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脑血流与氧代谢
放射科主治医师分类模拟题14

放射科主治医师分类模拟题14A型题1. 脑膜瘤术前栓塞最常用的栓塞物质为A.明胶海绵颗粒B.碘油C.微粒D.无水酒精E.自身血凝块答案:A[解答] 脑膜瘤术前栓塞最常用的栓塞物质为固体微粒栓子,尤以明胶海绵为宜。
2. 脑动脉及心血管的治疗可选用A.微弹簧圈B.明胶海绵C.碘化油D.鱼肝油酸钠E.自身血凝块答案:A[解答] 脑动脉及心血管的治疗不能用明胶海绵、碘化油、鱼肝油酸钠、自身血凝块。
3. 以下属于颈内动脉虹吸段的是A.颈段B.岩段C.海绵窦段D.脑段E.C和D答案:C[解答] 颈内动脉的海绵窦段、前膝段、交叉池段呈C形弯曲,称为虹吸部。
4. 颈内动脉虹吸段哪一段全部走行在海绵窦内A.C1段B.C2段C.C3段D.C4段E.C5段答案:D[解答] C4段即为海绵窦段。
5. 向颈内动脉注入对比剂,下列哪支血管不显影A.脑膜中动脉B.眼动脉C.后交通动脉D.大脑中动脉E.大脑前动脉答案:A[解答] 颈内动脉向前发出眼动脉,继而分出脉络膜前动脉及后交通支向后走行,最终分为大脑前、中动脉,因而当向颅内动脉注入对比剂后,只有B、C、D、E 显影,A不显影。
6. 眼动脉起自A.大脑前动脉B.大脑中动脉C.大脑后动脉D.颈内动脉E.颈外动脉答案:D[解答] 颈内动脉向前发出眼动脉,眼动脉与视神经一起经视神经管入眶。
7. 大脑前动脉主要供血区为A.半球上外侧面和岛叶B.颞叶C.额叶内侧面、额叶底面D.枕叶E.小脑答案:C[解答] 大脑前动脉主要供血区为尾状核头、豆状核前部、内囊前肢下部、胼胝体、透明隔、额叶内侧面及额叶底面等。
8. 大脑后动脉主要供血区为A.额叶B.枕叶及颞叶底面C.顶叶D.小脑E.岛叶答案:B[解答] 大脑后动脉主要供血区为脑干、背侧丘脑、下丘脑、膝状体、胼胝体后半上面、颞叶底面、内侧面和枕叶。
9. 小脑的血供主要来自A.大脑中动脉B.大脑前动脉C.椎-基底动脉系统D.颈内动脉系统E.颈外动脉系统答案:C[解答] 供应小脑的动脉均由椎动脉发出。
麻醉和脑代谢、脑血流(业界特制)

行业倾力
7
PaCO2低于20mmHg以下,引发脑电图异常 改变和感觉异常。
通过过度换气减少脑血流和脑容量来降低 颅内压的作用,随着时间延续效果会降低。
过度换气应避免将PaCO2降到20mmHg以下, 尤其是伴有阻塞性脑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痉挛 的病人。
行业倾力
8
2.动脉氧分压(PaO2)
脑血流对PaO2 变化不敏感,当PaCO2降 到生理水平以下时, PaO2对脑血流的 作用才明显。在PaO2 50-300mmHg范围 内,对脑血流影响很小。轻度低氧 ( PaO2 >50mmHg)时脑血流增加与组 织缺氧性乳酸中毒导致的血管扩张有关; 严重缺氧时脑血流增加则系多种因素发 挥作用,包括神经源性。末梢化学感受 器以及低氧对血管的直接作用。
其他细胞外离子的浓度(钙和钾),腺苷以及前 列腺素也具有血管扩张作用,但在控制局部脑血流 量方面作用很小。
行业倾力
3
2.神经调节
颅内和颅外起源的胆碱能性,交感性和血 清激活素等神经系统对大脑内阻力性血管 的调节起重要作用;随着血管分支变细, 神经分布也减少。神经调节主要参与大范 围的脑血流量调节,在应激情况下作用更 明显,尤其是对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的急 性应激反应。
行业倾力
14
芬太尼
芬太尼引起中度的脑血流减少和脑代谢 降低
行业倾力
15
舒芬太尼
舒芬太尼也引起与剂量相关的脑血流减少和脑代 谢降低
对颅压高的病人,应用1-2ug/kg的舒芬太尼可降 低颅内压
舒芬太尼引起颅内压增加,很大程度上与舒芬太 尼使MAP突然下降引起的自身调节有关,提示在 临床上给予舒芬太尼时应注意防止MAP突然下降
33%,并轻度增加脑血流对PaCO2改变的敏感 性 只要控制PaCO2不过度升高,苯二氮卓类药物 可以安全地用于颅内压升高的病人
脑血流与脑代谢.ppt

三、动脉压与颅内压
ICP的处理临界值未清楚,大部分学 者认为20-25mmHg以上,如果CPP足够, 还可以承受更高的压力,遗憾的是压力小 于20mmHg,患者仍可形成脑疝,取决于部 位。
三、动脉压与颅内压
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AANS)和 脑创伤基金会对重度TBI患者处理指南建议, 在整个救治过程必须维持CPP在70mmHg以 上,一般收缩压大于110mmHg才能满足要 求。
六、麻醉药物对脑血流、脑代谢的影响
2.丙泊酚 对CMR和CBF的作用与巴比妥类似,使 两者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输注丙泊酚至意 识消失时,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测定大 脑糖代谢,全脑代谢率下降48-58%。负荷 剂量2mg/kg继以0.2mg/kg*min时CBF和 CMR分别下降51%和36%。
六、麻醉药物对脑血流、脑代谢的影响
三、补液管理与颅内压
补液总原则: 1.维持正常血容量 2.避免血清渗透压下降。
三、补液管理与颅内压
血浆渗透压295mosm/L,生理盐水略高 渗,308mosm/L,大量使用导致高氯性酸 中毒。这种酸中毒涉及细胞外液而非内液, 生理意义尚不明。
三、补液管理与颅内压
林格液低渗,273mosm/L,作为维持补 液和补充丢失液均不理想,大量输注导致 脑水肿,但它能适用多数情况,大出血或 多发伤时建议林格-生理盐水比例1:1。
一、生理学基础-脑血流 低碳酸血症对CBF的影响是不稳定的。 在过度通气初期CSF和脑组织外液PH值 均升高,而CBF急剧下降,但不会导致 长时间脑碱中毒。
一、生理学基础-脑血流
PaO2在60-300mmHg对CBF无影响,低于 60mmHg时,CBF迅速增加.
PaCO2和PaO2与CBF脑血流量的关系
脑代谢的监测

脑代谢的监测一、颈内静脉氧饱和度颈内静脉氧饱和度(SjvO2)监测通过测量脑静脉血的血氧饱和度,反映脑氧供及氧需求之间的关系,间接提示脑血流状况。
通过颈内静脉逆行置管,测量颈静脉球部以上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在置管过程中要注意颈内静脉插管的深度必须在颈内静脉球以上,否则会由于混入颅外血管的血液引起结果出现偏差。
监测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间断抽血行血气分析得到氧饱和度,另一种是将光纤探头插入颈内静脉直接测定。
SjvO2的正常值是55%~71%,其变化与脑的氧摄取呈负相关。
脑氧摄取增加,SjvO2下降,SjvO2<50%提示脑缺血缺氧。
SjvO2升高,原因可能与脑氧代谢下降及动静脉分流有关。
SjvO2反映的是全脑的混合静脉血的氧饱和度,是全脑组织氧代谢的情况而不是局部损伤脑组织的状况,因此在临床上要综合判断SjvO2对患者预后的指导意义。
从颈内静脉球部和动脉同步抽血测定血糖,可计算出脑糖代谢率。
二、近红外光谱仪近红外光谱(NIRS)监测为无创脑功能监测技术。
波长为650~1100nm的近红外光对人体组织有良好的穿透性,它能够穿透头皮、颅骨到达颅内数厘米的深度。
在穿透过程中近红外光只被几种特定分子吸收,其中包括氧合血红蛋白、还原血红蛋白及细胞色素。
因此通过测定入射光和反射光强度之差,用Beer-Lamber定律计算近红外光在此过程中的衰减程度可以得到反映脑氧供需平衡的指标,脑血氧饱和度(rScO2)。
脑血氧饱和度是局部脑组织混合血氧饱和度,它的70%~80%成分来自于静脉血,所以它主要反映大脑静脉血氧饱和度。
目前认为rScO2的正常值为64%±3.4%,<55%提示异常,<35%时出现严重脑组织缺氧性损害。
影响rScO2的因素主要有缺氧、颅内压(ICP)升高、灌注压(CPP)下降。
rScO2对于脑缺氧非常敏感,当大脑缺氧或脑血流发生轻度改变时,rScO2就可以探测到。
目前临床使用脑氧饱和度监测较多应用在神经外科和心脏外科领域。
病理生理学(单选+判断)题库含参考答案

病理生理学(单选+判断)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肾炎性水肿发生的主要机制是A、毛细血管血压增高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C、淋巴回流受阻D、肾小球滤过率降低E、微血管通透性增高正确答案:D2、心脏紧张源性扩张的特点是A、心肌拉长不伴有收缩力增强B、是一种失代偿后出现的扩张C、容量增大并伴有收缩力增强D、肌节长度达到3.65µmE、容量减小并伴有收缩力增强正确答案:C3、某肝性脑病患者,血气分析结果:pH 7.5,PaCO2 13mmHg,HCO3- 11mmol/L,可诊断为A、急性呼吸性碱中毒B、急性呼吸性酸中毒C、慢性呼吸性碱中毒D、慢性呼吸性酸中毒E、代谢性碱中毒正确答案:C4、等渗性脱水如末经处理可转变为A、低钾血症B、水中毒C、低钠血症D、低渗性脱水E、高渗性脱水正确答案:E5、大面积心肌梗塞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机制是A、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B、心肌能量生成障碍C、心肌细胞不平衡生长D、心肌能量利用障碍E、心肌收缩蛋白减少正确答案:E6、有关血氧指标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的?A、血氧容量决定于血液中Hb的浓度及Hb和O2的结合力B、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约为5ml/dlC、血氧含量是指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O2的毫升数D、动脉血氧分压取决于吸入气中氧分压的高低E、血氧饱和度的高低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量无关正确答案:D7、慢性呼吸性碱中毒主要靠A、胃肠道代偿B、骨代偿C、血液代偿D、肾代偿E、肺代偿正确答案:D8、休克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B、多灌多流,灌少于流C、灌而少流,灌多于流D、少灌多流,灌少于流E、多灌多流,灌多于流正确答案:C9、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A、PaO2下降,PaCO2升高,两者呈比例B、PaO2下降,PaCO2升高,两者不呈比例C、PaO2下降,PaCO2改变不大D、PaO2下降,PaCO2降低E、PaO2下降,PaCO2明显下降正确答案:D10、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患者最危险的变化是A、代谢性酸中毒B、少尿C、水中毒D、高钾血症E、氮质血症正确答案:D11、休克晚期可出现A、慢性肾衰竭B、肾前性急性肾衰竭C、肾功能正常D、肾后性急性肾衰竭E、肾性急性肾衰竭正确答案:E12、休克缺血性缺氧期的心脑灌流量A、明显减少B、先增加后减少C、先减少后增加D、明显增加E、无明显改变正确答案:E13、休克时最常出现的酸碱失衡是A、AG升高性代谢性酸中毒B、混合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酸中毒E、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正确答案:A14、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A、少灌少流,灌多于流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C、少灌少流,灌少于流D、多灌多流,灌多于流E、多灌少流,灌多于流正确答案:C15、系统病理生理学研究A、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性规律B、多种疾病中共有的成套的病理变化C、疾病状态下出现的共同的功能改变及机制D、疾病状态下机体代谢功能变化和特点E、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正确答案:C16、肝性脑病时芳香族氨基酸入脑增多的机制是A、芳香族脂肪酸增加B、血硫醇含量增多C、血氨浓度增加D、血支链氨基酸减少E、血脑屏障破坏正确答案:D17、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常见于A、使用乙酰唑胺利尿B、糖尿病C、肾小管性酸中毒D、慢性肾衰竭早期E、腹泻正确答案:B18、造成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A、弥散障碍B、胸廓顺应性降低C、肺顺应性降低D、气道阻力增加E、呼吸肌活动障碍正确答案:D19、肝性脑病患者血液中的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增多的毒性影响是使A、真性神经递质增多B、假性神经递质增多C、ATP减少D、支链氨基酸浓度减少E、支链氨基酸浓度增加正确答案:B20、氨对神经细胞膜离子转运的影响是造成A、细胞内钙增多B、细胞内钠增多C、细胞内钾缺乏D、细胞内钙减少E、细胞内钾增多正确答案:C21、失血性休克早期A、低张性缺氧合并组织性缺氧B、血液性缺氧合并循环性缺氧C、循环性缺氧合并低张性缺氧D、低张性缺氧合并循环性缺氧E、低张性缺氧合并血液性缺氧正确答案:B22、休克晚期发生A、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大B、两者均无C、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大D、两者均有正确答案:B23、全身体循环静脉压增高最主要的原因是A、右心衰竭B、左心衰竭C、静脉血栓形成D、纵隔肿瘤E、淋巴回流受阻正确答案:A24、大量呕吐未加处理短期内常发生A、全身性水肿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C、等渗性脱水D、低容量性高钠血症E、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正确答案:C25、低张性缺氧导致细胞缺氧的机制是A、静脉氧分压降低B、毛细血管血量减少C、毛细血管平均氧分压降低D、血氧容量降低E、静脉血液氧饱和度降低正确答案:C26、肾功能不全严重障碍时首先表现为A、泌尿功能障碍B、尿量变化C、尿成分变化D、肾内分泌功能障碍E、代谢紊乱正确答案:A27、大汗者大量饮水易出现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B、全身性水肿C、高容量性低钠血症D、低容量性低钠血症E、等渗性脱水正确答案:D28、细胞内外离子交换A、缓冲能力弱B、缓冲速度慢但持久C、缓冲速度快但只能调节血浆HCO3-D、缓冲能力较强但易影响血钾浓度E、缓冲速度最快正确答案:D29、3P试验是检查A、外源性凝血系统B、内源性凝血系统C、FDP含量D、纤溶系统E、血液凝固调控系统正确答案:C30、呼吸衰竭时,引起机体各系统机能改变的根本原因是A、持续低浓度低流量给氧B、通气/血流比值小于0.8C、在单位压力变化下所引起的肺泡容量变化D、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E、PaO2↓,PaCO2↓正确答案:D31、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的是A、血管紧张素B、醛固酮C、抗利尿激素D、肾素E、心房钛正确答案:C32、引起急性功能性肾功能衰竭的关键因素是A、肾血管收缩B、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C、有效循环血量减少D、肾血液灌流不足E、心输出量异常正确答案:D33、失血性休克血压下降早期主要与A、细胞严重缺氧能量代谢障碍有关B、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有关C、血管紧张度下降、外周阻力降低有关D、低血容量引起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降低有关E、血液灌流不足、微循环血管大量扩张有关正确答案:D34、慢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是A、阻塞性肺病B、肺部炎症C、过量麻醉药、镇静药使用D、气胸E、胸腔积液正确答案:A35、尿液酸化障碍是由于A、近曲小管功能障碍B、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C、髓袢功能障碍D、集合管功能障碍E、远曲小管功能障碍正确答案:E36、下述哪一项不是引起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的因素?A、微血管壁通透性B、血浆晶体渗透压C、毛细血管流体静压D、淋巴回流E、血浆胶体渗透压正确答案:B37、休克中期发生A、两者均有B、两者均无C、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大D、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大正确答案:C38、高渗性脱水早期A、尿量不少,尿钠含量降低B、尿量减少,尿钠含量增加C、尿量增多,尿钠含量降低D、尿量增多,尿钠含量增加E、尿量减少,尿钠含量降低正确答案:B39、代谢性碱中毒时A、血浆钠离子升高B、脑血管扩张C、神经-肌肉应激性升高D、二氧化碳麻醉E、心肌收缩力降低正确答案:C40、缺钾对肾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A、肾小球滤过率减少B、集合管对ADH的反应增高C、髓袢升支粗段重吸收NaCl障碍D、尿浓缩功能障碍E、蛋白尿、管型尿正确答案:D41、大量体液丢失后滴注葡萄糖液会导致A、低渗性脱水B、高渗性脱水C、等渗性脱水D、血清钾升高E、慢性水中毒正确答案:A42、慢性肾功能衰竭A、尿量1000~2000 ml, 尿钠含量较低B、夜尿,尿比重>1.020C、尿量<400 ml/d,尿钠含量>40 mmol/LD、夜尿,尿比重<1.015E、尿量<400 ml/d,尿钠含量<20 mmol/L 正确答案:D43、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水肿是由于A、肾小球滤过率降低B、毛细血管血压增高C、淋巴回流受阻D、微血管通透性增高E、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正确答案:C44、调节钾跨细胞转移的基本机制是A、钾离子电压门控通道B、泵-漏机制C、细胞膜上钠-钾泵D、各种钾的通道E、钾离子化学门控通道正确答案:B45、宫内死胎主要是通过A、大量组织因子入血引起DICB、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引起DICC、其它促凝物质入血引起DICD、激活凝血因子Ⅻ引起DICE、红细胞大量破坏引起DIC正确答案:A46、正常真毛细血管血流的调节主要与A、全身体液因素有关B、局部体液因素有关C、交感神经的支配有关D、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收缩有关E、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自身节律性舒缩有关正确答案:B47、血液中缓冲挥发酸最强的缓冲系统是A、HPO42-/H2PO4-B、有机磷酸盐C、Hb- /HHb和HbO2-/HHbO2D、HCO3-/H2CO3E、Pr-/HPr正确答案:C48、某患者2天前从内地到拉萨旅游,感头痛、胸闷,伴有咳嗽、咳痰。
重症医学习题集:心肺脑复苏真题及答案解析

重症医学习题集:心肺脑复苏真题及答案解析1、单选大脑的葡萄糖和ATP储存丧失殆尽时常温下心脏停搏时间是()A.20秒B.5分钟内C.5~8分钟D.超过5分钟E.30分钟左右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1.大脑的氧储备即耗(江南博哥)尽,患者意识丧失时常温下心脏停搏时间是20秒。
2.大脑的葡萄糖和ATP储存丧失殆尽时常温下心脏停搏时间是5分钟内。
3.发生不可逆性脑损害时血液循环停止时间是5~8分钟。
4.在无血流灌注期中即使自主血流恢复,仍存在血流灌注障碍提示停搏时间是超过5分钟。
5.脑充血期大约持续时间是30分钟左右。
2、单选心肺复苏的四项基本技术不包括下列哪项()A.口对口人工呼吸B.胸外心脏按压C.体外电击除颤D.肾上腺素药物的应用E.经鼻气管插管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ABCD为心肺复苏的四大基本技术,为制订心肺复苏实践指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3、单选50%心肺复苏后综合征患者,其死亡多发生在发病后多少小时内()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36小时E.48小时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复苏后综合征是指自主循环恢复后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主要包括心搏骤停后脑损伤、心肌功能障碍、全身性缺血/再灌注反应等4个方面;在复苏后24小时死亡较高,应高度重视。
4、单选患者男性,20岁,检修电梯时突发晕厥,大动脉搏动消失,无自主呼吸等自主活动,心电图示"室颤"。
患者经积极生命体征支持治疗后第5天,患者神志呈昏迷状态,GCS评分3分,自主呼吸消失,深、浅反射消失,需要立即采取的措施是()A.电除颤B.机械通气C.连续心前区叩击D.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E.胸外心脏按压正确答案:A5、单选激活腺苷A1受体、激活内源性阿片类受体、激活内源性大麻素系统()A.钙离子拮抗药B.自由基清除药C.低温D.高压氧E.电针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1. 钙离子拮抗药性可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跨膜钙离子内流,减轻脑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
脑血流与氧代谢课件

氧代谢测量方法
磁共振成像(MRI): 通过测量脑血流量来
评估氧代谢情况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ET):通过测量 脑葡萄糖代谢来评估
氧代谢情况
脑电图(EEG):通 过测量脑电活动来评
估脑氧代谢情况
脑磁图(MEG): 通过测量脑磁场变化 来评估脑氧代谢情况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通过测量 脑血流量和脑氧代谢
情况来评估脑功能
近红外光谱 (NIRS):通过测 量脑血氧饱和度来评
估氧代谢情况
谢谢
代谢
04
脑血流的调节机 制:通过神经、 体液和代谢途径
进行调节
氧代谢的生理机制
氧代谢是脑细胞维持正 常生理功能的基础
氧代谢包括有氧呼吸和 无氧呼吸两种方式
有氧呼吸是脑细胞主要 的能量来源
无氧呼吸是脑细胞在缺 氧条件下的应急反应
氧代谢的生理机制与脑血流密切相关,脑血 流的调节对氧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脑血流与氧代谢的相互作用
脑血流:脑血流量 与脑代谢活动密切 相关,脑血流量增 加,脑代谢活动增 强
氧代谢:脑代谢活 动需要消耗大量的 氧气,氧代谢活动 增强,脑血流量增 加
相互作用:脑血流 与氧代谢相互影响, 共同维持脑功能的 正常进行
调节机制:脑血流 与氧代谢的相互作 用受到多种因素的 调节,如神经调节、 激素调节等
脑血流与氧代谢的测量方法
脑血流测量方法
1
磁共振成像 (MRI):通过 测量血液中的氧 含量来评估脑血 流量
2
正电子发射断层 扫描(PET): 通过测量脑组织 中的葡萄糖代谢 率来评估脑血流 量
3
单光子发射计算 机断层扫描 (SPECT):通 过测量脑组织中 的放射性同位素 来评估脑血流量
麻醉药物对脑血流和脑代谢的影响

依托咪酯
• 降低脑血流和脑代谢,对动脉压影响较小 • 严重脑外伤的患者,如果仍保持有EEG活动,依托咪酯可
降低颅内压,但如果EEG受抑制则对颅内压无影响 • 在脑的不同区域对脑代谢率的抑制不完全一致,主要为对
前脑的抑制 • 加重外科手术中大脑中动脉暂时阻断引起的低氧和酸中毒
脑外血流量的调节
• 1.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 • 脑血流与PaCO2成正比,与PaO2成反比 • 在生理范围内,PaCO2每增加1mmHg,脑血流增加约
2ml/100g/min • PaCO2低于25mmHg或高于100mmHg,上述变化关系降低
脑外血流量的调节
• PaCO2低于20mmHg以下,引发脑电图异常改变和感觉异常 • 通过过度换气减少脑血流和脑容量来降低颅内压的作用,
•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自动调节阈值下限比血压正常者高, 因此对低血压造成的损害更敏感
脑灌流压
• “假自动调节”现象,即平均动脉压升高时脑血流不增加 ,而平均动脉压降低时会发生脑血流突然减少。
• 脑血流减少主要是脑血管阻力增加所致,可能还伴有脑灌 流压降低,其病理机制包括血管周围脑水肿,继发性血流 停滞造成血管阻塞以及血管内膜损伤
麻醉药物对脑血流和脑代谢的影响
(优选)麻醉药物对脑血流和 脑代谢的影响
脑灌流压
• 正常情况下,大脑具有完善的维持脑血流稳定的机制,虽 然动脉压有一定的波动,但脑血流相对稳定。这种调节机 制主要通过脑血管阻力变化来完成,称为脑血管的自动调 节功能。当MAP降低到90mmHg以下时,开始是大血管,随 后是小血管出现扩张以维持脑血流
瑞芬太尼
• 对脑血流和脑代谢的影响较小,与其他阿片类药物相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
• SjvO2是指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为临床 上最早采用的脑组织氧代谢监测方法,可 间接反映整个脑组织血流和氧代谢状况, 被认为是评估脑氧代谢的金标准 。
• SjvO2监测可分为间断和持续监测两种
(优选)脑血流与氧代谢
wjsdfyy@
脑血流动力血监测
• 颅内压(ICP) • 脑灌注压(CPP) • 脑血流量(CBF) • 脑血容量(CBV)
颅内压的形成
• 脑组织:占颅腔80-85%(1500g) • 脑脊液:占颅腔10%(140-180ml) • 脑血容量:占颅腔2-10%(CBF 750ml/min)
•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率随CPP的下降而增 高,CPP下降10mmHg,死亡率上升20%, 当cpp<60mmHg 死亡率升至95%。
CBF
• 脑组织2%-3%,需要血流15-20% • CBF与脑组织代谢密切相关 • 与局部代谢产物和神经调节有关 • CBF是CPP,血管半径(r)和血液粘滞
度(n)的函数,其关系即为:CBF=CPP*r4/n
用于发现脑氧供需失衡。 • 与CBF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 SjvO2 的正常值为55 %~71 % ,当SjvO2< 55 %时提
示脑氧合不足, > 71 %时提示过度灌注。小于40% 则可能存在全脑缺血缺氧
Glay HD.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SjV02 catheter in neurologically impaired patients: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Neurosci Nuts, 2003,32(4):194.
损害引起的血管源性水肿,血管充血引起 的脑肿胀较少 • 损伤后期(3-4d):血管充血,因为脑血流 (CBF)第2或3天已有增加,而血脑屏障的 完整性在损伤后12~24小之内也已经恢复。
Hale Waihona Puke 颅内高压的调节• 颅内缓冲最快的是脑内血液体积 • 其次是脑脊液 • 当缓冲能力耗竭时,ICP就会急剧增加。当
ICP在增加到20~25mmHg(1mmHg=0.13kPa) 以上时,便可以迅速升高至很高的水平。 如果ICP增加超过平均动脉血压(MAP),就会 对脑灌注产生液体静力学性阻塞,数分钟 便可引起脑的死亡。
• 了解患者的预后及转归。
常用指标
• 脑氧代谢率(CMRO2) • 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 • 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 • 脑动静脉氧含量差(AVDO2) • 脑组织氧分压(PbtO2)
脑氧代谢率(CMRO2)
• CMRO2=CBF×(CaO2- CjvO2) • 3.2-3.3ml/100g/min • 反映全脑组织的氧代谢状况,结果可靠,但操作较复杂 • CBF测定方法 1. Kety-Schmidt法-使用放射性物质的有创性方法 2. 阻抗血流图(REG)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 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图(TCD)-连续无创监测脑血流量。
SjvO2不足
• 受抽血速度以及温度有关 • 全脑氧代谢的监测方法,不能反映某一局
ICH的处理
• ICP超过20—25mmHg需要降压处理 • 疾病不同对ICP耐受度不同 1. 颅内占位病变情况下,ICP在20mmHg时可
以引起小脑幕切迹疝 2. 弥漫性脑肿胀情况下,ICP高达30mmHg时
仍能维持足够的脑灌注
CPP
• 较ICP可靠性更高 • 脑动静脉压力差 • 颅内压高于静脉压则以颅内压替代静脉压 • CPP=MAP-ICP • 自身调节可以保持恒定(小动脉) • 调节范围(血压50-150mmHg)
动脉血量20%,静脉血量80% • ICP=ICPVASC+ICPCSF
没有伸缩性的半封闭颅腔
颅内压升高
• 脑脊液增多:脑脊液生成与吸收失衡 • 脑血容量增多:血管麻痹,AP、VP增高 • 脑容积增加:脑水肿、血肿
颅内压升高原因
• 急性期(24-36h): 1. 血肿占位 2. 无血肿:细胞毒性水肿,少数为血脑屏障
TCD所测定的血流速度与CBF之间有良好相关性(r=0.800.93, P<0.01)。但由于个体差异及解剖变异,TCD不能准 确测量脑血流量,仅能反映脑血流的动态变化,对局部 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则受探头放置的部位影响,不能获 得确切结果。
Gopinath S P,et al.Comparison of jugular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and brain tissue P02 asmonitors of cerebral ischmia after head injury.
CBF
治疗目标
• 防治区域性或全脑性的缺血 • 降低颅内压(ICP),改善脑灌注压(CPP)
以及脑血流(CBF)
氧代谢
• 了解不同疾病尤其脑部病变及各种病理生 理状态下脑氧代谢的变化;
• 了解及调控不同治疗干预措施下脑氧代谢 的变化,及时调整以最大程度维持脑组织 氧平衡,防止由于治疗不善所造成的脑组 织缺血、缺氧;
CPP
• 功能:推动血液通过脑血管床 • 意义: 1. 过低=缺血 2. 过高=充血;毛细血管渗漏脑水肿ICP升高 3. 在一定范围自我调节
CPP
• 脑CPP降低者约占病例的40%,可能原因 为:
1. 血肿压迫; 2. 昏迷病人脑代谢率降低; 3. 脑血管痉挛。
CPP
• 重型颅脑损伤思者脑灌注压应维持在 70mmHg以上,以70—80mmHg为最理想, 有利于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和降低死亡率。
SjvO2测定
• 间断监测通过颈内静脉穿刺逆行插管到位 于乳突水平的颈内静脉球采血测定
• 持续监测是在颈内静脉插入纤维光学导管 来测定血氧饱和度
SjvO2意义
• SjvO2 =CaO2 -CMRO2 /CBF • 动脉氧合良好,血红蛋白相对稳定下,CaO2 不变
的情况下, SjvO2可反映脑氧供需平衡。 • SjvO2 监测反映的是CMRO2与CBF的平衡关系,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