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共44页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作者:王清来源:《商情》2017年第33期【摘要】各国政策不断放宽的同时,要不断处理短期政策长期化所带来的风险,但市场反应依旧低迷,大宗商品价格依旧不振,贸易增长依旧缓慢甚至收缩,负债率依旧节节攀升,经济依旧保持低速增长水平,权威机构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屡次调低。
从经济增长周期的角度难以解释本轮经济危机后世界经济持续低增长的现实,基于此,我们尝试从结构性改革的角度进行解释,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做出全球经济结构性改革乏力的判断。
【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政政策一、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显成效按可比价格计算,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与前两个季度持平,虽然增速较2015年第三季度的6.9%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仍处于7.0%左右的合理区间。
经济增速稳步回落体现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优化,产业结构(尤其是工业结构)也得到升级和优化。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从供给侧来看,结构性改革任务取得显著成效。
在去产能方面,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任务正在积极有序推进,2016年前三季度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0.5%。
在去库存方面,2016年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1.6%,自4月以来连续5个月同比下降;商品房待售面积自2016年3月以来连续7个月减少。
在去杠杆方面,2016年8月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4%,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在降成本方面,2016年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的成本为85.9元,比去年同期减少0.2元。
在补短板方面,2016年前三季度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水利管理业、农林牧渔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3.4%、20.5%和20.1%。
从需求侧来看,2016年前三季度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6.8%、71.0%和-7.8%,其中消费的贡献继续扩大,较去年同期提高13.3个百分点,表明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作者:闫坤于树来源:《财经问题研究》2017年第02期摘要:2016年第三季度世界经济依旧低增长,通过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结构性改革进展的评估发现,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结构性改革乏力问题,这是世界经济未能摆脱低增长困境的主要原因。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初见成效,但也遭遇较大瓶颈。
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能,需要在全面梳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含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找准“痛点”发力。
“痛点”最终落在产业结构上,既要弥补服务业的先天不足,又要推动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在财政运行呈现若干结构性特征、财政资源相对不足的前提下,可着力打造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通过新动力推动经济增长。
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政政策;产业结构中图分类号:FS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7)02-0066-07距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经过去八年多,低增长的阴云始终伴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前行。
而且短期内丝毫看不到可能“拨云见日”的迹象。
各国政策不断放宽的同时,要不断处理短期政策长期化所带来的风险,但市场反应依旧低迷,大宗商品价格依旧不振,贸易增长依旧缓慢甚至收缩,负债率依旧节节攀升,经济依旧保持低速增长水平,权威机构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屡次调低。
从经济增长周期的角度难以解释本轮经济危机后世界经济持续低增长的现实,基于此,我们尝试从结构性改革的角度进行解释,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做出全球经济结构性改革乏力的判断。
一、全球经济结构性改革乏力当政策失效时,改革就成为必然的出路,这正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写照。
事实上,经过长期的思考和讨论,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达成共识,即寄希望于结构性改革来走出低增长困境,但大多数国家却鲜有勇气大刀阔斧地调结构。
本文立足于2016年第三季度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发展状况,评估其结构性改革的阶段性进展。
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如何看待

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和政策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观点和见解:一、经济形势评价:1.外部环境: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市场需求疲软。
中国出口受到一定冲击,对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压力。
2.内部结构: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消费、服务业等内需潜力逐渐释放,经济增长动力正在逐步转换和升级。
3.政府政策:中国政府积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减税降费、稳定就业、扩大内需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二、经济政策评价:1.减税降费:减税降费政策有利于增强企业和民众的获得感,提升市场信心,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的内需支撑。
2.稳定就业:当前经济增长放缓,保持就业稳定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推出一系列就业政策和措施,加强职业培训、创业扶持等,稳定就业局势。
3.扩大内需:中国经济正在从出口驱动向内需拉动转变。
政府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扩大消费、促进农村发展等措施,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4.改革开放:政府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深化金融、国企、土地等领域改革,促进市场化改革,增强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三、问题和挑战:1.经济下行压力: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面临经济下行压力。
需要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稳定经济增长。
2.高负债风险:中国企业和地方政府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需要加强风险防控和去杠杆化工作,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3.结构调整难度: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结构调整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需要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创新和科技投入。
4.外部不确定性: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对中国经济带来一定冲击。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稳定外部环境。
综上所述,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但整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
政府积极采取政策措施,支持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中国经济转型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经济转型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这一改革旨在解决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转型是根据国内和国际环境变化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经济结构调整和变革。
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增长已经带来了一系列结构性问题,例如过度依赖出口、投资驱动增长模式、环境污染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决定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通过改善供给侧的结构和质量,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这一改革主要包括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等方面的举措。
去产能是指通过减少过剩产能,优化产能结构,提高行业竞争力。
去杠杆是指通过降低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负债率,减少债务风险,稳定经济运行。
降成本是指通过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补短板是指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机制和政策等方面的改革,填补经济发展中的短板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首先,通过去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从低端、低附加值向中高端、高附加值方向转变。
其次,通过去杠杆,减少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债务,降低系统风险,推动经济从高杠杆向低杠杆方向转变。
再次,通过降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促进经济从高成本向低成本方向转变。
最后,通过补短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创新能力,推动经济从不平衡、不充分向均衡、充分方向转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改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阻力和利益困扰。
例如,由于去产能导致的企业裁员和社会不稳定等问题。
其次,改革需要改变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分配,可能引发一些矛盾和争议。
再次,改革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创新,可能会面临不确定性和调整的困难。
最后,改革还需要加强监管和风险防控,确保改革的平稳进行和顺利实施。
2024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____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____年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九年,这一年是对过去几年努力的总结和评价的时刻。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政府坚定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下面我将对____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情况进行总结和理解。
首先,____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政府进一步加大了结构性改革的力度,注重在供给侧推动结构性变革,并且在巩固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这一年,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逐渐从传统产业转向新兴产业,力求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跨越。
其次,____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减轻企业负担、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和完善市场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政府继续推进“减税降费”措施,为企业减轻了负担,提升了市场活力。
同时,政府还加大力度推进结构性调整,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在科技创新方面,政府不断加大投入,提高了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市场机制改革方面,政府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再次,____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促进区域发展均衡和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政府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推动区域发展均衡,不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快了区域发展的速度和效果。
同时,政府还加大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贫困地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脱贫的速度和质量。
最后,____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防范和化解风险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政府继续加强金融监管,加大力度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同时,政府还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了经济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____年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
政府继续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注重在供给侧推动结构性变革,并且在减轻企业负担、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和完善市场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当前经济形势分析38页PPT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
谢谢!
38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解读报告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解读报告一、引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是中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
本报告将对该政策的背景、目标、主要内容和影响进行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政策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背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产能过剩、结构性矛盾等问题。
传统的扩张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中国经济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来解决形势严峻的局面。
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应运而生。
三、政策目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通过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品质和效率,实现经济增长的质量变革、动力变革和效率变革。
具体目标包括推动技术创新、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劳动和资本的有效配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
四、主要内容4.1 促进供给侧改革的市场化改革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这包括推进企业去杠杆,简化行政审批,减少行政干预,建立健全市场竞争机制,引导市场主体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4.2 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政府应该加大对战略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绿色低碳产业等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要加强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高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4.3 推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驱动力。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同时,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技术创新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
4.4 改善供给质量改善供给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求。
政府应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标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
同时,要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实现绿色发展。
五、政策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实施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了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
其次,推动了企业创新和竞争力的提高,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ppt课件

二、《十三五年规划》主要 发展目标与理念解读
一个需要做的工作是扶贫,据中国现在的 统计,农村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城市 还有1000多万贫困人口。这是按中国自己 的标准,即人均1.5美元/天的收入。
6
二、《十三五年规划》主要 发展目标与理念解读
为什么要担心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小康社 会,是执政党提出的中产阶级社会的概念。 因为中产阶级这个概念可能比较敏感,所 以我们就把它称为全面小康,或者中等收 入社会,其意义是一样的。 如果不能改变底端群体太大的状况,从长 远来看,中国可能会像其他长期陷入中等 收入陷阱的国家一样,面临社会的不稳定。
14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业、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邮政业 等高端行业业务总量增长较快。 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附加值较低 的传统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下, 表明企业业务总量有所减少。
15
中国银行业业绩趋势
中国银行业业绩已具明显的趋势性,上半年: 五大国有银行的利润是:工商银行净利润仅微 增0.7%,交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5%,农行 同比仅增长0.5%,建设银行微增0.97%,中 行利润增长1.69%。 而去年四大行同期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2%、 12.6%、10.97%、9.17%。 更早的两年前这个数字是20%左右,这是一 个典型的三级跳,并且是往下跳。
20
四、新兴产业发展与增加有效供给
对于中国经济新常态,从习主席此前阐述 的“降速度、调结构、换动力”三大宏观 描述,具体到了各个产业和要素领域。
21
四、新兴产业发展与增加有效供给
人口结构与消费结构变化带来产业机 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