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接触焊工艺标准(附件1)
钢轨的移动式接触焊工艺

避 市 轨 厦 交 酒 鼹
㈡ ii i i
0
i
2 0 隼
钢 轨 的移动 式接 触焊工 艺
杨 云 堂
( 中铁一局集团新运工程公司 ,100 成阳 ∥工程师 ) 720 ,
摘 要
介 绍 了移动式接 触焊在广 州地铁 3号 线 中的施工
养 等 技 术 要 点。
关键词
地铁 , 长钢轨, 钢轨焊接,移动式接触焊, 施工工艺
U 1 . 2 23 9
Shatr 司等 , 悬 挂 式 焊 机 配 备 拉 伸装 置 挂 在 clt 公 e 将 有 发 电机组 的专用 车 上 , 可方 便地 在公 路 、 路 上行 铁 驶, 并在 现场 进行 各种 工况 的焊轨 施工 作业 。 移 动式 焊 轨作业 车的优 点 为 : 焊 轨作 业 车配 ①
广 州地铁 3号 线 先 期施 工 的线 路 均 为地 下线 , 盾构 隧道居 多 , 工作 业 空 间狭小 , 施 各工 种 交叉作业 干扰 大 , 因此在 洞 内焊接 长钢 轨 时 , 质量 控制及 轨 在
行区已装设备的保护方面难度很大。该线长钢轨焊
接采 用 了 A 6 MS0移 动 式 焊 轨 机 施 工 , 过 合 理 优 通
t ewe i u ci s l ae n cr e e t n , h it— h l n jn t n o t i u vd s i s te ma e d g o c d c o n
n c f q i me tee , o d h t r te t n s al eg v n s a e o up n t . h l st a e mo ea tn i h l b i — o
有 柴油 发 电机组 , 既可 以在基o l ntc edi n se lRa l bieCo a tW l ng i t e i
钢轨现场移动接触焊焊接施工工艺及方法

钢轨现场移动接触焊焊接施工工艺及方法首先进行焊接前的准备工作。
包括确定焊接的位置,清理焊接部位的杂物,检查焊接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焊接工艺参数和设备都符合要求。
同时,需要进行焊接材料的检验,确保焊接材料的质量和充足。
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焊接工艺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焊接方法以及焊条特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进行焊接操作。
首先是对钢轨进行定位和调整,确保焊接位置的准确性。
然后进行预热处理,提高焊接质量。
接着,进行初始焊接,即将两端的钢轨通过接触焊进行初次焊接。
接下来进行移动焊接,将焊接电流和电压逐渐增大,实现钢轨的连续焊接。
焊接完毕后进行修整,将焊接部位的不平整修整平整。
最后进行焊后处理。
包括对焊缝进行检测和评定,检查焊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同时进行涂漆处理,保护焊接部位不受腐蚀。
最后对焊接设备进行清理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
钢轨现场移动接触焊具有焊接速度快、焊接效率高、焊接质量好等优点,因此在钢轨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焊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焊接参数,以保证焊接质量。
同时还需要进行焊接质量检测和评定,及时发现和解决焊接中出现的问题。
总之,钢轨现场移动接触焊是一种常用的钢轨焊接方法,它通过合理的工艺和方法,可以实现钢轨的连续焊接,提高钢轨的焊接质量和施工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焊接方法和参数,确保焊接质量和工程安全。
钢轨焊接施工工艺方法

钢轨焊接施工工艺方法长钢轨厂内焊接由济南铁路局济南工务机械段桑梓店焊轨基地施工。
厂内长钢轨焊接采用接触焊焊接,工地长钢轨间联合接头钢轨焊接应采用气压焊焊接,道岔内及两端与区间线路连接的钢轨焊接采用气压焊或铝热焊。
1气压焊1)焊接设备、人员要求(1)设备要求:焊接设备主要包括压接机、加热器、控制箱、水冷装置、高压电动泵站和部分辅助配套设备(直轨器、除瘤割炬、端磨机、顶磨机、手把砂轮、氧气瓶、乙炔瓶及发电机组等)。
用于钢轨气压焊接的设备应符合TB/T 2622.1、2、3、4的规定。
(2)人员要求:焊接作业人员应持有国家铁路主管部门认可的技术机构颁发的“钢轨焊接工操作许可证”。
2)施工工艺及焊接方法钢轨气压焊工艺流程图见图6.7-1所示。
(1)焊前准备全面检查水路、油路、气路系统是否畅通,加热器点火火焰是否正常;推凸装置各部件运转灵活与否,与轨型是否适合,刀刃完整状态。
一切正常后,把后垫、前刀体、底刀均放在便于操作的位置上,以备使用。
焊接环境的要求:施焊场所无雨,气温应不低于0℃,风力应不大于5级。
(2)焊前钢轨端面打磨焊前对钢轨端面进行打磨,端面斜度允许偏差为0.20 mm。
(3)对轨和夹轨对轨包括拨轨、垫轨和轨缝调整三项内容。
①拨轨和垫轨在待焊轨的下面,焊缝的两侧各垫四块枕木墩或专用的垫轨装置。
第一块距离焊缝1.2~1.5 m,其余相距4.0~5.0 m。
符合要求后,安放钢轨,并将钢轨人工拨正。
钢轨气压焊焊接工艺流程图②轨缝调整在轨缝调整之前,应把压接机扣放在一侧待焊的钢轨上,然后把轨缝调整至8~15 mm 。
调整好轨缝后,把压接机移至焊缝处,调整压接机使固定端(右横梁)内侧面距焊缝中间230~235mm 。
③端面的保护对待焊钢轨已经打磨好的端面,夹上压接机后,更要格外注意保护端面的清洁,要用专用的“防护盒(罩)”盖好,防止污物沾污端面,影响焊接质量。
④夹轨夹轨时,待焊两根钢轨的轨底要求齐平,不平时要加垫片垫平,并用靠尺精调,然后拧紧轨顶螺栓,检查高低是否符合要求,否则重新松开,调整垫平,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无缝线路施工工艺(长钢轨铺设、钢轨焊接、应力放散及锁定)(1)(1)

一、无砟道床长钢轨铺设无砟轨道长轨铺设施工流程:施工准备→检查线路→机车对位→拖拉钢轨→2#小车推送钢轨→安装钢轨夹轨器→1#小车钢轨牵引→钢轨对位→撤出滚轮→安装扣件。
具体施工工艺见图7-32。
图7-32 无砟轨道WZ500E 型铺轨机组施工流程1、施工准备:(1)钢轨运输车组推送到位(前滚轮小车前轮中心线距已铺好钢轨末端约350mm ,见图7-33),并停好、制动、打铁施工准备检查线路机车对位拖拉钢轨2#小车推送钢轨 选配轨夹轨器安装调整升降滚轮架1#小车钢轨牵引安装钢轨夹轨器垫放滚轮钢轨对位撤出滚轮检查钢轨相错量 安装扣件靴。
图7-33 长轨车推送对位(2)放倒全车间隔铁。
(3)松开要拖拉的一对钢轨锁定装置(图7-34)与安全挡板(拖拉结束后需恢复安全挡板)。
如拖拉上层钢轨,需预先将升降滚轮架调整到合适高度。
(4)将分轨导框对准要拖拉的一对钢轨(拖拉钢轨顺序由外向内)。
图7-34 解锁(5)用拖拉卷扬机 (带夹轨器),从钢轨运输车(首车)上拖拉钢轨(见图7-35),经过渡顺坡车架进入分轨器,将钢轨拖至钢轨推送装置,夹紧钢轨,卸掉夹轨器。
图7-35 卷扬机拖拉钢轨2. 牵引法铺设长钢轨工艺(1)推送钢轨与牵引车连接用推送装置将钢轨送至牵引车钢轨夹钳处,人工辅助使钢轨与牵引车连接(见图7-36)。
当长轨顺利铺至承轨槽内,推送车开始做好下一对长轨铺设的准备工作,把下一对将要铺设的长轨用卷扬机拉至推送车压紧装置内,开始机车对位。
图7-36 推送钢轨与牵引车连接(2)牵引钢轨、摆放轨料将钢轨头与牵引车钢轨夹钳锁固好。
牵引车前行开始拖拉钢轨(见图7-37)。
在无砟轨道承轨槽之间放置滚轮,直线上每隔24个轨枕放置一对,曲线上每隔22个轨枕放置一对,坡度5‰~15‰每隔20个轨枕放置一对,大坡度20‰每隔18个轨枕放置一对,放置要求卡口定位:即滚轮放置时稍微倾斜10mm这样钢轨在滚轮上运行时不会与扣件发生磨损。
钢轨接触焊工艺标准(附件1)

钢轨接触焊生产工艺标准二零零八年十月第一章总则第1.1条为加强钢轨接触焊生产管理,保证钢轨接触焊焊头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第1.2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50、60、75Kg/m 钢轨接触焊的生产管理,旧钢轨及淬火钢轨的焊接暂按本办法执行。
第1.3条本办法规定了钢轨焊接工艺流程、装备技术要求、质量管理要求、检验方法、设备管理要求、管理制度。
第1.4条焊接接头质量检验必须依照铁道部标准TB/T1632-91《钢轨焊接接头技术条件》进行。
第1.5条本办法依据铁道部工综技(94)49 号《钢轨接触焊生产管理办法》制订。
第二章钢轨入厂检验验收第2.1条外型尺寸及长度检查:对每根钢轨按GB2585-81等标准规定的尺寸允许偏差和“质保书”所列清单,使用规定的量具、样板进行测量记录。
第2.2条外观质量检查:按GB2585-81规定检查钢轨外观有无硬弯、扭曲、裂纹、毛刺、折叠、重皮、夹渣、结疤、划痕、压痕、碰伤等缺陷。
第2.3条按照“质保书”的规定,检查钢轨的钢种、级别。
第2.4条落锤检查:钢轨必须进行落锤抽查。
从一次连续性发货开始到结束为一批,对钢坯轧钢取相当于钢锭头部的钢轨5个试样,在0~40℃时,轨头向上平放在试验机的两支点上,用1000±5Kg重锤,按以下规定的落锤高度打击,二次不断为合格。
试样取样部位、试验方法参照GB2585-81的有关规定执行。
试验机应符合TB/T1632-91附录B的规定。
第2.5条对检查出不合格钢轨,要分别列明钢轨的钢种、级别、炉号、长度、缺陷种类及尺寸、部位、发现日期等内容登记造册,报路局物资、工务处,并向钢厂质检部门反映。
保存好样件备质检部门检查,不合格钢轨在未处理前应单独存放,“质保书”存段有关部门保管。
第三章钢轨卸车及堆放第3.1条钢轨卸车应避免摔跌、撞击,若钢轨摔跌高度超过1m或损伤程度超过GB 2585-81标准之规定时不得使用,并作为事故进行处理。
第3.2条卸车使用的吊机必须符合起重机械使用规定,经常保持设备完好,严禁超载使用。
工地钢轨接触焊施工工艺

工地钢轨接触焊施工工艺1 适用范围本施工工艺适用于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采用移动式闪光焊作业车进行工地钢轨焊接的施工。
2 作业内容主要作业内容包括:拆除钢轨扣件、安放滚筒、钢轨表面检查、轨端除锈、钢轨焊接和推瘤、正火、调直、接头粗磨、冷却、焊缝精磨、探伤、质量检验。
3 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3.1 过程控制标准3.1.1 批量焊接生产过程中,应按多运专线铁路钢轨焊接的相关要求进行生产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生产。
检验方法:查验生产检验报告。
3.1.2 气温低于O℃不宜进行工地焊接。
刮风、下雨天气焊接时,应采取防风、防雨措施。
中雨、大雨和风力大于4级时不应进行焊接作业。
检验方法:及时了解气象信息。
3.1.3 气温低于10℃时,焊前应用火焰预热轨端0.5m长度范围,预热温度应均匀,钢轨表面预热升温为35~50℃,焊后应采取保温措施。
检验方法:轨温量测、观察检查。
.3.1.4 承受拉力的焊缝,在其轨温高于400℃时应持力保压。
检验方法:轨温量测、观察检查。
3.1.5 焊后推凸,焊渣不能划伤或挤入母材。
推凸余量:焊接接头轨头、轨底及轨底顶面斜坡应不大于1mm,其他位置应不大于2mm。
检验方法:尺量、观察检查。
3.1.6 左右股单元轨节接头相错量不宜超过lOOmm。
检验方法:尺量。
3.1.7 工地钢轨焊接应符合长钢轨布置图,其加焊轨长度不得小于12m。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资料,对照施工图,尺量。
3.2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参照工艺3.5.3项一条办理。
4 施工机械及工艺装备表1 工地钢轨闪光焊接主要施工机具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附注1 轨道车台 12 平板车辆 23 称动式钢轨闪光焊接作业车套 14 锯轨机台 15 端磨机套 16 手提砂轮机台 37 角磨机台 18 拉轨机台 19 加热器套 110 正火架个 111 控制箱套 112 高压电动泵站套 113 水冷装置套 114 三相发电机台 1 10kw15 仿形打磨机台 116 探伤仪台 117 调直机台 118 1m 型尺把 219 方尺个 120 塞尺把 121 点温计支 25 施工准备5.1进行工地钢轨接触焊接施工工艺设计,编制作业指导书。
钢轨现场接触焊施工方法及工艺

钢轨现场接触焊施工方法及工艺钢轨接触焊是铁路钢轨施工中常用的一种连接方法,可以实现长轨无缝连接,提高轨道的连接强度和平整度。
下面将介绍钢轨现场接触焊施工方法及工艺。
一、工具和设备准备1.磨车:用于去除钢轨两端的铝层。
2.接触焊机:用于进行接触焊。
3.钢轨砂轮机:用于修整焊缝。
4.清洁工具:如钢丝刷、刮刀等,用于清除焊接区域的脏物和氧化层。
二、施工准备1.清洗钢轨:使用清洁工具清理焊接区域,确保表面干燥和无杂物。
2.钢轨对接:将需要进行接触焊的两根钢轨对接在一起,确保端面紧密贴合。
3.钢轨预热:使用焊接机对接触区域进行预热。
三、焊接操作流程1.涂抹焊剂:在钢轨接触区域涂抹焊剂,以提高焊缝质量。
2.去除铝层:使用磨车去除钢轨两端的铝层,以减少接触电阻。
3.接触焊机设置:根据钢轨材质和焊接要求,设置接触焊机的焊接参数,如电流、电压、焊接时间等。
4.焊接操作:将焊接机头两端分别与两根钢轨的端面上移动,使其接触形成电弧,同时施加一定的压力,使钢轨产生足够的热量进行焊接。
5.焊接检查:焊接完成后,对焊缝进行外观和尺寸的检查,确保焊缝的质量。
6.焊缝修整:使用钢轨砂轮机对焊缝进行修整,使其符合铁路规范的要求。
四、质量控制1.焊接参数:根据焊接材料和焊接要求,合理设置焊接机的参数,以确保焊接质量。
2.检查焊缝:焊接完成后,通过外观检查和尺寸检查,判断焊缝质量是否合格。
3.焊缝修整:对不合格的焊缝进行修整,使其符合规定要求。
4.焊接记录:记录每次焊接的参数、时间、工序和检查结果,以便追溯焊接质量。
五、安全注意事项1.防护设施:在焊接现场设置防护措施,如挡板、防护网等,避免焊接飞溅伤人。
2.保护眼睛:焊接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防止火花跳溅伤到眼睛。
3.确定接地:焊接机的接地应牢固可靠,以保证焊接安全。
4.操作规范: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确保熟练掌握焊接操作规范。
5.灭火器材:在现场设置灭火器材,以备不时之需。
移动式接触焊焊轨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

移动式接触焊焊轨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3.4.7.3.1 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4.7.3)图3.4.7.3 移动式接触焊焊轨施工工艺流程3.4.7.3.2 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⑴施工准备焊接设备进场后,要进行相关的工艺试验,确定焊轨参数,制定保养维修细则和安全操做规程,并上报监理、业主,获得批准后严格组织实施。
钢轨焊接施工前,操作人员要对焊机主机、附机、水冷却系统、液压系统、制冷系统、供电系统等做最后检查,一切正常后方可进行焊轨作业。
⑵焊前钢轨检查提前对钢轨外观尺寸、外观质量逐根进行检查,检查时应翻轨进行,不能只检查钢轨头部。
对弯曲的应进行调直处理,使钢轨在全长范围内轨头和侧面平面直顺,不得有硬弯、弯曲和扭转。
钢轨两端1米范围内不直度不大于0.5mm,大于0.5mm的应重新锯轨,冷却后重新测量。
⑶松解扣件及钢轨端头除锈打磨焊轨前,将钢轨扣件松开,拆除接头夹板及部分配件,顶升钢轨,放置滚筒和垫木,对待焊钢轨端头及焊轨机钳口部位与钢轨接触处端面采用电动砂轮机进行除锈、打磨,打磨后的钢轨面应有金属光泽,不得有锈斑;打磨深度不得超过母材0.2mm,钢轨端部600mm范围内有出厂标志的,应打磨至与轨腰平齐,不得有任何凸出,防止损伤钳口。
对焊接钢轨端面用宽座角尺和塞尺进行垂直度检查,凡超过0.5mm的,采用钢轨端面打磨机进行打磨,直至符合要求。
⑷对轨调整与钢轨焊接钢轨面及钳口部位打磨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焊轨作业。
先在滚筒上进行对轨并调整高低和方向,使焊缝对正焊轨机钳口中心位置,用刀口尺检查两钢轨左右或高低错牙均不得超过0.5mm。
确认钢轨对中后,启动液压系统进行夹轨,随后激活数据采集系统,进入焊接程序,依次经过各个闪光阶段后进行顶煅并完成推瘤作业。
焊接结束后,立即启动液压系统,将焊轨机架张开到足够大的程度,起升焊机使之离开焊头一定距离。
迅速除去推瘤焊渣,并对焊机各部位和接头进行检查,同时清洁焊机内部和钳口。
如果钢轨与钳口接触处有电击伤,则该焊头判定为不合格,需切掉重焊;同时对钳口进行处理,直至换钳口,方可再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轨接触焊生产工艺标准二零零八年十月第一章总则第1.1条为加强钢轨接触焊生产管理,保证钢轨接触焊焊头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第1.2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50、60、75Kg/m 钢轨接触焊的生产管理,旧钢轨及淬火钢轨的焊接暂按本办法执行。
第1.3条本办法规定了钢轨焊接工艺流程、装备技术要求、质量管理要求、检验方法、设备管理要求、管理制度。
第1.4条焊接接头质量检验必须依照铁道部标准TB/T1632-91《钢轨焊接接头技术条件》进行。
第1.5条本办法依据铁道部工综技(94)49 号《钢轨接触焊生产管理办法》制订。
第二章钢轨入厂检验验收第2.1条外型尺寸及长度检查:对每根钢轨按GB2585-81等标准规定的尺寸允许偏差和“质保书”所列清单,使用规定的量具、样板进行测量记录。
第2.2条外观质量检查:按GB2585-81规定检查钢轨外观有无硬弯、扭曲、裂纹、毛刺、折叠、重皮、夹渣、结疤、划痕、压痕、碰伤等缺陷。
第2.3条按照“质保书”的规定,检查钢轨的钢种、级别。
第2.4条落锤检查:钢轨必须进行落锤抽查。
从一次连续性发货开始到结束为一批,对钢坯轧钢取相当于钢锭头部的钢轨5个试样,在0~40℃时,轨头向上平放在试验机的两支点上,用1000±5Kg重锤,按以下规定的落锤高度打击,二次不断为合格。
试样取样部位、试验方法参照GB2585-81的有关规定执行。
试验机应符合TB/T1632-91附录B的规定。
第2.5条对检查出不合格钢轨,要分别列明钢轨的钢种、级别、炉号、长度、缺陷种类及尺寸、部位、发现日期等内容登记造册,报路局物资、工务处,并向钢厂质检部门反映。
保存好样件备质检部门检查,不合格钢轨在未处理前应单独存放,“质保书”存段有关部门保管。
第三章钢轨卸车及堆放第3.1条钢轨卸车应避免摔跌、撞击,若钢轨摔跌高度超过1m或损伤程度超过GB 2585-81标准之规定时不得使用,并作为事故进行处理。
第3.2条卸车使用的吊机必须符合起重机械使用规定,经常保持设备完好,严禁超载使用。
要注意检查钢丝绳状态,随时更换有伤损的钢丝绳。
经常检查所有吊卡工具,遇有损坏及时修理或更换,确保安全生产。
第3.3条吊起后钢轨下面严禁站人,严禁越过人员头顶吊动钢轨。
第3.4条钢轨应正向平排列或扣轨平排列,堆放在存放台上,排列整齐、平直、牢固。
多层码放时,层间垫物必须平直,上下层间垫物安放必须对齐、稳定、牢靠。
存放层数视存放台承受能力和稳定性由段技术科规定。
第3.5条不同钢种及轨型的钢轨不得混放。
第3.6条在钢轨卸车过程中,厂及段有关人员必须到场监督。
第四章焊前配轨第4.1条段技术科必须根据设计部门下达的无缝线路设计图纸制订生产计划,指导厂进行配轨,并对设计图纸或生产中有特殊要求的,存配轨表中说明。
第4.2条配轨表须有以下内容:线名、轨型、待焊轨长度及在长轨条中的位置、长轨条的作用面、轨条长度、轨条螺栓孔位置、钢轨铺设里程、配轨表编制者姓名、复验者姓名和编制日期等。
第4.3条因特殊原因不能按设计图纸进行焊接作业而必须更改设计时,必须经设计部门同意,并下达变更通知单,对原设计的改动必须满足《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中有关无缝线路大修设计的规定,并在原设计图纸上将变更情况作详细说明。
第4.4条配轨时,必须首先确认长钢轨运输列车在段内停留及线路上卸车作业时的位置,及确定长轨首尾方向,并在配轨表上给予明确。
第4.5条配轨时,用于正线钢轨的最小长度不得短于9m,特殊地段可小于6m,但不得连续焊接。
第4.6条配轨审核应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复核。
第4.7条配轨表应一式多份,在焊轨作业前下达到各工班及工位,厂应保存一份存档。
第4.8条对长轨工作面的确定按以下规定进行:以观测者站在轨道中心,面向里程前进方向,则观测者左侧长轨称左股,右侧长轨称右股。
第五章钢轨的焊前检查、调直、除锈第5.1条根据配轨表进行选配轨作业后,要对待焊轨再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发现不合格的钢轨必须剔除。
第5.2条矫直钢轨使全长范围内轨顶面和侧面平直,不得有硬弯,扭曲。
第5.3条锯切钢轨断面处,垂直与水平两个方向的垂直度均不得大于1.0mm,否则必须修正,锯轨长度误差应符合GB2585-81标准规定。
第5.4条轨面(踏面)拱度保证在-0.25~0.4mm之间。
工作面平直度保证在-0.3~0.3mm 之间。
第5.5条在轨腰1m处写清本班班次。
(包括轨的两端)第5.6条待焊钢轨的端面及与电极导电钳口接触部位,必须除锈打磨。
经除锈表面要见金属光泽,不得有锈斑,其与导电钳口接触部位的面积不小于接触面的80%,对母材的打磨不超过0.2mm。
第5.7条除锈打磨的轨头应保持原曲面形状,打磨后超过24小时待焊,若有水、油、污垢污染时,必须重新处理。
第5.8条除锈打磨结束,在焊接前再次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如发现有不合格的钢轨必须予以剔除。
第六章焊机的检查第6.1条必须对GA as 80/580焊机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修。
必须制订焊机安全操作规程。
第6.2条焊前必须检查焊机各参数值,各部位动作应正常,焊机行程与记录吻合,并断电模拟焊接过程。
如遇有不正常情况应及时调整与修理,否则不能开机焊接。
焊机的各参数值不得随意改动,如需变更、调整必须经过段批准。
第6.3条焊前必须检查焊机的供电电压,供电电压值必须在焊机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否则应对焊机进行必要的调节,在生产过程中也应随时检查与调整。
第6.4条每日都应检查焊机的冷却水、储能器压力及液压油,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第6.5条焊机主机、附属设备及控制、记录系统应完好,否则必须及时修复。
各工艺参数应按标准工艺调整到位。
每班开工前应进行检查。
第6.6条开焊前,操作者应按焊机的工艺规定检查焊机的工作状态,并对焊机主机、辅机、水冷却系统、液压系统、供电房等作最后检查。
同时检查设备的清洁、润滑、保养等质量情况,再由工长复查确认,如有不正常现象,应及时排除。
第 6.7条焊机去毛刀的调整,应使推凸后轨顶面及轨头两侧面的残留量不大于0.8mm,轨角上表面不大于0.8mm,其余部分不大于1.0mm。
母材不得切亏。
第6.8条去毛刀去除焊瘤应呈切除状,不得呈推除状,除去焊瘤的表面应无沟槽。
应定期对去毛刀片进行修整,保持去毛刀口的锐利。
第6.9条每日必须将焊机及附属设备的使用状态记入工班工作日记,月底上报厂,以备段管理部门检查。
第6.10条每日应作交接班记录,每班工作前必须查看上一班的工作日记及交接班记录。
第6.11条对焊机及附属设备的保养、维修、故障处理等工作应随时记录在设备履历簿上。
第七章焊接第7.1条焊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考核合格获得合格证方准上机操作。
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焊机安全操作规程》。
第7.2条焊机操作必须由工长统一指挥,各操作人员分工负责,工长对焊前所有准备工作认可后,方可开始焊接工作。
第7.3条操作者在进轨前,要密切注意前后工序的协调及配合。
第7.4条钢轨进入焊机前,必须检查焊前处理及除锈质量,发现不合格的钢轨应退出重新处理及除锈。
第7.5条钢轨进入焊机后,在对头过程中,对头基准:踏面(轨头)和工作面。
对头标准:(a)踏面上下错位≤0.3mm。
(b)工作面左右错位≤0.5mm。
(c)轨腰左右错位≤1.0mm。
(d)轨底板左右错位≤2mm。
第7.6条对头结束后,轨缝的间隙应预留给定值(一般不大于2mm),焊缝位置不偏离焊机钳口中心位置,否则应重新对头。
第7.7条焊接过程中,各操作人员应认真观察焊接过程,不得离开操作岗位,随时准备应付各种紧急情况,迅速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需停机时立即停止焊接。
第7.8条焊机监控科操作人员在焊接过程中,应监督焊接记录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焊接操作人员停焊,并报告厂技术人员和段部及时处理。
第7.9条焊接结束后,应立即检查焊机钳口部位及钢轨与钳口接触处有无打火烧伤,若有烧伤应锯除重焊。
第7.10条焊机导电钳口表面必须光洁、平整,发生烧伤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必要时更换。
第7.11条每焊完一个焊头应对钳口进行清理,不得留有尘渣,每焊完一条长轨应清理一次钳口护板。
第7.12条焊接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停焊时可进行重焊。
重焊前应对待焊处重新处理,满足焊前处理要求方可重焊,每个焊头重焊次数不得超过二次。
第7.13条焊后应对焊头外观进行检查,不得存在各种缺陷。
第7.14条焊接结束后,根据配轨表要求对焊接接头进行编号。
编号前,在焊头前3m 左右轨腰处除锈,在其上用白色油漆标出编号,字迹清楚、端正并能保持长久。
第7.15条焊接过程结束后,应立即将焊头送出焊机,并对焊机有关部位进行检查、清理。
第7.16条每班工作结束后,应按《设备管理规程(条例)》的要求进行设备的保养工作。
第八章焊后矫直第8.1条钢轨焊后必须经过矫直处理,矫直系在热态下进行,要求在成品焊缝两侧各500mm范围内,水平及垂直方向的作用面直线度每米不大于0.5mm。
第8.2条焊后矫直人员应对焊接接头焊后的错位及去毛刺后的残留量进行检查,发现有超出工艺要求范围的焊接接头应立即与焊机操作人员联系,以便及时纠正,若连续发生超限情况,应报告质检人员进行处理。
第8.3条焊后矫直人员应对焊头附近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发现有不合格的现象及焊头外观有缺陷,应立即报告工长请示厂处理,并作记录。
第8.4条矫直作业时钢轨表面压痕深度不允许超过0.5mm。
第8.5条不允许有错头现象进入下一工位。
第8.6条单方向反复调轨不允许超过4次第九章焊后热处理第9.1条钢轨焊接后,接头必须进行热处理。
第9.2条焊接接头的热处理,可采用中频感应加热方法或其它加热方法进行焊头全断面的正火处理。
淬火钢轨焊后,焊接接头的轨头部分还需欠速淬火。
第9.3条正火处理时必须按工艺进行,待钢轨焊接接头温度低于500℃时方可重新加热,轨头加热表面温度一般不超过950℃,轨底角加热的表面温度不低于830℃,最佳的正火温度应视具体情况通过试验确定。
正火中应认真测温并做好记录。
第9.4条淬火钢轨焊接接头进行欠速淬火,必须按淬火工艺进行,采用淬火冷却器,在正火加热后立即进行,冷却器距轨顶面距离、水流量、气压及冷却时间等,应根据淬火工装的不同结构事先试验确定。
淬火工艺应认真作记录。
第9.5条焊后热处理质量由工班质检员检查,厂质检员抽查,发现不合格时必须重新热处理。
第9.6条正火热处理以测量正火加热温度为检查依据,欠速淬火处理以检测淬火工艺各项参数是否正确为依据。
第9.7条正火设备的操作使用和维修保养必须符合《设备管理规程(条例)》的规定。
第十章精调直第10.1条拱度:曲线应该主要分布在“0”线和“0.3mm刻度”线之间,最高点可超过“0.3mm刻度”线。
第10.2条平直度:曲线应该主要分布在-0.1~0.2mm范围以内,焊缝处可超过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