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度嗜盐菌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岱山盐田具抗菌活性中度嗜盐菌的筛选及其抗菌活性物质研究

岱山盐田具抗菌活性中度嗜盐菌的筛选及其抗菌活性物质研究

岱山盐田具抗菌活性中度嗜盐菌的筛选及其抗菌活性物质研究从岱山盐田采集土壤样品,利用含不同NaCl浓度的RM培养基分离得到106株中度嗜盐菌菌株。

采用抑菌圈法对分离出的嗜盐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有27株菌株显示出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人类病原真菌等的有效抗性。

通过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具有抗菌活性的27株菌株分别属于7个属,即嗜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喜盐芽孢杆菌属(Halobacillus)、海杆菌属(Marinobacter)、产微球茎菌属(Microbulbifer)、Piscibacillus属、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枝芽孢杆菌属(Virgibacillus)。

其中ZSTB203是1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且抗菌活性较强的菌株,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检测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的方法对ZSTB203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ZSTB203菌株呈杆状,革兰氏阳性,具有芽孢,不含类脂粒。

在GenBank中与其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度最高的菌株为Halobacillus faecis NBRC103569(99.7%)。

进一步结合生理生化指标,将ZSTB203鉴定为喜盐芽孢杆菌属(Halobacillus)的成员。

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 7.0,NaCl浓度10%,生长需氧。

对ZSTB203的抗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通过层析柱与高效液相色谱法,从培养液中初步分离和纯化得到20个组分,并从中检测发现14#样品具有抗菌活性。

进一步应用质谱法、紫外光谱扫描法对14#组分物质进行了初步鉴定。

结果表明,14#样品含有22种物质,分子量分别为530.4,583.4,581.4,770.4,538.4,242.4,1048.7,756.4,273.4,301.4,351.4,31 7.4,278.2,331.5,148.3,279.4,255.4,281.4,283.5,428.3,303.5,365.4。

中度嗜盐菌的研究进展

中度嗜盐菌的研究进展

中度嗜盐菌的研究进展
任培根;周培瑾
【期刊名称】《微生物学报》
【年(卷),期】2003(043)003
【摘要】地球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盐域环境,这类环境中有自然形成的,如死海,美国的大盐湖等水环境,还有盐土环境;人工形成的如盐场、盐池等;另外,还有很多盐腌制的食品。

自然界的高盐环境由于形成过程和所处地质情况的不同其离子组成和盐浓度有很大差异。

生活在这些高盐环境中的动、植物物种较为有限,而以处于不同类群的微生物,如绿藻、嗜盐古菌及嗜盐和耐盐的细菌等为主要生命形式。

根据微生物对盐浓度的反应可分为不同的种(如表1[1])。

【总页数】5页(P427-431)
【作者】任培根;周培瑾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10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38
【相关文献】
1.中度嗜盐菌的研究进展 [J], 冯二梅;宿红艳;王磊
2.中度嗜盐菌相容性溶质机制的研究进展 [J], 赵百锁;杨礼富;王磊;卢伟东;杨苏声
3.中度嗜盐菌抑制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活性的筛选及活性菌株的鉴定 [J], 胡英杰;
沈硕;贾鹏莉;陈菲儿
4.中度嗜盐菌ST77及其萃取物对马铃薯干腐病的防效及菌株鉴定 [J], 沈硕
5.1株产果胶酶中度嗜盐菌(Aspergillus aculeatus GLUT-01)的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J], 池彬彬;倪莹;陈慧英;刘红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度嗜盐菌处理高盐废水的生长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度嗜盐菌处理高盐废水的生长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度嗜盐菌处理高盐废水的生长特性研究的开题报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工农业的发展,高盐废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目前,处理高盐废水的主流技术为生物处理技术,其中嗜盐菌的应用广泛。

但是,目前对于中度嗜盐菌处理高盐废水的生长特性研究还不够充分,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度嗜盐菌在处理高盐废水中的生长特性,探究其
最适生长条件,并提出相应的应用建议。

三、研究方法
(1)收集高盐废水样品,并进行分析,确定高盐废水的具体组成。

(2)从高盐废水中分离中度嗜盐菌,采用琼脂糖平板培养,筛选出最适合生长的菌株,并进行纯化培养。

(3)采用批量培养和连续培养两种培养方式,研究中度嗜盐菌在不同盐度、温度和pH值下的生长特性。

(4)对中度嗜盐菌的生长速率、生物量、生长周期等指标进行实验测定,并进行数据分析。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为中度嗜盐菌在处理高盐废水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同
时也可以为高盐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五、预期结果
预计本研究可以获得中度嗜盐菌在处理不同盐度、温度和pH值下的生长特性,进而确定最适生长条件,为其在高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六、研究计划
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搜集和分析高盐废水样品。

(2)分离筛选中度嗜盐菌。

(3)确定最适生长条件。

(4)实验测定中度嗜盐菌的生长特性。

(5)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

生物博士论文苯酚降解中度嗜盐菌群结构及代谢和耐盐分子机制

生物博士论文苯酚降解中度嗜盐菌群结构及代谢和耐盐分子机制

生物博士论文苯酚降解中度嗜盐菌群结构及代谢和耐盐分子机制生物博士论文:苯酚降解中度嗜盐菌群结构及代谢和耐盐分子机制引言:苯酚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废水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中度嗜盐菌是一类能够在高盐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微生物,具有降解有机物的潜力。

本研究旨在探究苯酚降解过程中中度嗜盐菌群的结构、代谢途径以及耐盐分子机制,为开发高效的苯酚降解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1. 中度嗜盐菌群结构研究中度嗜盐菌群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系统,研究其结构对于了解其功能和生态角色至关重要。

通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我们对苯酚降解过程中的中度嗜盐菌群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该菌群主要由嗜盐菌门(Halobacteria)和厌氧菌门(Firmicutes)组成。

嗜盐菌门中的属Halobacterium和Natronomonas是降解苯酚的主要菌属,而厌氧菌门中的属Clostridium和Desulfotomaculum则参与了苯酚的后续降解过程。

2. 苯酚降解代谢途径研究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度嗜盐菌群对苯酚的降解机制,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其代谢途径。

通过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度嗜盐菌群利用两种主要的降解途径来降解苯酚:氧化途径和还原途径。

氧化途径主要由嗜盐菌门中的Halobacterium和Natronomonas完成,而还原途径则主要由厌氧菌门中的Clostridium和Desulfotomaculum参与。

3. 耐盐分子机制研究中度嗜盐菌群能够在高盐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在于其独特的耐盐分子机制。

通过对中度嗜盐菌群的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分析,我们发现其具有多种耐盐机制,如盐浓度调节蛋白、盐桥形成蛋白和离子通道等。

这些耐盐机制协同作用,使得中度嗜盐菌群能够适应高盐环境中的生存和代谢需求。

结论:本研究通过对苯酚降解中度嗜盐菌群的结构、代谢途径和耐盐分子机制的研究,揭示了中度嗜盐菌群在苯酚降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这为开发高效的苯酚降解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新疆达坂城盐湖中度嗜盐菌的16SrDNA序列研究

新疆达坂城盐湖中度嗜盐菌的16SrDNA序列研究

摘 要 :中 盐菌 度嗜 作为一类微生 物资源, 经 已 在很多 方面皮用。 誓达 从新 坂城盐湖样品 中分离得到1株中 7 度嗜 盐菌。
其中1 l株为革兰 氏阳性 , 6株为革 兰氏阴性 , 并完成表型和 1 Sr NA序列 的测定 .其表塑特征和 1Sr NA 序列分析结果表 明 6 D 6 D 这些菌分别属于 Hao n sB c ls Sl ioc sHao aiu、 l ccu 、 h lso aiu 、 seek na属 , 中大部分属 lmo a、 aiu 、 ai ccu 、 lb clsMa l n l  ̄ooc ¥ T aasb cls Netrn o i l 其
的研究 主要 集 中在 对 它们 产 生的酶 、 一些功能 性分子 、 分子 多聚物 以及 生物环 保等方 面 [ 。 大 2 ] 达 坂 城 盐 湖 位 于 新 疆 乌 鲁 木 齐 市 区 东 南 4 k , 地 理 坐 标 ( 80 3- 8 。21 5i n 8 。35 ” 81 5E, 4 。1o” 4 。52” , 32 0一 32 5N) 面积 3 k 2海 拔 1 7 m。 5i , n 0 1 流域 面积 1 0 k 2 周 围无 常年性 地 表河 流 , 0 0i , n 靠大 气 降水
[ 稿 日期]2 O — 0 一O 收 08 4 8
[ 基金项目]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项 目资助(0 6 0 3 , 3 7 0 0 )新疆师范大学重点实验室资助项 目(J X NUKL 3 2 00) [ 作者筒介]刘 ̄ ( 9o , , 18 -) 男 新臻 阜康人 , 硬士, 编辑, 主要从事极端环境微生物 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样 品 采 集 .
2 0 年 1 月于达坂城盐湖的周围地 区采集样品, 04 0 保存手 4 " C

中度嗜盐新种黄河盐单胞菌盐胁迫的适应机制研究

中度嗜盐新种黄河盐单胞菌盐胁迫的适应机制研究

中度嗜盐新种黄河盐单胞菌盐胁迫的适应机制研究中度嗜盐菌是一类在3-15%盐浓度间有最佳生长表现的细菌,其胞内相容性溶质的积累在盐适应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极端环境中筛选鉴定嗜盐微生物,分析其相容性溶质积累的规律,挖掘相关功能基因,并揭示其盐胁迫适应的分子机制,对于利用这些功能基因创制新种质、改良盐碱地及开发新型生物技术产品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本研究鉴定了一株盐单胞菌新种,测定了其主要相容性溶质的积累变化,并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和RNA-Seq转录组测序技术,对这些相容性溶质合成、代谢和转运的相关基因进行了鉴定和进化分析,并预测其适应盐胁迫的分子机制。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分离自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壤的一株编号为BJGMM-B45T 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16S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和DNA-DNA杂交同源性测定,确定菌株BJGMM-B45为盐单胞菌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黄河盐单胞菌(Halomonas huangheensis sp. nov.)。

该菌为革兰氏阴性、需氧、杆状,其生长氯化钠浓度范围为0.5-25%,属于中度嗜盐菌。

2.分析测定了该菌在7种不同盐浓度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以及Na+、K+和8种相容性溶质的积累情况。

结果表明,黄河盐单胞菌BJGMM-B45T在2-15% NaCl的LB培养基中生长最好,胞内积累的相容性溶质主要是谷氨酸、甘氨酸甜菜碱、四氢嘧啶和脯氨酸,但是在不同盐浓度下,它们的含量差别很大。

在所有7个盐浓度下,谷氨酸含量都远远高于其它三种相容性溶质的含量。

5-18%NaCl范围内,四氢嘧啶是第二大相容性溶质,其含量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NaCl浓度升至20%时,甘氨酸甜菜碱含量超过了四氢嘧啶。

脯氨酸在各个盐浓度下只有很少量的积累。

3.利用Illumina Hiseq2000结合第三代测序技术,完成了该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功能注释。

结果表明,黄河盐单胞菌基因组大小为4.7 Mb,GC含量达58.5%,编码3993个CDS、12个rRNA基因和63个tRNA基因。

嗜盐菌生存适应机制的分子生态学研究

嗜盐菌生存适应机制的分子生态学研究

嗜盐菌生存适应机制的分子生态学研究随着地球气候变化,越来越多的生物面临着极端环境的挑战。

嗜盐菌是一类可以在高盐环境中生存的细菌,其独特的生存适应机制备受科学家们的关注。

近年来,针对嗜盐菌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成为了一个热点领域。

本篇文章将探讨嗜盐菌生存适应机制的相关研究。

一、嗜盐菌的生存适应机制嗜盐菌是一类可以在高盐浓度环境下存活的细菌,其生存适应机制十分独特。

首先,嗜盐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都具有一定的耐盐性,这可以有效地防止高盐环境下的离子渗透进细胞内部。

其次,嗜盐菌还可以制造出一些特殊的化合物来调节细胞内的离子平衡,比如一些有机酸和氨基酸等。

此外,嗜盐菌在高盐环境下还会合成一些酶来代替“普通”细菌在细胞内的代谢工作,从而使得嗜盐菌可以在高盐浓度环境下生存下来。

二、嗜盐菌生存适应机制的研究进展嗜盐菌生存适应机制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领域。

现在,科学家们通过结合基因表达、代谢产物和生物物理学等方法,正在研究嗜盐菌的科学机制。

通过这些手段,科学家们可以揭示细胞在高盐浓度环境下如何维持稳定的内部环境。

例如,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植物基因结构蛋白在嗜盐微生物中的功能,以及在脱水条件下生产有机酸的机制等。

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嗜盐菌生存适应的基础机理和调节机制。

三、分子生态学在嗜盐菌研究中的作用分子生态学是一种基于分子手段研究生态学问题的方法。

在研究嗜盐菌生存适应机理的过程中,分子生态学成为了研究嗜盐菌的重要工具之一。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分析嗜盐菌基因表达、代谢产物等方面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嗜盐菌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联系起来。

这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嗜盐菌的生态学行为,从而揭示嗜盐菌生存适应机理。

四、结语嗜盐菌生存适应机理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领域。

在这个领域,分子生态学是研究嗜盐菌生存适应机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分析嗜盐菌基因表达、代谢产物等方面的数据,科学家们将可以更好地了解嗜盐菌的生态学行为,并揭示嗜盐菌生存适应机理。

中度嗜盐菌a-淀粉酶特性研究与a-淀粉酶基因的克隆表达的开题报告

中度嗜盐菌a-淀粉酶特性研究与a-淀粉酶基因的克隆表达的开题报告

中度嗜盐菌a-淀粉酶特性研究与a-淀粉酶基因的克隆表达的开题报告一、问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中度嗜盐菌是一类生存在高盐环境中的细菌,由于其适应能力强,对生物产业和药物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淀粉酶在生产高浓度盐环境下的生物化工和制药中有着广泛应用。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度嗜盐菌分离株中α-淀粉酶的特性及其基因结构,在理解中度嗜盐菌淀粉酶发展机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研究内容:(1)通过淀粉板法进行中度嗜盐菌的分离和筛选;(2)利用α-淀粉酶活性测定、酶学性质测定和电泳鉴定等方法对中度嗜盐菌α-淀粉酶的特性和性质进行研究;(3)通过PCR扩增和克隆表达对中度嗜盐菌α-淀粉酶基因进行克隆表达的研究。

2.研究方法:(1)中度嗜盐菌分离:利用淀粉板法分离中度嗜盐菌,并筛选出能够分泌α-淀粉酶的菌株;(2)酶学性质测定:利用α-淀粉酶活性测定方法和电泳鉴定等方法对中度嗜盐菌α-淀粉酶的特性和性质进行测定,例如酶活性、pH值、温度等;(3)克隆表达:通过PCR扩增中度嗜盐菌α-淀粉酶基因,构建克隆表达载体,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并进行酶活性和电泳鉴定等实验,得出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情况。

三、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通过对中度嗜盐菌α-淀粉酶特性的研究和α-淀粉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得出以下研究成果:(1)中度嗜盐菌α-淀粉酶的酶学特性,如酶活性、pH值、温度等;(2)中度嗜盐菌α-淀粉酶基因的克隆表达情况,并评估基因的表达量和酶活性;(3)探究中度嗜盐菌淀粉酶发展的机制和调控过程。

四、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对于加深对中度嗜盐菌淀粉酶特性的认识,拓宽淀粉酶生产领域的应用范围,优化生物化学生产工艺,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技术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卷
况等) 的改变而不同, 因此在把生长所需盐浓度范围作为中度嗜盐菌的特征时应该注意这一点。另外,
[&] 也有人倾向于将中度嗜盐菌定义为在 !" # $%" 盐浓度有最佳生长的细菌 。
在我国的新疆、 内蒙、 西藏等地区广泛存在着高盐环境。研究表明内陆地区高盐环境中存在的微生 物区系有其独特性, 不同于海洋 (或沿海) 高盐环境。对这类环境进行微生物资源调查, 了解此类环境中 的微生物分布情况, 是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前提。我国微生物学研究人员对这些环境中的嗜盐古菌进 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 但对其中包括中度嗜盐菌在内的真细菌的研究尚少, 亟待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
[=] 。 菌和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来叙述 [>, 4] 、 革兰氏阴性的需氧或兼性厌氧的中 度 嗜 盐 菌 包 含 于 5-/%2%6-4-&(-( 科 +*(14%2%6-* 属、 ./-7
其中后 ? 个属中同时还含有非嗜盐的种; 以下属中只含有嗜盐的种: 0%,-&)($#12 属和 !"#$%&’-()- 属, 8/9-5 /#*"#$#//12 、 8$’%4%2%6-* 、 :#&’%)%2#&$%,#12 、.164#,-&)($ 、;()’</-$&1/- 、=’%4%,#12 、!-/#6#0#,$#% 、!#/#6#0#,$#% 和 >’-/-**%2%6-* 。在 5-/%2%6-4-&(-( 科中含有 ? 个属: 5-/%2%6-* 、 ?’$%2%’-/%,-&)($ 和 @<2%,-&)($ 。在本科中, 属、 种的变动很大, 其中一半以上的种至少被重新分类和命名过一次。近年来应用分子生物学和多相分 类的方法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使这个科基本稳定下来。其中 5-/%2%6-* 属就是由以前的 5-/%2%6-* 属、 :(7
中度嗜盐菌不仅在高盐环境中有分布, 在海水、 沙漠等环境中也有发现, 这点与极端嗜盐古菌不同。
在同一环境中, 中度嗜盐菌和极端嗜盐古菌占据着不同的生境, 它们只在很小的盐浓度范围有重叠。中 度嗜盐菌在环境中是动态分布的, 环境温度和营养条件对它们的盐生长浓度有很大的影响。通常, 盐浓 度较低的环境中嗜盐细菌占优势, 较高 (&%" 以上) 时则以嗜盐古菌为主; 中等浓度 ($%" # &%" ) 时温度 和营养条件成为决定因素, 低温时嗜盐细菌的生长速度比嗜盐古菌更高, 高温时则相反; 低营养时细菌 占绝对优势, 营养丰富时细菌也多于古菌 (即使盐浓度高达 $!" 时) 。相比于高盐水, 高盐土壤中存在的 微生物类群同非含盐土壤中的微生物类群的相似程度更高, 说明在环境中一般因素对于决定一个特定 生境中微生物类群的作用要比单一因素 (如高盐) 重要的多。很多由高盐土壤分离的菌株能在较低盐度 (% ; !" # $O%" ) 下生长, 这可能是因为水体中的盐浓度相对稳定, 而盐土中的盐浓度则变动较大, 如降 水可以导致盐土中盐浓度的显著下降。 存在于各种盐域环境中的微生物区系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对环境进行着改造。很难把中度嗜盐 菌的作用与共存于同一生境中其它微生物的作用分开, 但不可否认它们在其中的作用。有很多研究结 果证实中度嗜盐菌对所处环境中碳, 氮, 硫, 和磷的循环中充当重要角色。事实上, 这类微生物在盐域环 境中所占比重相当大, 并非想象中那样有限。 对很多的高盐环境进行过较详尽的生态学研究, 但是除了盐浓度外, 这些环境中必定还存在着其它 的中度嗜盐菌的抑制因素, 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 而这些抑制因素可能控制着微生物在高盐生境中的群 体规模以及生态周转。 中度嗜盐菌是如何分布到全球范围的问题也值得考虑。目前有两种假说, 一种是通过水, 因为这类 生物中有的可以在高盐和无盐的环境中生存; 另一个是通过包裹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盐的晶体中传播。
[3] 微生物对盐浓度的反应可分为不同的种 (如表 3 ) 。
表7 分类 非嗜盐菌 轻度嗜盐菌 中度嗜盐菌 反应
不同盐浓度下的微生物 举例 多数普通真细菌和多数淡水微生物 很多海洋微生物 :%-,%( +(#$%+(.4 , ;4,4+(++&# 24.(5’"%$,%)%+4"# , ;#’&5(6("4# ?;-@9-? <=$($2%(,2(5(#>%,4 24.(>2%.4 , 3+$%"(>(.0#>(,4
!" 卷 " 期 #$$" 年 % 月
微 生 物 学 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度嗜盐菌的研究历史
[1] 最早有关中度嗜盐菌的研究是 ’()(*+( 和 ,-./0 在 2323 年在对黄瓜发酵盐水进行微生物学研究
Hale Waihona Puke 时, 在 %" # 2!" 4567 浓度范围内分离了一个类群的无色素的细菌。23&! 年, 8-9, :; 做过更具微生物学 该菌株在 &" # 2<" 4567 浓度生长 意义的研究, 她分离命名的一株中度嗜盐菌 !"#$%&’&()" *#+,#-+(./++ , 体现出典型的中度嗜盐菌的特点。231% 年, 但不能在 % ; !" 以下时生长, =75>5+?@A-7B5/? 曾对死海中分离
[1] 在真核生物中, 而甜菜碱和四氢嘧啶在细菌中 。甜菜碱和四氢嘧啶属于氨基酸衍生物, 元醇 (/%$0%$,)
中度嗜盐菌既可以从环境中直接获取它们, 也可以从环境中吸收它们的底物 (如胆碱等) 来合成它们。
"
中度嗜盐菌的组成
从中分离并命名了大量的中 23 世纪 43 年代开始对各种地理条件下的高盐环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关键词: 中度嗜盐菌,真细菌,微生物资源 中图分类号: G4"A 文献标识码: H 文章编号: $$$32%#$4(#$$")$"2$!#52$I
地球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盐域环境, 这类环境中有自然形成的, 如死海, 美国的大盐湖等水环境, 还 有盐土环境; 人工形成的如盐场、 盐池等; 另外, 还有很多盐腌制的食品。自然界的高盐环境由于形成过 程和所处地质情况的不同其离子组成和盐浓度有很大差异。生活在这些高盐环境中的动、 植物物种较 为有限, 而以处于不同类群的微生物, 如绿藻、 嗜盐古菌及嗜盐和耐盐的细菌等为主要生命形式。根据
[ ] /(<- 属和 A%/&-6#&//- 属合并而得。目前在 5-/%2%6-* 属中有 23 个有效发表的种 @3 , ?’$%2%’-/%,-&)($ 属和
@<2%,-&)($ 属中分别有 A 个和 @ 个种。其它几个只含有嗜盐菌的属一般只含有一个种。 革兰氏阳性的专性好氧或兼性厌氧的中度嗜盐菌中, 除放线菌中的 8&)#6%"%/<*"%$- 和 B%&-$4#%"*#* 各
?期
任培根等: 中度嗜盐菌的研究进展
A24
极端嗜盐微生物可以在 !"#$ 晶体中存活已被证实。中度嗜盐菌也有可能靠这种方法来广泛传播, 不过 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
!
中度嗜盐菌的嗜盐机理
中度嗜盐菌是通过在细胞内积累一些被称为相容性溶质 ( #%&’"()*$+ ,%$-(+,) 的物质来抵抗细胞外的
高渗透压。任何处于高渗环境中的生物其细胞内必须含有一定浓度的溶质以保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 衡, 维持细胞的形态、 结构和生理功能。通常细胞内积累的溶质不同于细胞外的主要溶质, 同时这些细 胞内溶质不能妨碍细胞的其它代谢途径, 因此被称为相容性溶质。相容性溶质是一些高度水溶性的小 分子物质, 如糖, 糖醇, 其它的醇类, 氨基酸, 及氨基酸的衍生物。它们可以在高 !"#$ 浓度中保持细胞内 的低水活度, 从而保持细胞内酶的活性。不同的生物各自积累不同的相容性溶质: 如 .#$ 在古菌中, 多
边缘极端嗜盐菌
24.(>2%.4 ,?4.(-4+$’,%&6 @(.+4"%% ?4.(-4+$’,%&6 #4.%"4,%&6,?4.(+(++&# 6(,,2&4’ 7$4>20.(+(++&# ’>%5’,6%5%# , 0’(+M-2M’(-:8,M N-2 8?M?,O+,<9,8,P 8(<8-)
在含 $ ) # 7’(JK 盐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好 在含 $ ) # L $ ) I7’(JK 盐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好 在含 $ ) I L # ) I 7’(JK 盐的培养基中生长最 好,能在低于 $ ) 3 7’(JK 盐中生长的被认为 是兼性嗜盐菌 在含 3 ) I L ! ) $ 7’(JK 盐的培养基中生长最 好 在含 # ) I L I ) # 7’(JK(饱和) 盐的培养基中 生长最好 能耐 盐 的 非 嗜 盐 菌。 若 生 长 范 围 超 过 # ) I7’(JK盐可被认为是极端耐盐微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