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 第二章

合集下载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第2节观后感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第2节观后感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第2节观后感篇一产业经济学第二章第 2 节观后感哎呀妈呀,这产业经济学第二章第 2 节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也许你会问,不就是个经济学的章节嘛,能有多厉害?嘿,那你可就错了!这一节讲的东西,我一开始觉得可能会枯燥得要命,毕竟经济学这东西,听着就挺高大上的。

可谁能想到,我居然越看越入迷!我觉得吧,它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宝藏,一开始被埋在深深的地下,我还没啥兴趣去挖。

但当我真正开始挖掘,哇塞,里面的宝贝一个接一个!比如说,那些复杂的图表和数据,一开始我瞅着就头疼,心里想着:“这都是啥呀?”可仔细研究研究,也许它们就像是指引方向的地图,虽然看起来密密麻麻,但是能带着我们找到经济运行的规律。

我就好奇了,这些规律到底是咋被发现的?难道是那些经济学家们天天盯着数字看,突然就“灵光一闪”?还有那些案例分析,我感觉就像在看一场精彩的商业大战。

这一家企业怎么崛起,那一家企业怎么衰落,这不就跟电视剧似的,充满了起起伏伏。

我不禁在想,要是我能穿越到那些企业里,说不定我能出出主意,让它们发展得更好呢!不过,说实话,有些概念我还是似懂非懂的。

可能是我脑子转得不够快,也可能是这玩意儿确实太难了。

但这又有啥关系呢?我觉得我只要继续琢磨,总会搞明白的。

总之,这一节的内容让我又爱又恨。

爱它的精彩和神秘,恨自己有时候脑子跟不上。

但不管咋说,这一路的探索,还真不错!篇二产业经济学第二章第 2 节观后感产业经济学第二章第 2 节,看完之后我真是感慨万千啊!这一节里提到的各种理论和模型,一开始我觉得简直是天书,心里直犯嘀咕:“这都是啥呀,能有用吗?”可当我耐着性子一点点去理解,我发现也许它们就像一把把钥匙,能打开经济世界的神秘大门。

比如说那个供求模型,看着简单,不就是一条曲线嘛!但仔细想想,这背后反映的市场规律可深了去了。

我就在想,要是没有这个模型,我们咋能知道啥时候东西会涨价,啥时候会降价呢?这难道不是很神奇吗?还有产业结构的分析,这让我联想到了我们身边的各种企业。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讲解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讲解

i 1
CRn为某行业中前n家最大企业的有关数值的 行业比重,通常取n=4或n=8。
绝对集中度指标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2)相对集中度
相对集中度是反映产业内所有企业的规模分布的集中 度指标。
洛伦茨曲线,最初用于收入分配研究,后来被借用来 分析产业中企业规模分布的不均匀程度。
基尼系数= 对角线与洛伦茨曲线间 的面积 = A 对角线以下的三角形面 积 A B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学习目标 读完本章,你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
1、了解“马歇尔冲突”的含义。 2、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3、“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的含义和“哈佛学派” 的政策主张。 4、“芝加哥学派”的政策主张及其理论依据。 5、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含义。 6、新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特征。 7、新奥地利学派关于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主张。 8、市场结构、集中度、市场势力、市场绩效的衡量方 法。
2
(Xi X)
i1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H 指数将等于0;在完全垄 断条件下,H指数将等于1;如果市场中所有n家 企业规模都相等,H指数将等于1/n;当n=1时, H指数等于1。
一般来说,n值越大,H指数越小。
2、市场势力的衡量
(1)勒纳指数 L P MC
P
L在0-1之间变动,数值越大表明垄断势力 越大。勒纳指数实际上是计量价格偏离边 际成本的程度,价格越是高于边际成本表 明垄断势力越强。
一、“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在产业组织理论上两大特点: 一是昄依新古典经济理论 二是认为政府无须干预市场机制的运作 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
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 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 德穆塞次等人批驳哈佛学派的“集中度一利润率” 假说 ,是“效率主义者” 。 该学派修改了由贝恩创设的进入壁垒理论。

产业经济学各章知识要点

产业经济学各章知识要点

第二章产业分类1、标准产业分类法:是为统一国民经济统计口径而由权威部门制定和颁布的一种产业分类方法。

2、高新技术产业:是高技术产业和新技术产业的统称,它是指其应用的技术代表了世界技术高水平的新的发展趋势,且在经济发展中增长较快的产业。

3、基础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并为大多数产业提供服务的产业。

4、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并起着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

5、先行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因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而必须优先发展的产业。

6、产业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主要有哪些?产业分类标准产业分类方法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马克思两部类分类法物质生产特点的不同农轻重分类法工业生产的特点不同霍夫曼分类法产业发展层次顺序及其与自然界关系不同三次产业分类法生产要素集约程度不同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产业地位分类法产业技术先进程度与发展趋势产业发展状况分类法统计标准标准产业分类法第三章产业结构1、三次产业构成不同的类型:按照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所处的地位不同进行排序,越是排在前面的产业占得比重越大,地位越重要。

在图形上表现为金字塔型,鼓型,哑铃型和倒金字塔型等四大类型。

2、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是指各产业协调发展,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具体来说,产业结构优化是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包括数量比例关系由不协调不断走向协调的合理化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的高度化过程。

由此可见,产业结构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

3、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趋向协调平衡的过程,主要是产业按比例协调发展规律的要求。

4、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高度化又称高级化,是指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或者说是产业结构由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发展的过程。

5、产业结构有哪些类型?(一)三次产业构成不同的类型:金字塔型,鼓型,哑铃型,倒金字塔型。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ppt课件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二节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成因
4.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 大企业一次性大批量购进原材料、零部件等生 产要素,可以比多次小批量进货节省交易费用,还 可以享受较大的批量折扣;而大规模的产品销售则 有利于提高广告等促销活动的经济效益,降低单位 产品的促销费用;同时,只有大规模的产品销售, 才可能在各地设立企业的销售服务中心,以提高产 品销售效率,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二节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成因
5.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
企业的市场范围扩大,有利于降低单位运输成 本,若设R为企业的市场半径,лR2这一圆形区域就 是企业的市场范围,圆心到圆周的运输距离为R,则 在市场范围扩大4倍时,运输距离只扩大2倍。此 外,大批量运输还有利于取得整车运输的经济性。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二节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成因
3.研究与开发的扩散效应 企业一项研究开发技术的成果往往可以用于多 种产品的生产,从而有利于扩散研究开发成果,大 大降低单位产品所分摊的研究开发成本。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PPT课件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PPT课件

LMC LAC
(2)
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
B P
P1
A
0
产量
2. 企业最佳生产范围的决定
企业投入要素存在多用性,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即使在最佳规模下
组织生产,也不一定能够充分利用全部要素。
(1)规模经济:单一产品 生产成本
(2)范围经济:两种产品 生产成本
(1)新古典企业理论假定条件与现实的差距 (2)未能有效解释市场与企业的替代性问题 (3)忽视企业追求规模的非技术性需要
(一)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竞争机制是能给予各种资本主义经济问题最优解的组织形式,是市场
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竞争活力是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
展的前提。
亚当·斯密,最先从体系上对竞争机制予以阐述。“看不见的手”就
是由竞争的力量来自发决定的价格体系。
不干预政策
完全自由竞争
帕雷托最优
(二)“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
(2)阻止进入定价(限制性定价) ①短期限制性定价
寡头垄断市场,价格定在足于获得利润又不至于引起新企业进入。 ②动态限制性定价 ➢在长期内确定价格(或产量)来减少或消除招致新企业进入它所 在市场的动因。 ➢ 先高价,后低价
2.非定价竞争行为
(1)广告行为 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①广告与产品差异; ②广告与进入壁垒。
完全相等; 当基尼系数趋向1时,企业的规模分布越来越不均等。 4.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平方和
1.企业规模 企业自身追求规模扩展的动机 技术进步 政策和法律 2.市场容量
2.产品差异化
(1)含义
指企业在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 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区别开 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产业经济学 第二章 产业经济学理论渊源与分析框架

产业经济学 第二章 产业经济学理论渊源与分析框架

产业经济学分析框架的拓展
(二)新奥地利学派及其理论主张
20世纪70年代在米塞斯(L.Mises)和哈耶克(F.A.Hayek)等人提出的经 济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产业经济学流派。 完全否定新古典主义关于市场运行的完全竞争理论 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强烈反对政府干预,抨击行政垄断。 关于市场是分散的知识、信息的发现和利用过程,强调在市场的动态竞 争过程中企业家及其创新精神对实现经济绩效的重要作用,重视经济现 象背后的道德和文化基础,这些观点和分析有其重要的理论价值。
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
20世纪30至40年代是现代产业结构理论的 形成时期。这时期对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做 出突出贡献的主要有费歇尔、克拉克、赤松 要和库兹涅茨等人。
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
产业结构理论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此时期对产业 结构理论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包括里昂惕夫、库兹涅茨、刘易斯、赫 希曼、罗斯托、钱纳里、希金斯和一批日本学者等。
干春晖等在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基础 上,构建了关于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模型,进 而探讨了二者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江小涓认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是我国产业结构中较为突出 的问题之一。
第三节
产业关联理论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产业布局理论的渊源与发展
产业关联理论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萌芽阶段
中国有关产业结构的研究
中国的研究者通常是在西方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 实际进行实证分析。
林毅夫采纳了“旧结构主义”关于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产业 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的过程这一观点。林毅夫将市场和政府的 作用结合起来,提出了“增长识别与协调”(Growth Identification and Facilitation)六大步骤。

产业经济学 第二章 规模经济

产业经济学 第二章 规模经济

第二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产业组织要讨论企业与企业间的关系,就必须理解企业的选择,结构行为与绩效的关系为什么不同的企业会形成垄断竞争?对于结构问题的切入点,就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一)企业性质的理论梳理一.企业的界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以盈利为目标,直接组合和运用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经营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依法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存在背景:市场经济条件;(非市场条件下,计划经济,缺乏企业的独立性-命令指令是纵向的,生产单元是中央政府命令的执行者-也不存在产业经济问题;市场经济,价格确定是横向的,是企业的个人选择与演化)——经营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其实是值得商榷的,有可能是产量最大化/销量最大化(市场占有率-单个产品给企业的收益是一样的)/利润最大化(考虑到成本和收益的落差-但可能会损害其他企业利益)/利益相关者最大化即价值最大化(多个利益相关者-股东、职业经理人、雇员、消费者、各类债权人、社区环境-价值最大化)【但如果是利润最大化中的长期利润,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和追求价值最大化是一致的】——运行前提:组合生产要素;(一定要有一种要素,土地资本或者无形的技术,如果没有这些要素的组合,就不存在【组织】是最重要的,企业能够获得要素,并且能够实现核心要素、进行组合TFP)——运行基础:自主性、独立性——角色定位:法人实体或市场竞争主体(竞争主体:收益风险对称,都是企业自身的)【慈善机构做企业企业做慈善】二.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新古典经济学(1890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形成的微观经济学分析传统以来)主要从技术角度对企业进行研究。

即将企业理解为生产函数,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是描述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品产出量之间数量关系的函数式。

一般表示为:Q=f(X1 ,K, Xn)这是不完整的,没有触及企业的本质,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三.现代企业理论R.Coase (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 ”的发表,标志着现代企业理论的开始。

产业经济学 第二章讲解

产业经济学 第二章讲解

五、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
• • • • 我国经济理论界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 对我国产业组织现状缺乏系统研究; 对产业组织理论和产业组织政策的相关研究比较薄弱; 对流通产业和基础设施产业等的产业组织问题的研究还有许多 “空白点”; • 还没有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
第三节 产业经济学研究领域
产业组织理论是以具体的特定产业作为研究对象的,着 重研究产业的规模经济,产业内部企业间的竞争与垄 断关系,以谋求规模经济与市场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 效竞争。。 “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一产业的属性是取自于自然,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 业、狩猎业、渔业和林业,即“大农业”; 第二产业则是加工取自于自然的生产物,主要包括制造 业、建筑业,通常还包括采矿业和煤气、电力、自来 水供应等自然垄断产业; 第三产业则是创造无形财富的部门,主要包括商业、金 融保险业、运输业和服务业。。
企业的兼并行为会直接影响产业内企业的数量和规模; 企业的创新和广告活动也会提高新企业进入产业的壁垒; 企业的掠夺性订价战略行为也可用作迫使竞争者退出市场 的武器。这些都会影响原来的市场结构。
从短期(或静态)看,市场结构不会有很大变化,因 此,在特定的市场结构下就有特定的市场行为,这 种市场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市场绩效,它们之间存在 因果关系。 从长期(或动态)看,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 效都会发生变化,而且,市场结构的变化可能主要 是由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引起的。这说明市场行为 和市场绩效对市场结构会产生反作用。
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 “ 市 场 结 构 ( structure ) - 市 场 行 为 ( conduct ) - 市 场 绩 效 (performance) • “结构-行动-绩效”分析范式 结构:企业数目、产品差异程度、成本结构等 行动:企业的定价、产出、广告、投资、研发等 绩效:利润率、价格与边际成本比率、产品多样性、创新率等 • 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 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 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 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广告和非信息广告
信息性广告——传递产品的“硬”信息,包括产品的存在、价格 传递产品的“ 信息,包括产品的存在、 信息性广告 传递产品的 和产品的物质形态等;非信息性广告——告传递产品的“软”信息, 告传递产品的“ 信息, 和产品的物质形态等;非信息性广告 告传递产品的 除了传递产品存在的信息以外,不传递任何其他信息, 除了传递产品存在的信息以外,不传递任何其他信息,大多数电视 广告都属于这一类。 广告都属于这一类。 信息性广告和非信息性广告分别适合搜寻品和经验品的信息传递, 信息性广告和非信息性广告分别适合搜寻品和经验品的信息传递, 并且分别使搜寻品和经验品具有了信息差异。 并且分别使搜寻品和经验品具有了信息差异。 搜寻品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之前通过自己的检查就可以知道商 品质量的商品; 品质量的商品;经验品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以后才能知道其 质量的商品。 质量的商品。
产品差异的运用
信息差异与先发优势: 信息差异与先发优势:厂商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产品质量信息的 导致先行者产品和后发者产品之间形成了信息差异 先行者产品和后发者产品之间形成了信息差异, 不对称 ,导致先行者产品和后发者产品之间形成了信息差异,使先 行厂商具有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 这种信息差异主要是由于,对于未知质量的产品, 这种信息差异主要是由于 , 对于未知质量的产品 , 消费者需要支 付质量信息的搜寻成本,对其评价必然低于已知质量的产品。这种 付质量信息的搜寻成本,对其评价必然低于已知质量的产品。 低评价就给在位者通过定价策略遏制进入提供了可能。 低评价就给在位者通过定价策略遏制进入提供了可能。 再者,先驱产品树立了质量声誉,而且法律对先驱品牌、 再者 , 先驱产品树立了质量声誉 , 而且法律对先驱品牌 、 商标的 保护,也向消费者传递了足够的质量信息, 保护,也向消费者传递了足够的质量信息,增强了消费者对产品的 信任和忠诚
产品差异的运用
非信息性广告和垂直信息:厂商可以借助非信息性广告传递产品 非信息性广告和垂直信息: 高质量的信号进而形成垂直差异。 高质量的信号进而形成垂直差异。 如果存在一种机制使得高质量产品的生产厂商明白自己的高昂广 告费用能获得较高的回报,那么这种非信息性广告其实是在传递产 告费用能获得较高的回报, 品高质量的信息。 品高质量的信息。 市场上其实存在这种机制,在产品质量外生的条件下,这种机制 市场上其实存在这种机制, 在产品质量外生的条件下, 就是消费者经验的作用和高质量产品被重复购买。 就是消费者经验的作用和高质量产品被重复购买。 存在一种广告费用水平,在这个水平上,销售优质产品的厂商愿 存在一种广告费用水平, 在这个水平上, 意承担该广告费用;并且厂商更愿意同时利用价格和非信息性广告 意承担该广告费用; 传递产品高质量的信号。 传递产品高质量的信号。
产品差异的分类
垂直差异:是指在产品空间中,所有消费者对所提及的大多数特 垂直差异: 是指在产品空间中, 性组合的偏好次序是一致的那些特性之间的差异。描述垂直差异时, 性组合的偏好次序是一致的那些特性之间的差异。 描述垂直差异时, 在价格相等的条件下,关于特性空间有一种自然的排序。水平差异 在价格相等的条件下, 关于特性空间有一种自然的排序。 是垂直差异的特例。 是垂直差异的特例。 信息差异:是指由于消费者和厂商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从而 信息差异: 是指由于消费者和厂商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导致消费者对产品认识产生了差异 策略性差异:主要是指厂商通过空间先占或选址来遏制潜在进入 策略性差异: 者进入相关市场,从而享有相应的市场权力 者进入相关市场, 服务差异:是指厂商在售前、售中和售后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服务 服务差异: 是指厂商在售前、 质量方面的差异
市场势力的衡量
市场势力的衡量: 市场势力的衡量:价格成本差p-MC或者p-MC/p 研究方法:运用经典的豪泰林( 研究方法:运用经典的豪泰林(1929)线性城市模型对产品差异 ) 厂商的市场势力予以分析。 厂商的市场势力予以分析。 线性城市中厂商1和厂商 的需求 线性城市中厂商 和厂商2的
主要追溯水平差异的渊源 包括非选址模型和选址模型两条主线。 包括非选址模型和选址模型两条主线。 非选址模型研究从一般竞争( 非选址模型研究从一般竞争(large group competition)方面研究 ) 产品差异 选址模型从局部竞争( 选址模型从局部竞争(small group competition)方面研究产品差 ) 异
垂直差异和水平差异的区别
设想在0~ 的豪泰林线性城市中只有一个厂商 的豪泰林线性城市中只有一个厂商, 设想在 ~ 1的豪泰林线性城市中只有一个厂商, 那么从消费者需 要支付运输成本角度而言, 要支付运输成本角度而言,厂商选址的左右移动势必使一部分消费 者的福利增加,同时使另一些消费者的福利减少,也就是说, 者的福利增加,同时使另一些消费者的福利减少,也就是说,厂商 位置的左右移动也可以理解为产品一些特征的增加, 位置的左右移动也可以理解为产品一些特征的增加,而另一些特征 的减少,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品牌,这显然是水平差异。如果厂商的 的减少,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品牌,这显然是水平差异。 选址移到了线段1的右方,那么对线性城市0~ 的所有消费者而言 的所有消费者而言, 选址移到了线段 的右方,那么对线性城市 ~1的所有消费者而言, 的右方 总体福利都得到了改善。也就是说,产品质量得到了总体提升。 总体福利都得到了改善。也就是说,产品质量得到了总体提升。从 这个角度也可以理解“水平差异只是垂直差异的特例” 这个角度也可以理解“水平差异只是垂直差异的特例”,因为水平 差异仅仅考虑在产品质量不变的前提下, 差异仅仅考虑在产品质量不变的前提下,产品不同特征的不同组合 变换而已。 变换而已。
第二章 产 品 差 异
产品差异
第一节 产品差异的定义及渊源 第二节 产品差异和市场势力 第三节 产品差异的策略运用
产品差异的定义
产品差异是指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商品,由于在质量、 产品差异是指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商品 , 由于在质量 、 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从而导致产品之间替代不完全的状况。 从而导致产品之间替代不完全的状况。 卡尔顿和佩罗夫( 卡尔顿和佩罗夫 ( 1998)认为产品存在差别是由于消费者认为它 ) 们不同 。 产品差异之所以为企业所青睐, 产品差异之所以为企业所青睐 , 是因为其使企业面临一条向下倾 斜的剩余需求曲线,使企业拥有将价格提高到高于边际成本的能力, 斜的剩余需求曲线,使企业拥有将价格提高到高于边际成本的能力, 也就是说,具有市场势力。 也就是说,具有市场势力。
线性城市中厂商市场占有率的影响因素: 线性城市中厂商市场占有率的影响因素:自然需求 度 、价格差异
、竞争强
市场势力的衡量
当产品差异最大,厂商 和厂商 的市场占有率: 和厂商2的市场占有率 当产品差异最大,厂商1和厂商 的市场占有率:
产品差异能够降低需求的价格弹性: 产品差异能够降低需求的价格弹性: 产品差异与市场势力:产品差异越大,市场势力越大。 产品差异与市场势力:产品差异越大,市场势力越大。
练习与思考题
什么叫产品差异?厂商如何运用产品差异策略获得竞争优势? 什么叫产品差异?厂商如何运用产品差异策略获得竞争优势? 如何区分水平差异和垂直差异? 如何区分水平差异和垂直差异? 如何衡量厂商的市场势力? 如何衡量厂商的市场势力? 为什么产品差异可以使厂商拥有市场势力? 为什么产品差异可以使厂商拥有市场势力? 举例说明产品差异如何使先进入市场的厂商拥有先发优势? 举例说明产品差异如何使先进入市场的厂商拥有先发优势? 两个同时进入市场的厂商如何传送产品的高质量信息, 两个同时进入市场的厂商如何传送产品的高质量信息 , 从而形成 对自己有利的垂直差异? 对自己有利的垂直差异?
产品差异的分类
水平差异: 水平差异:指产品在空间上的差异表现两产品之间一些特征增加 而其他一些特征却减少了。对其研究一般假定: 了,而其他一些特征却减少了。对其研究一般假定:消费者如果购 买不到他最偏好的品牌(双方位置不一致) 买不到他最偏好的品牌(双方位置不一致),那么他会购买次偏好 的品牌(从他的位置移动到某厂商的位置) 的品牌(从他的位置移动到某厂商的位置),最终将购买离其最近 的产品(是距离的函数)。对于水平差异而言,在给定价格相同的 的产品(是距离的函数) 对于水平差异而言, 情况下,消费者的最优选择与特定消费者有关。 情况下,消费者的最优选择与特定消费者有关。因为消费者的偏好 不尽相同,比如不同的消费者喜欢不同的颜色, 不尽相同,比如不同的消费者喜欢不同的颜色,或者对于购物地址 的选择,消费者更喜欢去附近的商店或超级市场购物。 的选择,消费者更喜欢去附近的商店或超级市场购物。描述水平差 异时,不存在“ 异时,不存在“好”与“坏”的评判。 的评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