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

合集下载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其诊断需要依据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下面将详细介绍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

首先,临床表现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依据之一。

患者常常出现腹泻、腹痛、便血、里急后重等症状,且这些症状多呈进行性加重。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贫血、消瘦、发热等全身症状。

这些临床表现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密切相关。

其次,实验室检查也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血常规检查通常会显示贫血、白细胞增多等炎症指标的改变。

此外,粪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潜血、白细胞增多等异常情况。

另外,C-反应蛋白和血沉等炎症指标也常常升高。

这些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助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

此外,影像学检查也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结肠镜检查是确诊溃疡性结肠炎的金标准,通过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到结肠黏膜的炎症、溃疡、出血等病变。

此外,CT、MRI等影像学检查也可以帮助评估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诊断溃疡性结肠炎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

在进行诊断时,需要排除其他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如克罗恩病、感染性结肠炎等。

因此,临床医生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溃疡性结肠炎 评分标准

溃疡性结肠炎 评分标准

溃疡性结肠炎评分标准溃疡性结肠炎评分标准。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其评分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评分标准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溃疡性结肠炎的评分标准,希望能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一、症状评分。

1. 腹泻,0分(无);1分(轻度,每天1-2次);2分(中度,每天3-4次);3分(重度,每天5次以上)。

2. 腹痛,0分(无);1分(轻度,每天1-2次);2分(中度,每天3-4次);3分(重度,每天5次以上)。

3. 便血,0分(无);1分(轻度,每天1-2次);2分(中度,每天3-4次);3分(重度,每天5次以上)。

4. 体重减轻,0分(无);1分(轻度,每月1-2kg);2分(中度,每月3-4kg);3分(重度,每月5kg以上)。

二、肠镜检查评分。

1. 粘膜红肿,0分(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

2. 溃疡,0分(无);1分(1-2个);2分(3-4个);3分(5个以上)。

3. 狭窄,0分(无);1分(有)。

三、生活质量评分。

1. 工作能力,0分(无影响);1分(轻度影响);2分(中度影响);3分(严重影响)。

2. 社交能力,0分(无影响);1分(轻度影响);2分(中度影响);3分(严重影响)。

3. 心理状态,0分(无影响);1分(轻度焦虑或抑郁);2分(中度焦虑或抑郁);3分(严重焦虑或抑郁)。

四、总分评定。

1. 轻度,总分3-8分。

2. 中度,总分9-16分。

3. 重度,总分17分以上。

以上就是溃疡性结肠炎的评分标准,通过评分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希望临床医生能够根据评分标准,科学合理地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

九、诊断及鉴别诊断
①临床表现: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粘液血便、腹痛, 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在排除感染性肠炎、 Crohn病、缺血性肠病、放射性肠炎等基础上, 具有上述结肠镜检查特征性改变中至少一项或 X线钡剂灌肠征象中至少一项,可以诊断本病。
②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有典型结肠镜表现或典型X 线钡灌肠检查表现者也可诊断
根据病期可分为:
活动期 、缓解期。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
溃结的病变部位
部位
例数
直肠
10
直+乙状 40
左半结肠 19
全结肠
11
总计
80
% 12.5 50.0 23.8 13.7 100.0
三、临床表现
肠外表现 部分病人有杵状指、关节炎、虹膜睫状体
炎、葡萄膜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 皮病、口腔黏膜溃疡、小胆管周围炎、 硬化性胆管炎、慢性肝炎等。偶见淀粉 样变性或血栓栓塞性疾病。
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粘膜与粘膜下层。分 为活动期和缓解期,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
概述
早在1887年首先被Willks及 Moxon所描述,于1903年Willks及 Boas将其命名为溃疡性结肠炎。
概述
(二)流行病学 UC 在欧美国家是常见的肠道疾病。我国 UC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国外。 1. 发病率 在欧美国家,UC发病率为3~6人/10万人。 白人高于有色人种。亚洲地区发病率低。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
症状
%
腹疼
70.0
腹泻
93.8
脓血便 71.3
全血便 10.0
里急后重 36.3
肝肿大 13.8
脾肿大 12.0
体征 发热 消瘦 食欲不振 腹部压痛
腹块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便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溃疡性结肠炎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目前,国际上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已有明确规定,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临床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便血等。

腹泻是最常见的症状,多数患者每天排便3次以上,伴有黏液和脓血。

腹痛多位于下腹部,可以是隐痛或阵发性绞痛。

里急后重是指患者感觉有大便的冲动,但排便后并无或仅有少量大便。

便血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典型表现,多为鲜红色,伴有粘液和脓血。

二、实验室检查。

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粪便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等。

血常规可见贫血、白细胞增高;粪便常规可见白细胞增多、隐血阳性;C反应蛋白和血沉增高,提示炎症活动。

三、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关键方法,可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的病变情况。

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出血、息肉等。

病变呈连续性分布,一般从直肠开始,向远端依次累及结肠。

四、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溃疡性结肠炎的金标准,通过活检可见结肠黏膜的炎症细胞浸润、溃疡、变性、再生等改变。

五、诊断标准。

根据以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的结果,结合排除其他疾病,可做出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

国际上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明确的临床症状、内镜检查和病理学改变。

同时,需排除感染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其他疾病。

六、总结。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肠病,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对于疑似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应积极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尽早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

希望本文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有所帮助,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溃疡性结肠炎知识点

溃疡性结肠炎知识点

溃疡性结肠炎知识点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接下来咱们就详细说一说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知识。

首先,咱们来聊聊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

目前,其病因还不是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

遗传因素在其中就起着一定的作用,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溃疡性结肠炎,那么其他人患病的风险可能会相对较高。

免疫因素也是关键的一环,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可能会误把肠道内的正常细胞当成“敌人”进行攻击,从而引发炎症。

环境因素也不能忽视,比如长期的精神压力、不良的饮食习惯、感染等,都可能成为诱发溃疡性结肠炎的“导火索”。

再来说说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腹泻,患者的大便次数会明显增多,而且粪便往往不成形,可能还带有黏液、脓血。

腹痛也是常有的症状,疼痛的部位多在左下腹或下腹,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里急后重的感觉,就是总感觉有便意,但去了厕所又排不出来多少。

除了这些肠道症状,有些患者还会伴有发热、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

诊断溃疡性结肠炎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医生通常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病史、实验室检查以及结肠镜检查等结果来做出判断。

实验室检查方面,会检查血常规、粪便常规、炎症指标等,以了解患者是否有贫血、感染以及炎症的活跃程度。

结肠镜检查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手段,通过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到肠道黏膜的病变情况,比如溃疡、充血、水肿等。

在治疗方面,方法多种多样。

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手段,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氨基水杨酸制剂适用于轻度和中度的患者,可以缓解炎症,减轻症状。

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较重、急性发作的患者效果较好,但不能长期大量使用。

免疫抑制剂则用于那些对其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病情反复发作的患者。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调理也非常重要。

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

《溃疡性结肠炎》PPT课件

《溃疡性结肠炎》PPT课件

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以减轻体力 消耗;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增加活动 量,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药物治疗方案及作用机制
抗炎药
如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等,通 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和炎症介质 释放,发挥抗炎作用,缓解肠道
炎症。
免疫抑制剂
如环孢素、硫唑嘌呤等,通过调 节免疫反应,抑制炎症细胞增殖
和炎症反应,减轻肠道炎症。
效果评估
手术治疗的效果取决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手术方式、术后护理等因素。多数患者在手 术后症状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或复发的情况。
05
溃疡性结肠炎预防措施与健康管 理建议
饮食习惯调整建议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水果和蔬菜等 ,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轻肠道负担。
肠道黏膜屏障破坏的原因包括感染、免疫失调、药物等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单独或联合作用,导致肠道黏膜屏障受损。
免疫系统异常激活
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外来病原体和维 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系统,当免疫系 统异常激活时,会对自身组织产生攻 击,导致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免疫系统异常激 活主要表现为炎症细胞浸润和炎症介 质释放增多,这些炎症细胞和介质会 对肠道黏膜造成损害,加重病情。
发病原因
目前认为与免疫、遗传、感染、 精神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 血便和腹痛,可伴有里急后重、食欲 不振、恶心、呕吐等。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结肠镜 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疾病危害与预后
疾病危害
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等,严重者可出现肠穿孔、癌变等 并发症。

溃疡性结肠炎名词解释

溃疡性结肠炎名词解释

溃疡性结肠炎名词解释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是一种以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以下是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名词的解释: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一种以结肠黏膜的连续性、弥漫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主要特征的炎症性肠病,通常表现为腹泻、便血、腹痛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2. 结肠(Colon):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一部分,位于盲肠之后,大肠中长度最长的一段。

结肠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水分和盐类,形成及排除粪便。

3. 黏膜(Mucosa):多层复合组织构成的细胞层,覆盖在器官的内腔表面。

结肠黏膜的炎症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特征之一。

4. 炎症(Inflammation):机体对受损组织或病理刺激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

5. 溃疡(Ulcer):黏膜组织或表皮组织出现的局部溃烂和破损。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程中常出现多个溃疡。

6. 弥漫性(Diffuse):分布或涉及广泛的意思。

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常涉及整个结肠的黏膜、粘膜下组织和浆膜。

7. 非特异性(Nonspecific):不具备特异性特征的意思。

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在病理学上没有特异性的特点,与其他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不同。

8. 腹泻(Diarrhea):从肛门排便时,排出水样便或稀便,次数明显增加,通常伴随着解不尽感。

腹泻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之一。

9. 便血(Rectal bleeding):粪便中带有鲜红色血液。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便血。

10. 腹痛(Abdominal pain):与胃肠道疾病相关的一种疼痛感觉。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

11. 体重减轻(Weight loss):体重明显下降的状况。

由于营养吸收减少,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减轻的情况。

总结来说,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结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腹泻、便血、腹痛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溃疡性结肠炎》PPT课件

《溃疡性结肠炎》PPT课件
嗪。
免疫抑制剂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控 制疾病,如硫唑嘌呤和
环孢素。
生物制剂
利用单克隆抗体来阻断 免疫反应,如英夫利昔
单抗和阿达木单抗。
皮质类固醇
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 如泼尼松和氢化可的松

手术治疗
全结肠切除
其他手术方法
在极端情况下,当药物治疗无效时, 可能需要全结肠切除。
包括部分结肠切除、结肠切除术等。
问题3
溃疡性结肠炎如何预防?
专家解答
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 食习惯。此外,加强锻炼、保持心情愉悦也有助于预防 该病的发生。
THANKS
感谢观看
腹部包块
部分患者可触及左下腹痉挛性 结肠。
03
肠鸣音活跃
听诊肠鸣音亢进。
04
其他体征
如肛门周围脓肿、瘘管形成等 。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结肠镜检查可确诊。
鉴别诊断
需与克罗恩病、肠结核、结肠癌等疾病相鉴别。
03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炎药
用于减轻肠道炎症,如 柳氮磺胺吡啶和美沙拉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症状表现
腹泻
轻症每日2-4次,重症每日排 便次数超过10次。
里急后重
排便后仍有便意,但无大便排 出。
腹痛
多位于左下腹或下腹,轻症可 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
便血
多为鲜血或暗红色,与大便不 相混。
体重减轻
由于长期腹泻、便血导致营养 吸收不良。
体征表现
01
02
腹部压痛
多位于左下腹,轻压痛,无反 跳痛。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增强身体免疫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诊断要点
• (一)、临床表现
• 1.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 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
• 2.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和肝胆等肠外表现。
二、诊断要点
• (二)辅助检查
• 1.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 • 表现:⑴粘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易脆、
1活动期治疗
• 重度UC 处方3 柳氮磺吡啶(SASP)4.0-6.0g/d,分3-4次 口服 泼尼松 或强的松龙 40-60mg/d,分3-4次 口服 病情控制后逐渐减至10-15mg/d,维持数月后减量
至停药 或氢化可的松 200-300mg/d (甲泼尼龙40mg/d、地 塞米松10mg/d) ivgtt,疗程一般7-14天,病情稳定后改口服制 剂
• 2.有效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粘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 息肉形成。
• 3.无效
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八:预后
国内溃结以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为多 轻症及缓解期长者预后较好; 病变只局限于直肠者预后良好; 大于60岁或20岁以下者,病情往往严重; 有并发症、低血钾、低蛋白血症、病变范围广者,预后差 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椎炎并不影响预后 并发结肠穿孔或大出血时预后较差 病程长超过10年者,癌变率较高
溃疡性结肠炎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葛永祥 2019年11月
一、定义
•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直肠与结肠炎症,病变主要累及 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多自远端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 甚至累及全结肠和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
• 临床主要表现: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可合并不同程度的全 身症状。该病可发生于各年龄组,但以20-40岁为多,性别之间 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十、溃疡性结肠炎(图)
十、溃疡性结肠炎(图片)
十、溃疡性结肠炎(图片)
Paneth细胞
三、诊断标准
• 在排除了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克罗恩 病、放射性肠炎、缺血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
• 1.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须进一步检查。 • 2同时具备临床表现和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改变中之任何1项可拟诊为本
病。 • 3如再加上粘膜活检或切除标本病理检查的特征性表现,可确诊。 • 4初发病例、临床表现和结肠镜改变均不典型者,暂不诊断为UC,需
• 9.以上药物治疗剂量与疗程部分引用了国外推荐的剂量,国人在 使用中应要小心,避免过量,防止药物的不良反应。
九、注意事项
• 10.中药方剂:
抗炎、止泻、粘膜保护、抑制免疫反应等多种药物,作为替换治 疗,可辨证施治,适当选用。多种中药灌肠制剂也有一定的疗效, 但需进一步按现代医学的原理进行科学总结。
tidpo
三联活菌制剂(培菲康,金双歧杆)2-3片 bid或
五、治疗程序(药物治疗)
• 1活动期治疗
• 轻度UC:处方2:适用于左半结肠病变者
(SASP)或5-ASA栓剂 0.5-1.0g BID 直肠用药
或 美沙拉嗪灌肠液(莎尔福)4.0g 保留灌肠,每晚睡前1次,疗程 1-2个月。
或 0.9%NaCL 100mL
口服
或 6-巯基嘌呤(6-MP)0.75-1.5mg/(kg.d),分2-3次
五、治疗程序(药物治疗)
• 2缓解期治疗
处方9:5-ASA和免疫抑制均无效者。 抗肿瘤坏死因子a单克隆抗体(英夫利昔,类克)首次给予本 品5mg/kg,然后在首次给药后的第2周和第6周及以后每隔8周各 给予1次相同剂量。对于疗效不佳的病人,可将剂量调整至 10mg/kg。
出血和脓性分泌物附着,粘膜粗糙呈颗粒状。 ⑵可见弥漫性糜烂或溃疡。 ⑶可见结肠袋囊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和桥型粘膜。重症病
人或爆发型病人可缓做结肠镜检查。
二、诊断要点
• (二)辅助检查
• 2.钡剂灌肠检查: • ⑴粘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 • ⑵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多发性小充盈缺损。 • ⑶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呈铅管样。
• 重症:酌情输血,加强全身支持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腹部 体征变化,尽早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五、治疗程序(药物治疗)
• 1活动期治疗
• 轻度UC:处方1
柳氮磺吡啶(SASP)3.0-4.0g/d,分3-4次 po
或 美沙拉嗪(5-氨基水杨酸,颇得思安,艾迪莎,5ASA)1.0g qid po
或 奥沙拉秦(5-ASA)1.0g tid po
便血

少许
明显
以血为主
粘膜表现
正常
轻度易脆
中度易脆 重度易脆伴渗出
医师评估病情
正常



注:总分为各项之和,≤2分为症状缓解;3-6分为轻度活动;6-10分为中度活动;11-12分为中度活动
四、诊断内容(病情分期)
• 慢性活动性和顽固性UC:诱导或维持缓解治疗失败,通常为糖 皮质激素抵抗或依赖的病例。
1活动期治疗
• 重度UC 处方5 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7-14天后无效者
环孢素2-4mg/(kg.d) ivgtt,7-10天,应严格监 测血药浓度。
口服
处方6: 硫唑嘌呤(AZA)1.5mg/(kg.d) ,分2-3次
或 分2-3次口服
6-巯基嘌呤(6-MP)0.75-1.5mg/(kg.d),
五、治疗程序(药物治疗)
五、治疗程序(治疗原则)
• 1.分级、分期、分段治疗的原则:
• 分级:按疾病的严重程度,采用不同药物和不同治疗方法;
• 分期:活动期:以控制炎症和缓解症状为主要目标

缓解期:维持治疗,预防复发
• 分段:确定病变范围选择不同给药方法
远段结肠炎和溃疡性直肠炎: →可局部治疗
广泛性结肠炎或有肠外症状者:→系统性治疗为主
随访3-6个月,观察发作情况。 • 5结肠镜发现的轻度慢性直、乙状结肠炎不能与UC等同,应认真寻找
病因。
四、诊断内容
• 完整的UC诊断应该包括疾病的临床类型,严重程度、病情分期、 病变范围和并发症。
• 临床分型:
1初发型:无既往史而首次发作 2慢性持续型:病史6个月以上,症状或镜检阳性 3慢性复发型:病史6个月以上,症状一度好转,再次发作的 4爆发型:症状严重,血便10次/日以上,伴中毒性巨结肠穿孔、 脓毒血症等并发症。 除爆发型外各型可相互转化。
• 慢性活动性UC:泼尼松足量应用4周不缓解。 • 顽固性UC:泼尼松减量至10mg/天即无法控制发作或停药后3个
月复发者。
四、诊断内容(病变范围)
• 直肠型 • 直乙状结肠型 • 左半结肠型(脾曲以远) • 广泛结肠型(脾曲以近) • 全结肠型
四、诊断内容(肠外表现及并发症)
• 肠外表现:关节、皮肤、眼部、肝胆等系统受累 • 并发症:大出血、穿孔、中毒性巨结肠和癌变等。
• 2缓解期治疗
处方7:SASP 2-3g/d,分次口服

美沙拉嗪(5-ASA,颇得思安,艾迪莎)0.5g tid

奥沙拉嗪(5-ASA)0.25g qid
三联活菌制剂(培菲康,金双岐)2-3片 tid
叶酸 5mg tid
处方8: 用于上述药物无效或对糖皮质激素依赖者。
硫唑嘌呤(AZA)1.5mg/(kg.d) ,分2-3次口服
五、治疗程序(治疗原则)
• 2.参考病程和过去治疗情况确定治疗药物、方法和疗程,尽早控 制发作,防止复发。
• 3.综合性、个体化处理原则:营养、支持、心理、对症处理。
五、治疗程序(一般治疗)
• 卧床休息,给予高蛋白、易消化、富营养的食物( 杜绝牛奶和奶 制品)
• 必要时禁食,使肠道充分休息,给予输液、纠正酸碱失衡和水电 解质紊乱。
九、注意事项
• 1.正确的诊断是合理治疗的前提:不少UC病例可能会因抗
菌治疗有效被误诊为感染性肠炎。 • 完整的UC诊断—五定(定性、定位、定型、定期、定度) • UC:左半结肠、慢性复发性、活动期、中度 • 活动期病人要积极处理,症状控制后予以支持治疗,常用SASP
维持。给药途径根据病情及病变范围确定,直肠炎或左半结肠炎 局部治疗即可;广泛性UC全身用药。
三联活菌制剂(培菲康,金双岐)2-3片 BID或TID
五、治疗程序(药物治疗)
• 1活动期治疗
• 重度UC 处方4 控制肠道继发感染
左氧氟沙星500mg ivgtt,qd
或 甲硝唑 500mg ivgtt qd
或 5%GS 250mL
氨苄西林2.5-3.0
ivgtt bid
五、治疗程序(药物治疗)
五、治疗程序(手术治疗)
当并发肠穿孔 中毒性巨结肠 脓肿与瘘管形成 顽固性全结肠炎 内科治疗无效或有癌变者
手术治疗
六:预防
减少过敏食物及损伤肠道药物的摄入; 减少精神负担和精神创伤; 避免感染疾病发生; 保持较长的维持治疗,可减少复发。 •
七:治愈标准
• 1.近期治愈
临床症状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粘膜正常; 停药或仅用维持量药物,观察6个月无复发。
琥珀酸氢化可的松 100mg
(地塞米松5mg)
庆大霉素4万-8万U
保留灌肠
2%利多卡因5mL
锡类散0.9g
每晚睡前1次,疗程1-2个月 五、治疗程序(药物治疗)• 1活动期治疗
• 中度UC 同处方1,反应不佳者适当加量或改用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 30-40mg/d,分3-4次 口服
处方1
五、治疗程序(药物治疗)
轻度 <4 轻或无 正常 正常 正常
Zho<3n0gd
*中度介于轻度、重度之间
重度 >6 重 >37.5 >90 <75% >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