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水化合物前沿研究(文献综述)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历程及发展趋势新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历程及发展趋势摘要综合国内外关于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概述其从发现、初步研究到深入研究的历程,总结了各阶段国内外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成果和进展。
从1810年发现天然气水合物以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气水化合物的类型和物化性质、自然赋存条件和成藏条件、资源评价、勘探开发手段等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研究。
总结世界各国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其发展趋势。
研究表明我国的许多海区具有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条件,希望2020年能够进行商业开采。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gas hydrates)是一种由气体和水形成的冰状白色固态晶体,常在一种特定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并稳定存在,广泛发育在浅海底层沉积物和深海大陆斜坡沉积地层以及极地地区的永久冻土层中。
目前各国科学家对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量较为一致的评价为2×1016m3,是剩余天然气储量的136倍(1·56×1 014 m3),如果将此储量折算为地球上的有机碳资源,它将占总资源的一半以上。
1国外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现状由于当前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与天然气),特别是其中的石油和天然气能源的短缺,使人们对天然气水合物这种高效潜在能源格外关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潜力巨大的新型能源—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做了大量投入,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1995年,美国在海上钻井平台(简称ODP)第164航次中,率先在布莱克海脊布设了3口勘探井,首次有计划地取得了天然气水合物样品。
美国参议院委员会在1998年5月一致通过1418号议案—“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与资源开发计划”。
把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能源列入长远计划,决定批准用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研究开发的每年投入为2 000万美元,计划到2015年实现商业性开采。
2002年4月,在圣彼德堡召开的国际海洋矿产会议上,美国地质调查局的W·J·Wintres展示的天然气水合物和沉积物检验实验室装置(简称GHASTLI)代表了当前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实验的最高水平,正在进行的是自然界和实验室形成的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的物理性质的研究。
化学专业文献综述

化学专业文献综述
一、引言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
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化学在工业、农业、医疗、环保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化学专业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热点
1.绿色化学: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化学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绿色化学旨在设计和开发高效、环保的化学工艺和化学品,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中,绿色合成路径、绿色溶剂、绿色催化剂等是研究的重点。
2.纳米化学:纳米技术是21世纪的重要技术之一,而纳米化学则是研究纳米尺度上物质性质和行为的科学。
纳米化学在药物传递、催化剂设计、传感器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化学生物学:化学生物学是化学与生物学交叉形成的新领域,主要研究生物大分子的化学修饰、化学生物学标记技术等。
化学生物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计算化学:计算化学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和预测分子性质和行为的学科。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化学在药物设计、催化剂筛选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5.有机合成:有机合成是化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技术。
近年来,有机合成在药物开发、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结论
综上所述,化学专业的研究热点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绿色化学、纳米化学、化学生物学、计算化学和有机合成等。
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推动化学学科的发展,也对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化学专业的研究热点还将继续涌现和发展。
国内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研究进展

国内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研究进展摘要:分析了目前国内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领域的五大主要研究热点,认为含醇类和电解质体系中天然气水合物的相平衡是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而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的相平衡研究是未来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替代能源Review of the Phase Equlibria on The Natura1 Gas Hydrate athome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at home,the five main researeh hot spots for the phase equllibria are analysed.The phase equilibria in aqueous solutions containing electrolytes and/or alcohol is the most active in all the research fields.While the Phase equilibria in natura1 Porous media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hot spots and difficult problems during the phase equllibria researeh in future.Key words: natural gas;hydrate;phase equilibria ;alternative energy1、前言天然气水合物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广、规模大、埋藏浅、成藏物化条件优越等特点,是21世纪继常规石油和天然气能源之后最具开发潜力的清洁能源,在未来能源结构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由于天然气水合物处于亚稳定状态,其相态转换的临界温度、压力和天然气水合物的组分直接制约着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最大深度和矿层厚度。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现状与前景展望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新兴的能源,被认为是未来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
它是水与天然气分子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结合形成的一种物质。
随着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储量的逐渐枯竭,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现状和前景。
一、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现状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其开发及利用技术还不够成熟。
目前,全球已确认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超过2000亿立方米,而中国拥有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更是高达14000亿立方米。
尽管找到了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但发展水合物开采技术依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目前,有关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开采技术方面,二是运输和储存方面,三是利用技术方面。
在开采技术方面,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需要的高压、低温条件给水合物挖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也因此,目前开采技术比较笨拙,成本较高。
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完善的开采技术会降低开采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在运输和储存方面,为了避免水合物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发生变形和解离,需在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储存和运输。
这也会增加成本。
在利用技术方面,天然气水合物的甲烷含量高,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少于燃煤燃气等传统燃料。
但是,由于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不成熟,需全方位储存和运输,这也给利用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二、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前景展望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在全球石油资源日益枯竭的背景下备受关注。
其广阔的开采空间与巨大的储量让人们对其前景充满期待。
首先,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效益可想而知。
目前,天然气水合物是人类已知的最大的未被利用的天然气储存库,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将给全球的能源供应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
而且,天然气水合物的燃烧是无害的,不会对环境造成威胁,符合环保产业发展的要求。
这都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发展、推广与应用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化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化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化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一、引言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以及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科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化学领域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本文将介绍化学领域中的一些研究成果,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些有关于化学方面的综述。
二、文献综述
1. 纳米材料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其尺寸一般在1-100纳米之间。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小的粒径,纳米材料在化学领域中应用广泛。
例如,纳米氧化铁材料可应用于废水处理,纳米铜材料可用于触媒反应等方面。
2.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是一种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组成的多孔材料。
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和吸附性能,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催化反应、
气体分离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离子液体
离子液体是一种由离子构成的液体,其具有较低的挥发性和较高的热稳定性。
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可调控性,离子液体在催化反应、溶剂、分离技术、电化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 异质结构催化剂
异质结构催化剂是由两种或多种材料组成的催化剂。
由于其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和较高的稳定性,异质结构催化剂在燃料电池、化学品合成、环境保护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结论
通过对化学领域中的一些研究成果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化学领域中的研究不仅仅是关于基础理论的探索,还包括对新材料的探究和应用,这些新材料在能源、环保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因此,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的科研领域中,化学领域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文献综述(参考)

文献综述1.1一碳化工1.1.1一碳化工发展20世纪40年代以来,石油在世界能源结构中一直占主导地位,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但是由于几十年来的大量开采,石油资源短缺的情况已显端倪,出现了多次石油危机,因此,寻求石油的替代能源受各国的特别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己从石油输出国变为进口国,我国煤炭储量超过1万亿吨;天然气资源储量达8万亿立方米。
因此,加速开展新一代煤化工与天然气化工的研究,以补充和替代石油资源的匮乏带来的液体燃料和有机化工原料短缺势在必行。
预计到2020年,世界能源结构石油比例由目前的40%降到25%左右,煤稳定在30%左右,天然气由目前的25%增长到35%左右,我国对能源消费结构的预测是,到2015年,煤炭直接燃烧的比重将降低,从目前的70%下降到60%左右,石油维持在目前的22%左右,天然气将从目前的2%增加到10%左右。
未来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保障长期能源安全,寻求石油替代能源己提上了议事日程【1,2】。
上世纪70年代快速发展的碳一化工,就是以能源的“非石油化”和化工原料的多样化为战略目标,从一个碳原子的矿物原料或化合物(如煤、天然气、甲醇、甲醛和CO,CO及工业废气等)出发合成各种化工产品和燃料。
几十年来C1化学一直围绕能源替代和原料多样化两大目标在两大领域中进行研究和开发。
一是将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合成为两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继而产生一系列衍生化工产品,特别是精细化工产品。
成功合成为两个碳原子的化合物有乙炔、乙烯、乙醇、乙二醇、醋酸、草酸、醋酐、甲酸甲酯、二甲醚和碳酸二甲酯等。
二是将现有含碳化合物增加一个碳原子,即通过羰基合成、氢甲酰化、自由基( OXO)反应来实现。
如烯烃氢甲酰化制多一个碳原子的醛,氯化苄羰基化合成苯乙酸,三聚丙烯羰基化制C10叔碳酸等。
在这两大领域中C1化学比石油化工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
另外,从产品领域分,Cl化学主要从事含氧化合物、液体燃料和烯烃“三大样”产品。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引言: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领域是在现代工业和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学科。
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在提供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对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能源生产、转换、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1. 能源生产与转换技术的研究进展1.1 传统能源的开发利用论述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加工和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探讨其对环境的影响。
1.2 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应用介绍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的开发利用技术,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
2. 能源利用与能效提升的技术研究2.1 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探讨能源利用效率与系统优化的关系,并介绍各种能源利用技术(如热电联供、余热回收等)的研究进展。
2.2 能源转换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分析能源转换技术的创新方法,如燃气轮机、燃料电池等,以及这些技术在能源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3. 环境保护与减排技术的研究进展3.1 污染物排放与控制讨论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产生、排放与控制技术,并分析各种污染物控制技术的可行性。
3.2 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探索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的创新方法,如垃圾焚烧、废水处理等,以及这些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4.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的可持续发展4.1 能源政策与管理评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能源政策与管理措施,并探讨其对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发展的影响。
4.2 能源与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提出能源与环境系统综合评价的方法,辅以实例分析,为工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涵盖了能源生产、转换、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各项技术的综述和分析,可为进一步探索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作为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广泛而全面的知识背景,以支持他们对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领域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解决方案的制定。
天然气论文有关天然气的论文(精选5篇)

天然气论文有关天然气的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天然气论文有关天然气的论文天然气论文有关天然气的论文液化天然气储配站储罐增压器及卸车增压器工艺技术改造摘要随着人类生存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调整能源结构、增加绿色能源(天然气)的使用量是必然的选择。
目前世界正处于天然气取代石油而成为首要能源的过渡时期。
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高效、环保能源,在世界能源格局中取代石油而成为第一能源已为期不远。
本文对液化天然气储配站储罐增压器及卸车增压器工艺技术改造进行了论述。
0 引言随着人类生存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调整能源结构、增加绿色能源(天然气)的使用量是必然的选择。
目前世界正处于天然气取代石油而成为首要能源的过渡时期。
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高效、环保能源,在世界能源格局中取代石油而成为第一能源已为期不远。
秦皇岛市燃气总公司于2006年正式引进了先进的液化天然气技术。
2007年开始筹建液化天然气(LNG)储配站,建设内容为液化天然气(LNG)储罐区1 500m3、工艺装置区、压缩天然气(CNG)卸气柱和电子汽车衡等。
主要工艺设备包括:10台低温储罐、25台各种气化装置、3台卸车装置、调压装置及各种运输设备等。
利用10台低温储罐储存零下196℃的液化天然气,经气化、调压、加臭、计量后进入到输配管网,向行政区内各类用户供气。
储罐增压器工艺技术改造1.1 设计理论的初步形成国内的LNG场站设计原引用于国外设计,其设计依据长期以来一直沿袭国外设计理念,基本没有改变。
在我公司委托设计院设计的原图纸中,每台储罐配备一台储罐增压器。
其设计意图为:储罐内储存的零下196℃的低温液化天然气经储罐增压器升温气化,变成气体后从储罐上部回流至罐内,使罐体内部升压,再将罐体内部的低温液体从罐体底部压出输送至气化装置区(见储罐增压器原设计示意图)。
由于液化天然气工艺是输送零下196℃的低温液体流质,属于高危行业,一对一设计最大的优点就是保证生产安全可靠的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代码学号1224150173分类号密级论文文献综述2013 年 12月 22日天然气水化合物前沿研究摘要: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公认的 21 世纪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相信,未来洁净能源的最大一部分也许就藏在海底或高纬度永冻区。
由于它的开发可能带来许多不可预测的风险,所以前期调查工作更为重要。
可燃冰开采过程中存在难点问题,减压法和综合法是现有水合物开采技术中经济前景比较好的开采技术。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现状;趋势;问题一、概述现在地球能源危机成为大家遇到巨大困难之一,能源的争夺成为引发国家之间战争的重要因素。
于是可燃冰作为一类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它的开采利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天然气水合物的定义:小分子气体(如甲烷至丁烷,氮,氧,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和水在适当温度和压力下接触后形成的以甲烷为主(>90%)的笼状水合物,又叫“可燃冰”或“甲烷水合物”。
[1-2-3]据估算全球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储量约为2×1016m3成为剩余天然气储量的136倍。
世界上天然气水合物所含的有机碳的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2倍。
而且分布状况很均匀,几乎遍布全球的各大洲。
其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后几乎没有污染,是一种绿色的新型清洁能源。
根据我国海洋地质调查部门的调查,发现南海北部具有良好的可燃冰资源前景,并将南海可燃冰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纳入了 973计划,标志着中国对替代能源可燃冰重大基础研究已全面展开。
目前,对可燃冰的研究发展已经引起了各国政府和能源专家的广泛关注。
二、天然气水化合物天然气水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水分子,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具有笼状结构的似冰状结晶化合物,气体分子多以甲烷为主 ( >90%),所以也被称为甲烷水合物 (Methane Hydrates)。
天然气水合物与天然气的成分相近似,且更为、纯净。
简单地说,天然气水合物就是天然气(甲烷类,是细菌分解有机物和原油热解时所产生的)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和很高压力下形成的一种冰状的固态晶体。
纯净的天然气水合物呈白色,形似冰雪,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直接被点燃,因此,又被形象地称为“可燃冰”。
具体地来说,其结构就是若干个水分子一般通过氢键合成为多面体笼子,每一个笼子中包含有一个客体的天然气分子,还可以是二氧化碳、氮气、硫化氢等小分子气体,它们被统称为气水化合物。
其形成有两条途径: 一是气候寒冷致使矿层温度下降,加上地层的高压力,使原来分散在地壳中的碳氢化合物与地壳中的水形成气—水结合的矿层; 二是由于海洋里大量的生物和微生物死亡后留下的遗尸不断沉积到海底,并分解成甲烷、乙烷等有机气体,有机气体钻进海底结构疏松的沉积岩微孔,与水形成笼状包合物,是在独特的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一个甲烷分子周围若干个水分子固态凝聚物,其分子结构复杂。
其化学成分不稳定,可用M H20 表示,M 表示水合物中的气体分子, n 为水分子数。
[4-5-6]三、天然存量、分布、利用前景目前,全球天然气水合物分布明显呈现受地理格局控制的特点。
主要存在于世界范围内的沟盆体系、陆坡体系、边缘海盆陆缘,尤其是与泥火山、热水活动、盐泥底辟及大型断裂构造有关的深海盆地中; 另外还包括扩张盆地和北极地区的永久冻土区,大西洋的 85%、太平洋的95% 和印度洋的 96% 的地区中也含有天然气水合物,并且主要分布于海平面下 200 ~ 600 m 的深度内。
目前,世界上有 79 个国家和地区都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气藏。
各国科学家对全球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较为一致的评价为 2 × 1016m3,是剩余天然气储量 (156 ×1014m3) 的 128 倍。
[7]据第 28 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有大量存在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人类 1 000 年的能源需要。
同时,我国对可燃冰的重大基础研究也已全面展开,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东海海域、青藏高原冻土带以及东北冻土带。
仅南海北部陆坡的可燃冰资源量就达 185 亿 t 油当量,相当于南海深水勘探已探明的油气地质储备的 6 倍。
并且已经在南海部神狐海域获取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岩心样品,从而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 4 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采到水合物实物样品的国家。
[8]四、可燃冰与地质、气候、全球变暖甲烷是一种很强的温室气体,尽管它在大气中的生命周期大约12年,但20年后所产生全球暖化潜势GWP值可达62甚至100年后仍有21的数值。
在甲烷包合物矿床内,大量的天然气从中瞬间释放的现象,有科学家们假设这会导致像过去和未来可能发生的气候变化。
与此现象相关的事件有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以及古新世-始新世交替时期最大热量。
天然气水合物还可能导致沉积物物理性质(如剪切强度和流变性等 )、地球物理性质(如震波速和电导性)以及地球化学性质如孔隙流体成分的明显变化。
物理性质的进一步变化可能引起海底滑塌和产生“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
甲烷是温室气体,对大气的暖化威力比二氧化碳强23倍,在人类活动中会产生,尤其在畜牧业的生产过程中,会大量增加。
甲烷同时是一种极易燃的气体。
全世界蕴藏着巨量的甲烷,其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沼泽(约有近8百亿吨)、南北极冰原(约蕴藏5千亿吨)及海底中(约有2.5~10兆吨)。
只要释放十分之一,就可毒害全人类及生物。
自然界中常以甲烷水合物状态存在于海洋浅水生态圈中。
在海洋里,以高压及18°C的温度下,能维持稳定存在。
全球暖化,会促使南北极永冻土及北半球湿地中的甲烷大量逸出。
挪威大气研究所在北极齐柏林监测站获得的初步数据表明,大气中的甲烷含量继2007年增加了0.6%之后,2008年再度增长0.6%。
西伯利亚或者加拿大等地的永久冻结带一旦解冻,因甲烷本身就是温室气体,将促使全球暖化加速,造成恶性循环。
科学家们发现,有数以百万吨计的甲烷气体,正从北极冰床底部及西伯利亚的永冻层中释放到大气中。
在6亿3千5百万年前,就是因为大量的甲烷从冰层和海洋释放到大气中,导致严重的暖化和物种灭绝,并造成超过10万年的混乱气候。
[9]五、勘探、开采、运输主要勘探方法有地球物理法、地球化学法、标型矿物法和自生沉积矿物学法等,采用多学科综合勘探是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发展方向。
主要开采方法有加热法、减压法、添加化学物质法和CO2置换法、综合法等。
[10]由于甲烷包合物比液化天然气还能够在较高的温度下(−20 vs −162 °C)保持稳定,因此有些人想到,也许借由航运船只(专门运送的液态瓦斯运输船)运送时,可以将天然气转换成包合物态而不是液态。
而且依此方式,由天然气制造天然气水合物并不用像制造液态天然气那样需要在末端建置大型工厂。
许多国家正在组织力量对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进行勘探,加紧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组成、结构类型、赋存状态、展布规律,以及开采方法和解决运输、使用间题。
但是,与石油、天然气相比,开发海底下的天然气水合物的难度比较大,其运输也要困难得多,特别是如何解决天然气水合物低成本开发等技术难题,至今人们还拿不出一个完美的开采方案,也缺乏有效的开采技术。
目前,专家正在研究利用双重结构管道的开采办法。
此外,对这一巨大的潜在资源的开发还存在很多未知数,例如:(1)未经燃烧的天然气水合物如果直接排人大气,会产生强烈的温室效应等环境和技术障碍问题;(2)海底开采易使周围的“可燃冰”固体流向空,缺的地方,形成滑坡,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灾难性海啸问题;(3)对已有海底油气管线是否会造成威胁;(4)是否会影响鱼的生长;(5)是否会对航行造成危险;(6)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水合物怎样保持在高压、低温状态,等等。
有人认为,生成天然气水合物需要相对低的温度和很高的压力,也许只能在北极才能进行商业开采。
也有人预计,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溢流气体”,大规模地进行商业开采有可能要到2015 年才会开始。
由此看来,天然气水合物要真正成为人们日常所用的能源还有一段路程要走。
六、商业化展望沉淀物生成的甲烷水合物含量可能还包含了2至10倍的目前已知的传统天然气量。
这代表它是未来很有潜力的重要矿物燃料来源。
然而,在大多数的矿床地点很可能都过于分散而不利于经济开采。
另外面临经济开采的问题还有:侦测可采行的储藏区、以及从水合物矿床开采甲烷气体的技术开发。
在日本,已进行一项研发计划,预计要在2016年进行商业规模的开采。
2006年八月,中国大陆宣布计划,耗资8000万元(~1750万美元)在未来的十年内研究天然气水化合物。
而另一个富潜力的经济储藏区于墨西哥湾,可能更包含了大约1010 m3的甲烷资源。
目前有4个国家进行过可燃冰开采:美国、日本、印度及中国。
事实上世界有很多国家都有开采到可燃冰的记录,例如俄罗斯、加拿大、韩国与台湾。
[11-12-13]七、总结虽然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已有半个世纪,但是相比较化石能源,它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目前,全球只有少数地区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在石油即将面临枯竭的前提下,各个国家加大对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也将是必然的趋势。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潜在替代能源,但它就像一柄双刃剑。
开采技术方法得当,它就会成为人类“后石油时代”的重要替代能源;开采技术方法不得当,它就会成为引发人类生存环境的杀手。
为了减少开发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前期的研究工作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1]张立新,徐学祖,马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与天然气水合物[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1,12(1)[2]姚伯初,昊能友.天然气水合物——石油天然气的未来替代能源[J].地学前缘,2005,12(1)[3]孙艳超.天然气水化合物的研究现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5)[4]周善元.21世纪的新能源——天然气水合物[M]江西能源.2002,(02)[5]王智明,曲海乐,菅志军.中国可燃冰开发现状及应用前景[M]节能2010.5[6]罗艳托.朱建华.陈光进.替代石油的能源.天然气水合物[7] 邵仲妮.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分布及勘探开发进展[J].当代石油石化, 2007,15(5): 24-26[8]张颖异,李运刚新型洁净能源可燃冰的研究发展.河北理工大学[9]Macdonald G T.Role of methane Clathrares in past and future climates.Clim Chang e ,1990 1.6 :24 7—28 1[10]江怀友,钟太贤,齐仁理,等.世界可燃冰勘探开发方兴未艾[J].石油与装备,2009(1): 42-43[11]黄丹彤、陈惠玲. 开挖“可燃冰”迈进一步. 大洋新闻引广州日报.2008 10 13 [2009-04-18][12]Milkov, AV. Global estimates of hydrate-bound gas in marine sediments: how much is really out there?. Earth-Sci Rev. 2004, 66 (3-4): 183–197.[13]黄菁菁. 日将大规模开采“可燃冰”. 中国时报. 2012-01-20 [2012-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