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诗歌中亮的意象
李白诗歌意象浅析

李白诗歌意象浅析李白诗歌意象浅析1、引言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其作品以其奇特、豪放、浪漫的诗风而闻名。
他的诗歌不仅在形式上充满了创新,而且在意象的表达上也颇为独特。
本文将对李白诗歌中的意象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其诗歌艺术的内涵与魅力。
2、大自然的意象大自然是李白诗歌中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他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将自然界的美景与人类情感相结合。
例如,在《静夜思》中,李白通过描绘月亮、庭院和床前的景象,表达了他在夜晚孤独时的情感。
在其他作品中,他将山水、风雨、花草等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入诗歌,营造出壮丽、奔放的意象。
3、酒与豪情的意象酒与豪情是李白诗歌中另一个重要的意象。
他以饮酒为媒介,表达了他的豪放气概、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李白的诗中常常出现醉酒、吟诗、乘船等场景,这些意象富有情感,充满了奔放与热情。
他通过对酒的描绘和对醉酒者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豁达和对境遇的无所畏惧。
4、与幻境的意象李白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和幻境的意象。
这些形象既有神秘的传说人物,如吴刚、桃花源中的人物等,也有他自己幻想出来的奇异景象。
这些意象既展示了李白的想象力,又传递了他对人生的逍遥自在和对世俗束缚的嫌弃。
5、思乡与离别的意象由于李白的漂泊经历,思乡与离别的意象在他的诗歌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他以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亲人的思念为纽带,表达了他对家园和亲人的深情厚意。
同时,他通过描述别离时的愁苦和离别后的孤寂,传达了他对流离生活的苦楚与不满。
6、总结与展望通过对李白诗歌中意象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他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思想。
李白的诗歌意象丰富多样,正是这些意象的细致描绘和巧妙运用,使得他的诗歌在千百年后依然令人着迷。
附件:本文档附有李白诗歌选集,其中包含了本文中提及的相关诗歌作品。
法律名词及注释:暂无法律名词涉及。
李白诗歌的意象图式分析

李白诗歌的意象图式分析
李白的诗歌不仅展示了其语言技巧和洞察精神的具体体现,更隐含着
丰富的意象图式。
他的诗歌总是采用描写天然风景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的典
雅优美的文化氛围和宁静恬淡的生活状态。
首先,李白经常使用水、月亮和山等自然形象来反映自己的情感和心态。
诗中《蜀盐》中“双飞白鹭,莺啼燕语”、“江上征人去,江边一片柳”一如波澜壮阔的江水,迎接着自己军队的离别欢声;而在诗中“青山
绕紫城,峻拔苍龙”中,李白把望着精美的大楼的缓缓的升起的月亮,表
达了他的哀惆之情。
再如《望庐山瀑布》中的“潭面无风荡,瀑布drown-down the mountain”,李白赋予了瀑布雄浑的汹涌力量,这个山瀑布的意
象表达出他的心情的长河,自己也宛如瀑布一般自由自在、永不止息。
此外,李王更善于使用花、鸟等自然形象来表达自己情感。
有些诗中,他经常把花朵与自己情绪相联系,如诗中“一窗花落何处,一堂春愁转多”,李白用一窗花落的意象表达自己对伤感情绪的思追;另外,诗中
“凤兮凤兮归故乡,莫怪乱鸟惊不及”,凤凰的回归也是一种对失去的爱
情的哀恸和希望。
此外还有诗中“鹿鸣深kyle,驻马泊芳草”,表达李白
对把心事静静与大自然融合的希望。
总而言之,李白尽管他在时代政治、历史上都处于动荡不静的状况,但他对自然美景的执着追求却在不断激发他心灵深处的思想情感,他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图式也见证着他追求自由自在和艺术追求的永恒精神。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摘要:李白在青年时代,沐浴的盛唐时的时代氛围,具有豪迈、乐观、昂扬的感情,希冀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及时建功立业,完成平生的远大抱负。
后又有在居之不易的长安的光荣历史与痛苦回忆,最后被迫离开了繁华的帝都,走向民间,使他认清了上层统治阶级,以至度过了漂泊流离与沦落不遇的不幸的晚年,带着深深的遗恨而又留下光耀千古的优秀诗篇,离开了人世。
他的诗歌充满了豪迈、奔逸、洒脱不羁的特点。
我把李白诗歌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李白诗歌的主观浪漫主义色彩强;二、李白诗歌以大气贯注,有鲜明的个性;三、李白诗歌奇特的想象和喷发式的情感表达方式;四、李白诗歌壮美和优美的意象;五、李白诗歌具有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李白浪漫主义艺术特色每每和学生讲到李白的诗歌,都不约而同都记起的是《静夜诗》、《赠汪伦》、《行路难》等诗歌。
如果要同学们介绍下李白,都会同声响起: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唐代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诗仙”。
今天,在和同学上课讲到的是《梦游天姥吟留别》,要掌握这篇文章就不得不讲到李白的身世和此诗歌的背景材料,以及了解诗歌的意境和浪漫注意特点,李白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
因此,在课堂上我首先叫同学们写与李白有关的词或叫同学们画自己印象中李白的画像。
看着眼前学。
生们对李白的了解,我的思绪更不可收拾,于是,写下了这篇小论文,我也想谈谈李白及李白的诗歌艺术特色唐代的诗歌有着独具魅力的时代风格与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浓郁的激情,不息的生命力,崭新的生活体验,以及壮阔为美的审美情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唐代诗歌与其他朝代诗歌的区别特色。
礼拜的诗歌美丽就一这样的一种力量征服了当时以及后世许多的读者的心。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而盛唐诗则是这高峰的顶点。
从公元 712年到年,即唐玄宗初年到唐代宗初年这半个世纪,历史上称为盛唐。
这一时期诗的创作十分繁荣,杰出的诗人如杜甫、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多人,都写出了许多传世名篇。
李白的诗歌意象表达

李白的诗歌意象表达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其丰富的意象表达而闻名于世。
在对李白的研究中,我发现他的诗歌意象表达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深刻的内涵。
本文将从李白的意象表达的特点、意象的类型以及意象的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李白的诗歌意象表达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审美观。
他倾向于运用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静夜思》中,他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来描绘夜晚的景象,通过对月光和霜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种意象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其次,李白的意象类型丰富多样,涵盖了自然、人物、宗教等方面。
他善于运用自然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望庐山瀑布》中,他通过描绘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豪情的追求。
同时,他也善于以人物意象来塑造形象和表达情感。
在《将进酒》中,他通过自我描绘和对酒的赞美,表达了自己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人生的热爱。
此外,他还运用宗教意象来表达自己对生死、命运等问题的思考。
在《将进酒》中,他以“天生我材必有用”来表达自己对命运的抗争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再次,李白的意象表达具有深刻的内涵。
他通过意象的运用,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传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例如,在《早发白帝城》中,他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改变现状的渴望。
他通过描绘葵花朝露的形象,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此外,在《月下独酌四首·其三》中,他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他通过对欢愉和空虚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和对虚浮世俗的批判。
总之,李白的诗歌意象表达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深刻的内涵。
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审美观,运用自然、人物、宗教等多种意象类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意象表达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传达了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的关注。
李白诗中的意象

李白诗中的意象【摘要】唐代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其诗洋溢着一种魄力宏大、无拘无束的豪放之气,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同时又蕴含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意象美。
在李白的笔下,意象是生命意识和文化特质的重要载体,也是其独特人格意识、卓绝生命体验的再现,焕发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蕴和复杂的人文精神积淀。
本文将对李白诗歌中的频频出现的月、酒、江水等意象逐一探讨,进而剖析这些意象与人格意识之间的深刻联系。
【关键词】李白诗月酒江水意象意象艺术是中国诗歌的传统。
简单的说,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
李白的诗或入世伤怀,或醉酒游仙,其意象浑然天成。
在李白的诗中出现了很多意象,如山、水、秋、月、酒、柳、暮、船、云等,而其中最主要的意象是月、酒和江水。
一、月意象月亮静谧、优雅、高洁,自由往来于浩渺的苍穹,由圆而缺,由缺而圆,生生不息,蕴含着无穷的生命力。
她犹如宇宙的明镜,洞照着诗人那澄澈的胸怀;又如一位多情的挚友,默默地陪伴着孤独的诗人,在彼岸呼唤着诗人纯真的灵魂。
月光唤起了李白不尽的诗兴和灵感,而李白也使月亮意象作为宇宙的精灵融入人间,蕴藏巨大的人格力量和深刻的哲理精神,完成了月亮由自然客体向人格意志的转变,使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月亮主题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被诗圣杜甫誉为“口吐天上文”的诗仙李白,是中国盛唐时期,诗坛上一位性情狂放、风度飘逸,开一代浪漫诗风,最能“倒笔写天”的天才诗人。
其诗作不但格调清新、雄奇豪迈、奔放多变,而且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深婉隐微,含蕴深广,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而在其现存的1044首诗歌中,直接或间接写月的作品竟有不少。
或抒情,或怀古,或怀乡,或思亲,或寄志……最著名的有《月下独酌》、《峨眉山月歌》、《关山月》和《把酒问月》等。
李白的这些咏月诗,最大的特点是想象新颖、奇谲、丰富,常常是奇想天外的神来之笔。
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意象与文化背景

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意象与文化背景篇一: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意象李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丰富的浪漫主义意象。
这些意象既体现了李白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本文将探讨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意象,并分析其所代表的文化背景。
一、自然意象李白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大量自然意象,例如山、水、云、月等,这些意象往往与人物情感和内心体验相结合,形成浪漫主义的意境。
例如《望月怀远》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通过描绘明月和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些自然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形象,还传递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二、酒意象李白的诗歌中常常出现酒意象,他以诗人自我醉酒、放纵情感的行为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追求。
例如《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中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规范的抗拒和对个人自由的追求。
酒意象也被广泛解读为李白个人对近代中国社会和政治状况的不满。
三、豪放主题李白的诗歌中常常出现豪放的主题,他倡导舍弃世俗的羁绊,追求个人的自由和真实。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出现骑马、狂歌和放浪等形象,例如《行路难·其一》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挥戈建北堰,落泪沾边草。
旧烽火独尚,新烽火又起。
”,通过描述诗人在旅途中的坎坷经历和对边塞文化的讴歌,体现了李白豪放自由的精神追求。
四、幻想与夸张李白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幻想和夸张的意象,他善于从艺术的角度创造出一个与常规相悖的世界,通过对现实的逆向表达来强调情感和思想。
例如《夜泊牛渚怀古》中的“谁知盘古食,精气填虚无”,通过幻想与夸张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敬仰之情。
李白的诗歌在幻想与夸张中营造了一种浪漫主义的精神氛围。
篇二:李白诗歌中的文化背景李白的诗歌与他所处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他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氛围。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李白诗歌中所体现的文化背景。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李白诗歌的意象特点和语言风格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李白诗歌的意象特点和语言风格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豪放的气息。
他的作品中常常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让读者陶醉其中,感受到诗歌的美妙。
以李白的代表作《将进酒》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其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等。
这些意象丰富了诗歌的形象,使其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李白的意象多来自于自然界和人文环境,他常常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汲取灵感,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意象。
李白的语言风格也有其独特之处,他的诗歌常常采用豪放的语言,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
这些语言风格表现出了李白豁达、潇洒的性格和情感,生动地表现出了他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总之,李白的诗歌充满了意象和语言魅力,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艺术遗产。
- 1 -。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李白诗歌的意象特点和语言风格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李白诗歌的意象特点和语言风格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其浪漫主义的情感、奔放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著称于世。
李白的诗歌常常通过鲜活的意象和形象化的语言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本文以李白的《将进酒》为例,论述李白诗歌的意象特点和语言风格。
李白的《将进酒》以豪放的气势和自由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热爱生命的追求。
全诗意象丰富,极具感染力,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都是极具生命力的形象。
同时,诗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使诗歌更加强烈深刻,令人印象深刻。
此外,李白的语言风格也是其诗歌的特点之一。
他的诗歌语言尤其注重音乐性的表现,往往通过押韵、重复和变奏等手法来创造强烈的韵律感。
例如,“欲饮琼浆,长风吹檐雨。
青松翠柏,乱蝉嘶月。
此时无声胜有声,皓腕凝霜雪”等诗句,不仅意象丰富,而且语言优美,令诗歌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总之,李白的诗歌以其丰富的意象和形象化的语言风格吸引了无数读者,成为唐诗的代表之一。
他的诗歌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也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李白诗歌中亮的意象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论文编号内蒙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准考证号 0论文题目论李白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姓名张树新指导教师石海光论李白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作者:张树新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内容摘要]:李白的一生都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
自古以来月亮就很浪漫,而诗人对月亮的那份独爱,那份真挚,那份同生共死,使笔下的月亮更加风情万种,千姿妩媚。
在李白笔下的月亮有乡思乡闺的,感慨人生的,感叹历史的,清幽淡雅的,伤感时事的……无所不及。
[关键词]:李白诗歌月亮意象自古以来泱泱华夏民族对月亮就有一份独特的情感,人们喜欢月亮,崇拜月亮。
尤其是文人骚客们对咏月亮诗歌更是数不胜数、千姿百态并且还都赋予了她无数风情。
月亮,从而被卷入中国的文学殿堂。
千百年来,使历代文人所传唱。
在诗歌的国度里写月亮的诗歌灿若星河,名篇佳句更是层出不穷,在这其中李白便是佼佼者。
李白的一生都与月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不解之缘,或者说他对月亮有着一种独特的爱恋,在他的笔下月亮更是千姿百态。
在李白的诗歌中涉及月亮诗歌高达三百多处。
月亮就如“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的诗情画意,“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的神奇梦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寂寞,“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真挚友谊,“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感慨。
李白笔下的月亮有千姿万态的风情万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月亮在李白诗歌的意象美。
一、月亮的独特——情感月亮在中国已成为一个历史文化,它早已超出了赋予她本身所在的意义。
在中华民族文化海洋中,尤其是在灿若星辰的诗歌中,早已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意象。
月亮本无情,但文人骚客们面对皎洁的月亮变产生了无限的畅想,并赋予了月亮真挚的亲情。
把自己的满腔真情,无限乡思都赋予了广袤天空中的那轮优美的月亮之上。
在李白的诗歌中,月亮便是故乡,寄托了诗人的恋恋依乡之情;月亮便是闺妇眼中的柔情哀怨,有着无限的孤独与相思;月亮便是边塞战士孤寂的身影,有着一抹苍凉与悲壮。
(一)望明月抒思乡之情自古以来,就把月亮作为思乡的一种寄托被历代文人所使用。
人们追求和睦、美满的幸福家庭,追求对祖国的挚爱。
在这种强烈的回归故里中望月思乡变成为一种固定的文化。
无论是客居他乡、孤寂漂泊的游子,还是久戍边关、悲壮凄凉的边塞战士 ,月亮都是诗人借用的寄托手法。
李白的乡思最着名,甚至人人皆知。
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这是一首抒情诗,描写无声的月光和客居他乡的漂泊游子,在秋夜望月时的思乡之情。
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在深夜人静,辗转难眠思乡的情感。
同时也表达了背井离乡游子的共同心声。
诗中没有神奇新颖的想象,也没有精巧华美的词语,有的只是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望月就将李白对故乡的思念一一表露出来。
他对故乡的思念全都寄托在这质朴无华、平淡如素的文字上,全都寄托在夜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之上。
正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思乡的千古名句,所以月亮便成了那些漂泊他乡的游子对家乡思念的寄托。
在几个明月高照的夜晚中,无数漂泊孤寂的游子,面对那轮高洁的月亮都会低沉的浅唱,思乡之情就油然而生。
即使是不经意间听见那哀声叹气的轻吟也是潸然泪下。
而另一首《峨眉山越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此诗写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月亮也念念不忘。
看见峨眉山的月亮很微小,但显得特别秀美。
然而又由于山影倒映,月亮显得更加明净。
秀美明净的秋月倒映在晶莹碧绿的江水之中,这就比某处的月亮倒映在某处的江水中更加优美,更加美丽。
这是李白在峨眉山下所见的奇特的景色,倾诉了即将离乡的游子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
峨眉山的月是故乡的象征,也是李白感情的依托。
无论是漂泊他乡,还是游侠仙境,峨眉山月的身影总在诗人的心头环绕,徘徊。
与其说秀美明净的秋月是李白对家乡依依不舍之情,倒不如说是因诗人对家乡的万般不舍的眷恋使月亮显得更加恬静清幽,秀丽唯美。
(二)览明月抒思情之感李白的一生经历坎坷,但性格却豪迈奔放。
他一生中最渴望的就是在边关建功立业一展雄才,然而他却命途多舛,终使他壮志未了。
因此诗人便把自己这种浓烈的愿望写进了诗歌的海洋中,也许正是因为诗人有着这样强大的的理想与抱负,所以李白在边塞的月亮中少了些往日的凄凉的悲伤,反而多了一份侠士的豪放与奔放。
如《塞下曲六首》其五:“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书未下,少妇莫长嗟。
”【1】这首诗虽写边关征戍,但却无半点哀怨和惆怅。
且字里行间无不显示出唐朝的强势以及战士们的必胜信念和献身精神。
月亮本身就无情,但文人墨客们便赋予月亮无限的深情。
有的欢喜、有的忧伤、有的感慨等等。
月亮的扑朔迷离使月亮成为表达情与爱的寄托和寄望,同时也是久守边关战士回归故里的依托与期望。
当然边塞战士在李白浪漫的笔下并非全都是豪迈奔放的,也有久戍边关思乡的悲凉与哀叹。
如《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2】此诗是一幅有关、山、月的辽阔的边塞诗。
这首诗用寥寥数语,便把边塞所特有的雄浑景象描摹出来。
没有浓浓重绘,却将戍边生活描写得如在眼前。
写出了战士离别家乡之苦,怀念家乡之情,一思一叹融入那苍茫的明月中。
又如凄靡的《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2】这是《子夜吴歌》四手首诗之一,写的是秋天。
但说的并不是一味凄凉。
而是孤独远于超奇妙之意,给人以无际之感。
皎洁的月光照在长安城,出现了一片白色的世界,是思妇们的一种凄靡。
伴着秋风随处都能听见用杵捣衣的声音,起起伏伏,是思妇的哀愁。
而此时的月亮便充满了殷殷思情,不解相思之苦。
可见谪仙般的李白并未抛开凡间的痛苦,而是把自己游历凡间的人情冷暖、相思用其仙人之笔寄托这轮如灵魂似泪的明月中。
从而使月亮成了闺中悲伤的思妇,成了军中的痴情男儿。
而其《长相思》更是动魄心魄,《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1】此诗写出了无数相思者的相思之苦,以及人们对相思的那份深沉的执着。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写的是在孤灯下饱受相思之苦的相思者对月亮长叹与诉说。
月亮便成为相思者们心目中的美丽佳人,但是高高在上的明月而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即。
因此只能用一声声长叹来压抑着心中是我那份相思。
但对美丽佳人的思念和渴望是无法控制的,即使是摧心伤肝也在所不惜。
就算上有青冥,下有渌水,都不能表达心中的那份痴情。
但是天长而又路远,梦魂很难到达。
于是,只能可把心中的那份相思,全都寄托在那遥远的天边,可以一同共念、共思、共叹的月亮之上。
因此月亮不是本来的意象了,而是幻化无数相思者的美丽佳人。
有许多的月亮,在李白的笔下便化成了边塞战士思归的家乡,也幻成了闺中少妇的孤独落寞。
征夫们的思乡之情、怨妇们的相思之苦,而然多情的李白并没有忘记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时的月亮是友情的化身,李白把对挚友的怀念和同情一起带走了,送给了远方孤独的朋友。
把两颗相隔千里的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这便是李白中的月亮——有着凄美的思情,又有着誓言的执着。
二、月亮的独特——感知月亮有着极其特殊的时间感、空间感和运动感,月亮便成了怀才不遇文人骚客感慨惋叹的对象,也是对其心灵创伤的慰藉。
李白堪称天赋奇才但却怀才不遇,使他显的特别孤寂与悲壮。
月亮便是如此,在漆黑的夜空中,孤独的冷清,于是便成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文人骚客们倾诉感叹的对象。
李白更是把月亮当成了患难同行的挚友,诗人对月亮的感知、哀叹、沉思的诗歌也很多.(一)感叹历史的苍茫岁月的沧海桑田,历史的年轮往返在淹没与流失之中,而又流在亘古不变的月亮之中,文人骚客们面对着那轮优美的月亮,总有一种物是人非之感慨。
李白是盛唐文化的天才诗人,李白的诗歌千古传唱,震撼着一代代人的心灵。
而李白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就如同李白“诗仙"皇冠上的明珠一样,璀灿夺目,灿烁古今。
月亮,从古至今,用它独特的神秘指引着人类无尽的遐想。
千古明月,默默的视着尘世间的沧海桑田,人们从它的阴晴圆缺里勾勒出种种遐想。
并从这千古不变的月亮中探索历史的演变和古人的情思。
如《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2】在凄冷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登舟望月,想象着古人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场景,是多么的豪壮。
而自己却仕途坎坷,即使自己有旷世之才,也难一展才雄。
就算有报国有心,也请璎无路,无奈间,只能散发弄扁舟,青崖白鹿间,将满腔真情遥寄冷月之中。
诗人在思念古人的同时,也寄托了世间无知音的深沉感慨。
(二)感慨生命的真理李白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哲人,他把人生的喜怒哀乐诸般心绪与顿悟也寄托在那一轮明月之上,揭示了月亮意象的哲理深度与维度。
李白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深沉中探寻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真谛,从而发出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
【5】李白以独特的天才发现了明月意象的丰富、奇妙而精彩的用途,使中国古典诗词变得有灵性。
这一型类的月亮意象的作品中,如《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2】此诗是诗人无比神往真情的写照,也是诗人带有几分醉意的慨问。
明月高高的悬挂在青天之上,却总使人不禁生出无限感慨,当你无意追逐攀爬之时,它又会万里与你相随,呈现出依依不舍之情。
从而启迪着对人生哲理的寻求、对生命的感叹:人的一生是短暂而痛苦的,我们在其间要经历数不尽的坎坷之路、寂寞孤独。
也许你是天赋奇子也可能不被重用,建功立业更是遥遥无际。
但他毕竟是李白,是天上的神仙。
虽然统治者放弃了他的天赋奇才,可他却在诗歌国度里把自己发挥的淋漓尽致。
即使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享受生命,但其中精神和理想却可以永远享这个世界。
李白思想当中也有儒家的思想,但是在他经历不如意后,又可以重新适应了现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