
宋代的点茶
• “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是采用一种当 时创作的“点茶”技法,既是比试茶质的优劣,也是在比试点茶 技艺的高低。
• 点茶是宋代斗茶时采用的方法。 • 斗茶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有钱有闲人的一种雅玩。

中国茶文化PPT课件

中国茶文化PPT课件

CHAPTER定义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与中华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现象。

内涵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源茶文化起源于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最初,茶被用作药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饮品。

发展随着历史的演进,茶文化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与儒、释、道等思想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茶道精神。

传承与创新当代茶文化在传承古代茶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元素,进行创新和发展。

民族特色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茶习俗和茶文化。

如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等。

地域差异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茶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如福建的铁观音、云南的普洱茶、浙江的龙井茶等。

国际传播中国茶文化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还传播到海外,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如日本的茶道、英国的下午茶等,都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影响。

茶文化的地域特色CHAPTER乌龙茶半发酵茶,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如铁观音、大红袍等。

绿茶不经过发酵,保持茶叶原有的绿色,如龙井、碧螺春等。

红茶全发酵茶,茶色乌黑油润,如祁门红茶、正山小种等。

黑茶后发酵茶,经过长时间的陈化,如普洱、六堡茶等。

白茶轻微发酵,保持茶叶原有的白色,如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茶叶的主要品种干燥去除茶叶中的水分,防止霉变,提高茶叶香气。

控制温度和湿度,使茶叶发生生物化学变化,形成特定品质。

揉捻将茶叶揉成条状,促进茶汁液的挤出和均匀分布。

采摘选择适当的采摘时间和部位,保证茶叶原料的品质。

杀青通过高温破坏茶叶中的酶活性,停止发酵过程。

茶叶的制作工艺茶叶的品质鉴别观察茶叶的条索、色泽、整碎、净度等外观特征。

品尝茶汤的滋味、香气、汤色、叶底等内在品质。

通过感官审评、理化分析等方法对茶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

注意茶叶的贮存环境和方法,保持茶叶品质的稳定性。

茶学概论

茶学概论

第一章茶的起源与传播一、有哪些证据说明中国是茶的发源地1、中国西南地区野生大茶树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2、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近缘植物的地理分布中心;3、茶树生物学的研究证明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的起源中心;4、古地质学、古气候学的研究证明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5、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6、云南高原发现茶籽化石;7、汉代陶土茶碗,中国最早茶具,甲骨文“茶”。

二、茶的利用经过了哪些阶段1、食用阶段2、药用阶段3、饮用阶段三、历代的饮茶的方法有哪些1、原始煮茶法2、煎茶法3、宋代点茶法4、泡茶法四、茶叶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饮料的原因有哪些1、来华的僧侣和使臣将茶叶带往周边国家和地区,从而使中国茶叶和茶叶的生产技术、饮用方法、文化形态得以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流传;2、茶叶作为礼品,通过派出的使节,以馈赠的形式与别国或各地的上层交换;3、贸易往来,将茶叶作为商品输到了国外五、简述中国茶叶生产技术传播到国外的过程191、我国茶叶生产技术传去日本较早,805年,日本僧人最澄在我国浙江学佛后回国时带去茶籽,种植于日吉神社旁;2、1684年,印度尼西亚已经引种中国茶树成功,1827年由爪哇华侨第一次试制茶成功;3、1833年,爪哇茶第一次在市场上出现;4、1780年欧洲人在印度提倡植茶;5、1870-1875年英国人推动将原来的咖啡园改植茶树,并雇佣印度移民垦殖新茶园,茶叶生产便迅速发展起来。

六、目前世界上主要茶叶生产国和进口国有哪些?消费茶叶较多的国家有哪些?1、世界五大茶叶进口国是英国、俄罗斯、巴基斯坦、美国和埃及;俄罗斯是当今世界第一茶叶进口国2、世界十大出口国依次是肯尼亚、中国、斯里兰卡、印度、阿根廷、越南、印度尼西亚、乌干达、马拉维、坦桑尼亚;中国是世界第一绿茶出口国,2005年成为世界第一茶叶出口国3、茶叶人均消费最多的是欧洲,其次是亚洲和非洲;世界茶叶主要消费国是中国、印度、俄罗斯、土耳其、日本、英国、美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是迄今 发现关于茶的最早文字记载。也就是说, 在公元前的神农时代人们就发现茶具有解 毒的功效,并加以利用。
本章复习思考题
• 3、从哪些方面可以证明中国是茶树的原产 地?
• 茶树原产于中国的云贵高原,其主要依据 如下:
• (1)云贵高原是山茶科植物的分布中心 • (2)云贵高原发现大量野生大茶树 • (3)云贵高原野生茶树的生化特性属于原
大于80%为好。茶树生长最适宜的年降雨量约为 1500毫米左右,生长期间月降雨量为100毫米。
本章复习思考题
• 4为什么说中国是茶的故乡?
• 茶在中国的历史悠久,有关茶文化的文物 十分丰富,诸如茶人、茶具、茶书、茶画、 水泉以及有关茶文化遗址遍布全国各地。 中国的茶文化及饮茶习俗在汉、唐、宋代 就已向中国周边地区辐射,明清以后更传 到欧美,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都证明我 国是茶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是茶的故 乡。
始类型
本章复习思考题
• (4)云贵高原发现茶籽化石 • (5)茶树学名及一些国家对茶的称呼都与
中国有关 • (6)迄今考古发现的最早茶具在中国 • 上述六方面的事实证明,中国是茶树的原
产地,同时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本章复习思考题
• 4为什么说中国是茶的故乡?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
本章复习思考题
• 4为什么说中国是茶的故乡? • 茶树起源于中国,现今世界各国的饮茶方
法、种茶技术、制茶工艺均直接或间接由 中国传播出去的,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 茶树的国家,因此,中国被誉为茶的故乡。
本章复习思考题
• 5、茶叶在国内的传播途径
• 茶树在国内的传播与当时的政治、经济、 交通、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从 生物学的观点看,物种一般是顺着江河的 流向而扩展、传播的。即从云南——四 川——陕西——河南——安徽——湖北— —江西——湖南——浙江——福建——广 东——广西——海南等地。此外,通过茶马 古道传播至西藏等边缘地区。
本章复习思考题
• 4、茶树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 (1)喜酸怕碱 • (2)喜光怕晒 • 茶树适应在漫射光多的条件下生育。 • (3)喜温怕寒 • 茶树的最适温度在20~30℃,最低温度:大叶种为
-6℃,中小叶种为-12℃~-16℃ • (4)喜湿怕涝 • 土壤相对含水量以80%为最好,空气相对湿度以
本章复习思考题
• (3)成年期:从茶树第一次开花结实到第 一次树冠台刈更新,为成年期。管理重点 是适时修剪,加强肥培,合理采摘,及时 防治病虫害,以达到尽量延长这一时期年 限。
本章复习思考题
• (4)衰老期:从茶树第一次台刈更新开始 到整个茶树死亡,为茶树的衰老期。管理 要点是:合理更新,加强肥培,延长每次 更新的间隔期,发挥增产能力。
本章复习思考题
• 3、目前全世界的茶园总面积、总产量大约是多少 • 据国际茶叶委员会统计,2009年底, 全世界茶园
总面积达290万公顷,世界茶叶总产量约为320 万吨。 • 4、世界上主要产茶国是哪些 • 印度、中国、斯里兰卡、肯尼亚、土耳其、印尼、 日本、伊朗等。现在全世界共有五大洲的61个国 家产茶。
本章复习思考题
• 2、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pH值 • 茶树是喜酸植物,只有在酸性土壤上才能
正常生长。较适宜种茶的土壤pH4.0-6.5; 最适pH4.5-5.5。在中性土壤中茶树生长 不良,甚至不能成活。
本章复习思考题
• 3、茶树喜酸的机理 • (1)物种系统进化造就的遗传特性 • (2)与茶根的生化特性有关 • (3)与茶树喜铝嫌钙有关 • (4)与菌根菌共生有关
可以把中国的茶叶产地划分为四大茶区, 它们是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华南茶区和 西南茶区。
本章复习思考题
• 2、中国的主要产茶省份有哪些 • 四大茶区中,产茶最多的有浙江、安徽、
湖南、台湾、四川、云南、福建、江西、 湖北等省。 • 江西省主要生产绿茶和红茶(工夫红茶)。 省内主要销售花茶和绿茶,也有少量红茶 和乌龙茶销售。
《茶学概论》复习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 第一节 茶学范畴及其发展 • 第二节 茶的起源 • 第三节 陆羽及其《茶经》 • 第四节 茶的传播
本章复习思考题
• 1、茶树起源与什么地方? • 茶树原产于中国,中国的云贵高原是茶树
分布中心。 • 2、有关茶的最早文字记载出于何处? • 古书《神农本草经》中载有:神农尝百草,
国家。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称颂茶树为“南 方之嘉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 “茶”字的形、音、义也是由中国确定的。 茶字的演变与确定,也从一个侧面告诉人 们,茶的祖国是中国。茶已成为世界各国 人民的共同的称谓。
本章复习思考题
• 4为什么说中国是茶的故乡? • 茶树最早为中国人所发现、最早为中国人
所利用、最早为中国人所栽培。中国的西 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古代文字记载表 明,我们的祖先在3000年前已开始栽培和 利用茶树,云南地区有世界上年龄最长的 野生古茶树。
本章复习思考题
• 6、世界上第学者陆羽于公元8世纪撰写的。《茶 经》问世,标志着茶知识系统化的开始, 从此茶学学科的雏形已经形成。
第二章茶产业概况
• 第一节 国内茶叶产销概况 • 第二节 世界茶叶贸易情况
本章复习思考题
• 1、中国分为哪几大茶区 • 从地域气候、产茶种类、茶树品种等因素
• (1)幼苗期:从种子萌发、幼苗出土到第 一次生长结束形成驻芽为止。栽培上要进 行选种与浸种催芽;合理密植,铺草灌溉, 抗旱保苗,力争全苗壮苗。
本章复习思考题
• (2)幼年期:从幼苗第一次生长停止开始, 到茶树第一次开花结实为止。管理要点: 一是及时定型修剪;二是合理采茶,采养 结合;三是加强肥培。
第三章茶叶基本知识
• 第一节 茶树的基本特性 • 第二节 茶树栽培 • 第三节 茶叶采摘 • 第四节 茶叶加工 • 第五节 茶叶分类 • 第六节 茶叶的选购与保存
本章复习思考题
• 1、茶树的一生可划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时 期的栽培管理要点
• 茶树的一生从种子萌发开始,到树体老死 为止,可以分为四个生物学年龄时期,即 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衰老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