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

概述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主要累及直肠、结肠粘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以及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该病迄今病因未明,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患病率一直很高,但是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被完全阐明,在治疗上仍存在较多问题,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而且还存在一定的癌变率[1]。本文重点讨论祖国医学运用中药内服及灌肠等综合疗法在治疗本病上取得一些较好疗效。

二、病因病机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与自身免疫损伤、遗传、感染、神经精神等因素有关。近年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与血液高凝状态存在相关性,微血栓形成可能是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持续的高凝状态可能与患者的临床进展有关,具有促进炎症发生发展的作用。有研究发现,有血栓形成的疾病的病理过程及临床并发症与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有密切的关系。何灏澜等[2]研究发现组织因子多表达在溃疡周围粘摸组织中的胞膜和胞浆,呈现棕黄色为阳性,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组织因子抑制剂多表达为溃疡周围粘摸组织中胞浆内棕黄色细小颗粒,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

祖国古医籍中并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名,但根据其症候学特点,应属“泄泻、“久痢”、“休息痢”等范畴。《素问·太阴阳明》篇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腑,入五腑则腹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中医较早认识到这一疾患,认为病位在大肠,但病理基础在脾虚。其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病后体虚、禀赋不足等密切相关。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复杂,有内因和外因之分 ,内因主要为内伤七情、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劳倦所伤;外因主要为外感湿热、疫毒之邪[3]。其基本病机变化为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道功能失司,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大小肠失司泌浊、传导;肝主疏泄,调节脾运;肾主命门之火,

能暖脾助运,腐熟水谷。若脾运失职,小肠无以分清泌浊,大肠无法传化,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合污而下,发为此病。病理因素与湿邪关系最大,湿为阴邪,易困脾阳,脾受湿困,则运化不健。但可夹寒、夹热、夹滞。正如严用和在《济生方·痢疾》中所云:“夫人饮食起居失宜 ,运动劳役过其度 ,则脾胃不充;饮食失度 ,过劳伤身 ,复感外邪所致。”本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 ,本虚为脾肾虚弱 ,标实为湿、痰、热、瘀 ,主要为湿邪为患。湿邪其性重浊黏滞 ,故本病发病多较缓慢 ,病程较长 ,反复难愈。病位在肠 ,与脾、胃、肝、肾有密切关系。《景岳全书·杂证谟·痢疾》中有论述:“凡里急后重者 ,病在广肠最下之处 ,而其病本则不在广肠而在脾胃”。

三、诊断

(一)疾病诊断(主要是西医内容)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应包括其临床类型(初发型、急性暴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及病变分期。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症状为腹泻或便秘,病初症状较轻,粪便表面有黏液,以后便次增多,重者每天排便10~30次,粪中常混有脓血和黏液,可呈糊状软便。便血是较常见的症状,主要由于结肠黏膜局部缺血及溶解纤维蛋白的活力增加所致。一般为小量便血,重者可呈大量便血或血水样便。腹痛多局限左下腹或下腹部,轻症者亦可无腹痛,随病情发展腹痛加剧,排便后可缓解。里急后重系由于炎症刺激直肠所致,并常有骶部不适。消化不良时常表现厌食、饱胀、嗳气、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全身表现多见于急性暴发型重症患者,出现发热、水电解质失衡、维生素、蛋白质丢失、贫血、体重下降等。其临床主要体征为左下腹或全腹压痛,可扪及降结肠特别是乙状结肠呈硬管状,并有压痛,有时腹肌紧张,肛诊可发现肛门括约肌痉挛,指套有黏液或血性黏液分泌物,直肠有触痛。有者可触到肝大,此与脂肪肝有关。

诊断标准:依据2000年成都召开的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会议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修订诊断标准进行。1.临床表现有持续反复发作性粘液脓血便,腹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不应忽视少数只有便秘或无血便的患者,既往史及体检中要注意关节、眼、口腔、皮肤、肝、脾等肠外表现。肠镜所见:粘膜有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水肿,病变大多从直肠开始,且成弥漫性分布。粘膜粗糙呈颗粒状,质脆、

易出血,或附着有脓性分泌物。可见假息肉,结肠袋往往变钝、消失。病理所见粘膜活检是炎性反应,同时常可见糜烂,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变化。钡灌肠所见:①粘膜组彭粗乱及或细颗粒变化。②多发性溃疡或假性息肉。③肠管狭窄、缩短、结肠袋消失,可呈管状。

临床上可根据其主要症状特点,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如:血常规、粪便常规、血沉、免疫学检查、结肠镜、粘膜活检、钡餐灌肠及病理学检查可作出诊断。

(二)中医诊断

1 中医疾病诊断

以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增多,泻下赤白脓血便为主症可资诊断。常兼有腹胀、腹痛、肠鸣、纳呆。临床起病或急或缓。急性起病者多发生在夏秋之交,九痢则四季皆可发生。多有饮食不洁史

2 中医症候诊断

中医学理论和实践认识具有软科学的特点,定性认识较多、主观性较强,在诸多领域都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目前中医行业领域内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辨病、辨证、辨症等的关系与临床功能定位尚不清晰[4]。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等特点。其中各个证型一般都具有泄泻、腹痛、粘液脓血便和不同程度的里急后重等共同症候。除此以外,在辨证分型时,还要抓住各证型的特殊症候。历代医家主要将本病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症候。

2.1活动期中医辨证为大肠湿热,积毒内蕴证型。主症:①腹泻便澹;②乱液脓血便;③腹痛;④里急后重;⑤舌质红,舌苔黄腻;

⑥脉滑数或濡数。次症:①肛门灼热;②身热;③下腹坠痛或灼痛;

④口苦,口臭;⑤小便短赤。证型确定具备主症2项(第1项必备)、次症2项或主症第1项,次症3项。

2.2恢复期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湿热癖阻证型。主症:①腹泻便澹;②钻液脓血便,血色紫暗;③腹痛;④里急后重⑤舌质淡、胖、黯或齿痕,苔薄腻或黄腻;⑥脉沉或沉滑。次症:①腹胀、肠鸣;

②纳呆;③肢体倦怠;④神疲懒言;⑤面色萎黄。具备主症2项(第1项必备)、次症2项或主症第1项,次症3项。

2.3缓解期中医辨证为脾气亏虚,疲阻肠络证型。主症:①腹

泻便塘;②大便夹有钻液或少量脓血;③食少纳差;④食后腹胀;⑤舌质黯或有疲点、察斑,苔薄白;⑥脉细涩或濡缓。次症:①腹胀肠鸣;②腹部隐痛喜按;③肢体倦怠;④神疲懒言;⑤面色晦暗;⑥肌肤甲错。具备主症2项(第1项必备)、次症2项或主症第1项,次症3项。

四、治疗【本书亮点和核心内容】

(一)中药治疗

1 中药内治(具体有多少内治方法待讨论)

近 20 年来,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不少学者对其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中药的作用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显示出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现代研究已证实,中医药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失调,尤其对于不适当的免疫反应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呈现为多环节、多方位、多靶点。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首重辨证论治,分型包括大肠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血亏虚证和血瘀肠络证等六个证型,在证型确定时,还可出现复合证或兼证型。根据其临床分型,常用的内治法有健脾疏肝法、消痈生肌法、清热祛湿法、温下法等。

顾缨等[5]应用仙石汤治疗本病,主要药物为炒白术、炒白芍、获荃、炮姜、仙鹤草、石榴皮。实验分为中药组即仙石汤组28人和对照组即得舒特(苏威制药厂)20人。治疗方法:中药组:每次100ml,每日2次,饭后口服,1个月为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每次50mg、每日3次,1个月为个疗程。得出结果:中药组28例中,总有效率为89.2%。对照组20例中,总有效率为85%。可见仙石汤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在周天羽等[6]应用消痈生肌方治疗本病的研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30例。治疗组予消痈生肌方治疗。处方黄茂、黄连、苦参、白及、浙贝母、乌贼骨、蒲公英、丹参、甘草、三七。每天1剂,水煎,取汁300ml,分3次口服。对照组予胃热清胶囊治疗。每次4粒,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1月为疗程,同时加服西咪替丁片,每日三次口服。得出:两组病例经两个月治疗后,达到临床治愈。治疗组为18例,对照组为13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6.67%。可见消痈生肌方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张海燕等[7]采用清热祛湿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1例,治疗组给予肠炎清一号方(黄芩,黄连,白头翁,秦皮,木香,芍药巧,蛇舌草,炒当归,元胡,甘草等)口服和肠涤清保留灌肠,对照组选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公认的柳氮磺毗咤肠溶片口服和柳氮磺毗陡水溶剂灌肠,治疗组及对照组4周为个疗程,均观察1个疗程,两组患者分别从临床症状、舌脉、大便常规及肠镜四个方面来评价临床综合疗效,治疗组31例,总有效率为87.1%;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为73.3%;经Ridit 分析,u=-2.086,p=0.04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

宋秀江等[8]采用温下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组采用温脾汤方药及加减。药物:生大黄12g,炮附子10g,炮姜6g,党参10g,炙甘草6g。对照组应用柳氮磺胺吡啶每日4~6g,分4次口服。疗程一个月。同时予补充叶酸,予叶酸片5mg,每日三次。得出临床综合疗效结果为:临床综合疗效分析经过 4 周的治疗后,判定综合疗效,经统计学检验,温下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温下法疗效满意,优于柳氮磺胺吡啶。

席军生等[9]将所观察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黄芩汤组作为治疗组,药物组成为黄芩、白芍、甘草、大枣,口服一日三次,20毫升/次。柳氮磺吡啶组为对照组,口服一日三次,20毫升/次。每组各30例,30天为一疗程,连续观察两个疗程。得出: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6.67%。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从临床治愈上可见黄答汤疗效更好。

1.1 中医辨证治疗(必有内容)

该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大肠湿热、寒湿凝滞、食滞胃肠、毒热壅盛、瘀阻肠络、肝郁脾虚、脾气虚弱、脾虚湿困、寒热错杂、气阴亏虚、脾肾阳虚等几种。

(1)大肠湿热:

治法:清热除湿。

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本方重在清化肠中湿热,升清止泻,方中葛根解肌清热,煨用则能升清止泻;黄芩、黄连清热燥湿;甘草甘缓和中。如发热较著者,可加柴胡、银花、连翘;如为暑热作崇,可用六

一散解暑清热,利湿止泻;如湿邪偏重,胸脘痞闷,渴不欲饮,苔腻时,宜酌加藿香、佩兰、苍术、厚朴、薏仁;若热邪偏重,发热,口渴喜冷饮,苔黄厚,可选加银花、白头翁、秦皮、黄柏等;伴恶心呕吐者,可加竹茹、陈皮、半夏;大便下血者可用当归、赤小豆、白头翁等以养血祛湿,清热解毒,或可用地榆、槐花以凉血止血,炒荆芥以清血中之风,还可加参三七、三七粉、云南白药,以化瘀止血,或可用白及粉以泄血分之热并助生肌止血之力。

(2)寒湿凝滞:

治法:温化寒湿,调气和血。

方药:胃苓汤加减。胃苓汤可温化肠胃中之寒湿之邪。方中白术、苍术祛湿健脾;陈皮、厚朴调气散寒,又温通助化寒湿、桂枝温散寒邪、茯苓健脾利湿。如兼恶寒身痛,发热无汗、脉浮等表证者,可合用荆防败毒散或藿香正气散以疏表解肌;若寒邪偏盛、泄下清稀如水样,腹痛肠鸣者,将桂枝改为肉桂9g,加乌药10g,良姜10g以温化寒湿;若小便不利者加猪苓10g;兼暑湿加草果10g、藿香10g、砂仁6g以解暑化湿。

(3)食滞胃肠:

治法:消食导滞,调和脾胃。

方法:保和丸加减,保和丸重在消食化滞健脾和胃。方中山楂、神曲、莱菔子、麦芽消食导滞;半夏、陈皮和胃化湿降气;茯苓健脾渗湿。肉滞重用山楂,面积重用麦芽、莱菔子,谷停可加炒谷芽,酒伤可加葛花、枳??子。如腹胀痛甚,大便泻下不畅者,可加大黄、枳实各6g,槟榔10g以通腑导滞;如积滞化热甚加黄连6g清热厚肠;如恶心呕吐,加蔻仁10g和胃止呕;如食欲不振,加藿香10g、佩兰10g 芳香醒胃;如舌苔垢腻,加苍术10g,苡仁15g芳香和渗湿同用,增强去湿之功。

(4)毒热壅盛: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宁血。

方药:白头翁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两方合用共凑清热凉血、解毒宁神之功。方中白头翁清血分之毒热;配黄连,黄柏、黄芩、秦皮清热燥湿,生地、二花炭、丹皮、赤芍、知母凉血活血,清热解毒;大黄清热泄毒,荡大肠之毒热;生石膏清气分之热毒。如热毒侵入营血,高热神昏谵语者,可加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2~3g,以清解热毒,

开窍安神;若高热、抽搐痉厥者加用紫雪散2g、全蝎10g、钩藤15g 以清热熄风镇痉;如呕吐频繁,胃阴耗伤,舌红绛而干,则可酌加西洋参10g、麦冬10g、石斛15g,扶阴养胃;如屡饮屡吐,可用玉枢丹吞服以和胃止呕;若下利无度,饮食不进或突然四肢不温、面白、出冷汗,喘促乃毒热内闭,阳气外脱,应急用独参汤或四逆加人参汤浓煎顿服,以益气救阳。

(5)瘀阻肠络:

治法:化瘀通络、止痛止血。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少腹逐瘀汤重在化瘀通络、和营止血。方中蒲黄、五灵脂、当归、川芎配合为方之主要组分,活血化瘀,养血生新;香附、台乌、枳壳、元胡、乳香、没药行气活血定痛;肉桂、干姜、小茴香温经散寒行瘀,肠络瘀血得散则泄泻、腹痛自止。如气血瘀滞,化为脓血,大便挟有赤白粘冻,可合白头翁汤同用,以清热凉血;兼食滞加槟榔10g、山楂10g以消食导滞;如挟有瘀阻者,以滞下粘液为主,本方合苓桂术甘汤同用,以温化痰湿;如血热、大便暗红色较多,上方加三七粉3g(冲服),大黄炭10g以凉血止血;如气虚明显,见神疲、乏力、肢倦者,加党参10g,白术10g,以益气行血。

(6)肝郁脾虚:

治法:抑肝扶脾、理气化湿。

方药:逍遥散合痛泻要方加减。两方合用共凑疏肝健脾之功。方中柴胡、白芍、青皮疏肝理气,缓急止痛;白术、茯苓、陈皮、山药理气健脾祛湿;防风、薄荷舒肝养肝,醒脾燥湿;甘草缓急而调和诸药。若两胁胀痛,脉弦有力,上方加元胡10g。郁金10g以疏肝止痛;便秘和腹泻交替发作,则上方加槟榔10g、沉香6g以疏导积滞;如腹胀腹痛者,上方加枳实10g,厚朴69以行气消胀;嗳气呕恶为肝气犯胃,胃气上逆,则上方加旋覆花10g、代赭石30g以降逆止呕;如脾虚较重,腹泻次数增多,则上方加党参15g、升麻10g以升补脾气;如情怀郁结、不思饮食、加代代花10g、玫瑰花10g以舒肝醒胃。(7)脾气虚弱: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止泻。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为本方主药;升麻、柴胡配合参、芪以升举清阳,如葛根增加升清止

泻作用;陈皮理气和胃,以防中气壅滞;诸药合用,使脾气健旺,升降复常,腹泻自除。如脾气下陷重者,上方加重参、芪药量至20g;如见心慌气短失眠者,为心神失养,当于上方加炒枣仁10g、煅龙骨20g以养心安神;如气虚血少,见面色无华、眩晕、乏力、气短,当补益气血,上方加阿胶10g、当归10g,山药15g;伴发热、汗出者,上方加桂枝6g、白芍10g以调和营卫;夹食滞见嗳气呕恶者,如莱菔子10g、山楂10g、鸡内金10g以消食导滞;如泄泻日久,脾虚夹湿,肠鸣漉漉,舌苔厚腻,或食已即泻,当于健脾止泻药中加升阳化湿的药物,原方去白术,加苍术10g、厚朴10g、羌活10g。防风6g 以升阳燥湿;如脾虚而夹湿热,大便泻下黄褐者加黄连6g、厚朴10g、地锦草10g以清化湿热。

(8)脾虚湿困: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和中。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为四君子汤,是补气健脾的代表方,专治脾虚失运,辅山药、莲子肉以助健脾益气之力;伍苡仁、扁豆渗湿健脾:砂仁、陈皮则和胃醒脾,理气宽中;桔梗载药上行;全方具有健脾补气、除湿止泻之功。如腹胀中满,气滞湿阻症状明显者,去方中炙甘草加大腹皮10g以理气化湿宽中;有停食者加山楂、麦芽、神曲各10g;若湿蕴化热,舌苔黄腻者,加黄芩10g、滑石10g以清利湿热;如腹痛而冷者,上方加干姜10g以温运脾阳。

(9)脾胃虚寒:

治法:温中健脾,散寒祛湿。

方药:理中汤加味。方中党参、白术甘温健脾益气;干姜温中散寒,振奋脾阳;甘草调和诸药。如腹中冷痛,肢凉畏寒较甚者,上方加炮附子9g;如伴呕吐吞酸,寒热夹杂者,加黄连6g,以兼清热;如小腹拘急冷痛者,上方加小茴香、乌药各6g,以温暖下元,理气止痛。(10)寒热错杂:

治法:扶正祛邪,调理寒热。

方药:连理汤加减,方中以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健脾温中;黄连清肠中湿热。综观全方,寒热并用,补泻同施,使寒散热消湿除,正复邪去,诸症自愈。如兼食滞者,加麦芽10g、山楂10g、神曲10g;泻利休止时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合香连丸健脾益气,兼清余热以巩固疗

效。

(11)气阴亏虚:

治法:益气养阴,健脾补肾。

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方中党参、黄芪、甘草补益中气、升阳;生地黄、当归、芍药、乌梅、玄参、首乌养血生津;佐以枳实、陈皮行气除满;麻仁、桃仁、蜂蜜润肠通便。如虚中夹实,合并大肠湿热者,宜加入酒军、黄芩、瓜蒌仁之类药清热除湿;如合并有大便下血则加槐花、地榆清肠止血;如便秘与泄泻交替者,可用大剂量白术(30g 以上)、山药、首乌、当归健脾益肾,养血润肠,适时加减,解除痛苦。

(12)脾肾阳虚:

治法:健脾温肾止泻。

方药:四神丸合附子理中汤加减。或真人养脏肠,四神丸温肾散寒;附子理中汤温肾健脾,方中附子、补骨脂温补肾阳,理中汤合吴茱萸、肉豆蔻温脾暖中,五味子涩肠,合用可温肾暖脾止泻。真人养脏汤温补脾肾,收涩固肠。方中以党参、白术、炙甘草温脾益气;肉桂,肉豆蔻温肾暖脾散寒止泻;广木香以调气;白芍则缓急止痛;当归和血;诃子、罂粟壳收涩固脱。全方温暖脾肾,收涩固脱,调和气血并用,用于泻利日久,肠中积滞已去,呈现虚泻滑脱者,甚宜。如脾阳虚为主者,重用党参、白术、炮姜、石莲子,肾阳虚偏重者,重用附子、肉桂、补骨脂;滑脱不禁,舌苔无滞腻者,加罂粟壳10g,诃子肉10g,赤石脂10g、石榴皮10g等;如下腹隐痛加吴萸10g、香附10g;如腹痛加金狗脊10g、菟丝子10g;如久泻不止,兼见脱肛者,上方加生黄芪15g、升麻10g,以升阳益气固脱;若久泻不愈,由阳及阴,脾肾阴虚者,又当填阴之剂,加天门冬15g、黄精15g、麦冬10g。

1.2 中医经方验方治疗(可有可无)

隗继武教授,其采用口服安肠愈疡汤加生肌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经验颇为丰富[10]。内服方剂安肠愈疡汤药物组成如下:薏苡仁 30g,黄芪 15g,白术 15g,黄连 12g,地榆炭15g,仙鹤草 15g,木香 9g,槟榔 15g,当归 9g,炒白芍 18g,防风 6g,甘草 5g。灌肠治疗生肌散药物组成:败酱草 30g,椿皮30g,白及30g,三七粉3g,儿茶9g,枯矾6g。

孙大娟[11]采用实验组(柳氮磺吡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安肠愈疡

汤(组成:薏苡仁 30g,黄芪 15g,白术 15g,黄连 12g,地榆炭15g,仙鹤草 15g,木香 9g,槟榔 15g,当归 9g,炒白芍 18g,防风 6g,甘草 5g。)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在综合疗效、中医症候疗效、中医主要证侯积分、镜下结肠粘膜疗效、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粘膜组织病理疗效多项指标方面,安肠愈疡汤疗效较好,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 中成药治疗(通常可以有)

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目前中成药也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祛邪胶囊[12]由明代医家李中梓所创的治积名方阴阳攻积丸化裁而来。方药组成如下:吴茱英,干姜,官桂,川乌,黄连,半夏,橘红,茯苓,槟榔,厚朴,枳实,菖蒲,元胡,沉香,桔梗,巴豆霜,内金,麦芽,牙皂,生晒参,琥珀。上药经炮制成粉状,装胶囊而成。陈崭新的研究发现祛邪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范恒[13]的临床研究中治疗组用结肠康冲剂(由细辛、黄连、乌梅、木香、当归、党参等药组成,由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药制剂室生产)治疗,3次/d,1次1袋。15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激素及对症治疗。治疗组结果显示:①结肠康具有明显双向调节作用,既能治疗大便稀溏、脓血便,又能治疗便秘;②结肠康的止痛效果特别明显,很多病人服药后,腹痛症状几天之内很快消失,且未见反复情况;③结肠康具有理想的消除腹胀作用,对部分具有里急后重的病人亦有较好的效果。

刘万里[14]研究中将治疗组服用肠安胶囊(药物组成:黄芪、白术、黄芩、半夏、陈皮、桔梗等;对照组服用补脾益肠丸。3个月为1疗程,服药1个疗程。结果显示肠安胶囊组优于补脾益肠丸组,临床疗效良好。此外,刘屹[15]指出:丹参注射液对溃疡性结肠炎血小板活化(瘀血)状态的干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2 中药外治(具体有多少外治方法待讨论)

中医外治法用于临床已有悠久的历史。近代更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以中药灌肠为常用方法,中药灌肠治疗为常用方法。中药保留灌肠指:药物通过直肠静脉、淋巴系统及直肠粘膜吸收,通过直肠下静脉和肛管静脉绕过肝脏,从而避免“肝首过消除效应”,提高病变部位的血药浓度,保护肠道溃疡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能较快促进炎症吸收和溃疡愈合,且可以避免长期服用寒凉之品

损伤脾胃之气,一举多得。灌肠药物的选用上,众多医家的体会多有不同,但以清热解毒药为多。此外,活血化瘀药、收敛固涩药、凉血止血药、敛疮生肌药以及行气止痛药也多有应用。1 清热药;黄芩,黄连,黄柏,苦参,金银花,青黛,白头翁,蒲公英,红藤,马齿苋,败酱草,蛇舌草,鱼腥草,鸦胆子,秦皮等都常作为灌肠药物使用。

2 收涩药;石榴皮最常选用,五倍子,乌梅,诃子,赤石脂也有应用。3止血药;地榆,槐花,白芨,三七最为常用。4活血化瘀药;常用药有丹参,乳香,没药,血竭等。

郑丽华[16]用慢溃宁煎剂(青黛、贯众、马齿苋等组成)对溃疡性结肠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组每次药量为150毫升,1次/日。保留灌肠两周为一疗程,休息一周,继续第二疗程,共四个疗程。经慢溃宁煎剂治疗后,痊愈6例(40%),有效8例(53.33%),无效1例(6.67%),总有效率93.33%。

2.2 中药熏洗

时菁静和王立冬等[17]将120例应用保留灌肠治疗的UC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灌肠前采用中药熏洗剂熏洗,再使用灌肠膏润滑灌肠管及肛门;对照I组用温水熏洗和灌肠膏润滑;对照Ⅱ组仅用灌肠膏润滑;对照Ⅲ组仅用液体石蜡油润滑。各组均每日进行保留灌肠两次,21天为1个疗程。观察各组的研究者客观评价、患者主观评价及患者总体评价。结果研究者客观评价比较:治疗组出现肛门水肿、发红、破渍例数均少于对照I、Ⅱ、Ⅲ组(P〈0.05或P〈0.01);治疗组药液保留时间〉4h例数多于对照I、Ⅱ、Ⅲ组(P 〈0.05);患者主观评价比较:治疗组出现插管不适、注药不适、肛门坠迫感、灌肠后腹部不适、瘙痒例数及疼痛评分均少于或低于对照I、Ⅱ、Ⅲ组(P〈0.05);患者总体评价满意度优于各对照组(P 〈0.05)。结论:灌肠膏联合中药熏洗剂可减轻UC患者保留灌肠过程中对肛门黏膜的刺激程度,减少患者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3 中药特色疗法(具体有多少特色疗法因病种而定)

3.1 中药介入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近几十年来本病的治疗一直是围绕水杨酸柳氮磺吡啶等药物,并配合激素、中药等药物治疗,但疗效不佳。因此探讨新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张向红[18]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2例,分为两组,介入组32,为

常规美沙拉嗪治疗基础上行介入治疗,经肠系膜上、下动脉药物灌注治疗;对照组20例,常规美沙拉嗪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较治疗组明显,介入组肠镜下病变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其治疗后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可见肠系膜上、下动脉药物灌注是一种溃疡性结肠炎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针灸治疗

1 针刺治疗

陶玉雪[17]操作: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 2-3 厘米,厚约 0.2-0.3 厘米的薄片,中间以结果第57页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施灸穴位,艾柱底径 1cm 左右,高 1cm 左右,将艾柱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柱燃尽,再易柱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穴位:足太阳膀胱经背部俞穴,循经寻找陷下处、压痛点、硬结、皮色改变处,如无选取肺俞、脾俞、肾俞、三焦俞、大肠俞等,初次选穴 8~10 个,以后依照首次所选俞穴。强度及疗程:当艾柱燃尽,再易柱施灸。患者自觉灼痛,将姜片抬起片刻。每5min, 15 天后统计疗效。治疗总有效率100%,显效率为25%,说明足太阳膀胱经选穴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UC有效,尤其对患者肛门坠胀、腹胀、腰膝酸软、腹痛及睡眠症状的消除和改善。

1.1 体针治疗

1.2 电针治疗

1.3 耳针治疗

2 艾灸治疗

王轶[18]研究选用临床常见肝郁脾虚证型进行研究。其临床研究证实隔姜灸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有确切的疗效,而关于其治疗机制的实验研究尚少。

(三)推拿按摩治疗

五、专家点评(包括:中药总体治疗该病的地位;中药治疗该病的特色和亮点;中药治疗该病的不足;临床医师应该如何在治疗中抉择)【本书亮点】

参考文献

[1] 庞艳华. STAT4和STAT6以及Th1_Th2类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D]. [出版地不详]: 中国医科大学, 2005.

[2] 何灏澜. 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TF及TFPI的表达[D]. [出版地不详]: 中国医科大学, 2009.

[3] 佚名. _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探讨[J]. 刊名缺失, 出版年缺失, 卷缺失(期缺失): 页码范围缺失.

[4] 杨小波.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治理论模型的重构与初步确证[D]. [出版地不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6.

[5] 顾缨. 健脾疏肝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出版地不详]: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5.

[6] 佚名. 消痈生肌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实验与临床研究(1)[J].

刊名缺失, 出版年缺失, 卷缺失(期缺失): 页码范围缺失.

[7] 张海燕. 清热祛湿法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和临床研

究[D]. [出版地不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

[8] 宋秀江. 温下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和作用机制研究

[D]. [出版地不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

[9] 席军生. 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D]. [出版地不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10] 佚名. 浅谈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及隗继武教授验

方[J]. 刊名缺失, 出版年缺失, 卷缺失(期缺失): 页码范围缺失.

[11] 孙大娟. 安肠愈疡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D]. [出版地不详]: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12] 陈崭新. 祛邪胶囊提高晚期大肠癌中位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的临

床研究[D]. [出版地不详]: 中国中医研究院, 2005.

[13] 佚名. 结肠康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9例临床观察[J]. 刊名缺失, 出版年缺失, 卷缺失(期缺失): 页码范围缺失. [14] 刘万里. 肠安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D]. [出版地不详]: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1.

[15] 刘屹. 丹参注射液对溃疡性结肠炎血小板活化_瘀血_状态干预效果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D]. [出版地不详]: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09.

[16] 郑丽华. 慢溃宁逆转溃疡性结肠炎癌前病变的临床与免疫组化研究[D]. [出版地不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

[17] 陶玉雪. 膀胱经取穴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D]. [出版地不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18] 张向红. 介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D]. [出版地不详]: 中国医药导报, 2008.

[19] 陶玉雪. 膀胱经取穴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D]. [出版地不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20 王轶. 隔姜灸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D]. [出版地不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C)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本病在我国较欧美少见,且病情一般较轻,但近年患病率有明显增加,重症也常有报道。 【病理】 病变位于大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范围多自肛端直肠开始,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 活动期黏膜呈弥漫性炎症反应。固有膜内弥漫性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等细胞浸润是UC的基本病变,活动期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发生在固有膜、隐窝上皮(隐窝炎)、隐窝内(隐窝脓肿)及表面上皮。当隐窝脓肿融合溃破,黏膜出现广泛的小溃疡,并可逐渐融合成大片溃疡。肉眼见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表面呈细颗粒状,脆性增加、出血,糜烂及溃疡。由于结肠病变一般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很少深入肌层,所以并发结肠穿孔、瘘管或周围脓肿少见。少数暴发型或重症患者病变涉及结肠全层,可发生中毒性巨结肠,肠壁重度充血、肠腔膨大、肠壁变薄,溃疡累及肌层至浆膜层,常并发急性穿孔。 结肠炎症在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中,黏膜不断破坏和修复,致正常结构破坏。显微镜下见隐窝结构紊乱,表现为腺体变形、排列紊乱、数目减少等萎缩改变,伴杯状细胞减少和潘氏细胞化生。可形成炎性息肉。由于溃疡愈合、瘢痕形成、黏膜肌层及肌层肥厚,使结肠变形缩短、结肠袋消失,甚至肠腔缩窄。少数患者发生结肠癌变。 【临床表现】 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性起病,偶见急性暴发起病。病程呈慢性经过,多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少数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部分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可因饮食失调、劳累、精神刺激、感染等诱因诱发或加重症状。临床表现与病变范围、病型及病期等有关。 (一)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和黏液脓血便见于绝大多数患者。腹泻主要与炎症导致大肠黏膜对水钠吸收障碍以及结肠运动功能失常有关,粪便中的黏液脓血则为炎症渗出、黏膜糜烂及溃疡所致。黏液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重要表现。大便次数及便血的程度反映病情轻重,轻者每日排便2~4次,便血轻或无;重者每日可达10次以上,脓血显见,甚至大量便血。粪质亦与病情轻重有关,多数为糊状,重可至稀水样。病变限于直肠或累及乙状结肠患者,除可有便频、便血外,偶尔反有便秘,这是病变引起直肠排空功能障碍所致。 2.腹痛轻型患者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诉有轻度至中度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的阵痛,亦可涉及全腹。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常有里急后重。若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或炎症波及腹膜,有持续性剧烈腹痛。 3.其他症状可有腹胀,严重病例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4.体征轻、中型患者仅有左下腹轻压痛,有时可触及痉挛的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重型和暴发型患者常有明显压痛和鼓肠。若有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应注意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 (二)全身表现 一般出现在中、重型患者。中、重型患者活动期常有低度至中度发热,高热多提示合并症或见于急性暴发型。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可出现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与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实验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实验研究进展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实验研究进展述评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以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一种消化道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本病治愈难度大,且愈后易再发,与结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近年对于本病的中西医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针对国内近7年的实验研究大体进展综述如下。 1 动物模型的建立 理想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实验动物模型应具备如下特点:(1)肠道炎症的发生,以及病程、病理生理学改变与UC相同或相似;(2)实验动物应具有明确的遗传背景;(3)以已知抗原能诱导免疫反应;(4)用传统UC治疗药物治疗有效;(5)实验动物在没有遗传或化学药物干预情况下,能自发形成肠道炎症。实际上很少有如此理想的动物模型,目前所制作和使用的肠道炎症实验动物模型一般所选用的动物为大鼠(SD或Wistar大白鼠)、小鼠、豚鼠;实验模型分为4类,即化学药物诱导型动物模型3类和依据中医证型特点开发的实验研究模型1类。 化学药物诱导型动物模型3类。(1)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DSS是一种由蔗糖合成的硫酸多醣体,具有与肝素相同的抗止血和抗凝血作用,其诱发的病理改变更接近人类UC特点,通过不同时间段给予BALB/c 小鼠5%DSS溶液和蒸馏水,造建急性、慢性、急慢性交替期UC模型,已取得较理想的病理结果。(2)过氧化亚硝酸钠法:过氧化亚硝酸钠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建立Wistar UC实验模型,结果显示,应用过氧化亚硝酸钠造模具有制作简便、重复性好、制作成本低廉的优点,其形态学改变能反映UC发病的部分本质机制。(3)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模型:TNBS与大分子组织蛋白合成一种抗原物质致T 细胞致敏,溶解与半抗原结合的自身细胞,导致炎症的发生。朱峰等用TNBS 30mg/50% 乙醇制作实验性IBD的动物模型,结果显示造模成功,该模型的优势在于重现性好、造模时间短、成功率高,但存在炎症发生机制为单一T细胞介导,炎症持续时间短的特点。对该研究模型宫建伟进行改进,采用混合方法造模,即于大鼠足跖、腹股沟注射两次抗原乳化剂(每次含抗原8mg)致全身致敏、发生免疫异常的前提下,再用TNBS与无水乙醇等体积配比的混合液按100mg/kg剂量局部灌肠,使肠道发生炎症变化。此方法既达到全身免疫异常与局部炎症病变共存,

多年溃疡性结肠炎终于治好了

多年溃疡性结肠炎终于治好了 5年前,刘大妈从工厂里退休,本来想含饴弄孙,好好享享清福,谁知道却一直被溃疡性结肠炎纠缠,痛苦不已。 说起自己的结肠炎,刘大妈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因为饮食不卫生,得过几次急性肠胃炎,但是因为那时候又要忙工厂里的工作,还要照顾家里的儿女,所以治疗都不彻底,每次就是吃点药症状消失了就不管了,长期下来,便形成了现在的慢性结肠炎。年轻时候抵抗力好点,还不是很严重,老了以后、特别是退休以后,活动量小了,抵抗力差了,结肠炎就严重起来了,真的让她寝食难安,几乎天天腹痛、拉稀,脓血便,有时还便秘,人也瘦得没人形,特别是半夜拉肚子,连觉都睡不安稳。别说带孙子了,自己都要老伴天天照顾,身体也是越来越差。为此,刘大妈也吃了各种药,但都是刚开始有效,到后来完全不管用。实在没办法,只得定期到医院灌肠,把多年积蓄都快用光了。有时候感到异常烦恼,刘大妈甚至都不想治了,心想随它去吧。 好在儿女们没有放弃希望,到处为刘大妈打听好的医院和药物,几经周折,女儿帮她打听到大同消化病医院,得知这里是专门治疗肠胃疾病的地方,就赶紧带着刘大妈来到位于四中岗往北200米路东(翰林别院右侧)的大同消化病医院检查治疗。 大同消化病医院首席胃肠专家赵研教授接诊时了解到刘大妈结肠炎已经多年,且年纪较大,不适合采用传统的插管肠镜检查,便为其采用了先进的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检查,不需插管,安全无痛,很快赵教授就确诊了刘大妈的病情,她的结肠炎已经非常严重了。 据赵教授介绍,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并且非常顽固,常反复发作并逐步加重,少数急性爆发。结肠炎不是普通炎症,其病十分复杂,同时结肠炎也是一种不易根治的疾病,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治疗方法不当,没有全面详细检查准确诊断,盲目用药,盲目治疗,易引起误诊、误治,目前治疗结肠炎的药物不少,但主要是以抑菌消炎为目的,只能治标,不易治本。结肠炎如果不及时治愈,可能导致肠穿孔、结肠癌、便血、中毒性肠扩张等严重后果。 了解刘大妈的情况后,赵教授告诉她,现在的情况不能轻易使用西药,也不能单纯靠中药来治疗,应该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才能帮助她快速的好起来,并且不复发。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刘大妈接受了该院特色疗法——“三维胃粘膜修复疗法”进行治疗。赵教授用西药帮她消除炎症,再用中药调理养护,两个疗程以后,刘大妈就感觉到效果非常好,一天只拉2、3次,而且腹痛、腹胀的感觉减轻了不少,晚上也能安稳的睡一个好觉。再巩固治疗了一个疗程,脸上红润了很多,气色也非常好,身体的的精力恢复得不错,如今是每天一次大便。刘大妈说,这几年来从来没有这样舒适过,没想到自己十多年的结肠炎真的治好了,现在她终于能好好地享享清福了。 究竟什么是“三维胃粘膜修复疗法”呢?据了解,三维胃粘膜修复疗法是大同消化病医院赵研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独创的特有疗法,应用中西医结合全新理念,促进人体胃肠血液循环,维护胃肠道菌株平衡,改善胃动力,修复胃粘膜再生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彻底清除胃肠疾病,达到“治胃、护胃、养胃”三维一体的治疗目的。三维胃粘膜修复疗法解决了传统西医治疗以抑菌消炎为目的,只能治标,不易治本的弊端,将中西医各自优势结合,在快速治病的同时,消除结肠炎复发的隐患,达到多重修复肠道黏膜,恢复肠道功能的效果,具有起效快、安全无痛、快速全面、无毒副作用、不受季节影响等特点,临床效果极佳。 笔者提醒,如有像刘大妈这样被结肠炎等胃肠疾病困扰的患者可以拨打健康热线5354555和赵教授直接交流了解病情。

国内外溃疡性结肠炎研究现状

国内外溃疡性结肠炎研究现状 溃疡性结肠炎(UC)1859年由Wilks首先描述,1920年被医学界公认,我国于1956年首次报道.过去认为该病欧美多见,亚非少见,但近几十年研究表明,UC在我圆也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并且正在逐渐成为消化病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尽管我国目前还缺乏UC的流行病学资料,但据《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年3月[1]对1978年以来几次重要的全国性消化会议的资料统计,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在我国有明显增加趋势:1978年杭州第一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报告的病例为337例,1999年西安第六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报告病例为例达1627例;1986年成都全国慢性腹泻研讨会报告的病例为581 例,1996年江西全国肠病研讨会报告的病例为1412例;特别是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上报告的病例达3065例,远远超过UC高发区全欧洲同期(1991/1993)新诊断的惠者数1397例.尽管这些资料统计还不够全面,有些未必符合诊断标准,但仅以济南军区总医院住院资料分析,1980/1989为57例,1990/1999为213例,这除与UC诊治水平提高有一定关系外,说明其患病率可能明显升高,这是促使UC逐渐成为消化病学研究热点的客观原因, 我国在UC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缺乏流行病学的资料,尽管国内近年来报道的病例数明显增多,但大多数为住院病例和临床分析,对该病在我国确切的发病率,患病率,高峰年龄,种族地理分布,发病规律,环境及致病危险因素等知之甚少,进行系统的流行病学研究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和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目前仍然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药物,具有起效快,近期临床缓解率高等优点,但停药后易复发,长期用药副反应增多,部分顽固性患者疗效并不理想. 目前临床普遍认为药物治疗是IBD的首选疗法,外科手术则主要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需外科处置的并发症治疗。治疗方法主要有西医药疗法、中医药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疗法3种。给药途径有口服、保留灌肠和口服加保留灌肠。 西医的药物治疗仍以抗炎及调节免疫反应为主,治疗药物主要有糖皮质激素和以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SASP,SAZ)为代表的5-氨基水杨酸(5.aminosanicylic acid,5-ASA)类药物。 氨基水杨酸类药物中的柳氮磺胺吡啶(SASP)第一个应用于临床,早在40年代就开始应用,目前仍然为治疗炎症肠病的首选药物。SASP是磺胺吡啶与5-氨基水杨酸(5-ASA)以偶氮键相结合的产物,口服后大部分在结肠内被细菌的偶氮还原酶裂解为磺胺吡啶和5-ASA,5-ASA为SASP的主要有效成份,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肠黏膜释放炎性介质,减少局部炎症细胞浸润,抑制炎症细胞趋化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而达到治疗作用,其滞留在结肠内,与肠上皮接触,发挥其药效作用,对于轻~中度UC,无论诱导缓解或维持缓解,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效果肯定、安全、耐受性良好,有资料分析表明对远端UC,局部给予氨基水杨酸(5-ASA)是最佳方法。SASP的副作用是由磺胺吡啶(SP)引起,SASP裂解后剩余的SP会使血中乙酰化物浓度高,且尿中SP及乙酰化物的溶解度均比较低,易在肾脏析出结晶损害肾脏。此外还会引起头痛、胃肠道症状、荨麻疹、呼吸困难、关节痛等。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实验研究进展述评(一)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实验研究进展述评(一)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实验研究进展述评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以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一种消化道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本病治愈难度大,且愈后易再发,与结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近年对于本病的中西医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针对国内近7年的实验研究大体进展综述如下。 1动物模型的建立 理想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实验动物模型应具备如下特点:(1)肠道炎症的发生,以及病程、病理生理学改变与UC相同或相似;(2)实验动物应具有明确的遗传背景;(3)以已知抗原能诱导免疫反应;(4)用传统UC治疗药物治疗有效;(5)实验动物在没有遗传或化学药物干预情况下,能自发形成肠道炎症。实际上很少有如此理想的动物模型,目前所制作和使用的肠道炎症实验动物模型一般所选用的动物为大鼠(SD或Wistar大白鼠)、小鼠、豚鼠;实验模型分为4类,即化学药物诱导型动物模型3类和依据中医证型特点开发的实验研究模型1类。 化学药物诱导型动物模型3类。(1)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sulfatesodium,DSS)〔1〕:DSS是一种由蔗糖合成的硫酸多醣体,具有与肝素相同的抗止血和抗凝血作用,其诱发的病理改变更接近人类UC特点,通过不同时间段给予BALB/c小鼠5%DSS溶液和蒸馏水,造建急性、慢性、急慢性交替期UC模型,已取得较理想的病理结果。(2)过氧化亚硝酸钠法〔2〕:过氧化亚硝酸钠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建立WistarUC实验模型,结果显示,应用过氧化亚硝酸钠造模具有制作简便、重复性好、制作成本低廉的优点,其形态学改变能反映UC发病的部分本质机制。(3)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模型〔3〕:TNBS与大分子组织蛋白合成一种抗原物质致T细胞致敏,溶解与半抗原结合的自身细胞,导致炎症的发生。朱峰等〔4〕用TNBS30mg/50%乙醇0.25ml制作实验性IBD的动物模型,结果显示造模成功,该模型的优势在于重现性好、造模时间短、成功率高,但存在炎症发生机制为单一T细胞介导,炎症持续时间短的特点。对该研究模型宫建伟进行改进,采用混合方法造模〔5〕,即于大鼠足跖、腹股沟注射两次抗原乳化剂(每次含抗原8mg)致全身致敏、发生免疫异常的前提下,再用TNBS与无水乙醇等体积配比的混合液按100mg/kg剂量局部灌肠,使肠道发生炎症变化。此方法既达到全身免疫异常与局部炎症病变共存,又产生与人类UC较为接近的临床症状及病变。 依据中医证型特点开发的实验研究模型1类。顾立刚等〔6〕对实验大鼠每天一定时间限制活动和束绑后肢3周后,用5%醋酸灌注大鼠结肠造成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模型。谷松等〔7〕采用免疫法及束缚法的复合因素制作UC肝郁大鼠模型。李丽秋等〔8〕利用苦寒泻下中药番泻叶,灌服大鼠产生脾虚症状,再用冰乙酸化学刺激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病理模型,应用于防止UC实验研究,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2实验指标的检测和复方验证 实验检测包括大体形态学记录,如体重改变、器官和肠道形态变异等,以及电镜下结构改变、溃疡的程度标识等,较多的从细胞因子表达角度开展。随着科技水平提高,研究指标不断深入到分子学和基因学水平,如建立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Hp-CAT)DSS模型大鼠预防组,使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肠黏膜内TNF-α、IL-1β、IL-8mRNA的表达〔9〕;有研究通过对血红素加氧酶(hemeoxygenase.HO)的跟踪研究〔10〕,发现HO-1的诱导表达对结肠炎动物模型有保护作用,能减轻免疫系统活化所致组织损伤。此外有发现UC患者结肠Caja1间质细胞(ICC)存在异常,并能参与合成NO,且作为NO的靶细胞而起到肠功能调节作用〔11〕。 通过中医药复方组合实验室检测,如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超氧化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研究进展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研究进展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结合现有技术,分别用中医辩证施 治和西医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对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 和各种治疗方法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 病理证实的的63例小肠淋巴瘤和63例小肠腺癌病灶。分析其治疗效果、临床表 现情况等。结果:近3年来患者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数量和内镜检测出的数量 呈明显增加趋势。溃疡性结肠炎患病率大约为0.01%.住院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 以轻度和中毒患者为主分别占到35%到42%。临床表现类型以慢性复发和初发型 为主。暴发的患者比例仅仅占到2.4%。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血便等等 遇到多数肠道疾病的病理表现较为相似。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是容易复发的,以 轻中度为主的,肠道外病变较少见的多发性肠道疾病。国内以柳氮磺胺吡啶及激 素治疗为主,手术死亡率及癌变率较低。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进展;分析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363-02据有关资料显示,溃疡性结肠炎在国外较为常见,患病率也较高,一般在 0.8%左右,而在我国溃疡性结肠炎比较少见,然而,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的患病 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根据近15年的临床资料显示,溃疡性结肠炎已经成为 肠道主要疾病。所以,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我们该加强和提高诊断水平、治 疗水平和技术,为患者解除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溃疡性结肠炎一般临床表 现为腹痛,腹泻,血便等症状。从文献资料和临床资料来看溃疡性结肠炎容易复发,西医治疗见效快却不治本,中医治疗需要长期观察,不能立竿见影。这对医 生的治疗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就患者临床表现为主要参考,溃疡性结肠炎临 床表现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病理证实的溃 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93例男性,33例女性,年龄19-78岁,平均55.4岁, 48例。男性51例,女性12例。年龄18-70,平均年龄44岁63例小肠腺癌,病 变部位在十二指肠38例,空场1例,回肠1例。男42例,女21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2岁。采用西门子公司sensation16层螺旋CT机。腹部器官多样,检查前后需做必要的准备以利于检查顺利进行。 1.2影像检查:使用西么子螺旋CT,挑选受试者,首先对容积扫描的双期 增强原始数据进行回顾性重建。对其进行6h的空腹准备,或者饮用受检用药(5%的甘露醇1000ml)以充填胃肠道减少气体伪影干扰,肠道准备充分,充盈度基本满意,以回肠充盈最佳,病变周围肠段充盈良好,符合诊断要求。静脉高压注射70-100ml,扫描采纳数130-150mas,螺旋距离为1.5,速度0.5,备好抢救药品和 氧气,与患者积极沟通,病人如果有心里障碍,可以全麻,通知其家属为其解释 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等。准备事项完毕,开始进行扫描。扫描时应注意观察 扫描对象的体征反映,及时处理。扫描结束后,将数据传至工作站后采用MPR进行后处理。 1.3钡剂灌肠: 12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14例做了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是 表现为黏膜紊乱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为9例,糜烂、溃疡3例、肠管短缩1例,肠腔狭窄无,息肉1例。 1,4 内镜表现:境内表现分析,126例溃 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肠镜检查,其中11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镜下病变范围及主

慢性肠炎病历模板

患者李明,男性,43岁,汉族,已婚,农民,,主诉:间断性腹泻,腹痛22年,加重伴乏力,纳差一周。于2016/01/16 08:57以“慢性肠炎”收住入院。 一、病例特点: 1.病史:患者自述于入院22年前因饮食不慎出现腹痛,腹泻,大便一日3-5次,呈稀水样便,伴恶心,无呕吐,食欲差,进食后腹痛加重,无发烧、头痛、头晕,无咳嗽,咳痰,无心慌气短、呼吸困难,即在当地村卫生所诊治(具体用药用量不详)后,腹痛腹泻好转,大便一日一次或隔日一次,量少,但出现腹部胀满不适,时轻时重,进食后明显加重,肛门排气或嗳气后减轻,伴食欲不佳,进食量少,疲乏无力,一直清淡饮食,口服中药等对症治疗,症状时轻时重,于本次入院前1周前因吃牛肉后以上症状加重,在当地卫生院诊治(具体诊断及用药用量不祥),疗效不佳,今来我院就诊,准备进一步检查治疗,门诊既以“慢性肠炎”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楚,精神差,饮食差,睡眠欠佳,小便正常,体重明显减轻。 2.查体:T 36.3℃ P 76次/分 R 18次/分 BP 135/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差,慢性病容,表情淡漠,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对答切题。全身皮肤粘膜有黄染,无皮疹及出血点,无肝掌、蜘蛛痣、皮下结节或肿块,全身表浅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五官端正,无畸形,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乳突区无压痛,耳郭无畸形,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鼻中隔居中,鼻通气良好,无脓性分泌物,口唇无明显发绀,咽无充血水肿,扁桃体不肿大,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不怒张,动脉无异常搏动,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运动度一致,语颤无增减,双肺呼吸音清,叩呈清音,未闻及干湿性锣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不弥散,心前区无震颤及抬举感,心界不大,心率60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蠕动波及腹壁静脉曲张,腹肌软,莫菲氏征阴性,剑突下有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未触及包块,腹部叩诊呈鼓音,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肠鸣音3-4次/分,未闻及气过水声及血管杂音。肛门及外生殖器发育正常,无肛裂及外痔。脊柱呈生理性弯曲,四肢无畸形,关节无红肿,运动自如。双下肢无浮肿,下肢无静脉曲张及溃疡,甲床略苍白,无发绀,无水冲脉,枪击音、毛细血管搏动,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存在。

43系统精讲-消化系统-第五节 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护理

1.患者女性,41岁,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收住入院,每天腹泻5~6次,有少量脓血便,对此类患者饮食护理应注意 A.给予易消化、富含纤维素饮食 B.低蛋白饮食 C.进食无渣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D.多进食新鲜水果 E.多吃蔬菜 【答案】:C 【解析】:考察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护理。应给予高热量、富营养而少纤维、易消化、软食物,禁食生、冷食物及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忌食牛乳和乳制品。急性发作期病人应进食无渣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严重者应禁食,并给以胃肠外营养,使肠道得以休息,利于减轻炎症,控制其症状。 2.患者女性,36岁,间断发作下腹部疼痛伴腹泻2年,每天排便3~4次,为脓血便,常有里急后重,排便后疼痛缓解。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腹泻 B.阿米巴脓肿 C.肠结核 D.肠易激综合征 E.溃疡性结肠炎 【答案】:E 【解析】:考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消化系统表现:腹泻,轻度、中度腹痛,便后疼痛可减轻或缓解;全身表现:发热重者可有高热、贫血、消瘦、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 3.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目前多数认为与下列哪一种因素关系最大 A.遗传 B.感染 C.过敏 D.精神紧张 E.免疫异常

【答案】:E 【解析】:考察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多数研究认为与免疫因素关系最大。研究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肠黏膜存在异常的上皮细胞,分泌异常黏液糖蛋白,正常防御功能被削弱,影响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使一般不易通过正常肠黏膜及对人体无害菌群、食物等抗原,可以进入肠黏膜,激发一系列免疫反应与炎性变化。 4.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治疗药物是 A.地塞米松 B.柳氮磺胺吡啶 C.前列腺素 D.甲硝唑 E.阿莫西林 【答案】:B 【解析】:考察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原则。氨基水杨酸制剂柳氮磺胺吡啶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首选药物,适用于轻、中型及重型经治疗已有缓解者,发作时每天4~6g,分4次口服,病情缓解后改为每天2g维持,疗程1~2年。 5.男性,38岁,左下腹间断发作性腹痛伴腹泻3年,便后疼痛缓解,以“溃疡性结肠炎”收入院。护士对该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包括 A.指导患者和家属注意饮食和休息 B.了解化验指标 C.按时复查 D.掌握用药方法及注意不良反应 E.学会观察各种并发症 【答案】:B 【解析】:考察溃疡性结肠炎的健康教育。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1)心理护理,调节良好的心态。(2)药物用法和观察。(3)并发症的观察。(4)注意饮食和休息,按时复查。了解化验指标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6.患者男性,43岁,腹痛腹泻1年,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服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护士告知患者服药注意事项,下列不属于该药常见的不良反应的是 A.恶心、呕吐 B.食欲不振 C.心律失常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新进展继教习题教学教材

2016蚌埠市级继续教育《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新进展》考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1.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的典型表现是() A.盲肠可见多发浅溃疡 B.回肠末端可见纵行溃疡并狭窄 C.乙状结肠可见节段性分布的浅溃疡,易出血 D.直肠可见菜花样隆起性病变 E.直肠、乙状结肠可见连续性分布的病变,病变处结肠粘膜充血、水肿、血管网消失, 可见多发糜烂或浅溃疡,质脆,易出血 2.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理特点为() A.结肠壁全层性炎症 B.病变是节段性分布 C.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 D.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 E. .病变先发生于盲肠。后向下侵犯远端结肠 3.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是() A.左旋多巴 B.庆大霉素 C.吡哌酸 D.甲氰咪胍 E.柳氮磺嘧啶 4. 溃疡性结肠炎的好发部位是() A.十二指肠降段 B.回肠 C.直肠和结肠 D.回盲部 E.小肠 5.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改变错误的是() A.病变呈广泛性小溃疡 B.病变常侵入肌层易出现穿孔及巨结肠 C.炎症反复发作可形成炎性息肉 D.病变反复发作可致结肠变形缩短 E.溃疡性结肠炎可出现癌变 6.患者,女性,28岁。腹泻半年就诊。大便每日3~4次,果酱色,排便前下腹疼,排便后减轻。纤维结肠镜检查,见直肠及全部结肠充血、水肿、质脆、易出血,散在多个浅小溃疡及小息肉。下列处理中哪项是不恰当的( ) A.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 B.地塞米松

C.阿托品肌肉注射 D.必要时加用硫唑嘌呤 E.大便检查白细胞增多时加用抗生素 7.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口服药物有( ) A.泼尼松 B.环磷酰胺 C.SASP D.甲硝唑 E.抗生素 8.下列不支持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的是( ) A.黏液脓血便 B.粪便镜检有红细胞、白细胞 C.结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证据 D.结肠镜检查发现较多的炎性息肉 E.可并发结节性红斑 9.患者,男性,25岁。反复腹泻2年。粪常规除见少许红、白细胞外无异常,粪细菌培养(—),纤维结肠镜检查见直肠及乙状结肠黏膜充血、水肿、质地脆、易出血。最可能的诊断是( ) A.阿米巴痢疾 B.细菌性痢疾 C.克隆病 D.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早期 E.直肠乙状结肠癌症早期 10.下列不是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表现的是() A.肠壁边缘呈锯齿样 B.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 C.病变部位呈跳跃现象 D.肠腔见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 E.肠管缩短,肠腔变窄,呈铅管状 11.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柳氮磺吡啶主要用于() A.减少激素的用量 B.轻中型患者或重型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已缓解者 C.避免出现中毒性巨结肠症 D.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E.活动期病例欲激素合用 12.门诊对有便血伴有腹泻或便秘的患者,首先应进行的检查是( ) A.直肠镜检 B.纤维结肠镜检 C.直肠镜检

溃疡性结肠炎

一、溃疡性结肠炎 1、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 答: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乙状)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主要表现,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和老年。 2、溃疡性结肠炎有哪些症状和体征? 答:疾病多为慢性过程,表现为发作期和缓解期交替进行。消化系统的典型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同时具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症状占80%以上。其他症状有上腹部饱胀不适、暖气、纳差、恶心、呕吐。全身性表现则多发生于中型或重型患者,可有发热、消瘦、低蛋白血症、贫血、水与电解质紊乱及水肿等。轻型甚至中型多无阳性体征,部分患者受累肠段可有轻度压痛。直肠指诊时可感觉黏膜肿胀、肛管触痛,指套有血迹。重型和急性暴发型可有鼓肠、腹肌紧张、腹部压痛或/和反跳疼。有的患者可触及痉挛或肠壁增厚的乙状结肠或降结肠。 3、溃疡性结肠炎会引起其他系统的疾病吗? 答:常见的肠外表现有血栓栓寒病、骨关节病变、皮肤病变、眼病、肝胆疾病等,这可能与自身免疫、细菌感染、病毒吸收及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关。 4、何时需要去看医生呢? 答:如果出现持续或反复发作腹泻和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伴有(或不伴)不同程度全身症状时,近期无明显的食物不洁史,以前没有血吸虫接触史。 5、怎么样诊断溃肠性结肠炎? 答:医生需要了解您详细的病史、症状、体征、家族史、其他疾病用药情况、其他可能引起溃肠性结肠炎的疾病;然后进行详细的检查,特别是结肠镜检查,可以确定病变的部位、病变累及的范围、黏膜充血的程度;粪便检查、血常规检查、血沉、自身抗体检测以及X线钡剂灌肠检查对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都有重要意义。 6、如何判断溃肠性结肠炎的严重程度? 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型:腹泻每日四次一下,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速、贫血无或轻,血沉正常;重型:腹泻频繁并出现明显粘液脓血便,有发热、脉速等全身症状,血沉加快、血红蛋白下降;中型:介于轻型和重型之间。 7、什么样的患者需要做结肠镜的检查?什么样的患者不宜做或者不能做该检查? 答:结肠镜的适应征如下: (1)临床上有消化道症状,怀疑大肠或回肠末端病变诊断不明患者。 (2)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明确,须明确病变分布范围及程度。 (3)大肠炎性病变诊断有混淆,需结合活检病理区分患者。 (4)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明确,但怀疑有恶变患者,通过活检可帮助明确或排除。 本病的禁忌症为: (1)疑有肠穿孔及腹膜炎患者; (2)中毒性巨结肠、急性憩室炎患者; (3)严重心肺功能损害者或衰竭患者; (4)近期有急性心肺梗死或严重心率紊乱患者; (5)妊娠期妇女;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本病多见于20~40岁年龄患者。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现将其病因与发病机制作综述如下。 标签: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发病机制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1]。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免疫、遗传、环境、肠道菌群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作综述如下。 免疫因素 研究发现,UC的发病与免疫因素关系密切,主要原因:①大多数UC患者的病史或家族史中常合并关节炎、结节性红斑、眼的葡萄膜炎与血管炎病变;②UC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如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原肌球蛋白抗体)存在;③UC的发病与CD4+T细胞密切相关,人体内有Th1和Th2两种T细胞,他们在免疫反应中发挥了重要的效应,在DSS诱导的结肠炎急性期,Th1型反应占优势,而在DSS诱导的结肠炎慢性期,Th2型免疫反应占优势。因此,Th1/Th2比例失衡是导致UC发病的重要原因[2-3]。 遗传因素 有调查统计显示,UC患者的血缘家族发病率高,大概是5%~15%,且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UC患者有家族史,丹麦调查表明,单卵双生者,UC 发病率为18.2%,双卵双生者发病率为4.5%,由此不难看出,单卵双生者UC发病率要明显高于双卵双生者,因而证实了UC的遗传倾向性,且其具有复杂性、多重联合基因性和不纯一性。从全球分布情况来看,UC发生有地区差异,欧美国家要高于亚非国家,城市要高于农村,UC发病率在种族间差异明显,欧美白种人发病率要高于黄种与黑种人[4]。 饮食因素 自8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尤其是肉类、蛋奶类增加是导致UC患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有调查显示,UC的诱发因素与饮食不节或不洁关系最为密切,尤其是以生冷、辛辣、肥甘之品最易导致UC的发生[5]。高糖、高脂肪、高蛋白尤其是奶制品摄入过多而纤维素摄入减少与UC 发病和复发有关,而补充益生菌、膳食纤维、鱼油则具有保护作用[6]。丁酸盐对结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7],丁酸盐是结肠上皮的主要能量来源,其主要由麦麸、燕麦、黄豆、高纤维素谷类等食物在肠道内经细菌酵解后产生,蔬菜和水果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溃疡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出现于结肠部位的炎性疾病,其发病部位大多为直肠和远端结肠,严重情况下可能涉及到整个结肠。主要病症表现为腹泻、脓血便、腹痛。这 种疾病的病情轻重存在较大的差别,且可能反复发作,对患者造成较大的身心痛苦。目前该 病的发病机制相关的研究已经很多了,不过还没有明确的结论,相应的有效治疗方法也没有 研究出来[1]。由于其经常反复发作且不容易治疗,因而被当作一种较难治疗的疾病。 1环境因素 相关研究已经明确发现吸烟对心血管、呼吸系统、胃十二指肠等都有较大的危害[2],不过其对UC的影响却是正面的可以降低此类疾病的发病率,戒烟后发病率可能会增加。吸烟起到 的这种影响作用可能与烟草中的尼古丁有关,其可使得肠道黏膜的通透性降低,并进而降低 前列腺素E2的水平,并对中性粒细胞的活性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减少直肠血流量等[3]。相 关心理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到此种疾病的发病率,不过还没有得到明确公认的 结论。Joseph B.Kirsner[4]所作的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因素对其影响不是直接的,不过其会对 此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作用。 2 遗传因素 Farmer等[6]研究者选择了316例此类患者进行了此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患者中29. 4%有家族溃疡性结肠炎病史,50例为一级亲属。根据相关遗传研究结果表明,这类患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出率可以达到80%以上,据此可以判断此病具有遗传性[7]。人类白细胞抗原可以看作为一类遗传标志,其编码的基因在免疫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相关遗传研究结果表明此种抗原与炎症性肠病发病机理存在紧密的关系。目前关于HLA-DR2抗原的研究已经很多了,相关汇总性研究表明, DR2、DR9与UC显著正相关,根据以上论述可知,遗传因 素在此种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免疫因素 3. 1 T淋巴细胞 一些学者研究发现此类患者的外周血中,CD4+/CD8+比例和健康者的相比明显偏高,此类患 者表现出一定的免疫调节异常,病情持续一段时间后会表现为炎症介质异常[8]。相关转基因研究结果表明,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 CD4 + T细胞起了重要作用[]。可以根据功能将 CD4 + T细胞分为两类,分别为Thl和Th2,前者可以分泌出一些免疫因子如IL-2、IL-12,并 调节免疫应答过程。后者主要是对体液免疫应答进行调节并分泌细胞因子如IL-4、IL-5等,这二者都可以利用其分泌的细胞因子进行免疫调节。例如前者分泌的一类因子对后者的分裂产生抑制,而后者分泌的因子可抑制Thl反应[9-11]。 KT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T细胞亚群,目前关于此类细胞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Fuss [12]等所作的研究结果表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固有层T细胞和正常组相比明显偏多,而 其分泌的INF-Y却较少。 3. 2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此类抗体可以直接作用于中性粒细胞胞浆,其包括多种类型,不过和这种疾病关系较为密切的为核旁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不过相关抗原还没有确定出来。一些学者对此类抗体的 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并认为可能为: ANCA在受到刺激后激活粒细胞,激活的粒细胞和TNF-a、IL-1等细胞因子产生相互作用[16,17]。激活的这些细胞还可以释放出一定的毒性氧化 代谢物质,并进入到此类细胞附近的微环境中,而使得相应的组织成分受损。 3.3黏附因子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5-08-07T15:34:17.1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6期供稿作者:王磊谷云飞(通讯作者) [导读]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也是一种多因素、多层次的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 王磊谷云飞(通讯作者)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阐述了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从辩证施治、分期论治、中成药治疗及中药灌肠综述了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进展,认为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前景辽阔。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临床进展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6-0010-02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Ulcerative colit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ng lei, Gu Yunfei (corresponding author).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ulcerative colitis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the dialectical treats, staging treatment,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nema, summarized the pro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thought the prospect is very vast of treatment ulcerative colitis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Ulcerative colit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Clinical progress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也是一种多因素、多层次的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主要在结肠的黏膜及黏膜下层,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临床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为特征,部分患者有肠外表现[1]。兹将近年来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病因病机 溃疡性结肠炎一般属于中医学“泄泻”、“痢疾”范畴。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主要包括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和体虚劳倦。本病的病位主要在脾胃与大小肠,且与肝肾关系密切。湿邪内蕴,气血壅滞,脾肾亏虚,乃本病发病的关键所在。其中湿邪内蕴为其标实,脾肾亏虚为其本虚,二者互为因果关系。 2.中医治疗 2.1辩证施治 邵荣世教授将溃疡性结肠炎分为四个主要证型,包括脾虚寒湿证、肾阳亏虚证、肝旺脾虚证、肠道湿热证[2]。印会河教授将溃疡性结肠炎分为湿热积滞证、湿渍肠道证、脾胃虚弱证三个证型[3]。张林祥将溃疡性结肠炎分为三型,包括湿热蕴结型、气滞血瘀型和脾肾两虚型。常见溃疡性结肠炎六个证型,包括:湿热内蕴证治以清热利湿,佐以调气行血,代表方有白头翁汤、芍药汤等。脾胃虚弱证治以健脾益气,除湿升阳,代表方为参苓白术散。脾肾阳虚证治以健脾补肾,温阳化湿,代表方有附子理中汤、四神丸等。肝郁脾虚证治以疏肝理气,健脾和中,代表方有痛泻要方、四逆散等。阴血亏虚证治以滋阴养血,清热化湿,代表方有驻车丸等。气滞血瘀证治以行气活血,佐以健脾益气,代表方为膈下逐瘀汤等。 2.2分期论治 李乾构教授将溃疡性结肠炎分为二期:急性活动期证属脾胃虚弱,大肠湿热,以健脾助运,清化湿热之法,用自拟清化溃结汤;缓解期证属脾肾俱虚,湿邪留滞,以健脾补肾,除湿导滞之法,用自拟健脾溃结汤。谢建群教授[4]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可分为早、中、后三期,早期应以攻邪为法,兼顾胃气;中期应攻补兼施,佐以活血化瘀祛痰;后期应以补虚固涩为主,兼祛余邪。可魏志军[5]亦将溃疡性结肠炎分两期,认为急性发作期寒热错杂而正气虚,用乌梅丸加减;缓解期属脾虚湿盛兼肾虚,用自拟二术汤加减。黄德亚[6]认为溃结的治疗应分三步,第一步用下法,方用增液承气汤加减,以下污秽之物;第二步用消法,方用大安丸加减,以期腹痛消失、大便次数减少或逐渐成形;第三步用补法,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以补气培土,健脾固肠。 2.3中药灌肠 用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用的方法,灌肠可以使药物直达病所,局部药物浓度高,而且通过药物作用使肠道溃疡面得到保护,促进其修复,改善局部血运,又可避免胃酸对药物的影响,所以药物灌肠法得到临床的重视。赵立群[7]用菊花煎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6例,菊花煎方药组成为菊花20g、紫参30g、蒲公英30g、诃子15g、白芨30g、赤石脂20g、黄柏15g、赤芍15g、地榆炭 30g,水煎200mL,保留灌肠,每晚1次,每次灌肠时灌肠液保留时间不小于2h。临床痊愈59例,好转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谢晶日等[8]用三白灌肠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4例,痊愈9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94.12%。此方由焦白术30g、白头翁30g、白及10g、蒲公英30g、酒大黄10g、黄芪15g等组成。刘金华等[9]用自拟中药结肠清方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主方药物为苦参20g、黄柏15g、白头翁10g、白及6g、地榆20g、石榴皮15g、当归10g、白芍10g、甘草5g、党参10g、茯苓10g、白术10g。每日1剂,水煎后每次取150mL保留灌肠,每晚1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有效率为96%。 2.4中成药治疗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中成药:香连丸、香连化滞丸、葛根芩连片、肠胃康冲剂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下注型;戊己丸、逍遥丸等治疗肝旺脾虚型;参苓白术丸、人参健脾丸、启脾丸、补脾益肠丸等治疗脾胃虚弱型;固本益肠片、四神丸、脾肾双补丸、附子理中丸等治疗脾肾阳虚型。 2.5 其他疗法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方法还包括艾灸疗法、温针灸、穴位埋线等针灸疗法和外敷法。诸多研究表明均有一定疗效。 3.结语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通过中医药辨证施治,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还可以促进胃肠道消化吸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中医学界在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单方、验方、外治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治疗本病上取得了较大的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