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药物对脑血流和脑代谢的影响
麻醉对围术期脑代谢的影响及意义

麻醉医学麻醉对围术期脑代谢的影响及意义陈 君(天津市环湖医院麻醉科,天津300060)中图分类号:R6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2084(2008)2423801204 摘要:脑是机体高级神经活动的重要器官,具有复杂的生理功能,代谢极为活跃。
生理状态下,脑血流量维持相对稳定,以维持脑组织的正常神经功能和代谢活动。
神经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及麻醉因素均可对脑血流及代谢产生影响。
掌握脑血流和脑代谢生理调节机制,了解神经外科围手术期间影响脑血流和脑代谢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合理的选择麻醉方法,指导对围术期患者的处理以及对预后的判断。
关键词:脑代谢;麻醉;围术期I nfluence and S i gn i f i cance of Anaesth to Cerebra l M et abolis m of Am b i 2per i opera ti on St age CHEN Jun .(D epart m ent of Anesthesiology,Tianjin Huanhu Hospital,Tianjin 300060,China )Abstract:The brain is a higher nervous activity critical organ,have comp lic ated physi ol ogic func 2ti on,and have an active metabolis m.Under the physi ol ogy conditi on,cerebral bl ood fl ow t o keep relative stabilizati on,t o keep the nor mal nerve functi on and metabolis m activity of brain tissue .The fact ors,such asa mbi 2peri operati on stage,operati on and anaesth may be p r oduct influence t o cerebral bl ood fl ow and me 2tabolis m on neur osurgery patients .To know cerebral bl ood fl ow and cerebral metabolis m physi ol ogic regu 2lat ory mechanis m,t 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ing fact or of cerebral bl ood fl ow and cerebral metabolis m in 2fluencing fact or on a mbi 2peri operati on stage,which benefit t o choose anaesth method,and t o guide treat 2ment of ambi 2peri operati on stage and p r ognosis .Key words:Cerebral metabolis m;Anaesth;Ambi 2peri operati on stage 麻醉药物如异丙酚、硫喷妥钠等可通过多种机制而起到脑保护作用,其中抑制脑氧糖代谢及增加脑组织的缺氧耐受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麻醉有危险吗?

麻醉有危险吗?发布时间:2021-06-02T08:45:55.134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5期作者:李毅[导读] 说起麻醉,大多数人会觉得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使人们避免痛苦,可以帮人们更好的适应手术的剧痛,实际也确实如此。
从1804年首例乳腺切除手术至今,麻醉技术已经拥有了两百多年的历史,麻醉技术的发展也使外科手术的成功率翻了几十倍,而且新型手术以及药物的使用,也需要麻醉技术进行辅助,帮助医生进行临床观察。
李毅成都天府新区人民医院 610213说起麻醉,大多数人会觉得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使人们避免痛苦,可以帮人们更好的适应手术的剧痛,实际也确实如此。
从1804年首例乳腺切除手术至今,麻醉技术已经拥有了两百多年的历史,麻醉技术的发展也使外科手术的成功率翻了几十倍,而且新型手术以及药物的使用,也需要麻醉技术进行辅助,帮助医生进行临床观察。
但是,麻醉真的是很安全的东西吗?一、麻醉是什么(一)麻醉的历史最早的麻醉技术相传是在我国东汉时期,华佗利用一种叫做麻沸散的药物来帮助病人减轻外科手术带给人的疼痛。
但世界上第一例有记载的麻醉技术,是1804年一位日本医师为乳腺癌患者进行的乳癌切除手术。
大概42年后,一位牙医通过公开展示让患者吸入乙醚来成功完成手术,让麻醉技术成功的被世人所皆知,也为外科手术的发展做了巨大的贡献。
截止到现在,麻醉技术已经发展了二百多年,也积累下来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完善的麻醉技术,同时针对各类人群麻醉药物也在不断被研发。
麻醉技术切切实实的进入到了外科手术当中,在临床医学当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麻醉的原理麻醉会根据其麻醉原理,分为全麻醉和局部麻醉。
全麻醉主要是指麻醉药物对中枢神经影响,使患者受到可逆性的抑制,从而使患者的疼痛和意识消失,以方便外科手术的进行。
与此相对的是局部麻醉,是指对离子通道进行影响,阻断痛感传向中枢神经,以达到麻醉目的,所以它并不会影响主体意识,且副作用远小于全身麻醉,比起全麻醉对神经膜的物理影响,往往也更加安全。
麻醉深度影响术后脑功能吗

麻醉深度影响术后脑功能吗麻醉深度是指麻醉药物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各种效应的相对程度。
它与手术范围、病人的生理状况及手术医生对手术操作的熟悉程度有关。
麻醉深度可分为浅麻醉、中度麻醉、深度麻醉和全麻,临床上采用“浅麻醉”和“中度麻醉”来表示。
右脑功能是指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能力,它是神经系统重要的功能之一。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脑功能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那么,不同的麻醉深度会对脑功能产生什么影响呢?1、影响麻醉药物代谢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由于麻醉深度与麻醉药物代谢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所以如果麻醉深度过深,麻醉药物在体内代谢减慢,导致神经功能受到抑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
影响呼吸:由于呼吸中枢对吸入麻醉剂比较敏感,所以当麻醉深度过深时,吸入麻醉剂的浓度就会增加,进而导致患者的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深度降低、耗氧量减少、氧含量下降。
影响循环:由于全身麻醉期间对循环的抑制作用,所以患者在全麻下心率往往会下降。
在浅麻醉时心率一般为55~60次/min,中度麻醉时心率一般为50~60次/min,而深度麻醉时心率降低至30~35次/min。
因此在全麻状态下患者的心脏容易出现供血不足现象。
2、脑血流量脑血流量的改变与麻醉深度密切相关。
全麻可使脑血流量减少50%~60%,而在浅麻醉下,由于手术操作的影响,脑血流量会减少30%~50%,这种减少对患者的意识和记忆有一定影响。
研究表明,全麻诱导后的脑血流量比清醒时减少30%左右,这主要是因为在麻醉诱导后脑血流量显著下降。
全麻下,患者意识消失,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较差,从而导致患者对麻醉深度不能感知。
此外,麻醉深度与脑电活动之间也存在联系。
研究表明,麻醉深度越高,脑电活动越明显。
有研究发现全麻诱导后,随着麻醉深度增加脑血流量呈下降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全麻时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导致心率、血压下降。
3、脑氧代谢麻醉深度与脑氧代谢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是其具体的联系还不是很明确。
麻醉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17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麻醉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17(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最需要与臂丛神经受损、胸廓出口综合征鉴别诊断的颈椎病类型是SSS_SINGLE_SELA 颈型B 神经根型C 交感型D 椎动脉型E 脊髓型分值: 2答案:B[解析]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主要是颈椎间盘及骨赘向颈椎后外方突出,刺激或压迫相应脊神经根的结果,尤以下部颈椎即第4至第7颈椎段最多见。
2.成人布比卡因单次最大用量是SSS_SINGLE_SELA 150mgB 200mgC 250mgD 100mgE 85mg分值: 2答案:B[解析] 200mg为极限量。
3.有关紧闭式麻醉,不正确的是SSS_SINGLE_SELA 循环紧闭式麻醉可采用低流量麻醉B 紧闭式麻醉装置可分为来回式和循环式C 循环式装置呼吸道无效腔较来回式大D 紧闭式麻醉须使用钠石灰吸收CO2E 紧闭式麻醉时,随时间延长,单位时间麻醉药需求量减少分值: 2答案:C[解析] 应是较来回式小。
4.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坐骨神经痛,急性期首选治疗SSS_SINGLE_SELA 早期加强锻炼,练习肢体活动B 使用一疗程激素治疗C 大剂量维生素B12肌注D 手术治疗E 以上都不是分值: 2答案:E[解析] 可以采用阻滞麻醉。
5.利多卡因用于环甲膜穿刺给药,其常用浓度是SSS_SINGLE_SELA 0.5%B 0.8%C 1.5%D 2%E 1%分值: 2答案:D[解析] 2%为常用浓度,有一定的浸润作用。
6.为防止反流误吸,6个月以内的行择期手术的小儿,禁食时间为SSS_SINGLE_SELA 术前2小时禁奶,术前1小时禁清亮液体B 术前4小时禁奶及固体食物,术前2小时禁清亮液体C 术前6小时禁奶及固体食物,术前3小时禁清亮液体D 术前8小时禁奶及固体食物,术前3小时禁清亮液体E 术前应禁食、水8小时分值: 2答案:B[解析] 小儿胃排空快,可以2小时排空清亮液体。
麻醉师专业知识模拟22

[模拟] 麻醉师专业知识模拟22A1型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有关心律失常的处理,正确的是A.出现R一on-T现象时不需紧急处理B.心律失常伴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时,应仔细分析病因和诱因并努力消除诱发因素C.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而血流动力学尚能维持相对稳定者应先分析并努力消除诱发因素D.预激综合征伴快速性心律失常者常须尽快地控制心室率E.长期房颤应尽快电复律参考答案:D危重病患者,心律失常处理时应以维持血流动力学为目的。
第2题:预激综合征处理措施中属于禁忌的是A.洋地黄B.普罗帕酮C.胺碘酮D.射频消融术E.心室率过快时,尽早电复律参考答案:A洋地黄制剂延长房室结传导,增快浦氏纤维传导。
第3题:根据《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成人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A.3:1B.5:1C.15:2D.30:2E.50:2参考答案:D由于CPR时肺血流量减少,以远低于正常的频率进行复苏通气,便足以维持肺的正常通气/血流比值;较长时间连续心脏按压可以有效地增加心排出量、冠脉灌注压和脑灌注压。
为了获得最优化的按压一通气比和尽量减少按压的中断,经过专家充分协商后在《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建议:单人施救时统一采用30:2的按压通气比,这一比例适用于从小儿(新生儿除外)到成人的所有心跳骤停患者。
对所有非医务人员(路人)进行CPR培训时,无论单人或双人施救,均简化为30:2。
对婴儿及青春期前儿童患者实施双人CPR时,可采用15:2比例(专业健康工作者和救护员)。
对新生儿仍保留3:1的按压一通气比。
第4题:有关胸外心脏按压位置,正确的是A.胸骨下缘B.胸骨中、下1/3交界处C.胸骨上、中1/3交界处D.胸骨中部E.胸骨下1/3交界处参考答案:B还有一种简化定位方法即:对于10岁以上的患者可以两乳头连线中点作为定位标准。
第5题:下列不是胸外心脏按压禁忌证的是A.胸廓或脊柱严重畸形B.心包压塞C.晚期妊娠D.下肢开放性骨折致失血性休克E.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参考答案:D第6题:心肺复苏时首选给药途径是A.骨髓腔B.气管内C.肌肉D.静脉E.皮下参考答案:D复苏时中心静脉给药效果更好,而不宜采用肌肉和皮下给药途径,因为心跳骤停后患者的末梢循环极差,经肌肉和皮下给药,药物很难迅速到达心脏。
麻醉药物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有哪些

麻醉药物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有哪些麻醉药物在现代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手术中让患者处于无痛状态,还是在一些疼痛治疗中减轻患者的痛苦,都离不开它们。
然而,就像任何药物一样,麻醉药物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对人体的各个器官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谈谈麻醉药物对大脑的影响。
大脑是人体最为复杂和重要的器官之一,麻醉药物的作用主要就是抑制大脑的神经活动,使人进入麻醉状态。
在麻醉过程中,大脑的代谢率会降低,血液循环也会相应改变。
对于一些老年人或者本身就存在脑部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增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影响是暂时的,随着身体的恢复和代谢,大脑功能会逐渐恢复正常。
接着,麻醉药物对呼吸系统也有显著的影响。
一些麻醉药物可能会抑制呼吸中枢,导致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减少。
特别是在全身麻醉时,需要通过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来保证患者的氧气供应。
如果麻醉过深或者患者本身呼吸系统存在问题,可能会出现呼吸暂停、低氧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此外,麻醉药物还可能影响呼吸道的反射,导致术后咳嗽反射减弱,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
再说说心血管系统。
麻醉药物可以影响心脏的节律和收缩力,导致血压下降、心率改变。
一些药物可能会直接作用于心脏的传导系统,引起心律失常。
同时,血管的舒张和收缩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从而改变血液循环的分布。
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麻醉师在选择麻醉药物和控制剂量时需要格外谨慎,以避免诱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血管事件。
肝脏在药物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麻醉药物也不例外。
大多数麻醉药物都需要在肝脏中进行代谢和转化。
如果患者本身肝脏功能不全,可能会导致麻醉药物的代谢减慢,药物在体内蓄积,从而增加药物的副作用。
此外,长时间的手术和大量使用麻醉药物也可能对肝脏造成一定的负担,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
肾脏同样承担着重要的代谢和排泄功能。
麻醉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需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麻药对大脑生理影响

烷相似,可以在早期达到突发性抑制。地氟烷引起脑血管扩张,可能会导致敏感病人的颅内压升高;如能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和适当的过度换气,还可用于颅内顺应性降低的病人。无颅内病变病人快速吸入地氟烷浓度高于0.5MAC时,可以损害脑血管的静态和动态自动调节功能。而吸入1.5MAC或以上浓度的异氟烷时,却可保存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单纯应用地氟烷诱导麻醉,可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和脑血流量增加,因此不宜用于颅内顺应性降低病人的麻醉诱导。
恩氟烷引发狗癫痫发作时,整个大脑的代谢和脑血流可增加40-50%。3%恩氟烷可使正常志愿者的脑氧代谢率降低50%;然而,引发癫痫发作后,脑代谢率又恢复到正常。虽然整个大脑的代谢没有明显的升高,但局部脑代谢பைடு நூலகம்能会升高。因为癫痫发作可使脑代谢增加400%,因此对癫痫病人或阻塞性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应用恩氟烷应当慎重,尤其应避免高浓度和低碳酸状态。
麻醉药物对大脑生理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麻醉药物对正常大脑的脑血流和脑血容量的影响成平行关系,只有个别的例外。虽然麻醉药物对颅内静脉的影响没有临床意义,但是,脑血容量对脑循环静脉侧的影响不能忽视。头低位,压迫颈内静脉以及升高胸内压等使颅内静脉淤血,均可引起颅内压升高。此外,有些麻醉药物对脑脊液的产生和再吸收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麻醉药物不影响血脑屏障的功能,但在异常情况下如血压急剧升高,脑缺血等破坏血脑屏障时,有些麻醉药物会加重此损害,并影响其渗透功能。
尽管氧化亚氮对脑血流的量效反应仍然有争议,但60-70%的氧化亚氮可以产生脑血管扩张和颅内压升高。氧化亚氮对脑代谢影响的争议较大,这与其事先应用其他影响脑血流和脑代谢的药物以及种属差异有关。若事先应用地西泮或硫喷妥钠可以阻断预期的与氧化亚氮有关的颅内压升高,临床上更受事先用药和联合用药的影响。动物实验表明,在没有事先用药情况下,氧化亚氮可以在5分钟内增加脑血流150%,并且持续近1h。脑血流增加主要在大脑皮层,而且氧的代谢率也增加150%。颅内压升高的病人吸入50%或以上浓度的氧化亚氮可以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颅内压升高。因此,对颅内顺应性减低的神经外病人应用氧化亚氮会引起有临床意义的脑血管扩张,应当慎用。
神经外科手术麻醉ppt课件

二、颅内高压的常见原因
㈠ 颅内因素
⑴ 颅内占位性病变:出血、血肿、肿瘤、脓肿
⑵ 脑组织体积增加:创伤、炎症、中毒、脑缺血
缺氧 脑水肿、血流量
⑶ 脑脊液循环障碍:
脑脊液分泌
循环通路阻塞
脑脊液
ICP
蛛网膜绒毛吸收障碍
㈡ 颅外因素
⑴ 颅腔狭小:先天性狭颅症、颅底陷入症 ⑵ 动脉或静脉血压持续升高、恶性高热、
⑴ 吸入麻醉药
▪异氟烷:首选 对脑血流、脑代谢、ICP影响小 ▪恩氟烷:兴奋性EEG改变 ▪七氟烷、地氟烷:合适但昂贵 ▪N2O:ICP
2、静脉麻醉药
▪氯胺酮:增加脑血流ICP ,一般不用 ▪多数静脉麻醉药可降低脑血流、脑代谢、ICP 可满足颅脑手术要求。 ▪目前:丙泊酚或咪达唑仑与麻醉性镇痛药配 合肌肉松弛药。
脑水肿
头部为重点降温,温度32~350C
降温前予冬眠药抑制御寒反应
3、脑室外引流
严重急性脑外伤,72小时内进行 引流管高度≮180~200mm
4、体位
头高足低位
颅脑手术麻醉的注意事项
㈠ 调控颅内压
任务:降低颅内压 措施:麻醉诱导平稳
确保呼吸通畅 避免缺氧和CO2蓄积 已有颅高压者:脱水、利尿、控制液体
首选;地塞米松 10~30mg 或氢化可的松 100~300mg 预防作用强,早期或术前应用效果好
㈡ 生理性降颅压措施
1、过度通气
PaCO2
脑血流
注意:维持PaCO2 25~30 mmHg
≮25mmHg
每次时间<1h或间断过度通气
2、低温疗法
脑代谢率
脑氧耗
低温 脑血流量
脑容积 ICP
脑细胞通透性
输血输液过量等。 ⑶ 胸腹内压长时间升高:长期正压通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外血流量的调节
3.颅内压与脑容量 颅内压正常值为15mmHg(200mmH2O)。颅腔内一种成份 的增加,必然导致另一种成份或两种成份代偿性减少, 以维持颅内压不变。这种代偿达到极限后,如果某种 成份再继续增加,则会引起颅内压增高
其他调节因素
1.血红蛋白和血液粘度 高血红蛋白导致脑血流减少,血液稀释作用则相反。 红细胞压积对血液粘度影响最大,红细胞压积降低使 血液粘度降低,但也减少了血液的携氧能力
氟哌利多
脑灌流压
脑血流的自动调节在脑灌流压的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 脑血管扩张到最大限度时或病理情况下,如高碳酸血 症,低氧,抽搐,药物以及各种病理状态导致脑血管 过度扩张,压力自动调节功能丧失,脑血流直接依赖 于平均动脉压的高低
脑灌流压
由出血所致的低血压会引起明显的交感神经反应,使 脑外血管收缩,提高自动调节阈值的下限;如低血压 系交感神经抑制所致,则自动调节阈值的下限会降低。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自动调节阈值下限比血压正常者 高,因此对低血压造成的损害更敏感
其他调节因素
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病人的血粘度升高,脑血流减少; 血液瘀积和血管阻塞使脑血管阻力进一步增加 红细胞大量增加还会激活血小板,使阻塞部位的血液 更容增长,脑血流减少 老年人脑血管对PaCO2变化的反应能力比年轻人明显降 低
一般来说,麻醉药物不影响血脑屏障的功能,但在异 常情况下如血压急剧升高,脑缺血等破坏血脑屏障时, 有些麻醉药物会加重此损害,并影响其渗透功能
脑外血流量的调节
PaCO2低于20mmHg以下,引发脑电图异常改变和感觉异 常 通过过度换气减少脑血流和脑容量来降低颅内压的作 用,随着时间延续效果会降低 临床上过度换气应避免将PaCO2降到20mmHg以下,尤其 是伴有阻塞性脑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痉挛的病人
脑外血流量的调节
2.动脉氧分压(PaO2) 脑血流对PaO2变化不敏感,当PaCO2降到生理水平以下 时,PaO2对脑血流的作用才明显。PaO2在50-300mmHg范 围内,对脑血流影响很小。轻度低氧(PaO2>50mmHg) 时脑血流增加与组织缺氧性乳酸中毒导致的血管扩张 有关;严重缺氧时脑血流增加则系多种因素发挥作用, 包括神经源性,末梢化学感受器以及低氧对血管的直 接作用
麻醉药物对脑血流和脑代谢的 影响
脑血流的调节
(一)脑灌流压 (二)脑内血流量
1.代谢调节 2.神经调节 3.血管平滑肌性调节 4.大脑的功能活动
(三)脑外血流量 1.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2.动脉氧分压 3.颅内压与脑容量
(四)其他调节因素
脑灌流压
正常情况下,大脑具有完善的维持脑血流稳定的机制, 虽然动脉压有一定的波动,但脑血流相对稳定。这种 调节机制主要通过脑血管阻力变化来完成,称为脑血 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当MAP降低到90mmHg以下时,开始 是大血管,随后是小血管出现扩张以维持脑血流
脑内血流量的调节
2.神经调节 颅内和颅外起源的胆碱能性,交感性和血清激活素等 神经系统对大脑内阻力性血管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血管分支变细,神经分布也减少。神经调节主要 参与大范围的脑血流量调节,在应激情况下作用更明 显,尤其是对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的急性应激反应
脑内血流量的调节
3.血管平滑肌性调节 肌性调节主要是对脑血流快速变化提供迅速和代偿性 的调节,调节的压力范围较小。当脑灌流压明显波动 时,需要3-4分钟的时间来完成脑血流调节的反应
脑内血流量的调节
1.代谢调节 局部脑代谢是调节脑血流量和脑血流分布的主要因素。 脑动脉和小动脉的管径对血管周围的PH改变非常敏感, 酸中毒导致血管扩张,碱中毒则使血管收缩。 PH每变化0.1小动脉的直径可改变7%
脑内血流量的调节
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不能通过血脑屏障,但二氧化碳 可以通过小动脉弥散,改变血管周围的PH 其他细胞外离子的浓度(钙和钾),腺苷以及前列腺 素也具有血管扩张作用,但在控制局部脑血流量方面 作用很小
瑞芬太尼
对脑血流和脑代谢的影响较小,与其他阿片类药物相 似
异丙酚
具有抗惊厥和镇静作用,用药后脑血流和脑代谢均减 低,脑血管仍保持对二氧化碳的反应和自动调节功能 开颅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时,缓慢注射异丙酚 (1.5mg/kg,>30s注入),腰穿测定脑脊液压力,发 现脑脊液压力最大下降32%,脑灌注压下降10%
脑灌流压
“假自动调节”现象,即平均动脉压升高时脑血流不 增加,而平均动脉压降低时会发生脑血流突然减少。 脑血流减少主要是脑血管阻力增加所致,可能还伴有 脑灌流压降低,其病理机制包括血管周围脑水肿,继 发性血流停滞造成血管阻塞以及血管内膜损伤
脑灌流压
脑血管疾病状态,挥发性全身麻醉药物和其他脑血管 扩张药物很容易改变脑血管的自动调节能力。脑血管 自动调节反应在大脑的不同区域和结构内也是不均匀 的,这种差异在应激状态时更明显,而且可能与疾病 状态下神经病理性变化有关
脑内血流量的调节
4.大脑的功能活动 人类的脑活动研究表明大脑功能与局部脑血流和局部 脑代谢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人手活动时,对侧大脑相 应的皮层区出现脑血流和脑代谢的迅速增加;不同的 心理活动也会引起大脑半球局部脑血流的变化
脑外血流量的调节
1.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 脑血流与PaCO2成正比,与PaO2成反比 在生理范围内,PaCO2每增加1mmHg,脑血流增加约 2ml/100g/min PaCO2低于25mmHg或高于100mmHg,上述变化关系降低
静脉麻醉药
吗啡
应用1mg吗啡后,对脑血流无影响,脑氧代谢却减少 40% 吗啡有组胺释放作用,使脑血管扩张引起脑血容量增 加,脑血流量依赖于血压也发生变化
芬太尼
芬太尼引起中度的脑血流减少和脑代谢降低
舒芬太尼
舒芬太尼也引起与剂量相关的脑血流减少和脑代谢降 低 对颅压高的病人,应用1-2ug/kg的舒芬太尼可降低颅 内压 舒芬太尼引起颅内压增加,很大程度上与舒芬太尼使 MAP突然下降引起的自身调节有关,提示在临床上给予 舒芬太尼时应注意防止MAP突然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