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公开课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公开课课件1

线; • 5、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 6、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 • 7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
分界线
人教版八下地理 5中国的地理差异 复习 课件 (共15张PPT)
人教版八下地理 5中国的地理差异 复习 课件 (共15张PPT)
一、地理差异显著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自然环境差异
比较项目 (自然地理要素)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 C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人教版八下地理 5中国的地理差异 复习 课件 (共15张PPT)
人教版八下地理 5中国的地理差异 复习 课件 (共15张PPT)
5.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
D
A
C
B
(3)四大地理区域中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的是 C ;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是 。D
人教版八下地理 5中国的地理差异 复习 课件 (共15张PPT)
B
气候
1年月降份水等量温的线分分布布
人教版八下地理 5中国的地理差异 复习 课件 (共15张PPT)
思考
A与图中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相比较 有没有相似性?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 是 复习 课件 (共15张PPT)
1.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
D
A
C
B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A 青藏、地区 B 南方地区 、C 北方地区 、D 西北地区 。
人教版八下地理 5中国的地理差异 复习 课件 (共15张PPT)
人教版八下地理 5中国的地理差异 复习 课件 (共15张PPT)
2.关于秦岭—淮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 A.与年均温0℃等温线基本一致 B.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C.与年平均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 D.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分界线
人教版八下地理 5中国的地理差异 复习 课件 (共15张PPT)
人教版八下地理 5中国的地理差异 复习 课件 (共15张PPT)
一、地理差异显著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自然环境差异
比较项目 (自然地理要素)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 C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人教版八下地理 5中国的地理差异 复习 课件 (共15张PPT)
人教版八下地理 5中国的地理差异 复习 课件 (共15张PPT)
5.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
D
A
C
B
(3)四大地理区域中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的是 C ;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是 。D
人教版八下地理 5中国的地理差异 复习 课件 (共15张PPT)
B
气候
1年月降份水等量温的线分分布布
人教版八下地理 5中国的地理差异 复习 课件 (共15张PPT)
思考
A与图中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相比较 有没有相似性?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 是 复习 课件 (共15张PPT)
1.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
D
A
C
B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A 青藏、地区 B 南方地区 、C 北方地区 、D 西北地区 。
人教版八下地理 5中国的地理差异 复习 课件 (共15张PPT)
人教版八下地理 5中国的地理差异 复习 课件 (共15张PPT)
2.关于秦岭—淮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 A.与年均温0℃等温线基本一致 B.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C.与年平均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 D.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共22张课件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共22张)课件
评价园地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A 、B 、C 、D 。
青藏地区
2.观察图5.5中的界线B,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1月等温线相比较:(1)界线B大致与1月哪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2)界线B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3)确定界线B考虑主导因素是什么?(4)界线B与秦岭—淮河一线是否接近?
1月0°C等温线相接近
800mm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接近
气温、降水(气候)
一、地理差异显著
谈谈生活中你所了解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谈谈生活中你所了解的地理差异江南油纸伞江南水
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
(1)气温:
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
东南沿由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一、地理差异显著(1)气温:自南往北,(2)降水东南沿由海向
活动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观察图5.5中的界线A,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相比较:(1)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2)确定界线A考虑主导因素是什么?
400mm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降水(水分)因素
A
B
C
活动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观察图5.5中的界线A,并
活动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方向差异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 降低自东南沿海向西北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共22张)课件
一、地理差异显著
比较项目(自然地理要素)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1月份平均气温
人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公开课PPT1

第十二页第,共第1228页1页2。
第十三页,第共1第238页1页3。
第十四页,第共第1248。
第十六页第,共第1268页1页6。
第十七页,第共第12781页页7。
第十八页,第共第1288页1页8。
第19 第十九页,第共1298页页。
第二十页,第共第2208页2页0。
第一页,共第218页页。
第二页,共第282页页。
第三页,共第238页页。
第四页,共第284页页。
第五页,第共258页页。
第六页,共第268页页。
第七页,共第287页页。
第八页,共第288页页。
第九页,共第289页页。
第10 第十页,共第2180页页。
第十一页,第共第12181页页1。
第二十一页第,2共第12页281页。
第二十二页第,第2共22页282页。
第二十三页第,第共232页283页。
第二十四页第,第2共42页284页。
第二十五页第,第2共522页85页。
第二十六页第,第2共622页86页。
第二十七页第,第共2722页87页。
第28 第二十八页第,共282页8页。
人教版PPT《中国的地理差异》精品系列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1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1
第22页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1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1
第27页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1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1
第28页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1
第23页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1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1
第24页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1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1
第25页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1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1
Hale Waihona Puke 第26页(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1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1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1
第22页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1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1
第27页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1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1
第28页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1
第23页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1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1
第24页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1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1
第25页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1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1
Hale Waihona Puke 第26页(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1
(新教材)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优质课件PPT

D.丙—青藏地区
10.下列描述与图中地区相符的是( )
A.甲处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B.乙处人们每年举办传统的那达慕大会
C.丙处人们迎接客人时敬献哈达
D.丁处文物古迹众多
八年级地理 ·下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解析:第 9 题,“清明时节雨纷纷”说明该地区进入雨季较早,该地区是我国的南方 地区,故选 B。第 10 题,甲为北方地区,其民居坡度较小、墙体较厚,A 项错误;那 达慕大会是丁西北地区蒙古族的节日,B 项错误;丙为青藏地区,其人们迎接客人时 敬献哈达,C 项正确;我国文物古迹最多的地区是北方地区,D 项错误。 答案:9.B 10.C
(1)图中地理区域①是( )
A.南方地区
B.青藏地区
C.西北地区
D.北方地区
(2)区域②与区域③划分界限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势
B.气温
C.季风
D.人口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八年级地理 ·下
(3)下列叙述中和④区域有关的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返回导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①为南方地区,②为北方地区,③为西北地区,④为青 藏地区。第(2)题,划分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主导因素是季风。根据题意,故选 C。 第(3)题,A 项“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北方地区的特点;B 项“黄梅 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是南方地区的特点;C 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是西北地区的特点;D 项“冰川广布,雪山连绵”,是青藏地区的特点。根据 题意,故选 D。 [答案] (1)A (2)C (3)D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PPT标准课件

1.农业分布特点: 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 2.人口、城市、交通线有 东密西疏 的分布特点。 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 高 、西部 低 。
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差异。
人教版八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
人教版八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
任务2 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分析“秦岭-淮河”一线南、北 两侧的自然景观、人类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差异,进而说出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1月份平均气温
0°以下
0°以上
年降水量
大部分在800毫米以下 大部分在800毫米以上
干湿类型 温度带 河流 植被类型
以半湿润地区为主
以湿润地区为主
以暖温带、中温带为主
以亚热带为主
流量小,冬季结冰 流量大,冬季不结冰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为主 常绿阔叶林为主
人教版八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
贝贝:听到你这样节说日,生我活真想去滑雪、看冰灯。现在,我 们海南三亚市与哈尔滨完全不同,我们这里阳光明媚,气温最 高达30℃。到处是高大的椰子树,浓密的芭蕉林,景海观滩上挤满 了度假的人们,北方来的人特别多……
中国的地理差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请同学们阅读图5.1,以 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等方面呈现的规 律。
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环境下沙漠、戈壁广布。
人教版八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
人教版八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
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人教版八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图
人教版八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
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差异。
人教版八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
人教版八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
任务2 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分析“秦岭-淮河”一线南、北 两侧的自然景观、人类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差异,进而说出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1月份平均气温
0°以下
0°以上
年降水量
大部分在800毫米以下 大部分在800毫米以上
干湿类型 温度带 河流 植被类型
以半湿润地区为主
以湿润地区为主
以暖温带、中温带为主
以亚热带为主
流量小,冬季结冰 流量大,冬季不结冰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为主 常绿阔叶林为主
人教版八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
贝贝:听到你这样节说日,生我活真想去滑雪、看冰灯。现在,我 们海南三亚市与哈尔滨完全不同,我们这里阳光明媚,气温最 高达30℃。到处是高大的椰子树,浓密的芭蕉林,景海观滩上挤满 了度假的人们,北方来的人特别多……
中国的地理差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请同学们阅读图5.1,以 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等方面呈现的规 律。
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环境下沙漠、戈壁广布。
人教版八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
人教版八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
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人教版八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图
人教版八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ppt优秀课件1

) A.北方民居建筑注意防寒保暖 B.南方民居建筑注意通风散热 C.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D.南方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我国地域辽阔,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等 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我们还了解了秦岭---淮河 一线的地理意义及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 地区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读图:体会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不同
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 主,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
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 汽车是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
民居屋顶坡度较 小,墙体较厚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
你还能说出北方地区有哪些生活 和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吗?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1、南北地区景观差异 2、地理意义
•
1.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 独特之 处,如 虚心、 有节、 清拔凌 云、不 畏霜雪 、随遇 而安等 等。这 些特点 ,很自 然地与 历史上 某些审 美趣味 、伦理 道德意 识发生 契合, 进而被 引入社 会伦理 美学范 畴,成 为君子 贤人等 理想人 格的化 身,并 对中国 传统文 化的发 展产生 深刻的 影响。
③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④北方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 关于我国南北方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北方农田多为旱地,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B.南方农田多为水田,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 C.北方种植以小麦、油菜为主 D.南方种植以水稻、大豆为主
6. 关于秦岭---淮河南、北方人民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影响 因素
地势因素
4、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差异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我国地域辽阔,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等 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我们还了解了秦岭---淮河 一线的地理意义及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 地区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读图:体会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不同
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 主,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
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 汽车是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
民居屋顶坡度较 小,墙体较厚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
你还能说出北方地区有哪些生活 和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吗?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1、南北地区景观差异 2、地理意义
•
1.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 独特之 处,如 虚心、 有节、 清拔凌 云、不 畏霜雪 、随遇 而安等 等。这 些特点 ,很自 然地与 历史上 某些审 美趣味 、伦理 道德意 识发生 契合, 进而被 引入社 会伦理 美学范 畴,成 为君子 贤人等 理想人 格的化 身,并 对中国 传统文 化的发 展产生 深刻的 影响。
③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④北方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 关于我国南北方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北方农田多为旱地,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B.南方农田多为水田,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 C.北方种植以小麦、油菜为主 D.南方种植以水稻、大豆为主
6. 关于秦岭---淮河南、北方人民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影响 因素
地势因素
4、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差异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课件(共29张PPT)

8.我国小麦种植区和水稻种植区的分界线 9.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分界线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情境荟萃
江北南方青水雪藏乡景雪山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 课题一:地理差异显著 • 【学习目标】 • 1、描述我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 • 2、归纳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地区的地理意义。
• 【学习重点】 •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地区的地理意义。一、地理差异显著 Nhomakorabea江
江
南
南
水
油
自
1月平均气温
低于0℃
然 差
年降水量
<800mm
异
主要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河流流量(大、小)
小
高于0℃ >800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大
河流冬季结冰
有
无
植被类型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常绿阔叶林
人
农田类型
旱地
水田
文
主要粮食作物
差
异
传统交通工具
小麦 陆运
水稻 水运
传统民居特点
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作物熟制 民居特征 交通运输
秦岭-淮河以北 地区
旱地
秦岭-淮河以南 地区
水田
小麦、大豆等 水稻、油菜等
一年一熟或两 年三熟
屋顶坡度小, 墙体较厚
以陆路运输为主
一年两到三 熟
屋顶坡度大, 墙体高
水运
活动 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
并填写下表: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地理差异对生产的影响
牧场
渔业
地理差异对生活、文化的影响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情境荟萃
江北南方青水雪藏乡景雪山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 课题一:地理差异显著 • 【学习目标】 • 1、描述我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 • 2、归纳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地区的地理意义。
• 【学习重点】 •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地区的地理意义。一、地理差异显著 Nhomakorabea江
江
南
南
水
油
自
1月平均气温
低于0℃
然 差
年降水量
<800mm
异
主要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河流流量(大、小)
小
高于0℃ >800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大
河流冬季结冰
有
无
植被类型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常绿阔叶林
人
农田类型
旱地
水田
文
主要粮食作物
差
异
传统交通工具
小麦 陆运
水稻 水运
传统民居特点
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作物熟制 民居特征 交通运输
秦岭-淮河以北 地区
旱地
秦岭-淮河以南 地区
水田
小麦、大豆等 水稻、油菜等
一年一熟或两 年三熟
屋顶坡度小, 墙体较厚
以陆路运输为主
一年两到三 熟
屋顶坡度大, 墙体高
水运
活动 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
并填写下表: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地理差异对生产的影响
牧场
渔业
地理差异对生活、文化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
八年级 下册
新课标(RJ)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重难解读 常考突破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重难解读
一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人类活动差异及原因
农业生 产
日常生 活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作物熟制
传统运输方式
传统民居
传统主食
以北地区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解题思路】 第一步,依据题干,提取信息。本题考查秦岭—淮河一线两侧的地理特征。 第二步,结合选项,整理知识。秦岭—淮河线以北以旱地为主,以南以水田
为主;以北居民以面食为主,以南以米饭为主;以北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以 南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以南在0 ℃以上。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例3 假如没有秦岭,下列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B ) A.黄河流量将变得更小 B.长江江面1月可能结冰 C.南方地区冬季将会比以前更温暖 D.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将没有差异
解析 我国北方地区邻近冬季风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 严寒。而秦岭起到了阻挡冬季风南下的作用,使风力大大减弱。假如没有 秦岭的阻挡,南方地区的气温会明显降低,还可能会造成长江江面1月结冰, 南方地区冬季将会比以往更冷。
A.降水
B.热量
C.地形
D.植被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解题思路】 第一步,依据题干,提取信息。题干展示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示意图,
其中①为青藏地区,②为西北地区,③为北方地区,④为南方地区。 第二步,结合选项,整合知识。第(1)题,图中③与④两大地理区域以秦
岭—淮河一线为分界线;第(2)题,图中②和③两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大致为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因此划分的主导因素为降水。
(填数字)。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3)从气候资料看,甲地与乙地相比,冬季较冷的是____甲____地, 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纬_度__位_置__ ;甲地与丙地相比,年降水 量较少的是____丙____地,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海_陆__位_置__ 。
以面食为主
以米饭为主
以北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以 南以水稻为主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文化习 俗
传统体育 活动
戏曲文化
以北地区
溜冰
梆子、秦 腔,唱腔
高亢
以南地区
游泳、赛 龙舟
越剧、黄 梅戏,唱
腔委婉
形成原因 以北冬季气候寒冷,河流结冰;
以南河湖密布
以北地域辽阔,以南地形复杂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例1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关于秦 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该线以北耕地以水田为主 B.该线以南居民以面食为主 C.该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 毫米以下 D.该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常考二 秦岭—淮河一线
【考图链接】 ①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②秦岭—淮河一 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例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5-14
(1)图中的河流是( C )
A.辽河
B.黄河
C.淮河
D.渭河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2)对图中甲、乙两地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甲地区:地处湿润地区 B.乙地区:主要农作物是小麦 C.甲地区: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D.乙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以南地区
形成原因
多为旱地
多为水田
小麦
水稻 以北地区降水较少,积温较低,
一年一熟、一年两 一年两熟或一 以南降水丰沛,热量充足
熟或两年三熟
年三熟
以陆路运输为主
水运是常用的 一种交通运输
方式
以北平原广阔;以南降水充沛, 水网稠密,水运发达
屋顶坡度较小,墙 体 较
屋顶坡度较大, 墙体较高
以北冬季寒冷,降水少;以南 夏季炎热,降水多
第三步,得出结论:(1)C (2)A。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常考突破
常考一 我国的地理差异
【考图链接】 教材P2 图5.1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 平均气温的分布。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例1 [宿迁中考] 读“我国沿36°N附近地形剖面图”,完成 下题。
图5-13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诗词,体现了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D ) A.中高周低,呈阶梯状分布 B.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C.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 D.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解析 读“我国沿36°N附近地形剖面图”可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 阶梯状分布;由于河流都是从高处向低处流,所以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 因此产生了诸如“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诗词。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常考三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考图链接】 ①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②四大地理区域 的分界线及划分的主导因素。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例4 [无锡中考] 下图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及“甲、乙、丙三 地气候资料”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5-15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1)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中,确定界线A考虑的主导因素
是 ___降__水___ ,确定界线B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__气__温___和___降__水___ , 确定界线C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_______地_形________ 。 (2)在①②③④四大区域中,以种植业为主的是____③____ 和 ____④____ (填数字),以畜牧业为主的是____①____ 和 ____②____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3)下列分界线中,大致经过秦岭附近的是( C ) A.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B.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C.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D.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解析 第(1)题,图中河流为淮河。第(2)题,甲地区位于秦岭—淮河 一线以北,地处半湿润地区,景观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乙地区地处秦 岭—淮河一线以南,主要农作物是水稻。第(3)题,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的分界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第三步,得出结论:D。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二 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及其主导因素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例2 [石家庄中考] 读图5-8,完成(1)~(2)题。
图5-8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1)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的两大区域是( C )
A. ①与② B.②与③ C.③与④ D.④与①
(2)确定②地区与③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A )
八年级 下册
新课标(RJ)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重难解读 常考突破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重难解读
一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人类活动差异及原因
农业生 产
日常生 活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作物熟制
传统运输方式
传统民居
传统主食
以北地区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解题思路】 第一步,依据题干,提取信息。本题考查秦岭—淮河一线两侧的地理特征。 第二步,结合选项,整理知识。秦岭—淮河线以北以旱地为主,以南以水田
为主;以北居民以面食为主,以南以米饭为主;以北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以 南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以南在0 ℃以上。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例3 假如没有秦岭,下列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B ) A.黄河流量将变得更小 B.长江江面1月可能结冰 C.南方地区冬季将会比以前更温暖 D.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将没有差异
解析 我国北方地区邻近冬季风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 严寒。而秦岭起到了阻挡冬季风南下的作用,使风力大大减弱。假如没有 秦岭的阻挡,南方地区的气温会明显降低,还可能会造成长江江面1月结冰, 南方地区冬季将会比以往更冷。
A.降水
B.热量
C.地形
D.植被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解题思路】 第一步,依据题干,提取信息。题干展示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示意图,
其中①为青藏地区,②为西北地区,③为北方地区,④为南方地区。 第二步,结合选项,整合知识。第(1)题,图中③与④两大地理区域以秦
岭—淮河一线为分界线;第(2)题,图中②和③两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大致为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因此划分的主导因素为降水。
(填数字)。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3)从气候资料看,甲地与乙地相比,冬季较冷的是____甲____地, 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纬_度__位_置__ ;甲地与丙地相比,年降水 量较少的是____丙____地,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海_陆__位_置__ 。
以面食为主
以米饭为主
以北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以 南以水稻为主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文化习 俗
传统体育 活动
戏曲文化
以北地区
溜冰
梆子、秦 腔,唱腔
高亢
以南地区
游泳、赛 龙舟
越剧、黄 梅戏,唱
腔委婉
形成原因 以北冬季气候寒冷,河流结冰;
以南河湖密布
以北地域辽阔,以南地形复杂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例1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关于秦 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该线以北耕地以水田为主 B.该线以南居民以面食为主 C.该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 毫米以下 D.该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常考二 秦岭—淮河一线
【考图链接】 ①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②秦岭—淮河一 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例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5-14
(1)图中的河流是( C )
A.辽河
B.黄河
C.淮河
D.渭河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2)对图中甲、乙两地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甲地区:地处湿润地区 B.乙地区:主要农作物是小麦 C.甲地区: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D.乙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以南地区
形成原因
多为旱地
多为水田
小麦
水稻 以北地区降水较少,积温较低,
一年一熟、一年两 一年两熟或一 以南降水丰沛,热量充足
熟或两年三熟
年三熟
以陆路运输为主
水运是常用的 一种交通运输
方式
以北平原广阔;以南降水充沛, 水网稠密,水运发达
屋顶坡度较小,墙 体 较
屋顶坡度较大, 墙体较高
以北冬季寒冷,降水少;以南 夏季炎热,降水多
第三步,得出结论:(1)C (2)A。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常考突破
常考一 我国的地理差异
【考图链接】 教材P2 图5.1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 平均气温的分布。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例1 [宿迁中考] 读“我国沿36°N附近地形剖面图”,完成 下题。
图5-13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诗词,体现了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D ) A.中高周低,呈阶梯状分布 B.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C.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 D.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解析 读“我国沿36°N附近地形剖面图”可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 阶梯状分布;由于河流都是从高处向低处流,所以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 因此产生了诸如“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诗词。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常考三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考图链接】 ①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②四大地理区域 的分界线及划分的主导因素。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例4 [无锡中考] 下图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及“甲、乙、丙三 地气候资料”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5-15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1)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中,确定界线A考虑的主导因素
是 ___降__水___ ,确定界线B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__气__温___和___降__水___ , 确定界线C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_______地_形________ 。 (2)在①②③④四大区域中,以种植业为主的是____③____ 和 ____④____ (填数字),以畜牧业为主的是____①____ 和 ____②____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3)下列分界线中,大致经过秦岭附近的是( C ) A.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B.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C.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D.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解析 第(1)题,图中河流为淮河。第(2)题,甲地区位于秦岭—淮河 一线以北,地处半湿润地区,景观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乙地区地处秦 岭—淮河一线以南,主要农作物是水稻。第(3)题,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的分界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第三步,得出结论:D。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二 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及其主导因素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例2 [石家庄中考] 读图5-8,完成(1)~(2)题。
图5-8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1)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的两大区域是( C )
A. ①与② B.②与③ C.③与④ D.④与①
(2)确定②地区与③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