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纤维_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合集下载

复合材料的热传导特性与性能优化

复合材料的热传导特性与性能优化

复合材料的热传导特性与性能优化在当今的科技领域,复合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能组合而备受关注。

其中,热传导特性是评估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对于许多应用场景,如电子设备散热、航空航天部件的热防护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复合材料的热传导特性并非简单地取决于其组成成分,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首先,材料的微观结构起着决定性作用。

例如,增强纤维的排列方式、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状况等,都会对热传导路径产生影响。

如果纤维排列整齐且与基体结合紧密,热流能够更有效地传递,从而提高热导率;反之,如果纤维分布杂乱或者界面存在空隙,热传导就会受到阻碍,导致热导率降低。

其次,复合材料中各组成成分的热导率本身也是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金属材料的热导率相对较高,而聚合物材料的热导率则较低。

当金属纤维或颗粒作为增强体添加到聚合物基体中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提升的幅度取决于增强体的含量、尺寸和分布。

此外,不同类型的增强体,如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其热导率也有所差异,这也会影响复合材料的整体热传导性能。

除了微观结构和组成成分,环境因素也会对复合材料的热传导特性产生影响。

温度就是一个关键因素,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内部的原子振动加剧,热导率可能会发生变化。

同时,湿度也可能通过影响材料的界面性能和内部结构,进而影响热传导。

为了优化复合材料的热传导性能,研究人员采取了多种策略。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选择高热导率的增强体和基体材料。

例如,使用石墨烯、碳纳米管等高导热的纳米材料作为增强体,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导率。

这些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热传导性能,能够在复合材料中形成有效的热传导网络。

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设计和调控也是提高热传导性能的有效途径。

通过优化增强体的排列方式、控制界面结合强度等手段,可以改善热传导路径,减少热阻。

例如,采用定向凝固技术可以使纤维沿特定方向排列,从而提高热传导的方向性和效率。

另外,制备工艺的改进也对复合材料的热传导性能优化起着重要作用。

金属纤维

金属纤维
金属纤维在外观上看有多种多样。按材质分有不锈钢、碳钢、铸铁、铜、铝、镍、铁铬铝合金、高温合金等。按形 状分为长纤维、短纤维、粗纤维、细纤维、钢绒、异型纤维等。 生产方法
金属纤维的生产方法有传统的拉丝切断法、还有熔抽法、集束拉拔法、刮削法、切削法等。目前纤维最小的直径达 0.5微米,最长可达几十米甚至几百米。目前各国生产的金属纤维、碳钢纤维居多,其次是不锈钢、铝、黄铜纤维和 铸铁纤维。但从用途上看异型粗纤维的需要量大,其次是细短纤维和细长纤维。
页面 1 / 2
金属纤维 链接:/baike/2118.html
金属材料的用途 金属纤维与有机、无机纤维相比,具有高的弹性、高的耐磨性、好的通气性、导电性、导磁性、导热性以及自润滑 性和烧结性,应用范围广阔,前景引人瞩目。 1、离合器、刹车片摩擦材料:金属纤维作为半金属无石棉的摩擦材料广泛用于汽车、矿山、锻压机械所用的制动 器,此类主要为金属短纤维,直径20~300微米,长度2~30mm。 2、导电塑料:随着微电子技术和各种电子显示技术的发展,防止微波辐射和电磁波的干扰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 电磁波的污染除了主要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外,还会使电子仪器工作失常,造成信息传送失误,使控制系 统失灵。以金属纤维为填料制成的屏蔽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电磁波干扰能力,可以制成各种电器外壳。 3、不锈钢纤维与合成纤维或者天然纤维混纺制成微波防护服、高压带电作业服。 4、金属纤维压制并烧结成各种多孔体,可以制成过滤板、过滤器用于净化气体、液体和过滤细菌,还可以制作汽 车消声器、铜纤维多孔材料热交换器。 5、铸铁纤维结合剂的金刚石砂轮。用钢纤维制成的纤维轴承同传统的用粉末冶金轴承比较有良好的自润滑性,适 用于真空、高温、或者无供油状态环境下使用。 6、不锈钢、铁粉、陶瓷材料烧结成塑料模具。 7、水泥中加入钢纤维制成钢纤维混凝土。

导电功能高分子

导电功能高分子

导电功能高分子的研究发展现状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导电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发现,分类,导电功能高分子的导电原理,结构特征及物理化学性能,并简单介绍了导电功能高聚物的应用前景及其现状。

并提出了导电功能高分子聚合物的研究缺陷,并对导电高分子聚合物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导电材料功能高分子导电原理结构性能研究应用正文:高分子材料长期以来被作为优良的电绝缘体,直至1977年,日本白川英树等人才发现用五氟化砷或碘掺杂的聚乙炔薄膜具有金属导电的性质,电导率达到10S/m。

这是第一个导电的高分子材料。

美国化学家MacDiarmid,物理学家Heeger和日本化学家Shirakawa因首次发现掺杂碘的聚乙炔具有金属的特性获得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以后,相继开发出了聚吡咯、聚苯硫醚、聚酞菁类化合物、聚苯胺、聚噻吩等能导电的高分子材料。

导电高分子的发展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这门学科本身有着极其巨大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吸引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从事到该领域的研究,并已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

本文介绍了导电高分子的分类,结构特征、导电机理及其应用领域,综述了近些年来导电高分子材料研究领域的进展状况。

自从197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化学家Mac Diarmid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发现掺杂后的聚乙炔(Polyacetylene,简称PA)具有类似金属的导电性以后,人们对共轭聚合物的结构和认识不断深入和提高,新型交叉学科——导电高分子领域诞生了。

在随后的研究中科研工作者又逐步发现了聚吡咯、聚对苯撑、聚苯硫醚、聚噻吩、聚对苯撑乙烯撑、聚苯胺等导电高分子。

导电高分子特殊的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使它成为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作为不可替代的新兴基础有机功能材料之一,导电高分子材料在能源、光电子器件、信息、传感器、分子导线和分子器件,以及电磁屏蔽、金属防腐和隐身技术上有着广泛、诱人的应用前景。

到目前为止,导电高分子在分子设计和材料合成、掺杂方法和掺杂机理、可溶性和加工性、导电机理、光、电、磁等物理性能及相关机理以及技术上的应用探索都已取得重要的研究进展。

LMPM_PP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

LMPM_PP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

L MPM/PP 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Ξ熊传溪1 闻荻江2(1.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 430070)(2.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苏州 215006)摘 要 通过挤出拉伸制备了LMPM/PP 复合材料。

测定了LMPM/PP 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并由此计算了复合材料对电磁波辐射的屏蔽效率。

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导电的临界体积分数φc与LMPM 的形态结构密切相关,LMPM 越细,φc 越低;当LMPM 形成纤维后,φc 更低。

LMPM 为0.1μm 时,φc =6%,再挤出拉伸时,φc =2%。

只有当φ>φc ,LMPM/PP 复合材料对电磁波辐射才有屏蔽作用,且屏蔽效率与(φ-φc )成线性关系。

关键词 聚丙烯,低熔点金属,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屏蔽效率 O631随着电子工业,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磁波的副作用日益明显,它影响电视和无线电广播的接收、医疗装置和航空设备的操作,甚至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1-2〕,电磁波污染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因此,需要专门考虑如何隔离电子装置的电磁辐射。

隔离电磁辐射的一种基本方法就是设法在电子装置上设置外罩,这种外罩具有导电性,能有效地衰减电磁信号〔3-4〕。

高分子材料成本低廉、质量轻、耐腐蚀、美观、容易成型,是理想的电子装置的外罩材料。

但是,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电磁波能穿透聚合物,因而不能起到屏蔽电磁波的作用,这就需要进行导电性改性。

一种广泛采用的方法是,用导电性薄膜覆盖聚合物材料制成外罩,或直接喷镀贵重金属,但造价高。

另一种方法是用导电炭黑填充聚合物,然而这种材料很脆。

碳纤维、金属纤维填充的复合材料有优异的屏蔽衰减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其缺点是价格高,对模具、加工设备磨损严重,不能采用挤出、注射等成型工艺〔4-8〕。

作为电子装置的外罩材料的原材料,应具有:①导电性;②较高韧性和强度;③容易成型加工;④造价低。

聚丙烯(PP )是绝缘体,低熔点金属(LMPM )是良导体,LMPM 不仅可以原位纳米分散制备导电LMPM/PP 纳米复合材料,而且可以原位成纤制备LMPM/PP 原位复合材料,实现导电、增韧、增强和可加工性的统一。

ATO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ATO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TO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塑料,在电子、建筑、装饰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然而,纯PMMA的电导率较低,在某些需要导电性能的场合需要通过添加导电剂来提高其导电性能。

其中,氧化铝(ATO)是一种常用的高效导电剂,可提高PMMA的电导率。

然而,添加过多的ATO可能会降低PMMA的力学性能,因此需要寻找合适的配比以达到平衡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

同时,也需要研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性能,以确定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因此,本研究旨在制备PMMA/ATO导电复合材料,研究其配比对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热稳定性、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性能进行研究,为复合材料在电子、建筑、装饰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1. 制备PMMA/ATO导电复合材料选取不同的PMMA和ATO配比制备PMMA/ATO导电复合材料,并通过热压成型、溶液共混等方法制备复合材料。

2. 测试其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使用直流四探针法测量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并通过万能材料测试机测试其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等。

3. 研究其热稳定性、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性能使用热重分析、TGA-FTIR等技术研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采用摩擦磨损实验法研究其耐磨性;使用酸碱溶液浸泡实验法研究其耐腐蚀性。

三、预期成果及意义本研究预计得到PMMA/ATO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参数,研究不同配比下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探究其热稳定性、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性能,为复合材料在电子、建筑、装饰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

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界面优化与性能研究

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界面优化与性能研究

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界面优化与性能研究金属陶瓷复合材料是一种由金属基体和陶瓷颗粒组成的复合材料。

在该复合材料中,金属基体提供了强度和韧性,而陶瓷颗粒则提供了硬度和耐磨性。

然而,金属与陶瓷的界面对于复合材料的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界面优化方法和性能优化研究进行探讨。

一、界面优化方法1. 化学结合法化学结合法是一种常用的界面优化方法,通过在金属表面或陶瓷颗粒表面生成一层化学反应生成的界面层,提高金属与陶瓷的结合力。

常用的化学结合方法包括电化学沉积、表面改性、溶胶-凝胶法等。

2. 机械锁定法机械锁定法通过设计金属基体和陶瓷颗粒形状的匹配,增加金属基体和陶瓷颗粒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界面的机械锁定效果。

常用的机械锁定方法包括纳米线、纳米颗粒等。

3. 界面反应层法界面反应层法是通过在金属基体和陶瓷颗粒之间引入一种化学反应生成的薄层,形成强有力的界面结合。

常用的界面反应层包括金属间化合物层、陶瓷薄膜层等。

二、性能优化研究1. 强度与韧性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是其重要的性能指标。

界面优化可以提高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从而提高整体强度。

同时,界面优化还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增加其承受外部载荷的能力。

2. 硬度与耐磨性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主要由陶瓷颗粒决定。

通过界面优化,可以提高陶瓷颗粒与金属基体的结合强度,从而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3. 界面稳定性界面优化还可以改善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界面稳定性。

在使用过程中,复合材料的界面往往会受到热膨胀、热应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界面的剥离和破坏。

通过界面优化,可以提高界面层的稳定性,减少界面的脱粘和剥离现象。

4. 热导率与导电性能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和导电性能对于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界面优化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和导电性能,提高其热传导和导电效果。

结论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界面优化与性能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

金属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耐蚀性能研究现状现代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材料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往往希望材料具有某些特殊性能的同时,又具备良好的综合性能。

传统的单一材料已经很难满足这种需要。

因此,人们将注意力转向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不同,性质不同,有时形状也不同的相容性材料以物理方式合理的进行复合而制成的一种材料。

其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种材料的特长,并赋予单一材料所不具备的优良性能,复合材料的性能还具有可设计性的重要特征[1]。

作为复合材料重要分支的金属基复合材料(MMCs),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或60年代初期。

金属基复合材料是由连续的金属或者合金基体和增强体构成,具有一系列与金属性能相似的优点。

当今,作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基体有铝基、镁基、铜基、铁基、钛基、镍基、高温合金基、金属间化合物及难熔金属基等,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基体主要集中在铝和镁两个合金系上。

增强体的选择要求与复合材料基体结合时的润湿性较好,并且增强体的物理、化学相容性好,载荷承受能力强,尽量避免增强体与基体合金之间产生界面反应等。

常用的增强体主要有C纤维、Ti纤维、B纤维、Al2O3短纤维、SiC晶须、BC颗粒、SiC颗粒、Si3N4颗粒、WC颗粒、Mo2C颗粒、ZrO2颗粒、ZrB2颗粒、A12O3颗粒、碳纳米管和石墨等。

增强相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选择一个合适的增强体需要从复合材料应用情况、制备方法以及增强体的成本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2]。

与合金和聚合物相比,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特点有:高比强度、高模量、高韧性、高导热导电性、膨胀系数小、耐磨性好、高温强度高、表面稳定性好等[3]。

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强大的综合性能,在外层空间结构以及一些工业领域中有广泛应用前景,因而继树脂基复合材料之后,掀起了对其研究开发的热潮[4]。

目前,金属基复合材料(MMC)作为材料的一个新兴领域已在航空航天系统,汽车系统及建筑等各个系统中得。

聚合物复合材料金相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

聚合物复合材料金相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

聚合物复合材料金相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1.引言聚合物复合材料在现代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金相实验是一种评估材料微观结构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介绍聚合物复合材料金相实验的方法及实验结果。

2.实验方法聚合物复合材料金相实验方法主要包括样品制备、金相试样制备、金相试样显微镜观察等步骤。

具体步骤如下:2.1 样品制备首先,准备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样品。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制备方法,如浇铸、注塑、挤出等。

确保样品的制备过程符合实验要求。

2.2 金相试样制备将样品切割成适当大小的试样,通常为矩形或圆形。

然后,对试样进行打磨和抛光处理,以获得平滑的表面。

2.3 金相试样显微镜观察将金相试样放置在金相显微镜下,使用适当的放大倍数观察样品的微观结构。

可以通过调节焦距和光源来获得清晰的观察结果。

同时,可以使用特殊的金相染色剂或显微镜滤光片来增强对样品的观察。

3.实验结果聚合物复合材料金相实验的结果通常是对材料微观结构的描述和观察图像。

根据实验目的和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特性,可以得出以下一些可能的实验结果:样品中聚合物基体的分布情况聚合物基体和增强剂之间的粘接情况纤维增强剂的分布和排列方式任何可能的缺陷、孔隙或表面损伤4.结论聚合物复合材料金相实验方法可以有效评估材料的微观结构和质量。

通过合理选择样品制备方法和金相试样观察条件,可以获取准确的实验结果。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聚合物复合材料金相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

参考文献:引用文献1]引用文献2]引用文献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