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风格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作为人造景观艺术的典范,中国古典园林具有独特的美学韵味,融合了中国文化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和艺术精华。
下面就来浅谈一下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
一、周密而有序的布局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极其精致,主要体现在空间组织和景观分布上。
中国古典园林一般分为前、中、后三段,四面环山或高墙,内设井、池、石、花、树等景观,所谓“山水有间,鱼龙有序”,在有限的空间内布局合理,空虚有度,纵深有序,前后相承,整体感极强,视觉和情感上给人以一种周密、有序而有序的美感。
二、小巧玲珑的景观构成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构成小巧玲珑,注重细节处理,极富变化。
在亭、台、楼、阁、桥、塔等园林建筑中,垂花门、双槛门、断虹桥等建筑手法被灵活运用。
通过异趣的形体安排、奇妙的布局、庭内水系、山石与树木的安置,造成了“虚实结合,动静相生”的空间美感。
三、园林艺术的深刻内涵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注重造景的艺术性,也注重现代审美意识和哲学内涵。
园林中的山水、雕塑、花木以及人工构造的空间形式,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如以周代的諸侯封地为蓝本建造的古代宅苑园林体现了中国封建的宗法和礼制思想、历代皇宫御苑的园林则反映了皇权的威严和统治力量;园林周围的建筑巧妙地被布局进园林画面中,表现了中国文化中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展现了古代社会人们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为人们展现了儒释道的哲学思想、中国文化的审美情趣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园林中的形体美和空间美,以及那种蕴含了深刻内涵的文化气息,都让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价值具有了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园林向人们传递着中国文化的智慧和特色,展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世人的赞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宜人自然: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营造一个宜人自然的环境。
园内常常有假山、水池、花木等人工景观,通过人为的方式模拟自然景观,创造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园内的植被丰富多样,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卉、树木和草坪,给人们带来视觉的享受和舒适的感觉。
同时,园内常常有水面,或者是人工的小溪、水池等,让人们在漫步园中时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这种声音给人带来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二、潜心雅致:中国古典园林以潜心雅致为设计理念,注重装饰细节和美学品味。
园内常常有精雕细刻的石雕、花卉瓷器等装饰品,使整个园区更加生动和精致。
同时,古典园林的建筑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如亭、阁、楼、轩等建筑物的形状、纹饰和材质都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时代风格和文化氛围。
古典园林的建筑采用了复杂而精美的工艺,常用的材料有石头、木材、瓷砖等,给人一种古典、庄重的感觉。
三、寓意深远:四、空间布局有序: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一般采用有序的方式,注重对称和整齐。
园内的景观、建筑、植物等都被布置在一个有序的空间中,以体现整体的美感和平衡感。
园林中的亭院、走廊、庭院等建筑物常常排列得很整齐、有序,给人以安静、和谐的感觉。
同时,园内的路径和步行区也经过精心设计,让游客可以按照一定的路线游览,以体验全新的视觉和情感体验。
五、突出变化和欣赏:中国古典园林常常通过场景的变化来吸引人们的注意,为游客提供不同的视觉和感受。
园内的景区常常设置有明暗、高低、圆直、曲直等变化,通过这些变化来制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给人们带来一种丰富多样的体验。
同时,古典园林还注重景观的欣赏性,通过布局和设计让游客可以在园内找到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欣赏景色,体验不同的美景。
总体来说,中国古典园林凭借其宜人自然、雅致潜心、寓意深远、空间布局有序以及变化欣赏等特点,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
简述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特点

简述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特点第一,强调自然景观的融合。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创造一个与自然融合的环境,通过利用自然元素如山水、湖泊、池塘、石头等,将园林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融合。
通过使用透景、借景等手法,使得园林的景观延伸到周围的山水之中,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
第二,追求微妙的变化和细节。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使用花草树木、石头和水等自然元素,通过精心设计和布置来突出变化和细节。
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精致的花卉、奇石以及各种独特的建筑构造,这些细节展示了园林主人对美感和审美细节的追求。
第三,注重空间序列和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通常采用多层次和多个区域的布局,通过设置门户,回廊,湖泊等,将园林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创造出一种步移景异的感觉。
这种空间序列设计让游客在园林中可以逐步欣赏到不同的景观,同时也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
第四,强调隐逸和寂静。
中国古典园林通常有个别的精致园林,常常被人们用于修身养性和隐逸思考。
此类园林通常通过精致的建筑和布局,创造出一种宁静、寂静的氛围,让人能够在喧闹的世界中找到心灵的安抚。
第五,注重人文景观和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呈现,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士人的审美追求和文化内涵。
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文人雅士的书法、绘画作品和诗词碑刻,这些作品与园林的景观相得益彰,共同营造一种文人境界和人文氛围。
第六,强调传统的建筑风格和工艺。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通常采用传统的风格和工艺,如四合院、廊亭、石桥、亭台楼阁等。
这些建筑结构通常采用木材、砖石和瓦片等传统材料制作,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优雅和精细的工艺。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融合了自然景观、建筑和文化元素。
它通过强调自然景观的融合、追求微妙的变化和细节、注重空间序列和布局、强调隐逸和寂静、注重人文景观和文化内涵、强调传统的建筑风格和工艺等特点,创造出一种自然、和谐、人文的园林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仅是一种美的呈现,更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和审美追求的体现。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园林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丰富园林景观,必须讲求园林的意境美,在这点上,古典园林的意境美是需要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标签:古典园林;意境;天人合一1 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特点1.1 突出自然山水在我国古代,园林以再现自然山水为基本原则,追求自然与建筑和和谐,追求“天人合一”,这种意境的追求但并不是简单模仿,以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原则,把人工和自然巧妙结合。
体现了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的思想理念,善于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体现对自然的尊重与利用。
虚实相间,以虚为主强调建筑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强调建筑单体,这使建筑物之间的院落往往成为设计的重点。
“有名园而无佳卉,犹金屋之鲜丽人。
”(《花镜》)康熙和乾隆对承德避暑山庄72景的命名中,以树木花卉为风景主题的,就有万壑松风、松鹤清趣、梨花伴月、曲水荷香、清渚临境、莆田丛樾、松鹤斋、冷函亭、采菱渡、观莲所、万树园、嘉树轩和临芳墅等18处之多。
这些题景,使有色、有香、有形的景色画面增添了有声、有名、有时的意义,能催人联想起更丰富的“情”和“意”。
1.2 突出山石、池水之美在古代山石可以作为景观的主题点缀空间;通常还将山石尚可起遮挡视线和围合空间的作用;利用山石可以堆叠成各种形式的蹬道。
园林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集中而静的水多用于中小型庭院,其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沿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
采用这种布局形式可使有限空间具有开朗的感觉。
和集中用水相对的是分散用水,其特点是: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
至于水池的形状绝大多数呈不规划的形式以再现自然水景。
2 我国古典园林设计的构景方式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中国园林奇妙就在于其自然恬淡的环境以及丰富含蓄的一首表达效果上面,求得的是一种渐入佳境的境界效果,因此和亲协调需要建立在园林构景的各个表达手法上面,小中有大,空间转换则景物不同是求得效果。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之风格比较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之风格比较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之风格比较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园林文化的国家,人们的园林造景确立了一种独特的园林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可以称之为中国古典园林。
而在现代园林设计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层次的不断提升,园林风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之风格进行比较分析。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中国古代历经几千年的园林艺术,它不仅仅是对自然山水的利用,而且通过艺术的手法,将山水融入其中,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如下:1. 绿色生态环境: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自然环境的生态性和生机盎然的绿色环境,园林里面种满了各种植物,山水环绕四周,更具艺术魅力。
2. 文化性的表达:中国古典园林包括了文化、哲学、艺术等多种形式的表达,从琴棋书画到文学、诗词歌赋等多元元素的交织,丰富了园林的内涵。
3. 工艺美术的表现: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工艺美术的表现手法,这主要体现在丰富多彩的工艺品、雕刻、拱门、廊亭的制作上,更加增加了园林艺术的观赏性。
二、现代园林的特点现代园林是根据当代人们生活方式、审美欣赏、生态环保、经济技术要求等要素而设计的园林。
现代园林的主要特点如下:1. 实用性的考虑:现代园林注重的是园林的实用性和人文特色的融合,其建筑、花卉、水池、雕塑等都是为了更加人性化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2. 简洁大方的风格:现代园林的园林风格主张以环保、简约为主,加上实用性的考虑,园林的外在形式更加简单大方,简单而不失美感。
3. 养眼的景物:现代园林强调的是养眼的景物和室外生活方式的提供。
使得人们在园林里可以舒适地休息、散步,给予更加完善和舒适的户外体验。
三、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比较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在历史渊源和风格上都有显著区别。
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的比较如下:1.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在建设过程中,一个是传承经典,一个是创新发展。
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风格与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风格与人文精神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中国古代,园林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是供人赏析的美景,更是一种表达人文情感的手段。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风格以及其体现的人文精神。
一、中国传统园林的元素与特点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风格具有独特的元素和特点,其中包括古典建筑、园林景观、水池湖泊、假山以及植被等。
这些元素相互融合,形成了典型的中国园林的面貌。
古典建筑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其精湛的建筑技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闻名。
典型的例子有北京颐和园和苏州拙政园。
园林景观则通过山石、假山以及建筑物的布置和组合,增加了园林的层次感和美感。
水池湖泊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素,用来呼应自然景观和建筑物,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园林中的假山则是通过石材或土壤塑造而成,形状各异,给人以虚实相生的错觉。
植被的选择与布置也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重要方面,以树木、花卉和草坪为主,通过精心打理,营造出宜人的氛围。
二、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出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追求。
首先,中国传统园林强调“人合自然”,追求园林与自然景观的融合。
园林的每个构造都力图与自然融为一体,并通过布局和景观的设置,使人们能够亲身感受自然的美。
园林中的水池湖泊和假山是天然山水的再现,树木和花卉的种植则进一步增强了园林的自然氛围。
其次,中国传统园林注重精神追求,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意境的表达。
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园林设计应体现人的精神境界,通过园林景观的设置和摆放,营造出寓意深远的意境。
比如,庭园中的建筑物和假山的摆放往往有着特殊的含义,如以龙为主题的假山象征着帝王之气,而不同类型的桥梁则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融。
同时,中国传统园林通过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园林中的建筑物通常被设计成多功能的场所,既可以供人们赏景休憩,又可以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自然式的园林风格。
2、园林建筑为主体。
3、富于诗情画意。
4、注意意境的创造。
国外传统园林:1、日本园林“缩景园”。
日本园林是东方园林的代表日本石灯笼注重植物修剪整形,日本的“枯山水”以石代山,以砂代水。
日本园林常用材料有:石、砂、水、植物。
山上的植物用青苔小草代替。
2、意大利“台地园”,规则式风格。
水景有水池、喷泉、壁泉、跌水、雕塑(多是人物雕塑)方形圆形圆锥圆柱动物。
两条轴线交叉处往往会设景(水池花坛雕塑等)。
3、17、18世纪的法国宫苑园林(精致而开朗的规则式园林)4、英国风景园(自然风景园)在大草地中种植孤植树或树丛、树群成为一景。
道路、湖岸、林缘线均采用自然圆滑曲线,小路多不铺装,对人工痕迹和园林景墙均以自然景区作隐蔽处理,从建筑到自然风景采用过渡手段,植物采用自然式种植,种类多以花卉为主题,园中自然水池。
5、西亚园林古埃及,巴比伦空中花园。
6、西方近现代园林纽约中央公园欧姆。
斯特德近代园林之父美国建立第一个公园。
黄石国家公园美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公园中国王晓俊景观设计步移景异私家园林:外观上讲究线条的曲折,流畅,轻盈,外取山姿山容、气势风韵,进行艺术的概括提炼。
园中植物以单体欣赏为主。
楹联碑刻起润饰景色,提示意境的作用,黄石阳刚之美湖石阴柔之美明朝的拙政园扇面亭美人靠梧竹幽居留园网师园狮子林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林基础和开发方式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按园林布置形式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
按园林隶属关系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
按地域分为江南园林(苏州)、北方园林(北京)、岭南园林(深圳)、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
按使用性质分为宫廷园林,、府园(宅园)、陵墓园、公共园林。
青芝岫又名败家石(米万钟的勺园)拙政园的小飞虹商的万里长城汉武帝上林苑“一池三山”池指大海,三山指的是蓬莱、方丈、瀛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经历了:1、生成期(商-汉)建筑宫苑。
2、转折期(南北朝)自然山水园。
浅谈中式园林设计风格及要点

浅谈中式园林设计风格及要点一、中式园林设计风格传统中式园林以再现自然山水为设计的基本准侧,追求景观和自然环境的融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在构图上以曲线为主,讲究曲径通幽的布局形式。
庭院多以假山、花木、流水等共同组成,以木质的亭台、廊柱和水榭为主。
传统中式园林通常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来营造丰富多变的空间形象,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设计效果。
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风格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天人合一”在中式园林造景中,十分注重天人合一设计效果。
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按照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设计师们倡导以自然为主题来造景,增强人对自然的认识,在设计中通过自然美来增强园林的艺术性。
(二)“因、借”的造园思想中式园林通过借助自然山水把隐喻、借景等描写手法巧妙的运用在园林设计中。
这样周边的景物和园林中的景物就会相互结合相互映衬相互渗透,达到统一的整体,扩大了园林的空间效果。
(三)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中国的书画艺术流传已久。
在中式园林设计中,设计师们同样注重建筑和景物的艺术性,对具有诗情画意的设计风格十分追求。
在园林设计中,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在园林设计中通过山水设计以及对建筑的造型和意境的创设,给人突出一种寄情山水的闲雅风情。
二、中式园林设计要点在中式园林设计上,无论是写意的江南庭院,还是独立组团的四合院,都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讲究居住环境的稳定、安全和归属感。
达到建筑与景观的和谐共融,以意念中式的现代建造传承传统文化在有效的景观规划空间,创造丰富的视觉感受以庭院造景方式围合、层进、回转、错落营造曲径通幽的景观效果。
(一)园林选址与布局选择要适当。
园林位置力求适中,居民使用都方便。
园林如果布置在小区中心,其服务半径以下不超过三百米为宜。
如果沿街布置,应尽量利用街角、街边,特别是道路弯转处的两侧或反弓的外侧,可兼顾化解因道路反弓带来的风水煞气,充分利用不宜建筑的地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中国古典园林自成一体,有其独特的风格。
封建的儒家与XX思想在中国园林中的深远影响。
关键字:建筑特点建筑形式建筑风格文化前言使用和造景,观赏和被观赏的双重性,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园林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是园林景物之一;既是物质产品,也是艺术作品。
但园林建筑给人精神上的感受更多。
因此,艺术性要求更高,除要求具有观赏价值外,还要求富有诗情画意。
园林建筑是与园林环境及自然景致充分结合的建筑,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及环境的有利条件。
任何建筑设计时都应考虑环境,而园林建筑更甚,建筑在环境中的比重及分量应按环境构图要求权衡确定,环境是建筑创作的出发点。
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
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
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
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东西方园林之中,建筑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他是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所必须的。
西方园林中,如法国的古典主意园林,意大利的庄园、府邸和宫殿往往集中式布置,层数一般两到三层,可以居高临下俯瞰全国景色。
在中国园林中为满足可行、可观、可居、可游的要求,需配置相应的廊、亭、堂、榭、阁等建筑。
从我国发展史来看,园林中建筑密度越来越高,生活居住气息越来越浓。
当然建筑也不纯粹作为居游的生活需要来设置,它本身也是供人欣赏的景物之组成部分,融合在园林的自然景色中。
自然景色若有人工建筑做适当的点缀,可现出神采而富有魅力,为景观添色。
一、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作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其次是建筑体体量是宁小勿大。
因为自然山水中,山水为主,建筑是从。
与大自然相比,建筑物的相对体量和绝对尺度以及景物构成上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小的。
另一要求是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
设计中推敲园林建筑的空间序列和组织好观景路线格外突出。
建筑的内外空间交汇地带,常常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也常是人感情转移的地方。
虚与实、明与暗、人工与自然的相互转移都常在这个部位展开。
依次过度空间就显得非常重要。
中国园林建筑常用落地长窗、空廊、敞轩的形式作为这种交融的纽带。
这种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过渡都是渐变的,是自然和谐的变化,是柔和的、交融的。
为解决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问题,中国园林建筑还应考虑自然气候、季节的因素。
因此中国南北园林各有特点。
比如江南园林中有一种鸳鸯厅是结合自然气候、季节最好的离子,其建筑一分为二,一面向北,一面向南,分别适应冬夏两季活动。
总之,园林建筑设计要把建筑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考虑,使之和周围的山水、岩石、树木等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优美景色。
而且风景是主体,建筑是其中一部分。
二、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形式廊有覆盖的通道称廊。
廊的特点狭长而通畅,弯曲而空透,用来连结景区和景点,它是一种既“引”且“观”的建筑。
狭长而通畅能促人生发某种期待与寻求的情绪,可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弯曲而空透可观赏到千变万化的景色,因为由可以步移景异。
此外,廊柱还具有框景的作用。
亭子是园林中最常见的建筑物。
主要供人休息观景,兼做景点。
无论山岭际,路边桥头都可建亭。
亭子的形式千变万化,若按平面的形状分,常见的有三角亭、方亭、圆亭、矩形亭和八角亭;按屋顶的形式有掂尖亭、歇山亭;按所处位置有桥亭、路亭、井亭、廊亭。
总之它可以任凭造园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丰富它的造型,同时为园林增添美景。
堂往往成封闭院落布局,只是正面开设门窗,它是园主人起居之所。
一般来说,不同的堂具有不同的功能,有用作会客之用,有用作宴请、观戏之用,有的则是书房。
因此各堂的功能按具体情况而定,相互间不尽相同。
厅堂是私家园林中最主要的建筑物。
常为全园的布局中心,是全园精华之地,众景汇聚之所。
厅堂依惯例总是坐南朝北。
从堂向北望,是全山最主要的景观面,通常是水池和池北叠山所组成的山水景观。
观赏面朝南,使主景处在阳光之下,光影多变,景色明朗。
厅堂与叠山分居水池之南北,摇摇相对,一边人工,一边天然,既是绝妙的对比。
厅的功能多作聚会、宴请、赏景之用,其多种功能集于一体。
因此厅的特点:造型高大、空间宽敞、装修精美、陈设富丽,一般前后或四周都开设门窗,可以在厅中静观园外美景。
厅又有四面厅、鸳鸯厅之分,主要厅堂多采用四面厅,为了便于观景,四周往往不作封闭的墙体,而设大面积隔扇、落地长窗,并四周绕以回廊。
鸳鸯厅是用屏风或罩将内部一分为二,分成前后两部分,前后的装修、陈设也各具特色。
鸳鸯厅的优点是一厅同时可作两用,如前作庆典后作待客之用,或随季节变化,选择恰当位置待客、起坐。
另外,赏荷的花厅和观鱼的厅堂多临水而建,一般前有平台,供观赏者在平台上自由选择目标,尽情游赏。
榭常在水面和花畔建造,藉以成景。
榭都是小巧玲珑、精致开敞的建筑,室内装饰简洁雅致,近可观鱼或品评花木,远可极目眺望,是游览线中最佳的景点,也是构成景点最动人的建筑形式之一。
阁是私家园林中最高的建筑物,供游人休息品茗,登高观景。
阁一般有两层以上的屋顶,形体比楼更空透,可以四面观景。
舫为水边或水中的船形建筑,前后分作三段,前舱较高,中舱略低,后舱建二层楼房,供登高远眺。
前端有平?与岸相连,模仿登船之跳板。
由于防不能动又称不系舟。
防在水中,使人更接近于水,身临其中,使人有荡漾于水中之感,是园林中供人休息、游赏、饮宴的场所。
但是舫这种建筑,在中国园林艺术的意境创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知道,船是古代江南的主要交通工具,但自庄子说了“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着不系之舟”之后,舫就成了古代文人隐逸江湖的象征,表示园主隐逸江湖,再不问政治。
所以它常是园主人寄托情思的建筑,合适世隐居之意。
因为古代有相当部分的士人仕途失意,对现实生活不满,常想遁世隐逸,耽乐于山水之间,而他们的逍遥伏游,多半是买舟而往,一日千里,泛XX水之间,岂不乐哉。
所以防在园林中往往含有隐居之意,但是舫在不同场合也有不同的含意,如XX狮子林,本是佛寺的后花园,所以其中之舫含有普度众生之意。
而颐和园之石舫,按唐魏征之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由于石舫永覆不了,所以含有江山永固之意。
三、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1、表现含蓄含蓄效果就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
追求含蓄乃与我国诗画艺术追求含蓄有关,在绘画中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在园林中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
这种含蓄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测。
往往巧妙地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
如首先在门外以美丽的荷花池、桥等景物把游人的心紧紧吸引住,但是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和圆内较高的建筑,看不到里面全景,这就会使人引起暇想,并引起了解园林景色的兴趣。
颐和园既是如此,颐和园入口处利用大殿,起掩园主景(万寿山、XX湖)之作用,通过大殿,才豁然开朗,见到万寿山和XX湖,那山光水色倍觉美不胜收。
江南园林中,漏窗往往成为含蓄的手段,窗外景观通过漏窗,隐隐约约,这就比一览无余地看有生趣得多。
如XX留园东区以建筑庭园为主,其东南角环以走廊,临池面置有各种式样的漏窗、敞窗,使园景隐露于窗洞中,当游人在此游览时,使人左右逢源,目不暇接,妙趣横生。
而今天有许多好心肠的人,唯恐游者不了解,水池中装了人工大鱼,熊猫馆前站着泥塑熊猫,如做着大广告,与含蓄两字背道而驰,失去了中国园林的精神所在,真太煞风景。
鱼要隐现方妙,熊猫馆以竹林引胜,渐入佳境,游者反多增趣味。
2、强调意境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意境“二字,多以自然山水式园林为主一般来说,园中应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是人作,但是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
在园林中,即使有密集的建筑,也必须要有自然的趣味。
为了使园林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必须建筑各种相应的建筑,但是园林中的建筑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
这中间建筑对意境的表现手法如:XX避暑山庄的烟雨楼,乃仿XXXX烟雨楼之意境而筑,这座古朴秀雅的高楼,每当风雨来临时,即可形成一幅淡雅素净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情画意图,见之令人身心陶醉。
园林意境的创作方法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和深远的文化根源。
融情入境的创作方法,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体物”的过程。
即园林意境创作必须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特定环境与景物所适宜表达的情意作详细的体察。
事物形象各自具有表达个性与情意的特点,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
如人们常以柳丝比女性、比柔情;以花朵比儿童或美人;以古柏比将军、比坚贞。
比、兴不当,就不能表达事物寄情的特点。
不仅如比,还要体察入微,善于发现。
如以石块象征坚定性格,则卵石、花石不如XX、盘石,因其不仅在质,亦且在形。
在这样的体察过程中,心有所得,才开始立意设计。
“意匠经营”的过程。
在体物的基础上立意,意境才有表达的可能。
然后根据立意来规划布局,剪裁景物。
园林意境的丰富,必须根据条件进行“因借”。
计成《园冶》中的“借景”一章所说“取景在借”,讲的不只是构图上的借景,而且是为了丰富意境的“因借”。
凡是晚钟、晓月、樵唱、渔歌等无不可借,计成认为“触情俱是”。
“比”与“兴”。
是中国先秦时代审美意识的表现手段。
《文心雕龙》对比、兴的释义是:“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比是借他物比此物”,如“兰生幽谷,不为无人而不芳”是一个自然现象,可以比喻人的高尚品德。
“兴”是借助景物以直抒情意,如“野塘春水浸,花坞夕阳迟”景中怡悦之情,油然而生。
“比”与“兴”有时很难绝然划分,经常连用,都是通过外物与景象来抒发、寄托、表现、传达情意的方法。
3、突出XX迷信和封建礼教中国古典建筑与神仙崇拜和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在园林建筑上也多有体现。
汉代是园林中多有“楼观”,就是因为当时人们都认为神仙喜爱住在高处。
另外还有一种重要的体现,皇家建筑的雕塑装饰物上才能看到的吻兽。
吻兽既是人们对龙的崇拜,创造的多种神兽的总称。
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龙所具有的那种威武奋发、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无所畏惧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理想的象征和化身。
龙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至今日,人们仍可见到“龙文化”在新建的仿古建筑上展示,如今的龙文化(装饰)不仅仅是为了“避邪”;而且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海内外,凡饰有“龙避邪”的,一定是华人宅府),凝聚了民族的魂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